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高专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今面对严酷的就业形势,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选择进行创业也是可行的,而且政府对于大学生的创业也提供了政策支持。高职高专的英语毕业生如果要创业成功也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但对于遇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促进创业走向成功,我们来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创业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毕业生现状分析
(一)英语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不强
对于刚毕业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毕业生来说,缺乏社会经验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缺陷,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并没有大量的时间去社会上积累社会经验,还有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不过硬,这与学校的培养模式有关,学校让学生涉猎的英语范围比较广泛,并没有对那一个应用领域特别关注,而当用人单位需要用英语毕业生的时候,当然希望毕业生拥有过硬的素质,还有就是毕业生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这对于毕业生的创业本身是不利的,所以高职高专的英语毕业生要想很好地完成创业这条路,就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心态过于浮躁
近年来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情况可以得出,学生中存在浮躁的心态,而且这种现象也很普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例外,毕业生虽然树立了创业的目标,但很大程度上也仅仅是树立了一个目标而已,并没有针对创业问题做相关方面的准备,毕业生往往凭借的是一时高涨的热情,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三分钟热度,对于创业问题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也没有一个长久的规划,更没有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毕业生倾向于追求创业的快速成功,缺乏理陛的分析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创业并使创业往成功的方向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缺乏具体的计划
高职高专的英语毕业生对于创业的考虑较少,即不清楚自己从哪个方向开始创业,哪个领域更有发展前景,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问题。再就是社会的知识技术更新过快,毕业生对这个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对于创业地区的选择也充满盲目性,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发达地区,并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还有就是缺乏资金来源,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创业支持,对风险的把控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毕业生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做全面的准备。
二、创业相关策略
(一)提高综合素质
针对毕业生自身素质不强的问题,毕业生要采取措施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社会经验不够的问题,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等空闲时间去社会上积累社会经验,比如可以通过做兼职的形式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有效运用,在实际中注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可以通过做小生意或进公司实习的形式锻炼自己的经营能力,还可以阅读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来增加自己的经营管理经验。
(二)保持冷静的心态
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毕业生来说,在对待创业的问题上,要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不要盲目的跟风,要有自己的独立分析能力,可以向专业人士求助,帮助自己分析创业的成功可能性,为创业做充分的准备,找准自己的兴趣点,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创业努力奋斗。
(三)制定完备的计划
毕业生想创业成功仅仅凭着对创业的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创业计划,包括对创业方向的确定、对自己创业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创业地区的选择、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团队的建立等方面。毕业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来确定创业目标,并且要考虑自己确定的创业领域的发展前景,看看是否有可观的发展空间,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搜集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为自己的创业目标提供可靠的依据。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业领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创业地区,自己的创业目标在哪个地区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不盲目的选择东南沿海地区,发现其他地区的发展潜力。创业者最关心的还是创业资金的筹集,如果没有资金的话,做的关于创业的一切工作就没有实行的可能性,政府对于毕业生的创业是支持的,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毕业生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实现资金的筹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创业团队非常重要,所以对于团队的建设要格外注意,创业伙伴可以选择自己的同学,或者曾经与自己一起体会过失败的人,这样可以使团队拥有凝聚力,每个人都知道彼此相处的底线,愿意共同承担风险,为创业付出努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物流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物流人才短缺问题突现。近几年异军突起的高等职业教育,抓住机遇,及时开办物流专业,缓解了物流人才短缺的矛盾。依托物流行业发展特点,如何使物流专业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成为高校面临的课题,因而有必要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建设的前提基础
需求的多样化、经济的市场化、市场的一体化、竞争的国际化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的科技化、信息的产业化、系统设备的智能化、管理的集成化赋予了现代物流实践活动更多内涵,并集中体现在物流现代化服务上[1]。企业在寻找新的利润源泉过程中发现,有效地利用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能明显降低成本,因而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出大批既懂理论又拥有一定技术的物流服务型人才,高职学院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必然。可见,物流行业发展促进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二、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建设的方向
1. 物流行业特性分析
物流行业是一个宽口径行业。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作业方式, 各作业方式又各有其特点,所以整个运作过程很复杂。各作业环节又有横向的分支或纵向的具体环节,如在运输过程中,横向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上运输及管道运输等五种方式;在运输流程中又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纵向作业环节。同理,其它流程也都有类似的纵横支叉,涉及的知识面宽,需要的技术技能多,管理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可见,物流行业是一个口径很宽的行业。
2. 高职物流专业建设方向――口径宜窄不宜宽
物流专业的口径是指高职学院所设置的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经过在校2-3年培养不可能掌握物流作业涉及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在专业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口径做到宜窄不宜宽。应结合学院所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特点、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确定专业方向和具体岗位群。例如沿海城市,可重点考虑港口、码头及物流人才需求;在内地又不沿大江,则重点考虑以公路或铁路运输业务为主的物流企业需求,因为在物流业务中,50%以上业务及收入是运输作业,所以在专业设计时要足够重视。此外如果区域经济发展较好,则流通业务量大,配送业务相对开展较好,同样是专业设计的着眼点。总之,专业的口径要依本地区物流企业的特点来把握,结合实际设计。虽然相对整个行业来说是窄,但对一个具体企业来说完全满足需要。因此高职物流专业的口径宜窄不宜宽。
