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教护理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临床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目的——教学相长
(一)实习生
1、通过临床实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医学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学习工作能力;
2、了解临床医疗及护理的工作特点;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术,初步掌握常见危重病的诊治原则;
4、树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良好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今后从事临床医疗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带教老师
1、通过带教,对知识温故而知新及自觉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跟上医学发展的时代步伐。。
2、通过教学准备及具体的理论讲课、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技能操作示范、修改医疗文书等教学活动,自我规范医疗行为。
3、通过教学活动、为人师表,提升个人外在形象,从而提升我院医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二、时间
x年x月至x年x月
三、临床教学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活动内容
1、理论大课。每月一次,由科教科组织,主要由高级职称医师主讲。
2、教学查房。每周一次,每次60-90分钟,由科教科与教研室共同组织,主要由中级职称医师完成。
3、教学病例讨论。每两周一次,每次60-90分钟,由科教科与教研室共同组织,主要由高级职称医师完成。
4、基本技能操作。每月2次,由科教科与教研室共同组织,主要由中级职称医师完成。
5、小讲课。每周1次,每次15-30分钟,由高年资住院医师主讲,各科室具体安排。
(二)要求
1、各科室总带教召集本科室带教老师,学习临床教学大纲及医院教学计划,讨论制订出本科室的带教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带教。
2、凡具有带教资格的医师,必须按照教学计划每年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医疗文书修改、理论大课、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基本技能操作及小讲课。教学任务完成后,一周内将相应的教学资料交总带教作为科室教学资料保管。
教学资料包括:
①大课、小讲课的教案、讲稿、PPT课件及讲课记录。
②病例讨论的教案、PPT课件及讨论记录、实习生发言稿(有实习生签名)。
③教学查房的教案及查房记录。
④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的教案、PPT课件及培训记录。
3、各科室制订教学计划时,分层级安排教学任务,促使人人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开展临床教学督导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对教学活动进行以导为主,督、导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学活动的规范化。
五、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由科教科与教研室共同组织实习生对带教工作进行评价及向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制订整改措施,持续改进临床教学工作。
六、定期召开评教评学工作会议。反馈临床教学情况,研讨改进措施,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护理临床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岗前培训
实习生来院后,护理部将组织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主要内容:护士行为规范及护患沟通技巧、护士素质要求、 医院概况、医德医风教育及有关规章制度、实习生管理条例、临床教学管理制度、院内感染控制、安全知识、侵权责任法、应急知识、母乳喂养等。使实习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及要求,顺利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二、加强护理带教组织领导
护理部设专人管理, 科室根据护理部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设总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临床带教,带教老师相对固定。科室将实习生入科宣教、实习项目表、患者病情掌握问卷、讲座课件及签到照片、试题、试卷、实习生意见反馈表等存档备查。
三、定期召开带教老师及实习生会议
每月组织一次实习生会议,召开一次实习队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征求学生对教学中的意见及建议;每季度组织一次带教老师会议,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因人施教。
四、严格教学考核
成立教学专项考核组,制定考核标准,加强教学考核,除不定期的日常考核外,每季度专项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五、根据不同学历分层次带教
根据学生来源、学历层次分别带教,对中专实习生注重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大专实习生则高标准、高要求,要求在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的基础上,树立起整体护理的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本科实习生则注重管理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上一年度教学情况对个别护生特别注意服务意识、组织纪律、交流技巧、健康教育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做到因人施教。
六、定期组织业务讲座
护理部每月组织一次业务讲座,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科室每周提问两次,每两周讲座一次,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要求记录齐全并存档。
七、加强教学环节管理
严格实习生轮转签字制度,科室见到护理部签条后方可安排学生实习,实习结束每位实习生必须向科室提交五份完整的护理评估和一份掌握患者病情问卷,科室认真组织理论、操作考试,护理部不定期抽查科室护理评估和掌握患者病情问卷,参加学生出科考试。严格实习报告鉴定管理,带教老师、护士长分别亲笔签字,不具备带教资格的护士不允许签字,学生表现要如实填写。
八、组织教学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每季度发放一次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科室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调查情况还要与绩效工资挂钩。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 随着护生招收数的逐年上升和实验室建设的加快,做好高校《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实验室除了要加强硬件建设之外,还需做好日常的软件管理,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层次式、科研指导式和学生自我管理三种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分析,就各自的内容和优势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实际选择应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实验室;管理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 R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34-02
[作者简介] 周艳(1978-),女,硕士,中级职称,山东菏泽人,主要从事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
