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原野曹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草原文化;历史;现实机遇
一、草原文化的起源
“草原文化是生息在草原上的各民族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1]如果说中原地区的“伦理型文化”更注重社会的道德修养,而草原文化则属于更强调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型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造就了草原民族的英雄精神、自由精神、顽强精神和开拓精神,也造就了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
我国的草原文化发祥于原始草原,其大致分布区域为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卑斯山,涵盖整个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相通,既地势高又被各大山脉包裹在离海较远的内陆,因此常年雨量奇缺,冬季有漫长的严寒,夏季又短暂而酷热。这样的自然环境只适宜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不适合农耕活动,发展畜牧业又害怕破坏草原,草原民族便形成了游牧式的生活方式。在远古时期就有游牧民族在这片大草原上繁衍生息,历史上的几千年来,有匈奴、鲜卑、回鹘、突厥、契丹、党项、满族、蒙古等二十多个民族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文化足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更是以这里为中心,建立了元朝的辉煌霸业。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历史上的草原文化便是由全体草原民族以一种言传身教的方式完成对子孙后代以及侵略和迁徙中遇到的他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的规训。这种由不同民族共同融合和继承衍生而来的草原文化具有“天然性的文化本性,前赴后继性的文化轨迹,流动性的文化行为,尚武性的文化心理,开放性的文化精髓,诚信性的文化内核六大特征,它维系了游牧民族的生存,显示了游牧民族的活力,是中国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2]
二、现代化进程中草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形态变化对草原文化的稀释。自古以来,不同的游牧民族在这片欧亚草原上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也不断继承、丰富和发展着草原文化的内涵,正是这悠久的草原文化包含了无穷的多样性,我们不仅有游牧文化,还有与此相伴随的奶文化、酒文化、马文化、装饰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和蒙古族政治文化、军事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等等具有突出民族特征的文化形态。然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使得草原上的人们纷纷由封闭落后的牧区、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城市,他们的原始生活方式和观念态度都得到极大地改变,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却逐渐对本族文化产生了陌生和疏离感。
“文化是一个不断整合的、渐进的系统,城市化进程中的草原民族群体,受到主流时尚和不被‘另眼相看’社会心理的影响,主动选择去接触、吸收和模仿主流文化范式,再加上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微信等传播渠道中主流文化的狂轰乱炸,从而引起草原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趋同化,‘民族性’因素不断下滑。在这些趋同化表象之中,语言、服饰、居住方式、饮食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3]
(二)传播形态变化对草原文化的冷落。当今,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新媒体化传播特征正在冲击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帝国主义利用经济上的强权占领了世界的主流传播渠道,并将他们的文化也一并塞给被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使得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扭曲和侵蚀。另一方面,以牧区为主的草原地区不免出现人口素质偏低、缺乏高层次人才等文化贫困化特征,从而缺乏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使得草原民族加速对草原文化的背离。“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曾用‘文化的精神分裂症’来形容那些在文化上无所归依的民族的精神状态。从文化上的精神分裂走向民族心理上的分裂,是任何国家、民族的最大悲哀。”[4]
草原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长期受到冷落,其重要价值也一直被低估,使得一直以来传播草原文化的主体稀少,渠道不受关注,受众往往留不住,就在这时,新媒体时代悄然而至,这对草原文化重新被认识被关注,既是威胁也是机遇。
三、草原文化传播的时代机遇
(一)草原文化的历史地位通过考古发现被正名。草原文化在历史上中华版图中的覆盖范围都远远超过了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却一直以来被视为蛮夷文化而受到边缘化的待遇。然而2004年“草原文化研究工程”课题组宣布了新的史学观:在内蒙古相继发现的大量史料和考古遗迹都证明了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这使得草原文化的历史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也使得草原文化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得到极大彰显。
青海的生态地位及其重要,海西州也是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地位对于全青海来说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草原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及时大力开展生态畜牧业成为了全州重要开展项目之一。
关键词:
海西州;生态畜牧业
青海省海西州处于柴达木盆地,海拔在3000米以上,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很多地区是是在生命极限生长地带,一经破坏,很难修复。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普遍滞后。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处在恶性循环之中。
