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教师志愿者

汉语教师志愿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汉语教师志愿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汉语教师志愿者

汉语教师志愿者范文第1篇

高静 杨红 河北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3205。

摘要:本文以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网络、电话访谈,等方式,总结分析了他们在海外的文化传播能力现

状,及文化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得到的帮助。

关键词: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传播;胜任力;问题;帮助

一、前言

中国教育部于2006 年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计

划”,从国外招募志愿者在当地从事汉语教学。这是中国国家汉

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为适应世界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

缓解各国对汉语教师的紧缺状况而实施的一项计划。

新时期的汉语国际推广一改单一地将外国人“请进来”的模

式,而是主动的让汉语教学“走出去”。

我国于2004 年开始在全球建立孔子学院,目前已选派25000

多名教师和志愿者,这些教师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34 个国家。

这一举措成为提升文化传播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这些教师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不仅担任着汉语教学任务还肩负

着文化传播的重任。传播能力又叫人际能力,美国学者特伦霍姆和延

森定义其为:“一个人以有效而得体相宜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

二、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传播能力分析

汉语教师海外中国文化传播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外语语

言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跨文

化融合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针对以上能力,本课题组向往届及

现任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发放问卷50 份,回收有效问卷47 份。

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1.外语语言能力:指外语学习和应用的能力,能应对日常生

活、教学及社会交往中发生的外语言交际,表达自己的思想。

受访者中91.5%是专职英语教师,其中大学英语教师占到

46.8%。因此,他们在语言上有很大优势,能够比较自如地应对

日常生活、授课及社交活动。在思想表达方面基本没有障碍。

2.表达交流能力:指善于利用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进行沟

通和交流,实现更好的合作。

由于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为专职教师,在国内都具有丰富的教

学经验,出国之前都受过正规的训练和培训,同时经受过严格的

筛选及选拔。因此大家在沟通合作方面都很有自信。仅有8.5%受

访对象表示在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这影响到沟通及合作。

3.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能够与文化背景和价值理念跟自己不

同的学生、家长和同事有效沟通,解决问题。

40.4%的受访者,认为在与家长、同事沟通的有效性方面仍

有所欠缺。主要原因是文化差异导致的。89.4%的受访教师能够

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及同事沟通,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

校表现。78.7%的受访教师能够向校方反应自己在授课中遇到的

问题及需要得到的帮助。

4.环境适应能力:能够顺利而有效地适应工作环境和生活环

境,能在异域环境下自我生存、维持自己心理健康的能力,承受

孤独、寂寞、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

59.6%的受访教师表示在教学及生活中,由于孤身一人,身

处他乡,感到孤独、工作压力大。97.8%的教师表示,自己的心

理承受能足以克服这一切。能够在压力之下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及

生活环境,并能够通过不同方式为自己有效减压,快乐地工作。

5.跨文化融合能力:就是能对他种文化的包容和理解,了解

学习者国家的文化,融合双方教育价值理念和教育学知识。

93.6%的受访教师表示希望了解美国文化,因此在完成授课

任务的前提下,主动观摩美国本土教师授课,向他们学习教学方

法及教学理念。同时尝试运用到中国语言及文化的教学中。

6.自我调控能力:是对工作中的挫折及自己的行为有较强的

自我调控的能力,善于调整心态。97.8%的受访教师表示,在工

作及生活中遇到挫折之后,能够迅速调整心态,通过体育运动或

与国内家人沟通等方式,摆脱心理上的不安及沮丧。

由以上问卷统计结果可见,绝大多数受访教师有较强的文化

传播能力,能够积极地调整适应新环境,遇到困境时能够放平心

态。善于接受他国文化,并能够融合双方的价值观念,用英语与

学生、家长及同事进行沟通。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点,有

很大一部分受访教师认为两国的文化差异影响了有效沟通,因此

汉语教师对当地文化的学习及了解十分重要,应该更积极地与当

地居民与美国同事沟通,更多地走入他们的家庭,多参与他们的

各种文化风俗活动。

三、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传播中遇到的问题

本课题组通过网络、电话、亲自拜访等形式,走访了数十位

历任及现任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谈谈在文

化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归纳如下:

1.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兴趣,让他们愿意并接纳

中国文化。

2.在文化传播“度”的把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有些教

师在推广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由于没能把握好度的问题,使得一

些学生及家长提出了抗议,认为教师在对美国孩子灌输中国思

想,这使得教师的中文教学及文化传播受阻。同时,产生了很多

负面影响。

3.如何能够更好地在当地社区开展中国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力。

4.如何更好地在学区甚至整个州,更好地延续中国文化推广。

由于大多数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任期为一年,这就意味着,一年

之后会有另一位继任志愿者开展这项工作,如何能够更好地衔接

及延续之前的工作,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传播中希望得到的帮助

很多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得到一些帮助:

1.在汉语教材中设置更多的中国文化内容,将文化与语言学

习很好的融合到一起。希望教材能更贴近美国学生,照顾到美国

孩子的兴趣点。

2.希望孔子学院的进一步帮助及支持。在文化推广中,发动

更多的当地华人、华侨,让他们参与其中,进而扩大影响力。

3.希望汉办能够提供更多前任志愿者的工作笔记及教案,以

便推广工作的有效延续而不是重复。

4.希望能够进一步强化出国前的培训,多给教师一些案例分

析,使教师多一点心理准备,这样在国外面对突发状况时才能更

沉着、冷静。

参考文献:

[1]王静.《汉语国际教师胜任力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0年11月.

