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文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所谓意味深长,是指以设计的文字、图形和色彩为基础,利用比喻、联想和想象等方式,体现出来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而中国艺术创作素来有寓意的传统,很多创作者都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体现出了这种寓意特点,从而获得了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联想是指从一个事物推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其能够给欣赏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使设计的深意得到突出表达。如话剧《赛金花》的封面设计选用了一座大炮对着老北京城墙的图案。赛金花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面对八国联军的侵华,为保护北京城和北京市民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此处用一门大炮来代表八国联军,用古老的北京城楼代表赛金花和她的生活环境,使人不禁联想到了当时环境的复杂和危险,设计者以此来体现对赛金花所做贡献的肯定。
比喻是把甲比作乙,甲和乙在本质上有着相同的特征,通过这种比喻能够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曹辛之所设计的《九叶集》,其是一部当时九位进步诗人的诗歌合集,曹辛之别出心裁,用略带抽象的手法画出了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枝干粗壮,枝叶繁茂,而且恰好有九片叶子,而且每片叶子造型各不相同,曹辛之以此来比喻这九位诗人,告诉读者他们的诗歌创作是植根于生活这片热土的,所以才能够枝繁叶茂,而且每个人的诗歌都是独具特色的,各有各的风格。
象征是指用甲表现乙的形式。鲁迅的《坟》创作完成后,很多设计者的封面设计都难以让他满意,原因在于多数设计都过于直白,没有象征意味,不能和杂文本身相配合。最终封面还是选定了陶元庆的设计,此设计的画面使用两个土灰色的三角形作为坟墓,将几个细长的圆锥体作为坟地里的树木,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了一个棺材的侧影。单看画面,我们难以看出其描绘的是一座坟墓,但是联系到书籍的名字,就能够体会到设计者的深意:其描绘出来的是一个象征的坟墓,即封建文化的坟墓,令人回味无穷。
2.中西合璧
时期,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现代艺术思潮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发生了交融,使得书籍封面设计走进了一个兼容并蓄和多元发展的时期。面对这种形式,鲁迅、丰子恺、陶元庆、郑川谷等都纷纷开始了关注西方现代美术和中国传统设计的融合,并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找到了一种平衡,使作品呈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面貌,大大扩展了意境的审美表现。
如丰子恺为《护生画集》所设计的封面。其选用了莲花,并将和蜻蜓作为主要的表现素材,将莲花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并将画面底部中央的一朵莲花上的长方形空间作为题写书名处。而该长方形两旁的莲花则是左右对称的,这表现出一种整洁的美感。而且为了防止这种整洁过于规整,设计者又画上了几只蜻蜓穿插在连花丛中。之所以选用莲花,是因为其在日本留学时期,对日本艺术中莲花的含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其正好和画集本身所表达出的意境相一致,体现出了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和圣洁唯美的感受。
又如,叶灵凤为《戈壁》所做的封面设计,就明显表现出了一种超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倡导将迷惑、错觉、灵感等无意识或下意识用形状表现出来。而这幅作品中充满了各种黑色的、不规则的形状,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多边形等无所不包,让人摸不透其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而且耐人寻味的是,戈壁本是寸草不生的荒漠,此处却使用了浅绿色来表现,体现出了一种矛盾、复杂的心理。再如,曹辛之于1945年创作的《江之歌》封面设计。其先是用抽象主义的手法画出了一条河流,以三条1厘米宽的波浪线以斜构图的形式描绘出了河水的湍急。而在这湍急的“水流”之上,却是三个纤细的宋体字,即书名“江之歌”。如果说采用表现主义手法表现出的是河流的湍急,给人以震撼之感的话,那么这三个纤细的宋体字则给人以清新和飘逸的美感,两者在变化中呼应、对照,这种构图、色调给人一种明朗、深远、视野宽广的感觉。所以说,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并没有在文化的碰撞中走向极端,而是充分挖掘两者的优秀质素,使封面设计呈现出了一种中西合璧之美。
【论文摘要】 文化产业是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文化企业自身都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在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基础上,从创新的角度提出改革举措。
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是党和政府若干年内要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中,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文化市场日趋国际化,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愈加重要。尽管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面临很多挑战。我国文化企业与国外的文化企业相比,不仅规模小,而且竞争力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我国的文化产业势必要日益开放,这也给文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和挑战。开发、整合、包装文化资源,形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刻不容缓。
1. 文化企业存在的问题
1.1 体制改革滞后,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配套政策不完善,改革难度大,导致民营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文化经济的平稳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文化产业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困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
1.2 政府定位、职能不清:一些地方以党代政,对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不仅导致了市场微观主体的交易成本过高,而且依靠以行政资金为主要手段和行政推进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配置资源的传统体制,导致了管办不分、资助覆盖面窄、监管缺失等一系列弊端。
1.3 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整:由于受传统体制束缚,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普遍对文化市场的重视和调研不够,市场开拓意识不强,营销能力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即使是优质产品也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1.4 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缺乏体制保障: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一定障碍,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缺乏体制保障,投资主体单一,各级政府财政紧张,加之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筹资渠道单一,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2.文化企业的改革策略
2.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1)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促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改进文化管理模式,创新文化管理手段。鼓励文化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变,公有经济向私有、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投资集资引资,发展多种渠道,鼓励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影响力。