一、青海省海西州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青海省特色农牧业的历史进程。
从1978年开始,青海省在农村和牧区全面推行和畜群承包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农牧区双层经营体制。此后,在农牧区有进行了体制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牧区生产力,调动了农牧区群众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充分利用我省的独特的气候特点。
(二)青海省海西州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独特优势。
海西州全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蒙古、藏、回等多民族聚集的自治州,全州拥有970万公顷的草地资源,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为890万公顷,是以牧为主的民族聚集地。
(三)青海省海西州生态畜牧业开展现状。
海西州已设立了十一个生态畜牧业试验试点和编制完成了几个牧业村生态畜牧业建设方案并已通过审核,其中试点有一个省级试点,十个州级试点。省级试点设立在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里河滩村,其已率先计划组建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实施了牲畜出栏减畜的方案,出栏减畜的目的在于使草畜得到平衡达到草畜平衡,对保护草原生态和草原畜牧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地政府也努力积极的为出栏减畜的顺利实施营造环境并制定出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青海省海西州草原生态畜牧业开展中的问题分析
海西州草原生态畜牧业要得到顺利进行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转型难度大。
海西州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其中蒙古族、藏族为主要生产者,这些牧民祖祖辈辈都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因此对现今提倡的生态畜牧业并不能完全接受。
(二)基础设施落后。
近几年青海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经济还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成为制约当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使得当地牧民不能完全投入到此项目中。
(三)制度不健全。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作为约束条件,生态畜牧业对海西州来说是一项最具挑战性和最严峻的工作,但海西州在开展生态畜牧业这一项重要工作时,相应的条例、法规制定的不够全面也不够新。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它对人们起到一种约束作用,同时制度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海西州的独特地域条件对制度的完善和更新提出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
三、青海省海西州草原生态畜牧业问题对策研究
如何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即能加快经济发挥在那,又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二者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青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以下就是笔者的几点对策分析:
(一)结合实际开展宣传教育。
结合海西州人文与地理的实际进行生态畜牧业宣传教育是这项工程的第一步。首先,对牧民群众进行专业培训,使牧民们了解掌握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各项内容,使他们明白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达到现今社会的要求;其次,选出较为优秀的人员,组织他们去生态畜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更好的科学方法和亲身体验;最后,邀请有关生态畜牧业的专家,为牧民群众授课,从而提高牧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加快向生态畜牧业转型速度。
(二)产业结构调整。
海西州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国家级风景区,但由于宣传和开发不到位导致旅游业在近几年都得不到发展。因此海西州应积极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牧民群众自主创业,创办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情园,这即能是劳动力得到分散更重要的是牧民群众可以完成自我转型。
(三)制度建设。
适时制定海西州生态畜牧业开展条例、草原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保证海西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随之就要开展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既要面向广大干部和群众,又要针对决策层领导,增强决策者的法制观念;同时,还要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树立依法行事的观念。畜牧业是青藏高原的传统产业,也是青海省海西州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草地生态系统是青海海西州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生态屏障。如何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相协调是当前以牧业为主的海西州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秀仁娜 单位:甘肃兰州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新疆作为我国耐盐寒性牧草的天然基因库,其特有的种质资源,不仅具有良好的饲用品质,而且具有珍贵的种源。分析新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现状,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优质牧草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在此基础上,阐述新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确定优势草种,建立牧草基因库;组织基础生物学研究,开发积累基础资料;组织人工驯化栽培,培育优质牧草新品种等等方面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牧草种质;利用;开发
