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配眼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近视人群不断壮大,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很多近视患者为了美观和方便,都选择配戴隐形眼镜,甚至出现了配戴美瞳的热潮。专家称,相较于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引发眼部疾病的几率更大,因为隐形眼镜直接接触眼球表面,尤其是变色镜片可能存在掉色的风险,所以配戴美瞳的危险性更大。美瞳由于增加了染色设计,因此除存在掉色的问题以外,它比一般的隐形眼镜更容易引起角膜炎。而年轻的近视眼患者,戴隐形眼镜的时间往往过长,甚至戴着隐形眼镜睡觉,再加上警惕性较低,往往在角膜已经出现感染症状时仍浑然不知,这样无疑会加重病情,进而影响视力,甚至会造成角膜溃烂。特别是罹患过敏性结膜炎的人,是最不适合配戴隐形眼镜的,因为这类患者的眼部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那么,怎样配戴隐形眼镜才会安全无隐患呢?
首先,人们每天佩戴隐形眼镜的时间不要超过12个小时,每周佩戴隐形眼镜以5~6天为宜。若佩戴的是美瞳,每天佩戴的时间不要超过10个小时,并要隔一天佩戴一次。
其次,配戴隐形眼镜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经常交替佩戴隐形眼镜和框架眼镜,并采取正确的清洗方式来清洗隐形眼镜,这样才能大大降低眼部疾病的发病率。在挑选隐形眼镜时最好选择日抛型,如果使用的是周抛型或长戴型,则要在每天佩戴隐形眼镜之前和取下隐形眼镜以后,用消毒液仔细擦洗镜片5~10下,并要经常更换浸泡盒。
尽管如此,常有白内障术后配戴眼镜的患者前来咨询“为啥我配的眼镜戴得不舒适?”的确,白内障患者术后配镜与普通配镜确实不一样。不仅要求验光师有娴熟的验光技术,还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提出合适的配镜要求。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配镜者参考。
1.如果患者施行的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则在术后1~2个月先尝试进行初步验光,已了解当前的屈光状态。最佳配镜时间为术后3个月,此时手术切口已完全愈合,达到一个稳定的屈光状态。因此,配镜会比较准确。
2.手术后如果视力提高不佳,应该先去医院检查,寻找引起视力差的原因。因为白内障术后视力是否提高,不仅与患者的屈光状态有关,还与眼底视网膜功能,人工晶体植入的位置、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排除了其他非屈光状态因素后,再请医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配镜。
3. 一般来说,大多数医生会让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接近一个正视状态,即看远时清楚,而看近阅读时需配戴老光眼镜。当然,有些医生也会给患者保留100~200度的近视,这样可以兼顾到远距离视力和中距离视力,使患者能在不戴镜的情况下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及阅读。如果患者还想获得更佳视力,可以看近和看远各配一副眼镜。因此,手术前患者应根据实际工作、生活需要,告知医生自己希望达到的视力状态。如对看远距离物体要求高,医生可通过植入相应度数的人工晶体,使你达到完全正视状态。如果需经常从事近距离工作,则医生也会植入相应度数的人工晶体,为你保留250~300度的近视,以保证患者33~40米的近距离阅读。
4. 如果是双眼白内障,医生一般先做视力较差的那只眼的白内障手术,1~3个月后再做另外一只眼。患者可在第二次手术后3个月再进行验光配镜,这样有利于双眼达到平衡,配镜效果也较好。如果是单眼白内障或双眼白内障有一只眼白内障程度较轻无需手术者,可通过准确的配镜,尽量减少双眼屈光度数的差异,从而达到双眼平衡。
5. 患者是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医生往往要给患者术后保留200~300度的近视度数,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高度近视患者已习惯了一种较近距离的阅读方式,只有在术后保留一定的近视度数,才能保持他们原有的阅读习惯。当然,看远还需要配一副相应度数的近视眼镜。
6. 患者术前如果存在单眼或双眼的眼底病变,如黄斑(人眼视网膜上视力最敏感的部位)变性、黄斑出血甚至做过视网膜脱离手术。则应有思想准备:手术后视力提高很可能不多或没有提高,即使通过配镜也无法达到较好的矫正视力0.8或1.0。这是因为具有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机,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都存在故障,如果单纯做了白内障手术,相当于调换了一个新镜头,而底片的故障(黄斑变性)却无法解决。所以,患者手术后视力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可能出现下述问题:如总觉得眼前有一个黑影遮挡,看物体时需要侧着头看,甚至有重影出现。此时通过配镜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只能靠双眼和大脑的不断适应(一般需3~6个月),使这种不适症状逐步得到缓解。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78例近视手术患者的护理,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78例(96眼)中高度近视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近视,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指导。结果:78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随访3~6个月屈光状态稳定,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一例因为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及护理均满意。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矫正近视度数高、预测性好、有可逆性等优点,是矫正中度和高度近视的一项新技术,对患者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护理,能有效保证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
