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网通信论文

电网通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网通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网通信论文

电网通信论文范文第1篇

1.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在过去,有线通信技术的使用需要进行沟槽施工、电缆架设等,需要电力企业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而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则省去了很多地面施工经费,只需要在信号接收点安装一下信号接收器就可以了,大大降低了通信的资金,成本较低。

2.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安装方便、工期短特点。

在有线通信的施工过程中,通信设备的安装环节复杂,施工周期也较长。与之相比,无线通信的安装比较简单,工期也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人们对信号传递的需求。

3.无线通信技术信号适应性强。

从信号强度来说,有线通信会受到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给用户带来很多麻烦,而无线通信则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约,信号的适应性更强。

4.无线通信技术扩展性大。

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普遍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但是在落后地区依旧采用的是有线通信技术。今后,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这就使得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在将来也拥有更大的扩展空间。

二、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在很多地方的智能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从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我国目前智能电网中运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3G技术、WLAN技术、WMN技术以及LMDS技术等,这些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在保证信号的稳定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对这些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3G技术的应用。

当前,3G技术已经形成了包括链路预算和传播模型预算以及计算机仿真在内的一套建网理论,并在很多地区得到了的大规模的商业应用。由此可见,3G技术网络技术已经具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为智能配电网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支撑。

2.WLAN技术的应用。

WLAN技术是传统有线网络的延伸,通过射频技术来进行数据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现在,WLAN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WLAN产品也已经开始进行批量生产,为智能配电网提供物质帮助。但是,WLAN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在数据安全方面存在一些隐患,需要做好防范工作。

3.WMN技术的应用。

与3G技术和WLAN技术相比,WMN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不仅在无线宽带的接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与数据和图像采集结合在一起对目标实行数据采集和监控等,现在已经在工业、交通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为智能配电网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4.LMDS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中,LMDS技术是一种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应用技术,它通过毫米波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数据、视频以及数字双工语音等业务,是智能配电网中一种很好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解决方法。

三、小结

电网通信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通信电源在设备配置、工程建设以及系统设计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对通信电源进行设计时,只是着重考虑可靠性的要求,对于应急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设计。同时一些通信站在建立时,其供电设备不是十分齐全,当通信站出现突发事故之后,蓄电池无法持续长时间供电,又没有其他应急措施,从而导致通信线路长时间中断。此外,在建设通信站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建设,当通信站投入到使用时,非常容易引起电源系统的故障,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火灾等一些事故。同时,通信站的环境也是非常的重要。在建设通信站时,除了主设备机房的配备好一些之外,其余的组成部分相对来说就比较差一些,使得电源设备无法长期可靠地运行。因此,对于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管理和设计技术来说,相关章程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当对通信电源进行设计时或者是对其进行维护时没有可遵循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极度不规范,严重地影响到了电力通信网的正常运行。在对通信电源进行维护和管理时,没有专门设置于此有关的岗位,同时还缺少相应的技术管理,没有相应的维护方法,无法以电源系统中各种各样的设备运行和维护的特点作为根据,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维护和管理。

2电源系统中常见的故障和维护

2.1蓄电池方面出现的故障变电站中出现事故之后,其最有可能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蓄电池内部出现了短路的情况,电流出现了异常,从而导致了电池发生爆裂的情况,电池组的负极在接线处的绝缘层可能受到损坏,并且与蓄电池架有所接触。蓄电池架是与地面相连接的,电池组经过蓄电池架对地放电,使电源线过热,从而引发了火灾。所以,工作人员对通信站进行建设时首先要注意在建立蓄电池柜时使其尽量不要接触地面,以免出现上述故障。其次,要定期对蓄电池组进行检查,当发现蓄电池出现损坏的情况,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更换,同时对所有的蓄电池进行充放电,使蓄电池的性能达到指定的要求。蓄电池在通信站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在市电停止输送时,蓄电池出现故障,那么所有的设备都将会停止工作,从而使得整个通信出现中断的情况。因此,对于蓄电池的维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相对来说也是有些困难的。目前,我国使用的蓄电池一般都是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这种蓄电池较原有的蓄电池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维护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从而导致了维护人员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这种蓄电池是可以不用维护的,忽略了对蓄电池的维护,从而导致了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因此,工作人员在对蓄电池进行维护时,应该定期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使蓄电池的状态达到指定的标准。

