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黛玉葬花

林黛玉葬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黛玉葬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黛玉葬花范文第1篇

关键词:葬花吟;林黛玉;红楼梦;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93-01

到今天,几乎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其主题曲、片尾曲、插曲或者说是配乐等等,但是看了这么多电视剧电影,同时也就听了不少这其中的音乐,最感动我内心的依然是八七版《红楼梦》中的那首《葬花吟》,我对这首作品只用了一个词,真可谓是可悲可叹。《葬花吟》在塑造林黛玉形象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葬花吟》可说是林黛玉生命的呐喊,林黛玉灵魂的控诉。人物的行动、心理状态以及未来的命运的预示和诗歌的内容紧密地连系在一起。假如林黛玉没有《葬花吟》的修饰,她将显得多么没生机。整首歌曲是通过女生合唱、女生独唱、男女混声合唱交错、男生合唱的演绎形式把歌曲表达出来的,每当《葬花吟》音乐一响起,似乎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在脑海里浮现,黛玉葬花时,她自己一叹息,几乎整个周围的山、河、草、木等宇宙间一切生物都在为此声叹息呐喊,我心中的一切感情也情不自禁了……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让我顿时觉得音乐的的强大力量以及音乐传递出浓烈感情。

从《葬花吟》歌词本身来看。整篇歌词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葬花吟》是在书中第二十七回出现的,葬花那天是芒种季节,大观园里每个人几乎都忙着祭祀各路花神,而这前一晚,黛玉去怡红院找宝玉,却被晴雯给了个闭门羹,但是此时黛玉刚好又听见宝玉和黛玉在里面说话,林妹妹本来是个多疑的人,便以为这都是宝玉的错,全怪在他身上,伤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来到园中,看到满地都是落红片片,多愁善感的黛玉便油然感伤,想到这地上的每一朵花曾经无不姹紫嫣红,而今也是随风飘落,难免伤怀,葬起花来,实在感叹自己。整首诗歌从感情上讲它是在《红楼梦》里最凄惨悱恻、最缠绵哀怨的一首抒情诗,它道尽了黛玉内心所有的心事和辛酸,让人听了荡气回肠无法释怀。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王立平先生回忆说当他写完最后一个音符他趴在钢琴上哭泣了,在创作期间他翻阅了《红楼梦》的各个版本,细细的去品味、去体味、更是去解味。王立平先生理解到黛玉这低头葬花分明是仰首问天,因此他把《葬花吟》谱写成“天问”。这种可歌可泣的谱法,使得《葬花吟》有了新的生命力,这是音乐赋予的,用音乐的感染力再增添了《葬花吟》的凄惨和缠绵。八七版《红楼梦》的所有歌曲都是由陈力倾情演唱的,陈力对原著的理解和词曲的把握实在是到了一个无人无我的境界,她自己的痴情钟情完全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体,通过她得天独厚的的美妙歌喉表达的绝妙绝伦。她演唱《葬花吟》时几乎与黛玉有情的交融和心的共鸣,与观众都有着和谐的共振,好多时候使人们都忘记了是陈力在唱,而觉得就是黛玉自己在唱。

再从电视剧出现《葬花吟》歌声的画面来看,这几乎是一副流水一样的画卷,几乎画面都流动起来了,刻画的这么生动,我想看过八七版《红楼梦》的朋友,都不会忘记黛玉葬花的画面,在音乐与画面结合的同时让我不尽感叹林黛玉是很美,但是此时葬花的林黛玉更美,似乎是只有她葬花时她才美的彻底。如果此时黛玉只是葬花,没有后面音乐的陪衬和烘托那是何等的单调,何等的空洞乏味,而此时歌曲《葬花吟》和黛玉葬花同时进行,这让我们仿佛真的体会到了黛玉“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歌曲《葬花吟》抒情、渲染气氛,使得黛玉葬花更加的凄美缠绵,还可以让人更深刻的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更可以塑造完美的银幕艺术形象。也许很多年过去了,人们已经淡忘了黛玉葬花的情节,往往是《葬花吟》的音乐一响起,就能勾起大家的回忆,以及回忆之中带来的悲伤和感动。《葬花吟》在这里也不仅仅是音符的简单组合,也不是为词谱乐曲这么简单而是上升为精神层面上的总体感知。

