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习生在儿科自我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耳鼻咽喉科教学 临床实习 临床带教
一、前言
耳鼻咽喉科学作为一个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以及儿科学平行的临床二级学科,在教学方面存在诸多特点:课程内容多而教学时数少,目前本科生所用的耳鼻咽喉科学教材,虽经多次精减,但教材内容仍较多,而教学时数一直相对较少;耳鼻咽喉解剖学内容抽象,难教难学,由于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各部都是狭窄的腔洞结构,解剖精细,功能复杂,其解剖形态多数难于窥清,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基础医学教学内容多未涉及,与内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其他二级学科的最大区别是在基础医学前期学习中几乎未涉及;学生对考查科重视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往往在思想上不重视考查科目,实践时间少,感性认识不足。目前国内耳鼻咽喉科教学中一直沿用以往大课讲授的教学方式,实践时间少,学生在完成耳鼻咽喉科学习后印象不深,感性认识少,对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亦未能掌握。因此,耳鼻咽喉科学作为一个临床学科,其“经验性学科”及“以形态科学为基础的学科”的两个特征较其他临床学科更为突出,更具代表性。故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实习教学更是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难点。近年来,针对临床医学以及耳鼻咽喉科学教学矛盾与难点,为了做好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实习教学工作,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落实制度,强调基本操作训练和基础理论学习,培养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耳鼻咽喉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带教老师思想上重视不够,偏于临床工作,忽视临床教学
当前,担任耳鼻咽喉临床实习教学的都是主治医师资格以下的一线医师,他们肩负着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及科研任务,带教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而对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程度往往不足。更有些带教老师在实际的临床带教工作中热情度不高、缺乏足够的责任心,把临床教学工作当成了一种累赘,当成了医疗任务之外的附加工作,从而导致对临床带教工作敷衍了事,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带教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参差不齐,也影响着临床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2.临床医学生缺乏实习主动性,特殊的实习对象影响了临床实践的质量
首先在综合性医院,与大内科、大外科相比,耳鼻咽喉科属于小科室,大部分学生思想上毕业后不打算从事耳鼻咽喉科工作,因此不重视耳鼻咽喉科的实习,主观能动性差,仅被动地参与实习。其次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实现从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关键环节。许多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时总会面临一些心理上的障碍,胆怯、紧张、害怕等心理屏障阻碍了学生实践的进程,比如说,在参加车祸急救时,看到血肉模糊的现场而晕倒;在面临严重鼻出血患者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受到患者及家属非常紧张的情绪影响而手足无措,因而影响了临床实践的质量。另外,由于耳鼻咽喉科学是以形态科学为基础的学科,而且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各部都是狭窄的腔洞结构,解剖精细,功能复杂,其解剖形态多数难于窥清,实习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平面解剖”为主,进入临床后,整个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疗操作都离不开解剖,是以“立体解剖”为主,这就需要有立体空间想象能力,想对增加了实习难度。还有随着近年来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实践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而与一般科室相比,耳鼻咽喉科的操作和检查更具有其自身专业的特殊性,较多患者拒绝实习医师询问病史及操作观摩等。在当今复杂的医疗环境下,为了尽量避免医疗纠纷产生,部分带教老师只能减少实习医师进行相应的医疗活动,由此使得原本就不足的临床实践过程更少了。
三、如何对待耳鼻咽喉科临床带教中出现的问题
1.重视临床教学,提高临床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我们要求带教老师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并且是专人带教。定期举行集体备课,主讲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总结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方法、技艺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还应该涉猎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并能经常阅读期刊和资料,通过网络了解领域内新的进展和前沿状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带教时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增加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模型等,由于受内容局限、使用不便和知识滞后等因素制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在限的临床实习时间内能更好的认识耳鼻咽喉系统疾病,了解疾病诊疗的最新进展,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建立了内镜影像库(光导喉镜、鼻窦内窥镜、耳窥镜)。