2.2高频开关电源方面的故障当主干网设备光端机出现了失压的情况,首先应该对电源的开关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开关电源出现交流告警,然后对出现告警的开关电源进行仔细的检查,会发现整流模块没有丝毫电压的存在。蓄电池组的电压是42V,对开关电源再一次进行仔细的检查,会发现进线交流接触器没有完全的吸合,同时对交流切换控制的电路板进行检查,控制插件出现了比较松动的情况,此时,应该将控制插件进行紧固,并且使其重新工作。当设备正常运行时,对其观察一段时间,看其是否会再次出现异常。一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电路板上的控制插件出现了松动的情况,使得开关电源交流接触器不能进行正常的吸合,整流模块就会出现失压的状况,从而使得整个电力通信出现业务中断的情况。一般在对通信站进行建设时都会设置一台交流配电屏,这种配电屏具备两路自动切换单元的功能。两路市电在通常的情况下是经过交流配电屏然后到达通信电源。所以,工作人员应该直接将自动切换单元抛开,将市电直接引入到其中。当通信电源交流电流经过改造之后,大大地增加了其稳定性,使其可以更加安全、稳定地进行工作。在使用高频开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大功率的设备不要进行随意的增加,同时在满负载的状态下一定不要进行长时间的运行。通信电源一般都是24h运行的,很少出现中断的情况,增加开关电源的负载量是及其容易造成模块出现故障,甚至是损坏整个电力通信网中的电源系统。

3结语

电网通信论文范文第3篇

1.1建筑物的雷电侵害雷电是自然界的一个现象,主要是云层中积累的电荷被释放出来,因为所储存的电荷非常大,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电能,导致建筑物以及设施受到破坏。雷电的危害方式比较多:直击、侵入、感电、球形雷等,直击雷是云层内的电荷向地面建筑物进行放电而产生的。雷电的危害形式有几种:直击雷、雷电侵入、雷电感应、球形雷。直击雷是云层电荷与地面建筑物进行放电而形成的。雷电侵入是雷击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缆或管道传播侵入室内的雷电波。雷电感应是由于雷电流的强大电场和磁场变化,在设备和线路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而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危害。球形雷是一种游动的发光带电体,可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击毁接触之物。

1.2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的感应雷侵害产生雷击的时候,电荷所蕴含的电能被释放出来,由于散流电阻产生出局部的高电压,在放电的时候,脉冲电流因为附近的金属和导线等发生了电磁感应,形成高电压。高电压是建筑物以及室内的设施主要的威胁,所以我们在采取防雷措施的时候,需要针对感应雷来进行处理。通信线路如果在空旷的地方比较突出,那么就有较大的几率在发生雷电现象的时候,被雷电所击毁。即便是电缆被埋在地下,当直击雷冲击时,强电压也能够穿透突然进入到线路内部。平行铺设的电缆被雷击中后,会在附近形成高电压,导致与其相连的设备被损毁。

2.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雷击防护

2.1防护雷电的主要方式有隔离、疏导、等位、消散。疏导是将强大的电流引入大地,我们比较熟悉的避雷针就是这样的防雷方式。隔离则是通过隔离的方式来让雷电不影响到被保护的物体。等位是将多物体地连接置于同一电位以保护物体。消散是用消雷装置释放异性电荷中和雷云电荷,阻止雷电的形成。

2.2电源系统的防雷建筑物如果有避雷针,那么其直击雷的危害基本上能够避免,但是直击雷所形成的电磁场对于电子设备而言仍然是较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还需对电流过电压对计算机网络的损害进行防护,通过设置防雷装置,将电流进行分散,限制压力,避免计算机系统受到影响。

2.3网络通信线路及接口的防雷通信线路的防雷要点与供电线路相同,需要对建筑物外所架设的通信网络给予注意,对于已经处于架空状态的线路安置保护套管,将进入室内前的端位金属壳接地,光纤线路可不用进行防雷处理。虽然电源供电和网络线路等外接线路上安装了防雷保护装置,但由于雷击发生时巨大的电磁场,会在500米范围内的网络传输线路感应极强的过电压,因此在网络通信线缆接入设备前,特别是跨越房间、接近窗口和由室外引入的双绞线到网络设备之间,均需接入信号避雷器进行瞬态过电压保护,保护与之相连的网络设备。由于信号避雷器是串接在通信线路中,所以信号避雷器选择时除要考虑防雷性能指标外,还必须满足信号传输带宽、传输损耗、接口类型等网络性能指标的要求。

