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音乐课件在课堂中运用的优点
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调动孩子们欣赏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忱,教学效果也能有所提高。如上课时让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在一个音乐环境中进入到教学里来。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绪因心境而制约,情绪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孩子们感兴趣、容易接受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通过有趣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来对大脑的直接映像所造成。因此,声像图文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连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2.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欣赏课里,老师放磁带录音或者演奏(唱),学生对这种单一的形式感到单调和枯燥,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显得比较被动。然而通过富有动感的影像、文字、音乐、图片等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感受音乐的情绪、力度与速度。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充分进行想象,联想,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
3.中小学音乐在教授传统音乐时需要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技术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多媒体的融入,可以激发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全曲欣赏”和“分段听”的方式十分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可言。然而使用现代多媒体之后,在音乐课堂上,我先给学生看一些视频让大家选出合适的音乐主题填充,再通过图片文字等引导学生分段聆听,分析音乐要素。在多媒体的现代手段辅助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多媒体准确的把音色和体裁表现出来
音乐称为声音的艺术,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尤为重要。用唱歌来举例,人的声音可以分为男声、女声、童声,从音区划分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和男中音,由于性别,音域的不同无法完全模仿示范。又比如《保卫黄河》、《走向复兴》等轮唱、合唱歌曲,老师是无法表现出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当中声部的协和。想要准确地去表现音乐的音色和体裁只有通过多媒体教学,音乐形象才能准确的表现出来。
5.增长孩子们的见识,使视野更加开阔
中学音乐教材里,音乐欣赏的内容涉及广泛。比如说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等器乐作品时,牵涉到西洋交响乐或者中国的民族管弦乐等。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最佳效果就是运用多媒体。只有通过视频,孩子们才能够把这个音乐中的形象,乐队演奏的规模,指挥风格,音色特点,乐器使用及等准确的分析判断。
6.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根据音乐教学需要的内容、环节、目的从各个角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自然的衔接的在一起,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多媒体课件容易主次颠倒
有的老师喜欢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被忽略。他们对课件过分渲染,只追求好看,多媒体用全面而动感的形式表现,过多使用音频和视频资源,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根本核心,把真正教学内容掩盖,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宣兵夺主。让这节课只有娱乐性而缺乏实效性。
2.音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少
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互相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希望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接受知识,就在多媒体课件中盲目的扩大知识点和信息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无法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
3.非专业课件制作人员,普遍课件质量不高
在音乐课堂中,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音乐课堂里能用直观的、简单的、实物的方法解决,多媒体教学课件就不需要了。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得看有没有这个必要性。课件的布局设计和质量都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专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因此,他们没能把多媒体很好的运用,只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搬到了多媒体课件上来,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三、制作课件的几个要点
1.引用的资源要适量、恰当
在制作音乐课件中无论是气氛的渲染、用创设情境来导入课题、难点突破、重点突出、内容的延生与拓展、能力与知识的训练、巩固总结等,引用资源都需适量,课题重点突出,资料不能堆积太多。
2.音乐课件制作设计需有趣味性
教学活动原本是很艰难,但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便充满了活力。多媒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孩子们的求知欲更加的强烈。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
3.合理的结构
明确目的、紧扣每个环节、步骤要清楚,课件操作要简单、效果要显著、为求教学效果最佳,需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媒体。
4.准确的定位;需全面分析教材,再进行定位
[关键词] 多媒体音乐课件;前期准备;阶梯式教学;内容分类;录播同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1] 因此,如何制作出好的音乐多媒体课件,成为实现高效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课件制作的前期准备
