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辐射监测

辐射监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辐射监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辐射监测

辐射监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辐射环境监测;放射性元素;展望

【分类号】:X837

1引言

辐射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核工业的建设,与此同时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也开始进行,但是早期监测工作主要由核设施营运者自主进行,监测范围很小。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27个省市开展了辖区内的辐射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工作,分别对环境γ辐射水平及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了监测,其中北京、吉林、浙江和广东四省市已建立了环境了辐射连续监测系统。本文搜集了1983-1990年和2007-2012年的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总结。

2辐射环境监测的指标及其结果

3未来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虽然已经建立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首先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加强,其次技术力量有待提高,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辐射环境监测人员;再次每个省的建设能力有限,严重阻碍了监测的全方位的进行;最后整个辐射环境监测体系有待完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重点监测核设施和一些重点污染源。未来我国辐射环境监测近的工作应该以以下几个方面为基础。

3.1完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建设辐射环境监测网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网络两中心”,也就是指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建设。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辐射环境监督站建设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国家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有核设施省级站和无核设施省级站的人员编制及结构、业务经费、工作用房、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基本配置要求,同时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也正式起动。

3.2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监测行为

队伍建设是辐射环境监测的核心部分,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营造诱人的工作环境,吸引专业人才;其次要对新引进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最后要组织辐射监测行业内的老专家,成立专门的技术顾问组。除了进行队伍建设外,还要完善单位的规章制度,并作为单位管理的准则。

3.3全面开展辐射环境监测

根据我国辐射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为了加快辐射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改变监测滞后于管理的局面,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省市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基础上,全面开展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并确保能及时、准确反映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3.4重视并提高辐射污染应急监测能力

核泄露事故应急和预警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仪器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辐射污染事故快速应急响应制度,建立远程、自动、现场无人值守的监测系统用于核事故应急监测;各省市的环保部门制定本地区的核事故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方案,全面提升应急监测能力。

3.5制定放射性废物管理政策

国家环境保护部根据国内外的调研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主要包括环境整治政策、高放射性废物处理政策和放射源的管理政策。

3.6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政府和公众对辐射环境的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手段、借鉴各种媒体传播辐射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的辐射环境保护意识。

4总结

经过对2007-2012年监测值和1983-1990年调查值对比分析得出:(1)除了河南、湖北和三个地区的γ辐射空气吸收率的监测值与1983-1990年全国放射性水平调查值相差较大,其他地区基本保持一致。(2)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比活度的监测值均在范围之内。(3)全国多数地区的土壤中放射性元素未监测到异常值。(4)中国主要水系的监测值除了极少部分出现异常外,基本和1983-1990年全国放射性水平调查值相一致。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在辐射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每年都能够获得大量的监测数据,使我们能够基本掌握我国辐射环境现状,但是未来仍会面临不小的挑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利华,朱晓翔,周程,等.江苏省2009年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6):205-207.

[2]何泽勇.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浅谈[J].辐射防护通讯,2012,32(6):39:42.

[3] 何振芸,罗国桢,黄家矩.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1983~1990) 概况[J].辐射防护,1992,12(2):81-94.

辐射监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设施退役;辐射监测;分析

引言

我国早期的一些核设施大多处于关停状态,主要因为其运行时间长,工作情况复杂,工作危险性极大,核设施的退役技术和相关经验比较匮乏。辐射监测贯穿在核设施退役的整个过程中。整个过程需要完善的标准,但是目前来讲,整个核设施退役制度并不是很完善。本文结合相关标准以及结合相关专业文献探讨整个核设施退役过程的不同阶段需要完成的不同监测项目。

1 核设施退役前的准备阶段

1.1 环境放射性的水平普查

首先需要按照标准规范收集样品,做好样品的保存工作。将大气气溶胶、大气沉降物、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底泥作为监测对象,测量陆地γ辐射剂量率或者季度内累计γ辐射剂量中的总α、总β活度浓度或者质量浓度。保证在核设施关停的前提下,如果周围辐射环境监测中断,需要对周围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两个季度以上的监测,在这两个季度之内测量次数不能低于两次。

