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原的课文

草原的课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草原的课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草原的课文

草原的课文范文第1篇

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再一次确定了体育在高校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明确了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和学生体质逐步下降趋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健美操运动作为一项充满活力又深受广大年轻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影响力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开展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和实践,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急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探索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新颖有效的途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综上所述,就学科视野而言,目前,关于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立足于体育教学实践,相比而言,在运用健美操教学实践基础上,借助教育学相关理论,探索健美操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研究成为当前体育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解析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霍华德•加德纳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的人体8项基本智能,包括空间、语文、音乐、人际关系、数理逻辑,、内省与自然、肢体动觉等智能。智能是人类一种最原始的生物潜能和特有的能力。一种能力在文化背景下被视为有价值,此种能力就被列为了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体多感官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突出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在教育学相关学科中应用已较为广泛和成熟。李湘祁认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高校教学与评价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从设置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建立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多元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而苏娟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课程开发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不同学生潜能发展的多元、多层级、开放、发展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傅钦志认为,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开发潜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数学差异教学的策略包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施行弹性教学分组、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重构数学教学评价模式。

3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的应用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美操课程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向学生传授健美操的基本技术、技能及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其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健美操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因其独特的健身性、韵律性和欣赏性等特点,成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大学体质下降趋势的突显和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普遍和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金新玉将健美操的教学分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和应用阶段三个阶段,在健美操教学中利用“三阶段”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认为该教学模式较为有效实用;王立红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体育三维教育观为指导,构建了健美操课程的课程目标多元化、教育渠道多边化、授课类型多样化、教学内容多项化和考核评价综合化的新型健美操课程模式;李倩等人对普通高校大学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设置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围绕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论述,设计出合理的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为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草原的课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草原上》 综合课 教学方法

中国56个民族就有56个不同风格的音乐歌舞文化,如藏族的弦子舞、彝族的跳月舞、蒙古族的牧歌等等,都是很有特色又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而这些音乐文化中又渗透了这些民族的民俗习惯、生活特色、历史渊源等文化内涵。让孩子们通过对这些音乐的学习去了解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色,感受其音乐文化魅力,增进学生文化素养。就如在国家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我国现行的多个版本的音乐课标教材中都有这类集中体现某个民族或地域的音乐文化的歌舞乐综合性单元,如湘版教材中的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单元《天山风情》、苏教版中的具有江南小曲风格的单元《甜甜江南》、人教版音乐教材中的《西部风情》等等。

接下来我试通过湘版教材中的《草原上》这一课,来谈如何进行相关文化背景下的歌舞乐综合课的教学。

《草原上》是一个集中体现蒙古音乐及相关文化的教学单元。它由:《森吉德玛》、《牧歌》、《可爱的羊群》、《大雁湖》、音乐活动《小马跑来了》等教学材料组成。基于《音乐课程标准》中“应注意从关注音乐特点的角度进行综合课的教学”的要求,如何在不偏离音乐本质的情况下来渗透相关文化信息呢?我是这样做的:从中选取了我认为最能代表蒙古民族中各种文化特色的《牧歌》、《可爱的羊群》、蒙古族筷子舞以及能够体现出蒙古人民最主要的文娱活动的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蒙古族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从音乐的角度去了解这个民族文化色彩,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将每一个教学活动落实到位,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兴趣,并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审美体验。

一、游戏导入,巧妙地将相关文化与舞蹈教学相结合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会接触到蒙古族一个很有特色的舞蹈――筷子舞。筷子舞是在蒙古舞基本舞蹈语汇的基础下加入筷子敲击的动作而形成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舞蹈,我从一开始就进行了铺垫。在课前的律动环节里,我身着藏族的衣服,用学生熟悉的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带领学生模仿蒙古族的舞蹈进行律动,为以后的舞蹈教学做辅垫。接下来,我用“我跳你猜”的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通过对“挤奶”、“抖肩”、“雄鹰展翅”、“骑马”等典型的蒙古舞蹈动作的竞猜活动,自然地过渡到了对蒙古族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特色、蒙古族的服饰特色以及蒙古人民的信仰等各种民俗特色的介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模仿这些典型动作,实际上也是进入了学跳筷子舞的环节。而在以后的筷子舞学跳时,只要引导孩子们将筷子舞的击筷方式带入舞蹈韵律加入到这些舞蹈动作中来,即完成了对筷子舞的教学,学生们也学得轻松愉快。