随着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手术方式的逐渐成熟,使大多数近视患者得到了很好的矫正,但是对于一部分超高度近视(≥﹣10.00D),准分子激光术后效果欠佳,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措施。高度近视眼的前房较深,具有植入人工晶体的优越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把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研究的重点投入到了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目前该手术已成为矫治高度近视的一种新方法,其具有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保留调节力、保留光学区角膜组织完整性,具有可逆性等优点,其手术并发症少、屈光效果好、可预测性、稳定性好,是屈光手术的有益补充[1]。护理配合在此项手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我院于2011年1月至211年12月共开展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共78例(96眼),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96眼,年龄19~38岁,平均29.6岁,男性36例,女性42例,单眼60例,双眼18例,术前屈光度-4.00~-20.00D。全部患者为中高度近视,裸眼视力0.04~0.3,最佳矫正视力0.1~1.2。
1.2手术方法 术前2~3周在表麻下行虹膜11点、1点方位YAG激光打孔,为植入人工晶体做准备。手术采用表面麻醉,散瞳孔后在显微镜下做颞侧约3.2mm的角膜缘切口,注入2%羟丙甲基纤维素,6点、12点各做宽约1mm透明角膜辅助切口,ICL自颞侧角膜缘切口注入前房,待其自然伸展开后将晶状体襻植入虹膜后方,襻位于水平位(TICL根据轴向适当调整);BBS液冲洗置换粘弹剂,0.01%卡米可林0.2ml缩小瞳孔,BBS液再次冲洗前房,水密切口。
1.3病例选择标准 (1)前房深度大于2.8mm;(2)年龄20~45岁;(3)近视屈光度近2年内稳定,术前屈光度-4.00~-20.00D;(4)患者有手术主观愿望,不能耐受框架眼镜或接触镜;(5)全部病例排除眼前节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病、视网膜病变、浅前房及其它眼部手术禁忌症;(6)健康状况良好,排除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1.4晶体 选用美国STAAR公司生产的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1.5结果 术后第1d全部患者角膜透明,人工晶正,术后视力恢复迅速。术后1月复查,患者裸眼视力0.2~1.5,平均视力0.8,术后视力均达到甚至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患者屈光状态稳定,无高眼压、虹膜损伤、角膜失代偿、人工晶体移位、自身晶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新开展的手术,费用高,患者渴望改善视力,对手术寄予厚望,同时又担忧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很多患者有浮躁、焦虑心理。针对患者和家属的不同心理特点,我们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首先向患者及家长解释为什么不能行激光治疗,然后详细介绍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与激光手术相比的优越性,询问患者需求,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的疑问。向其介绍医院和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解释手术的基本步骤、术中配合要求、术后恢复的一般过程、术中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强调情绪放松配合手术的重要性。介绍已成功病例,增加患者信心,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 术前询问病史,排除有发生风险的不宜手术因素;裂隙灯下检查结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体、玻璃体、眼底等,协助患者检查泪液分泌试验、视力、眼压、角膜厚度、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近视度数、眼轴长度等,设计人工晶体的度数,以保证术后患者有较好的裸眼视力;测量明暗两种情况下的瞳孔直径,可对术后的眩光症状做出预测,以提前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眩光现象。全身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常规检查。做好特殊器械、显微镜等用品的准备,且要确保性能良好。术前3d用0.3%加替沙星滴眼液及0.1%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各4次/日,术前1d洗头、沐浴,保证充足睡眠,注意眼部卫生,停止脸部化妆,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以保证全身情况良好,手术日常规予剪睫毛、冲洗泪道、冲洗结膜囊,复方托比卡胺散瞳,护送患者入手术室。
