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司马光砸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司马光砸缸范文第1篇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死。她问:“老师,什么是缸?”我晕!你初中生了,不知道什么是缸?哎!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了,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看到大多数学生都用同样迷惑的神情望着我,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第二个学生的问题是:“哪买的缸?多少钱一个?”我说:“这个问题不重要,下一个!”可那个学生还问:“很重要的,老师,我总不会把我家最贵重的电脑砸了吧?”我瞪了他一眼,那缸不是司马光家的。下一个同学!

第三个同学问:“缸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一个超幼稚的问题。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知道,我爷爷奶奶家用缸腌酸菜咸菜。”如此出色的学生是谁教出来的?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候每家都有一口缸是专门用来存水的。”

第四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看来对学生开历史课真的很重要。不得不解释:“那时候没有自来水,人们都是取来河水或井水存在缸里每天用。”“连自来水都没有,说明古代人很笨,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那个学生发出感慨。

第五个学生:“那个缸放在哪里?”“你个白痴!”我心里说。我有点不耐烦了:“刚才老师讲故事时干吗去了?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讲?我明明讲了放在院子里,你站着听一会!”他申辩:“老师我认真听了,我的意思是问,那个缸放在院子里的哪个地方?是院墙边还是院门口还是屋檐下还是院中间?”这个我哪知道!司马光也没有留下回忆录详细说明,再说放哪小孩不都掉进去了吗?别找借口,继续站着!

第六个学生:“那缸为什么没有盖子?若有了盖子小孩就不会掉下去了。再说古代人也应该讲卫生啊,没有盖子,灰尘昆虫脏东西什么的都往里掉,人吃了会得病……”我……这都哪跟哪呀!“有盖子的,掉到一边去了。”

我意识到这样提问下去不是办法,弄不好会被扯得昏掉,只好拿出屡试不爽的老办法,提问领悟能力强的好学生。我示意体育委员。体育委员:“那缸有多高?”他也昏头昏脑随着前面的思路走。

大概……到我肩膀这么高吧!本来想说和我1.80米的个头一般高,可我也没见过那么高的缸,可说太矮了司马光也就不用救人了。

劳动委员看到我的示意:“那么高,小孩是怎么上去的?有梯子还是从高处跳进去的?换了我可上不去。大石头多大?司马光多大?老师您讲了司马光当时也是个孩子,那他抱得动大石头吗?那缸里的水要是不够深,小孩掉进去也不会有危险,就不用救了。”这家伙不顾我已铁青的脸色自顾自地说下去。

“既然要救证明缸里的水足够深或者是满缸水。能承受那么多水的压强而缸没有破说明缸壁是够厚够坚固的。司马光既然只是小孩子,抱不动大石头,那么他拿小石头能砸破那够厚够坚固的大缸吗?不可能!就算他拿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一下下耐心地砸,直到砸破为止,就算他最终把缸真的砸破了,那小孩估计早就淹死了,所以……”

Stop!我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这小子的物理学得真不错。我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班长身上:“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司马光砸缸范文第2篇

逆向思维可以使人快乐。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在创造发明的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洗衣机脱水缸中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正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诞生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我国发明家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诞生于1994年,同年8月获中国高新科技杯金奖,并受到了联合国TIPS组织的关注。1996年,丹麦某大公司曾想以300万元人民币买断其专利,可见其发明价值之巨大。说到“两向旋转发电机”的发明,也应归功于逆向思维。翻阅国内外的科技文献,可以发现发电机共同的构造是各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定子不动,转子转动。而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的定子也转动,发电效率比普通发电机提高了四倍。苏卫星说,我来个逆向思维,让定子也“旋转起来”。这是他得以发明的思维基础,也是他对创造发明思想的一大贡献。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日本人十分崇尚节俭。当复印机大量吞噬纸张的时候,他们将一张白纸的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一张纸当做两张纸用,节约了一半资源。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并不因此而满足,他们发挥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不仅创造了财富,节约了资源,而且使人们树立起新的价值观:节俭固然重要,创新更为可贵。

鉴赏空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罗迦・费・因格以其丰富的创造心得和人生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两个核心问题,交给了我们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本文又以丰富而详实的事例为我们打开了思维的另一扇创新之门――逆向思维。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解决问题也变得轻而易举,我们甚至会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

司马光砸缸范文第3篇

司马光,这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与那个砸缸的故事紧密相连。司马光砸缸,一砸千年响。编入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这个故事,年复一年,教化不谙世事的孩子们。

翻检历史书页,不难发现,那个砸缸的小男孩很早就鲜活在世人的口耳相传中,存活在宋人的笔记里。《冷斋夜话》(宋・释惠洪著)第三卷“活人手段”一节,完整全景式记录了司马光砸缸,以及此事对当世的影响。作者在文末写道:“至今,京、洛(即当时的东京开封、西京洛阳)间多为《小儿击瓮图》。”由此可知,司马光举起石头,使劲砸下去,结果养活了很多民间画工。

他f万没想到,自己儿时不经意间做的一件小小举动,竟然成了融入历史血脉的大事,流传千年。但他毫不在意,觉得不足挂齿。用今人的眼光来打量,这是何等迂腐,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网红”机会,怎能不往心里去,不好好运作一下呢?