汉语教师志愿者范文第2篇

2、具有对外汉语、中文、历史、哲学、教育学、外语、政治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

3、退休大学中文教师。

4、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中、小学退休语文教师。

汉语教师志愿者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语教育 泰国汉语教育 发展问题 对策

一、泰国汉语教育现状

虽然泰国的华侨私塾教育开始得很早,但是现代意义的海外汉语教育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正式形成。从1909年泰国开始废除私塾与兴办学校之后,泰国汉语教育就逐渐地发展,而且在发展当中也不断地得到大量的支持(见下面图一)。随着汉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和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地扩大,泰国政府对汉语教育的政策也日益宽松。时至今日,汉语成为在泰国为新的潮流,泰国政府的各个部门在公开场合多次阐述汉语对促进和发展本国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学习汉语,并派很多人员来中国在不同的高校攻读研究生与博士学位。

目前,泰国的汉语教育可以说不比其他语言教育发展得差,汉语教育在泰国现在能够接受各个层次的学习需求,它可以分成四种:(1)中小学教育;(2)高等教育;(3)职业教育;(4)非正规汉语教育。现在发展的最好就是高等教育。据调查与统计显示,泰国高校设置汉语言专业的学位课程己有55所。它们中可以分别为40所公立大学和15所民办大学。所授予的专业名称大致可分为: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交际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商贸汉语、外贸汉语、经贸汉语、旅游与酒店汉语、中国学等。跟高中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不太复杂,由于很多商店和企业是华侨华人的企业,因此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学汉语找到很好的工作机会。至今办汉语课程的职业学校从47所已增至68所。在泰国政府积极促进汉语教育的同时,非正规汉语教育的汉语补习班也跟着快速的发展,这些学校的优点是学校管理系统比较灵活,能够自由开设补习班、聘请教师、安排课程、课时、教材等。

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较慢的是中小学教育,此前由于一直以来政府只允许在小学一至四年级开设中文课程,因此泰国的华校基本上都是小学。为了提升运用汉语的能力,当时一些华人社团董事会谋求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建或另行筹建中学。自从2006年泰国教育部推行《战略规划》,泰国属于政府的学校都开设汉语课程。泰国汉语学校再一次回到复兴时期之后,汉语学校获得公众的信任,人们纷纷送子女上汉语学校,“汉语热”功不可没。对于目前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现状,一般分为三种学校:汉语学校、开汉语课程的公办学校以及开汉语课程的民办学校。

此前泰国人的想法受到先前的汉语学校的态度以及教育质量的影响而产生负面作用,他们认为汉语学校的教育质量比不上公办学校。可是现在的汉语学校也随着社会变化提高教育质量,使更多公众接受。根据汉语学校会的资料,目前全泰国有125所学校,大多数是由华侨华裔成立与赞助办学。公办和民办学校处在起步阶段,在师资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现在泰国汉语教学的主要力量全是靠中国汉办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本地的部分教师不是中文系毕业,而是其他专业毕业的,他们原来负责其他课程,汉语知识并不够,汉语水平也不是很高。汉语学校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比,汉语学校管理形式有更悠久的汉语教育历史和丰富的汉语教育经验。公办学校没有中方或华人协会参与管理,只是由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来管理,所以学习汉语的气氛比较单调,没有像汉语学校和民办学校一样比较有浓厚的气氛。虽然有很多地方尤其是在泰国曼谷以外各府的汉语学校,教学质量方面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展得比较快,可是泰国教汉语的学校也不是全都有良好的情况。在曼谷汉语学校,还有些在发展改变中,没有随汉语热的潮流而发生较大改变。

中小学是教育的基础,跟其他泰国三种教育相比,中小学的汉语教育还不够理想有待改进。为了提高整体的泰国汉语教育要先从中小学的开始,本文考查并研究分析了泰国中小学的汉语教育,提出了问题和解决的对策。本文下面的内容可以分为:泰国中小学汉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对策以及结语。

二、泰国中小学汉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研究分析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情况,本文发现还存在着如下四个问题:一是泰国教育部门的问题,泰国政府没有专门负责汉语教育管理的机构,在操作层面多机构重复交叉管理,泰国中小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决策没有科学化。二是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问题,缺乏培训导致教学能力良莠不齐,待遇低导致汉语教师不能安于教学。三是中国汉办派出的汉语教师与汉语志愿者的问题。一些教师与志愿者在物质生活和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困难。四是汉语教材、教学手段缺乏针对性、不够现代化的现象

三、泰国中小学汉语教育发展的对策

针对前一节分析的泰国汉语教育面临的问题,泰国中小学的汉语教育发展对策可以分成四个方面(见下页图2)。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改善管理和课程。关于管理方面有两个建议:一是制定泰国汉语教育人才计划。政府必须支持并提供汉语教师进修的机会,使汉语教师通过进修提高自己的汉语和学术水平,积极地解决汉语教师资格证的问题。二是政府应该支持汉语教育管理的行政人员,泰国现在与中方联系交流的工作都是由汉语教师负责的,这也影响教学的核心功能。汉语行政人员除了能减轻汉语教师的行政工作量还能为汉语专业毕业生带来就业的机会。在课程方面也存在了一个水平标准的问题,虽然汉语己纳入标准课程,但各所中小学校对汉语课程的结构与水平并不一致,泰国政府应制定汉语水平标准机构,对汉语教育的评价产生水平标准的向导作用。

