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教育科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一所农村初中教初一年级做班主任。那个时候我怎么教书的呢?别人怎么做我亦步亦趋,你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从来如此,年轻气盛都想拼出一番天地。但是,我忽视了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没有任何自己的思考。有这样一个例子:那时,我要求学生很早到校早读,这样也逼迫自己比学生来得更早,因为这样学生就没有空闲时间来吵闹,结果弄得我在,学生很乖,我不在,他们压根不知道干什么,更别说自学了。没办法,怎么办?别人又说:“你可以安排几个‘卧底’监视他们的早读。”于是我做了……可是,我又失败了,“卧底”背叛了。后来,我反思了自己做班主任一系列做法,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我什么事情都包办,这些班干部还用来干嘛呢?学生犯了一点小错误我就上纲上线,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时间一长“教育”还有用吗?没有办法,我想做个合格的班主任,于是我买来一些教育书籍,如《爱心与教育》《爱的教育》《班主任兵法》,照着书上兼顾自己班级的实情,实验下来,班级学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他们长大了。尝到甜头的我,真的想要静下来思考思考了。李敖曾在大陆说过一句话:“你要相信他是真的,并为之努力,她才可能是真的。”我相信教育科研能让我变得更聪明。那么青年教师该怎么做教育科研呢?
一、摆好心态: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应有的素养
为什么把“摆好心态”放在第一位。很多青年教师想要通过教育科研成名、成家。但是,翻开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履历,哪位“大家、名家”是一蹴而就的呢?他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坚持着走下去,最终获得成功的。青年教师必须相信“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有超于世俗的高远追求,不用功利性的眼光对待教育科研。青年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应具备六大基本科研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要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永葆进取心;要探索创新,要敢于怀疑习惯行为和常规做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要成为精明细心的人,善于留心观察生活,善于从细小的行为中寻求其带有普遍性规律;要脑勤、手勤、眼勤;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不夸大其词;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有这些素质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搞好教育科研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白天忙于教学工作,很少有空闲的时间进行阅读,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我常常在晚上九十点钟以后看书,渐渐地养成了睡前读一会儿书才入睡的习惯。有时读着书感觉自己对某个观点有话可说,即使很晚了还会从床上起来,把自己的一些思考通过电脑记录下,甚至很多时候忘记了时间。第二天一大早又起来,洗把冷水脸,早早来到学校。在这种“枯燥”的生活中,我学会了坚持。这种坚持也使我受益匪浅,很多发表的文章都是在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形成的。
二、理论学习: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的可靠基石
青年教师想要从事科学教育科研,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等,能在实践中恰当地运用,了解教育动态,掌握一些新的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开阔视野,吸收先进的国内外教育教学经验,更新、充实、优化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对照自己的薄弱之处,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研究中提升自己,形成新的见解与观点,获取教育科研的成果,并把教育科研成果的获得视为自己工作实践的一种目标与动力。“书到用时方恨少”、“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的确,这些话都是至理名言。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读一些理论的书籍可能会比较难懂,但是只要你把半懂不懂的书读过了,你就进步了。关于读书,我不认为只读一遍就能读出多少精髓多少内涵来,读书是需要慢读深思咀嚼出来的,在读书时还要写点读书心得。现在,我在研究课题时把阅读理论与实践参照着,在阅读中感悟着教育科研的点点滴滴,效果很好。
三、尝试写作: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的必由之路
世事都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教育科研也是如此。作为教育科研的“新人”,青年教师应该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并积极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使教科研不再遥不可及。由于青年教师理论功底相对较少,因此,可以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撰写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育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提高的过程。经常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力,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领悟能力,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年,为了使自己适应学生的需要,我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把许多感悟通过文字记录了下来,投给了报刊杂志,结果有了稍许收获。先后在《教学与管理》《中学外语教与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基础英语教育》《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参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了一百多篇、近十万字的教育教学论文。2011年破格被评为吴江市教科能手,吴江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我从事教育科研的兴趣,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情趣,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念,促使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总之,青年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增强教科研意识,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以前瞻的眼光去观望教科动态,以开放的姿态去感受教育新潮,以求真的态度去探索教育规律,我相信青年教师一定能在教育科研这条路上走出璀璨的明天。
一、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特点
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特点决定着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选择。中小学骨干教师群体开展科研与专业研究者研究存在着差别。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态决定了他们的研究与专业研究者在研究目的、过程、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其自身特点。