没错。司马光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字――迂。39岁那年,他开始一笔一画写人生,到老年集录成《迂书》。司马光在书中自称“迂夫”,写了大小很多事,却不曾记述砸缸。他心心念念的是童年另一件小事,剥青核桃。

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家玩,见到桌上有青核桃,姐姐想把皮剥开,左右开弓,却不得要领,无奈放弃。姐姐走开后,家中女仆把青核桃往开水里一烫,很快就把外面那层难剥的皮给去掉了。姐姐回来后见状,惊问:“谁剥开的?”司马光得意洋洋,说:“我自己剥的。”恰巧这一切都被父亲司马池看在眼里。父亲正颜厉色地训斥他:“小小年纪,怎么能胡说八道,可不能撒谎啊!”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信口开河,胡乱扯谎,并以此警示一生。

民间流传一则故事,说司马光老来拮据,准备将自己的病马卖掉,到了市场上,买家按照正常行情出价,他却主动告诉人家,这是病马不值那么多钱。

至诚至信,由此可见一斑。

诚,是司马家族的底色,是烙在小司马光心底永不褪色的印记。他那行走的一生,一直以此为尺,时时事事,度量,不逾矩。

那年,他的学生刘世安考上进士,跻身国家公务人员行列。行前,约请老师赐赠一个座右铭。司马光只给他一个字――“诚”,并嘱咐道:“人生至诚不妄始。”

后来,他在人生随笔集《迂书》中详解“诚”之义。他说,事事鞠躬,入里三分,不见得就是恭敬;长哭流涕,不一定就是哀痛;粗茶淡饭,粗衣陋裳,不能说就是简朴。有些人用这些来蒙人,一蒙一个准,却不足以打动人。

那么,怎样才能打动人呢?司马光说:“君子所以感人者,其惟诚乎。感人者,益久而人益信之。”虚假能蒙人,终不能长久,唯诚感人,日久,人更加信他。

自古一字能成师,司马光,仅凭这一“诚”字,足以是万民之师,尤其在失信时代。

司马光砸缸范文第4篇

“救命啊!”突然,假山上传来了一声尖叫。小明一回头,看见一个孩子从假山上失足阳春三月,花园里百花斗艳,万紫千红。孩子们高兴地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掉进了一口大水缸里。顿时,这群孩子立马来了个“树倒猢狲散”。一个孩子大声喊着“别怕,我来救你!”可他一转身,就飞一般的逃跑了;有的孩子吓得趴在了地上,尿了裤子;有的孩子连忙跑去告诉大人……园子里闹翻了天。

小明站在大水缸边,想起了课本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他想也没想,搬起身边的一块大石头,用尽全身力气向大水缸砸去。只听“啪”的一声,水缸破了。

这时,一个小男孩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头上长了一个大包,眼中擎着泪水,委屈地指着小明说:“你……你这个坏蛋……你为什么要砸我,我又没招你,你……你凭什么打我,你看,我的头,一个好大的包……”

小明傻眼了,可他还想争辩,委屈地说:“这不能怪我,谁叫你要躲到大水缸了,还有大叫一声‘救命’,这哪能怪我呀!”

小男孩一边抽泣一边说“我……我,我是看这个水缸那么大,想………想躲多在里面吓……吓唬你们,谁知道一……一到下面就出不来了,所以我……我才喊救命的……”

小明惊呆了,哭哭啼啼地说:“我……本来想学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谁知道你……那么不知好歹,拿我……开玩笑,呜……呜……”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像那个掉进水缸的小男孩,本想躲进水缸,蒙混过其他小朋友的眼睛,吓唬他们,谁知,被一个不动脑筋、就按图索骥的小男孩砸了自己一个大包;或者像小明那样,看见一个小男孩掉进水缸,就想起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就想学司马光砸缸救人,受大人称赞,便不加思考,就用大石头将缸砸破,却将小男孩的头砸了一个大包。

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太过失,以免失了分寸,也不要急于做什么事,就不加思考,按图索骥,模仿别人的经历,导致好心做了错事。

司马光砸缸范文第5篇

一、《司马光砸缸》

北宋时期,司马光出生在今山西省的夏县。不到7岁,司马光就被父母送入“尊贤馆”(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读书。司马光天资聪颖,并且非常用功,对所学的《论语》、《左传》能倒背如流,让先生和同学们甚是惊叹,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

在学馆求学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有一次课间休息,他跟小伙伴们在院里玩,院中有一口盛满清水的大缸,是学馆用来防火、浇花储水用的。一个小孩见这缸大,便想躲藏其中,于是纵身翻上了缸沿,一不小心,跌入缸中,顿时水花四溅(图1)。由于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唯有司马光没有离开,他急中生智,从院子里搬来一块大石头,使出全身之力,将石头向水缸砸去。只听“喀喳”一声,大缸被砸破了一个洞,缸里的水哗哗地往外流(图2)。掉进缸里的小孩得救了,小孩除了受到惊吓和喝了几口水外,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时,先生也赶到了现场,安顿好落水的孩子后,拉着司马光,拍拍他的肩膀,赞扬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将来必为有用之才。邮票画面中慈祥美丽的母亲与3个孩童组成的构图(图3),表示故事有惊无险的完美结局,意味深长。

二、《孔融让梨》

汉代神童孔融,是孔子第20代孙,孔融兄弟共7人,爸爸是做官的,那是一个读书人家。有一次,兄弟7人站在假山石后,围在大红圆桌旁“分果”,爸爸妈妈站在他们的两边,全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当时,4岁的小孔融手拿一个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却把小的梨藏到身后,爸爸妈妈高兴地看着孩子们互相谦让、礼貌的美好举动;身穿红袍官服的爸爸欣慰地捻着胡须,妈妈投去赞赏的目光。孔融的6个哥哥也都把眼神投向小孔融,有的是疑惑,有的是羡慕,有的是不解,有的是赞许,有的是思索。这两枚邮票充分表现“孔融让梨”所蕴含的人类和睦礼让、美满仁爱的内在精神。

三、《曹冲称象》

三国时,东吴送给汉魏曹操一只身躯庞大的象。曹操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他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一时难倒众人。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说:“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大家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

相关期刊更多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歌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