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漂泊的心

漂泊的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漂泊的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漂泊的心范文第1篇

时至今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工作,一些老人为帮助远在他乡的子女带小孩照顾家庭,也纷纷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他们被称为“老年漂一族”。面对陌生的环境,不少漂泊的老人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其中不少老人由于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出现心理问题。本刊提醒,应高度关注“老漂族”心理健康,注重他们的“精神赡养”。

王大娘和张大爷的“漂族”生活

2012年12月2日下午,太原市区一公园内,65岁的王大娘坐在木椅上和4岁小孙子享受着冬日午后的阳光。她着衣朴素干净,古铜色的面颊上爬满皱纹,浑浊的眼睛注视着旁边聚在一起说笑的几个老年人,却不上前插话。王大娘来到省城太原已经两年了,但对这座城市还很陌生。她每天除了在家带孩子就是帮儿子、儿媳去菜市场买菜,除此之外,再无别的事情可做。

王大娘的老家在吕梁市一个农村,来太原是为了帮小儿子照顾家。王大娘有两个儿子,原本她和老伴儿与大儿子一家在老家居住。小儿子大学毕业后,把家安在了太原,平时小两口儿的工作都很忙,家里没人照顾。前年过年后,他们便把王大娘接到太原来带孩子,顺便看家。

“太原的生活条件比老家要好很多,但我总感觉不习惯。”王大娘说:“平日在老家,上午到地里干活儿,中午吃过饭可以坐在门前和老伴儿或街坊唠嗑、打牌。即使相隔十里八村,也有认识的朋友。”但在这里,即使住对门的邻居,她也不认识。现在午饭后到广场上晒太阳,和老伴儿通个电话是她最高兴的事儿。

采访中了解到,王大娘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没有朋友是老人最大的不适应。据王大娘透露,儿媳妇是南方人,她与儿媳妇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生活习惯有差异。

张大爷从东北农村来太原带孙子已经1年多了,老家的亲戚都对他羡慕不已,他们认为能在山西省城太原有房、有车有儿孙陪伴,颐养天年,很安逸,然而张大爷却不觉得。他的老伴儿退休后也被女儿“聘用”到北京看外孙女,两人结婚几十年都没有分开过,到了这把岁数竟然开始“新分居时代”。

在太原住的张大爷总担心在北京住的老伴儿,每天都要打电话问问情况,在电话里叮嘱:变天了要加衣服,出门记得带钥匙……。在北京的老伴儿也时不时地会情绪波动,偶尔也会和女儿、女婿拌嘴,偶尔也会嚷嚷“我这就收拾行李回老家去”!但看到女儿为难的表情,自己也很后悔。“虽然离儿女很近,却离幸福有点远。”张大爷说:“买菜、做饭、带孙子,我一老爷们很难插上手,这一口方言想改又太难,新邻居们根本听不懂,远地方又不敢去,所以只能在小区和周边溜达。离开生活大半辈子的故土来到陌生的地方,寂寞和孤独时不时地涌上心头。上了岁数,本该享享福,倒过来还要重新适应。”

据调查,不但在太原市,而且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像王大娘和张大爷这样的老年人更是不在少数。要适应新环境,对这些“老漂族”来说是一个难题。记者先后采访了7位“漂”在太原市的老人,其中5位都是为照顾子女而来的。

“老漂族”生活状态:没有朋友、想家、孤独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朋友”、“精神上缺乏慰藉”和“想家”,被认为是漂妈、漂爸们最大的烦恼。

1.最难过:没有朋友

对于步入老年的“老漂族”来说,离开家乡的最大损失,就是与原来的社会支持系统相脱离,感觉自己像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2.最牵挂:老夫妻分两地

“老漂族”里还有相当多不是夫妻俩结伴同行的。分居两地的现状,会让身在异处的“老漂族”备感牵挂。

3.最纠结:想放手又不忍心

有着种种的不适和牵挂,大多数“老漂族”都表示,很想家,希望能够早一点卸下担子。可是,现实让这个担子不是说丢就能丢的。有的老人甚至下了狠心要撒手不管,但事到临头,还是回头帮孩子,回家的期限又变得遥遥无期。

“‘老漂族’的出现,是因为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父母觉得有义务尽全力支持他们,于是有许多老人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这样认为,这也是当下快节奏中国的一个阶段性现象。

心理专家表示,在处理三代人的家庭问题咨询时,“老漂族”因为感觉为了子女的家庭付出很多,会对子女的某一句话非常敏感。“容易受伤”,“孤独感,来源于缺乏归属感。”