2.4设备安装箱柜防雷设备安装箱柜的防雷,主要是将箱柜金属壳体链接接地,宜采用单独、多点分别就近接地,在设备安装箱柜的隐蔽位置打孔去漆,再使用铜质螺钉链接接地线即可,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周边雷击电场、大电流感应造成二次损毁的扩大。

2.5地电位反击的防范要消除地电位反击危害,通常采取的措施:一是作等电位连接,用金属导体将两个金属物体或接地体相互连接起来,使雷电接闪时电位相等;二是使可能电位反击的两个物体之间隔离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三是采用联合接地网,消除各地网之间的电位差,保证设备不因雷电的反击而损坏。机房接地能够给机房提供较好的安全性,也是防雷设施的一项基础工作,使用联合接地网,让所有的防雷接地设施都连接一个接地装置,设备就可以单独的连接附近的地网,联合接地网能够避免不同地方的电位上升带来的影响,避免了电位差,让机房接地系统的防雷效果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3.结束语

电网通信论文范文第4篇

1.1电力通信技术在输电领域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系统中输电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如今的输电系统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输电模式,开始建设一批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电能输送,还可以降低电能损耗,进一步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升级。而在建设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输送能力和电网监控水平,这就要求将完善可靠的电力通信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的构建之中。这样不仅可以采用不同方式的接入机构,还可以在电网运行控制程度上得到提升,电力通讯技术的出现可以在电网继电保护和调度控制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正常通信,实现信息共享。随着电力通讯技术的变革,越来越多的通讯功能开始应用到输电系统中,可以实现安全预警和可视化检测,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电网出现故障的几率。

1.2电力通信技术在变电领域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变电系统也至关重要,电力通信技术在变电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从组成机制上还是运行机制上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智能变电站想要实现电能转变、效率分析、电量统计就必须要采用电力通信技术,只有电力通信技术才能实现变电系统中的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等基本功能,同时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对于智能变电站运行和控制都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对变电系统起到保护和协调作用,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

1.3电力通信技术在配电领域的应用

配电系统是智能电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将电能分配到千家万户,实现电能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信息量十分庞大,配电系统必须必备很强的兼容性,这时也就少电力通讯技术起作用的时候了。电力通信技术在配电运行过程中将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各种传感器设备进行协调,将电能变得更为优质,同时电力通信技术在配电网络出现故障时可以进行自动修复,抵御各种外来影响因素的破坏。

2当前我国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电网运行不够稳定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电力系统不稳定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外来影响因素的干扰,但是在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电力运行不稳定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电网正常运行时有很多因素会出现,这些因素的产生直接影响到电网功率高低,造成电网功率不平衡,而且目前没有办法将这些干扰因素彻底消除,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干扰程度。

2.2安全管理质量存在缺陷

由于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高度的安全性,这时电力通信技术的存在就弥补了这一点,当智能电网出现电力故障时通信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抵御,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电力故障电力通讯系统还是无法进行控制,这时如果没有问题反馈系统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事故。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在电力通信管理方面工作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甚至可以说是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在协同管理方面智能电网系统中的网络信息并不安全,很多情况下不能实现网络管理机制。其次是缺乏一个能够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智能化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强调的都是电力通信技术创新和应用工作,而往往是忽略对相应管理措施的探索和研究,使得管理工作一直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没有形成一个切实科学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导致在实际的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对某些问题和隐患表现得束手无策,有时候甚至是只能任凭问题的发生和事故的扩大化。

