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灯光阅读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开启HBA自动远光功能。这个功能,在内饰按钮上并没有明确的标识,那么实际使用时怎么打开呢?方向盘左侧的转向灯拨杆,向车头方向(也就是远光灯开启的方向)连续拨动两次,即可打开HBA自动远光功能。
2、开启自动雨刷(雨量感应器)。如果不好好的阅读说明书,很容易将这个便利功能错过,激活方式非常简单,将雨刷拨至间歇工作状态,即为开启雨量感应器,此时如果调整雨刷的刮刷速度,都视为在感应雨量的前提下变更。
3、关闭日间行车灯。全系标配LED日间行车灯是昂科威的一大优势,那么这个美丽的LED回旋镖是否能够关闭呢?答案是“可以”!而且方法简单之极,只需要将大灯控制旋钮从Auto切换至关闭,就能够让所有的灯光都不工作了,其中也包括日间行车灯。
(来源:文章屋网 )
1.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他们习惯依据以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意见、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们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敢于对课文以及老师的话提出疑问。
2.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书中这样描写内洞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内洞的双龙叶老看罢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提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认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因为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龙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用来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又因为是借着灯光去看,灯光摇曳,朦朦胧胧,大轮廓又很像,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叶老语言准确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理解‘有点像’是说像而不是不像。”课堂上这样的讨论,尽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的,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问题:“‘你们’指准?“‘你们’有什么想法?”“这个想法错在哪里?”“这个想法为什么错了?”……学生围绕老师的设问,提出了很多问题,然后让学生按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找出答案。这样长期训练,就使学生掌握了阅读课文的方法,养成主动思考、自己提问自己阅读的习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抓住重点词句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探讨。如《千里》中末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整个情节都是围绕它展开的。我就抓住这一句话设疑:“为什么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引发学生围绕这一句话一步步地思考,领会了内涵。
3.引导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通过教师的设问,要引发学生转换新角度思考、质疑、答问,敢于从熟视无睹的语言现象中发现问题、发现创见。教学中,首先要诱导学生敢于怀疑权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我善于抓住书本上一些含糊的地方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勇气。如《亲人》第一段是这样的:“我们村寨只有十几户人家,大多是苗族,只有我家是汉族。”学生对此就提出疑问:“既然大多是苗族,那就有少部分是汉族,不止一家,这一句含糊。”于是,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学生把这一自然段改成了这样:“我们村寨只有十几户人家,除了我家是汉族,其余都是苗族。”意思较以前就明确了。
学生创造思维往往是从遇到问题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我还善于创造性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如《“你们想错了”》一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敌人两次搜身有什么不同?第二次搜身时他们想得到什么?通过阅读,学生对第一问很容易找出答案,当学生找到第二次搜身他们“希望有新的发现”时,我接着设问:“新的发现”指的是什么?由于学生的认识大都停留在第一次搜身时敌人想从身上得到大洋这样一个认知阶段,回答较困难。如何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再向前推进一步呢?我引导学生回顾敌人第一次搜身时的情形,敌人通过“搜、摸、捏”,硬梆梆的大洋在身上显然没有了,那么“新的发现”是什么呢?我启发学生是指与大洋同样值钱的东西,学生恍然大悟,说出是指党的机密,可以通过它换得大洋。这样,启发学生说出来,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好得多。
[例1] 以“京剧”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字。(山东卷第17题)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解析:这道题可以用“分层法”进行解读。“分层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本题可按京剧的起源、角色分类、表演程式、表现形式分为四部分,抓住各部分的关键词就可以准确概括出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京剧源自徽剧,角色分类源自生活,表演程式化,表现形式绚丽多姿。
[例2]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安徽卷第18题)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解析:“下定义”是“压缩语段”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对概念的考查。解答这类考题,首先要提取能够揭示概念本质属性的主要信息,如本题中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多含有吉祥喜庆”等,然后按照“甲是乙”的形式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
[例3] 以下是一家公司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广东卷第22题)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这儿招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解析:本题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意在考查同学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所给材料用语不够庄重,口语化过于明显且拖沓赘余,不符合“招聘启事”的文体要求。要删掉枝叶,留其要害,把口语改为较正式的书面语。
参考答案:本公司系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会操作办公软件,会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本科,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拨打168168。
[例4]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江苏卷第3题)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解析:这是一道语感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和压缩语段高度概括的能力。题目的可贵之处在于独辟蹊径,自创新路,既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又考查听言外音、话中话,理解潜台词的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解答此题要运用由表入里、由点到面的思维模式。