2.改善汉语学校的管理。目前,泰国汉语教育越来越凸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汉语学校管理人员的匮乏。这也是泰国汉语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原有管理人员老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汉语教育的发展。不懂教育管理的人员,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也在阻碍着汉语教育的发展。因此,除了寄希望于中国为泰国培养一批汉语教育的教学骨干充实到各类汉语学校里去以外,还需充分地发挥来泰国教师的作用,由他们来帮助培养泰国本土的骨干教师,利用各种培训班、讲习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泰国的汉语学校虽曾经历风雨与波折,但是仍然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勤奋耕耘、无私奉献,为发展汉语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泰国政府、社会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汉语教育事业。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汉语教育事业面临着挑战与契机。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环境、走标准化教学之路,已成为泰国每一所汉语学校的当务之急。

(二)提高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礼遇

与其他国家相比,泰国文化更加尊敬教师,来泰国当教师会让其感觉到被崇拜和尊敬。不过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如不断改善对外汉语教师的工作环境、经济待遇、建立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工资额外津贴制度,建立教师职业的威信。此外,要让对外汉语教师真正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有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学校的管理也要真正从理念出发,确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灵魂”的学校发展观,使教师在学校感到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尊严与价值,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有效保障。

(三)提升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水平

泰国政府应该对中国国家汉办派来的汉语教师与志愿者提出规定,例如,年龄、对外汉语或者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背景、教师资格证书、教书经验、泰文和泰国文化的理解与交流程度、中国文化了解与传播能力、吃苦耐心开朗的性格等以外,中国国家汉办也应该通过严格的要求、选拔和培训,才能够使来到泰国的汉语教师与志愿者都能很好地代表中国形象并传播汉语言和文化。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1)加强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培训。为了避免教师与志愿者对泰语和泰国文化的误解,来泰国之前,汉语教师与志愿者应该参加泰语和泰国文化培训。有时候按照中国文化去教课,会引发误解,教师也不懂该怎办,学生们也带了不好的心情来上课,使课堂环境紧张,学生就不想学习,可能会对汉语造成偏见,教师自己也没有成就感。所以应该有两种培训:一是教前培训;二是课堂培训。比方说先当助教然后才有资格教课。(2)有严格的规则考察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水平。将志愿者派出去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之前,汉办应该用严格的规则考查他们的汉语水平和汉语授课能力。(3)提高汉语教师与志愿者代表中国形象、传播汉语言文化的能力。(4)加强汉语教师与志愿者的社会交际能力。汉语教师与志愿者应该认识到自己不光是来教汉语的,还有加强中泰友谊的使命,所以参加学校安排的活动、帮助泰籍教师与泰国籍汉语教师安排活动以及了解校园环境,保持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也是必须的。

(四)改革汉语教材

教材是教师传授语言和文化知识给学生的一种工具。汉语教育在泰国属于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的教材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教材,泰国学习汉语教育的学生除了有华语方言背景的华裔还有母语与汉语不同的本土泰国人,运用引进的汉语教材,使他们不仅对汉语感觉到陌生,而且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的理解更加难度,可见泰国汉语教育教材本土化的重要性。虽然目前泰国教育部门已和中国国家汉办联合编写属于泰国本土化的汉语教材,但处于初步阶段,类型不多,许多院校使用的汉语教材还是从外国引进的。为了有效地提高泰国汉语教育效果,本文建议泰国教育部门要加倍努力委托中国教育部门们帮助合作编写更多而且适应于泰国国情本土化的汉语教材,编写教材讨论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考虑现代科技对汉语教育的帮助,教材内容要符合各阶段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难易要适中,教材内容的词汇与语法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泰文解释词语和语法的需要,语言教材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基础阶段的语言课程教材主要以语言技能训练,实现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泰国有着悠久的汉语教育历史,经历了过去种种曲折发展的过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泰国政府开始放宽对汉语教育的管制,使汉语教育在泰国蓬勃兴起。随着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和经济贸易关系的日益扩大,汉语教育成为泰国人学习外语的新潮流,许多院校都纷纷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快速增长,在汉语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泰国政府主导,泰国教育机构各部门努力在中方中国国家汉办的真心全力协助与支持下,对泰国汉语教育发展项目的战略加大力度推出更灵活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泰国汉语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加速培养汉语教育的私资队伍和有汉语交流技能的人才,以缓解对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陈秀珍.泰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展望,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杜宗景、缑广则.泰国汉语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

[3]方颖.汉语国际推广的双赢取向,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耿红卫.泰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梳理,八卦侨刊。

[5]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

汉语教师志愿者范文第4篇

聚 焦

7年开办350余所 推广中国“软实力”

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机构叫“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叫“塞万提斯学院”。中国的对外汉语推广的文化机构也取了一个具有文化象征性意义的名字——孔子学院。

2002年,中国开始酝酿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提议,以中国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的名字将其命名为 “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

截至2011年8月底,各国已建立353所孔子学院和473个孔子课堂,共计826所。仅美国就有81所孔子学院。

美国正式开办孔子学院是在2004年11月份,合作双方是马里兰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双方设有理事会,由美方院长和中方院长共同管理。2005年3月8日正式招生开课。

