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发展战略

物流发展战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发展战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发展战略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第1篇

制定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的意义

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进行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具有决定现代物流发展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物流在一定时期的基本目标和这一目标的途径问题。经济发展战略有多种层次,政府需要制定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地区的发展战略,农村的发展战略,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关系国计民生,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状况。因此区域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实与补充。国民经济的宏观目标,包括经济发展速度,工业的发展规模,工业的布局,商业的业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科学文教发展远景等。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不落实,国民经济的诸多目标就难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宏观框架和方向,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的发展战略,如能源、交通、高科技的发展,几乎全部与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其次,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区域都有区域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以及建立在比较优势上的区域分工与协作。现代物流是区域分工与协作的桥梁和纽带,合理的现代物流发展定位与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对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与区域分工,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作用重大。

再次,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对区域内各种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每一个区域都是三次产业并存,三次产业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三次产业结构具有不断调整优化的趋势。三次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三次产业结构合理,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有巨大的带动力量,产业组织形式科学,经济运行质量必然提高。若三次产业不能协调发展,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必然不断下降。因此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战略来促进三次产业向更加合理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调整,来发挥城市和地区的优势,提高区域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科学的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能引导现代物流不断向高水平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规律可遁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战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良性引导作用。现代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的运作同样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如现代物流的聚集效应、现代物流的增长机制以及现代物流演进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等。科学的区域物流发展战略能引导现代物流不断向高水平发展。现代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的制定能够使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协调一致,既防止顾此失彼、相互脱节,又防止政策的不稳定性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为一个动态、有机的系统过程。

(三)科学的现代物流发展战略是解决物流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现代经济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宏观经济运行质量较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落后、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发展现代物流加以适当解决。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整套系统严密的现展战略来逐步完成。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可以协调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的解决。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问题;城市、地区经济效益和整个国民经济关系的问题;各项产业的投资结构问题等等。如果区域物流发展战略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现实中由这些问题造成的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就能够得以解决甚至得到预防。

由此可见,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综合意义。为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需要根据青海省的区位优势制定出一整套关于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框架。

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等特征,因此,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重点、战略措施等几个方面。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应主要明确各部门的发展方向、远景目标、重点建设项目和实施步骤、实施措施等项内容。研究制定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应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战略思想的集中反映。一般表现为在战略所规定的期限内的发展方向和希望达到的最佳规模。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应注意:

目标要制定得适中,既要有难度,又要有竞争性并现实可行。目标制定偏低,就会缺乏竞争性,没有挑战性,不符合制定战略规划的初衷,难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而目标过高,脱离实际太远,没有实现的条件和可能,人们就会失去信心,同样也不会为之奋斗。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战略目标的定性描述,通常表现为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发展方向。但发展目标也应有量的规定,是区域部门分析、预测、平衡和调整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战略目标应该体现质与量的统一,否则很难推进。

各时期各部门目标相互衔接。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的涉及面很广,不仅包括经济领域,而且包括经济领域以外的其它领域,如文化、教育、人口、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各个领域。为了实现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实现其既定的发展目标,各时期各部门的发展目标必须相互衔接,使需求与供应相适应。突出重点,不包罗万象。战略目标是人们为实现战略目的所设想的标准。因此,战略目标不可能也不应该包罗万象,而要突出重点。

(二)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重点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明确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大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在确定战略重点时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选择本区域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领域,可以扬长避短,助优淘劣,争取主动,求得发展。二是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是工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交通则是经济运转和区际物资流通的基础。在确定战略重点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些方面。三是区域物流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区域物流是一个整体,各部门、各地方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组成要素。如果某一个部门或某一地方出现问题就会制约区域物流全局的运作和发展,会影响整个区域物流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些部门或地方就会成为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具有阶段性,这是制定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时需要注意的。因为在不同时期,各地区面临的环境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会发生改变,因此战略重点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够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三)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的策略、总的原则,是规范地区发展行

