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专业判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第1篇

审计决策同其他任何决策一样,通常要经过六个步骤:

1.正确描述决策问题。审计人员在完成一个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可能碰到一系列的决策问题,在采取每一个行动之前,决策者都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要做什么决策,对每一个决策问题都要有一个准确的表述。例如,关于审计意见的决策可表述为: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之后应当出具哪种审计报告。

2.确定评估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标准。对每一个审计决策问题,审计人员都可能面临多种选择,必须有一定的依据来评价各种选择的合理性,这就是评价的标准。审计人员必须找出这种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评价的标准不止一个。例如,在做审计意见决策时就可能用到下列标准:(1)审计准则;(2)重要性水平;(3)财务报表存在误报的风险水平;(4)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方面的风险;(5)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的潜在成本;等等。

3.分析权衡已确立的评价标准的优先顺序。对审计人员来说,各种评价标准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情况下,降低审计风险的水平可能比提高收集审计证据的速度更重要,也就是说,在决定是否需要收集额外的审计证据时,主要应考虑更多的证据是否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而不是把审计外勤工作的截止日作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前述审计意见决策的5个评价标准都是相关的,但审计人员可能认为无论做出什么选择,第一项标准是最重要的,第二项标准也是重要的,第三和第四项标准重要与否取决于是否有证据表明这种问题存在,而第五项只是一般相关的标准。

4.找出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有些审计决策,可供审计人员选择的处理方法是非常明显的。如审计意见决策,就是要根据审计结果决定出具哪种类型的审计报告,每种类型的审计报告都有明确的标准。有些审计决策,如收集哪些审计证据、收集多少审计证据的决策,则要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5.评价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经确定,审计人员必须依据所确立的评价标准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出最终的选择。如审计意见决策,在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没有任何疑问的情况下,可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财务报表存在误报的情况下,可视误报的严重程度使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再如选用审计程序的决策,有些审计程序可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成本很高,有的审计程序对实施的时间性要求较高,如对应收账款的询证程序,决策者必须针对各种程序的利弊,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加以权衡。

6.选择最佳方案。在对全部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就要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我们还以审计意见决策为例,由于审计人员没有发现财务报表存在误报的证据,也没有持续经营方面的忧虑,审计人员对审计意见的正确性有合理的把握,因此可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审计专业判断

审计的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依照专业标准和职业经验,对影响审计决策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对不确定的事实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判断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从多项可选用的方案中找出最佳的,这就是决策。判断和决策是相随相伴的,可以说在审计决策的每一个步骤中都离不开专业判断。

审计人员在完成一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需要做出许多审计决策,其中主要的包括以下方面,也就是说,审计人员需要在这些方面实施专业判断:一是确定重要性水平;二是识别重要的审计目标;三是评价审计风险;四是选择审计程序;五是评价审计证据;六是评价分析性程序的结果;七是评估管理当局所做出的陈述或说明;八是发表审计意见。

众所周知,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因此,伴随注册会计师判断过程的风险就是对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失当。检查风险就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出现差错而引起的,有的差错可归属于抽样风险,有的则由非抽样风险引起。例如,审计人员选用审计程序不当、没有发现审计样本中的错误、对查出的错报没有做出适当的处理等。审计人员判断失误是一种非抽样风险,要认识和避免这种风险,首先要认识到审计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做出决策的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专业判断的水平,错误的判断可能引起错误的审计结论,要想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充分了解发生错误判断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以避免。

前文所述审计决策的一般模式中隐含着几个重要的假设:第一,审计人员是理智的;第二,审计人员能够正确地表述决策问题;第三,审计人员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估标准和可供选择的方案;第四,审计人员有能力从多项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最佳的。但在现实中上述假设并非总是真实的。在某些情况下,审计人员可能无法获得审计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是审计人员不具备正确地评价标准的知识和洞察力,致使他们不能识别和评价相关的标准,从而做出了不明智的决策。正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审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种种思维定式,甚至偏离最佳的审计决策。我们将对三种思维定式进行分析说明。

1.受历史经验的暗示。往事与现实问题在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往往会影响到目前的决定。审计人员常常使用那些屡试不爽的审计程序,就是这种经验暗示效应的表现。经验暗示可能使审计人员在判断过程中产生一种偏见,认为过去成功的方法可以解决眼前的难题,这种偏见使得决策者在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中,总是优先想到其中一些结果而忽视另一些结果,这一事实必然影响到审计人员对评价标准的分析和对不同行动方案的考虑。