应用内镜影像库可以帮助教师向学习者传播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可以做到理论联系临床,减少了学习的枯燥性,达到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临床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讲解声带疾病,仅凭语言叙述,学生很难理解声带的位置、颜色、形状,哪一部分是病变,和正常组织的区别,光导纤维喉镜影像库内有大量的喉部疾病影像,可以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声带的动态活动过程,喉部疾病的形态表现。讲解鼻出血时,鼻窦内窥镜附带的摄像功能可以“动态”记录下医务人员进行鼻腔各个解剖部位的检查,准确找到出血的部位,应用电凝器电凝有效止血的全过程,并通过临床教师直观、清晰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危重程度、镜下治疗记忆深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也使临床实习更具吸引力。
实习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实习医生通过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提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由于耳鼻咽喉科学特有的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疾病及治疗特征,逐渐引导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操作。在掌握额镜的佩戴、前鼻镜及间接喉镜等诊断工具的应用后,学习包括鼻腔异物取出,上颌窦穿刺冲洗、耳鼻咽喉外伤清创缝合等一些基本操作,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同时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
实习生入科时就要向其强调沟通的重要性,一方面认识到目前医患关系确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突出地表现为医患之间互相戒备,缺乏必要的谅解与信任。而信任危机的产生很大原因就在于缺乏沟通。医患沟通主要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有关疾病诊治、医疗服务、注意事项以及医学发展等方面的信息传递过程。这一过程使医患双方都能够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有效的医患沟通有利于医疗质量提高,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化解或消除医疗纠纷。医学生是临床一线实习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时间最长,医学生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不断提高,在面对患者的时候也需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耳鼻咽喉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上对每一个患者
的诊治都需要动手操作。近年来,医疗环境逐渐发生改变,尤其是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病人及家属往往要求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诊治,极力反对实习生为患者临床诊治。所以要在医患沟通中搭建起患者对实习生的信任。首先,带教老师要先与患者耐心交流,向他们讲解好的医生都是逐渐成熟起来的,告知患者带教老师会在旁边监督指导,保证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取得他们的合作,打消他们的顾虑。其次,要求每个实习生按照住院医师的职责主管2~3张病床,每天至少查房2次,实行24小时负责制,参加值班、会诊及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要求实习生每日提前到科,先独立查看所管病人,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最新检验结果,亲自为病人量体温、测血压。在查房时,在床旁由实习生独立汇报病史及病情变化,并将在诊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报告带导教师,由带教老师给予查房意见。这样让患者感到实习生非常熟悉自己的病情,从而对实习医师产生信任,真诚地与实习生交流,认定他们为自己的主管医师。同时也体现了上级医师查房制,保证了规范医疗。另外,在每次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中,实习生都应在带教老师的参与下亲自与病人或家属进行交谈,包括告知病情、手术同意书的签署及行特殊仪器检查同意书的签署等,这样能够较好地锻炼实习生的医患沟通及表达能力。在沟通中,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文化层次较低的人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文化层次高的人可以对疾病的解释更为透彻些。这样给患者带来亲近、贴心的感觉,使患者愿意吐露心声及诉说不满,以便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遗留隐患,从而遏止医疗纠纷产生的可能性。
要教导实习生本着换位思考的理念,用真心关怀每一位患者,视病人如亲人,要让实习生明白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表现出对患者的关爱与友善,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实习医生修养,更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孔维佳,乐建新,陈建军.耳鼻咽喉科学五年制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临床耳鼻咽喉科,2004,17(8):505-507.
[2]赵劲松,周书林,汪安云等.我校开展集体备课的初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20-121.
