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证明,儿童在三岁前形成的基本性格、习惯和行为方式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占40%;在3-8岁期间的教育对孩子一生占30%;后期的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占30%。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8岁前形成的习惯将影响着他们一生(占到了70%)。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要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因此,可以说早期的数学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呢?
一、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因而,在课堂上,讲新授课前,我坚持每天都拿出5分钟的时间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有时我口头出题,学生集体抢答,有时我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孩子们一个个回答;有时我出卡片,学生抢答;有时我每人发一张口算题,学生笔答;有时同桌一个出题,一个回答!在家里,我建议孩子们坚持每天晚上做三十道口算题。可以变换形式,今天写三十道,顺便练练数字的书写,明天直接做口算书上30道,后天可以和爸爸妈妈口头做30道,再后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扑克玩玩加减法的游戏,两人各出一张,谁先算出牌就归谁,相信孩子的学习兴致会非常高。练习多了,孩子的计算能力会大大提高。同时,我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实践告诫我们,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重视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坐姿要端正,两腿自然平放在桌子下面,挺胸抬头,胳膊自然平放在桌子上。听课时要调动眼睛、耳朵、大脑等多个器官,思想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动脑思考,自己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只要有走神的,我即刻停下来,或是眼睛示意,或是拍他一下头,或是用诙谐轻松的语言点他一下,这时,走神的同学就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他同学也会哈哈一笑,心领神会,从而明确上课的要求。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力求使自己的课堂语言生动有趣,声音时高时低,力求吸引每一个同学。
三、重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地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而,我重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每一节新授课,我都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说数学的机会。在练习课中,我也尽量多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来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及解决思路。从而加速孩子的语言发展,并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
四、重视孩子书写能力的培养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五、重视孩子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因而我们应从一年级抓起,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儿童心理活动发展的规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儿童的思维活动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使儿童形成对每一事物都能进行有序的思维活动。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题:小猪、小猫各代表一个数,它们分别是几?(小猪小猫)+(小猫小猪)=99,在此就应注意让学生在不断的猜测、验证中领会如何有序思考才会保证答案不遗漏,不重复,从而培养学生有序、系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幼儿教育研究协会曾经给出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目标,比如说,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导和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坚决避免家长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这种局面的出现。但是当代中国很多家长由于过度溺爱孩子,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而无意间错过了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绝佳时机,从而使孩子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而另外一些家长在面对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顽皮、淘气等问题时,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制定很多成长规则,实行严格的惩罚机制,对孩子过度严厉,过度管教孩子的一切行为,最终导致孩子的逆反和无所适从的心理,这样都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目标
1、生活习惯
幼儿自从出生后,便开始在家庭生活中养成一系列的生活习惯,这点习惯的养成和家庭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在幼儿成长早期,家长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等,饮食习惯就是要做到定时进餐、不狼吞虎咽、不挑食;卫生习惯则是要做到早晚洗脸刷牙、勤洗澡、饭前便后洗手等等;睡眠习惯则是需要按时睡觉、安静入睡、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2、学习习惯
在幼儿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家长必须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也就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将来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成绩的好坏,众所周知,但凡成绩比较好的孩子一定都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最好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比如,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培养孩子坚持解决困难的耐心;广泛阅读各类幼儿书籍;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劳逸结合;杜绝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的习惯。
3、道德习惯
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合格小公民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道德教育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道德习惯的培养对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素养,应该做到:在孩子学习说话时,家长应及时教会孩子说基本的礼貌用语,再见、谢谢、对不起等等,当遇到长辈或者客人的时候应该教孩子学会如何打招呼、问好等习惯用语。在孩子与家人或者家庭中大哥哥姐姐相处时,应该教会孩子团结友爱、尊老爱幼、遵守规则等等习惯,学会与人分享。
三、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
1、提高家长的培养意识
长期以来别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普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孩子道德习惯的养成,重视技能训练,但轻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该纠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会与时俱进,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积极主动的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2、家长做到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是对家庭非教育的要求,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教育孩子时,应该首先考虑自己在这方面是否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言传身教可以传达给孩子最真实最有效的信息,从而使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的楷模,大到道德操守,待人接物要和善、团结合作、热情有爱,小到一些生活小习惯的养成,用过的东西放在原地、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家庭环境卫生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3、家庭教育讲方法,忌粗暴
