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通过多媒体手段广泛搜集资料设计教学。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育内容的拓展。尤其是针对语文这个学科,相对来说,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也就是说,语文学科设计的内容很多,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也很多。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就可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网上进行搜集,扩大教学的资料,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汲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讲解《奇妙的克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大量的搜集克隆技术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以演示文稿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师还可以寻找相应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的进行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演示资料丰富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仅仅以口述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讲解,学生在对于一些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可能联想不到相应的画面,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而多媒体设备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冲击,以图片或者是影像资料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进行理解。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的借助多媒体设备放映出相应的图片或者是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中,从而更好的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故宫博物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寻找一些《故宫博物院》的视频或者是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将文字转化为直接的视觉展示,从而帮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便捷效果。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内容仅仅能够通过板书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由于语文相对来说知识点会比较多,内容也比较丰富,所以,教师在进行板书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相对来说,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接将重点内容显示在演示文稿中,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消极影响。
(一)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分的将重点放在多媒体上,例如,教师在讲解《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或者是动画,学生们的注意力完全就放在了多媒体上面,而忽略了教师的存在,教师忙于操作,忙于让学生进行观察,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候,可能会对一些景象直接的就给出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这种形式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上的限制。就比如在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古诗时,教师直接给出相应的画面,导致学生形成了定性思维,认为这句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就是如此,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句话说得好,一百个人的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于景象的呈现可能就是不同方面不同形式的,使用多媒体设备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三)限制了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
1.1现代环境艺术的学习与应用
感悟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了解行业的方向、特点及发展趋势,认识环境设计的现实意义是环境设计专业考察实践课程的又一重要内容。由于现代环境艺术较为集中体现在发达城市和省会中心城市。因此,该专业学生通常会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针对大中型城市的环境设计现状进行考察,例如从怀化出发,向东组织怀化-杭州-苏州-上海的路线,向北组织怀化-北京-天津的线路,向西组织怀化-成都-重庆-西安的线路,向南组织怀化-广州-深圳-香港地区。考察内容涵盖城市建筑,如公共空间、居住空间、主题空间、会展空间、流行商业空间,城市景观、园林景观,城市雕塑及公共艺术,公共设施,导视系统等典型现代环境设计实例。通过观察、测量、绘制、采集设计元素等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于实体设计的印象和理解。