《葬花吟》整篇歌词的优美哀怨,无论是在语言、形式、内容、意蕴、气质、格调上都充满着委婉曲折、荡人心魄的“诗画”艺术美感。加上王立平几乎是用生命谱写下的曲调,不管是曲式结构还是配器伴奏几乎都与词作者曹雪芹先生产生课共鸣。演唱者深情的演唱,声音几乎是与画面的人物融和在一起了,使得歌曲《葬花吟》更是伤情入骨,感慨万千,总之我听了是难以自拔,正是因为有此曲,使得林黛玉葬花这这个画面显得栩栩如生,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7月.

[2]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6月.

[3]李俊梅.电视剧音乐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4]龙音希.独家披露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创作的背后故事 王立平将葬花吟谱写成“天问”.北方音乐,2007年,第04期.

林黛玉葬花范文第2篇

“自恋情结”这一词源于古希腊一个忧伤的神话传说,美少年纳西斯为诸多自然女神所爱慕,而他却始终回避。回声女神厄科深深地为他所迷恋,谁知纳西斯并不为所动。最后回声女神在苦苦的单相思中憔悴而死。众自然女神决心要为厄科复仇,她们使纳西斯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影子,从此他每天都到水边自顾其影,最后也和厄科一样因相思而死。“奥地利医学家弗洛伊德在1914年把这种严重的‘纳西斯情结’称为‘自恋症’。”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表明,这种自恋情结在每个人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是聪明、貌美、才华出众的少女身上则更为严重一些。这种少女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细腻的敏锐主观感受,因而也能够自觉地回视自我,并由这种回视看到自己的出众,进而发展到孤芳自赏,表现出多愁善感、爱洁成癖、孤高冷漠、蔑视他人等性格特征,其强烈的自尊心稍有不被满足,便会产生强烈的受伤感,不能自控地向他人传递这种创伤感,形成“自恋人格”。具有这种自恋性人格的人,与他人交往困难,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罩上不愉快的阴影,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林黛玉的自恋性格所表现出的自恋情结就如她的眼泪一样,伴随着从她出场一直到悲剧地结束,贯穿着整个小说。下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林黛玉的自恋情结。

一、从小说中的诗词来分析其自恋情结

《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歌,情动于中而行于言。”陆机在《文赋》中也说“诗缘情而绮糜”。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曹雪芹向我们展示了大观园里各人物的诗情才艺,因此,诗歌也就是我们探索人物命运及性格的重要线索。而作为大观园里被公认为最灵秀、最聪慧、最有才情的女一号 林黛玉,她的这些特点,一表现于情,一表现于诗。故而,诗歌对展示林黛玉的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黛玉的自恋情结也突出地表现在她的诗歌创作中。

黛玉所创作的诗歌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便是《葬花吟》,这首诗歌也是最能体现黛玉自恋情结的。《葬花吟》因而也被称为是一首自恋之歌,它凄婉的唱出了黛玉的自尊自爱、自怜自强的痴情。《葬花吟》是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黛玉初人大观园时所作。诗中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如此两句发问。面对着满眼的落红,黛玉不禁从肺腑中发出一声叹息或是一句发问“红消香断有谁怜”。此处正是黛玉以花自比,黛玉生在花朝,即农历二月十二日,与百花同生日。她可不是那一朵最娇美可爱的花吗?她是花的精英,花的香魂。在这首诗中黛玉咏花、怜花、恋花。细细品味这首诗会发现里面有一对心心相印的恋人,一个是花,即“尔”;一个是葬花人,即“侬”,也就是黛玉自己。“尔今死去侬收葬”,尔就是你,侬就是我。怜谁?谁怜?不就不言而U俞了吗?花和葬花人互相怜惜。其实,这明媚鲜艳的花,正是喻指黛玉;这“怜春闹春”的葬花人不是黛玉又是谁呢?故而,依恋着花,花也恋着侬。正如明代才女冯小青的诗所言:“卿须怜我我怜卿”,此实乃是黛玉自恋而已。只不过黛玉的这种自恋不同于西方神话纳西斯单纯的对自己美貌的自恋,黛玉的这种自恋是一种纯情的自恋、人格的自恋。因而她表现出了鲜明的自我意识、独特的自我追求和忧伤的“自恋情结”。