首先,在导入音乐新课时,经常需要一些合适的音效素材,如各种鸟鸣虫啼、动物人声、小桥流水、乐器音色、自然界的各种声响等,还需要各种图片素材,如自然风光、地理图文、民族特色、民俗风貌、动画城堡、卡通人物等,还可以准备一些有意思的故事视频,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新课教学及律动教学时,教师可适时插入一些知识性的题材,如音乐歌舞片段、风土人情简介以及音乐主题的展示与欣赏等,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在创新教学环节时,需要利用各种图片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欲望。在拓展教学时,可加入名曲欣赏等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其间,需要根据课堂各设计环节的需求,对收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存放。当教师需要使用时,可及时地根据教学环节设计的需要,从相应的环节素材资源库中找到合适的内容,用来编辑和制作音乐课件,并做到随时可用、手到擒来。
二、 阶梯式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过程及认知规律,《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学习划分为低、中、高段,以逐步提升W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
1.低段教学,直观展示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执教《小青蛙找家》一课时,在我制作的音乐课件中,首先插入小青蛙找家的故事视频,生动再现了小青蛙找妈妈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小青蛙从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同时,又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小青蛙找家的迫切心情。之后,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设置出当学生读出一种节奏,就能让一只小青蛙回到家的场景界面,引导学生进入节奏教学情境,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能读出这些节奏,就能帮小青蛙们找到自己的家了”。为之后的歌曲教学打好铺垫,使学生们能够轻松学会演唱此歌。最后,抛砖引玉,以一段学生表演小青蛙跳舞的舞蹈,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让他们自由、自主地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的喜爱,且歌且舞,器乐伴奏,将课堂教学推向高峰。
2.中高段教学,简化难度
高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他们喜欢自主探索、理解记忆、主动掌握、获取信息。因此,针对中、高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制作课件时,需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循序渐进地将学习资料一一展示,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帮助他们区分重、难点,逐一攻克,理清学习脉络,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老爷爷赶鹅》一课中,我在课件中再现了老爷爷赶鹅进城的动画场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录音软件将歌曲中X X X X Ⅹ│0 X X X 0│的节奏,配上模仿大白鹅的叫声,让同学们攻克节奏难点,让学生模仿大白鹅摇摆走路的样子,充分感受大白鹅的可爱形象,这样再学习这首歌就可以做到化难为简了。
三、内容分类式方法
1.内容分类要明确,界面设计要清晰
课件设计时,应将教学内容素材按不同的情景、特性和属性分门别类,在界面中清晰展示出来。在教学《小红帽》一课时,我将课件界面设计成一个游戏路线图,包括起点(小红帽的家)、途中点1(大灰狼的拦截)、途中点2(猎人的帮忙环节)和终点(外婆家), 分别用线性图标和导航图示标示出来,并在各点处设计出相应的树状菜单,将内容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使用。如在“起点”处的菜单中设计了动画故事导入,范唱引入情境;途中点1的菜单中设计了几种节奏训练(歌曲学习中极易出错的几种节奏型),并以大灰狼的各个谎言作为关卡,让学生一个个予以攻克,并在攻克后给予鲜花与掌声的鼓励;途中点2的菜单中亦包括学唱歌曲环节,情感处理,创编舞蹈进行拓展;终点处的菜单中编辑有救出外婆,惩罚大灰狼的激动场景。
2.教学思路要清晰,课件流向要合理
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都是不同的。作为课件设计者,应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十分熟悉和领会透彻,根据教学需要,理清教学思路。在把握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然后有机地从内容类别中调取不同的素材,展开多媒体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3.内容取用要简易,界面操作要人性化
任何一个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都是一次人机交互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内心感受,讲求界面操作的人性化,使资料调取简单快速。通常情况下,我们可将内容的不同类别以按钮的形式设置于课件的主界面上,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再将教学各环节做成相应的按钮,链接相应的内容类别,操作者可以通过任意点击按钮,随机进入各主题进行使用,并设置返回按钮,随时返回主界面。此外,我们还可根据教学需求,设置相应的菜单、导航、跳过、提示等便捷操作方式,使课件运用更加人性化,操作更简单易行。
4.注重课件美化,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使课件更加引人入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类别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美化加工。如在设计《对鲜花》一课时,我们运用PPT美化大师软件,先以歌词内容为载体,设计出风格统一的、以各种鲜花为背景主题的界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不同的鲜花图文引出不同的乐段,让他们通过欣赏歌曲加深对鲜花的印象,接着在歌表演中让学生设计各种动作展现花的美丽,使他们身临其境,陶醉于鲜花美景之中。
四、录播同用方法
在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插入一个录播同用的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录播同用,即将学生的声音、形态、个性表演等通过MIDI、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采集音源、D像,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并即刻欣赏到自己创作的成品,同时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使他们在满足创作欲望的同时,享受创新成功的成就感。例如在欣赏《森林水车》之后,我再次以森林早晨为主题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想象森林的早晨有哪些声音出现,让学生大胆模仿,展现自己所熟知的声音,并利用录播软件进行录制,与此同时,将大家表演时的形体、动作、姿态通过摄像机一起录制完成,最后配上学生自行选择的适合主题的图片作为背景效果图,利用绘声绘影软件合成作品。随后即刻播放,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自己创作的森林的早晨,还能及时发现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录播同用时,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学生自己创编乐段,利用MIDI软件或合成器将音乐简单制作出来,让学生听听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用手机将班级律动或情境表演拍摄下来,利用多媒体平台再现实景,激发学生的创作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中的“适度”应用[J].音乐时空,2015,(11):184-186.
