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总书记在六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它一些国家,以当今世界科学界的最同奖项诺贝尔将为例,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实力和创新实力。从诺贝尔奖的设立到当今已经进行了96次评选,然而在这96次1000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籍公民却没有一人获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6位美籍华却在别国的土上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他们更高的创新才能?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在创新培养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还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发展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获得诺贝尔奖,其真正意义在于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如一直以“模仿”为主要牲的日本,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开始大力调整教育和科研政策及体制,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近几年,日本对科研创新投入的经费呈明显上升趋势。“加拿大的明天”对策研究会也曾提出呼呈,为确保在“新工业革命”中取得主动,必须改变教育制度,去培养“富有创新的一代人”。世界其它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都十分重视创新,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
以上这些国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作出的提议与举措应对我国有所启迪。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如投入不足以及我国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等因素,使创新能力与国家需要以及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很大。因此,只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它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这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还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在即将到业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可以说,创新性才能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通过创新才会使人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使人更快地作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并能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可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一个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
创新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创新 两个第一 开启 学生 智慧之窗
Brief talk about “innovation education”
Han Hefeng
【Abstract】In the recent years, education reform is being developed vigorously. How to innovate education is the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discussed by each of our teaching staff. To achieve innovation education, what we should do first is to change the old education idea from our mind, based on which, to change the style of education.
【Keywords】Innovation Two “first” Initiation Student Window of wisdom
近期的报纸上有着这样一则报道:几年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11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进行了调查评价。调查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学习中创造性品格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出来了,在文化基础知识的评比中,中国排名第一位,确实很令中国人骄傲。可是在第二个方面,即在学习中创造性品格比例的评比中,中国排名第十一位,也可以说是倒数第一位。两个“第一”都属于中国。这样的一则报道使我想到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已在我国提倡了多年,而创新教育则是教育改革中的一朵奇葩。这则报道像一声钟鸣,引起了我对创新教育的思考。
要实现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在心理上为自己找一个正确的定位,要摆脱原有旧的保守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并不是粮食,用填鸭的方法怎能输入学生的大脑?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去“吃”。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不只是教学生“1+1=2”,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了。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记住“1+1=2”后,自己能开动脑筋探索,使知识面扩大到“1+2=3”、“1+3=4”……
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引导,教师应勤动脑筋,改进教育方法。教师应改变千百年以来形成的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育模式,逐步探讨,看怎样的教学模式才会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课堂当做教师一言堂,应打破课堂上沉闷的气氛,让学生去放飞自己的思维,大胆地思考,提出质疑,说出学生内心存在的真实想法。有这样一道老少皆知的智力测验题:树上有十只鸟,用枪打下一只来,树上还有几只鸟?你若问成年人,十有八九他会告诉你说树上没有鸟了。想一想,的确也是,打死的那只肯定掉下来了,而另外九只鸟也不是呆鸟,听到枪声当然会跑了,那么树上自然没有鸟了。但是,同样的问题拿到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回答会使你大开眼界:“阿姨,阿姨,我知道,树上还有一只鸟,那只打死的鸟挂在树上了。”“不对,不对,你说得不对。树上还有九只鸟,那个猎人是用无声枪打的。”“阿姨,我爸爸告诉我,不许打鸟,鸟是人类的朋友。”当老师听了孩子这些天真烂漫的答案后,告诉孩子们说:“你们的答案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树上没有鸟了。记住,答案是树上没有鸟了。”于是,孩子们齐刷刷地说:“树上没有鸟了。”看似很成功的教育,但是老师们是否想过,我们在自以为是地传授给学生正确经验的同时,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应当让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早已设定好的框架之中,而是应当想方设法地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打开创新的研究之路。
一、转变教育思想,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主体教育论出发,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顺从老师的乖孩子,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按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乖孩子已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成为教育主体。
在实践中,笔者通过组织一系列“小主人”活动,如“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班”、“我为班级添光彩”等班队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模式。