1 概述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有2/3的课程需要在实验室里通过操作训练来完成,除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更加注重对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护理学基础》实验室作为护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基地,是对护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2]。近年来,随着高校对护理专业招生力度的增大,护生人数逐年增长,为护生提供实习的实验室建设也呈现出大幅增加之势。实验室作为实习场地,良好的建设与管理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顺利完成教学科研任务[3]。护理学实验室作为教学的载体之一,它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整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探索新时期护理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对于改革和完善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具有积极意义,也能够有效推动基础护理技能训练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革新。
2 三种《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2.1 层次式管理模式
层次式《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是指由授课老师、课代表和技术员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层次式管理模式[4],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来共同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见图1)。
这三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流程,其中,授课老师主要担负课前物品管理和课后督查工作。课前,老师会向全体护生交代本次实验物品的所在位置、具体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内容及步骤等等,而课后则重点是检查学生对于实验室内的物品使用及整理情况,并作出评价。课代表主要是承担课后的实验室训练室的组织演练,并协助老师做好实验室内物品、设备的检查登记以及卫生清洁工作,并及时将发现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技术员负责实验室钥匙保管、实验前后的物品清点检查,负责安排人员进行轮流练习和管理,在实验室开放期间,还需要做好日常的巡视、技术指导等工作,一方面与班长和全体护生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要经常性的与授课老师做好沟通,以保证实验室教学的质量效果。这种管理模式实现了由以往的“物品管理”为主向“人才管理”为主,突出了加强对护生的管理,其中,课代表发挥着上传下达的沟通协调作用,也是层次式管理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2.2 科研指导式管理模式
科研指导式管理,即将护生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融入到《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开放的教学过程中(见图2)。
其中,铺床法、吸氧法、鼻饲法、皮肤实验法等等均可以被纳入到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实验中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护生按照以下步骤来完成:第一步是向护生详细阐述本次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具体阐述接下来的实验内容;第二步是根据实验内容来设计实验方法,并进行尝试和训练,做好相关实验结果的记录;第三步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写出具体的实验分析报告交由老师进行审阅;第四步是老师将审阅后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生。
2.3 “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开放式“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检查督促为辅的管理模式[5]。当然,这种模式并不是放任学生由其任意管理,而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辅之以必要的教学秩序上的监管和实验技术上的指导。具体来说,一是要先向全体护生阐明开放式实验室自我管理的要求和制度安排;二是要明确向护生告知教学的秩序安排和评价方式;三是发放技能操作流程和考核评价标准手册,并在实验室内放置必要的实验DVD供学生随时观看;四是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来负责本组学员的分工安排;五是实行报告制,即由小组长向学习委员报告学员的实验情况,日常的实验室钥匙管理和物品的检查摆放工作由学习委员负责,最后由学习委员将护生的全体实验及实验室物品情况统计汇总上报老师,老师每周抽查2~3次即可。不设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而是改由教研室教学干事兼管。
3 三种模式评析
层次式管理模式发挥了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合了以往实验过度依赖老师的心理,一个层次分为一个小组,可以培养护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研指导式使以往反复、机械的实验室护理实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形式也更加灵活,对于提高护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思维都具有积极意义;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则更加突出了学生在整个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实验中的锻炼机会极大地得到了释放,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此外,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中没有设置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改由教研室教学干事兼管,这样对于年轻的辅导实验室老师来说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4 结语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涵盖了基础理论和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技能[6]。护理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艰巨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指导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验室管理能力[7]。不管选择何种模式,都要与高校实际结合起来,除了上述模式之外,各高校实验管理也要不断完善现有模式,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将人文管理与科学规范管理相结合,鼓励护生参与开发实验室管理,调动和挖掘他们的管理潜能[5],并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护理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
参考文献]
[1] 蔡宏亚,廖少玲,李红赞.高校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开放对护理本科学生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122-123.
[2] 张建,宋永慧,邓婷婷.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3):1.
[3] 漆小凤,李芳,王晓燕.浅谈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2):134-135.
[4] 梁继娟,黄秀凤,韩俏英.《护理学基础》实验室“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探讨[J].护理研究,2012(7):1901-1902.
[5] “学生自我管理”的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河北中医,2013,35(7):1073-1074.