截至2010年9月,该孔子学院及下属孔子课堂已拥有各类注册学员约460人,汉语推广影响到的学校达30余所。

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国家项目之一。设立“孔子学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汉语教学,向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料。国家汉办具体承担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对媒体解释说,主要是由于世界性的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加,而海外汉语教学资源匮乏,质量不高。

为了更好地运作孔子学院,2006年还在北京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

“孔子学院”被视为中国政府向世界推广“软实力”的体现。而其良好的推广效果也引发了当地人士和媒体的关注。

《华尔街日报》报道阐述中国“软实力”上升的话题时,所举的一个例子就是,2006年中国在美国仅有不到10所孔子学院,而如今在美国拥有近百所孔子学院及类似的孔子课堂,在其他国家还有数百所。

与《华尔街日报》只是客观地强调了“孔子学院”的政府资金支持的背景相比,孔子学院“扩张速度过快”也引发海外质疑,而2010年,时任日本大阪产业大学事务局长的重里俊行甚至不友好地称,“孔子学院”为中国的“文化间谍机关”。

针对这样的“质疑”,时任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解释说,孔子学院不是中国的谍报和宣传机构,所有孔子学院的设立都是国外主动申请的,“没有申请我们不做”。

他在这方面显得很自信,国外有人对孔子学院存在偏见,“部分外国人怀疑孔子学院是中国的谍报机构,这都不用中方反驳,国外的大学站出来澄清说孔子学院不是那样的机构”。孔子学院的章程不是自己制定的,总部理事会也不是中国的独家机构,而是一个有多名外籍人士参与的国际化机构。

分析

中美之间无小事

从整个事件看,导致这场风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国务院的公告部分内容语意不清,容易导致误解;二是部分媒体对公告进行了“误读”,过早下结论,引导舆论指向背后有“政治动机”。

“从我与美方的整个接触和直接洽谈中,我感觉整个事属于(签证)规范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技术性问题。”方茂田说。

他指出,这一事件说明,为确保中美人文交流的顺利进行,加强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在遇到问题时多沟通、多协调至关重要。

对于记者问及的为何很小的事能够引起如此大的风波,方茂田说:“中美之间无小事,事先若欠缺沟通,容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产生歧义,因此事先沟通十分重要。”

关注

J-1签证引发的混乱

据中国驻美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方茂田介绍,引发这场风波的核心问题是J-1签证。目前国家汉办选派到美国从事汉语教学的中文教师主要有两类:公派汉语教师和自愿者。

公派汉语教师持J-1教授和交流学者签证,在孔子学院所在大学任教没有问题,但有一部分是在当地中小学任教,按照美方的要求,在中小学任教的应持J-1教师签证。同样的,志愿者中拿J-1教授和交流学者签证在当地中小学任教的也有问题。

据了解,J-1签证是一个大的签证类别,其中包含学生、短期访问学者、培训人员、教师、教授、研究学者、部分专家、医师、少数国际访问者、少数政府访问者、夏令营顾问、换工住宿者等十几类,适用范围非常之广,因此易发混乱。

讲 述

孔子学院志愿者讲述教学经历

——“孔院给当地带来微妙变化”

【讲述人物】

严璐,扬州大学文学院研二学生,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志愿者,在佐治亚州的Mount Vernon Elementary School担任中文老师。今年7月,她准备再次到该孔子学院做志愿者。

选拔志愿者历时半年

记者:你是怎么通过选拔成为孔院志愿者的?

严璐:一开始由学校选拔,然后到上海面试,包括心理测试、专业能力以及英语能力测试等内容。另外还要进行中华才艺展示,比如编中国结、跳民族舞、书法。

记者:通过面试之后,还需要培训吗?

严璐:通过面试后,我到汉办总部培训两个月,还要参加结业考试。所有通过才能给予资格证书,通过培训的学员才被列入汉办推荐的名单中。

各个孔子学院所在的高校,会根据名额向汉办提出申请名额,拿到名单后,给各个学员发邀请函,未被选上的作为储备志愿者。整个过程历时半年。

家长主动要求延课时

记者:你去孔院后如何开展工作?

严璐:我所在的是一个有700多人的公立学校,从幼儿园到五年级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6个班级。之前学校没有开过汉语课,所以汉语被归为和电脑、美术一类的课程。一开始,我每天从8点开始上课,上到放学,每天15节课。当时是“跑班”,一上午跑12个班,每课15分钟,连轴转。

一段时间后,家长们感觉孩子从中文课堂学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要求延长上课时间,于是汉语课从15分钟变成45分钟的大课,每天要上6大节。

每天时间安排得很紧,下课吃完饭第一件事情是备课,备完课都要准备小奖品,上课的时候用得着。

周末开设汉语兴趣班

记者:孩子们对汉语的熟悉程度有何变化?

严璐:一开始,孩子们学了基本的交友汉字,回到家可以说“你好,爸爸妈妈”,还能喊一些亲属的称谓。在之后的课堂上,会开展一些活动,我们会准备小礼品,比如中国结、小折纸等,孩子们会把有中国特色的小奖品带回家,家长第二次看到后也很稀奇。

除了平时的上课之外,每周六还开设了汉语兴趣班,更是次次爆满。兴趣班主要讲一些中国文化,还会教孩子们中国书法、编中国结等。

记者:当地人对汉语文化的热情如何?

