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信息化

中小学信息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信息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信息化

中小学信息化范文第1篇

一、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办学水平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

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当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

中小学信息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是十分宝贵的资料,它见证历史,融合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我国教育部曾颁布《中小学档案管理办法》,提出要将学籍档案、人事档案、党政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声像档案资源转化为电子文件,保证档案数据的完整性,满足教师、学生对档案的应用需求。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为中小学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开辟新的管理渠道,同时也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中小学档案管理需引入更多高端技术人才,加强对人才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人才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当今时代,学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一人一号、一人一档”,为教师和学生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通过电子档案保存数据,优化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1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1提高管理效率

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拥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充分发挥档案的凭证作用和信息化功能,推动提高中小学档案管理水平。当前已有很多中小学在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电子档案,做到安全保密、统一标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档案包括学基于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陈永光(勉县武侯中学汉中724200)生的整个成长和发展阶段,需要从学生入学时期开始建立,记录学生的学习变动情况、成长情况以及所有的个人信息,每年都会增加较多的新建档案,数量庞大,传统的纸质档案不利于保存,信息化管理能解决这一问题。电子档案能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全面改善档案管理效果,提高管理效率;

1.2降低管理成本

在传统的中小学档案管理中,学校需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耗费较大的存储空间,并且档案资源在查找、保存过程中也较麻烦。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中小学档案管理能全面节约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成本,档案的查询工作可以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当教学管理工作需用档案时,管理人员就可通过计算机查找学生档案或教师档案,减少对原始档案的损耗,最大程度地保护档案原件;

1.3实现档案价值

在中小学的运行过程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充分实现档案价值,促进中小学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推动学校资源科学分配,全面提高中小学资源利用率。档案是中小学教学以及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保障,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记录教育管理信息,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学校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教师而言,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包含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涵盖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个人奖励、突出成绩以及荣誉等内容,能彰显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突出成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料。

2当前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2.1档案材料存在遗漏

在当前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学校都存在档案材料遗漏的情况,档案资料收集不全、资料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不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行。针对已提交或收集的档案资料而言,很多档案资料质量不高,存在不完整、信息错乱等情况。档案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在信息化管理中,档案的初始资料非常关键,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对已遗漏的档案进行弥补,为今后的信息化管理做好充足准备,全面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2.2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部分学校中的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内容以及规定的工作流程不够重视,容易在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疏忽。目前,一些工作人员将档案管理工作视为应付上级检查工作,对档案管理的态度非常消极、被动,这些会对档案管理造成不利影响。档案管理是个系统化工程,学校中的师生档案能记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成果,同时记录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对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全面提高师生的档案管理意识,才能推动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

2.3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手段上较落后,大部分管理人员只能对档案材料进行基础整理,无法对档案资料进行编研和深度分析,不能发挥档案的价值。在管理模式上,绝大部分学校依然采用人工保管的方式,管理效率低下,信息资料查询不便,不利于档案数据的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已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落后的档案管理与教学工作不适应,无法发挥档案信息的重要价值,需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3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

3.1全面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是电子化档案的基础,基于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中小学档案工作管理必须首先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学校需为档案资源管理搭建专门的网站,或建设“数字档案馆”,将档案内容录入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利用效果,加强对档案资源的服务。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正在由传统的文件管理转化为电子信息管理,无论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还是管理体系,都处于过渡时期,只有学校完善数据库建设,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全面优化管理水平。学校需在校内建立档案信息化服务机构,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专业设备,避免档案资料流失,科学规划电子档案数据信息的录入工作,方便管理人员对档案资源进行检索;

3.2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

档案是中小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料,不但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在实现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将《档案法》、《保密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作为档案管理的基本标准,严格规范档案管理行为,结合中小学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详细规定电子档案的信息收集方法、利用方法、销毁的规范要求,让电子档案拥有绝对安全的存储环境,保证电子档案的管理严格按规章制度,全面提高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学校可结合本地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制订出《数字化档案查询制度》、《电子文档管理制度》、《数字化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保证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规范化操作。只有制订出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才能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档案资源共享,全面提高电子档案的利用率,让学校的电子档案管理更加规范,代替传统的纸质档案,实现数字化进程;

3.3优化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系统

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运用专门化的管理软件,保证软件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全面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水平,优化电子档案管理效果。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充分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搭建出完善的档案管理数据库,将数据库与教学管理系统、OA系统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充分提高电子档案工作的效率,实现自动化发展。学校需认清本校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需求,自主研发电子档案管理平台,也可向其它企业、科研机构购买软件,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做好软件的升级、更新,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电子档案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如果基础设施系统不能及时优化,就很有可能造成数据损毁、泄密等事件,形成严重损失。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不断优化系统建设,在软、硬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电子档案的应用和管理效果;