2.类比推理。决策者往往套用旧框框来评价目前的情形,就像类比法按照对一种情形的了解来解释另一种情况一样。这种思考形式会使审计人员在判断时带有潜在的偏见,他们往往会夸大决策时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与他们所熟悉的情况之间的相似性,忽视每个决策的独特性,当两种情形所存在的差异要求以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时,类比推理法就可能导致判断失误。例如,审计人员将同一个审计方案应用于不同的委托人、对不同的客户采用同样的抽样规模,都可能出现判断和决策失误。

3.受主观预期引导。决策者经常对将要做出的选择先形成一种预期,并将此预期作为判断的起点,然后再根据事情的发展做进一步调整。问题是,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找支持他们观点的证据,而忽视或回避那些提供相反证据的信息。决策的起点实在是太重要了,随后所做的调整很可能不能充分反映新出现的信息所要求的变化。例如,审计人员在对某个账户进行审计时,打算从上次审计所使用的样本量和时间安排出发,再视本次审计的新情况进行调整,这种“新情况”可以是会计系统的变化,可以是委托人所在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的变化,也可以是委托人产品的变化。审计人员所进行的调整可以说只能是对这些新情况的一种粗糙的考虑,也就是说,存在着调整不足的风险。

此外,审计人员的判断和决策过程还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其中决策者的个人道德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策,也就是说,审计人员有时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不是源于错误的思维定式,也不是源于职业技能的缺陷,或者是占有的信息不充分,而是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念或处世原则在发挥作用,因此道德与决策是密切相关的。

三、如何克服决策中的判断失误

1.提高专业技能。从事务所的角度来看,首先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任用那些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专业人员。毫无疑问,审计人员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环境越熟悉,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决策者的专业技能越高,就越可能正确地评估各种备选方案,并做出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经理人员的技能应高于高级审计人员,高级审计人员要强于一般审计人员。但是,特定的情况可能打破人们的常规认识,某个低级别的审计人员所具有的某种特性,可能会使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技能。比如说,一个最近才完成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而走上审计工作岗位的新人,对新的会计准则的了解可能会超过其他资深的审计人员。

2.提高审计人员克服偏见的意识。让决策者了解判断中经常发生的偏见对决策质量的潜在影响是克服偏见的有效方法。事务所可以采取适当的形式,对审计人员进行决策与判断方面的培训,使其对判断中可能产生的偏见有更清醒的认识,由此在做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中保持警觉的状态,自觉克服判断偏见,提高决策水平。

3.逆向预期。不论面对什么问题,人们总是倾向于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在后来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判断和处理意见的形成。假如决策者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原始判断)是不正确的,那么他后来的决定也极有可能存在误差。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审计决策。对这种倾向,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改变处理决策问题的角度或逆向思维的方式来避免发生判断错误。例如,当审计人员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观点,即“被审计的财务报表是公允的”,就会不自觉地偏向于寻找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如果审计人员将他的预想改变方向,变成“这个账户可能存在错报”,那么,这种试图证实原始判断的偏见就会引导审计人员寻找证明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证据,这样做客观上降低了检查风险,提高了总体决策的质量。

4.发挥集体优势,弥补个体决策的片面性。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每个审计人员在做决定时,都应该征询并认真考虑审计组里其他成员的意见,这样就等于集体将个别审计人员的决定重新复核了一遍,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开阔思路,克服个人的偏见。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第2篇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涵义、必要性及其特征