严璐:他们多数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真的是一无所知。中国对他们来说很遥远,汉语更是一门很难的语言。孔院开办汉语班后,给当地带来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学了汉语的孩子,甚至会在老师面前炫耀。那些老师就会在想“我们是不是落伍了,是不是也要学习汉语?”同样家长们也发出同样的疑问。这样他们就有了好奇心,也想去学习和接触。孔子学院正好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方茂田上月25日表示,经中方与美方交涉和磋商,美国国务院承诺采取灵活态度,妥善解决有关美国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签证问题,而且孔子学院也不需要进行资质认证。这一在海外开办7年多,拥有350多所学校的孔子学院再度成为海内外华人关注的热点,有关孔子学院的争论众说纷纭,而其背后的是是非非更是引人深思。

聚 焦

7年开办350余所 推广中国“软实力”

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机构叫“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叫“塞万提斯学院”。中国的对外汉语推广的文化机构也取了一个具有文化象征性意义的名字——孔子学院。

2002年,中国开始酝酿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提议,以中国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的名字将其命名为 “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

截至2011年8月底,各国已建立353所孔子学院和473个孔子课堂,共计826所。仅美国就有81所孔子学院。

美国正式开办孔子学院是在2004年11月份,合作双方是马里兰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双方设有理事会,由美方院长和中方院长共同管理。2005年3月8日正式招生开课。

截至2010年9月,该孔子学院及下属孔子课堂已拥有各类注册学员约460人,汉语推广影响到的学校达30余所。

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国家项目之一。设立“孔子学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汉语教学,向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料。国家汉办具体承担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对媒体解释说,主要是由于世界性的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加,而海外汉语教学资源匮乏,质量不高。

为了更好地运作孔子学院,2006年还在北京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

“孔子学院”被视为中国政府向世界推广“软实力”的体现。而其良好的推广效果也引发了当地人士和媒体的关注。

《华尔街日报》报道阐述中国“软实力”上升的话题时,所举的一个例子就是,2006年中国在美国仅有不到10所孔子学院,而如今在美国拥有近百所孔子学院及类似的孔子课堂,在其他国家还有数百所。

与《华尔街日报》只是客观地强调了“孔子学院”的政府资金支持的背景相比,孔子学院“扩张速度过快”也引发海外质疑,而2010年,时任日本大阪产业大学事务局长的重里俊行甚至不友好地称,“孔子学院”为中国的“文化间谍机关”。

针对这样的“质疑”,时任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解释说,孔子学院不是中国的谍报和宣传机构,所有孔子学院的设立都是国外主动申请的,“没有申请我们不做”。

他在这方面显得很自信,国外有人对孔子学院存在偏见,“部分外国人怀疑孔子学院是中国的谍报机构,这都不用中方反驳,国外的大学站出来澄清说孔子学院不是那样的机构”。孔子学院的章程不是自己制定的,总部理事会也不是中国的独家机构,而是一个有多名外籍人士参与的国际化机构。

分析

中美之间无小事

从整个事件看,导致这场风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国务院的公告部分内容语意不清,容易导致误解;二是部分媒体对公告进行了“误读”,过早下结论,引导舆论指向背后有“政治动机”。

“从我与美方的整个接触和直接洽谈中,我感觉整个事属于(签证)规范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技术性问题。”方茂田说。

他指出,这一事件说明,为确保中美人文交流的顺利进行,加强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在遇到问题时多沟通、多协调至关重要。

对于记者问及的为何很小的事能够引起如此大的风波,方茂田说:“中美之间无小事,事先若欠缺沟通,容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产生歧义,因此事先沟通十分重要。”

关注

J-1签证引发的混乱

据中国驻美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方茂田介绍,引发这场风波的核心问题是J-1签证。目前国家汉办选派到美国从事汉语教学的中文教师主要有两类:公派汉语教师和自愿者。

公派汉语教师持J-1教授和交流学者签证,在孔子学院所在大学任教没有问题,但有一部分是在当地中小学任教,按照美方的要求,在中小学任教的应持J-1教师签证。同样的,志愿者中拿J-1教授和交流学者签证在当地中小学任教的也有问题。

据了解,J-1签证是一个大的签证类别,其中包含学生、短期访问学者、培训人员、教师、教授、研究学者、部分专家、医师、少数国际访问者、少数政府访问者、夏令营顾问、换工住宿者等十几类,适用范围非常之广,因此易发混乱。

讲 述

孔子学院志愿者讲述教学经历

——“孔院给当地带来微妙变化”

【讲述人物】

严璐,扬州大学文学院研二学生,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志愿者,在佐治亚州的Mount Vernon Elementary School担任中文老师。今年7月,她准备再次到该孔子学院做志愿者。

选拔志愿者历时半年

记者:你是怎么通过选拔成为孔院志愿者的?

严璐:一开始由学校选拔,然后到上海面试,包括心理测试、专业能力以及英语能力测试等内容。另外还要进行中华才艺展示,比如编中国结、跳民族舞、书法。

记者:通过面试之后,还需要培训吗?