(2)加快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对文化企业的运行方式、机制进行创新。不断修改完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快文化市场发展步伐,坚持文化企业发展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模式。通过政企改制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文化企业,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批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
2.2拓宽渠道,开拓市场:文化产业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是阻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如公益文化事业它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整个社会的事业,却存在“等、靠、要”,国家不拨款,我就不建设现象。应广开渠道,多方筹集经费,努力做到社会事业社会办。在经营方面,过去多数企业都有“守株待兔”、“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现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文化企业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向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推销自己,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在保持原有内涵和底蕴的同时增添新鲜感,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产品方向,以满足不同人的喜好与需求。
2.3创造个性鲜明的产品,打造文化品牌:在进行产品的前期设计时,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选择定位、设计,要将自身的文化特色、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展现出来。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充分理解它们真谛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定位,创造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文化企业想要拥有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有所收获,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让大家去熟悉它、认可它。发展既具有我国特色又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站在文化企业的顶峰,与知名的文化企业多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主动地将新想法、新观念引进来。通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进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打破行业、部门等所属界限,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创新是文化资源开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创意化、特色化制胜,才能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4重视人才培养和管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使之保持一定的后劲,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同时,特别注重培养造就和引进创新人才、策划人才、外向型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占领文化产业的人才高地。
文化产业是高智力、高科技的产业,因此,文化产业的竞争,也就集中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上。通过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文化人才;完善用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强培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等手段,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管理,尽快培养具备文化产业的相关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
2.5明确社会责任,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文化企业,其产品不单是供人们使用那么简单,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低俗文化造成的精神污染,比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要大。因此,文化企业在注重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的同时,也要肩负起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优秀文化的责任。
3.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整个世界的文化正在向着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文化企业发展是必然趋势。文化企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握好机遇,并且将各种资源有效的充分利用起来共同发展我国文化企业。
参考文献
[1]葛安娜.中小文化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1(5)258
[2]常莉.论文化企业促销策划与控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6):80-81
[3]周延召.文化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探析.学术交流,2008,170(5):173-176
一、文化营销的内涵
(一)文化营销的定义。文化营销顾名思义即将企业的文化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营销之中,用文化的方式来经营销售企业的产品。更精确的含义是:通过激发产品的文化属性,通过与消费者及社会文化的价值共振,构建亲和力,建设营销团队,实现文化沟通,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起。文化营销是以传统营销为基础形式而发展起来的,但又比传统营销具有更为丰富的人本理念和文化内涵。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构建核心价值观念的营销活动,其核心在于寻求为顾客所接受的某种价值观念或者价值观念的集合体作为立企之本,从而引导顾客对整个企业包括其产品的认同。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营销的关系。从企业文化的视野看,产品不仅意味着一个特质实体,还意味着顾客购买他所期望的产品中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心理需求等一系列利益的满足。企业将自身的文化融入到产品和服务当中,为其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产品和服务在有形和无形方面区别于竞争对手,提高产品文化方面的附加值,从而满足顾客多层次的需求。
通过企业产品的销售来传播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导入和传播的主要措施。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先导入,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后再传播。以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先与后之分,有效导入有利于有效传播,有效传播也有利于导入。因为,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播可以形成一种外推力,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导入。企业文化导入后会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企业文化与企业营销有效结合后,可以产生一种文化营销模式,通过营销将企业文化传播给广大消费者,最终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也就是完成了产品的推广和文化的传播功能。现代企业营销既是产品的推广又是企业文化的传播,产品的推广是有形的,企业文化的传播则是无形的。
二、文化营销的实施
(一)开展详细的市场调研。不同的消费群体需求差异的背后则是文化需求差异所致,文化需求的差异,决定着他们选择文化含量丰富的产品或服务时的千差万别。这就要求企业进行详细完整的市场调研,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的市场定位;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必须全面认真地分析目标市场,目标消费者特有的文化因素、文化背景,将其乐于接受的文化、期盼的文化,能充分体现其心愿和价值的文化因素注入产品之中。