1.2艺术形式认知与设计素质提升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多元整合的强信息时代。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不但要从本专业中获取信息,还要从其他各门类艺术中吸收营养,如从现代美术、时尚艺术、流行色、新潮设计等艺术形式里吸收信息。在大中发达城市有各种艺术类展览,组织学生参观这些设计作品的展览,可从中感受当代设计潮流、分析当今设计趋势、学习经典设计案例。例如中国设计大展、北京国际设计双年展、广州国际设计周等,这些展览专业性强,可供学习的资料全面,对毕业设计的创意能起到激发灵感的作用。再如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北京的798艺术区和上海的1933创意生活中心等等,既能从中感受缤纷多彩的现代艺术魅力,又能认识传统和现代的设计文化,提高综合鉴赏能力。
2专业考察教学指导
专业考察过程是轻松愉快的,考察课程的实际教学难度也是较高的。带队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和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指导。
2.1发现式考察指导
一方面根据考察目标,教师预先设定一些题目供学生参考,例如“公共空间园林小品表现形式调查”、“有特点地面铺装调查”“、金属装饰材料运用调查”等等,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专项收集和设计分析;另一方面,在考察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挖掘新的设计要素和表现形式,通过现场观测、空间体验,完成资料收集。例如在考察中,同学们发现湘西侗族建筑“三宝”壁饰艺术很有特色,柱头挂满金匾、对联,重檐下的彩绘,有龙、凤、鱼、鸟、葫芦、花草等图案,或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丹凤朝阳等浮雕。经过采访、拍摄、测量、写生,加深了对少数民族建筑的理解。
2.2研究式考察指导
在考察过程中,不是只停留在以写生或摄影记录对象的纯视觉认知形式上,而是引导学生对设计理念、设计组成、设计表现方法作深层次的探究,采用解读性、记录与分析并重的教学形式。例如:苏州博物馆,可采用一点多面的方法对建筑形式、空间组合,景观构成,材料,表皮,色彩,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指导;还可以采用多点一面的方法,结合拙政园的案例,找到两者统一性的一面;最后通过发散式思维,做出新的设计演变、设计改造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构、重组及重新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实体的理解,提高在后续设计课程中的审美意识及创造能力。
2.3取经式考察指导
即以参观谈访、学科交流的形式探讨学习,获取设计经验。在考察的行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的设计与美术院校参观访问,与师生进行座谈、交流,学习不同院校的教学设计思路,为设计创作取得有益经验,当然还可以到校友工作的设计企业进行互动、交流。因此在专业考察出发之前,要联系好走访的院校、设计企业,安排邀请好本专业教师进行学术讲座、与学生座谈,参观设计作品、企业工作室,与相关设计人员探讨切磋。教师可以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学生可以为设计创作取得新的信息和宝贵经验。
3专业考察课程作业
环境设计专业的考察课程作业形式易多样化。除了提交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外,还应结合专业要求,加入一定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表达。在这方面,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做了一些实践探索,课程作业由“观测”、“表达”、“设计实践”三个步骤完成。
3.1“观测”
即观察测量对于考察对象,首先对其外观形态、色彩、材质、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观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使用随身携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验证,掌握观察对象的准确尺度,获取第一手资料。如笔者指导的2012级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贵州镇远古城采风考察。在感受了古城的整体风貌后,辅导学生对当地典型的山地建筑进行重点观察和测量。例如,将中原四合院形式搬到山上改造成的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学生经过观测实践,不仅锻炼了自身在真实环境中的尺度感,还巩固了测量学知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3.2“表达”
即运用绘画技法、制图知识表现及还原观测对象的过程,如在镇远的考察中,学生完成“观测”任务后,便开始了写生及绘图工作。依据观测对象的实际形态、尺度、色彩绘制透视图,以采集的测量数据为基础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图样,在二维图纸上较为完整的表达观测对象。同时借助摄影、文字记录进行了资料补充。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
3.3“设计实践”
即在完整理解考察对象的基础上,对其设计实质、传统设计元素、文化背景及设计局限性等方面作深入思考,并进行新的设计应用。例如,笔者带领学生结束考察后,分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性设计。有的学生对原有建筑环境做出了设计改造;有的学生则将某些传统设计元素进行了演变并应用于新的环境中;还有的学生对镇远民居特色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制作出大量设计图样进行说明。通过设计实践环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达到了专业考察课程的教学要求和高度。