严璐:通过面试后,我到汉办总部培训两个月,还要参加结业考试。所有通过才能给予资格证书,通过培训的学员才被列入汉办推荐的名单中。

各个孔子学院所在的高校,会根据名额向汉办提出申请名额,拿到名单后,给各个学员发邀请函,未被选上的作为储备志愿者。整个过程历时半年。

家长主动要求延课时

记者:你去孔院后如何开展工作?

严璐:我所在的是一个有700多人的公立学校,从幼儿园到五年级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6个班级。之前学校没有开过汉语课,所以汉语被归为和电脑、美术一类的课程。一开始,我每天从8点开始上课,上到放学,每天15节课。当时是“跑班”,一上午跑12个班,每课15分钟,连轴转。

一段时间后,家长们感觉孩子从中文课堂学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要求延长上课时间,于是汉语课从15分钟变成45分钟的大课,每天要上6大节。

每天时间安排得很紧,下课吃完饭第一件事情是备课,备完课都要准备小奖品,上课的时候用得着。

周末开设汉语兴趣班

记者:孩子们对汉语的熟悉程度有何变化?

严璐:一开始,孩子们学了基本的交友汉字,回到家可以说“你好,爸爸妈妈”,还能喊一些亲属的称谓。在之后的课堂上,会开展一些活动,我们会准备小礼品,比如中国结、小折纸等,孩子们会把有中国特色的小奖品带回家,家长第二次看到后也很稀奇。

除了平时的上课之外,每周六还开设了汉语兴趣班,更是次次爆满。兴趣班主要讲一些中国文化,还会教孩子们中国书法、编中国结等。

记者:当地人对汉语文化的热情如何?

汉语教师志愿者范文第5篇

选拔:一颗红心,多手准备

2007年3月,北京市奥组委面向全球招募2008年北京奥运会外籍志愿者。2008年3月31日,报名截止。经过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的综合考量,最终确定下来的国际志愿者有935名,其中分为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直接招收的即时英语志愿者、奥组委国联部招募的小语种志愿者、北京市外事办公室招募的通用场馆志愿者三部分。

2008年8月2日,是由北京市外事办公室组织的通用场馆志愿者最后一次集训,密集的课程从早上9∶00开始一直排到下午4∶00。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人齐聚一间教室内,桌子上摆满了资料、文具、书包,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做笔记、听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不时对中文老师的幽默报以爽朗的笑声和掌声。

据北京市外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招募志愿者时,奥组委就有明确的规定――母语是汉语的,至少要用英语交流;母语是其他语种的,要能用中文进行交流。中文课上,幻灯片课件上有一个错误,“阿司匹林”的拼音写成了“a si pi pin”,还没等老师发现,下面的同学就开始哄笑起来。这个班的中文程度可见一斑。

凡事都有例外。据工作人员介绍,也有个别志愿者中文不好,但他们一定有非同寻常的志愿经历,比如一位意大利老太太,她曾服务过4届奥运会。得知北京奥运会招募外籍志愿者的消息后,她直接从意大利飞来北京报名,说愿意接受任何岗位的任何志愿服务。这位老太太是意大利航空公司的退休职员,已经65岁了。还有一对中华女子学院的英语专家夫妇,他们平时每周都拿出3天在NGO从事志愿服务,也帮助过不少残疾人。很荣幸在教室内见到了这对夫妇,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专心上课,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只同意拍摄了一张照片。

“憨豆”先生会唱

《达坂城的姑娘》

下午课一开始,就来了一位传奇志愿者乔治先生(George Sampson)。他穿着一身北京志愿者的服装,意大利通心粉般的发型,脑门上束着一条黑色发带,要不是人高马大的身材,我真怀疑见到了英国著名喜剧演员憨豆先生。而乔治的面部表情比起憨豆也毫不逊色。乔治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流利的英语掺杂个别汉语单词,还有他丰富夸张的面部表情。

真是人不可貌相,这位长得颇有喜剧天分的乔治先生原来是加拿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学家、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他更著名的经历是,曾担任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志愿者和火炬手,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志愿者之一。说起跟北京的渊源,乔治在课件中用两个拼音注明“yuan fen”,他问下面的志愿者“yuan fen”什么意思?有个黑人男青年很快答了出来“destiny”,乔治向男青年竖起大拇指大声喊道:“你太有才了!”这句赵本山的经典台词立刻引来哄堂大笑。

原来乔治所说的缘分是指,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那天,正好是乔治的生日。而这个加拿大人对中国早就“心仪已久”。1998年的一个party上,有朋友挑衅般地问他会唱中国歌曲吗?乔治果然弹着吉他唱了一首标准的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谁知1年后,当他把《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练成了保留曲目之后,又有人挑衅般地问他:你会说汉语吗?一次次的“挑衅”造就了现在这个为中国为北京奥运会鞠躬尽瘁的“中国通”。2004年,乔治当选为雅典奥运会火炬手,现场他带来了橄榄叶状的火炬。有趣的是,他在雅典担任志愿者时是为中国代表队服务的,那段付出唯一的回报就是跟很多中国明星健儿合影留念。他很得意地给大家展示这些珍贵的照片,当出现他和姚明的合影时,在场所有人发出了羡慕的惊叫声。而乔治的脸上立刻展露出憨豆的招牌笑容。