(二)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策略。在产品中注入一种民族的、现代的、健康的文化,使物质产品成为特定文化的载体。而这种特定文化的注入应当体现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制作工艺等方面,也体现在造型上。在经过市场调研后,找到特定消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将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与之联系起来,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享受企业产品的同时,也购买并享受到符合其心灵需要的一种文化。
(三)实施合理的价格策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定位,这个价格定位要以产品所能满足的消费者的需求为标准,进行文化营销时,产品的价格策略要与产品所能给予顾客的文化需求满足相协调。很多产品能够因为它提供的价值而被重新定义,关键就在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你所提供的商品,以及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定义它们的价值,产品的影响越大,价值越高,销售的价格就会越高。
(四)制定并执行好的营销策略。通过在营销中塑造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将企业独有的个性形象和企业文化理念传递给目标对象,以激发其产生价值观上的共鸣,使企业的产品同其文化一样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要制定与文化营销相配套的营销策略,就必须意识到你所能提供的价值,而唤起这种意识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转变观念。这就意味着你必须从关注“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或者“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转变到关注“它们能够带来什么”的问题上。
三、通过产品销售进行企业文化传播
(一)要有良好的产品质量意识。产品的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只有优良的质量做保证,消费者才会对本产品产生安全感,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如果作为企业文化载体的产品的质量不过关,不可靠,产品根本就无法销售出去,不会形成市场,那么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即使侥幸销售出去了,那也只能使企业形象受损,使消费者不认同企业的文化。
(二)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在消费者选择产品时,产品的质量获得消费者的确认后,其次选择的就是售后服务了。不仅服务行业需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任何产品的销售都应有。尤其是一些技术型的产品,要使消费者在对其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后形成购买行为,进而把产品搬回家,企业就应该有值得信赖的售后服务。将企业的文化理念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宣传、销售、服务等一系列过程之中,这样才能造就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才能达到通过产品的销售来进行企业文化传播的目的。
(三)要使消费者获得文化满足感。现代消费者的消费与其说是在消费一种产品,不如说是在消费某种特定的文化。许多国外知名品牌的产品,其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上与国内产品基本相当,但在它们的产品中蕴涵有深刻的,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时,已不再是单纯的购买产品,还有企业文化带来的心理、精神满足。产品文化的满足感,可以创造出消费者的成就感。
四、文化营销的作用
“价值观是文化营销的基础,而核心价值的构建是文化营销的关键。只有通过发现顾客的价值群并加以甄别和培养或是企业顺应需求,努力创造核心价值观,才会使文化营销得以成功。”而文化营销一旦成功,就表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与顾客的价值群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意味着企业的文化理念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一旦这种认可得以形成,那么消费者就能够长期认同企业的产品,从而实现文化营销促进产品销售的基本功能。
文化营销的第二个功能就是为企业构筑核心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文化营销的前提是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这也是关键。文化营销针对知识经济消费个性化和消费价值化的客观要求,利用强大的文化渗透力,对不同消费心理的顾客都能形成有效激发消费欲望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企业形成具有独特性,竞争性和难以模仿性的价值观,成为企业区别与其他企业的核心能力。
医院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医院会计模式之中,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科充分融合的一个开放的、便捷的医院会计信息系统。信息化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趋势,会计信息化趋势能够将医院的会计信息用特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和保存,具有准确、快捷、保密性强的特点。这对规范医院管理,减少人为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新医院财会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应重新梳理会计工作流程,将医院的工作细节和会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力求医院的各种资料及时反馈到财务部门,再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化处理。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应与时俱进,对新医院财会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及时将数据结果反映给医院的管理层,同时改进工作方法、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学习,从而让医院的财会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2新医院财会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2.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信息化是一项需要软硬件设施支撑的系统工作,该项工作对于医院的管理来讲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进硬件设施,且需要持久的系统维护,除此之外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还应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熟悉操作先进的财务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目前,虽然大部分医院已经进行了会计信息化建设,但是收效甚微,没有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系统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下,医院应重视财会工作对医院开展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应形成以电算化为中心,融合和对接医院其它信息平台,以财务信息为对象,采集、录入、审核、处理医院的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信息,并形成相应的反馈机制。还可以依托电算化来加强药房的收费、库存管理、物资管理等建设。
2.2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内部控制
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内部控制,这是新医院财会制度的有关政策要求。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应是各部分相互监督和制约的管理体制,有成文的操作流程、工作职责和注意事项,加强医院信息一同操作控制力度,对相应的信息模块的权限和密码应进行细致、规范地设置,防止事件的发生。应设置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监督员,该监督员应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监督修改操作和支出等行为。管理医院的财务信息应专人专岗,不允许身兼多职。例如维护软件开发系统的人员不应具备财务操作能力。医院的会计档案属于机密级别,对输出打印的账簿、凭证、报表、数据存储设备应由会计档案管理员专门管理,妥善安全保管医院的会计信息档案。