在家庭教育中,恰到好处的教育方法会使教育成果事半功倍,一方面。家长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该过分严厉的对待孩子,更不能采取暴力的手段对待未成年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从分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天性,在孩子犯错误时,细心体会孩子的心情,耐心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的为人处事,既不能一味的责骂,也不能一味包庇纵容,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积极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改正,无论何时,家长都应该与孩子一起坚持正确的事情,让孩子有依靠,充满自信。
4、教育力量要协调一致
在一个大家庭中,家长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长之间应该做好对于孩子教育的沟通与交流,最后达成一致,商量出大家都会自觉遵守的教育方案,以免家长之间不同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的混乱。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必须都做到常常与孩子沟通交流。
一、学龄初期关注学习细节。训练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将根基夯实。老话说“三岁看老”,说的也是从小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学龄初期的孩子,有着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是好奇心很强,非常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新的东西;第二是可塑性极强,此时的孩子还几乎是一张白纸,要求什么样儿,就能成什么样儿;第三是服从性强,能够很好地服从父母和老师的教诲。所以,学龄初期,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一旦孩子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定势已经形成,再想去改变,恐怕是难上加难。
二、从细节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会拿笔,会写字,会用本。这是所有学习习惯培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
第一,老师或家长要注意训练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时身体要坐直,两臂平开放在桌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住练习本的一侧,右手握笔。牢记“三个一”要领,即胸部与桌缘距离大约一拳,本子与眼睛距离大约一尺,握点离笔尖大约一寸左右。
第二,要注意训练孩子一次用眼到位。写生字时。不要看一眼,写一笔,要做到对这个字进行整体结构的观察和记忆;写一段话时,不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要一次性多看几个字或者一句话,记住它,然后动笔写下来。
第三,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尽量少用橡皮,保持纸面整洁。
第四,注意训练孩子会使用作业用本。不随便撕扯本子,实在需要重新写时,可以隔两行接着写或翻过一页重新写,保证新本子到手时多少页,使用结束时依然是多少页。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二――自觉整理学习用具。引导并培养孩子书包里的书本、文具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不能随意装进。大小、横竖要摆放整齐。学习时,用什么拿什么,用后随时放进书包,或送回固定位置。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三――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很多孩子有学习时磨磨蹭蹭的习惯,学习效率不高。家长或者老师要注意训练孩子,把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段儿,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此项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四――及时完成作业。对于作业,是令很多家长、老师头疼的。一部分孩子放学回到家,先要尽情地玩够了才想起来毛毛草草写作业,作业质量当然不高;甚至一部分孩子总是想方设法不去完成作业,收不到对当天所学知识有效复习巩固的作用。我们要教育孩子从小开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作业。做作业时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自我动脑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直接找家长帮忙。更重要的,作业写完后,要能够做到自我检查,自己发现错误及时改正,而不是由父母扮演检查验收的角色。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五――学会倾听。倾听,对于孩子一生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其次是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龄初期的孩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我!”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跟同学交头接耳。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其他不良习惯。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要及时提醒,使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从微小处抓起。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从小处着手,从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2.要注意反复抓,抓反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久战”“大工程”,老师和家长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允许孩子出现反复,露出异常,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3.要注意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上,必须要注意两个结合。首先是“校内外”的结合,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密切配合老师。给予必要的检查监督,决不能“5+2=0”。还有就是“课内外”的结合。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各科教师的密切合作,齐抓共管。
一、孩子在小学,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如按学习要求起床、就寝的习惯,听课、作业的习惯,文具管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时间安排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在一二年级之后,基本形成,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学习顺利进行。学习习惯包括学习行为方面的习惯和大脑思考的习惯,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4点。
1、条理 学习用具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东西无条理地乱放。结果是经常在找东西,做作业找不到本子,写字找不到笔,上周的手工不知放哪去了。每天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经常心情烦躁。
2、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 上课思维不能跟上教师的讲授,易走神,作业时不易进入状态,有一点动静就离开作业思路,然后又从头开始集中注意力,几经反复仍不能全神贯注,作业时间长,效果却很低,对难度大的题不能持续思考,造成学习困难大。
3 、有始无终 表现为任何学习都是有头无尾,摊开书本,几分钟不到就想起别的事,于是起身离去,几乎天天如此。凡事一时冲动,甚至要求父母花成千上万元买计算机、钢琴,不出几天,又有各种原因和理由不再学,目标不断地更换,决心不断地下,也总有源源不断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没有学习结果,也从不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家长很不满意,似乎又无可奈何。
4、浅尝辄止,不踏实 良好的思考习惯表现为思考的速度、深度、持续性。思考习惯差的孩子显得浮躁,题目稍微难一点就思考不下去了,稍微弄懂一点就丢开不再思考了,浅尝辄止,不踏实。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主要应从行为训练入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一次次坚持重复地去做,再坏的习惯也可以纠正过来。低年级孩子可以通过要求服从与孩子自制相结合。对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应更侧重调动孩子的自制能力和主动性。家长最好采取与孩子有一个“行为习惯协议”,以孩子自控为主,家长提醒督促为辅,适当配合奖励、惩罚(孩子在“协议”中认可的、约定的惩罚),达到形成好习惯的目的。
摘 要:家庭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地方,父母是子女如何做人的榜样!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完整的关爱,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一份责任,也是一门艺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缺不了家庭的关怀。为了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多留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吧!