参考答案:人们的活动要懂得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或:树木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例5] 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飞行板”的文字,不超过70个字(含标点符号)。(辽宁卷第16题)
①“飞行板”是由水上运动爱好者、法国的弗兰基萨帕塔研制而成的。
②在“飞行板”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像海豚那样在水中快活玩耍。
③这种装备需使用者将双脚绑在一双特殊的鞋子里。
④这一双鞋附有一个很大的喷水器,用以提供上升力。
⑤使用时,双手要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
解析:解答时要先揭示“飞行板”的本质属性——水上运动装置,然后逐句提炼主要信息。表述时要注意语序合理,连贯顺畅,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
参考答案:飞行板是水上运动装置。使用者将脚绑在特殊的鞋里,借助鞋上喷水器提供的上升力,双手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就可以在水中玩耍。
[例6] 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四川卷第18题)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做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概括时要注意关键词语,评价要全面、得体,如分号前后的内容“隐士”“忠臣”。语段叙与评结合,末句的评论“他处处都最近人情”“家常便饭的风格”,是对陶渊明的深层、全面解读,跟“一般人”的认识相互补充,对人物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参考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例7]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浙江卷第7题)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压缩。本题主要信息在“调查结果”,包含两层意思,“69%的学生……”与“很多学生……”,只要注意材料数据的变换就可以轻易作答,试题难度较低。
参考答案: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
[例8] 下列材料对“蝴蝶鱼”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用四个短语加以概括。要求:保留主要内容,每个短语不超过10字。(重庆卷第19题)
蝴蝶鱼,属蝴蝶鱼科,是热带海洋观赏鱼的名角之一,有120余种,90%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它们拥有美艳的体色、娇美的轮廓,两侧扁平椭圆的体型,既小又尖的嘴巴。许多蝴蝶鱼尾部都有一个似眼的黑圆斑点,那是它们用来诱骗攻击者的假眼,作用在于使攻击者错误地攻击其坚硬的背鳍刺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其食性以藻类、海绵珊瑚为主,有些品种也会吃一些小动物及浮游生物。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3分)
1.
(4分)认一认,连一连
dòu
qiáng
wēi
dǎi
逗________
逮________
蔷________
薇________
2.
(2分)《望天门山》不但写了长江水势的________,更借水势写了天门山的________。
3.
(3分)我会选择划横线词的解释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
A.中午的时候断开
B.从中间断开
C.从中间拉开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
A.水中的灯光
B.湖面波光
C.水面上的灯光
③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
A.天空迷蒙
B.空洞而迷蒙
C.云雾迷蒙的样子
4.
(10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绿油油)的禾苗
________的脸蛋儿
________的小手
________的麦穗
________的山洞
②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挺拔—________
调皮—________
犹豫—________
喜欢—________
特别—________
明亮—________
5.
(14分)读古诗,填一填。
(1)《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3)《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________。
6.
(3分)判断对错。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楚江”指的是楚国的一条江。
________
②小红用抹布擦去了玻璃上的污物。“抹”的读音是“mā”。
________
③《凉州词》的作者是杜甫。
________
7.
(5分)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捐献
②耐心
9.
(4分)默写古诗
望天门山
李白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5分)改变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改变原意,把句子换个说法。
①我天天坚持给鸟儿喂食。
②小明是我最好的朋友。
11.
(5分)请你从这三首诗中选择一首你最喜爱的诗默写下来,并说说喜爱的理由。
12.
(5分)我会把意思相近的词语选出来。
妈妈________
生日________
吃饭________
害怕________
收拾________
A诞辰
B恐惧
C母亲
D整理
E就餐
13.
(5分)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②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③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14.
(4分)根据解释写诗句
①雄伟的天门山好像是被从中间冲断了一样,让长江浩荡的流经这古代楚国的旧地。________
②滔滔东流的江水,在天门山遇到巨大的障碍掉头向北流去。________
③分列长江两岸的天门山,就像迎着江水扑面而来。________
④在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有一只小船乘风,从太阳升起的东边驶过来。________
15.
(5分)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16.
(5分)《山行》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________”。
17.
(5分)翻译句子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
(4分)默写《望天门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5分)
19.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这首诗写眺望天门山所见,始终描绘了哪些景物?
20.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诗人为山川景物抹上了哪些色彩?
21.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
,
回答问题
诗人在描绘这幅画时,是以什么景物为主体的?其它景物起什么作用?这些景物衬托了天门山怎样的景象?
22.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怎样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3.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本诗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3分)
1-1、
2-1、
3-1、
4-1、
5-1、
5-2、
5-3、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5分)
19-1、
20-1、
21-1、
1。原题
用电高峰时期,家庭里的白炽灯泡比正常发光要暗一些。这是因为,在用电高峰时
A.并联用电器增多,电路的总电阻增大
B.并联用电器增多,电路的总电流减小
C.并联用电器增多,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减小
D.并联用电器增多,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减小
所给参考答案为C.