1前言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边陲,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复杂,山盆相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全区平均降水量为147mm,年平均气温南疆为10℃,北疆5~7℃。这种特殊地理位置与复杂的生态地理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的天然种质资源,更是今后西北天然牧草优势基因库构建的前提。新疆草地类型多,野生牧草资源丰富,有适合不同生境的野生牧草。此外天然草原辽阔,草地占有面积仅次于和内蒙,位居第3。
2新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现状
根据本区的地域气候特点,可细分为2个区、13个亚区、25个分区。2个区有北疆温性荒漠-山地草地区;南疆暖温荒漠-山地草原区。北疆区,高低海拔差在4000m左右;南疆区,高低海拔差在5000m左右。如此巨大的高度差,确保地域牧草种质资源的丰富,同时,具备适应性强、分布广阔等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新疆有天然草地5725.88万hm2,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4800.68万hm2、天然割草地面积155.17万hm2。新疆天然草地从大地貌单元上划分,又可分为山地草地、平原草地和沙漠草地三大部分。山地草地总面积为3324.69万hm2;平原草地总面积为1944.52万hm2;沙漠草地有456.67万hm2。
草地有高等植物3270种,分属108科、687属。科、属、种分别占全国高等植物科、属、种总数的30.59%,21.6%,12.1%。其中几种鹅观草、芒堰麦草、单穗赖草、等几十种植物为新疆特有种。另外,在牧草资源中,国内仅产于新疆的种类也很多,反映了新疆草原的特殊性。新疆共有野生和引种栽培高等植物4081种,康属于161科、877属,牧草种数达到2930种,占植物种数的70%以上,其中在草地中分布的数量最高、饲用价值最高的有382种,占牧草资源种数的13%。新疆主要野生牧草资源见表1。近年来由于长期疏于草原建设管理,大面积的开荒,放牧,采矿等现象严重,造成天然草地的严重退还,许多优质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颜临灭绝。目前新疆草地退化面积已达到3000万hm2,严重退化面积超过700万hm2,草地生产力迅速下降。野生牧草有其自身特点,为适应自然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往往结实率较低,休眠期较长,硬实率较高,不利于草地的建设和利用。野生牧草虽然种类繁多,但可供家畜放牧选择利用的,在天然牧草中所在的种类有限。现阶段,地方政府在种草利用方面,多停留在进口牧草方面,忽略了优质的本地野生牧草资源。此外,对野生牧草的利用上,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撑,可供参考的资料有限。由此,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优质牧草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
3新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3.1 确定优势草种,建立牧草基因库新疆本地有着优质的牧草种质资源,是最天然的牧草资源基因库。不能视如此多的优质牧草而不见,应着力加大对优质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丰富牧草的育种材料,同时对于开发优良牧草草种意义显著。为此,建议配合草原资源动态监测,通过草质生态保护补贴奖励的机制,鼓励地方牧民配合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调查,摸清本地野生牧草的种类、分布、数量等等,进一步确定优势种群,利用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培育高产基因,发展野生牧草基因库。
3.2 组织基础生物学研究,开发积累基础资料经发现的优质牧草资源,积极组织基础生物学研究,了解其分布、形态、生物属性等等。对于植被环境特征主要研究分布区域、土壤条件、群落科属组成野生牧草营养成分及季节动态变化、产草量等。对于生态学特征主要研究耐旱性、耐寒性、耐热性等,为合理开发利用积累基础资料。当前应重点研究以无芒雀麦、宽叶鹅观草等优势草种的生物学特性。
3.3 组织人工驯化栽培,培育优质牧草新品种开发和利用野生优良牧草,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育优良新品种,栽植大规模的人工草场,解决外来品种适应性差的问题。在做足基础生物学研究的前提下,应更进一步研究优质牧草性状的现状。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人工驯化栽培,逐步筛选出优质的牧草优势资源。在此基础上,需对优势的种群、性状良好的种质,进一步的纯化培育。通过不断的遴选和培育,将其转变为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牧草类型,最终形成优势牧草品种。或者,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同样可培育适合新疆地域特点栽培的优质牧草。
参考文献
[1] 窦玉梅.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104-105.
一、引 言
近年来,烟草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经济运行质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卷烟产品由多品牌竞争向牌号集中转变,卷烟市场逐步由销售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市场营销行为由依赖专卖行政管理向服务和管理并重的模式转变。近两年来,我国烟草制品业景气度高,经济运行平稳,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卷烟价格总体保持稳定,重点品牌呈快速成长态势。但是,烟草行业实行专卖制度,客观上是在法律保护下从事生产经营,来自外界的压力不大,市场意识不强,良好的经济效益掩盖了企业的管理问题,缺少自发的改革动力。烟草企业员工有稳定的职业,丰厚的收入,较好的福利,较强的行业优越感,大部分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有的企业组织机构臃肿,企业机关化;劳动关系僵化,铁饭碗难以打破;选人用人方法单一,人才很难脱颖而出;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没有打破,企业人工成本总量增长较快等,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跨国烟草公司的竞争。