[6] 顾琳琳,杨晓,洪华,等.护生自主管理用物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2):68-70.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护理教学;护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95-02
随着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普及,教师从原来过分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转而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强调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既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本身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所应追求的核心价值。这一教育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在护理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借鉴和运用。
积极心理学对护理教学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ology)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尔格曼倡导起来的。他强调以人自身某些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帮助人们在任何情况下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同时,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和健康功能,相信人性中有抵抗障碍的倾向和潜能,成长的潜能一定会战胜不健康的因素,人面对挫折和障碍具有自我恢复和康复的功能。
在护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发现护生经常遇到的学习困难如下:
第一,学习任务繁重,专业知识和技能难掌握。护理专业的理论学习任务较多,专业课程和课时安排密集,需要背诵牢记的知识点和重点较多,护生由于与临床实际结合能力较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很多单靠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困难。护理专业技能特殊,操作要求严格,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将理论知识实践化的综合素质,这对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着极大的挑战。很多护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第二,现有医疗技术的局限,对本专业感到失望。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下,很多疾病的病因未明确,治疗效果未能达到痊愈。学生在了解这样的现实后,常常觉得学习方向不明,对护理专业感到失望。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自我的知识否定而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产生消极态度。
第三,护士核心能力的高要求使学生陷入恶性循环。现代护理学普遍认为,护士的核心能力应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人际交流能力、评判思维能力、预见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这一系列综合素质要求,学校素质教育的不规范,专业课教师的严格要求,职业资格考试的压力使学生形成了“学习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下降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第四,工作内容及社会评价的引导,在实际护理教学工作中一直只是强调疾病护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培训,对其关怀性、服务性和科学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则多被忽视。即使有相关的素质教育,由于教授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师缺少相关的护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得护生大部分的素质教育理论无法真正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护生低估这类知识的价值,只进行简单学习或轻易遗忘。
这些客观的因素都会使护生出现几个方面的消极状态,这些消极状态会造成部分护生的学习抑郁感、焦虑感,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1)学习兴趣减退。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理解和大量需要背诵内容使学生高估了学习的困难程度,觉得“这么深奥(难记)的知识,我怎么可能学会(记得住)”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2)对专业前途的失望。护士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很多护生对护理专业产生了失望,甚至中断学业或转投其他专业。(3)知识面狭窄。长期对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钻研,对素质教育的忽略使学生的能力畸形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很丰富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事情常有发生,使很多在校学习成绩好的护生感到挫折,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因此,在护理教育中恰当地运用积极心理学,使学生建立积极地自我观念、积极的学习情绪体验、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积极的教学交往,意味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拥有了幸福感。护生不再只是看到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和技能现存的缺陷与不足,更重视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给病人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再只是感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压力和困难,更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带给自己能力的提高,让护理教学工作在积极的氛围下取得更好的效果。
积极心理学原理
对护理教学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有三大主题:第一,积极的情绪体验;第二,积极的人格特质;第三,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通过三个途径:快乐、参与和有意义来引导人们通向幸福和快乐。这些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对护理教学工作带来了以下启示:(1)关注护生情绪,教会护生体验积极情绪。(2)引导护生寻找自身人格中的优秀品质,并把这些个人优势、天分和潜能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3)为护生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让护生在其中发挥自身优势,认识专业价值。
积极心理学在
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配合专业课程安排适当的临床实践 按进程学习理论知识和实习操作。减少操作练习时间,把相应的练习时间安排到医院里进行相关内容的见习实践。然后安排课余时间以自愿形式进行操作练习。安排学生定时深入社区,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并轮流安排学生在学校设立的社区服务站值班,接待各类社区健康咨询的人。每次实践回来写实践报告,列举本次见习中自己亲自进行的各种专业技能操作或卫生宣教的内容,并写出心得体会,总结效果。让护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在病人身上体会护理技能的实施。帮助学生实现“课本应用”、“模型真人”的转变,享受专业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
素质课程的教授内容要注意围绕专业实际情况进行 比如,在心理学方面,应着重对有关各年龄段的病人心理、用药心理、心理护理、支持疗法等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述。在医院见习期间,除进行专业技术操作见习以外,还要求进行与病人的沟通、健康教育等练习。要求学生把在见习和宣教咨询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实际问题记录下来,并定时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进行相关的讨论,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引导护生寻找自身人格中的优秀品质