动的指南。比如一个区域的战略目标确定后,是采取全面推进,还是采取跳跃式的发展;是依靠自身为主还是依靠外援为主去实现目标。这就是战略方针问题。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方针要服务于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应简明扼要,易于掌握要领。因此,它既不能过于琐碎,又不能过于空泛。战略方针越具体,对指导战略的实施越有利。

(四)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措施

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措施是实现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实施发展战略的手段。制定战略措施,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进一步具体化的过程。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实施措施通常包括实施战略的相应的组织机构、资源分配、资金政策、劳动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控制、激励、协调等手段。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关心人民生活需求的各种措施,如社会福利、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措施和协调地区关系、促进平衡发展的措施,常常成为战略措施的重要内容,且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青海省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步骤

为了实现现代物流发展目标,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战略是:三年内形成青海省现代物流体系雏形,五年内建设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国内竞争力,十年内使青海省现代物流体系从基础设施到管理体系均与国际接轨,力争成为我国和西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区域。这种阶段性战略既考虑了青海省物流业发展现状,也表现出一定的超前性,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中关键是起步期。

三年内,青海省要通过完善物流市场发展软硬条件,系统整合现有产业和组织资源,引进先进物流组织管理技术,培育青海省物流服务品牌和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促进工商企业普遍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等措施,以系统规划、政策引导、法规保障、典型带动、重点发展、梯次推进、逐步完善为策略,着重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工商企业物流、城市生活物流以及物流关联产业。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及机场、铁路、公路货运枢纽的改造和建设;规划建设机场、经济开发区几大物流园区和若干个物流中心及一批配送中心;初步形成支撑物流体系高效运作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试点和推广发展以优化企业供应链为方向的工业物流、流通加工物流及商业、农业配送物流、改造传统物流组织等工作,使物流产业、物流关联产业、物流企业及物流服务能力、物流市场需求初具规模。这一阶段,要创造出青海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声势,促进物流投资和物流需求的聚集。

五年内建设完成物流园区、综合及专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相结合的多层次且布局合理的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完成技术水平和服务功能居全国一流水平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形成畅通的多式联运体系;形成西北贸易物资的集散分销中心和物流加工中心。在这一阶段,要打出青海省物流业的知名品牌,树立青海省物流业的良好声誉;要完成青海省物流服务系统的网络化扩张;同时也要特别重视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物流服务的规范化。

青海省发展现代物流的实施策略

三年内,青海省发展现代物流的具体实施策略是:在建立专门机构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典型带动和重点推进。

(一)建立机构

成立青海省现代物流推动办公室。现代物流推动办公室对现代物流的发展直接负责,这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管理机构上的保障。其主要职能应该有:拟定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拟定综合物流中心、物流网络的规划;拟定宏观物流产业政策;拟订专门的物流法规,包括市场准入与推出机制,索赔、规范物流企业经营行为和物流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建立物流管理体制;建立与物流产业相关的调解和执法部门。成立青海省现代物流协会,统一对外组织、参加现代物流会议和推广现代物流活动。这对发展青海省现代物流事业将是非常有益的,现代物流协会的会员包括青海省有关单位、物流企业和物流业的从业人员。

(二)统筹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将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进行统筹协调规划,提出分步实施方案。

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涉及到工业、商业、金融、信息等多个行业。目前,从各区域、各行业情况来看,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与行业分割严重,物流活动自成体系。因缺少信息交流与业务合作,使资源无法实现合理配置。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闲置。政府应该对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摸底清查。根据青海省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交通网络、产业布局的特点,将分散的、零星的资源整合起来,统筹考虑,制定整体规划方案,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资源,迅速改变青海省物流系统分立、物流资源重复配置的格局。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要服从国家有关政策和青海的长远发展规划,有利于实现青海省的功能定位。在推动物流发展时,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掌握好步骤和层次。一方面,要防止有些企业在不具备资质和条件的情况下,搞“翻牌公司”,造成市场混乱。现代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如果现代物流企业素质低下或随意退出市场,将会给接受服务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企业一哄而上。如果不加分析评估,盲目剥离企业自身的物流功能将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政策引导

