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暗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其实,这就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思索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哲学课上,一名德高望重的教授,正和学生谈论着“真理”的问题。
教授拿出一朵花说:“真理就好比这朵花,散发着馥郁的香气。你们仔细闻一闻,闻到花香的请举手。”学生们纷纷嗅闻着空气中的香味,不久,有两三名学生举起了手。教授的表情看来有些失望,他拿着花在教室里走了一圈说:“只有这几个同学闻到花香吗?请你们集中精神,再仔细闻一闻吧!”学生们有的闭上眼睛,有的用力吸气,都希望闻到教室中的香味。不久,有三四个学生也举起了手。“好极了!”教授鼓励道:“你们只要仔细闻,就会发现这朵花真的很香!”学生们一个个举起手来,从十多人变成二十多人……最后全班都举手了,只有一名学生例外。教授缓缓走到没举手的学生身旁问:“你为什么没有举手?”学生战战兢兢地说:“教授,真是抱歉,但是我真的什么味道也没闻到。”“你确定吗?”教授又问。“是的,我非常确定。”学生回答。教授突然话锋一转,指着那名学生说:“我们刚刚谈到‘真理’的问题,这个教室里,只有他才是真理啊!”其他学生一脸愕然。教授扬扬手上的花:“这朵花是塑料花,怎么可能会有香味呢?”绝大部分学生闻到了根本没有香味的塑料花的香气,正是由于受到了教授的心理暗示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自我”完善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
暗示也有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不够成熟、坚定的话,这个人就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
关键词:心理暗示;概念;图形心理暗示;自我意识;人类
在理解图形心理暗示之前,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心理暗示,因为图形心理暗示本身就是从属于心理暗示的一种表现形式,人是通过五感来连接心灵的,图形心理暗示也只是五感中视觉感受的一种表达符号。
心理暗示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强大能量,而绝大数的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更谈不上去运用它、使用它。为了正确认识什么是心理暗示,特别是自我暗示,心理学上说,控制着我们人类自己的有两个“我”,一个是“内在我”,一个是“外在我”。“外在我”它管的是意愿,就像说我要怎么样,我不要怎么样,就是“want”,这是“意愿的我”;还有一个是“意象的我”,就是“内在我”,有时候人的行为受内在想象情景支配。举个例子:你站在高楼上,你就会清楚的想象, 你掉下去的场景,看到像蚂蚁一样的人群。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但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下,意象越来越具象,越来越清晰,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控制能力不强的话,他很可能有掉下去的冲动或可能。(我们要知道人有两个自己,属于不同的两个层面,一层是有意识的自己,另一个是无意识的自己。)后者就是是我们所研究的领域里心理暗示的从属,这也是我们经常意识不到的部分。哲学家曾经说过,人自己以为自己很强大,是可以控制自己的,但人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心理暗示控制着我们的所有行为,特别是行为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通常认为,意志控制着行为,其实这是很荒谬的,当意志意愿和心理暗示发生冲突时,我们就会发现理智在心理暗示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而且结果总是不自觉的导向我们极力不想要的方向。心理暗示不仅控制着人的行为,还通过大脑控制所有器官运转,比如假设你相信你的某个器官生病了或怎么怎么样了,那个器官就能真的如你所愿,但前提是你真的从内心相信了。心理暗示直通潜意识,而潜意识会非常顺从、毫无保留地全部接受它获得的一些信息,于是我们很难想象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都获得了些什么。原来心理暗示是掌控人类世界的王。