在护理实践中发现护生自身优秀品质 在阅读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报告或做经验交流时,要注意在他们记录或描述的细节上给予积极的评价,比如:“你能这样做真是太棒了!病人一定在心里夸奖你了。”“这样做的效果好像很不错哦,希望以后也能坚持。”“真的吗?老师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啊,能详细跟老师描述一下吗?”让学生在细节中找到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天分和潜能,增强其职业自信心及学习积极性。
将优秀品质运用到护理工作中 已经明确自身优秀品质的护生,我们就应鼓励他们把这些品质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去,在“实践总结实践再总结”的循环当中逐步形成有自己个人风格的工作方式,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检查、自我改进这一终身受益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三)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
体验积极情绪,调控消极情绪 在素质课堂上教会学生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把各种情绪用文字记录下来。把引发诸如“后悔”、“糟糕”、“伤心”、“遗憾”的事情写在白纸上放进一个盒子里密封起来,并在盒子外边写上自己最美好的经历,最幸福的感受等,并和同学共同分享。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消极情绪,唤醒积极情绪。
遇到挫折时,寻找挫折的积极意义 有护生在实践报告中写道:(1)我今天一大早就去到见习科室,可是那里的护士好忙哦,都没有人理我,我只能呆呆地站在走廊那里,站了20分钟!才有护士来问我来干什么?看来临床的护士都不怎么乐意见到我们。(2)我今天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什么都不能做,就只是跟着护士老师的屁股后面走来走去,唯一做过的一件事就是老师叫我去丢垃圾,我感觉我去见习就是去给医院当清洁工。(3)今天有个病人问我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跟他说我不知道,结果病人说:“什么都不知道,你当什么护士!”我想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护士了!
针对这些护生在实践中常见的挫折,我们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和护生一起共同去探讨其积极的意义,并把这些积极的意义列举出来,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共同寻找解决这些挫折的有效方法。
(四)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影响病人
这是使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护理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单指护生在学习中自己能拥有积极的心理,并且能把这种积极的心理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传递、感染病人。使每一个病人都能拥有积极心理的力量,用积极的能量去面对疾病,建立属于自己的高质量人生。
总之,护理专业由于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技能操作的强实践性,故护理教学工作存在其独特的困难和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如何在护理教学工作中发现和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生的优势、天分和潜能,是我们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培养护生的积极心理,为临床护理工作输送专业知识技能优秀,身心健康的准护士是护理教学工作的目标,也是我们护理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
[2]陈文,吴秋莲.护理本科教育中的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0,15(8):502.
[3](美)马丁·塞尔格曼.真正的幸福[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3.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医学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95-02
一、“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采用实际实践的教学方式,主要使将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实习工作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获得有效的实习经验使得自己在日后参加工作时能够快速地进入状态,更好地展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工学结合模式主要应用在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中,将实践和理论学习充分的融合到一起是现代教育的改革后的主要目标,充分地利用工学结合模式的优点,引导学生进入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到知识,充分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校需要高度重视教学环节中的3个关键点,将教学模式改革的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尽可能地保持学生的实习工作与知识学习的一体化,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式的学习提高。在国外的职业技术教学中工学结合模式已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模式,在中国的职业教学中,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将工学结合模式推广,让工学结合模式成为中国高职院校改革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的工学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实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前两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校内实践,后一阶段是第三年的岗位实习。本次的教学实践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讲解书本中的重点知识。本阶段称为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增加实践经验。本阶段称为专项训练阶段。第三阶段是岗位的实习训练,学生将参与到社会工作当中去,充分地学习课外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校内训练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岗位上去。我们已将2010届新生投入到本次的教学实验当中去。
二、分析结果,总结优、缺点
对实验后的学生进行统一的结果评估,采用普通的纸质+实践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观察不同学生学习理论和技术的水平,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实践考试结果能够得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但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加强和巩固,所以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还是有利有弊的。工学结合模式教学的优点:从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工学结合模式是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首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其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知识的巩固效率,充分的掌握学习的技能,能够在工作岗位中熟练各种操作技术,更进一步的接触自己的未来工作。最后,工学结合模式除了能够让学生巩固自己的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学习到书本以外的实践经验,帮助自己接近未来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性能力和水平。
三、“工学结合”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缺点