为使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政策引导十分关键。政府部门要从政策法规方面提供保障,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为各类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物流涉及的面很广。工商、税务、海关、商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以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瓶颈为突破口,如企业自运部分如何有效剥离以及物流人才短缺等问题,会同企业界、法律界及学术界有关方面的专家,深入实际,共同研究,尽快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然后,发送到企业和各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性意见。最后再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地方性产业政策。

(四)典型带动

在现代物流业的起步阶段,无论是物流组织的形成,还是工商企业对社会化物流服务的利用,都缺乏必要的经验,也难以看到预期效果。所以有必要在物流发展起步阶段树立一批服务于工商企业取得明显效果的物流组织的典型事例,使之起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

首先是选择试点企业,这些企业必须具备适合推行物流服务的基本条件,如:生产消费中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物流费用有通过物流管理大幅降低的可能,企业运转基本正常,企业有行业代表性,企业领导有推行物流

管理的积极性或已有一定的物流管理基础等。在主要行业(如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医药、物资仓储等)的各类经济实体(如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都应选择一两家企业进行物流普及和推广的试点。

其次,针对上述选择试点企业的特征,选择合理的物流服务组织和物流服务模式,以产生明显的效果。物流组织既可以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既可委托一家物流企业,也可委托多家物流企业),也可尝试将企业原有物流组织进行升级改造。物流服务模式要由企业与物流组织之间做出双向的协商选择。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应尽量符合现代物流业的一般规范,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延伸服务内容,逐步提高服务要求。

再次,总结典型经验,推动物流业全面发展。总结物流试点的效果、试点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一般,性规律、一些好的值得推广的经验、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等。通过物流试点所产生的效果,吸引大批企业推行物流活动带动物流组织的发展和第三方物流需求市场的形成。试点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经验、教训都可成为推广企业的借鉴。而相关部门对试点中反映的共性问题,也可通过物流协会或相应的对策措施予以协调解决。

(五)重点推进

1.依托青海省的运输系统、区域政策功能等条件,大力发展国标物流和外贸物流,面向东部经济腹地,把握西部开发机遇,大力发展国内物流。通过各种协作方式扩大物流市场,恢复和提高青海省对经济腹地的辐射力。

2.尽快整合现有信息产业资源和服务基础,构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和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3.建立物流服务协会并率先制定出地方性现代物流产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法规保障适时适度地引进先进的物流组织、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使青海省物流业尽快与国际接轨,并带动青海省物流市场规范的形成。同时通过对现有运输、仓储、等企业及相关物流资源的整合,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

4.结合青海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汽车、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等产业的改造,以优化供应链和改善销售方式为方向,在工业企业普遍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改造各企业传统的物流组织和物流管理方式,建立一批为之服务的专业物流服务中心(包括流通加工、物流配送、成品商业物流等内容)。

5.大力发展商业物流和城市生活物流,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城市生活配送体系。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形成与之适应的电子商务配送体系。大力发展面向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物流服务。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全面了解阳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准确把握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面临的机遇,借鉴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科学编制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方案,加快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阳逻港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开发、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大招商力度,培育市场主体,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三)以《阳逻新城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现有物流企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依托市区已有研究成果,制定扶持政策,整合港口资源,完善配套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努力为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组织机构

(一)聘请吴玉梅、王炳炎为顾问。

(二)成立由区人民政府区长王世益任组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易晓、阳逻开发办副主任桂新民、阳逻开发办副主任兼阳逻街党工委书记魏久明、区发改委主任王建生任副组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委、经贸委,区农业局、水务局、交通局、国土局(规划局)、科技局、统计局、广电局、粮食局,阳逻开发区财政分局、国土分局,阳逻开发办秘书处、发展研究处、招商处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建生兼任办公室主任,高志宝、易斌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在武湖二泵站办公。