员工关系是指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1],包括双方利益引起的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通过对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并严格筛选后,认为目前影响烟草企业员工关系的因素主要有6种:员工个人、企业文化、薪酬福利、工作本身、领导风格和公司管理。行为风险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和时期内,由于各种行为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本文将由于企业员工发生的不良行为给烟草企业造成的损失或损失的可能性定义为烟草企业员工行为风险。结合烟草企业的特点,提出可能影响烟草企业员工行为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作绩效、员工冲突、离职倾向和工作倦怠。本研究通过加强企业和员工的沟通管理,更多采用激励性的、柔性的和非强制性的手段,对员工关系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控,提高员工满意度,支持组织其他管理目标的实现。协调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引导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关系,使得烟草企业在内部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回顾
国外学者Hulin等[2]提出一个一致的发现,工作满意感与离职之间存在显强烈的关系。Jockofsky等[3]认为那些不满意的员工,当他们认为可能到其他组织工作的话,必然会采取离职行为。Muchinsky和Tuttle通过文献检索发现39篇论文探讨了流失倾向与工作满意感间的负相关关系。Brayfield、Creckett和Herzberg等也曾检索员工不满感与离职行为间有关系的研究,发现除了4篇论文之外,其余均显示出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即当员工越不喜欢他们的工作时,离职倾向越高[4]。普菜斯[5]通过建立有关员工流出的决定因素和干扰变量的模型对员工离职问题进行研究。普莱斯模型指出:工作满意度和变换工作的机会是员工离职的中介变量。工作满意度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内雇员对企业持有好感的程度,得到工作的机会显示出员工在外部环境中角色转换的可行性。
国内学者也有类似的结论:台湾学者蔡坤宏[6]通过对台湾十几年来相关文献整合分析发现,工作满意和流失倾向之间有着中度或高度的负相关,工作满意内含的维度以工作本身以及薪资与流失意图的相关程度较高。张勉、李树茁[6]对企业雇员流失意图的决定因素遂行实证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显著影响流失倾向。工作满意度可能是职业变量与流失意图之间的中间变量。闫威[7]在对员工离职行为进行机理分析时认为,当员工报酬与绩效水平一致时,高绩效员工会得到更多的报酬,工作满意度较高,离职愿望较小;相反,低绩效员工得到的报酬少,工作满意度低,离职愿望较大。马丽波[8]在“心理契约、组织信任与行为风险之关系”中指出,员工对组织中管理者的认同度较高、感情深厚,就愿意追随领导,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作出贡献,在诱惑下也不会离职。在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中,学者们[9]发现工作倦怠是一种特殊的、长期的和具有多侧面本质的工作压力反应,工作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尤其是由于工作中的组织因素或者是工作负载过重而引致的工作压力源,最终导致员工满意度下降,产生一种职业倦怠。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员工行为风险与工作绩效、员工冲突、离职倾向和工作倦怠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来改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满意度。
三、研究模型构建与设计说明
(一)研究模型构建及假设
通过前面的分析,总结出影响烟草企业员工关系风险的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又以内部因素为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分别为员工个人、企业文化、薪酬福利、工作本身、领导风格和公司管理。也总结出企业中由员工关系造成的行为风险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工作绩效、员工冲突、离职倾向和工作倦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工作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其对员工行为风险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
(二)研究设计说明
1.研究对象。
包括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烟草公司、蒙昆烟厂、武汉卷烟厂、呼和浩特市烟草公司、郑州烟草公司、贵州中烟工业公司、贵州烟草公司等烟草企业的员工。
2.样本情况说明。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484份,有效问卷404份,问卷回收率为83.47%。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性别方面,男性员工比例达到64.4%,远高于女性员工;年龄方面,烟草企业员工大多集中在30~39岁,50岁以上员工比例较小;学历方面,烟草企业79.2%的员工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但是硕士学历的人数较少,仅占4.2%;职称方面,初级、中级职称人数比例相当,分别为27.0%、26.7%,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较少,仅4.2%,无职称人员比例为42.6%;国家职业技能资格方面,中级职称人数最多,达到36.6%,其次是初级职称,达28.2%,高级职称达到10.1%;工作年限方面,3年以下员工比例仅占8.9%,其余年限段人员比例相对平衡;工作性质方面,机关人员比例较多,达到28.7%,专卖、物流、营销人员比例基本相同。
四、数据统计分析
(一)调查数据的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SPSS19.0分析,发现问卷的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都达到0.95以上,可以看出问卷的信度比较好,可靠性较高。整个员工关系的α系数值为0.987,工作满意度量表的α系数值为0.952,行为风险量表的α系数值为0.962,说明该量表信度系数较高,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非常好。
运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效度分析。本次调研问卷的总体KMO值为0.979。其中,员工关系总体问卷的KMO值甚至于达到了0.982,工作满意度问卷的KMO值为0.942,行为风险问卷的KMO值为0.953,调查问卷的效度较高。
(二)调查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1.员工关系与工作满意度关系分析。
员工关系各维度都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比较高。具体来看,工作满意度与员工个人、企业文化、薪酬福利、工作本身、领导风格及公司管理都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显著性水平在0.01以上。见表1。
2.工作满意度与行为风险关系分析。