1.2 退役场所放射性水平普查

(1)建筑物内空气放射性水平普查。对准备退役的核设施的所有建筑物做放射性水平调查,取样流量为20L/min~120L/min,采用累计取样方式,但是一定要保证最小的取样体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样品放置四天以后,进行其活度浓度的测量。(2)重点污染设备放射性水平调查。凡是参加过过源项核素材料的加工,检验,分析或者其他工作的污染设备全部进行放射性水平普查。首先对其表面污染情况进行普查,应该用表面污染仪探头对重点污染设备的外表面进行污染巡检。移动探头速度应该在1cm/s~2cm/s。对于特殊位置应该进行定点表面污染监测,比如手套接口等。监测时间应该不低于6s,表面污染仪探头与设备表面应该保持有5mm的距离。

1.3 作业人员的尿液中放射性水平普查

核实施退役现场的工作人员全部要参加尿液检查,对有可能参与到辐射现场的人员也要进行尿液检查,分析其尿液中的源项核素的活度浓度。

2 源项调查阶段

2.1 辐射检测环境

(1)对地表γ剂量率的辐射测量。在准备退役的核设施厂房外进行样品采集,这时可以均匀布置2-3个位置进行样品采集对地表面以及1cm处的累计γ辐射剂量。热释光法测量地表γ剂量率为目前工作人员常用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在地表监测开始时放入到被监测样品区域内,在整个测量结束后收回。(2)对土壤的辐射测量。首先需要进行土壤的样品选择,样品选择可以在准备退役的核设施厂房外选取,将核设施厂房外进行区域划分,可以取3个面积相同的区域内的土壤进行样品采集,三个区域要保证统一大小,可以取面积为100m2的区域。样品采集成功之后,进行其中的总α、总β、源项核素的活度浓度测量。(3)对大气气溶胶的辐射测量。应用专业测量仪对大气气溶胶进行实时监测。样品可以选取在准备退役的核设施厂房外,将厂房外均匀布置2-3个采样地点。这时要保证仪器使用的规范性,才能保证采集到的样品合格,使采样头距离地面1.5m高,保证每分钟采集到样品在0.2m3到2m3之间,此时需要保证最小的取样体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样品放置四天以后,进行其活度浓度的测量。

2.2 污染分布监测

(1)建筑物。首先用测试仪测量整个建筑物体,进行读数分析,测量者发现仪器读数超过标准读数两倍,此时应该对此区域进行6秒以上的定点测量。其次对建筑物的墙面进行监测,对于两米以下墙面来讲,可以采用1米乘以1米的方式进行划分区域,而对于2米以上的墙面,划分区域可以加倍,也就是说可以采用2米乘以2米的方式进行区域的划分,用测试仪进行测量。在得到墙面和地面的测量结果后,如果每个方格内全部测量结果高于控制区的控制标准时,那么这个区域就会被定义为重点污染区域;而污染区域的定义方式就是在测量区域内发现有一个定点测量结果高于标准并且大于标准读数的两倍,而整个区域内测量结果并没有超过标准读数;而轻度污染区的定义标准就是在整个测量区域内有一个定点测量读数超过标准读数但是小于标准读数的两倍,并且整个区域的测量值并没有超过标准读数。最后应该在屋顶随机定位不少于30个点进行屋顶监测。(2)设备。首先用测试仪对设备外表面进行监测,这时对于使用测试仪具有一定要求,保证测试仪探头的移动速度能够更好的使样品测量趋于精确。测量速度应该保证在1cm/s~2cm/s范围内。当测量人员发现设备的污染面积较大,已经超过1000cm2时,此区域属于属于重度污染。当α或者β表面污染水平读数显示高于探测仪器测试极限的2倍时,或者污染面积在1000cm2以下时,应该注明污染范围。其次对设备内部进行定点测量,测量点不少于5个,多于2个测量点的测量值大于解控水平的3倍时,对其侧面进行显著标记。