三、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2]。界定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审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为确保专业针对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
1.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职业层次
现代物流业需要“重口径、厚基础、专业性、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对于高职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其职业定位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而是一个职位层次带。高职物流专业重在培养操作性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如仓库管理员、配送员、报关员、电脑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等。因此,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技能”型的,讲求“厚基础、应用性”。
2.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
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和外部物流)和社会物流(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存在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物流服务器管理等岗位群。岗位群相互区别,高职专业培养目标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重点锁定某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和优势课程。
3.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的专业化教育
物流企业具有连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特点,从而引发出职业岗位的复合型和专业化趋势。职业岗位的复合型就是要求毕业生具备“厚基础、应用性”的知识能力结构,如现代仓库管理员不但掌握物资储存保管技术,还会驾驶各类叉车,维修传送机械和相关电器,并能熟练运用仓库管理软件。职业岗位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毕业生对知识能力有专攻,具备专业领域特有技术技能,如传送机械维修员、仓库管理软件程序员、电脑服务器管理员等。这些专门化人才岗位需求量虽少,却不可替代。因此,培养目标既要保证专业发展方向,又要做到“技能”型。
四、订单教育是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建设的最佳模式
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设计结合物流企业实际,最佳模式是学院为企业开展订单教育。高职学院实行订单教育既能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又易于实现学生毕业即可顶岗工作;既有利于专业发展、良性循环、产生明显成效,又有利于学院招生与就业。而现代物流企业正由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过度,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链不断延伸,物流人才短缺已成为所有大中型物流企业的共同特点。高职学院为企业培养一线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恰好可满足企业对一线人才的渴求。
总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应综合考虑高职院校的教育层次、教育特色、和学生就业的环境区域,抓住新一轮物流发展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现代物流教育体系,使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为振兴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Feng Gang;Sui Qinghua
(①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济南 250002;②济南市二环南路500号发电与新能源培训部,济南 250002)
①Shandong Electrical Power College,Ji'nan 250002,China;
②Power Generation and New Energy Training Department at No.500,Second Ring South Road,Ji'nan,Ji'nan 250002,China)
摘要:高职高专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近年来我校深入开展教学改革,逐步探索了一条适应本专业特色的职业教学模式。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s college carries out teaching reform in deep-going way, and explores a new teaching model which adapted to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高职高专 教学改革 情境教学 教学模式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teaching reform;situational teaching;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226-01
0引言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厂金属材料检测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即上述三个层次的初、中、高级人才。根据电厂金属检测紧缺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做到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一致;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上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为此我们的教学改革整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为根本指导思想,以《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为法律依据,以教育部16号文为根本,认真贯彻教育部下发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文件、精神。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准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深化改革,推进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受欢迎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2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1 强化专业基础,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提高人才质量目前人才市场的现状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单位。这些问题在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出了偏差,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值与学校专业定位出现偏差。尽管我们每天在讲,高职教育是让学生掌握专门技能,以实践为主,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讲理论要适度,专业课开设要合理,不必像本科教育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那样多而广。但这个“度”如何掌握、怎样合理、如何落实、如何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呢?如何能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获得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到毕业后马上即可上岗工作呢?同时准确定位职业技能呢?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呢?我们的改革思路是:第一、素质文化基础模块体现了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素质,重点放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它不仅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学生继续教育和转岗打下基础。第二、专业能力模块应以实用为主,一方面我们要把职业技能培训融入教学,同时根据企事业需要人才掌握什么知识,我们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课,适应市场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上做文章,它是我们电厂金属材料与检测技术专业面临的一个严肃课题。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我校一体化办学的模式,建立建全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实验课;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岗前取证培训,对学生进行“金相初级证”、“光谱检验初级证”的培训取证工作,使学生就业的同时就能顶岗工作,把“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真正落实到实处。