分析显示工作满意度与行为风险各维度的相关性比较高。具体来看,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33,而工作满意度与员工冲突、离职倾向及工作倦怠都显著负相关,显著性水平在0.01以上。因此,假设2得到验证。见表2。
(三)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在确定变量之间的显著关系性之后,选择一种适当的数学关系式,用以说明自变量变动时因变量变动的情况,描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将工作绩效、员工冲突、离职倾向和工作倦怠作为自变量对员工关系作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员工关系与行为风险各因子的回归关系,得出结果见表4至表7。
从回归效果来看,F=527.754,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从线性回归直线的拟合度R2(相关系数的平方)来看,工作满意度、行为风险各因子能解释员工关系变异程度的73.915%。总体来说,工作满意度、行为风险各因子对于员工关系的影响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影响程度有所区别,其中工作满意度对员工关系的影响系数为0.398,工作绩效对员工关系的影响系数为0.218,工作倦怠和员工冲突对员工关系的影响为负,影响系数分别为-0.214和-0.203。
(四)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本文运用AMOS17.0软件对员工关系与风险行为模型构建结构方程,其标准化结果见图2。
员工关系的6个因素之间都显著正相关,其中员工关系对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为0.87,而工作满意度对风险行为的影响为-0.89,其中在四类风险行为中,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及员工冲突的影响较为显著。
五、改善烟草企业员工关系的建议
(一)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
针对不同阶层的员工,企业在制定薪酬模式时应该有所区别。对于烟草企业的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有效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均衡各方利益;对于一般员工,必须在合理评估企业内部职类职位的基础上,按照烟叶生产线、卷烟营销线、行政管理线的不同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从工资总额的制定,效益工资的浮动考核,奖金的分配方案出发,分别设计不同的薪酬管理模式,从而使企业各条战线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被分离和细化,真正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同时,通过内部调研了解烟草员工多样化、层次化需要,了解和尊重员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二)改善烟草公司绩效管理成效
在烟草公司内部,绩效考核工作能否最终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主要领导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同时,公司要加强对绩效考核的宣传工作,人事部门可以将烟草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方式等制定成小册子,发给每一位员工,让其加强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并且,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要尽量结合岗位的特点,适当增加量化指标的比重。建议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由各部门通过综合本部门员工的意见来制定,这样制定的绩效考评指标更加切合岗位特点。同时将上级打分与目标考核方法相结合,提高考核的客观性。
(三)科学制定工作负荷
烟草企业员工对于工作本身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工作负荷较大、所承担的工作没有成就感等方面,这主要是由于烟草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单调枯燥,长时间重复性工作使得员工感觉缺乏成就感。可以通过工作再设计,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烟草企业还可以鼓励员工参加对其工作的计划和设计,并让他们得到信息反馈,修正自己的工作,一方面,使他们对工作本身产生兴趣,感受到责任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能修正部分员工工作负荷过大的现状。
(四)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器,只有通过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首先,烟草企业领导必须树立文化兴企的理念,以先进的文化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其次,组织要“以人文本”,营造和谐氛围,始终坚持把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要素,把工作建立在尊重人、理解人、支持人的基础上[10];最后,通过实际行动使“两个维护、两个至上”(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能够在经营管理中得到体现。同时,使国家、组织及个人三方的利益方向一致,确保组织的长久发展。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倒闸作业;误操作;预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电力运用也在我国越来越多,一旦在电气操作中出现事故,轻则中断正常供电重则造成大的损失。变电运行倒闸作业是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最基本也是工作次数最多的工作,在这方面我国目前防误操作工作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对倒闸作业误操作进行防范非常重要。
一、发生误操作的原因分析
操作合理规范是对变电运行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倒闸作业出现误操作现象,将会直接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和设备安全,危害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危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电气误操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人员方面的原因