3 核设施退役中的监测

废物的放射性监测:(1)对固体废物进行放射性监测。按照固体表面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如果被测物体表面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监测,则可以直接对其表面进行定点测量,检查固体废物表面的污染程度,但是这时对测量时间有一定要求,要使得测量时间大于6秒。,同时表面污染仪探头与设备表面应该保持有5mm的距离。如果被测物体难以直接测量,则可以采取擦拭取样的方式。其主要操作方法就是用脱脂棉蘸取适量润湿剂,擦拭时不能够使润湿剂渗透固体废物。同时要保证整个样品的被擦拭面积要超过整体的1/10,而且每次擦拭面积一定要保证在100cm2左右。将样品作源项核素含量分析。对于一些不能直接测量以及不能擦拭测量的固体废物可以进行化学分析,采取钻孔、打磨等方式采集样品,但是取样一定要保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2)对废水进行污染程度监测测量。可以取适量废水作为样本,将其放置在容器中,用硝酸进行pH值中和,使其pH值约等于2,这样可以将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如果两者发生反应,这样可以将反应后的沉淀物适当取样当作样本进行分析,将此样本放入固定容器,在专业试验下进行其中的源项核素含量的分析。

4 核设施退役后的监测

4.1 取样有渗漏污染

对样品采集区域有渗漏污染但是已经经过处理的,这时可以采用钻井的方式取样,取样范围可以分为纵向取样和横向取样,横向取样范围可以以污染源为中心,向外扩散1m,纵向取样可以由污染源为中心,向下取1m。地面向下每隔50cm可以作为一个取样平面,在这一平面上可以以半径为20cm的圆上取样,取样点数不能少于4个,此时测量土壤中的总α、总β、源项核素的活度浓度。

4.2 取样没有渗漏污染

将验收场分割成每10m2为一个单位,再将每个单位内进行划分网格,平均分成10份,每个网格内取一个点进行调研分析,取样标准可以采取取20cm之内的表层土,重量在150g左右作为样品。均匀混合每个网格之内的样品,将样品均分成两份,一分为单独样品进行监测,一份与其他网格内的样品混合,测量土壤中的总α、总β、源项核素的活度浓度。

5 结束语

由于核设施退役过程涉及到辐射监测,而辐射防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根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法律要求,对核设施退役过程前准备工作,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测项目和工程终态阶段需要监测的项目进行分析,得出核设施退役工程综合的参照依据。

参考文献

辐射监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辐射监测 实验项目 课程设计 辐照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10-01

环境辐射防护与监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及公共卫生部门都十分重视核电站周围的环境电离辐射监测。尽管已有资料表明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时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远比同等电功率的燃煤电站小,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致全球性环境辐射水平增加的事实,仍令核电站周边地区的公众关注环境放射性水平变化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流出物可能影响环境,有关核电站的环境电离辐射监测概况值得关注[1]。因此,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也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以往的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课程只包括课堂授课的教学环节,因此,虽然在教学内容中设计到很多仪器、实验等内容,但不能结合实际操作去理解教学内容,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目前,学校在教育部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培养的大背景下,要求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课程开设相关的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课程实验基础十分薄弱,可供教学使用的环境辐射监测仪器的种类、数量均十分有限,使得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开发具有较大的难度。

在这样的条件下,合理的配置教学资源,开设具有一定可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就变得更加重要。

1 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缺乏合适的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

由于受到实际条件限制以及放射源的控制,对于很多的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来说,并不具备充足的条件[2]。如缺少放射源、缺少辐射屏蔽等。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想要分批次开展类似的实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并不十分合适。对于环境辐射监测实验来说,其本身的专业性并不十分强。因此,若真的配备如此多的放射源来进行此实验,可以说大材小用了。此外,利用天然本地辐射来配置实验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天然本底的强度不高,探测的效果不好,因此作为实验项目也并不是十分合适。

1.2 缺乏完备的环境辐射监测实验系统

就环境伽玛辐射测量来说,一个完整的监测系统是实时在线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由探测器、前置放大器、数据采集器组成的监测子站以及相应的一系列通讯线路、网络[3]。整套系统成本较高,利用率不高,使用起来复杂。即使建立起这样一套复杂的监测系统,维修和使用都需要人力和成本[4]。