(三)聘请武汉理工大学物流管理系教授徐章一,市发改委物流处处长王强,市商委商业发展改革处处长易晓飞,市经济研究所杜涛、施雯组成工作指导组。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专题调研。

1.阳逻交通基础设施及货物运输的情况、问题;

2.阳逻港、阳逻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3.阳逻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情况;

4.阳逻产业发展现状和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及发展趋势。

(二)编写发展规划。

聘请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陶德馨教授等物流专家、学者编写阳逻物流业发展规划。

(三)举行专题座谈。

召开物流相关企业、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物流专家学者参加的专题座谈会。

(四)外出考察学习。

组织发展战略方案起草人员到大连、成都、重庆等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考察。

(五)组织起草方案。

起草发展战略方案,征求意见并组织论证,制作规划图。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指定分管责任人,深度参与,积极做好此项工作。

(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解表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协调配合,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庆华科;企业物流;发展战略

企业中的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的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做成成品再到销售,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资源回收和利用的整体循环活动。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物流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表明,物流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总成本,加快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庆华科公司是我国十分典型的石油生产和加工销售的企业,国家经济的发展给了这个企业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让该公司的物流实现现代化,应该针对当前问题想到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物流的概述

1.物流的基本含义

对于物流的准确定义应该是指定的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对这些物品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来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以此来达到让各项的物流活动实现相互协调和配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而物流管理就是指在整个社会的生产过程中,根据指定物品的流动规律,运用管理的科学方法,对企业中所需要的物资进行储存、采购、使用等方面内容进行指挥、协调和监督。

2.石油企业物流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由于大庆华科公司属于石油业的企业,并且石油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属于支柱性的产业,因此国家更加应该重视对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自身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现代的物流意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形成。1979年改革开放,中国才开始真正打开了经济的大门,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时间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物流的改革力度也在增强,尤其是像大庆华科公司这样的石油企业,物流政策的实施对比与其他行业要更加完善,但管理工作也要更加复杂。由于石油企业并不属于物流行业,因此石油公司的物流应该定义为企业物流。

二、大庆华科公司物流发展的现状

1.以自营物流为主,物流资源规划效益低

根据我国的实情来看,大多数的石油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企业办社会的现象,近年来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以大庆华科公司为例,在运输和存储的环节中还是以自营为主,没有利用第三方的物流服务。虽然大庆华科公司的运输部门成为了一个单独的部门而独立于其他部门,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属于大庆油田的一部分,并且面向油田本身进行服务,而不是面向整个社会来提供第三方服务。在华科公司计算企业的成本时,仅仅能够看到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库企业的费用被算到了成本中,却没有看到整个物流活动中巨大的资金费用。

2.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的石油专业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但是在石油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中,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就和发达国家拉开了距离,这也将直接影响到石油企业的物流发展[2]。以大庆华科公司为例,对石油的运输工具、装卸方法、库存管理等环节中,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方式,没有一定的创新。同时,现代的物流活动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了信息功能,它也是物流高效运作的基础。但在石油物流中,信息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及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让物流系统的效益无法进行有效地发挥。

3.缺少物流方面的专业化人才

大庆华科公司是一个以石油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物流并不是公司的主体活动,在石油企业中,想找到既有先进的物流经验,又具有决策能力的专业人才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物流在我国缺少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人才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

三、大庆华科公司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的管理水平落后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石油企业的物流发展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在物流的管理水平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制约着华科公司物流的总体发展。根据华科公司的自身发展状况来看,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成体系的局面,并没有建立一个物流供应链的观念。同时,公司对于物流管理的思想还仅仅停留在重视显性成本,忽视长期收益的层次上,由于华科公司属于国有制的企业,缺乏具有活力的创新机制[3]。对物流的组织结构也不够合理,在实际的生产中不能很好地进行组织化管理,从而影响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第三方的物流思想也没有完善,对于物流中的采购工作、销售工作和外包工作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意识活动,影响了物流活动的效果。