2.1.3术前宣教 采用口头表述、知识手册、电视录像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手术前的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讲解并示范正确点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嘱患者预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勿吸烟饮酒,术中避免手脚乱动,头部固定,并训练患者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以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向患者讲解手术前后配合的重要性,介绍术中控制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用舌尖顶着上腭,不能控制时要告诉医生,以免影响手术。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护理类似,术后留院观察1天,手术当日安静闭目取平卧位休息,减少眼球转动,减少头部的活动,以防眼内出血、眼压增高等并发症。饮食以普食为主,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进食需用力咀嚼的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者给予轻泻剂,避免因用力解大便引起而眼压升高。术后避免咳嗽或大声说话,勿低头弯腰,勿用力闭眼,勿用手触碰术眼,保持眼部卫生,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并防止晶体移位。术后如出现眼痛、眼胀持续性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现象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理,警惕高眼压的发生。
3.2.2术眼护理 术后第1天拆开敷料换药,碘伏消毒眼周皮肤,术眼开始点药:0.3%加替沙星滴眼液4次/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6次/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次/晚,点眼液应动作轻柔,整个过程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碰伤角膜,防止交叉感染。术后密切观察角膜、房水、眼压、前房深度、人工晶置以及术眼晶体透明度。告知患者术眼出现轻度眼痛、眼胀、眼内异物感等不适均属正常现象,告知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为含激素类眼液,使用是为了控制眼部炎症反应,只能术眼使用,健眼不能使用,防止出现“激素性青光眼”的不良反应。
2.2.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1)高眼压 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可因急性虹膜炎引起,也可因未彻底清除前房内的粘弹性物质,或因术后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而引起。术后用非接触眼压计监测眼压,询问患者有无眼部胀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现眼压升高要安慰患者,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2]。若是粘弹剂引起的高眼压,可予角膜旁穿刺前房放液。本组患者有6例术后出现眼压升高,患者能忍受,向患者解释眼压升高的原因,缓解患者的心理紧张情绪,第2d眼压均恢复正常。(2)角膜水肿 与术中植入人工晶体时,或术后擦眼、角膜检查时人工晶体与角膜内皮相摩擦等有关。但随着手术材料、手术术技巧改进,角膜水肿的并发症大大减少。术后尽量避免接触性角膜检查,嘱患者不要用力挤眼和揉眼,注意休息,避免眼睛疲劳。(3)虹膜炎、感染 主要由于术中过多干扰虹膜所致,术中应细致操作,术中应合理使用粘弹剂,器械尽量少出入前房,局部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眼药水,换药和滴眼药水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压迫眼球,术后测眼压用非接触性眼压计测量,防止感染。(4)光晕或眩光 主要由于人工晶体有效光学直径小于瞳孔直径,光线通过人工晶体边缘时产生了光晕和眩光[3]。因夜间瞳孔较大,所以出现眩光的概率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随着炎症反应的逐步吸收,瞳孔对光反应的灵敏度增加,眩光现象2~3个月后可自行消失,所以需向患者耐心解释,并嘱其不要紧张。(5)瞳孔变形 由于人工晶体固定在虹膜上,短期内对虹膜纤维有牵拉,引起的瞳孔变形,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本组患者中8例在术后存在瞳孔变形,术后1个月复诊时已恢复正常圆形,光反应灵敏。
3出院指导
3.1生活指导 嘱患者保护好术眼,3个月内不要用力闭眼、揉眼,防止碰撞,洗脸时不要用力擦洗,避免剧烈活动、避免做对头部冲击力较大的运动,用眼要注意劳逸结合。
3.2用药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继续按医嘱用药,指导患者正确滴眼液、涂眼膏,避免损伤角膜,引起眼部感染。为控制术后炎症,需点用激素类眼液,但应注意避免出现“激素性青光眼”,向患者强调使用时间为1个月,每星期减半量,点满4周停止使用。
3.3复查 患者术后的复诊对手术的远期效果的观察十分重要,向患者交待术后定期复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随访项目包括:视力、眼压、电脑验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前房深度、人工晶置、瞳孔、患者晶体透明度等,同时给予个体化健康指导等。如果有突发的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骤降、视物变形等不适时需及时就诊。告知驾驶员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眩光现象,为驾驶安全,应避免夜间开车。
4小结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近视度数高、预测性好、有可逆性,远期效果安全、稳定,而且保留了原有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不削薄角膜,对眼内结构没有影响,较激光手术更加安全,是矫正中度和高度近视的一项新技术。但由于此术式为眼内手术,手术风险相对较激光手术大,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和研究,提高护理水平。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正确的引导患者,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对患者的眼压进行动态观察,观察眼部病情变化,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并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胡勇花,许燕娇,易全勇.3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的护理.江西医药,2008, 43(6):636~637.