在《红楼梦》中,表现黛玉自恋的诗俯首皆拾。除了前面提到的《葬花吟》还有第三十八回其所作的三首夺魁诗,即《问菊》《菊梦》《咏菊》。仅是“孤高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这样的诗句便是黛玉自傲心性的反映,她自比不落俗尘的陶渊明,觉得自己在人格上就好比陶渊明一样与世无争。由此可看出黛玉的孤高傲世,自我欣赏,自我怜惜等自恋情结。

荣格曾说:“作为艺术家无一例外地都是自恋倾向者。”诗人也是艺术家,林黛玉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女子,她在其诗歌创作中J听表象出的种种倾向也都刚好说明了这一点。

二、从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来分析其自恋l青结

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所谓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氛围等细小环节的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具有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完成人物的形象塑造等特征。《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里面的细节描写更是举不胜数,下面我们就从几个小细节着手分析一下黛玉的自恋情结。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了大段大段的文字来描写黛玉的美貌,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时,从宝玉及贾府其他人眼里观看到的黛玉是何其美丽动人,简直是仙女下凡。尽管贾府里其他姐妹也都才貌不凡,但是与黛玉相比还是很逊色。所以,黛玉对自己的美貌也是相当自信的,这在第三十四回中就有描写,话说宝玉挨打后担心黛玉牵挂,差晴雯给黛玉送了两块旧帕子,黛玉知会其意后向帕子上题完诗后,书中是这样描写的,“林黛玉…一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此处描写犹如“春秋笔法”,仅仅“自羡”二字便把黛玉对自己面若桃花之美的欣赏以及其沉浸与自己的美貌的心理活动展示地淋漓尽致。

林黛玉是一位有着“咏絮才”的才女,《红楼梦》中对黛玉才情描写的地方也非常多,这里我们不说他人眼里黛玉的才情,只看黛玉对自己才情的自赏、自恃。在第十七、十八回中,元妃省亲安排众姐妹题咏,小说中这样写到,“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后面又写到“此时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此处的细节描写刻画了黛玉当时在尊长面前逞才的心理活动,她的这种逞才心理正是因为有着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这一段描写就把黛玉自恃才华、自我欣赏的自恋情结完全展示在读者面前。

林黛玉葬花范文第3篇

1、“黛玉葬花”的意思:“林黛玉”葬花是因为怜花惜花。她怕落花流进污水被糟蹋,或者被人无情践踏,其实是用花来比喻她自己的处境,怜花实际上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的样子,体弱多病的她,她担心自己的生命哪一天就会象眼前的花一样凋落,所以惜花无疑就是爱惜自己,爱惜自己的青春,爱惜自己的生命。

2、“黛玉葬花”是红楼梦的一个经典场景。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林黛玉葬花范文第4篇

这个暑假,我并没有打算要读多少多少书,因为我知道以前读书时,总是讲究数量,却忘了质量,所以,这个夏天,我只读了一本书,但是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就是《红楼梦》。从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到白话文的到古文的,层层递进,这让我有了许多收益。

我倒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不是中心故事,但这一败涂地的悲剧确实是整部书的主要线索,无论怎样我们也都曾经为这两人的结局深深地感到遗憾。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书中的人物多达900多个,而其中我有一个最喜欢——晴雯。可以说她是丫头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吧!晴雯原是贾府世仆赖大家买来的,可以说是仆人的仆人,因贾母见她“十分伶俐标致”,于是被像小礼物一样孝敬上来。她“身为下贱”身世可怜到连家乡父母也不记得。但她却开朗倔强,心思纯正健康 , 不像林黛玉那样抑郁凄苦,更不像花袭人那样温婉卑屈。在她身上包含着一种叛逆精神,比如她对王夫人、凤姐等高居于她头上,掌握她生死大全的“主子”不屑一顾,还经常以犀利的言语直揭袭人的虚伪。

在《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黛玉葬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情节,也是黛玉的个性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林黛玉葬花范文第5篇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由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葬花吟(节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l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相关期刊更多

今日工程机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当代手工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美陶源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玉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