图形心理暗示,顾名思义是通过图形来进行心理暗示的,它是人们运用图形语言,感知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时,从周围的事物、概念和图形中发现闪点的灵感,或从过往经验和集体无意识中激发极为丰富的联想或得到某种莫名的念力,于是在认识上达到质的飞跃,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暗生的力量,最终使图形设计意图内化成自身潜意识的这样一种信息传导方式。而我们所有的感受和情绪,都是藉由当下的一个信号输入,翻起来的所有你内在感受的集合。 所以我们看似是在研究图形,实则是在研究我们自己。相比比较其他心理暗示,图形心理暗示的优势在于我们人类大脑的特征。大脑可分为三个维度:一种是本能维度,也成本能脑,就是只拥有原始欲望——吃喝拉等,一种是动物脑,也就是只对过去有记忆。第三种就是人脑,人类是对未来或没有发生的事情会有想象和考虑。我们的大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那一些视觉化的东西,就像前面举得小例子那样,大脑呈现的是一些情景的,具象的可视化的想象,不管你对这个想象的东西前边是否加了自己的意愿在里头(是或不是、要或不要),大脑是感受不到这种意愿的,它只可能越来越清楚这种可视化的意象。比如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初学自行车时的经历吧。我们紧紧抓着车把,集中精力慢慢前行不敢松懈,就怕摔了。这时前面突然跑出一个小孩,隔得很远你就开始紧张,你不想撞上他。你越想避开他,就越有可能撞上他,而且拐着弯的追着他撞上。我们还可能有怎么也抑制不住大笑的时候,这时你越是想憋住,就会笑的越厉害。
就像这样我们常常管不住自己的思想,失眠者越想睡觉却越睡不着,这也就是我们做自我暗示时的一个难点,很多人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他们越努力却越难做到,要知道做心理暗示时是不能集中精力的,这个度很难拿捏,我想这个时候,图形心理暗示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因为我们可以将我们想要东西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放在我们随处可见的地方,不经意瞥见它们,我们获得的全是正面的力量,我们直接将这种想象或思想念头转化成画面印在脑海中,就比抽象的使用言语或其它方式实用的多。举个例子,有一本书叫《疾病的希望》,里面画了一张图,如果你用黑色做背景,你会看到两张人脸,如果你用白色做底,你就会看到一个水瓶,这是最常见心理学上的图,我们叫它正负形。下面解释这张图,他说:你现在看见脸了么?我说:我看到脸了。他说:你现在看见水瓶了么?我说:我看到水瓶了。他说:是什么东西让你看见脸呢?我说:我想看见脸。他说:是什么让你看见水瓶呢?我说:我想看见水瓶。他说:对了,你之所以能够看见脸或水瓶,都是因为你想,想这一刹那间,决定你能看到什么,但是它存在么?它既不是脸也不是水瓶,它只不过是一块黑色和一块白色。如果你用更全然的方式来看的时候,我们看见的脸和瓶子,都是因为我们之前有关于脸、瓶子的记忆,所以你看见了它,但如果你不知道脸和瓶子,你只看到一团黑色和一团白色,间杂其中,而真正看到的只是黑白相同的一个图而已。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一种概念隐藏在图形里,这样才能暗入你的心中,让你习以为常且不知不觉。
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运用图形心理暗示,这其中最难的也是重点就是我们要建立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更全然的视野,这些需 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别人或集体环境的帮助,当然这其中对我们图形设计者的要求就更加苛刻了,不过唯有做到这样专业,我们才能不再错误的使用心理暗示,才能更好的发挥和利用好这股神奇的力量。
参考文献:
卢为群.心理暗示与教育. 科技资讯. 2008(16).
古代有个谜语:它不是蜜,可是比蜜还甜;它不是毒药,可是比毒药还毒;它不是花,可是比花还美;它不是剑,可是比剑还锋利。它是什么呢?