现在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大多事无巨细,一统到底,形成了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即使班干部其定位也只是老师的助手,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必须改革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对此,笔者作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改革班干部选举办法。以前,班干部通常由老师指定,或老师提名学生选,或者直接由学生无记名投票产生,虽然后现两者也属民主选举,但学生头脑中有一种定势,即老师经常表扬的一定是好学生,是班干部,形成了每年选出的班干部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好学生。在实践中,笔者采取了学生竞选的形式,只要自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其次,改革了班级干部设置体制。笔者在实践中,把原来的几名班委扩充厉班级委员会,设正、副班长负责,在班级委员会下设学习部、体育部、劳动部、宣传部等,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除设部长外(部长由选举产生),部长还可以按需招聘助理、干事等,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精神,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再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笔者通过在班级委员会外,另设一个独立的纪检部,其组成人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以监督、检查班级委员会的工作,如果学生对班级委员会、各部工作有意见,可以向纪检部进行投诉,由纪检部进行调查处理,并作出汇报。这样,使学生在行使班级管理权力的同时,更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制约,一种监督,从而不断完善其工作。
最后,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意识与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竞争,可以使学生在竞争中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竞争能力,同时养成了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通过期末述职考评、末席淘汰等方法,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生有一种危机感,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在竞争中,更强调一种合作意识,使他们看到只有合作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使学生能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合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开支脑筋,想办法,根据班级特点,能动地、自主地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如果教师要么包办代替,要么放任自流,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不利于建设一个自主管理型班级。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育创新 建构主义理论 创新思维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但在信息技术课程相关课堂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也在与信息课程无直接关系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传统课程中得到了普遍运用,为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实践证明,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成、教材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使教育摆脱了以抽象文字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束缚,创设了形象直接的学习情境,为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技术基础。众所周知,在教育技术充分应用的实际课堂中,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其探索兴趣。这些,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促使教师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形式、手段等,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体现创新教育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演员、是主角,所偏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其中学生是听众、是配角,对于教师的授课是被动的吸收。在传统课堂当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是很常见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当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是学习的主角,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现代教育学家皮亚杰(Piaget)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取,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就是由认知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因此,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无疑是更新教育观念最好的选择。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逐步建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元的教学资源
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基础的现代教育媒体,利用其内容充实、形象丰富,能开发、组合、利用各种在线学习资源,从全方位、多角度提供有趣、新颖、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信息,从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虚拟技术构建的真实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化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因此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教育技术可以结合教材,对教学设计进行变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只要注意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的内容,提出恰当的综合题目,让学生在事物表象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信息帮助进行回忆、迁移、联想,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授英语课文“A PRIVATE CONVERSATION”中,通过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式学习和主动探索,可以提出诸如“在西方社会中,在男女同时在场的情况下,为什么是男士参与吵架?他们为什么动口不动手?”的综合性问题。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男女戏剧表演记录,立刻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有利于孩子们展开想象、拓宽思路,让其更好地熟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理解西方社会文明中诸如“绅士风格、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特点。以此种种有意义、与众不同的奇思,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创新火花的不断涌现。
四、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教师、课本和课堂还将作为“现实的东西”继续存在,只是在当前的教育技术革命中,它们都需要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新的教育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具备了更加充分的物理环境。通过网络教学环境的建立,可以把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所有素材预先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中,提供给所有的学生共享,让学生在上课时、上课后均可以自主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同时,老师可提供丰富的网络超链接信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通过对其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使其独立思维能力在自主操作中得到培养,帮助形成学生自己独有的思想内容。
总而言之,在教育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创设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学习内容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本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272-275.
[2]W.迪克,L.凯利. 教学的系统设计. 1985.