[关键词] 责任制教学;护理;实习护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c)-0147-03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mode o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students
CHEN Cai-qing TAN Zhang-hong WU Hui-ping
Nursing Department,Ze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mode o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students,and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1 nursing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functional teaching mod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mode.The clinical knowledge and self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examination,clinical practice,medical records,nursing patient communication,disease assessment and the total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graduate from depar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Responsibility system teaching;Nursing;Nursing students
实习阶段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培养护生临床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转化的必要阶段,但临床上工作繁琐复杂,如何进行护生实习带教应成为护生培养的重点[1-2]。护生实习教学应遵循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原则,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护生自身综合能力及岗前适应能力[3-4]。此外,护生实习教学应重点关注临床实践操作,并及时联系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使护生养成规范、科学、实用的临床习惯[5]。责任制教学是我院护生实习期间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有经验的护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学,不仅优化了护理工作体系,还提高了护生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与骨科实习轮转的护生81例,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至神经内科实习轮转的护生作为观察组,共41例,年龄19~22岁,平均(20.14±1.23)岁;学历分布中专10例,大专31例。选择同期至骨科实习轮转的护生作为对照组,共40例,年龄19~23岁,平均(20.16±1.25)岁;学历分布中专15例,大专25例。两组的年龄及学历分布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功能制教学模式 对照组护生接受功能制教学模式,具体操作为:由护理部指定具有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并对带教护师进行岗前培训,护生轮转至科室后由指定护师进行带教。护生参与临床护理具体工作,且无需负责分管床位,护生参与全科患者的日常护理、治疗及健康宣教等具体工作。每日转轮不同班次,排班顺序依据相关科室安排具体排班。
1.2.2 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 观察组护生接受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具体操作为:由护理部指定具有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并同对照组护师一同接受岗前培训。护生进入科室轮转实习后,由指定教员进行一对一责任制教学,即护生负责带教老师所管床位,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健康宣教、日常护理、临床治疗、出院指导等相关工作,护生实习班次安排同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应在每日护理工作中对护生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在交接班时指导护生并提出临床问题,带教老师充分制定每周带教计划,上报护理部。带教计划中涉及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巧、护患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具体方法为:①每日指导护生进行操作,按照不同患者护理级别的不同,首先对护生进行理论讲解,随后对护生进行示范指导,随后由护生进行操作,带教老师指出不足及提高改进的方法,着重指出重点问题。②重点扩展护生临床操作思维,培养护生无菌意识、护患沟通能力及病情评估与观察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指导护生进行病情评估与观察,按照病情变化及需要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并每日做好相关护理内容记录工作。遇到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带教老师应充分给予护生学习空间,指导护生按照循证医学思维进行文献查阅解决实际问题。③带教突出专科重点护理内容。带教老师不仅指导护生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还应指导护生专科临床基础知识,如神经内科护生轮转期间应掌握肌力判定、疼痛评估、康复功能锻炼技巧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培训等。
1.3 评价指标
对轮转护生出科后进行综合能力考核,由护理部统一组织相关科室护师进行试卷命题及指定临床操作内容,考核内容依据最新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核内容最后加权分为:理论考核20分,临床操作20分,病历书写20分,护患沟通20分,病情评估20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实习掌握程度越高。比较两组护生自我实习评价得分,自我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每个选项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认同感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的比较
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临床操作、病历书写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的比较(分,x±s)
2.2 两组护生自我实习评价的比较
观察组护生对自我实习评价得分均比对照组得分高(P
表2 两组护生自我实习评价的比较(分,x±s)
3 讨论
传统的功能制教学模式,是被动的输出知识限制了护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身学习的潜能,教学效果往往不佳[6]。护生在实习阶段,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归纳,掌握的临床技能与知识较零散,只能应对较为简单的临床护理工作,但对病情较为复杂、护理工作较繁琐时便束手无策,功能制教学是护生机械地按照带教老师的指导进行具体操作,护生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7]。
本研究对比观察责任制教学与功能制教学在临床护生实习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成绩、病历书写成绩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责任制教学的优势体现在:①提高了护生的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8-9]。责任制教学通过固定床位患者护理,要求护生了解患者病情及相关护理工作,护生可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将临床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操作,同时老师的不断提问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护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及时梳理,形成系统化的临床思维。②提高了护生的病情观察、病历书写能力[10-12]。传统的功能制教学,护生参与全科的护理工作,没有重点关注具体患者的病情,而责任制教学通过具体床位分配,要求护生依据自身理论知识及老师临床经验及时判断患者病情,通过对病情的系统认识,达到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医疗程序的了解及用药指导的相关内容,综合全方位地丰富了护生的临床能力。③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13-14]。责任制教学要求护生随着带教老师进行日常查房、交班及护理工作,护生在老师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较容易掌握护患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护生的实习教学,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④提高护生自我认同感[15]。本研究观察组护生对自我评价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责任制教学使护生更好地参与护理工作,护生与带教老师共同负责固定床位患者的护理工作,增强了护生的参与感,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责任制教学模式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同时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护生能及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护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答,而传统的功能制教学护生过于依赖带教老师,遇到问题时缺乏主观能动性。
但责任制教学模式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即责任制教学要求带教老师素质较高,不仅精通护理工作,还需要科学、规范及系统化的基础理论知识,需要组织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16]。此外,责任制教学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只有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才能构建合理的考核、结构优化的教学体系。总之,责任制教学可以提高护生实习效果,提高其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提高护生自我认同感,值得临床护理教学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丹丹,杜国强.中职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3):156-157.