尽管审计专业判断理论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但迄今为止,国内外没有一个公认的审计专业判断定义。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发生了变化,导致审计的角色变化也就决定了审计专业判断存在的必然性。审计专业判断存在的充分性的重要因素在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审计专业判断成为审计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自己的特征。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相关定义Giibins和Emby认为,“(审计判断)是导致决策和行动的过程,判断是决策和行动的基础”;Keaehel认为“(审计专业)判断是个体思考决策问题相关方面的过程”;秦荣生认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从多种可能方案中,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知识和经验,做出取舍的决策。”;张继勋认为“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断定和选择”。这些定义从不同方面界定了审计专业判断,为认识审计专业判断提供了基础,但仍需完善。笔者认为,审计专业判断概念中必须包含如下因素:一是判断的主观性,这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根本属性;二是判断的重要性,审计师的专业判断不仅影响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且还影响审计职业的发展;三是判断的全程性。由此笔者对审计专业判断定义为: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实现一定审计目标,依靠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将审计事项和审计行为与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识别的思维过程,并最终形成各种意见的审计结论。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必要性审计人员需要审计专业判断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经营者是决策或控制的人,而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成为风险承担者,由于委托人和人各自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两者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对经营成果责任也是不对等的,这一系列原因形成问题,导致成本,使得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Jensen和Meckling,1976)。为了保护所有者的利益,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措施,审计就是其中的监督措施之一,通过与任何一方无利害关系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查账、公证,监督人的行为。此时审计所起的作用是提供人履行经济责任状况的可信信息,审计主要不是进行专业判断,而更多的是进行验证(谢志华,200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已由反映经济责任为主转变为投资人决策服务为主(staubus,1953),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更大的关注。由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投资人决策的成败,审计的角色已悄然发生变化,成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而此时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反映过去历史成本信息,还包括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等预测信息。所以,审计的合理保证更多是来自于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状况进行合理评价、估计。

(三)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与特征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审计造成以下影响:一是审计方法的变革。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现代审计考虑成本效率,使得现代审计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抽样审计在实践中得到大量的运用。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李若山、刘大贤,2000),主要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在审计实务中,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需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只是非统计抽样更依赖于审计专业判断,所以审计方法的变革需要大量运用专业判断。二是会计的影响,它间接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由于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使得企业会计处理变得纷繁复杂。同时由于经济业务不确定事项的增加,未决诉讼、销售退回等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企业会计处理的难度,这些不确定事项需要会计人员作出合理的判断,而作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合理保证者,因此也必须对这些事项进行判断,即对会计人员所作的判断进行再判断。所以,会计业务处理复杂化需要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主观性。审计专业判断是建立在客观实践和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一种思维运动过程和智力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相同的事物,由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作出的专业判断可能会大不相同。所以,作为体现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一审计专业判断,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一方面不但需要具备必要的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相关的专门知识,而且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面对实践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和本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47年的《审计暂行标准》中指出:“独立性的涵义相当于完全诚实、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认识事实、不偏袒,”审计过程实质是一个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因此,独立性应该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本质特征。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人员作出的审计结论是不可信的,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专业判断结果同样是不具有可信性的。独立性准意味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行为、行动和结论不受外界影响或控制。所以,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是否独立首先要看审计专业判断人员是否独立,这种独立性既是实质上的,也是形式上的。三是目标性。审计专业判断都是具有明确的审计目标,审计目标为审计专业判断确立了基本审计框架,这有助于审计人员在最少的成本条件下收集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效率,判断审计对象的本质。四是风险性。即审计专业判断有出现差错的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审计专业判断毕竟是审计人员的主观活动,不可能保证完全的正确。审计专业判断既受到审计人员本身性格、知识、技能、经验、记忆的影响,又受到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审计环境的影响。所以审计专业判断存在一定的风险。五是全程性。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在计划阶段,审计人员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

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要确定审计重点,考虑审计证据;在完成阶段,要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所以审计过程可以看作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逐步认识、不断作出专业判断的过程。

二、审计专业判断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而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从定量的角度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在审计风险的三个要素中,重大错报风险与被控制单位有关,审计人员无能为力,检查风险与审计人员有关。因此,当重大错报风险的综合性水平较高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整个审计风险降低至可以接收水平,反之亦然。在现代审计中,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起点,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从被审计单位的选择、内部控制测试结果的评价、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审计抽样方法的选择以及其结果的评价到最后审计意见的类型和措辞,都伴随着审计风险,同样该过程也是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过程。所以审计风险最终取决于审计专业判断的正确性,审计专业判断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就越低,反之亦然。审计专业判断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审计专业判断与固有风险的关系所谓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是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所以,固有风险是被审计单位产生的风险,审计人员对此无法控制,但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运用专业判断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和账户余额或交易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因此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业务性质和容易出现差错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等因素进行评估,并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收费等情况,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是否承接该项业务。由于固有风险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考虑的,审计专业判断在确定固有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判断失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就会转化为审计风险。所以,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慎重接收业务委托,运用专业判断,谨慎的选择被审计单位,以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专业判断与控制风险的关系