它就是语言。花言巧语、甜言蜜语,绝对比蜜还甜。年轻人谈恋爱时,如果小伙子会甜言蜜语、花言巧语,女孩子往往被逗得很开心。语言比剑还锋利,身上中了一剑,缝起来,一个星期就可以拆线愈合。可语言真要伤害了人,甭说一个星期,一辈子也好不了。因为心理暗示的作用太强大了,它是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较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效应,他们容易无条件、非理性地接受一些观念和说法。
有这样一个实验:小学生课堂上,老师拿出两个瓶子,一瓶红药水,说是香精,一瓶蓝药水,说是臭精。老师打开红药水瓶,对学生说:“这个非常香,是玫瑰香,闻到香味的请举手,闻不到的不举手。”然后观察同学们的反应。
“老师,我闻到了。”
“什么香?”“玫瑰香。”
“哟,我也闻到了,确实是香。”
不到三分钟,三分之一的人举手,说闻到香味了,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没举手。老师又把臭精打开。“奇臭啊!”老师边说边跑开。
“啊,老师我也闻到了,臭极了呢!”
老师再次对学生说:“闻到臭的请举手,没闻到的不举手。”学生一个一个地闻,有的人感到奇怪:“老师,我们没有闻到臭味。”
“没关系,闻到的举手,没闻到的不举手。”
最后40%的人都举手,60%的人没有举手。然后老师叫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仔细地闻,究竟是什么味道。结果大家一闻,一点味道也没有,就是有点颜料味。为什么老师说香,学生就真的觉得香,老师说臭,学生就真的觉得臭?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再比如,早上花园里很多人在练功,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连香功的个个觉得香;练臭功的个个觉得臭。其实香功不香,臭功也不臭。你告诉他这叫香功,他就越练越香;你告诉他这叫臭功,他就越练越臭。我不练功,但研究过练功,发现了这个问题。
教功的人说:“这个功越练越香,心越诚越香。我练了好几代,大家都说香,不信,我练给你们看。你们觉得香不香?”
底下有人说香,有人在嘀咕:“奇怪啊,我这儿怎么一点味儿都没闻到啊?”
“没关系,别灰心,继续练,越练越香,心诚就香。”又练了半天,教功的人又问:“你们觉得香不香啊?”
好多人说:“香!”还有人想:“奇怪,我怎么还闻不到香,想必是我的鼻子有点问题。”他就到处闻,闻着闻着,就好像有点香了。
关键词:课堂;心理暗示;信息传递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教师是否能有效地调控课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时,课堂中学生可能思想抛锚;有时,课堂中学生可能因为一时被某个话题所吸引而窃窃私语;有时,课堂中学生可能为手中的“某物”而搞“小动作”……这些都需要教师对课堂上发生的每件事仔细观察、留心思考,在问题初露端倪时就立即做出反应,及时调控课堂。在课堂中巧用心理暗示对课堂的调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心理暗示
1.何为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后,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我们能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创造各种条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达到充分的自我发展。
2.心理暗示的作用
“望梅止渴”是曹操有意无意间利用了心理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现象——暗示,使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的士兵们“精神为之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每个人几乎都受到过暗示,体验过暗示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正是因为这样,我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常常采用这一方法,去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心理暗示
1.用语言暗示强化信息
一位教育学家告诫我们:“教师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这说明教师的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如:在上一节心理健康课时,孙欣上课突然“喊叫”了一声而不承认,使另一位学生受到误会。当我确定了是孙欣时,就用略带责备的眼神,故意拖长声音说:“孙欣,如果其他同学因为你而受了委屈,怎么办呢?”孙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受委屈的同学道了歉。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适当地调控了课堂纪律,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用目光暗示传递信息
课堂上经常与学生进行视线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专心听讲。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学生,给学生传递一种积极促学的信息。
3.用体态暗示传达信息
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的意识,可以把自己的意图、教学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按照教师启示的思路去学习、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自控时间短,在课堂上很容易坐得东倒西歪,这时如果老师将说话声音稍稍提高,再做出双手放在桌上、身体坐直的体态暗示,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并立即坐好。
4.用面部表情暗示调控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控制作用,如:当学生回答问题较好时,老师回应以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对学生的喜爱,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也要勤于思考;当有的同学想回答问题而不敢举手时,老师回应以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会促使想发言的同学积极举手;当有的同学作“小动作”时,老师回应以责备的眼神和警示的皱眉,则流露出对学生行为的制止与警告,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受到暗示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5.用旁敲侧击示意信息