经过一些教学实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应用工学模式并不能很显著地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更深层学习,而取得更优的学习成绩。也就是说,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只能较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也不是什么都能学到的,例如在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与能力,同样也会有学生反应对此并不能有多大帮助。在我国19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存在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种中国性质的工学结合模式。像工学交替模式,考虑教学和实践的时间,进行分隔安排。让技能训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同样得到体现。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中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的宗旨。而订单式的工学结合模式,则是针对市场需求,一些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毕业后便可直接到一些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工学模式。也有两段式的预分配模式,学生先在公共课程、理论课程和技能方面进行学习,重视实验与实训等教育环节。再进行预分配教育,即对一些职业岗位进行专业顶岗训练,学校和企业则各派出老师进行指导和帮助。然而工学结合模式也并不就等同于这些教育模式,而是在学生学习空余的时间里,学生在一些岗位上实践的模式。在医学教育方面,这一模式虽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积累岗位实际中的认知等方面却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刚开始不久,在对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使得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当然,在一些二级医院,见习生较多,每个人的工作量又很大,就会出现工作人员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学生自然是无法学习到更多的,那么教育效果自然无法得到体现。而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初步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之后,在一些三级医院或者门诊实习,自然得到的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的机会就会大有增加,随之,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增高。于此分析,可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缺陷做出较好地解决对策。因为,在医院或门诊,护理工作在基本操作技能上并不做分科,带教的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更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可以首先让医学学生先到镇、街门诊等一些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习,在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再去一些二级医院进行见习。当然,见习前的学生基本操作和自动化仪器的使用,是要进行一定的训练的,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进入临床护理之后不至于成为带教的麻烦。在学生进入实习前,也需安排学生的临床见习,这样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常用护理项目的临床应用的理解。当然,各种考核与评价报告也是要做的,工学结合期间,关于学生的锻炼和评价应是多元化的,注重专业,以及各方面能力的考核和总结。学生的自我评价,实习期间护理科的相关评价,学校评价、互评等都是相关评价的方面,对于评价内容,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理论知识素质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皆应在评价范围内。学校和相关用人单位、学生应形成教学、见习、评价考核体系。以此保证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和提高人才的社会就业竞争力。
对于现在,我国国内大多数医学类高校都采用着两段式教学模式进行。在学校先进行理论学习,再安排实际工作实践。这样在学校期间是不能再有整段时间进行岗位实践,所以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对医学护理技术专业学生采取工学结合模式会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探索,到现在还是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和改进。那样才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技术性医学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慧娟.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127.
Abstract: The basic orientation is obtaining employment guide direc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requires the constant innovation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whose main content ar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he extension of educational link, enri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anding the educational depth, it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self-experience, self-feeling, self-vows and self-improvement, then form the cultivating patter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机制
Key word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udents;professional ethics;cultivating pattern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64-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必须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品德教育体系,在注重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完善的职业道德养成机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型人才。
1 遵守职业道德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特质
1.1 一定水准的职业道德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必要前提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正当的社会职业,履行职责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包括职业道德认识、职业情感培养,职业责任感形成、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意志锻炼、职业理想树立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与习惯的养成。一位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应当具备从事某个职业或职业群所必需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关键能力,其中社会能力则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包括积极的人生态度、职业道德修养、人际协调能力、社会适应性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从业者的能力结构才是完整和平衡的,才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发挥人才价值。
1.2 职业道德水准是企业选人的重要指标 在目前许多地区、许多行业出现用工荒的特定环境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但企业选人的标准毫无疑问仍然是“德才兼备”,既要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能力构成,又要鉴别学生的敬业精神、从业规范认知、个人精神追求等品德境界。“德”是统帅,“才”是基础,德才兼备的人才,才可用、好用、顶用,才能找准工作角色、明确工作职责、自觉行使工作行为、规范完成工作作业、协调实施工作流程、合理完成工作任务,创造工作业绩,同时企业带来活力,顺畅人际关系,改进工作方法,推动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升级,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赢得企业的欢迎。同时,德才兼备的人才其可识别性也较强,那些职业道德认知比较高、修养比较深、自律自觉性较强的毕业生,其专业技能水平往往较高。企业选人不是仅仅选优,“合格”即可,而职业道德水准偏低或缺失,会直接导致用人单位“一票否决”,职业道德是高职毕业生就业上岗工作、接受企业再培养、完善职业生涯路径、不断高度职业化的基本条件。在企业用人实践中,招用乃至提拔重用人才,职业道德始终是重要指标甚至是核心指标。