“老漂族”渴望子女精神赡养

一些老年人告诉记者,相比子女给予的物质支持,老年人更希望得到“精神赡养”,希望子女们在工作之余,多和父母聊天。有心理学人士认为,“老漂族”的精神现状就是心理空巢或是精神空巢。以前自己是家中的权威,换到儿女家居住,这种价值感便会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以及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由于子女在单位的工作非常繁忙,忙碌一天后回到家也很少与父母交流,老人更觉得孤单了。

武警总医院心理学专家史宇认为,面对工作繁忙的子女和陌生的环境,一些漂泊在城市的老年人选择“宅”在家里,难免感到孤独难以排遣,从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可能患上心理疾病。据调查,由于不适应陌生的环境,也没有朋友可以聊天,不少漂泊在城市的老年人开始失眠、食欲不振,渐渐变得沉默寡言,继而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老年人长期“宅”在家里,容易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然而,许多子女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忽略了父母的“情感需求”,使老年人的孤独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心病也越来越重。

不少子女认为,孝顺老人就是多给钱,让他吃得好、穿得好。事实上,老人最重视的还是亲情,子女要多关心老人,多与老人交流,让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消除烦恼。

“精神赡养问题已经构成了老龄化问题的深层挑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老龄化问题专家穆光宗表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过,他们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强烈需求还不能得到及时满足,这正是大多数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尤其在居家养老为主的格局中,如何赋予社区精神赡养的功能,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放如教授建议,预防老年人患上心理疾病,家庭与社会需形成合力:一是子女应多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关怀与慰藉;二是社区多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健身和娱乐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乐”;三是老年人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来结识新朋友,让晚年生活更加阳光。

关心“老漂族”的精神世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广州曼达拉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武文指出:“老漂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子女平时对于“老漂族”的这些问题不能忽视。作为子女,应从细节上入手,帮助他们走出孤独。

1.深入理解父母的需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孝敬”父母。比如,父母需要什么,尽管子女不大理解,但是也尽量按照老人的心愿去帮助完成。

2.帮助老人与同社区的其他老人相识,请一些热心开朗的邻家父母来家里做客,帮父母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走出封闭的小天地。

3.“老漂族”分居两地的,尽量创造条件让父母生活在一起,如果实在不具备条件,定期把一方接来或把一方送回老家探亲。保姆都有假期休息,“老漂族”也需要定期放假,放松身心。

4.子女的陪伴很重要,但是陪伴的质量比陪伴的数量更重要。陪老人旅游、购物、逛街固然重要,但是一次倾心深入的交谈比这些更能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定期了解和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给老人一个倾诉的出口。

漂泊的心范文第2篇

实在读不懂为什么会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刚刚握了握手却又要相拥着开始告别。深情款款的双眼,脉脉柔情的微笑,就仿佛在那个瞬间开始冻结,成了短暂的甜言蜜语,让一颗温暖的心渐渐冰封。

一种欺骗的感觉。

一颗严重受伤的心!

没有第二次的回眸,只有静静地回首。

把玩着手里的啤酒罐,小心的干杯。慢慢理解了什么叫做临时宝贝,才发现他不过是一个偷心的贼。过着都市的夜生活,做着成人才可以玩的游戏。可惜从未想过,以前对缘分的不忠演变成了对他的眷恋,过分的强求是源于无悔的付出。无奈在樱花几近凋谢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也逐渐枯萎,终究干涸了。

睁着氤氲的双眼,想着依旧古老的话题,问大千世界有多沧桑。可惜没人回答我的问题。想到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多庸俗的方法!三十分钟前还在荡漾的激情,竟要用这种滥调来彻底毁灭,不留一点蛛丝马迹。这,真的做的到吗?记忆的碎片决不是缺失的拼图,而是划破的伤口,最终会愈合。

流年如水。

这么多的日子这么多的他陪我走完了不同的人生。虽然旅途不一样长,烙印却是同样深刻——都以一个个悲剧结局。

过腻了凡夫俗子的生活,总想和常人有点不一样,于是给了自己一个变坏的最好理由。结果每个人都还是一样,爱上的往往是心中的最后一个他。片刻的停留只不过是一樽香甜的美酒,过路的野花,只是偶尔的陶醉,醒了就消失了,他永远也不可能属于常会痴情的自己。

硝烟弥漫的战争里,爱情把我摧残得片甲不留。守护心房的盔甲莫名其妙地碎了一地,跟着受伤的心一起离开我的胴体,又随着他的离开彻彻底底地消失。我成了一名无心的追逐者,在两座灯火辉煌的城市间寻觅着他的足迹,走着他也许会走过的地方,看着他也许曾看过的风景。因为我爱到忘了形,结果我一败涂地,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其实我知道,他在奔跑,正在努力的追寻着下一个目标,我再也不会找到他。