4结语
一、免费时代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困惑与启发
1 传统美术馆教育在免费时代里的困惑
在购票入馆的岁月里,大部分观众是“老主顾”,他们以专家、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为主,此外,还包括一批有意于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能力的观众。这些“老主顾”普遍有着享受艺术的内在要求,而且其中不少人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美术馆进入免费时代之后,观众群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美术馆除了要“伺候”好“老主顾”,还要照顾好“新观众”。购票入馆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筛选,它把一些对艺术没有强烈内在需求或经济比较紧张的观众拦在门外。免费开放之后,这些大部分没有一定艺术基础的“新观众”出于各种心理和动机也将进入美术馆。面对那些对艺术缺乏基本了解的观众,美术馆传统以单向展示、介绍、解说为中心的教育服务,就显得单薄。如何延展美术馆教育的触角,这一问题在免费时代到来之后显得愈发突出。
2 儿童美术馆对美术馆教育的启发
一位母亲携子参观美术馆后在博客中写下这样的博文:(台北)苏荷儿童美术馆“利用浅显易懂的情境学习让小朋友理解美术理论与不同大师的表现手法,小小脑袋瓜学会后,就可以用画笔表达想法说故事,发挥创造力,这样才不会有情绪无法表达的挫折感,且从小边学边画边欣赏,就算没变大画家,也有助于培养美感,增加艺术鉴赏力和观察力。这真是个好地方”。位于居民楼地下室的苏荷儿童美术馆面积不大,却吸引了许多儿童以及陪伴儿童前来的家长,究其原因,在于到该美术馆看展览有趣又能有收获。充满趣味性的美术展览不但能够提高观众的兴趣,还能够让观众得到切身的体验。如果美术馆教育也能做到激发兴趣、提供方法、多向拓展,那么前来参观的观众定会爱上美术馆,而且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和乐趣,并更好地融入到美术馆所营造的艺术世界之中,形成与美术馆文化相协调的组成部分,免费时代美术馆教育如何适应“新观众”及其有可能带来的美术馆教育困惑,或许可以从苏荷儿童美术馆得到一些启发。
二、免费时代美术馆教育的新思路与具体措施
1 从“教育主义”的美术教育中获得启发
尹少淳教授在论述美术教育的时候曾经说过,美术教育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其一是“美术主义”的美术教育和“教育主义”的美术教育。“美术主义”的美术教育以美术作品为立足点,强调技法学习(造型的各种技法――由平面到立体、由单一向多样、由静止到运动、由传统到现代)和技能形成;而“教育主义”的美术教育以教育为立足点,关注人的心智成长(道德情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问题(环境、人口、家庭、和平,等等)。“美术主义”的美术教育以传递美术知识为主要目的,教育的方法围绕传递美术知识的中心展开。“教育主义”的美术教育则通过激发兴趣,让学习者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传递一定美术认识的基础上,实现人全面素质的提升。苏荷的做法更接近于“教育主义”的美术教育,此时美术馆的重心在于教育和引导儿童观众,激发其艺术兴趣,“着眼的是整个艺术创造的实证经验,以及养成对艺术正确的知识、能力、态度、习性与价值观”。
美术馆教育有着学校美术教育和其他社会美术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它能提供“展示”功能,提供最直观的原作展示。从美术教学方法的角度看,美术馆提供的展示、介绍和讲解,属于作品展示法和讲授法。这两种方法的中心都是把美术作品和美术知识单线“输送”给观众。这种方式能够把美术知识沉淀下来的文本比较全面地传递出去,但是接收这些知识的效率却很难保证。对于那些需要主动获得这些知识的观众而言,这种方式效率比较高,然而对于没有太多内在需求的观众而言,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的效率就比较低。更重要的是,美术知识的获得并非了解一些文本信息便可实现,美术知识的价值对于大部分非艺术家而言,表现为对艺术作品的体验、理解和思考。美术馆免费开放后观众流量可能剧增,美术馆必须提供更合适的教育方式,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
2 启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观念对美术馆教育的启示
对于过去有内在需要的“老主顾”而言,美术馆所提供的美术教育内容和方法能够满足观众主动学习的需要。进入免费时代后,有很大一部分观众其实并没有强烈的入馆参观甚至是学习的内在需求。针对这_部分观众,美术馆教育需要采取更多更灵活的方法来拓展思路。目前美术教育界所提倡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教学方法能够转变美术馆教育的单向传播思路。具体来说,美术馆教育可以通过提供多种不同辅助材料,并设置一些互动体验活动和必要的引导,给观众提供更多自主探索和深入体验的机会。如香港艺术馆曾经做过一个名叫“发语――装置艺术作品展”的展览,馆内设置了一个很小的互动区域,让观众模仿艺术家,用头发制作一些简易的艺术品,并且写下自己的观感。除了提供这些体验活动所需的材料外,美术馆还提供帮助观众理解展览和作品的辅助材料,如针对大多数观众可能并不理解的概念诸如现代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馆提供了类似预告的东西,帮助观众理解概念。又如作品的内容、艺术家的构思等背景材料,艺术馆也会提供给观众。借助这些辅助材料,观众能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提高观展质量和认知水平。
其实现在许多当代艺术家出于提高艺术家与观众的交流质量的考虑,或者出于自身创作需要,都设法给予观众特殊的引导,因此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前后会有意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而在传统的美术展览中,大部分艺术家选择通过美术馆的展览策划,将作品中的创作构思和某些观念单向传递给观众。如果观众缺乏一定的美术基础,很容易会错过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难以深刻理解艺术作品。这时,美术馆可以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设置有趣的互动活动,帮助观众“走进”美术文化。