演讲结束后,乔治给大家弹唱了他改编后的《达坂城的姑娘》,并“不收门票免费赠送”了他自己原创的一首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之歌。不得不承认,这位统计学家还是很有音乐天分的,这首歌旋律优美,娓娓动听,有着较高的传唱度。

韩国靓人,苦练对着话筒微笑

在一群金发碧眼的白人和黝黑肤色的黑人中,黄皮肤的曹晟熏和李志贤两位韩国人倒显得尤为惹人注目,他们都像从韩国偶像剧中走出的人物,五官精致、漂亮,举止得体,性格活泼,时常朗声而笑。他们都是留学生。曹晟熏中学时就来北京就读,现在人民大学读大三。李志贤7月份刚刚从北大法学院毕业。有趣的是,两人所学专业都是法学,在被征用奥运外籍志愿者之前,他们并不认识,成为志愿者之后,两人不仅成了很好的朋友,而且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地点志愿服务――奥运呼叫中心。

说到来中国的原因,两人又表现出高度的统一――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很有前途。李志贤说,韩国是一个小国,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学习美日中等强国的经验,现在中韩两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集,但是很多韩国生意人并不完全清楚中国的法律知识,所以自己在中国学习法律,希望将来可以为中韩两国的交流做点事情。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整个亚洲点燃了一把希望之火。那时候李志贤刚5岁,曹晟熏才两岁,对彼时彼景没什么印象,不过从父母的口中和照片上得到了一些信息。“听妈妈说,1988年的时候很多问题通过教育得到了改善,比如出租车司机绕行宰客的问题。那时候外国人乘车就会被宰,奥运会之前媒体一直在教育,宣传广告很多,大家就意识到了这样做是不好的,获得了一些效果。那些改善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而曹晟熏的感触更直接,“我父母讲当时很多外国人来我国,感觉很了不起,很自豪。汉城奥运会之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韩国这个国家,因为韩国非常小,通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他们才知道韩国很有前途。奥运会后韩国发展速度很快。所以,我觉得北京也会有很大前途。”

说到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两人相视笑了好久,“我们在专家坐席,主要接听电话,要求要对着电话筒微笑:‘您好,欢迎致电奥运呼叫中心,我是曹晟熏。’”看似没有什么难度的工作,态度是最重要的,“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打电话问我们可不可以带饮料进‘鸟巢’,我们不能直接说‘不可以’,而是要很温柔地,对着话筒微笑着回答:‘按照奥组委的规定,带饮料进场是不允许的。但是场馆里面可以买到水,请您来场馆中买水。’”李志贤特意将声音软化,听上去果然有了“对着话筒微笑”的效果。

出乎记者意料,两人居然买到了奥运会的门票,经过那几天全民抢票的盛况,朋友们都开玩笑说,能买到奥运任何一场比赛门票的人都具有“特异功能”。“我们买到了!我们买到了花样游泳的票。我们早上4∶00去排队,下午1∶00买到了票,真的很不容易。”两个人非常激动地大喊,成就感溢于言表。

全亚洲,中国第一,印度第二

在教室外面,一个有着大大黑色眼眸的男孩特别招人喜欢,很多人过去找他搭讪,他酷酷地头都不抬,用很流利的汉语回答个一言半语,专心地用笔记本电脑玩着蝙蝠侠的游戏。在帮他闯过几个难关之后,这个叫“王府井”的男孩终于答应摆个pose给记者拍照,并介绍了他的父母给我们认识。羡慕坏了其他媒体的记者。

王府井全家是印度人,爸爸Manish在一家美企任高层,妈妈在印度大使馆内开办了一所国际学校,同时兼任英文和计算机课老师。Manish自称汉语不太好,在介绍他太太时用了很地道的中国方式:“这是我老婆――莫妮卡。”当记者夸奖王府井聪明可爱时,Manish又说了一句让记者瞠目的汉语:“他没给你添麻烦吧?”

通过聊天,记者发现Manish全家对中国的食物非常感兴趣,就连“王府井”这个名字也来源于此。王府井最喜欢逛王府井,每周末他们一家三口都要去王府井步行街,重点不是观光或散步,而是著名的小吃一条街。王府井最喜欢吃那里的炸鸡排、炸羊排,一周不吃几串是万万不可的。有一次,他们在王府井玩,一位中国的老者问王府井叫什么名字,王府井没太听明白,稀里糊涂说了一句:“我喜欢王府井。”那位老者听了很惊讶:“怎么还有人叫这个名字?”一句话点醒了王府井,从此决定自己的中文名字就是这条著名商业街了。

2003年,Manish从印度来北京工作,几乎立刻喜欢上了这个有着浓郁中国文化的城市,于是力劝太太也一起来北京。太太犹豫了很久,她不确定自己能否适应一个全然陌生的生活环境。当真正置身于这个城市中,太太立刻明白了丈夫为什么那么喜欢它――早上公园有晨练的老人,中午是忙碌的现代人来去匆匆,晚上也有很时尚的年轻人休闲娱乐的地方。这是一个动静结合的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还有悠久的文化。

Manish夫妇同时当选志愿者,都在奥体中心服务,但是具体工作地点却相隔很远。Manish动情地对记者说,前两天去奥体中心培训的时候,他哭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你脑子里会有一个梦想,因为你不是政府,所以梦想的实现不是你一个人能办到的。但是,当我站在奥体中心的时候,我找到了实现的途径。全亚洲,我以为,中国是第一的国家,那么印度就应该是第二个。你们中国人为奥运会做得非常好,也非常辛苦,我一定要尽可能帮帮你们。” Manish说这段话的时候,眼圈通红,声音都有些颤抖,他本就不熟练的汉语,此刻也成了单词的拼接,但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来自亚洲邻邦的一颗滚烫的心。