[2] 吴丽妹.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互动沟通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6,14(1):116-118.
[3] 张优珍.护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培训,2016,32(1):57.
[4] 郑鸿.各层次护生实习前后对实习环境评价的对照研究[J].医药前沿,2015,5(9):43-45.
[5] 新华.护生临床实习带教管理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9):244.
[6] 商临萍,邓媛丽,石美霞.责任制整体护理思维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7):2074-2076.
[7] 苏会港.小组责任制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引用[J].中文信息,2015,33(10):171.
[8] 向虹静.责任制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6):257-259.
[9] 岑俏丹,邱思,钟东影,等.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42-145.
[10] 董兰菊,宋杰丽,白艳玲,等.护生管床责任制教学模式的临床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3):60-62.
[11] 费小琴.实习护生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107-108.
[12] 张风红,朱文婷,宋鹏丽,等.PBL教学结合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在本科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4):78-79.
[13] 李清,范雪丽,顾娇娇,等.心内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带教模式的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10):79-82.
[14] 荆文娟,罗碧如,黄燕.不同护理模式对妇产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3):4059-4061.
[15] 杨丽侠,陈迎,张红梅.责任制护理带教的实践与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0):79-80.
1、转变教育观念,注重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试验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教学观念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领的作用。一般的来讲,以往的教学模式很直白,很少缺乏临床与实践结合的部分,在很多医学院中,医学教师大多数都比较更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使用知识与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我们就要积极的转变了教育观念,首先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进行合理的转变。教师将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医学院的学生们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析病情,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所以对于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教学,对学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参与型教学2,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动机与主动行动,启发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锻炼他们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是以理论为基础,很少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在临床教师的安排下每天重复的开“化验单”,粘贴“化验单”,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提倡教师把实习同学真正当成“准住院医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临床工作中,认为自己也是临床工作的主体,自己已经是“准医生”了,这样学生的自我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主动的参与到临床实践中。这一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内部各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2、消除性别顾虑,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但由于妇产科学内容多而复杂,又具有特殊性,以及扩招后学生总体素质下降,不愿意学习妇产科学的男生越来越多。如何让男生学好妇产科学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强调学好妇产科学的重要性,男生之所以不屑于学好妇产科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绝大多数男生认为自己是专科生,而且又是男性,以后到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不可能,认为即使学好了也无用武之地,还不如多看看其他书籍或千别的事情,他们将精力多放在内科、外科的学习上,对西医妇产科学不屑一顾,持这种态度者占绝大多数;
(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妇产科患者拒绝男医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的情况屡见不鲜,故男生在妇产科临床实践阶段易陷入尴尬境地;(3)个人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性别差异使得男生对妇产科学有一种本能的心理抵触,而且社会上对男医生做妇产科检查存在着偏见,认为男生从事妇产科工作就“不正经”,男生在正常教学中看录像片也觉得难为情等;
(4)虽然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自行创业,但也不会从事妇产科学方面的工作。
3、完善规章制度,保障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是确保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教研室规范教学查房制度、教学病例收治制度,学生实习转科等制度,严格实习生的管理与监督。此外,我教研室还定期开展专业、课程、临床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同时听取专家组和学生的意见,对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合理采纳和改革教学方法。除此,我们还设立了严格的出科考核制度,包括出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并对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教研室主任、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4、开展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
对于医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直观的了解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师在临床指导下也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压缩性指导,在讲解每个教学内容时候都有一定的多样化,把临床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线,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都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教师最好留有一定的医学作业,例如在结束一节医学临床教学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心得,自己拟定一些学习报告来巩固知识。