1.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以实践反思为主要取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研究取向是应用知识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研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以理论研究和系统构建为主的思辨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是教育教学规律,注重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目标是改进教学实践。笔者曾经就广西2004—2008年实施第二期“园丁工程”的骨干教师成员为对象展开调研,调查表明,认同“中小学教师搞科研的选题取向主要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科研来源于实践,最终应用于实践”观念的教师比例达90%。在调查问卷中,骨干教师们对于“您觉得中小学教育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回答的顺序依次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69%),教法和学法(58%),学生厌学、后进生转化、学生辍学(52%),考试制度的改革(42%),如何实施素质教育(22.6%),教材改革(16.6%),减负(5.95%),教学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3.5%)。这表明教师们关注的更多是微观层面的改善,对于宏观层面的改革与发展关注和研究较少,这也符合作为教学一线人员的常规心态。因此,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科研主要是以自身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来开展研究,研究属于自己的真问题。
2.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中心环节,也是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实验方案实施的主要阵地。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成果都是产生于课堂,各种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观点也都会在课堂实践中产生碰撞;各种教育教学的新方案和新设想,也都需要通过课堂来实施、检验和完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和角色置身于教学课堂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分析、审视、体会和探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开展的教育科研才会更具有生命力。因此,教师们在进行教育科研时,无疑都是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最终目的也是将教育科研的研究成果落实到课堂中。
3.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以校本研究为主要内容校本研究既是一种教育研究的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研究的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一线教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们在教育科研的研究方式选择上,自然就会以反思本校教学实践、教学现象、教学经验为主,通过选择校本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或叙事研究,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4.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的成果形式多样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果形式的物化表象形式也正在与时俱进、日渐丰富,这也更符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果物化呈现方式,不仅是传统的形式——专著或者论文,还出现了更多地以教育随笔、教育小说、教育叙事以及现代的新传媒方式(如博客)等方式作为教师科研的成果物化形式,从而使得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果物化形式呈现多样化。
二、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科研选题的实践针对性不强中小学骨干教师们教育科研的选题来源,通常来源于两大渠道:一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课题申报,二是教师所在学校自行设立的科研课题。无论是哪一种渠道,在目前的科研活动体现中,都还是存在着较强的随意性,缺乏针对性,有的与研究者本人条件不符,有的选题还是仅从教师的兴趣出发,缺乏连续性和规划性,与教育教学实践及理论的问题需求联系不紧密。
2.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失范现象较多完整的教育研究过程,通常包括一系列完整的环节:确定选题、论证、立项、实施、鉴定和结题等环节,这个过程是研究的过程,也是提高中小学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过程,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素质的过程。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教师教育科研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开题热,过程冷,结题延期”的现象,研究过程中还存在急功近利、形式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而导致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表现出的规范性不足、随意性较大等失范现象;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没能形成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的习惯,临时突击的现象还比较多,使得研究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调研不充分,资料不全面,在结题前不顾质量匆忙赶“成果”的现象还是存在不少。
3.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较少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所在。目前,中小学骨干教师们教育科研呈现出的最终成果形式还是以论文居多,研究成果的形式比较单一,研究的无效性现象仍然存在不少,主要表现在:有的成果过于浅显,没有理论深度,对问题研究不够深入;有些理论成果已明显落后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一些已成定论的或已失去现实意义的、过时的理论细节仍在进行不厌其烦的论证;提出的教育思想及观念是口号式的,缺乏学术水准,缺少学术厚重感;有不少研究成果是借鉴他人的成果,缺乏新意,只可谓是“新瓶装旧酒”,成果体现出较大程度的“基本雷同”“如出一辙”。上述表现,使得教师们的科研成果难以得到教育实践的接受和应用,也就导致了科研成果无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转化,更谈不上指导教学实践。
4.教育科研活动缺乏团队合作在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形式上,以教师个人研究的形式居多,团队实质合作不多,难以形成多学科“兵团作战”的联合攻关局面,课题组团还有很多“假团队”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小学教师职业具有“分科进行、单科独进和单兵作战”的特点,致使教师们习惯于独来独往,彼此孤立封闭,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很少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其次,不少教师出于工作业绩或者职称评定等自身利益方面的考虑,对科研的合作采取抵制或冷漠的消极态度。这样的现象,不能适应新课改目标的实现,阻碍着中小学新课程开发,也阻碍着教师教育科研的发展。
三、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1.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中小学教师的主业是教学,加之待遇并不高,致使他们已往的学习热情与研究意识都不强,再加上缺少有针对性的训练,缺少教师平时的积累,问题意识比较弱。必须要建立和健全长效培训制度,完善教师们的知识结构,帮助他们反思教学行为,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以便更敏锐、更准确地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通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对策。研究需要厚积薄发,需要有较深的理论根基,才有可能使得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豁然开朗、水到渠成。