中国美术馆在青少年美术教育方面做了各种探索,其美术教育项目“在展厅上课系列”就专门设计制作了一批供儿童学习用的“绘画包”。这些“绘画包”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前往美术馆参观学习的少年儿童提供“观前热身”和“观后拓展”的材料。比如,2009年4月23日至6月28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泰特美术馆藏透纳绘画珍品展”,以此为主题,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制作了“绘画包”,内有 6张纸,分别涉及6项美术学习活动内容,主题明确。借助于此,儿童在动手绘画的过程中能从多个角度学习到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和绘画能力。
3 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馆教育的启发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力口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7个范畴(后来增加至8个):(1)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2)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3)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4)肢体运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5)音乐智能(Musical/Rhythmic),(6)人际一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7)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8)自然探索智能(Naturalist,1995年补充)。加德纳认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不同智能偏向的人其学习方式有着不同的倾向性,美术馆教育可以因材施教,以多种形式增强观众的审美能力。比如:对于语言智能比较突出的观众,语音导览系统就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对于运动智能较为发达的观众,美术馆教育可以提供一些“触摸体验”或类似的动手活动以增强观展效果。
4 将美术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展览策划之中
美术馆教育不仅可以体现在观众参观展览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展览策划来实施。的“木、林、森计划”就是一个可供借鉴的例子。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获得了自己“再创作”的素材,然后借由艺术家的作品展览而向观众呈现其构思的潜在教育理念,从而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从教育的角度看,这个展览从构思到实施无处不渗透着强烈的教育意图。从指导肯尼亚学生进行创作之始,就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当地学生关注身边环境恶化的现状,指导学生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植物作为自己美术学习的内容并进行艺术创作。随后艺术家将从这些学生创作中得到自己“再创作”的灵感,把作品通过美术馆展览和互联网空间向观众展示出来。这样,在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及作品展示的影响下,更多的观众会关注这些肯尼亚学生的作品,进而关注肯尼亚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通过互联网空间和金融机构的合作,观众可以购买肯尼亚学生的作品,这部分所得可捐献给肯尼亚用于当地植树活动。这样,肯尼亚的学生就实现了将“画纸上的树”变为他们“身边的树”的目的。
2006年何香凝美术馆和OCT当代艺术中心主办、冯博一策划的题为“艺术游戏”的展览,通过应邀参展的16位中外艺术家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而创作的多媒介、互动式作品和新的展示方式,拓展了美术馆推介新艺术的功能,同时尝试着将实验艺术与青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联系在一起。这个展览以新的方式为青少年儿童们带来独特的艺术互动体验,而这些作品带有游戏化特征,将以往“视觉的”和“叙述的”艺术纳入其中,使青少年儿童的艺术想象得以实现,在“能”与“动”的参与中完成他们的自主创意,从而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的方式。
5 在导览中融入更多的教育技巧
展览介绍和导览服务是美术馆教育的常用形式,但若要提高其效率,对导览的“教育”素质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下面是王士樵博士纪录的一段他在马德里的苏菲亚美术中心所见的一群年龄较小的孩子参观画家塔皮埃斯画展的场景:
一位看起来很有活力的导览小姐带着15位小朋友和一位老师、两位家长来到塔皮埃斯晚期的一件作品面前。画-面上有淡淡的砖红色细砂,并有一个被刮出来的十字线条和几个点状的符号,这些符号表现出一种无助的孤独感,配合画面上毫无生气的红色,显得十分忧伤。小朋友面对着作品席地而坐,导览小姐则面向他们跪坐着。
导览小姐首先问:“这上面有什么东西?”小朋友很温和地回答:“砂子!”
“什么地方有砂子?”导览小姐继续问。“海边!”小朋友虽然答得很兴奋却懂得控制音量。接下来导览小姐带引小朋友想象在海边吹海风的舒服模样,大伙儿闭上眼睛挥舞着手并发出“咻、咻”的声音,代表着风吹来了;接着则是摆动身体仿佛被风吹得左右摇晃。透过声音和肢体的活动,导览小姐逐渐将小朋友带入塔皮埃斯作品的情境中。