(1)操作人员习惯性违规操作。在电气操作的管理中,一向只注重主要方面和大型操作,对小操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但在现实中小的误操作容易引起较大的事故。操作人员较为常见的违规操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单人操作;无票操作;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之前不进行验电;操作前不认真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模拟;不执行调度命令复诵核对制度;一次操作多带或少带操作票;不认真填写、审核操作票;操作中使用不合格的工具,在使用前不检查安全工具;操作前不进行模拟预演等等。
(2)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变电值班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倒闸作业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不同,在倒闸作业的操作方面存在着差异。一旦操作人员的操作方法不符合规范,就可能引起发生操作事故。所以,变电运行的倒闸操作工作要求操作人员掌握变电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骤和事故的处理,熟悉电气设备,熟悉基本制度,掌握丰富的电网运行知识,掌握倒闸操作的技术。
2.技术方面的原因
(1)防误解锁钥匙的管理和使用不严格。由于有些产品的安装调试质量和制造质量不高,防误闭锁装置性能不够稳定,操作人员不按规定步骤使用或维护不当等原因,防误闭锁装置容易出现失灵等问题,在倒闸操作时延长了时间。在防误装置出现故障时,一些工作人员并不遵循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办法进行操作,没有合理使用万能解锁钥匙,擅自解锁,或者在解锁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一些运行人员不对设备编号和名称仔细核对等。这些都可能造成倒闸误操作,进而产生事故。
(2)在操作时没有进行重合闸的投退的考虑。一些电力部门操作人员在进行开关停运的操作前,并不要求关闭自动重合闸,但是很多事故就是在保护退出的时段里发生的,因此,应尽量设置设备自动闭锁重合闸。
二、防范倒闸作业误操作的方法和预控措施
针对变电运行中倒闸作业误操作出现的不同原因,提出不同的预控措施。
1.对操作票不正确执行的预控措施
(1)倒闸作业的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基本规定和相应的制度,对设备的编号和名称要认真核对,要避免出现误拉合开关现象,防止出现带电间隔误入现象,一旦在操作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就要立刻停止操作处理事故,等一切问题处理完毕后再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要遵守操作票的操作顺序,不能出现任何非正常加项、漏项的操作。
(2)验电接地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通过使用合格电压等级的验电器,在验电时要戴上绝缘手套,验电时要对装设接电处验电,同时也要对合接地刀闸处进行验电。
(3)在下达调度正令后,要按照接线图的说明,进行预演操作,在核对性预演中要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站好合适位置,仔细观察,认真核对,再进行规范操作。要考虑好操作对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等设施的影响程度,对设备的运行进行核对,再执行倒闸的操作;在进行大型操作时前,要做好事故设想及制定应对方案。
(4)要先调整好母差的运行方式才能操作倒母线。通过设置自动的母联开关,变停电母线为空气开关,进行拉母联开关的操作。
2.对操作票错误编制的预控措施
通过对调令的核对、下达和操作来编制操作票,对操作的顺序要理清,对于复杂的电网操作,应依据现场的主接线图,继电保护交代和定值单拟写操作票,保证操作票的正确性。
(1)要理清思路,不漏项、多项,优化操作顺序,正确使用操作术语和调度术语,应该避免在操作中多出步骤。
(2)在操作旁路带出线时,要保证开关和母线运行需要的旁路开关的对应,保证定值区的核算和切换对应正确。对于高频保护要注意调整,对于CT回路注意切换,要拉出线开关前旁路开关,检查无误后拉被带开关并转相应检修。
(3)操作票的审查,必须是由熟悉业务的正值以上人员进行审核,在进行复杂、大型的设备操作时,班长应该对操作票进行把关,严格切换二次回路的压板,比如CT电流回路端子操作、失灵启动母差的压板、开关的检修。
(4)对于二次设备、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应该到现场查看清楚,对于不清楚的地方要通过和相关人员的联系再进行操作。
(5)通过参考执行过的停役操作票进行复役操作。
3.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上保证倒闸安全操作的执行
我国电网系统制定了《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管理规定》和《供电公司变电站倒闸操作管理标准》,从实际执行上比较容易使值班员接收和掌握,在制度上防范和预控了倒闸作业的误操作。
4.对五防闭锁的预防控制
(1)重视防误闭锁装置的维护管理,对防误闭锁装置的选用要谨慎,选择功能较齐全的装置,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通过定期检查防误闭锁装置,保证装置的良好运行。要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加强负责人之间的联系,形成防误工作网;在规范解锁程序程序方面,依照权限去履行审批手续,严格处理步骤。
(2)通过对防误装置运行和维护的加强,把防误装置的维护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设备台账的建立表明防误装置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当停电对设备检修时,也应该注意对防误闭锁装置的检修,在检修时要严格按照检修工艺进行,防止防误闭锁的卡涩和锈蚀。
5.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1)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鼓励员工自学,通过培训提高倒闸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使运行人员对变电运行中的岗位制度、设备原理、各类规程、倒闸操作等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使运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新设备、新技术相适应。要鼓励操作人员通过参加不同的培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进而保证岗位技能目标的实现,尽可能使操作人员成为安全操作、业务精通、安全运行、技术水平较高的操作工。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操作人员对事故的分析处理能力,增强他们日常操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操作人员的仿真模拟培训,提高运行人员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而保证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或减少发生误操作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