所谓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是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也是被审计单位产生的风险,审计人员只能运用判断评价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对重要性账户或交易类别相关的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作出初步评估。如果审计人员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以评估控制风险,进行符合性测试后,审计人员应当根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审计人员在评估控制风险时,对取得有关控制风险的有效性和报表中重要错报或漏报两方面的审计证据,应合理运用审计专业判断,谨慎分析。所以控制风险的评估,也就是审计人员运用审计专业判断来确定相关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过程。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第3篇

[摘要]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随着审计行业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应成为我国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各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与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

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学术界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决策时对各相关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过程。审计人员的错误判断会导致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2)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在长期业务培训实践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因人脑的作用带有一定的预见性。

(3)审计专业判断指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经验,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做出取舍的决策。

(4)审计专业判断是确定被审事项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中必须强调如下因素:一是判断的主观性,这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本质属性;二是判断的普遍性,即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三是判断的重要性,审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不仅明显地影响着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且是审计师专业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由此,笔者认为如下描述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专业判断的概念: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基于审计师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的本能判断,它广泛地存在于审计的全过程并且极大地影响着审计质量。基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对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

2、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例如,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的事物,还能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正常与否或可信与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分。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会计法规的弹性增强,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会明显提高,从而加大了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了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而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也就会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视。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都要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在计划阶段,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要确定审计重点,收集审计证据。确定审计重点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和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收集审计证据时,要考虑有关材料和被审计项目的相关性,考虑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审计完成阶段,要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照审计标准,对问题加以定性,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都依赖于恰当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伪不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无外乎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是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另据美国TreadwayCom-mission研究报告指出:66%对注册会计师的控诉案件显示审计人员未搜集充分而适当的证据;36%对注册会计师的控诉案件显示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过程所发现的潜在问题未能提高警觉或给予足够的专业怀疑。而审计师这些方面的能力恰恰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蒙哥马利审计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审计失败通常是由于管理当局的狡诈舞弊所致,或由于对于客户有意无意地随意运用或误用会计原则,审计人员缺乏高明的判断所致”。

(5)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在此背景下,审计职业的地位以及审计环境正处于转变之中,因此,研究环境因素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进行描述,确定信息的某些特征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影响

它包括如下内容:分析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需运用的信息种类;研究审计人员对不同种类信息的信赖程度;探讨审计人员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加以综合的方法;确定信息选择和信息处理之间哪一个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功效影响更大;分析使审计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原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找出专业判断失败的原因。

2、研究审计专业判断的认知过程

它主要分析不同的知识和记忆在审计专业判断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完成不同的审计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种类以及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探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及搜集信息等工作所起的作用;分析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记忆的因素,确定这类记忆对审计人专业判断产生的影响;研究专家与初学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的方式存在的差异及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

3、评价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

评价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通常要调查审计师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审计师对于某项客观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审计师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类似判断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程度。它将有助于审计理论工作者以及审计实务界人士及时确定审计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以及是否需要制定补救措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会计学教授Trotman认为,在中国,审计人员在某些重要的审计专业判断上的一致性是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由于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在开始进行这种判断的几年中,审计一致性可能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计意见出现分歧的领域的培训和复核过程上。

三、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重点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所需做出的专业判断主要包括建立重要性水平、评估项目的审计风险、判断企业控制的可靠性程度、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在分析性复核中确认显著性波动的原因、评价客户解释的合理性以及审计意见类型的确定等。

1、建立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决定审计风险以及检查范围、程序的直接依据之一。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运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例如,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高,审计人员就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反之,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低,审计人员即使冒较大检查风险,但总体审计风险仍然较低。

3、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与审计密切相关,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能够及时提供企业内部差错和舞弊行为的专门分析资料,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正确确定内控系统的可靠性是审计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内容。对内部控制可靠性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对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但根据国外的审计实践,在对小型企业进行审计时,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一般都将控制风险定为最大值,他们认为,在很多情况下,高估控制风险,免去符合性测试而扩大实质性测试的选择更为经济。

4、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差错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源于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没有正确修正检查出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

5、审计程序的选择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审计时所采取的详细步骤或工作细则。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6、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

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是初步判断审计约定事项的重点区域和审计风险,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指标对比,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判断和确定重要的审计项目。但研究表明,除非被审计单位资讯健全以及审计人员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否则,分析性复核的作用不大。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7、审计类型的选择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表示何种审计意见,然而,从目前的规定来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区别仅在于程序不同,对于“个别”、“局部”、“重要”、“严重”等措辞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完成。