【关键词】 护理缺陷;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护理缺陷属于行为过失范畴,包括护理事故、差错。事故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失导致功能障碍。差错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原因,给病人造成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但未造成严重后果。护理缺陷是导致医疗和护理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关系到病人疾苦和生命的大事,是引起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旦引起纠纷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务、精力是不可低估的,它会困扰医院的生存发展。但在护理工作中,它却时有发生,给病人造成了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失[1]。对我院近年来36起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旨在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力求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起护理缺陷资料来源于我院相关职能部门医疗缺陷登记中护理缺陷客观记录,统计日期2003年1月—2008年12月。
1.2 发生原因
36起护理缺陷中,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10起,违反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8例,病情观察不仔细6起,身体情绪外界因素4起,护际关系不协调2起,业务技术不熟练6起。36起护理缺陷主要涉及护士30名,其中中专毕业生25名,大专毕业生5名,年龄18岁~30岁,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缺陷情况见表1。表1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缺陷情况起(略)注:表中百分比为发生护理缺陷数与发生总数之比。
2 原因分析
2.1 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工作不仔细,粗心大意导致护理缺陷发生。个别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护理缺陷的危险性认识不够,导致护理缺陷发生。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导致护理缺陷的10起中,均发生在工作时间前3年的护士,工作1年的护士发生率为60%,说明工作1年的新护士刚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相对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工作责任心、安全意识都缺乏,还需要管理者加强岗前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从而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
2.2 违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违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是护理缺陷发生常见原因,其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造成抄错、抄漏医嘱。以致错误地执行医嘱,导致服错药、打错针、输错液、抽错血等。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使病情治疗交代不清而发生护理缺陷,发生在工作时间为1年~3年的低年资护士中,占100%,说明低年资护士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尚需反复强化。
2.3 病情观察不仔细
个别护士素质低,责任心不强,观察病情不细心,思想麻痹,对病人和家属反映的情况不重视,缺乏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也有个别低年资护士业务水平较低,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不熟悉,对病情观察不全面,不能预见疾病转化的先兆、并发症等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延误了最佳抢救治疗时机,导致护理缺陷发生。从表1可看出,工作3年内护士发生率为83%,而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发生率为17%,说明如果没有主动服务意识和对病人负责的精神,仅靠业务技术好也是做不好护理工作的,因而对工作年限较长的护士仍不可放松思想教育,同时也需强调观察病情的重要性。
2.4 身体、情绪外界因素
临床护理以“三班倒”为主,很多单位护士职位缺编,加之病人对护理期望值较高导致护士工作繁忙,思想压力大,情绪易波动。同时,还要应对各种质量检查,考试聘用等,所有这些压力使护士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2]。当身体不适或疲劳过度时,思维和反应迟缓,计算能力差,在换算过程中,出现数值错误,致使抽取药量过大或过小而出现差错。情绪不稳定和外界的干扰能使注意力不集中。如愤怒、紧张、急躁等这些心理活动,会造成短时的心理功能紊乱,使感觉不敏感思维混乱,判断不正确,导致护理缺陷发生。
2.5 护际关系不协调
护理工作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如果护士与护士之间关系不协调,在工作中不能互相配合,互相照应,互相提醒,并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弥补漏洞,易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护士与医生之间配合不好,医嘱不能准确实施,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反映,也易发生护理缺陷。
2.6 业务技术不熟练
护理人员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实际操作能力差,容易发生护理缺陷。尤其在重病人多,工作繁忙时更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从表1可以看出技术不熟练导致护理缺陷均发生在低年资护士中,36起护理缺陷69%发生于中专毕业护士,这与前几年个别学校为追求经济效益,大量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护士素质良莠不齐有关。近几年医院扩建,护士短缺,大批护校毕业的聘用制护士进入临床,这些人流动性大,培训缺乏系统性,缺乏主人翁精神,没有归属感,工作学习积极性不高,业务技术水平低。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的发生有着直接联系。
2.7 差错事故管理不善
根据36起护理缺陷发生于30名护士,可以看出有的护理缺陷在同一科室同一个人反复出现,说明工作防范措施不得力,护士长没能抓住易出现护理缺陷的环节,出了差错隐瞒不报告,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分析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平时缺乏安全意识和对差错事故的分析讨论,极易发生护理缺陷。综上所述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既有护士的责任心和技术性因素,也有护理管理的因素。
3 防范对策
3.1 抓好容易发生差错的关键环节,以预防为主
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包括:对工作环境不熟悉的新护士;有思想问题未得到解决的人员;基础知识差,基础训练不够,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平时工作马虎或有麻痹思想的人员。时间性方面,针对快下班时;节假日病人多时;危重病人多,抢救工作紧张忙碌时;新护士和实习生多时,人际关系紧张、人员不团结以及个人生理周期等特别容易发生差错。护士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要特别抓住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各班岗位职责的落实,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效预防护理缺陷发生。
3.2 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落实
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是保证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3]。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三查七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守则。护理管理者应经常检查督促,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消除隐患,有效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