二、情境设置,巧妙地将相关文化与音乐知识相融合

在这节课中,有一个“附点八分音符”的音乐知识,教材针对这个音乐知识设计了一个“小马跑来了”的节奏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我通过“小马跑来了(初听与模击节奏)”、“谁是小冠军(附点八分节奏的音乐形象感受)”、“认识新朋友(附点八分节奏的介绍)”、“跟着冠军跑一跑(练习附点八分节奏)”、“小马接力赛(二八节奏与附点八分节奏的对比练习)”、“万马奔腾的那达慕大会(三种节奏的混合身势练习)”等教学环节,将包含附点八分节奏学习的《小马跑来了》这一活动融入草原人民特有的那达慕大会赛马的情境中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学得非常开心,玩得也非常愉快,通过不断地感受与参与模击,对附点八分音符有了深刻地感受。另外,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他们也了解了蒙古人民的文娱活动特色,并对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这一说法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三、动静结合,让相关文化与审美教育相互渗透

草原的课文范文第3篇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安排,修订《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是今年立法计划一类项目。教科文卫委员会于2012年12月赴绍兴调研,并与省政府法制办、省卫生厅、省献血办就办法修订的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今年5月初听取了省法制办和卫生厅修订情况相关汇报后组织人员赴嘉兴、金华、台州及永康、义乌、三门、仙居等市、县进行立法调研,征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的意见,同时听取了杭州、温州、湖州及丽水四市献血办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在6月9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后,委员会立即将修订草案印发至各设区市人大常委会、省有关部门进一步征求意见,期间,组织召开了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法制办和部分医院、高校及企业等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省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在分析和研究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7月3日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修订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下称实施办法)2001年正式实施以来,为我省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无偿献血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实施办法实施前相比,无偿献血量大幅增长,无偿献血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自2009年以后,我省无偿献血的总血量、献血总人次等关键指标出现逐年下滑现象,而医疗临床用血需求又快速上升,供需矛盾凸显和采供血压力加大。现行实施办法的部分规定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因此,有必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委员会认为,本次省政府提请审议的修订草案根据无偿献血工作新形势要求,围绕强化动员组织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强化血站设施建设及强化关爱奖励机制等方面作了新规定,并针对社会现实需求,增设了临床用血应急保障机制、提倡医疗机构采用输血先进技术、建立全省联网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和定期公开血站相关信息等新内容,是符合上位法规定和我省实际的,建议提请本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时,根据调研情况,就完善修订草案相关内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大无偿献血工作宣传力度。无偿献血是一项社会性的公益事业,有效的公益宣传是无偿献血工作的基本抓手。各地普遍反映,免费刊播无偿献血公益宣传广告在近年来落实比较困难,一些地方甚至根本无法落实,同时有偿的广告宣传收费标准又日益提高。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保障一定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经费。同时,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要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把科学献血无损健康的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的政策法规普及到千家万户。大力宣传在献血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认可和尊重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无偿献血工作。进一步明确新闻媒体在无偿献血公益宣传方面的职责,各新闻媒体要为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提供无偿或优惠的服务。

二、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确保采供血工作顺利开展。调研中发现,当前部分地区采供血机构与能力建设明显滞后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实际需求,人员短缺、经费不足、用房紧张等矛盾突出,大量采供血机构使用编外人员,导致采供血队伍不稳定和血液安全出现隐患;部分县(市、区)固定采血点献血条件较差。建议各级财政应当足额拨款保证采供血机构的正常运行,保障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运输及宣传等经费,改善工作条件与献血环境。还要加大血液安全检测的专项投入,如核酸检测经费等,确保血液安全和供给。另一方面要加大固定献血点的建设力度,为献血者提供安全与便利的条件,可整合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依托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献血屋等固定献血点。希望在修订中加以考虑。