1.普通高中当下的历史使命
普通高中教育的使命是要兼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大众化的普及,不能顾此失彼。这主要是基于对普通高中教育的三个特性的考虑,即教育性、阶段性和选择性。教育性指立德树人是首位,通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掌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阶段性指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个性特征和能力才干初步显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很多潜在的精英人才的才能在高中阶段开始显露。选择性指人的发展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基于准成年人身心特征多样化的选择性,学校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平台,以满足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发展的需要。
2.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即普适性、先进性和时代性。
第一,普适性原则。人人都有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能,教育的功能就在于使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各门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中都蕴含着创新教育的元素。所以,明确提出“三全创新教育”: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全过程的创新教育。
第二,先进性原则。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基于未来人才的核心素养需求开发课程,遵循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开展基于“三环天才理论”和现代“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引领下的创客教育研究。采用显性与隐性结合的方式强化科学方法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时代性原则。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它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自主发展能力,还可以把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素养统摄起来。充分运用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将各种社会创新优质资源与学校资源融合,在STEAM教育背景下开展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着力中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以“人”为中心,走多样化发展之路
(1)构建“真善美”课程体系
秉承“求真、崇善、唯美”的办学理念,在“求真”之“育智慧”的过程中通过创新驱动培养学生的“知”,掌握科学正确的认知论和方法论,润泽学生的智慧。在“崇善”之“育精神”的过程中通过实践积淀培养学生的“行”,拥有走向社会、面向世界的伦理观和行为,塑造学生的精神。求真和崇善两条线最终汇至于唯美,实现真善统一,知行合一,达到“唯美”之“育气质”的结果。这种课程体系就是追求知行的合一,追求真善的统一,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塑造,提出了将创新教育全覆盖教育的各个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的固本工程和将创新教育思想融汇到教材体系中的铸魂工程。每个教研组都加强对学科特点和育人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学科宣言。同时,发展特色的学科教学法,就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如英语学科的同语速听写教学法、数学学科的问题连续体教学法、语文学科的三新笔记、五子登科教学法到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化学学科的在新技术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学法,生物、物理学科的数字互动与探究教学法,历史学科的图示教学法,政治学科的体验和案例教学法,艺术学科的生态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实践“心新教育”模式
学校借鉴辽宁本溪高中开展的立体多元的“1+3X”心新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让学生既深度地学好家规定的核心课程,形成核心能力,打赢高考关键仗;又能使个性特长、能力得到拓展,打赢人生持久战。
“1+3X”心新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学习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与世界的开放联系中不断认识自我、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创生意义、形成个性,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世界,成就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4.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两条基本途径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只有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的欲望,促使教师和学生迸发出持久不衰的人格力量,进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基于上述认识,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了在“真善美”理念统领下,通过“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见图一)。
5.STEAM是载体、创客是形式、创新素养的培养是创新教育之本
学校把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作为新课改的实验田,突出项目学习、体验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创客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
STEAM的核心是学科融合,强调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和各种技术手段解决具体问题;创客的核心是设计、创造、技术、交流与分享,而教育的核心是全人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当前形式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巨大痛点”。而以STEAM为主要载体的创客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为目标的,这是创新教育之本。
所以,我们提出推进“基础创客教育”,将高校、研究院所、科技馆、博物馆、公司、社会创客和创客空间等资源与中学自身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遵循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开发创客课程,大力培养教育创客队伍,开展创客教育活动。
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北京十二中创客教育模式”(见图二)。
6.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联动
基础教育重在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基。虽然常规课堂也会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但更侧重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源于常规课堂的知识大多是有“标准”的,是经过科学证明的主流认识。而创新型人才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的思考方式,对待问题往往有创造性的答案。所以,普通高中要积极主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系,合作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学校借“英才计划”“翱翔计划”“后备人才培养”和“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项目,将在科研方面有所作为。我们将有研究欲望的学生直接送到高校和科研机构,直接参与一些适合学生的学习研究工作,为培养未来科学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清华、中科院、北航、北师大、首医大等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自主创建了“小卫星”“脑与记忆”“生态环境”“环境化学”“分子生物”“三维设计与3D打印”“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等十五个“创新科学工作室”。将高校和各种研究所当中的高端实验室引入校园,并依托于这些创新工作室开展相应的选修课以及“微科研”课题,让学生得以在实验室中学习研究,在学习中进行“科研”,在“科研”中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促进学校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