[2]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音乐唱歌课 教师修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159-01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却不愿意唱校园歌曲、教材歌曲,并且这种现象有逐渐从高年级段向低年级段蔓延的趋势。要想改变如此现状,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办?
一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以个人魅力影响学生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人常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除了加强师德修养、真心关爱学生外,还要在专业技能上不断提高,使学生真正从心里佩服老师,接纳老师。比如范唱,教师范唱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欢所学的歌曲,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须首先唱好。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二 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喜爱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喜爱作品。
1.从有趣的导入上激发学生喜爱作品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它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整节课的成败。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求知欲、好奇心强是他们的特点。根据这些,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游戏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多媒体课件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等。
如教唱《火车开啦》一歌时,笔者当司机,让几名学生当乘客,随着歌曲《火车开啦》的录音,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整节课奠定了基础。
2.从聆听、欣赏中引导学生喜爱作品
很多歌曲都有一定的意境,教师在教这些歌曲时,要根据歌曲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欣赏歌曲的美,从而喜欢歌曲,为学好歌曲做准备。
三 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方法使基本技能不再枯燥
唱好歌曲首先掌握歌曲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要把它上成专业课,使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可在教学中以“深入浅出”为指导思想,以形象化、生动化教学语言为教学工具。如在教学生唱音高时,我用高低起伏的手势把抽象的音高转化为看得见、摸得者的形象;又在教附点音符时,我让学生做双脚次序落地的动作,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四 采用多种形式保持学生的唱歌热情
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对唱、轮唱、领唱与齐唱、合唱等。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既可以进一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又可以强化并延展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表现机会。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作品内容,适当地对歌曲的演唱形式加以选择。
五 采用恰当的课堂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都千差万别,音乐能力也有高有低。如演唱同样的一首歌曲,演唱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在节奏与音准都正确的基础上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演唱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基本完成歌曲的表现;而对于演唱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五音不全”一唱就跑调。
【关键词】 多种方式;鉴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音乐是情感的产物,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带领学生尽情徜徉在音乐的殿堂,感受音乐的魅力。而音乐之美在于能与人类的情感产生共鸣,而人类的世界又是丰富的,所以音乐之美也是多样的。
一、唤醒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体验
音乐的可赏之处在于它有美的地方,因此,若想让学生学会赏曲,则需让他们学会发现美,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唤醒。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寻找音乐之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优美的文字和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让学生领悟美。
以《花儿与少年》为例,单单是曲子的名字,就使人感到一袭明媚的阳光正照在自己身上。美丽的花儿,活泼纯洁的少年少女,趁着阳春之际,唱着欢快的歌儿,蹦蹦跳跳来赏花。教师在教学生这首歌时,先让学生对歌词理解通透,这是因为歌词是感情的牵引,可以让学生寻找到歌曲的美点。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歌曲词中的一些隐喻无法理解,所以,教师在教歌曲的时候,应当向学生讲述歌词的隐喻。如《花儿与少年》这首歌曲中的词“人间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间的春天……阿妹是红牡丹,阿哥是人间的春天”。教师在讲述这首歌时,应当向学生解释词的隐喻,解释花儿和春天是希望和美好的象征,而这首歌将少年和少女比喻为春天与红牡丹,象征少年少女是人间的希望和美好。运用这种方式授课,可以唤醒学生美的情趣,并获得审美体验。
二、运用审美规律,获得音乐情感
想象和联想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让他们领会乐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来感受曲中的意境,从而将人类本该拥有的灵性催生出来,进而使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傣族名歌,这首歌曲将傣族的淳朴自然及本民族的格调展露无遗。教师在教这首歌曲时,可以用不含有歌词的曲子。为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教师可以使用PPT给学生播放一些傣族美丽的图片,并附带音乐。这首曲子听的时候,就像一个清灵可爱的傣族姑娘沐浴在月光之下,吹着动听的葫芦丝。姑娘所吹的曲子中含着些许青涩的情意,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幸福。姑娘是在思念某个少年,那少年英俊爽朗,而此时,少年则站在不远处偷偷地听姑娘吹葫芦丝。这个画面优美,青涩,灵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目,听者曲子,想象曲子的画面,最后再将PPT播放给学生感受,让他们的想象更加深刻。
三、运用视频影像,感悟音乐内涵
有美感,才有可欣赏的地方,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指导时,应当充分运用审美知觉的规律,让学生的全身感官都参与到对美的欣赏中,并感受音乐各方面的美,从而让学生将一整首歌曲理解通透。只有运用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把握好音乐的整体情绪,才能更理解音乐的风格和内涵,从而对音乐的整体有所知觉。