2.3重视使用信息化软件
医院花费大量资金引进会计信息化硬件设备,那就需要与硬件设备相匹配、相适应的软件系统,该系统还需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符。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所使用的软件对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软件的操作专业性很强,专业人员应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能很好地调节、驾驭会计信息化系统。对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争取个性化设计会计信息软件,目前,部分医院所使用的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无法达到实时对接HIS系统的目的,在医院数据共享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对于医院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应经常性升级、更新,并做到与医院管理其他模块对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目的,以适应医院管理的需求。
2.4统一医院财务信息和业务进程
医院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最终要服务于整个医院的经营管理,从而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医院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要和其它管理模式相统一,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实现财务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只有将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块和其它管理、控制模块统一、集中起来,才有利于规范医院的管理工作,实现医院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创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务必要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以核算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对医院财务管理资金集中监控、统一化管理,使得医院的各个管理模块紧密联系,实现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2.5注重培训医院财会管理人员
要规范地使用、运行会计信息化系统,就需要培养一批既懂会计业务知识,又懂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对医院的会计信息化财会管理人员的岗位应进行细分,配备专门的系统操作员、分析员和维护员。医院财会管理人员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认真研究新医院财会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很好地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另外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培养信息管理和系统维护专门人才。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应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财会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杜绝、寻租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监督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需求
现代医院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提高医疗和管理水平上,还包括财务、科研、人员培训、文化建设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下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与时俱进的表现,能以财会为着力点对医院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助于医院的转型升级及文化建设、人资等各项工作的展开。
3.2符合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要求
新医院财会制度和旧的财会制度相比,优化了会计科目分类、完善了会计报表体系、细化了财务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提高了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度,总之规范了医院财务系统的各项活动。而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建设,有利于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贯彻落实,是改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必然途径。
3.3推动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往往是以核算为中心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子要素之间联系各自独立,联系不够,常常使得医院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重复配置,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推动医院的财务管理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将会计信息化系统连为一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成效。
4结语
数字化学习空间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课”的教学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有效地实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安排好学习的框架结构,课前,学生自己预习探究;课上,学生自己展示、提问、回答;课后,学生自主巩固练习;教师则通过评价测量表和学生学习反馈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保障了学生今后学习中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是,信息化给语文课堂带来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表现在:
2.1信息化课堂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要求师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之中只接受了一些最基本的打字练习,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而对文科教师而言,计算机能力也只是一些最基本的文秘工作要求,缺乏进一步的图片处理和软件应用能力。因而,信息化教育首先要求提高师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2信息化课堂的容量需求远超出传统课堂。
由于课堂形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所需的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大,教师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将所需信息量搜集完整,这就需要团队的合作。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学校甚至社会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
三、“教学”二字,从信息传授的角度而言,“教”是教师传达信息的过程,而“学”是学生接收信息的过程。这其中,忽视的恰恰是自我价值基础上的信息处理、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悟”的过程。《礼记•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传统课堂之中“悟”的经典表现。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应带着自己的体验自由领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不一样的人文情怀,从而悟出自我的价值所在。而在数字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息化追求便捷化,各种信息的集中碰撞必然对教师和学生在接受、整合信息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