三、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正常临床用血需求。本次修订取消了临床用血互助金制度,并将原来规定“献血者献血累计达1000毫升以上的,本人终身免交临床用血费用”的献血标准改为400毫升以上。调研中许多地方担心取消互助金会出现资金缺口,同时降低免费用血标准也会引起免费用血人员的数量增加,加上异地用血回我省报销政策(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规定在献血800毫升以上终身免费用血)的执行,使政府的还血基金大幅增加。建议在草案中增加加大财政保障的内容,确保免费用血制度的有效落实,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四、加大对突出贡献者的激励,加强社会关爱。加强对献血者的社会关爱,有助于提高献血者荣誉感、提升献血积极性。草案虽有献血表彰、免费用血等规定,但调研中各地反映关爱力度不够,建议对无偿献血者既要给予荣誉奖励,也要针对不同人群把激励措施进一步细化。对获得国家奉献奖金奖的献血者按获奖次数,给予相应奖励,除草案规定享有免费游览公园、免门诊诊疗费待遇外,还可凭相应证明或优惠卡享有优先医疗、免费乘公交车等待遇;对农村无偿献血者可以免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的费用或提高门诊诊疗报销比例等;对大学生、军人、企业职工、生活困难人群等群体设置操作性强且确有激励作用的奖励措施。建议在草案修改时予以考虑。

草原的课文范文第4篇

思维指理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相对于存在而言,指意识、精神。系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其内容就是系统论或者系统学。系统论作为一遍的认识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能极大的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通俗说系统思维就是分析整体和局部相互之间的内在客观联系。

具体说系统思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就是整体到部分再到具体的思路进行,可以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对于语文课文,事前让学生预习一下课文,让学生心里大致有个数,引导学生提炼课文大意,也就是课文中心思想,接着下一步对课文的段落大意和段内的各层意思分析时,可以用系统思维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简单说就是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相当于简略化的段落大意,这几个方面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他们与课文中心思想之间的联系,作者为啥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这办法开始时对学生可能存在有一定难度,学生往往显得有些盲目,会感觉无所适从,对小学生更是如此,基于此,不妨变换一下思路,让学生有的放矢,减少他们的盲目性。具体说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老师给几个简略化的段落大意选项让学生选择,其中要有干扰项,至于有几个干扰项,要视课文的难度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酌情而定。

第二步,接着让学生根据选出来的段落大意选项划分课文段落。对划分后的段落进一步充实段落大意。

第三步,前两步完成后,试着引导学生理解这几个简略化的段落意思选项之间相互间有什么关系,他们与课文的中心大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作者为啥这样安排文章结构和层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等等。

第二阶段,段落划分好后,接着对段内进行层次意思的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大致一样,也是分三步,区别只是对段落意思选项的分析换成了段内层次的意思分析。说明一点,对于一个段就是一个自然段的,直接把这个段内的句子当做自然段就行了。

第一步,老师对于每个段落给几个段内各层意思的选项让学生选择,其中也要有干扰项

第二步,根据选出的段内各层意思选项划分段内层次。

第三步,学生做好后,试着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段落内各层意思选项相互间有什么关系,他们与这个段落的大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作者为啥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等。

第三阶段,在学生大致明白课文的段落和段内各层的大意后,试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段落内句子、句式、标点和词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功以及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举例说明: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草原的自然之美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借景抒情,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按意思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就是第一自然段,作者描述看到的草原的样子,这是写景,第二段就是第二自然段,这段写去草原路上的所见所闻,这段从写景到写人,为后面抒发内心感受埋下伏笔,这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为一段,这主要写蒙古人热情好客,体现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如果用系统思维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可以按上面给的三阶段方法做。

第一阶段,学生预习过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一步,给学生几个选项让他们选,就是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相当于简略化的段落大意,如草原的景、蒙古人的热情招待、蒙古包、蒙古马和去草原路上的见闻等5个选项,让他们选其中的三个,选出草原的景、去草原路上的见闻和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即可。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选出来的简略化后的段落意思选项划分课文段落。划分好后,草原的景可以改成草原的样子,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可以改为蒙古人是如何热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第三步,前两步完成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这三个选项之间的关系,对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例如开始描述草原让文章直奔主题,能一下抓住读者的心,也符合课文标题。去草原的路上所见所闻这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让文章显得很紧凑,前后衔接,而不脱节。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段内容作者抒发内心情感,真情实感 又让阳光下的草原显的更美。整篇文章结构紧凑,借景抒情,以情促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不愧为大家之作。