8、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四、审计专业判断质量的评价标准

对于审计人员所做专业判断的质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

1、审计人员意见的一致性程度

一致性是指多个审计师对同一审计问题所做出的专业判断的相似程度,它是用于评价审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最常用标准。当审计人员遇上审计诉讼时,论证其他审计人员在类似的环境中亦会做出同样的专业判断可以保护审计师,使之免于承担责任。同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设置诸如员工培训、审计手册及分级复核等制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提高事务所内部审计人员所做专业判断的一致性。

2、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精确度或与某一特定标准一致。理论上应以判断的准确性作为客观的、可衡量的标准。但是,在许多专业判断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一目了然的所谓正确答案来作为评价的标准。因此,在审计实务中,一般以一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的共同判断作为评价的标准,即将某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与一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所做的统一判断进行比较来衡量该判断的准确程度。新晨

3、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在不同时间里,同一审计人员针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专业判断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虽然时间不同或被审计单位不同,对同一问题应该做出相同的处理或反应。

4、可防卫性

对于报表使用人对审计报告的质疑,审计人员必须对其所做专业判断的理由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避免诉讼失败,这就是审计专业判断的可防卫性。高质量的审计专业判断应该具备较强的可防卫性。

[参考文献]

[1]KenT.Trotman.AuditJudge-mentResearch-OverviewAndOpportu-nitiesForResearchInChina[J].ChinaAccountingandFinanceReview,Volume1,Numberl,March1999.

[2]W.RobertKnechel.AuditingText&Cases[M].Northeast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Press,1998.

[3]R.K.Mautz.FundamentalsofAuditing[M].NewYork,JohnWileyandSong,Inc,1954.

[4]张立民。西方审计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5]莫茨,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6]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5)。

[7]孙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决策[J]审计研究,1998,(2)。

[8]蔚晶。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9,(3)。

[9]刘国常。论审计判断及其作用[J]广东审计,1999,(3)。

[10]姚立中,任鹏。论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与失真[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第4篇

一、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审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受主观影响比较大,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即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性和判断能力。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的不断扩大,审计人员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抓住实质要害,做出客观的判断,就必须在审计业务中真正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理念向审计风险控制理念转变,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低。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综合素质,即职业敏感性和判断能力,它是审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

(一)评估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运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二)确定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要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三)评价内控制度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与审计密切相关,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它能够及时提供企业内部差错和舞弊行为的专门分析资料,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正确确定内控系统的可靠性是审计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内容。

(四)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展开,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

(五)审计程序的选择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审计时所采取的详细步骤或工作细则。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六)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

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是初步判断审计约定事项的重点区域和审计风险,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指标对比,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判断和确定重要的审计项目。但经验表明,除非被审计单位资讯健全以及审计人员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否则,分析性复核的作用会被高估。

(七)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防范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三、如何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一)培养审计职业判断意识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证据收集、评价和整理,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具体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要面对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审计人员在主观上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够真正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审计人员必须要从过去只需要根据审计制度的明确规定通过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审计环境。

(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会计原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操作及(转第6页)(接第11页)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持续的自学、后续教育、外出培训,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从书本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领悟他人审计判断的技巧,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把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在规律,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判断;判断主体;师事务所

在审计过程中,一个审计项目往往要由几个层次的审计人员共同完成,如具体实施审计取证的外勤人员、对该项目直接负责的项目经理、进行复核审查的部门经理及主任会计师等。这些人员都需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职业判断。而且在整个审计程序中,后者都要对前者的判断进行复核与检查,这就形成了审计判断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可见,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的各种职业判断并不完全是由某一个审计人员独立完成的。影响审计判断的因素有责任、竞争压力、职业风险、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但就审计人员的不同层次而言,情况却有所区别。要改善审计判断,提高对整个审计项目的审计判断水平,就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审计人员的具体情况,对影响其职业判断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加以改进。