3.4建立健全档案信息保密体系

在当前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存在电子档案规范化水平不高的情况,档案管理标准存在滞后性,应用软件比较繁杂,不利于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档案数据资料保密性不强,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档案信息保密体系,将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对中小学档案的应用系统进行管理,完善数据备份技术,在系统中增加身份认证、安全密钥等,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其中,数据备份技术可防止数据流失,如果计算机硬件、软件存在故障和缺陷,工作人员出现错误操作、计算机遭受破坏性病毒等,电子档案就会形成数据灾难,数据备份技术能对电子档案的数据库进行实时备份。

4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4.1提高工作人员以及师生的档案管理意识

在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以及学校的师生都存在档案意识较差的情况,有些教师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认知,容易受到教务工作的压力,不注重档案信息收集,学生没有对档案信息反复验证,导致档案信息不完整,信息数据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首先需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教师与档案工作人员的配合,让全体师生都认识到档案资料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高度重视档案收集和应用工作,保证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顺利开展。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教师需要对学校收集的相关资料高度重视,积极提供,保证初始的档案信息完整、准确。

4.2全面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伴随教育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工作需不断更新观念,促进管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需相应的人才作为支撑,只有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熟练应用各类档案管理软件,正确利用档案资源,才能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的价值,保证先进的信息设备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在人才引进方面,中小学需与高校进行合作,引进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才的考核,全面保证人才的知识技能;此外,学校还需设置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办公室,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成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对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实施档案理论的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走向专业化。

4.3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绩效评估工作

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为中小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档案,这些电子学籍档案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教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绩效评估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电子档案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绩效评估不但是一种考核手段,更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可及时发现学校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让档案管理的成绩凸显出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绩效评估工作中,评估主体要做到多样化,教育部需承担一定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学校需要进行自评,全体师生也需针对档案管理进行评价,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作用。在绩效评估中,评估主体需明确信息化管理的投入、产出以及实际的应用效果,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在绩效评估方法上,学校需明确档案信息化的采集流程,明确审核标准,全面结合《全国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学籍档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电子档案存储以及安全程度进行评价。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化特征,工作内容包含很多难以量化的方面,这些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融合主、客观因素,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5结语

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需发挥出档案数据资料的价值,推动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更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资料收集不全面、信息数据保密性较差、查询利用水平较低等情况,这些都会对档案管理和档案资料的应用带来困难,因此,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在实践操作中,学校需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师生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搭建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软、硬件设备,积极研究新技术,通过绩效评估的方法考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是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学校必须保证资金充足,对档案管理的资金进行科学分配,注重传统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化,制订严格的保密体系,让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娥.企业档案管理体系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研究———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J].人民长江,2021,52(05):229.

[2]丁继武,何可.严把“三关”扎实做好档案服务———成都市新都区档案馆强化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四川档案,2021(06):42-43.

[3]李宁,温雯,詹妮,刘衎,郑紫薇,梁欣欣.新时代全面提升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实践与思考———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21,40(06):6-9.

[4]张雪峰,陈萍.新发展阶段高校党建档案管理质效提升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8):34-39.

中小学信息化范文第3篇

中小学教育必须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雄辩命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它要求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必然涉及到诸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对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个过程必须逐步探索,及时总结,切莫等闲视之。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②.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③.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对于这一块的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1020年)》特别指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在近几年里国家实施的“薄改”计划大力倾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学校的领导层也应以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逐步建立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宽带校园网、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校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等手段来进行。换句话说,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活动便难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时下不少的中小学赶浪潮耗巨资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的设施将面临着急速贬值的尴尬境地。这便是称为“有路无车无货”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所形成的“瓶颈”,建议学校及时从市场上引进和购置或自制各学科电子教材教案,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可从K12、百年树人及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引进教育教学资源,弥补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形成的“瓶颈”,并且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教育信息化与师资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对于师资培训,培养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这项工作,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学校应建成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且引进和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所需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要走好走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便是转变教师职能,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因此,要及时启动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针对老教师的特殊情况,从头从快从优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切实地转变教师职能。

四、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从目前某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教师还存在着片面的模糊认识,他们只是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布线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而对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甚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根本不去或者很少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用或者很少用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一些领导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情况,不重视培养教师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教师能否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及是否使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不重视或不作要求。