1.3 开发的实验项目和教学内容的紧密程度

有些实验项目易于开发,但和教学内容关联度不大。但教学内容中的实验往往不容易实施。

基于上述的这些原因,对于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开发来说,实施的难度十分大。

2 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开发实践

上述问题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是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开发课程建设,往往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进行。

2.1 自搭实验平台

例如,对已有的氡浓度监测实验仪器进行改造,形成具有环境样品连续采样、氡浓度监测及数据处理一体化功能的实验平台。通过合理配置及流程设计,实现氡源、采样、测量、数据处理的自动化连续操作,完成时限空气中氡浓度的采样、测量及数据处理一体化实验装置。通过对实验仪器的改造,形成采样、测量及数据处理一体化的实验平台,方便学生进行相关实验,以较少的实验仪器数量实现更多的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实验内容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空气中氡浓度的监测与评价实验,使本科生掌握氡及其子体监测的理论,熟悉空气中氡浓度监测的方法,掌握环境取样、预处理、测量及数据处理的流程,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课程设计与实验相结合

课程设计(Practicum)是指大学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还能锻炼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实践方式。因此在开设实验的同时,在不具备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开设课程设计环节来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联合辐照中心进行实验

该校自有辐照中心,设有30万居里级Co-60伽玛辐射源。可围绕辐照中心开展一系列环境辐射监测的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辐射防护等问题。拟在辐照中心周围开展环境监测实验。

3 结语

在有限的条件下,环境辐射监测实验项目的开发会遇到很多的难题。但实践环节的作用对学生们来说不言而喻。针对现有的条件,该课程通过自搭实验平台、课程设计与实验相结合以及联合辐照中心等方法,提出了一些好的应对措施,并通过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成晓毅.核电站环境连续γ辐射监测系统建设初探[J].辐射防护通讯,2002,22(1):12-15.

[2] 魏同锋.Ir192γ源射线探伤机产生的辐射监测方案设计[J].职业,2014(9):158.

辐射监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磁辐射;煤岩动力灾害;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

中图分类号:TD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083-02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历史的增长,矿井的深度越来越深,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显著的煤岩动力灾害(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冲击矿压等)。虽然近年来我国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但由煤岩动力灾害产生的直接或间接事故已约占全年煤矿事故的2/3,直接导致煤矿安全、经济的严峻态势,所以建立健全有效的动力灾害预报系统对煤矿和工人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所描述的煤岩电磁辐射(EME)法就是一种近年由中国矿业大学率先研究应用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对冲击地压的监测方法主要有钻屑法、顶板动态仪法、钻孔应力计法等方法,这几种都属于接触式间接反映岩体应力变化的探测法,具有相对较明显的缺陷:钻屑法要想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需要较大范围的打孔,工作量较大,而且,其计算要求的数据都与人工的操作时间性有较大关系,相对误差较大;顶板动态测量系统则是在顶板外壁有较显著变形才能被人警觉,达到其极限报警值时往往发育接近完成,而钻孔应力计法一方面在测量过程中对密封要求高,另一方面,本身打孔测应力就对对煤岩应力有一定的破坏,所以结果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而电磁辐射法则是一种非接触可连续预测的方法,实验验证和实际应用效果都很好。

1 电磁辐射(EME)预测法基本原理

电磁辐射(EME)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法,其发现和研究首先是由前苏联的科学家在研究岩石的形变时发现的,主要应用于桥梁隧道等工程方面,后来经过发展才应用于煤矿及其他有电磁辐射现象的地方。

煤、岩等其他一些固体中都含有束缚态的带电离子和呈自由态的带电电子,当其受到外部应力压迫时,因受载的不均匀,煤体或岩体的各部分发生不规则的变形及其破裂,导致固体内部电荷发生迁移,而裂缝的发展也会带动带电粒子的变速运动,这样就会产生电磁辐射的现象。研究已经表明当应变不均匀时,自由电荷与压缩区域的压力是成正相关的,这样高浓度的自由电荷必然会向低浓度区域扩散,这样电荷的电场在运动中产生磁场,从而产生电磁辐射。在实际中已经发现:应力越集中,变形破坏过程越强烈,的到的电磁辐射信号越强,集中量化指标体现在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