2 职业道德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2.1 高职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作为国家普通高等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构建培养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和岗位的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以保证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尽可能快地施展专业技能,成为合格的“岗位人”;同时要考虑学生终生发展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锻炼学生学习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自我身心调节能力,更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职务规范,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2.2 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也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引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高职教育应当是集技能的掌握与正确的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于一身的全面的教育,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职业道德教育。高职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全面纳入专业教育,既要把立德作为树人的前提,更要把立德作为树人的方法与过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提升毕业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立德与树人有机结合,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只有明确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本质,找准对策,高职院校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德技双馨、实至名归的高技能型人才。
3 构建和优化职业道德的养成机制
3.1 重构课程体系,树立职业道德以保持职教特色
改革“两课”教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队伍素质要突出职业性特色。要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性特色的教学体系,课程开设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学生锁定为即将走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社会人,把教学内容定向在“第一线”,结合经济建设第一线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选择并突出那些具有定向性的教学内容,在进行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理论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在教学方法上,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作为“布道者”的僵化做法,强化教学过程过程的互动性、双向性、灵活性,给学生以思考和选择的空间,运用教育规律,调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性。通过《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促使青年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够自觉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奉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从而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更要用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做一个符合从业标准的职业化人士。
3.2 开发课程模块,充实教育过程 职业道德的理念和行为,在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构成中,既具有独立的单元性,又具有辩证相关的综合性,可以根据其知识元素和能力系统,独立开发出相应的职业道德课程模块,包括知识点、能力观测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初期,则安排相应的教学环节,特别是在职业资格证考前辅导,毕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中,开展相应教学活动。
3.3 营造校园文化,创设生动的职业道德培育环境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建立若干个时间继起、层次递进的职业道德强化点,形成系统性的职业道德培育路径。
3.3.1 举行入校宣誓仪式 入学即预入职,在对专业认知的基础上,对职业的认知也必须随之深化。就像医学院学生诵读希波克拉底誓言、护理专业诵读南丁格尔誓言一样,组织不同的专业学生开展职业誓词诵读活动,笔者所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设立有物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涉外旅游、幼儿教育等9个专业,正在尝试选定“推销员成功誓言”、“会计师誓言”、“经纪人誓言”、“导游员誓言”、“教师誓言”等对应专业的职业誓约版本,在入学专业教育之后,第一学期初,由专业教研室负责人讲解誓约内涵、背景、沿革,组织诵读,并在每一年级的特定日期予以重温誓约,毕业时庄严立誓,以加深职业理解,明确职业戒律,作出职业承诺,领受职业使命,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道德,完善职业素养。
3.3.2 开展职业礼仪培训 职业礼仪其实是职业规范的具体体现,不仅包括职业语言、行为、着装等具有行业性特点的要求,而且包括安全操作、工作流程、客户服务、同仁合作、从业公约等职务活动规定。职业礼仪培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规则,是职业技能习得,也是职业道德的养成过程。通过职业礼仪培训,可以向学生渗透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中的道德规范,重构行为模式,服从职业约束。
3.4 充实校外实训过程,深化职业规范体验 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包括对工作环境运行、工作流程管控、工作器具使用、人际关系建立、工作团队改善、工作绩效评估、工作形象辐射、行规行风教化、业内人士仿效等,感知、确立、内化职业道德规范,实现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建构具有职业特征的价值体系、规则体系和行为模式。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习技塑德并举。在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环境下,在组织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中,在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实习指导、实习考评等各个环节,既要保证专业技能的掌握提高,又要实现职业道德的言传身教,当教学时空从传统的学校课堂转换到企业生产现场和校外实训基地,同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修养课、职业规范课程,开到公司、开到工厂、开到实训实习现场去,并且积极引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企业的领导、专家、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业绩优秀人士给学生讲政治、讲道德、讲法纪、讲人文,讲规程、讲操守,使学生在社会生产第一线得到更切身、更深刻、更生动、更真实的思想品德教育。
3.5 改善心智模式,建立自我修炼机制 通过自我策划、自我参与,自我评判,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在时间上、空间上渐进渗透,树立自我职业修炼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通过组织“爱岗敬业”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典型案例评议,共同刻划展望优秀职业品质特征,如:商务文员的忠诚干练、物业服务人员的热情尽责、市场营销人员的勤奋坚韧、酒店服务生的谦恭敏锐、导游员的博学真诚、房地产经纪人的可靠诚信、幼儿教师的亲和细腻等,直至举办专业特色的毕业誓约仪式,强化职业思考、职业设想、职业取向和职业前景预期,感知职业挫折和职业挑战,陶冶职业精神,塑造职业特质,在心灵深处营造典型的职业化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是“自选动作”,而是“规定动作”,高职毕业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水平,是一个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合格可用”的基本标准,发掘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职业道德培养的基础性、持续性、延伸性、综合性、实效性,是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更是人才培养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1]周一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
[2]王瑛.国外职业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3]夏令海.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