2.2 发挥一体化办学优势,形成开放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以前的高职高专教育,基本上是一个封闭式教育,学校不了解企业的需要,企业不知道学校的老师教什么,学生想什么,培养的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眼高手低,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等;在我校与电科院合并以后,对企业需要更了解了,生产调试人员也加入到教师的队伍中,并不断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2.3 实行“双师型”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我系室一贯坚持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教师团队中的大部分教师有高工和副教授或教授的头衔,很多老师已取得全国颁发的岗位证书。我系在这几年就利用假期时间,安排教师参加生产任务,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这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起到主要作用。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高职院校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突出高职教育职业化、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目标,意在通过情境教学形式把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在不同的模拟工作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情境化学习和活动练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随着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我校在2007年开始实施情境教学改革。当然这样做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就很高,我们每年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就非常有用了。
2.4 工学结合,提高学生持双证比例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高职高专院校追求的目标,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以前的高职院校在第一学期是没有专业课的,我系教师根据每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第一学期就安排专业课,让学生一入学就能接触专业知识,在暑假时期到企业顶岗实习。经过1-2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就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人才,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也许当时没办法解决,但他会把问题带到学校来,和老师讨论,在下一年的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目标的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实行双证制度,让学生毕业时不仅有毕业证,还要有职业资格证书。
2.5 加强电厂金属材料与检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科;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07-2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知识与数学的结合更加深入,更加广泛。传统的英语教育正在向全面培养学生英语素质,如何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教育逐渐转变。因此,用现代英语的创新思维的方法、方式去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是我们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育的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育的现状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教材方面:大多数沿用原来的学科理论体系,对理论部分降低了一些深度和难度,重基础理论,轻实践,只强调英语它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对应用、实践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缺乏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更当谈不上很好地与高职高专专业相结合。
(二)学生方面: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据不完全统计,高考中英语的及格率不及百分之三十,一般只考60多分,这样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没有兴趣。
(三)教师方面:我们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数习惯于原来学科式的教学,讲课时常常凭纯粹的英语专业的角度讲授,与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案例脱钩,显得枯燥乏味。同时,专业课的教师只是在需要用到英语的地方才会去引某些结论,使得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处于一种分离,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家庭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乡村,其父母亲在外地工作,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任性等性格特点。一旦不如意就会他人发生冲突,而冲突的结果或是疏远集体,陷于孤独,或是打击报复他人。同时,对于独生子女一个突出特点是受挫能力差,经常处在自我矛盾中。
二、《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针对实际情况,征求了学科带头人,科任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意见,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反思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本院教学的实际,开展《英语》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教改,使《英语》课程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一)结合专业,确定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育对相应专业所必须的英语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构建必要的、够用的英语新框架,对课程的内容进重新设计和整合。将支撑专业课程的内容讲深、讲透,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可以少讲,充分体现基础课程够用为度的原则。例如,数学类只讲简单的一些英语常用知识,经济类专业可以讲一些语法知识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灵活选用相关教学内容,使英语与相关专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英语的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知识具体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首位。在教学中,要将普通高校的英语教育和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有所区别,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简单地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工具,重视其实用性、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提供就业满足岗位所需的英语知识。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1.突出“启发”式教学,善用“对比”法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中,应着重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文章,既充分利用英语特有的逻辑性,又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启发、组织和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使学生学会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
2.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淡化英语它本身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加强英语案例教学法。设计教学方法时,应尽量运用猜想、画图、类比等直观性教学法,精心选取并设计与专业实际或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典型案例,使其直观化、简单化、生动化。
3.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它们方法各有优点,现代化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对文字、图形等相关信息的传输、处理,使抽象的英语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便于立体图形、动态图形的展示,更利于将专业知识与英语的结合。例如,在讲解二次曲面时,通过多媒体对图形进行分析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4.编写合适教材。教材的建设要充分体现高职高专办学教育的特色性,淡化理论的完整性、严密性,逻辑论证,繁杂的计算过程,注重英语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大胆尝试了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改革,采用案例驱动模式,以淡化理论,突出应用为主线,采用专业或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引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英语概念,掌握英语方法,然后精选例题和习题,尽量多地选择与专业相结合的案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5.开展英语建模,提高实践能力。学习英语建模,设立体现应用的专题讲座,将建模的指导思想和应用方法贯穿整个到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写的专业建模。例如,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可设计存款、保险费等额度的英语模型;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可设计商品的配送问题的英语模型等。它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固定的方法、指定的工具书,因此,对英语模型建立初始就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刻苦研究,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一方面改变原来的不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跟踪英语发展的前沿,将英语的最新发展思想适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关注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的改革。我们应围绕英语课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学生用英语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专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小荣.英语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2]黄红.浅谈英语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关键词:语文教师 专业发展 探赜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20-01