在煤矿应用EME方法预报地压危险时应用的方法如下:

1)临界值法。这种方法是在地压危险较小或没有的区域布置测量点,连续观测10个班的数据,然后将监测到的电磁辐射值、脉冲的个数、电磁辐射的幅值平均值平均,之后乘以系数k,得到的数据即作为为临界报警值。系数取值一般为1.4~1.5。

2)偏差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前一班监测到的电磁辐射的平均值为基础,以当班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减去基础值得到差值,和基础值比较,从而事先预警。

2 电磁辐射(EME)预测法的优势

与传统的预防冲击地压的方法来比,电磁辐射(EME)的预测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符合煤矿自动化发展的方向,它不需要打钻等一系列费时费力的强体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节省财力。

再者,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电磁辐射(EMS)预测突出的系统为非接触式的,能够克服煤岩体在空间分布不均、时间上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在不额外扰动煤岩状态的前提下,不占用较多人力实现大区域动态连续实时的监测;

而且,相对传统的监测方法,电磁辐射(EME)法可以使用远程控制系统:EME方法反应灵敏,即使煤体发生缓慢的变化也会有信号显示,其监测到的井下各区域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能够综合反应煤岩的变形破裂情形,现代系统结合PLC显示器和工业网络,根据电磁辐射预测法基本原理,主要对这两项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人机对话或临突阈值系统自动作的方法对实际区域情况做出反应。

3 现场实验及应用描述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钱建生、王恩元曾对电磁辐射法在煤矿的应用做过很多的验证,经过他们在平煤集团的研究表明:当一个煤层很稳定没有突出可能时,其煤岩电磁辐射强度很弱,脉冲数很少,应用EME方法几乎得不到数据;而当仪器测得的煤岩体的电磁辐射的信号变强,脉冲数随时间变高时,此时的煤体有较大的突出危险性,这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就可以避免发生事故。通过长时间的观测以及实验分析得到的集团某矿的临突电磁辐射强度值和脉冲数值在后来的一系列预测预报中得到验证,是完全可靠的,这也说明EMS法在预防区域的煤岩动力灾害是可靠的。

抚顺某矿选择78002号二期、-680m东、西探巷及78002号初期回采未受保护的40m煤柱等地点利用电磁辐射预测法进行重点测试。在四个月的测试中,对54个测站,81个测点,共测试数据4800余批,500多万组数据,历经1.5级以上矿震29次,从每次矿震前的测试结果中得到的结论:矿震与电磁辐射强度不是线性的,但是其测试数据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电磁辐射强度出现连续、密集、大幅度的振荡”。通过分析知道,电磁辐射能量在一段时间内平稳上升时预示着冲激能量集聚,当其达到一定数值时,预示该地段具备了冲击地压发生条件。

应用电磁辐射法很好的是徐州三河尖煤矿。该矿自1911年9月首次发生冲击矿压以来,到2001年累计发生破坏性冲击矿压达25次,仅在西翼坚硬顶板区发生冲击矿压为19次,累计破坏巷道1700多米。中国矿业大学曾运用KBD5电磁辐射监测仪在该矿进行了电磁辐射预测冲击地压的试验与应用,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使该矿回采速度明显提高,实验结果显示:当煤矿某区域来压明显时,对应区域的电磁辐射就对应的出现辐射异常,具体的对应关系表现为,矿压越大,电磁辐射强度明显增强或出现强烈的振荡,实验过程中有3次预测有危险后采取了措施,未发生冲击地压,而在某先未采取泄压或泄压不完全的地方发生了突出,得到了验证。在根据EME预测无危险区域,未经任何认为干预,也没有发生冲击地压。现在该矿应用KBD-5电磁辐射仪,具体采用电磁辐射的临界值预测方法和变化率预测方法,在具有高度冲击危险条件的9112工作面和9202工作面成功地进行冲击矿压的检测与控制,并且在该矿《冲击矿压控制管理细则》中规定,当检测点的幅值达到80mV、脉冲数增加1倍及以上时,查明该区域范围,并分析该区域冲击矿压危险性,如果处于临界状态,则立即组织卸压,实现安全生产。

4 结束语

现在对煤岩电磁辐射现象的微观解释还不是很系统,这可能对EME方法在其他也有电磁辐射的领域应用会有一定的约束,但是基于煤岩电磁辐射法(EME)对煤矿煤岩动力灾害的监测、预报系统理论及实际应用都已经确定是可行的。而且这种应用的意义不仅在煤矿,对于地下交通正在加紧建设的中国来说也是很有借鉴性的,若能够有所突破,建立一套普适的系统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科研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恩元,何学秋,刘贞堂.煤岩电磁辐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发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5):532-536.