一、对项目经理和主任会计师应主要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

主任会计师和项目经理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骨干和行政领导,他们往往并不缺乏专业技术能力,在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审计环境的认识等诸多方面堪称会计师事务所的佼佼者。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一个审计项目审计风险的评估、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以及审计意见类型的把握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的审计人员一旦出现客观的审计判断失误,常常比一般审计人员的判断误差对审计质量的危害更大。那么,这些业务能力优秀的审计人员出现审计判断失误的原因何在呢?我国大量的审计失败案例解答了这个问题———主要是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经理和主任会计师作为事务所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与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利害关系往往比普通的审计人员更密切,具体表现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与他们本人的利益紧密相连。为追逐最大利益,这些高层次的审计人员更看重审计效率,往往略去明知应有的审计环节,从而导致审计项目没能按照正常的审计程序进行,造成取证不足或不准,最终形成失真的审计报告。这部分审计人员的问题不在于不熟悉审计判断过程,而是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指导其开展审计工作的审计判断完全受利益驱使,把能够保证审计质量的审计判断结果即应该遵从的审计判断结果放弃了。其次,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是远离审计现场的复核,项目负责人往往担负着过多的审计工作,而且完成审计任务总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审计的时间预算有时定得太紧,项目负责人没有时间对报表进行深入分析和捕捉审计重点,从而使项目负责人的现场复核流于形式。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改善、提高审计判断能力,重点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建立起对职业界的严格监督措施,对那些错误指导审计过程的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进行严惩,切实让其承担责任,提高失真审计报告的成本,从而迫使其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按照正确的审计判断结果开展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

二、对一般审计人员应侧重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能力是其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函数。他们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需要对自身所负责的审计项目进行职业判断,但不承担对其他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复核和检查任务。所以,本层次的审计人员为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只需提高和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及职业意识。

(一)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职业判断能力是知识的函数。具有较宽知识面的人能够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都相继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它们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对于报考资格,美国已把考生的学历资格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水平。日本的公认会计士考试要求更为严格,考试共有三次,只有通过前两次考试者才有资格参加第三次的公认会计士考试。而我国于1991年建立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根据《注册会计师法》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报名参加考试:一是高等专科以上学历;二是会计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比较而言,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生报考要求是很低的,每年的通过率也特别低。从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素质考虑,建议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修改为:高等院校会计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知识。这里的“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知识”是指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大专学历以及不具有学历条件但有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不能报考。他们可以通过自学考试、成人取得本历后再报考注册会计师。

科目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对注册师素质的要求。美国在1994年以前的考试科目有财务会计和报告-营利,会计核算与报告-税务、管理、政府部门和非营利机构,商法和职业责任。日本的公认会计士考试分为第一次考试、第二次考试及第三次考试。第一次考试主要对国语、数学、论文进行笔试;第二次考试要对会计学(簿籍、财务报表、成本核算及审计理论)、经营学、学及商法(海事商法、票据及支票的部分除外)进行笔试;第三次考试是用笔试的对有关财务的审计、及其他实务(包括有关税收实务)进行测试。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的科目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相比之下,我国的考试科目比较简单,实务性东西太少。今后,我国考试科目应该设计得更有实务性,理论上的东西应该减少,毕竟注册会计师行业面对的实务性的东西比较多。另外,可以考虑增加对职业道德方面的考察,形式可以多样化,以防止道德败坏的考生混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

(二)严格注册会计师的注册登记

质量是经验的函数。注册会计师只有懂行才能做好审计工作。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将准予注册的人员名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国务院财政部门发现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注册不符合《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应当通知有关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撤销注册。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使进入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人员具有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相应知识和经验,掌握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务院财政部门的人力有限、地方保护普遍存在,能够注册登记的人员往往就是那些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而对于其是否符合“从事审计业务两年以上”这一要求的把关工作根本没有落实到位,结果很多注册会计师没有任何审计实务经验。建议注册会计师协会切实负起责任,严把注册登记关;国务院财政部门加大注册审查力度,为注册会计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作好基础工作。

(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能够促使会计师事务所正确把握审计风险,避免业务人员因主观或客观因素给事务所造成损失。个别企业的造假能力很强,事务所应该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对每一个审计项目、每一位从业人员切实做到事前指导、事中监督和事后复核,时刻防止业务人员发生工作疏忽,使其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敦促其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以贯彻落实独立审计准则。在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比较小的现实情况下,每个事务所最好能具有自身的专业特长。国际会计行业除了有安达信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外,还有许多具有专业特长的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如果能够充分了解本所自身的业务能力,统筹规划其专业方向,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建立专业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就能够整体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

[1]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因素[J].注册会计师,1999,(5)。

[2]张彤。审计专业判断基本理论探讨[J].审计与经济,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