[2]张继莲,肖惠明,吴华琨,等.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护理体会.临床护理杂志,2006,5(5):15~16.
一、启发
(一)引疑导析
教师创造问题,启发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勇于发现,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才会有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一开始通过一系列的现象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如何产生的、在学生知道这是静电现象基础上去引申,让学生做实验,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猜测,设疑,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说静电与电荷的关系,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既教师创设问题和探索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让学生求异质疑。
二、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落实素质教育,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三、放手让学生探索
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6岁;病程3周~2年。单侧15例,双侧1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
取患侧风市、髀关。皮肤常规消毒,取30号2寸毫针,先直刺风市、髀关穴1~1.5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2~3分钟。再以风市穴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3寸取穴,向风市穴方向横刺1~2寸,行提插捻转补法2~3分钟,使针感向四周扩散,留针并用艾条在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反复旋转施灸15分钟后取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2 直流电离子导入法
针灸后立即取2个10cm×15cm的电极,正极置于患处,用维生素B12注射液10000μg,负极置于腰骶部使用10%KI溶液,通入直流电流,电流强度3~8mA,通电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个疗程后停止治疗,半年后随访。
3 疗效观察
7
本组16例,治愈(患处皮肤感觉恢复正常,其他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12例,占75.0%。显效(患处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久行、受寒、劳累后有轻度疼痛、麻木等)4例,占25.0%。有效率100.0%。
4 典型病例
刘×,男,38岁,军人。2000年3月6日就诊。主诉:右侧大腿前外侧麻木刺痛1年,近日加重。1年前在野外训练执勤卧湿地过久,1周后出现右侧大腿前外侧面感觉异常,以麻木刺痛感为主,行走或下肢疲劳后加重。经单位卫生所给予口服布洛芬片0.2g,1日3次;维生素B1片0.3g,1日3次;追风透骨丸3g,1日3次,疗效不明显。查体: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弦细。右侧大腿前外侧有15cm×5cm大小区域皮肤感觉减退,皮肤无红肿,肌肉无萎缩,活动不受限,膝反射正常。诊断:股外侧皮神经炎。按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
5 体会
本病属祖国医学"皮痹""肌痹"范畴,与营卫关系密切,其病机为营卫气虚,风寒诸邪乘虚而入,瘀血阻滞经络,气血失调,经络失畅,肌肤失于濡养所致。用多针横刺配合艾条反复施灸患病区域,可激发肌肤经气的运行,改善微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能补营卫之气虚,行经络之瘀滞,祛风寒湿之邪。现代医学证实股外侧皮神经为单纯性感觉神经,如股外侧皮神经因外伤、感染、受压迫等致病因素作用可引起该神经的营养和代谢障碍,引起炎症病变,从而引起本病的症状。应用直流电透入维生素B12和KI两种药物,加上直流电的功能能够增强股外侧皮神经的新陈代谢,并达到消炎、营养和兴奋股外侧皮神经的目的。因此,采用以上两法可有效恢复股外侧皮神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