[2]钱建深,王恩元.煤岩破裂电磁辐射的监测与应用[J].电波科技学报,2004,19(2):161-165.

[3]阚士凯,张扬,朱劼,等.电磁辐射技术在煤矿系统中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0.

[4]胡千庭.矿井瓦斯防治技术优选—煤与瓦斯突出和爆炸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45-46.

[5]王恩元,何学秋,聂百胜,等.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原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29(2):225-229.

[6]撒占友,何学秋,张永亮,等.煤岩电磁辐射效应及其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2006,15(1):48-54.

[7]刘明举,刘彦伟,何学秋,等.用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实验理论基础[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3(4):7-10.

[8]白慧敏,李忠辉,沈荣喜,等.电磁辐射技术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0.

[9]宋刚,张舒.电磁辐射法在冲击地压预测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2010,30(9):67-71.

[10]蓝航,齐庆新,潘俊锋,等.我国煤炭冲击地压特点级防治技术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11-36.

[11]孙学会.复杂开采条件下冲击地压及其预防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126-127.

[12]张周权,吴兴荣,陈立高.煤矿冲击矿压控制技术——三河尖矿模式[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辐射监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电厂 辐射监测系统 特点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58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323-01

一、 前言

当前,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在快速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进一步分析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也是对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很有益处的,是我们需要关注度的内容。

二、 核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的基本任务

核事故应急监测的基本要求是:在发生各种核或辐射事故的情况下,迅速赶赴现场,通过环境监测和取样测试,准确及时地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事故现场及周围环境中辐射污染状况和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浓度的实测数据,为推算(或查明)事故源项(或原因)、评价事故影响后果,决定应急防护行动、制定处置方案和采取恢复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根据核事故应急监测的要求,需要开发一套移动实时数据监测系统,配合应急监测车完成核事故的现场巡测、核应急场外环境监测等任务。

三、 目前核电领域通用的辐射监测系统(KRS)的结构

1. 辐射监测系统(KRS)通用的系统结构概述

目前核电领域普遍采用的KRS系统结构是将来自探测器的模拟脉冲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至就地处理显示单元(LPDU),在LPDU上进行显示,报警处理,并送出高报、警告、失效等报警触点和4-20mA的模拟量,经过LPDU处理过的数据通过RS485通信模式送至远程显示单元(RDU),在远程显示单元(RDU)上又重复生成三级报警开关量和4-20mA的模拟量,并将数据通过RS485通信接口送至KRS辐射监测系统计算机。在KRS辐射监测系统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和状态集中显示,并可在其上修改参数,并发送各种远程控制命令。

2. 辐射监测系统(KRS)通用的系统结构的分析

这种系统结构由于配置了KRS辐射监测系统计算机进行集中显示,并具有分析数据、进行设备状态显示、设置各监测通道的参数和报警阈值、可生成各监测点的数据分布图和趋势图,数据存储和数据库管理,与DCS系统进行数据通讯等功能。

由于就地处理显示单元(LPDU)具有显示、报警处理、和通过RS485通信接口通信的功能,远程显示单元(RDU)与就地显示单元(LPDU)具有相似的功能,目前核电的KRS系统结构普遍采用LPDU+RDU的方案,这一方案使得KRS系统总体结构复杂。KRS系统数据集中采集,并由辐射监测专用计算机以通信方式向DCS系统传输数据,这种集中采集集中传输的结构容易造成信息传输的瓶颈。

四、 自动辐射监测系统的上层组成

1、 数据采集工作站和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采集工作站和服务器布置在控制厂房内,共有8个数据采集柜,其分别为:4个安全重要参数采集工作站、2个正常运行参数采集工作站、1个在线谱仪数据采集工作站和1个数据库服务器。