1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问题
根据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政策似乎给高校语文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实际上逐渐被“边缘化”,从来没有获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英语、公共体育等公共必修课同样的地位。
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从来没有开过或者已经取消语文课,而开设语文课的院校又在课时分配、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语文课的“边缘化”也给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困扰。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而言,语文教师应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清醒的认识,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正确定位,应该用积极的心态进行教学和科研。但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课程长期的“被重视又被忽略”的现状,部分语文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甚至对专业发展产生了迷茫。
第一,语文课程的“边缘化”影响语文教师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效能感
由于一直以来《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偏差,一直充当“补课”功能,除了补学生的文化素质之外,还充当补写作能力培养等功能。这种“补课”思维,也导致了语文课开设不像思政课、英语等公共课那样稳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最根本的是导致了语文课程性质出现不同程度的被解构问题。虽然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认识较为清晰,但面对“边缘化”的困境,使他们无法给予自己从事的工作的价值肯定,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比,似乎“低人一等”,由此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专业发展感到困惑。这种自卑和困惑又降低了语文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
第二,课程“边缘化”使语文教师成为学科建设的“边缘人”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高职高专院校也不例外。各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学科的发展,尽最大限度为学科专业教师发展提供有利的机会,促进其知识更新。各专业教师在自己所属的学科中也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与专业发展目标。但有着明显独立性的语文教师却缺乏学科归属感,尽管有一定的研究方向,但在学科建设中却处在尴尬的地位,由此成为“边缘人”。一些不甘于被边缘化的语文教师,只能“另辟蹊径”,有的不再追求专业发展,仅仅投身于“把课上好”;有的则选择“转向突围”,向思政、管理、人文素质教育等学科靠拢,已获得自我发展。
2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在这一培养目标和定位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应该并驾齐驱,高职高专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样重要,而在学生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中,语文课程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语文能力差已成为制约高职高专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瓶颈”,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课必须承担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任。语文课程应该定位为: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基本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公共基础和必修课程。这样才能真正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的大学生。”当然,语文课程的正确定位将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契机。
3 立足教师专业发展,摆脱“边缘化”困境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边缘化”导致大学语文教师对课程情感的疏离,有的教师甚至不再以专业职责为基础来设定自我发展目标。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必然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为了摆脱“边缘化”困境,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所谓的专业发展就是要有明确的专业理念,不断接受新知识,通过反思拓宽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逐渐进入专业成熟境界的过程。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正确定位语文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专业理想,确立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
(1)要以加强语文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真正能够胜任大学语文课教学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一些院校甚至没有专职大学语文教师,也没有设置语文教研室等教学机构。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既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又具有教学科研能力的语文教师是高职高专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语文课程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要给予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给予他们更大的专业发展空间。
(2)要以强化语文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为抓手。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是指对自己过去与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及对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具有反思精神,对自己所处环境条件、专业结构、专业水平和发展状态能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计划,对计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结果也有清醒的认识。若缺乏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个人潜能难以开掘,也难以直面生存竞争的现实。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强化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3)语文教师要逐步确立专业发展理想。没有远大的专业发展理想就会使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遇到专业发展困难时会裹足不前。语文教师就应当以“语文教育家”为其专业发展的理想目标。无论本科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教师均应如此。因为理想是专业发展的动力,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以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专业工作的倾向,由“生存型”职业状态向“发展型”职业状态转化。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教师应该从自我兴趣、自身条件特点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越功利主义的角度,将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与有意义的生活高度融合,以获得崇高的价值感,从而进入自我实现的发展境界。
参考文献
[1] 邹晓薇,王淼.高职大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