2.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石油企业的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尤其是在交通运输方面,对运输的设备投入力度非常大。在大庆华科公司中,专门石油运输的物流车有9辆,并且公司还准备视物流情况在提升,效果明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适合石油企业的物流发展的现代化设施却呈现出缺乏的趋势,并且物流的设施功能也不够完善。石油公司并不以物流活动为主,因此它的一切设施都是从企业的主体业务――石油生产销售方面出发建设的,这就导致了基础设施薄弱,对物流的管理观念落后,对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严重,不利于华科公司的长期发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该公司的基础设施中还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和环保质量差的设备。

3.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企业物流成本

一般来看,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主要包含了运输费用、配送费用、存储费用、装卸费用、货物保险费用、人工费用等;而隐性成本主要包含了存货的资金成本、订单处理成本、信息系统成本、缺货成本等。在大庆华科公司中,存在了经营者成本观念模糊的状况,财务人员对于物流的成本核算不清,都过于重视了物流中的显性成本而忽视隐性成本。在物流的活动中片面追求仓储和运输费用降低,导致了隐形的成本不断增加,这样也使得华科公司的物流总成本上升。

4.物流的资源配备不合理

物流工作只占了大庆华科公司所有业务的一小部分,员工都对物流不够重视,缺乏整体的物流规划,从而就导致了物流资源的配备严重不合理。比如对仓库的数量、选址、布局不合理,这些环节之间的资源无法共享。仓库资源的配置混乱,在某个区域内形成了商品的积货严重的局面,石油商品处于一个交叉迂回、拥挤的状态。

四、大庆华科公司物流的发展战略

1.提高对企业物流改革的认识

大庆华科公司要想改善物流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就要提高对企业物流改革的认识,不要过分重视物流中的显性成本,而忽视隐性成本,把整个公司的石油物流看成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公司要凭借最大的努力来优化整个系统的最高程度的利润,并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企业中物流活动和管理的发展步伐[4]。

2.加强物流的相关设施建设

要想完善大庆华科公司的物流活动,具体应该从加强硬件和软件的设备着手,就要做到三点内容:第一提高配送手段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的程度,比如说建立立体仓库、旋转货架以及多功能的物流机械等。第二点是让物流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公司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要通过网络信息化的技术来收集和整理信息,建立一个网络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来掌握公司的物流情况,并对物流实施科学化的管理[5]。最后一点是物流管理信息化,公司可以建立一个网络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通过查看客户的反馈情况来不断改进自身的物流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物流信息,并提升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3.提升第三方物流的使用效率

第三方物流模式在当今的社会中十分流行,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除物流活动中的供方和需方以外的其他人员或群体来完成物流服务和运作的一种模式。通过第三方的物流模式,可以充分组织和吸引有实力和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人员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合作,并为大庆华科公司提升物流的管理水平提供经验和技术上的保障,以此来减少投资和运营物流成本时存在的不必要的风险。就当前的石油企业竞争局面上来看,石油公司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大庆华科公司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竞争实力。

4.加强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

对于大庆华科公司来说,提高物流水平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实际的应用中,公司可以和当地的高校进行合作,类似于长春的一汽企业和一汽高专之间的关系,投资相关的高校以便于共同培养公司所需要的物流人才。而对于华科公司所拥有的物流人才也应该树立起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6]。同时,公司可以建立选拔人才的科学机制,重任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以此来促进公司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五、结论

在当今的社会,如果大庆华科公司能够发展好物流的战略目标,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想出改进的措施,优化目前的物流结构,提高企业物流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强.中国企业物流发展战略探讨[J].经济师,2011,3(05):281-282.

[2]汪鸣,冯浩.当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认识问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9(01):20-26.

[3]邵晴.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1(10):18-19.