2、 运行和监督工作站

(一)机组辐射安全工程师值班工作站

为装有2台计算机和3个显示屏的监控台,互为备用,实时监测、控制所有在线辐射监测仪表和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监控画面可实现对就地执行机构的控制。

(二)机组剂量技术员值班工作站

提供人员出入控制区的个人剂量计和辐射工作许可证的管理;提供自动辐射监测系统历史数据的在线查询。

(三)谱仪测量实验室工作站

提供气体样品测量数据的录入与查询;提供场所、表面污染人工测量数据的录入与查询。

(四)辐射监测系统仪表刻度与维护实验室

提供自动辐射监测系统在线仪表运行参数的设置、运行状态的查询、离线仪表的标定与维修;作为其它各数据采集站和终端工作站数据恢复的原点。

(五)热释光剂量计(TLD)及全身计数器(WBC)工作站

分别用来测读TLD热释光剂量计的数据和测量人体的内照射剂量,并将测读的信息自动录入ARMS数据库服务器中,同时提供录入数据的调用查询功能。

(六)电站辐射安全工程师工作站

提供两个机组辐射监测仪表运行数据的在线查询;提供其它辐射监测子系统相关数据的查询。

五、 加强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建设的建议

1、应加强各级监测站点建设,各级各部门监测机构协同合作,实现数据互通。监测站的设立应更灵活、更有效。

2、应强化监测设备设施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以及数据传输能力。

3、应加强移动监测如车载移动实验室、航空测量设备监测力量建设,针对各种现场环境(高空、海洋等)的测量系统改进是应急辐射监测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持。

4、应强化对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公开的要求,实现辐射剂量率自动测量、数据实时传输和电子。

5、应加强国际间辐射监测数据交换平台和预警系统的作用,如防核武器扩散条约组织的全球监测系统对于核应急的监测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监测系统提供重要的补充。

6、应加强无人/远程控制监测取样设备监测能力建设,加强高空无人放射性测量系统、海洋连续放射性测量系统开发并投入使用。

六、 KRS系统监督管理问题分析

1、KRS系统核安全监督管理主要内容

核安全监督部门主要依据“运行技术规格书”及“安全相关系统定期试验要求”对KRS系统进行监督。

在各种运行状态下,核安全监督需要检查KRS系统运行情况、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具体的,关注KRS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监测系统出现的故障缺陷,要及时了解并分析判断是否影响其功能的实现,并检查运行部门是否按照要求记录相应设备不可运行。检查KRS系统定期维护和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周期执行,以及检查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对不合格站点进行跟踪,督促执行部门及时处理故障缺陷,并及时重新执行检查。个别站点检查不通过,故障缺陷暂时无法处理,导致系统不可运行,必须记录相应的设备不可运行事件,直到缺陷处理完成,重新检查合格为止。

2、KRS系统核安全监督管理需注意细节分析

在开展KRS系统相关试验或维修工作以及核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对一些准则、规定要求的理解把握可能会不太准确,从而对核电厂运行、维修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或对核电厂机组的安全水平构成潜在影响。

对于KRS监测系统可运行性的要求应该包含取样系统、探测传感器部件、采集系统电气箱、安装在集成机柜上的集成处理插件以及主控报警等各个部件完好可用。对于带有取样回路的监测通道,其取样回路只包括被测流体取样管路的小部分,即包括被测工艺流体的管路法兰(或变径管接头)和返回管路法兰(或变径管接头)之间的管道部分,而其它管道部分均属工艺系统管道。

KRS系统设备发生随机故障后,其中部分设备故障信息记录不太准确或无法及时被发现,通常会造成数据缺失并对后续工作计划的安排产生影响。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的发展迅速,核电厂需要关注的技术也很多,其中辐射监测系统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来说还是要加强高空和海洋连续放射性测量系统开发并加强整个KRS系统的监督管理力度,使整个核电厂周边范围辐射监测做到海路空范围全面覆盖,并使整个辐射监测系统做到完善、稳定和可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