于是,在柳絮纷飞的日子里,我终于抓住了自己疲惫的心。

漂泊的心范文第3篇

置身于喧嚣浩瀚的城市,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竟然有恍然如梦的隔世感觉,好像自己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来深圳有一年多了,对深圳节奏快是深有体会。路上,车辆紧追慢赶,行人脚步匆匆,好似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做,不由的我倍感压力,不得不加紧自己的步伐,使自己不致徘徊在社会的大门之外,于是,也融入这匆匆的都市人流中……

曾记得刚来深圳找工作时的情景。伫立于人才市场前,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擦踵,一张张年轻的脸写着焦急渴盼的忙碌,顾不得抹一把脸上的汗水,任其肆意地流淌,湿透衣衫。好生感动于他们的执著,只希望头顶的烈日可以不再炙热。穿梭于他们当中,压抑而又烦躁,有想逃离人群的冲动。但是理智又祖止了后退的脚步,生活原本如此,我也只是一平凡之人,逃不开生活的规律约束,也不能逃开。生活给人磨难的同时,又有太多的倦恋和不舍。在控索中长大,在坎坷中成熟,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不知听过多少遍,早已没有了先前的激动和热情。初来深圳找工作,方向感本来很差,陌生的城市是怎么样的形势?何去何从?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都是未知数,因此,找工作的艰难可想而知。仅仅是找地址就让我至今难忘。不知公司在哪儿?打电话问,知道地址了又不知坐几路车?离这儿多远?到哪个站下?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一看路两旁的高楼林立,又不知在这条路的哪个位置?反反复复往往要打几个电话,多走很多冤枉路,浪费掉很多时间,结果才发现,原来离自己很近!那时根本没想到要买个公交车手册什么的,有地图等于没有,对这些地址心里没有把握可以看明白。尤其无果而归时,真称得上心力交瘁,辛酸得想流泪,挫败感油然而生,晚上躲在床上反复想:为什么别人轻易地找到工作,而自己却不行呢?……不甘认输的念头占了上风,就不信偌大的城市没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失落中找到了安身之处,然而工作上没有动力,好似浑浑噩噩的生活导致了我第二次求职。只是较之以前多了一份自信和沉着,更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每一次无功而返的奔波。结果经过初试,复试,进了一家软件公司,本以为可以稳定下来,但没想到的是公司的一些作法却是那样的虚伪,我在心里自嘲:就当是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吧!于是,又一次在求职栏前驻足,周围人群攒动,耳边聒躁,烈日当头,那时是去年的八月份。我漠然地看着眼前的高楼大厦,耳畔仿佛传来激昂动荡的歌声:“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心想:每一个怀揣着一个梦想奔忙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尝扁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后,还能保持着曾经年少时灿烂的笑容吗?还能保持着曾经年少时的狂热和豪气吗?

在深圳看到过这样一段广告词印象深刻:这个城市不是我们的故乡,却有我们的主场!我也一样,流浪中,忙碌着,失败过,有汗水,也有泪水,只为了把梦做得更好一点!

漂泊的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左锁骨下静脉;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044-02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因各种原因突发严重的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脏骤停等现象,因患者病情危重,往往不适合搬动,此时紧急行床旁临时起搏器治疗,提升心率、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而挽救患者生命,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成功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2009年6月~2012年6月完成的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心脏临时起搏术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61±8)岁。病例来源:本院18例,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内科12例,河南省偃师市第一人民医院8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包括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骤停),长Q-T间期综合征2例,重症心肌病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慢性肾病高血压4例,高风险外科手术心脏保护4例。所有患者均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1.2 仪器及设备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器、5F或6F的普通动脉鞘、心电监护仪和心电图机等。

1.3 操作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术左锁骨周围皮肤并局部麻醉,采用Seldinlger法成功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送入导丝,撤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动脉鞘管,沿动脉鞘管送入球囊漂浮电极,连接起搏器,当电极进入20 cm左右时,向球囊内注入1.0~1.5 mL空气,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仪或体表心电图,当起搏信号后出现宽大QRS波形可判断导管进入右心室,球囊放气,待QRS波形及参数稳定后(起搏阈值

2 结果

37例患者床旁起搏成功,成功率为97.37%。1例穿刺有回血,但导丝置入困难,改用股静脉穿刺成功起搏。2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受阻,起搏后无心房及心室起搏信号,考虑进入左颈内静脉,重新穿刺后起搏成功。从穿刺开始到成功起搏的时间为(6.8±4.2) min,植入深度(37.45±3.40) cm,平均起搏阈值(0.96±0.35) V,平均留置时间(4.4±2.6) d。