课堂上当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时,教师理应当机立断进行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已被老师发现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走近不专心的学生,轻轻敲击一下他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的学生回答问题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出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6.用暗示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小学中高段的孩子,常从教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哪怕是学生付出了一点努力,或克服了一个微小的困难,或表现出了一个微小的闪光点,都要及时肯定。如当一个胆小怕回答问题的学生举手发言时,老师一方面用肯定的目光给予鼓励,一方面表扬地说“很好,真的不错,继续努力”,或走到学生的跟前拍拍他的肩,微笑着向他竖起大拇指等,这些都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起自信心。通过一次次反复地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可以成功……”就会铭刻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向前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心理暗示;生活;影响
一、心理暗示的定义
心理暗示,是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指人或环境以潜在的方式向人体传达某种信息,人体在潜意识下受到信息影响,作出相应的行为活动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暗示的分类
1.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直接暗示指有直截了当地发出暗示信息,使受暗示着直接接收信息以作出预期目标的反映。间接暗示指暗示着含蓄传达信息,使受暗示者有一个心理反映过程。
2.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
自我暗示是人主观心理活动由思想意识与潜意识下支配行为活动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启示、提醒、命令。他人暗示指暗示信息源自于他人,由于他人发出的暗示信息影响自身心理活动作出反映的暗示。是个体与他人交往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身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
3.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激发调动人的潜能,发挥出最大的能效。而消极暗示则是指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心理暗示对生活的影响
心理暗示是人的情感和观念,被暗示者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暗示人的暗示信息从而获得下意识的影响。对于善于运用心理暗示的人,心理暗示的力量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法宝。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们积极向上,自信而主动,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人们心态消极,做出负面的行为活动。
1.心理暗示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1)心理暗示能够提高人的潜能。通过固有方式,坚持不断,潜移默化地对心理暗示输入正确的、积极的内容,控制习惯,影响行为,从而达到修炼气质的行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激发潜能的“兴奋剂”。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不良的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激发潜能,使人受益终生。
(2)心理暗示是最好的教育者。通过运用 “皮革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在教育中,拒绝随便给教育对象贴上负面的标签,应多用激励手段给予教育对象正能量。在充满信任和欣赏的环境中,人们极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向着更好地方向努力,随着心理暗示对心态的积极影响,个体行动也愈加积极,最终表现出更好的成绩。不管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暗示还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暗示,心理暗示都将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
(3)心理暗示是最好的医生。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以促进脑中有益激素的分泌,增强身体健康。良好心境的建立,可以使人体身体机能上向有益于病情稳定和消除的方向发展。
2.心理暗示对生活的消极影响
心理暗示是操作人体潜意识的有效途径,不利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消极行为。
(1)心理暗示的传染作用。完全确定的态度会使人放弃对不同意见的思考,而这种确定往往是错误的。心理暗示的消极作用也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犯罪行为的传染性是众所周知的,犯罪高峰或者流行性犯罪的存在说明,思想会受各种心理暗示的影响,从而引导个体做出错误的行为。
(3)心理暗示的信仰行为导向表现。他人的消极暗示会利用信仰工具引导被暗示者做出负面行为。这种暗示的他人消极暗示的表现,思想和潜意识受到不科学的支配从而引导被暗示者的行为举着。
心理暗示是人类与生俱来并客观存在的心理活动现象,对人类个体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借助心理暗示这一隐形工具,积极运用于人体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对人类发展塑造的关键期产生较大影响作用。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思考问题上应多从积极乐观,引人向上的角度出发,引导发展人类个体良性心理暗示态度,有利于人类个体在逆境中面临挑战,增强人类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和改善生理疾病,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伯特·伯顿(Robert A.Burton).人类思维中最致命的错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