2.强化教师科研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的培养和强化是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1)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分析,透过现象进行归纳、提炼,挖掘本质,从而形成独到见解。(2)鼓励教师撰写原生态的随笔。所谓原生态的随笔,就是鼓励教师把工作中一些对自己有所触动的、认为有记录价值的事件随手记下,没有格式上的要求,也不用顾及逻辑层次,篇幅可长可短。记录原生态的随笔,目的是积累研究材料,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敏感度,提炼出有价值的课题。
3.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1)加强科研选题的指导。选题决定着教育科研的方向和水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现象和过程更为复杂,提出的问题更多:如何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如何转变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针对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如何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以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避免以下问题的出现:避免“求大求全”、“求新求洋”,内容空洞,不符合中小学实际的倾向;避免课程的“时髦化”倾向,不盲目追随热点问题,重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避免重复研究和低层次研究。有了长远的科学的选题思路,教师才能够持续地进行研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2)加强行动研究的指导。骨干教师们都有丰富的教育研究的经验和机会,要使教育研究的思想、观念及成果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得以实施,必须要加强专业理论者的指导力度,以确保实践的针对性。在行动研究中的指导可以做到分层次指导:针对年轻教师,以学习或模仿学科领域较为成功的教学经验、积累教学理论和实践为主,促使其尽快在教学上入门;已有一定实践经验积累的中年教师,主要以引导围绕学科建立,开展小课题研究为主,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针对经验丰富的中老年骨干教师,着重帮助其总结教学经验,归纳、反思、凝练自身的教学特色。(3)充分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科研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搜集、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弥补区域科研活动的局限,更好的凸显教师个性化特征。博客网络体系的建立,更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体会、启示以及教学实践中有效的方法、措施、方案等提炼出来,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中,以课堂教学点评、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等方式付诸博客平台,让同行专家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启迪,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因此,网络互动平台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张扬教师个性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空间。
关键词: 化学教师 教育科研素养 培养
我国的化学新课程改革呼唤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这个内隐性素质既是教师成熟的标志,又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一、化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及其构成
所谓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所应具有的修养,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在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道德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化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构成如图所示:
二、当前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意识、科研过程与方法、科研结果的呈现方面。研究表明,我国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科研态度和意识方面
普遍的存在畏难情绪或科研无用论。因为主观上对基础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优势缺乏认识,客观上又存在开展活动的种种困难,所以在一些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着基层科研“不能论”或“无用论”。不少人认为,教育科研是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从事的工作,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是执行规定的教育任务和教学计划。中小学没有条件,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进行科研活动,搞科研会分散精力,花了力气也搞不出成果,反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不如直接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科研成果,既省力又方便。
(二)科研过程方面
缺乏研究的组织规划和持续性。一些学校和教师虽然意识到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却忽略了基层开展科研活动的优势,研究内容脱离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与长远的目标和规划,立题脱离学校实际。既没有横向的内在联系,又没有纵向的发展连续。由于缺乏研究的组织规划和持续性,科研工作成了随意的、孤立的教育行为,很难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也很难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产生实际效益。
(三)研究方法方面
混淆工作研究与利学研究。有些学校和教师认为,只要提出了问题,经过研究解决了问题,就是科研活动。所以经常把学校的专题讨论、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或教师的尝试做法、实践心得等工作研究或经验总结与科学研究混为一谈。事实上,教育科学研究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有明确的范畴规定,它要求把问题归结为概念和意义都很明确的课题,通过公认的可靠方式给出课题假设的明确结论,这种结论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并且是可以重复验证的。所以,保证教育科研的严肃性是基层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
(四)研究成果方面
误把经验总结和当做科研成果。成功的经验和正确的思想都含有科学意义。但不能把总结一个数学经验或表述一种教育思想当做科学研究,只有经过科学验证过程的经验或组织为严密理论体系的思想才是教育种研的成果。我们可能在不同的水平上组织或控制科研的过程和表达科研成果,但绝不应该改变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误把一般的经验总结或思想表述当做科研成果。
三、培养和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根本途径
(一)在教育理论的学习中提高
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逐步积累和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觉努力地学习教育理论,并把理论学习和日常的教学实际及科研活动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有了扎实的理论素养,教育科研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才有稳固的基础。所以,教师应积极搜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改革的资料信息,进行认真学习和消化,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探索。
(二)在科研实践中锻炼