导览小姐于是指着十字线条的地方,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造成的?”几个小朋友竞相举手想要发言,导览小姐则耐心地让小朋友轮流说:“用手刮出来的!”“用树枝!”“用石头!”……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看法,场面控制得宜。导览小姐请大家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在地毯上模仿一下。我认为导览小姐虽然没有将画面哀伤的情绪直接介绍给小朋友,却透过多方面的观察与揣摩,让小朋友感受到萧瑟的气氛,这种导览“入戏”的方式相当高明。
10分钟过去了,有一位小朋友开始表现得很烦躁,抓头发、东张西望的动作渐渐多了起来。老师看到了便静静地走到他旁边,他也很警觉地保持安分的样子。导览小姐最后挑战难度较高的问题,问小朋友有没有看到画面中些微的颜色变化。有些小朋友举手表示看到了,有些未举手,大人们笑一笑不以为意,带着他们前往米罗作品的展区。
我是一个外人,不能就近观察每一位小朋友在听讲的表情,但是从他们的肢体动作、导览小姐的睑部讯息、以及他们之间互动的状态看来,小朋友相当投入导览小姐营造的情境中。以我对塔皮埃斯那件作品的了解,能够让四五岁的幼童从一件毫无具体形象的当代美术作品中得到这么丰富的欣赏经验,实在很佩服这位导览小姐的能耐。除了知性方面有一套,导览小姐在时间、气氛、小朋友学习情绪方面的掌握也很有技巧,因此小朋友的学习动机显得很高亢……我相信这样的经验会影响到小朋友将来接触艺术的意愿,至少他们回去向家人描述今天的参观活动时,应该能够让家长体会到孩子从美术馆中带回一个有意义的记忆。
由于这位导览小姐知道孩子习惯用什么样的语言交流,用什么样的方式陈述,更知道小孩子不可能理解非常抽象的东西,所以她用具体例子引导孩子从想象和联想开始进行深度的体验。当然免费时代美术馆的“新观众”决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职业背景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因此针对不同的观众,教育技巧也要因应不同的对象而做具体的调整。如果美术馆能为不同观众提供具有教育引导意义的导览服务的话,不同层次的观 众都有可能留下比较深刻的观展印象,这个印象可能奠定观众未来学习的基础。
6 在馆校合作的美术教育中提升教育质量
美术馆教育和学校美术教育的合作也是推进美术馆教育发展的方法之一。如台湾的傅斌晖等教师设计的“走出上河图?走入长安城”教育项目,就是一个馆校合作的美术教育案例:
“走出上河图?走入长安城”美术教育项目利用博物院的藏品“清明上河图”的高精度图片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台湾中山女子高中、中仑高中和博物院共同规划和讨论,确定“中山女高提供课程规划与教学活动、中仑高中支持场地设备与技术指导、故宫博物院进行展场设计与教学资源供应”的合作方向,进行各项工作之规划。
设计团队把博物院提供的《清明上河图》喷绘出来,结合中仑高中提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展览布置。案例设计团队设计了参观前教学活动、参观中教学活动和参观后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
参观前课堂教学活动包括“上河知多少”和“生活与艺术”两部分。“上河知多少”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向学生介绍该作品的艺术风格,当时绘画的发展状况,以及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其次是播放博物院的《Old iS New》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故宫怎样利用创意为古代文物创造新价值的意义和方法。“生活与艺术”部分,介绍《清明上河图》怎样将生活融入艺术,探讨如何将生活以创意方式化为艺术。
参观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包括“走入上河图”与“e笔画上河”两部分。“走入上河图”是通过鉴赏高精度(《清明上河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增进学习深度。“e笔画上河”部分,则利用计算机,将学生分组,根据《清明上河图》,进行数码多媒体创作。
参观后创作活动包括“长安上河图”和‘‘上河月历”两部分。“长安上河图”是以中山女高学校前的长安东路为题,加入创意,分组画出长安东路的街景或商店,最后将全班的创作连结成一幅《长安上河图》。而“上河月历”是以《清明上河图》内的商店和招牌为媒材,改编创作成立体月历,练习艺术和设计的结合,并学习立体创作的相关知识与技巧。
7 创设更多适合不同观众需要的教育情境
在美术教育中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对教育质量的贡献不可小觑,同样美术馆教育也可以创设―定的教育情境来对观众进行教育。如2010年5月10日到6月6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的“台前幕后: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展”,以视觉展示的方式,对舞台艺术的诸多细节进行梳理与展示。观众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及现场表演等形式了解广东戏曲艺术。广东美术馆培训中心为此专门设计了题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广东地方戏曲的“视觉美”。
创设美术教育情境还包括设置一定的游戏活动、利用多种陈列方式、营造互联网虚拟空间等。在我国,通过网络进行美术馆教育的空间依然很大,因为目前大部分美术馆的网上资讯主要是一些业务介绍和展览讯息。如果网络上增加更多关于不同展览的材料,以及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多角度介绍,可以让观众在进入美术馆之前有选择性地获取相关知识,还能帮助观众完成“学习前”的必要准备。
8 设置安排体验馆
前面提到的苏荷儿童美术馆,与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相比,似乎更接近于“美术体验馆”的性质。对于一般美术馆来说,原作是主要的展示内容,是美术馆教育的独特资源。如果美术馆在展览期间能够设计相关主题的美术体验馆或者体验区域,那么其教育效果的提升将不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