3.3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护理专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护理人员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技术操作训练,才能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表1可以看出36例护理缺陷中,3年以下的护士占89%,这说明了加强青年护士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的培训非常重要。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知识不断更新,护理技术不断提高,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全体护士护理理论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更新观念及时学习新技术,新业务的有关知识,与医疗发展相配套,使护士不但具有良好的医德,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解决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
3.4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
职业礼仪的培养,提高护士的素质 狠抓护士的思想教育,树立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着手,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病人的地位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希望被尊重,要求有好的诊治条件,希望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护理,这就要求护士要彻底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护患关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好。同时教育护士精诚团结、互相协作、相互督促,相互查漏补缺,避免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出现疏漏,导致缺陷发生。此外护士长要关心护士,在工作中及时发现任何护理人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妥善处理护士之间的矛盾,理顺情绪,维持护士主导的心理位置,使护士能在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内愉快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3.5 进行法律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病人、医院和工作人员,以避免从业人员与医院两方面可能面临的法律纠纷。通过对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护士依法执业,依法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全体护理人员能够从法律的高度认识职业的责任,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注意在工作中,尊重病人的基本权利,依法保护病人的利益。消除不安全性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4]。护理具有多工作环节,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因此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保质量,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护士长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在临床护理和技术操作,用药安全,感染控制,器材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人员合理配备等方面建立有效的监测防范机制,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质量缺陷实施预防为主[5]。消除各种不安全的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以保证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3.6 保持护理工作环境布局合理、固定、规范
病区规范化管理是护士长管理的硬件部分,治疗室的布局,药品、抢救物品及无菌物品的摆放,必须分类放置,标签清楚,并随时保持原位。在进修医生、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及工作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人多手杂,易放错位置。容易造成错拿错用等差错发生。如操作者凭经验不认真查对,极有可能发生差错。例如:某乡镇医院病人酒醉,将利多卡因误当成50%的葡萄糖静脉输注导致病人当场死亡。因此护士长除了加强进修实习人员的入科宣教外,还要经常检查督促和清理,专人监管,避免错放,标签不清,药品过期变质、失效等现象发生,同时要保持急救药品、器材、电源插座、插头等随时处于启用状态,防止紧急情况下,缺这缺那,乱抓乱拿,耽误病人抢救等重大事故发生[6,7]。曾有报道:某家医院将标签不清的氯化钠与亚硝酸钠放在一起,操作者没有认真查对,造成灌肠致死事件的发生。
3.7 严格执行护理缺陷登记上报制度,加强护理缺陷的管理
护理缺陷发生后,应及时将发生的经过,造成的后果,责任者逐项登记,及时上报。发生严重缺陷,构成事故者,及时上报护理部及分管护理的副院长于24 h内写出书面材料,上报有关部门。发生缺陷的科室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或者有意隐瞒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或处罚。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同时科室护士长每月对发生的护理缺陷,应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使护士得到警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护理缺陷在护理工作中虽然时有发生,但是只要找出护理缺陷的原因,并针对常见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可以杜绝一切护理缺陷的。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是护理缺陷的根本原因;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护理缺陷发生的常见原因;对护理管理不善,身体、情绪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病情观察不仔细,业务技术不熟练,均可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因此加强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是防止护理缺陷发生的保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杜绝护理缺陷的重要措施。加强护理缺陷管理;护士长注意抓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环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等是防止护理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占京.现代护理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与护理规章制度典范[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718721.
[2]陈丽江.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8a):2044.
[3]王岭梅,曹应萍,盛雯.护理纠纷与法律关系[j].护理学杂志,2003,17(5):391.
[4]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8.
[5]墨伟静,杨超.临床护理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j].家庭护士,2008,6(5b):130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