2。一般师生的求解思路
这是一道考察学生利用电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问题的基本题目。本题考查的物理知识,是中学生熟知的动态电路分析问题。通常,家用电器是并联关系,其原理可简化为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其中“r”表示从电源到用户之间较长距离的输电导线电阻;“用电器”表示普通家庭用电器,可能是灯泡,也可能是电视机、电磁炉等。为了简单起见,在初中阶段,忽略用电器之间的导线电阻和电源内电阻,此时电源的外部电压U总可认为不变。
设包含灯泡在内的各个用电器的等效电阻(该用电器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分别为R1、R2、R3、R4、…,并联后总的等效电阻为R,则
1R=1R1+1R2+1R3+1R4+……
由上式可见,并联的个数越多,则并联后总的等效电阻R越小。因此,在用电高峰时,用电器的数量较多,并联后总的等效电阻R较小,故A选项错误。
电源的外电压U总可认为不变,而总电流I总=U总R+r+r。所以总电流大,故B选项错误。
用电器电压U用=U总-I总r;由于I总大,r、U总不变,所以U用小。对于单个用电器,比如上图中一个确定的灯泡,其功率为P2=U2用R2。忽略电压波动对灯泡电阻R2的影响,所以P2较小,这也许就是参考答案选择C的原因。
至于额定功率指的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由于额定电压是确定的,所以额定功率也是唯一确定的。因此不管实际电压如何波动,额定功率总保持不变,故D选项错误。
3。病态与病理
根据以上常规解法的剖析,命题者的意图似乎是让我们通过分析,得到并联用电器越多,灯泡功率越小的结论。该试题及常规求解思路,看起来顺理成章,没有问题。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存在着表述不清、指代不明、逻辑混乱、选项冗余的毛病。分析如下。
(1)“家用电器”一定是“灯泡”吗
题目正文部分描述了一种现象:“用电高峰时期,家庭里的白炽灯泡……要暗一些。”指定考生处理的任务是“这是因为,在用电高峰时。”然后选项中提供了一些原因,供选择。仔细阅读题目就会意识到,正文部分描述的是“灯泡”变暗的情况,要求解释的是“灯泡”变暗的原因。但是选项C提供的原因是“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减小”,选项D提供的原因是“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减小”。
“家用电器”一定就是“灯泡”吗?如果理解为电路中的其它用电器,比如电饭煲的功率减小,能直接解释“灯泡”变暗吗?由于“家用电器”的概念范围大于“灯泡”的概念范围,这就存在着指代不明的问题。
本病的治疗方法很简单,直接将“家用电器”改为“该灯泡”即可。
(2)何谓正常?
题中表述:“用电高峰时期,……白炽灯泡比正常发光要暗一些”。什么是正常发光?题中的言下之意,似乎是在用电高峰,许多人使用白炽灯时,白炽灯不算正常发光。难道,在深夜,很少有人用电时使用白炽灯,白炽灯才算正常发光?这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感受恰恰相反。《现代汉语词典》第1474页对正常的解释是:“符合一般规律和情况”,并举例:“精神正常、生活正常、正常进行”。一般而言,应该是大多数人需要使用的时候叫正常,很少有人用的时候叫不正常。
由于命题者对“正常”的理解与一般人对“正常”的理解不同,就出现了表述不清的毛病。大致有两种治疗方案,方案一,题目中对“正常”进行新的定义,明确在用电低谷时用电叫正常。这就避开了对“正常”的不同理解。方案二,不使用“正常”一词,直接比较用电高峰与用电低谷(深夜)时白炽灯的亮度情况。比如改为:“家庭里同一只白炽灯泡,在用电高峰时比深夜时发光要暗一些”。
人教社课标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61页对这种现象的表述:“一些同学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傍晚用电多的时候,灯光发暗,而当夜深人静时,灯光特别明亮。”这样的表述,如聊家常般的娓娓道来,不仅准确,而且让学生感到亲切。
(3)“家用电器……功率……”的含义?
“家用电器……功率……”是任意一个家用电器的功率,还是所有的家用电器的总功率?如果理解为其中一个,比如原来没有连入电路,后来连入电路的家用电器,则其电流从零增加到某个确定值,功率是增大而不是减小。如果理解为家用电器总功率的话;由于总电流增大,总功率也应该是增大,而不是减小。这些都无法解释“灯泡”变暗的原因。
该病治疗方法同3。2所述。
(4)“增多”一词不妥
《现代汉语词典》第1446页关于“增”的词条中没有“增多”一词,对“增加”的解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经典的物理教材、教参,都有关于数量变化的描述。比如人教社课标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3页有“高度在增加”,第8页“增大牵引力”,第12页“重力势能增加”,第18页“速度由v1增加到v2”,第20页“物体的动能增加”。人教社课标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16页、第43页“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第59页“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没有看到用“增多”来描述数量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