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同任何人的能力一样,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和发挥出来。经过实践的锻炼,才可能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经验,才能学会和掌握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并通过科研报告和论文的写作提高科研素养。通过学习得到的经验只能提供参考而不能照搬照抄。具体的运用要靠教师个人的不断研究与实践。边研究边实践,一方面可以检验所学理论和经验的正确性、有效性,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问题,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探索,找到应用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操作方法。只有在这种不断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才能建构起来。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幼儿教育也跟着发生了改变,对幼儿教师素质和教育方法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使幼儿教师不仅有具有很强的洞察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掌握基本的幼儿教学方法,对孩子心理活动的探寻,还要具备非常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幼儿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特征
(一)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实用性
培养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目的,是让幼儿教师能在孩子出现新问题、新现象的时候,能有更好的方法进行解决,不断探寻幼儿教育的规律性,将探寻出的结果有效应用到幼儿教学中[1]。
(二)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广泛性
幼儿教育科研方面研究的比较广泛,其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幼儿教育工作,比如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美术、手工制作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将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落实到实际应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幼儿教育科研的价值。
(三)幼航淌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实践性
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要能够在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平时教学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科研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教师可以在实践科研活动中探究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具有操作性
幼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对于教育科研研究过程中,不要太过重视研究教学课题的深度,要在符合实际,问题涉及面较小的方面进行重点研究,研究活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这样使幼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能够灵活操作,快速探究出科研成果。
二、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一)幼儿教师科研意识不足
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前提,教师对科研具有一定的意识,才能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用更强的积极性参与教育科研活动[2]。但是现阶段,幼儿教师对科研意识比较弱,对教育科研没有足够的认识,更体会不到幼儿教育与教育科研的关系,使自身没有科研兴趣。再有,幼儿教师的科研理论基础和技能不扎实,导致科研实践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育科研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与教师对教育科研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现今幼儿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再加上教师没有时间自学,关于教育科研培养的机会也少,导致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二)科研范围和课题选择方法不当
幼儿教育科研的范围和课题选择方法如果不恰当,就影响幼儿教育科研的活动,因此,幼儿教育科研的范围需要扩大,在课题的选择上也有做到科学、合理。但是,在现在的幼儿教育科研活动中,所选的研究课题缺少新意,缺乏创新性,没办法以最新的角度来进行科研,一些研究课题的范围不够广泛,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明确,导致幼儿教育科研活动严重缺乏实效性。
三、培养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方法
(一)强化幼儿教师对科研能力的认知程度
在我国的教育中,幼儿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幼师学校对教师的各方面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幼师学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对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时,更加重视教师的职前教育,让教师对教育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认知,掌握基本的科研能力,幼师学校对教师的素质培养,以及对幼儿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些因素都能对影响到整体幼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幼师学校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培养教师教育科研的认知能力,经常开展教育科研训练[3]。例如,幼师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关于教育科研知识讲座,让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培训;可以开展教研讨论小组,让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分享,互学优势,改善不良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这些教研活动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
幼师学校培养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这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师素质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之前,要建立起健全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让教师对教育科研有更深的认识,并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将教育科研活动重视起来。
(三)加大教师学习力度,主动探究教育科研
幼儿教师学好教研理论知识,才能更有效的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中,主动积极探究科研内容,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在具体学习中,要不断选择新课题,不断更新对教育教研的理解,使自己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更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地位深重,幼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应更加严格,鼓励教师经常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探究,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重视教育科研的学习,为我国幼儿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幼儿教师要注重教科研能力的提高[J].考试周刊,2013.