关键词:单亲家庭 培养 学习习惯
社会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单亲家庭大批出现。据调查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大多是学校中的双差生。由于不良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智力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打破了他们心理和感情上的平衡,他们难以经受得起父母离婚所带来的痛苦、挫折和失望。
(1)孤僻、自卑、缺乏学习自信
在农村,单亲家庭子女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经济上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早熟的心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总觉得处处不如别人,比其它同学矮了许多,极度不自信。在学校里与小伙伴的接触中,单亲孩子会自然不自然地拿自己的情况与周围同学作比较,这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和失落感,这种自卑情绪和失落感就如同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笼罩着他们。如果周围的小伙伴再流露出哪怕是不经意间的一点点歧视,都会给这些脆弱而敏感的心灵造成伤害,给他们带来性格和学业上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句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话,有的单亲家庭学生就以为老师是在针对自己。有的孩子上课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或者回答问题声音极小,别人根本听不见。
(2)散漫、冷淡、缺乏热情
有的单亲家庭子女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厌恶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他们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一方;或是站在其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对其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他人呢?对同学对集体缺乏热情,漠视公益事业,甚至还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由于缺乏管教,从小养成了骄横的习气,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法纪观念淡薄。有的则性情暴躁,易冲动,攻击性强,经常骂人打架。据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子女旷课、逃学、沉迷于游戏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家庭子女,在学习上确实处于劣势。
刚入学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发现,也容易及早纠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往往不是通过讲授,而是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训练来体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决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养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习惯的养成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不自觉行为,它需要外部力量来强制;第二层次:较自觉的行为,不需要外部的监督,但还需要自己的意志力加以控制;最高层次:自觉性行为, 既不需要外部的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即习惯成自然。
在培养学习习惯上,教师和家长不能争于求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具体的教学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小学阶段,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习惯的培养。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习惯能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了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一辈子,如果是好习惯,那么这条轨道就通往成功,如果是不良习惯,那就会或多或少地阻碍人的发展。小学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早期教育花费一公斤的力气要大于后期教育花费一吨的力气。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养成自学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1、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阅读量要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是成正比的。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一个家庭有没有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关系。家长要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在他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他每天所见的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其次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身教重于言传,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喜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爱阅读,懂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阅读。培养子女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识字量,激发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他们对读书的态度也就变成了“我要读”。
2、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当孩子写完作业了,并不表示当天的作业就完成了。还需要家长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每次完成作业后,就要求孩子学会预习。根据课程表,要求孩子预习课程,学会把不懂的内容做好标记。让孩子第二天到学校可以主动向老师提问,学习不懂的知识。
培养孩子课后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复习,了解学的知识是不是真懂了,如果有不懂的要及时向老师或者家长请教,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复习时把该节知识,抓住知识点,搞懂重难点,理清头绪。对各科内容进行交换复习,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3、细心检查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有些只求速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写错字、看错运算符号、少做了一道题等。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疏漏之处。同时,老师和父母还应该教给孩子正确检查作业的方法,让他们逐渐养成做完作业后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4、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
很多孩子在学校不认真学习,上课没有专心听讲,如何让孩子专心听讲?这需要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习,用励志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孩子具有积极上进的心态,学会专心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孩子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能表现他好学、认真学的一面。当孩子在家时候,可以和孩子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参与回答了什么问题,尽力鼓励他举手发言,说清楚举手发言的好处,有利于开拓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5、讲求效率的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家长也要要帮助孩子形成比较固定的学习时间。有关调查表明:学习效率高的孩子,一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功课。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能使他在一定时间内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情绪,这种时间定向能很大程度上使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很快地进入专心学习的状态。在规定的时间内专心致志、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孩子讲求学习效率的良好习惯。
6、迎难而进的习惯
有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往往不肯动脑筋思考,遇难而退、容易放弃。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千万不能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应引导孩子动脑思考,激励孩子攻克难关。当孩子通过努力解决了难题时,成功的喜悦将会带给孩子更大的鼓舞。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有利于让他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学习中养成迎难而进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