第二阶段, 接着对划分好的段落进一步作段内层次的意思的划分,这里只对第一段做分析,其他段参考这一段即可。文章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句就是第一层,文章开宗明义,直接说看到了草原,后面的几句话可以看做一层,作者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描述草原的美。

第一步,可以给学生四个选择,让他们选其中的两个,如直接点题、多方面描述草原、草原的空气很清鲜、明朗以及草原的羊群等四个选项。学生选出直接点题、多方面描述草原即可。

第二步,对着选项划分段内层次

第三步,让学生理解各层之间的一些关系。从写空气到写小丘,再写看到羊群,最后写悠然自得吃草的马和牛。整体上作者是从多个・角度由远及近,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草原的美,用文字把草原的美立体、饱满的呈现给读者。

草原的课文范文第5篇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通过生动、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语言的内在精神,使学生文本语言与接受人文熏陶融为一体。

如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一个有效的感悟过程?我将每一次课堂教学当作自己研究的场地,不断进行实践反思,也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加强初读。

初读是联系精读的纽带,为了让初读更有效的为精读服务,教师应该关注以下两点:

其一,落实课标中“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目标。

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路花香》《徐悲鸿励志学画》《》等叙事性文章先让学生大体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再认真读每一段课文,弄清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理清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把握文章脉络。

如《天安门广场》《趵突泉》《九寨沟》等说明文、自然景观类课文先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因为这些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然后让学生细读每段课文,明确每段写了什么。

其二,给学生创设质疑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从课题、课文内容、课后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质疑的方法,并通过查词典、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尝试独立解决。

如《》一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虎门在哪里?谁在?怎样销烟?借助地图弄清“虎门”的地理位置,通过查阅书籍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二、精读有点

所谓精读有“点”,指的是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切入点”、读悟“结合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1.找准切入点。

其一,从课题切入。

如《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从质疑课题入手:“轮椅上的霍金”是什么样子的?画出相关语句: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出现“龇牙咧嘴”的样子。结合霍金图片了解轮椅上的霍金的标志性形象,说说自己的感受。由此引发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人在科学研究方面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人们称为“宇宙之王”,他是怎样做到的?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霍金如何克服困难进行科学探索。

其二,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入。

如《草原》一文,检查预习时引导学生交流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依据课文主要内容分别切入“草原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两个重点段的学习。

第三,从课文的关键句切入。

反复句。如《安塞腰鼓》一文,“好一个安塞腰鼓!”共反复了四次。分别从“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四个层次来描述安塞腰鼓。教学时就从“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里切入,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从以上四个层次来品读,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感受安塞腰鼓的粗狂、雄浑、动力十足,内化课文语言。

中心句。如《三亚落日》一文,抓出点题段落“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围绕这一段感悟三亚的热带风情和夕阳滑落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

承上启下的句子。如《大江保卫战》一文,找出承上启下的段落“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分别从“洪水的肆虐和人民子弟兵的铮铮铁汉”两部分来感悟课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第四,从课后问题切入。

如《莫泊桑拜师》一课,初读了解莫泊桑拜师经过,用课后问题“福楼拜是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是怎样的学生?”切入,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来谈,体会人物品质。

2.读悟结合点。

将学生推到前台,围绕重点词句段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其中落实阅读能力培养和读书方法的训练。

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初读把握文章脉络后,从感知“古寺”入手引领感悟:

师:李时珍投宿到一座怎样的古寺?

学生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生1:读了这句话让我想到我们村一个老奶奶住的房子都快倒了,不像样子了。

生2:我想问这样的地方怎么住呀?我肯定会害怕。

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为感悟李时珍克服困难编写《本草纲目》的精神做准备。

再如《草原》一文,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后,用“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切入第一部分的学习:

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适时圈画批注。

抓住“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体会比喻的恰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小丘上的羊群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像老舍这样写一写吗?学生畅谈。“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是大海上的点点白帆。”想象朗读。

抓住“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结合中国画理解“渲染”,学生体会走进草原就走进了画卷,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来读。

抓住“高歌——低吟”这一情感变化的线索,体会作者来到草原内心的真切感受,进而感受草原细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