2.3相关岗位人员能力素质还有待提高

电网通信论文范文第5篇

不同的时间信号有着不同的传输介质,时间信号的准确度也决定着智能变电站的时间性能,目前一般要求的时间信号准确度如表1所示。DL/T860标准根据通信信息片通信要求的不同,在整个智能变电站需要多种联络传输报文协调通信信息片的属性,不同的报文类型规定不同的性能要求。DL/T860标准定义了7种报文类型,其属性范围由性能类建立,每种报文对应不同性能类具有不同的时间性能要求。对于控制和保护性能类定义为P1/P2/P3,P1一般用于配电线间隔或者其他要求较低的间隔,P2一般用于输电线间隔或用户未另外规定的地方,P3一般用于输电线间隔,具备满足同步和断路器分合时间差的最好性能。对于计量和电能质量性能类定义为M1/M2/M3,M1用于具有0.5级和0.2级精度计费计量,最高5次谐波,M2用于具有0.2级和0.1级精度计费计量,最高13次谐波,M3用于电能质量计量,最高40次谐波。智能变电站应用数据的时间性能要求在DL/T860标准中也有所体现,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时间性能包括时间准确度和传输时间两个方面,既然定义了不同的参数指标,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时间性能定义,只有通过测试才能明确检测和分析。因此目前时间测试不能只停留在时间准确度的测试上,必须要深入到传输时间的测试内。时间的准确度只能说明设备的时间是可靠的,但智能变电站是一个设备与设备协调工作的整体,设备和设备之间传输时间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智能变电站的稳定性,毕竟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才是电力系统的重点,因此时间准确度是基石,而传输时间是系统工作的保障。

2时间性能测试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数据报文传输延迟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分析,目的在于如何在智能变电站的测试和日常维护中为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测试设备和依据,解决电力用户对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信息的准确把握。电力系统分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五大环节。变电站是变电环节的重要部分,它实质是一个转换电压的枢纽,实现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转换。所有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的工作状况都是通过二次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来完成。二次设备利用自身设备的功能实现测控、保护、计量等工作,然后通过通信网络将变电站的数据信息送到本地或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通信是一个基于信号的交流渠道,为了增加变电站通信交互双方对信号的识别能力,变电站内的各个设备都必须工作在同一时刻,也就是说需要在变电站内设置时间同步系统来完成设备的时间同步,确保设备时标一致,信息识别度能清晰,应用处理能简约化,其中对传输延迟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时间同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任何一个变电站都需要准确、安全、可靠的时钟源,为电力系统各类运行设备提供精确的时间基准。高性能的时钟源可以为电力系统变电站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满足变电站各种系统(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继电保护装置、智能电子设备、时间顺序记录SOE、厂站自动化故障测距、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故障录波器)对时间系统的要求[8],确保实时数据采集时间一致性,提高系统运行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国内智能变电站完全遵循DL/T860标准的设计规范。DL/T860标准覆盖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其中智能设备中各个逻辑节点之间的通信由数千个独立的通信信息片进行描述,而通信信息片主要完成逻辑节点之间对于给定通信属性的信息交换,包括对它们的性能要求。如何保证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行以及支撑通信系统的性能要求的关键是数据交换的最大允许时间,即传输时间。

传输时间是智能变电站的系统要求,其定义如图2所示。一个报文的完成传输过程包括收发端必要的处理。传输时间计时从发送方把数据内容置于其传输栈顶时刻开始,直到接收方从其传输栈中取走数据时刻结束[10]。图中定义了完整传输链的时间要求。在物理装置PD1中,功能f1把数据发送到位于物理装置PD2中功能f2。传输时间将包括各自通信处理器时间加上网络时间,其中有等待时间、路由器与其他网络设备所耗费的时间。由于物理装置和网络设备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商,故对总传输时间的任何测试和验证都必须在现场验收测试时进行。智能变电站报文数据传输延迟属于性能测试的应用范畴。传输时间的定义的间隔中,tb时间间隔取决于网络底层结构,不属于智能电子设备的范畴,从智能电子设备的角度出发,只有输出和输入延迟可以被测量。标准中规定时间性能的测试方法[11]如图3所示。对于传输时间的输入输出延迟测量值应不大于DL/T860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报文类型的总的传输时间的40%。图3方法中定义了回环测试环境,被测设备的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都与测试系统建立连接,当测试系统产生被测设备需要的物理输入信号或者报文信号后,测试系统通过接收被测设备产生的报文或者物理的输出信号来检验输入输出时间性能。有了以上测试方法之后便可以对实际的设备进行测试。以下是对某变电站中一台时钟源的测试,该时钟源的PTP同步报文经过一层交换机如图4所示,交换机为TC模式,测试仪器对经过交换机以后的PTP报文进行测试。有效数据共测试60次,时钟源的准确度和路径传输延迟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使用上述的测试方法可以测试时钟源同步信号经过两层或者两层以上交换机时的准确度和路径传输延迟,同时也适用于GOOSE、SV9-2报文传输延迟的测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