家,北京or昆士兰

Jan,现在应该称她Jan Zhang――地道的北京媳妇儿。他们一家在北京生活了10年。Jan并没想在这儿呆一辈子,但至少要2008年后才可能回澳大利亚,因为奥运。

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的时候,Jan正在中国,她看那么多国人成了奥运志愿者,心里别提多痒痒了。后来又听说在祖国的妹妹被调到机场参与奥运工作,Jan下定决心,她也要为奥运出一份力,不管是不是自己祖国主办的奥运会。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上大学时,Jan认识了几个来自马来西亚的中国人。简单说,他们是出生、成长在马来西亚,从小学习汉语的华裔。也许是吹惯了影响他们父辈多半生的中国风,这几个马来中国人多少继承了些华夏文明。他们教Jan使筷子,告诉她嗓子疼的时候不能吃属热的巧克力,女孩不该喝冰水等等。Jan觉得这些信息十分受用,同时,也让她对连刷碗方式都不同的中华民族产生了兴趣。

在Jan作为教师工作了10个年头后,也正是澳大利亚建国200年之际,中国送澳大利亚国庆礼物中有一份是接受10名教师来京学习中国文化。Jan第一个报名。当时澳大利亚渐渐发现和中国人做生意比和日本人做生意更有好前景,所以学校在开设了日语课的基础上,迫切需要中文教师。

在北京的1年求学生活让Jan觉得特别舒心。她说她喜欢两人挤一间10平米的小宿舍;喜欢每晚8点不准时排队就会错过洗澡机会;喜欢看汽车稀少的大街上成群结队骑车的行人。她是真心的。Jan说在澳大利亚,邻居之间总要四顾谁换了豪华车,谁家精良地装修了房子,或者神经敏感地注意着哪个朋友买了更好的house……这些社会压力让她觉得疲惫,反而当她一无所有地来到中国,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也能快乐,因为人人都单纯而快乐。

初来乍到,Jan在中国没有朋友。她们常到一家面馆吃饭,两个多次碰面的中国人主动和她们搭话,其中一位就是Jan的先生张。一次,Jan和张玩到了夜里两点。1989年的北京,夜里几乎没有车可坐,张把Jan就近带回了自己家。

Jan走进一所四合院,院里灯火通明,张的母亲和妹妹连带两个邻居正热火朝天地搓着麻将。她们第一次看到Jan,上来就是热络的招呼和亲切的款待。Jan觉得她们跟好客随和的澳大利亚人没什么不同,相处融洽得令人咂舌。

Jan没理由不喜欢中国。所以,在结束了北京为期1年的学习,回国后,1992年,她借着两国互换教师的机会又跑了来。这一次,她和张结了婚。

如今,Jan的三个女儿一个在澳大利亚做兽医,一个在上海做建筑师,正在上学的小女儿留在身边。丈夫的鞋店变成了家具厂,Jan也不再只教英语,成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数理化外全能教师。他们一家眼看着北京从一座古城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也从申奥成功那年开始心心念念盼来了奥运。

志愿者,DON’TSAYNO

加蓬是非洲一个小国。具体有多小,可以量化,国土面积是北京的10倍,人口是北京人口的1/30,别忘了,这是在拿一个国和一座城比。

在我们的观念里,似乎只要不在中国,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放羊似的,其实不然。不知道加蓬对孩子的严加管束与他们团结、万众一心的国民精神有多少关系,反正加蓬的孩子在找到工作前,都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班布就是这样,虽然有一段少年的求学经历是在叔叔家度过,但多数时间陪在父母膝前,直到他成了加蓬大使馆亚洲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没有工作就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固定收入就会做坏事,所以父母要看着自己的小孩。”这兴许是班布的逻辑,也许是加蓬人的逻辑。

在加蓬,志愿者的活动并不多,主要围绕着某“非洲联盟志愿者协会”开展一些接待游客、资讯的工作。稀奇的是,在加蓬申请志愿者,至少以两人为单位报名。就我理解,这协会可能也抱着多拉一个算一个的营销心理!

最喜欢北京。这是在班布游走过苏州、兰州、贵阳、厦门、上海、天津等大中小城市后得出的结论。说起北京,班布也算向往已久。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他就动了到中国留学的心思。一来他希望多吸收中国文化有利于在使馆亚洲办公室的工作,二来他认为人生能有一次奥运经历将是十分荣耀的。

还没拿到国际志愿者服装的班布很是自得其乐。走在奥林匹克村,胸前挂着明黄色的工作牌,这牌子的设计可是和运动员胸前那块一样的。于是,班布成了明星――运动明星。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走起路来虎虎生威。村子里来往的运动员都主动向班布挥手、说hello,这让班布很是荣耀,尤其当被人问起是不是举重运动员时,班布总说:“上辈子我当奥运运动员,这辈子我做奥运志愿者。”班布幽默,但也内敛。他坦诚喜欢中国排球、健美操、跳水的女运动员,但拒绝承认喜欢中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