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在教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学会理性的感受歌曲中的内容和情绪。《七子之歌――澳门》是《澳门岁月》的主题曲,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那种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澳门岁月》这部纪录片,并让学生明白曲中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中国,澳门就像中国的孩子,它曾是被他国掠夺的中国国土,经三百年后回到中国母亲的怀抱中。每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民族灵魂是不相同的,尽管澳门被夺,但掠夺者无法将那种民族的灵魂改变,澳门流淌着中国的血液,拥有中国的灵魂,因此,它一直期盼着能回到原本的位置上。这是歌词“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最本质的意思。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全部情感调动,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
四、舞蹈表演结合,加深音乐理解
肢体动作可以将乐曲中的美感表现出来,舞者或编舞者在编排舞蹈时,必然会对曲子中的风格、情感有所了解。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为了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体会到曲中的意思,也让学生的天性释放出来,运用舞蹈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铃儿响叮当》为例,这首歌很欢快,经常被认作是圣诞歌曲。这首歌欢快、和乐,其舞蹈动作的跳跃次数很多。教师在教生舞蹈时,应当尽量让学生以动作表现出曲中的欢乐,并为学生渲染一下气氛,让学生将圣诞节想象成中国的新年,从而清晰学生的感觉。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生鉴赏歌曲时,首先要将学生的审美情感唤醒、运用审美规律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运用视频和影像让学生感悟音乐的内涵、并能结合舞蹈动作,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小学音乐;合唱;曲调;手势
所谓的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倡导和建立的一种音乐体系,也是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美育教育的黄金阶段。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简单的学唱模式,要通过认真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来指导音乐教学,以确保学生在自主性的音乐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歌唱中学会听、唱,在创造中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柯达伊教学法下的音乐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听唱读写中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一、集体歌唱,培养兴趣
众所周知,柯达伊教学法采取的是无伴奏的歌唱教学,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感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有巨大的帮助,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柯达伊教学中,组织学生无伴奏地集体歌唱也就成为该教学方法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也是锻炼学生唱歌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种太阳》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唱”的能力,也为了确保音乐课堂的高效实现,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先以清唱的方式教学生唱一次,之后,引导学生先“读”歌词,即: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个 一个就够了 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 送给南极 一个送给 送给北冰洋……之后,在组织学生学唱和轮唱,最后以“集体合唱”的形式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应用柯达伊教学法,使学生在集体唱、人人唱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养成“对位的耳朵”,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曲调学习,打好基础
曲调学习是小学音乐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柯达伊教学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仅是简单地教学生唱歌词,并不学“曲调”,导致很多学生学了很久的音乐,但不识谱,不懂曲调。所以,在应用柯达伊教学法时,我们可以通过视唱练耳来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进而为大幅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质量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新年好》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也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先从曲调开始教,通过人声来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歌中包含的情感,即:
1 1 1 5 | 3 3 3 1 | 1 3 5 5 |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
4 3 2 ―| 2 3 4 4 | 3 2 3 1 |
新年好,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1 3 2 5 | 7 2 1― ||
祝R大家 新年好。
先引导学生学唱曲谱,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纠正、互相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自主地将歌词添进去,以词来代替曲谱,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对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应用柯达伊教学法时,我们要组织学生在曲调学习中享受音乐,感悟音乐中所包含的思想,进而为学生健康地成长做好保障性工作。
三、手势教学,提高效率
柯尔文手势教学是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将音乐课堂形象化,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之一。所谓的柯尔文手势是用不同的姿势,通过在空间中的高低位置显示高阶中各音的高低关系的一种方式。我们要通过口与手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手势的辅助教学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通常情况下我们利用大指向下表示“Fa”,向下倾向于Mi;大指向上表示“升Fa”,向上倾向于Sol……先组织学生从基本的手势学起,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手势的表达含义,之后,再用手势来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辅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进而为高质量音乐课堂的实现作出贡献。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来指导小学音乐教学,使学生在无伴奏的环境中感受音乐中的美,使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在人耳与心灵的碰撞中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在享受音乐、感受音乐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而为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学生健全地发展都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