一、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科研意识浅薄
教育科研意识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调查发现,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上,有25.7%的幼儿教师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还有31.9%的只是觉得比较必要”。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觉得教育科研离自己很远,不是自己要做的事,他们只要管好孩子,按部就班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在对科研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48.2%的人选择得考核、评职称或完成工作任务”,而且有幼儿教师反映,评职称要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评定职称不用,有获奖的就行了。可见,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机、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也很少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二)教育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教育科研知识是指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据调查,只有占总数的11%的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迪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方面课程,占总数32.2%的幼儿教师参加过教育科研方面培训或研讨活动,仅仅22.7%的幼儿教师了解科研课题设计的一般规范,32.4%的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幼儿教师以为做科研就是写文章,根本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一个从选题、论证、立项、制定计划、调查研究或实验观察,到结论形成、报告撰写、,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幼儿教师撰写的论文也非常不规范,基本上没有注释、参考文献。同时也了解到,几乎没有幼儿教师会主动学习教育理论书籍,专门的教育科研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三)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较弱
教育科研能力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揭示其普遍规律的一种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核心。
首先,从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以及对教育科研的难度认可来看,幼儿教师普遍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占到总数的(71.8%),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占到总数的75.2%),只有极少数的觉得没有难度:仅1.7%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仅(2.5%)。其次,从幼儿教师通常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效果看,很多幼儿教师查阅资料的手段单一,尤其是通过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比较先进的互联网获取资料的还很少(仅18.2°%),只有24.6%的通常能查到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再有,从幼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熟练程度来看,即使是学前教育科研中应用最多的“观察法,”非常熟练的也只有27.3%,其他比较常用的方法掌握的情况也不理想,非常熟练文献法”的只有14.1%,熟悉行动研究法”的只有8.7%,熟悉调查法”的只有9.7%。此外,从幼儿教师主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以及撰写论文的实践经历和效果来看,有过主持科研课题”经历的仅5%,有过“参与”经历的也只有26%,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课题的为69%;经常撰写论文的只有18%,从未写过的有31%,论文既获奖又被发表的仅1.6%。
二、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一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初中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弱比较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招收的尽是那些高中升学没有希望的学生,而且为保证生源数量幼儿师范学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把一些本应拒之门外的生源招了进来。这种生源决定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相关分析发现,幼儿教师的课题研究经历、论文撰写习惯、科研能力和其学历都呈显着正相关(r=0.434、r=0.538、r=0.332),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以下层次(2004年占95.11%,普遍比较低,决定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会太高。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资历反映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素养的整体要求,依据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起点只要求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相对偏低,加之很多地方操作不规范,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在岗幼儿教师大有人在。此外,幼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不但难以吸引高素养的从业人员,而且导致了许多优秀幼儿教师的流失。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作为一种更高的自觉追求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重心。
(二)幼儿教师教育不重视教育科研训练
我国在1990年以前实练三级师范”,直接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任务主要落在幼儿师范学校身上,这些中等幼儿师范不太注重学生理论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也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现在,国家将三级师范”转练二级师范”,原来的幼儿师范学校或独立升格为大专,或合并到师范大学,或与其他中等教育层次的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高专,由于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借鉴,学前教师教育很大程度上仍旧套用原来的做法。从教育部三次调整的三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看,幼儿师范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根本就没有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幼儿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等课程,也没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和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虽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但不够严格和规范。
教育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及〈湖南省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湖南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办法》等文件也没有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提出具体实施办法。这导致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幼儿师资培训机构也不重视对在职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
(三)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实践机会少
1983年以后,我国才把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科研,从“六五”到“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国家级立项课题一共只有15个,其中十五”立项课题13个,其他4个五年计划中只有2个。在立项的课题中,单位资助和自筹经费课题占多数,表明国家对幼儿教育科研一直不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省级科研课题计划、立项、结题、审批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以幼儿园为立项单位的也不多,以湖南省为例,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规划立项课题仅3个,且都是自筹经费课题。
同时,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群团组织起步较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自1979年11月成立以来,只在十五”期间先后立项了两批课题。省级幼儿教育研究会也起步晚,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幼儿教育研究会1979年成立后,组织举行或参与的论文评选活动只有3次,2006年才开始独立立项课题。总之可见,我国比较系统的幼儿教育科研网络建设是距今不到20年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提出相应的要求比较晚,幼儿教师得到的教育科研锻炼机会很少,其科研水平和能力整体偏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要加强对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若不注重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准幼儿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知识缺乏、科研能力偏低。为此,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应确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对教育科研有正确认识的准幼儿教师;设置结构合理的课程,立足于培养掌握一定教育科研专门知识的准幼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具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科研道德的准幼儿教师。
(二)幼儿园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努力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
从幼儿园来说,要在园长的带领下,树立以科研为龙头的科研兴园”意识,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与交流,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等。
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努力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幼儿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如在科研经费保障、各级科研课题立项、科研培训与科研课题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投入的力度,更好地保障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三)幼儿教师要注重通过自我教育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首先要不断进取,加强理论学习,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其次是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看法;此外,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自身开展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