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起搏信号不稳定、间歇性起搏,考虑电极脱位,经调整电极位置后重新起搏。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往往起着“起死回生”[1]的作用之一,以往安置临时起搏器多要在X线指导下进行,这样需要反复搬动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往往有危重患者不宜搬动,常常需要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心脏起搏。

3.1 球囊漂浮电极工作的原理

漂浮电极临时起搏技术最早由Schnitzler于1973年报告,其优点为操作方便,缩短了抢救成功的时间。LacziKa K等[2]等报道应用球囊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搏的原理是利用静脉血液向心性回流的特点,使充气的漂浮电极容易到达右心室,继而放气,利用重力作用使电极接触到心室壁,兴奋心肌继而起搏。本组38例患者中,1例在球囊充气状态起搏失败,经心脏超声证实存在三尖瓣大量反流,右室压力高,漂浮电极未能成功进入右室,采用球囊放气状态,多次尝试后起搏成功。

3.2 穿刺静脉通路的选择

起搏导管插入有多种静脉血管可供选择,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静脉及股静脉等[3]。早期临时起搏器植入多选择穿刺右股静脉,但床旁操作成功率低且浪费时间。考虑到左锁骨下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右心房与三尖瓣环之间的两个夹角方向一致的解剖特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更多的选择经左锁骨下静脉行临时起搏,发现有较高的成功率且操作时间较短。本组38例中,有37例选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7.37%。2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受阻,起搏后无心房及心室起搏信号,且患者出现头颈部搏动,考虑进入左颈内静脉,重新穿刺后起搏成功。在送入钢丝和(或)起搏电极在较短的距离(< 30 cm)遇到阻力,或患者出现头颈部搏动而无心房或心室起搏图形,往往提示导丝或电极进入左颈内静脉,需重新调整钢丝的方向及深度,或须重新穿刺血管。

3.3 床旁电极导管位置的判断

既往临床医师多通过观察室性期前收缩出现的方法来确定导管是否进入右室。所有病例根据心电监护或心电图Ⅱ导联QRS波波形判断导管在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室流出道[4],当Ⅱ导联心电图表现为主波向下的宽QRS心室起搏波形,提示电极在右心室心尖部电极。当Ⅱ导联心电图表现为主波向上的宽QRS心室起搏波形,提示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笔者认为两种位置下的起搏均可,但因为电极在右室流出道易脱落移位,更建议采取心尖部起搏,此时可适当回拉电极即可发现右室心尖部起搏波形。不论哪种部位起搏,术后均要持续严密心电监护,及时调整电压、感知灵敏度,必要时调整起搏导管位置。

3.4 并发症的预防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常见并发症有血气胸、锁骨下动脉及神经损伤、心律失常、电极移位及严重时心肌穿孔等[5-6]。笔者认真掌握Seldinlger法穿刺,结合漂浮电极导管硬度适中、柔韧性好的特点,未发生1例血气胸、心肌穿孔等,且笔者建议临时起搏器植入成功后,择日给予床旁胸片,明确电极位置及排除迟发血气胸可能。球囊漂浮电极柔软光滑,尖端无“翼状”结构,不易在心内固定,患者活动量大及植入时间长有可能脱位,所以建议术后尽量固定好动脉鞘管及电极导管,并且尽量减少患者活动,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及早给予永久起搏器植入,避免因电极脱位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而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本组只有2例发生电极移位,采取以上办法后未再发生。并且临时起搏器植入后,尽快纠正原发病或及早给予永久起搏器植入,尽量缩短临时起搏器植入的时间,所以无一例血栓或栓塞事件发生。同时严格无菌操作,因此无一例发生继发感染。

所以,考虑到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特点及优点,建议在临床工作中给予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郭继鸿. 积极开展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J]. 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3,7(4):247-249.

[2] Laczika K,Thalhammer F,Locher G,et al. Safe and efficient emergency transvenous ventricular pacing via the right supraclavicular route [J]. Anesth Analg,2000,90(4):784-789.

[3] 马明远,誉铁鸥,方滨,等. 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脉冲引导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8,25(5):587.

[4] 陶以磊,金伟东,李春庆. 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起搏导管抢救心脏急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9,25(10):718.

[5] Mond HG. The canliae Pacemaker:runion and malfunction[M]. New York:Grune & Stratton,1983:197-200.

漂泊的心范文第5篇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有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风餐露宿,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怨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妻美妾,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和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而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相关期刊更多

大观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开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青年作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电脑爱好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