[4]刘志强.中国企业物流发展战略探讨[J].经济师,2011,2(05):281-282.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1、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1、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2.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2.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2.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2.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移动;物流发展战略;SWOT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电信业的重组和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中国通信领域三大运营商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在竞争对手实力不断增强、竞争规模逐渐升级的电信市场中,中国移动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持霸主地位,需要对中国移动的现有状况有十分清楚的了解。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能通过改善物流活动来直接增加企业的内部效益,但可以达到降低成本,间接提高企业收益的目标。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物流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见图1),为制定中国移动的物流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图1 中国移动SWOT分析模型

二、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物流发展战略SWOT分析

(一)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物流发展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分析

与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相比,中国移动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

1.先入者优势,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高额的盈利能力。2012年中国移动净利润达1293亿元,远远超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占三大运营商利润总和的85%;营业收入方面,中国移动2012年营收达到5604亿元,较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营收之和5320亿元要高。

2.较为完善的企业运行管理体制和较高经营水平。中国移动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推行集中管理的战略,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营业额和净利润的持续增长,维持较高的经营水平。

3.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且不断改进。初步建立了物流管理体系,设立物流管理室,实行区市二级的物流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的统计、通报和考核制度,制定实施项目化管理流程、库区实行目视化管理。

4.物流网络完整,且逐步向集中管理模式发展。内蒙古移动工程物流复杂,采用了两级物流体系建设和优化自身的物流网络,开展工程物资配送成套配载试点,建立盟市级为主、区及协助的物流集中管理模式。 5.强大的用户规模及品牌优势。2012年,中国移动净增客户6073万户,客户规模达到7.10亿户,并且拥有企业品牌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移动梦网等业务品牌。 --!>

看到内蒙古移动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内蒙古移动存在的问题:

1.库存管控水平存在差距,库存管控模式有待改进。内蒙古移动库存周转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库龄结构不合理、工程物资积压严重;工程余料预控制度不够完善、品类管理需要引入库存管理流程;前期需求预测的准确度、信息共享与沟通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等库存管控环节需要加强。

2.物流成本高,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空白。物流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其中,库存积压成本这一隐性成本占总物流成本的很大比重。

3.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引入与运用还需加强。除通辽库设备标准化程度较高外,其他库设施标准化程度比较低,标准化托盘、叉车等虽有应用,但是数量比较缺乏,条形码等现代技术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运用。

4.第三方物流能力较弱,有待改进。内蒙移动第三方物流资源匮乏,优秀物流商可选的范围较小,第三方物流能力有待改进。

5.物流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绩效考核体系需与管理水平提升相适应。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体系与物流管理过程相符,但部分实际运作流程缺少规章制度的保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物流服务水平类指标还有缺失,物流综合评价体系也未建立。 6.物流信息系统平台虽已建立,功能不完善,信息大多不能共享。内蒙古移动虽然已经建立了物流管理系统,但是功能不够完善。而且,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与其他平台不对接,数据不能共享,账账不符,直接影响着其物流管理的水准。 --!>

(二)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物流发展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分析

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从某些方面来讲也为企业带来了机遇: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电信业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中国移动的发展将拥有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流通网络规划、流通业用地支持、财政金融支持等扶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推出,《电信法》的出台,为中国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竞争环境。

2.宏观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中国移动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增加,对电信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促进整个电信产业的发展。

3.物流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从国家规划层面来看,已奠定了物流新兴战略产业的地位,为物流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所谓机会和威胁并存,中国移动集团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1.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由简单转向多元,竞争愈加剧烈。竞争趋势方面,国内的竞争市场由价格竞争向核心能力创新竞争过渡。在此过渡期间,抢夺市场份额将会成为市场跟随者的发展重点。入世后的国际资本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2.用户需求多样易变,客户议价能力增强,物流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以高品质服务、合适的价格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重要。

3.公众越来越关注企业对诚信经营、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电信业在诚信经营、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结论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电信市场,通过物流管理创造收益是一种崭新的方式。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的物流管理进行了探讨,为公司制定合适的物流管理战略提供了依据。(作者单位:1,3吉林大学管理学院;2.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