中小学信息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 管理 信息化

固定资产作为中小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整个中小学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培养工作的基本物质基础保障,对于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转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很多中小学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方式陈旧,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因此,按照现代化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效,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中小学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随着中小学教育教学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现阶段中小学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中小学的房屋建筑、办公设备、教学仪器等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统的人工记账的方式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已经难以满足中小学管理的现实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就显得越发重要,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及时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及时快速的分析,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管理从购入、配置、维护、处置各个环节的情况。

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适应固定资产管理涉及面相对较广、内容变化频发、各类统计报表较多的问题,减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强度的同时,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

三是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信息,因而也能够为固定资产配置以及管理等各项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对于改进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非常有利。

二、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措施研究

(一)完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前提工作就是应该按照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有关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对中小学的固定资产建立资产编号,并将编号贯穿到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同时,还应该将固定资产的编号以及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全面的录入到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特别是中小学固定资产的规格、型号、采购价格、主要用途、资产分类、技术参数、使用产权、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折旧等相关的信息。在完成中小学固定资产的所有信息数据录入到固定资产的信息系统以后,应该按照固定资产实际状况的变化,及时对固定资产的有关信息进行调整,确保能够及时的掌握好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以及变动状态。

(二)明确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功能要求

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功能要求方面,主要包括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申购、报增、变动、处置、维护、清查、盘点等业务功能,实现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全息、实时与多维管理,解决清查、统计、对帐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根据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数据整理导入、信息查询等信息服务功能。特别是重点强化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财务管理服务功能,依托信息系统完善固定资产有关的财务账目处理,强化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的财务实时监督管理。

(三)优化信息化环境下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关键的一点是应该按照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对有关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首先,应该注重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协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彻底解决当前中小学内部不同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信息闭塞问题,最大程度的实现内部信息数据的沟通共享,并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确保能够自动完成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种账目和财务报表的设置。其次,应该按照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从资产购置可行性分析、采购招标、配置、使用、维护保管、借用出租、清产处置等各个环节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四)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辅助功能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就是以信息化系统辅助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项信息,掌握好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为中小学落实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合理安排预算,优化中小学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另一方面,应该利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控,特别是及时关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账实及帐帐情况等,利用信息系统开展动态跟踪分析,防范固定资产流失或者是闲置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三、结束语

随着国内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全面分析学校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实际需要,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丰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以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唐继军.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

中小学信息化范文第5篇

一、信息化技术在中小学后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提升后勤管理工作效率

后勤作为整个学校的保障,涉及的业务与管理内容非常多,尤其是在学校这种人员数目众多的机构中,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是较大的。在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主要为人工处理,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还会出现诸多纰漏,工作效率难以提升。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相关设备替代传统的人工数据处理,不仅节省人力资源,还能确保准确性,完成更大的工作量,有效提升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

2.节约后勤管理的成本支出

中小学后勤管理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所有工作人员的相关信息输入电脑,实现无纸化管理,进而避免大量的纸张浪费,同时在信息化管理之下,将分散在学校各部门的信息通过信息网络进行汇总,再分发至各分管部门,能够实现各类人才的各司其职,不会造成人才的浪费,既缩短了工作时间,又减少了工作量,进而有效节约了成本支出,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信息化技术在中小学后勤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1.转变后勤管理观念,重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这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学校领导应积极转变后勤管理观念,去促进中小学后勤管理现代化建设。

具体来讲,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像是观念改革的推行。学校领导应结合当前新形势下中小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现代化的人本观念、效益观念作为指导去重新审视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对已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无法适应学校发展、无法激发后勤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利于后勤管理工作开展以及不利于后勤队伍建设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唯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果断决策,重视信息化技术对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避免信息化建设成为一纸空文。

2.创新后勤管理信息化形式,完善后勤管理方法

基于完善的硬件网络平台,学校应该对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同时对信息化的后勤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而由于各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办学条件有所不同,所以学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形式可视情况而定,比如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则可购置学校管理服务,将完整的学校后勤管理平台直接引入,进而实现所有后勤管理工作无纸化操作;而对于条件不足的中小学而言,可结合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去自行构建适用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模式,可通过校园网去创建文件服务器,将与后勤管理相关的制度、维修事宜、办公采购等一系列流程,分管于不同的后勤管理文件夹中,在访问权限设置后便可实现信息化管理[2]。其中财务文件夹的访问权限只对财务室和相关后勤管理人员开放,而设施维护文件则需开放全校师生权限,让他们能够随时提交班级、校园以及办公室内的设施物品维修清单,后勤管理人员便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定时整理,开展维修工作。

3.强化后勤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提高其信息化技术水平

后勤信息化管理是一套非常复杂且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关乎学校所有师生。所以,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合理运用与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态度息息相关,唯有强化后勤管理队伍的信息化意识,才能制订出更加科学适用的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