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容坚持不懈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功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一夜成名、瞬间暴富在现实中或许存在,但几率很小,如果想真真切切地触摸到成功,那么就要随时把握好机会,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命运是每一天生活的累积,小事情决定大成就。如果一个人不愿做小事,那么大事也很难做成,老子告诫人们“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如想成功,比别人更优秀,就要多在小事上下功夫,成功靠的是点滴的积累。
富兰克林·费尔德说:“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我没有时间”,然而没有时间是借口,再忙碌的人也能抽出时间,哪怕五分钟乃至一分钟,利用抽出的时间,积累知识。
历史上,很多大人物并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长期的坚持与积累、长年累月的勤奋才使他们取得了成功。众所周知的爱迪生,一生有上千种发明,为了一个实验,有过上千次的失败,从不气馁,他说"失败一次,我距成功又近了一步",如此的坚持,令人折服。
以前听人说:在一个地方做久了,是专家,用心去做,是赢家。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平凡的事情重复做,容易的事情重复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基础。看到一则故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这样一道考题:“今天我们学习最简单也最容易的事,即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300下”如此简单的事情,学生都称能做到。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道”每天甩臂300下,有谁做到了?“,有90%的同学举起了手。两个月后,当他再次问这个问题时,只有80%的学生做到了。而一年后,苏格拉底又一次站在讲台上问到这个问题时,只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他是柏拉图,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
柏拉图做到了,他留给后人一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别人放弃的时候,他还在坚持。
【关键词】联系生活;沟通旧知;举一反三
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练习五 “读读背背”板块中的内容,都是围绕“读书、学习”这个主题选遍的。备课时,我想只要读读、背背、议议,大致弄懂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熟读成诵就足够了。谁知,上课之初的意外,让我改变了教学思路。
下午,班主任把新来的《儿童文学》放给孩子们。当时学生们惊喜万分,一时间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连说了两声上课,教室都没有能立刻沉静下来。望着这种状况,一瞬间确实很气恼。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次机会,改变这堂课的教学思路呢?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思路,生成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首先,就事论事,集中学生注意力
师: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杂志,谁来说说杂志上都有些什么?
生:这向我们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
生:上面刊登的都是我们少年儿童喜爱读的作品。
师:我们这堂课就来谈谈关于读书与学习的事,好吗?
生:(大声喊)好的!
其次,沟通旧知,引发积累促理解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读书。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很有学问,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他呢?
生:才高八斗。
生:学富五车。
生:学贯中西。
师:你能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说说也可以。
生:(学生大致理解,满腹经纶中的“经纶”很多学生不理解)
师:经纶是指整理过的丝缕,在这个成语里比喻才能。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有学问的人气质很好,有一种由内而外的书卷气息。你还想到哪些词,是说读书人看上去很有涵养?
生:儒雅温厚。
生:温文尔雅。
生:文质彬彬。
师:大家知道的词还真不少,这些词语是说经常读书的人怎么样?
生:读书的人很有气质,很有修养,看上去很儒雅。
师:是的,有学问、有知识的人确实看上去就是那么谦和、那么有气质。读书的人不但气质好,还能做出一般人所不能做的功业呢!打开书到第78页,读读这8个词,看看哪两个词语是写人取得了成绩或者功业的。
生:功成名就、著作等身。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生:这两个成语是说一个人刻苦学习后所取得的成果。
生:“功成名就”是说建立功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名气也大了。
生:“著作等身”是形容写的书很丰富,把他的作品堆起来几乎身体一样高了,说明他的作品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看看这8个词分别写了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成语,读出词的韵律感、节奏感,熟读成诵。
接着,巧妙过渡,触类旁通品读鲁迅名言。
师:同学们,刚才学的成语中说到的“满腹经纶、著作等身”的人,古今中外有很多,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一生留下了800万言的著作。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吗?
生:他孜孜不倦。
生:他坚持不懈。
师:成功的原因也许不止一个。而当别人称赞鲁迅为“天才”时,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许能让我们明白一些。(出示名言,朗读后引导谈话)
师:鲁迅就只是说“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吗”?你还联想到什么?试着用他的话说说。
生: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吃喝玩乐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生: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酒聊天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
师:一句话,是把哪些时间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生:别人闲谈的时间。
生:休息的时间。
生:业余的时间
师:天才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用勤奋和努力换来的。由此,你还想到了哪些名言?
生:“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汗水。”
生:“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最后,名人例证,深化认识润物无声
师:谁能用名人的事迹来证明以上的观点呢?
生:李时珍医生致力于医学研究事业,为了编撰出一部可靠的医学巨著,不惜自己尝百草,最终他写成了《本草纲目》
生:司马迁从小就酷爱读史学著作,他一生都励志编写一部史书,自己遭受酷刑之后,仍然四处游历,发愤写《史记》,这部史书足有厚厚的三十万字,可谓著作等身。
生:我还想起中国古代“闻鸡起舞”、“凿壁借光”和“囊萤映雪”的故事
……
反思与评析:
一、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实现了教者思路、学习者思路和编者思路的有机统一。苏教版很多地方的编排可谓匠心独运,备课时,要揣摩编者的意图,这里八个成语和鲁迅名言就存在内在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这种联系,让教者思路、学习者思路和编者思路统一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沟通了已有知识储备与新学内容的联系这些词语和名言中,有一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耳熟能详,如果按部就班出示成语让学生读读背背,学生肯定会寡然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改变思路后,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为起点,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链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轻松、自愿、愉快地走向新知识。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把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打扎实,同时还得加强对听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为今年的中考奠定基础。
二、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想学好,也很愿意吃苦,他们的学习情绪基本稳定,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偶尔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基本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但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上课时精神不振,课后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极个别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他们或偏科甚至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
2、教材分析
初中英语共五册利用每周1-2课时综合复习课本,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检测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及时向学生反馈遗漏、模糊、条理不清的知识,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过的知识有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体系。五月份系统复习,六月份做模拟套卷。
三、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班上的实际,本学期采用以下措施:
(1)首先要从思想上扭转学生以往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动脑的优良习惯,课堂上精讲多练。即将面临的是中考,学生的态度变化多变极不稳定,要动员好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2)根据学生各人的具体情况,要求各自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分数,每次考试都要写总结并制定下一次的目标只准前进不许后退,建立错题库自我评价。并督促为实现目标切实地进行刻苦学习.
(3)每堂课教师一定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的东西.注意检查学生做笔记的情况。每天都要布置作业不然有的学生比较懒散。记忆背诵是很重要的老师没有时时跟着学生,我选了学习小组长每天跟踪复习,自己随意抽查哪组做不好就狠狠的惩罚。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应用的机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写作中学阅读,阅读中学写作。积累经典名言名句等。
(7)做好相应的练习,做得好的要表扬,没有按时完成要给予批评,并监督完成。作业上问题比较突出的要提出来讲解分析。对与问题比较严重的,如有必要,教师要单独做做思想工作。
(8)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培优补差。把学生分成两类,中上提高括充知识点,中后有一定潜力的,以抓好基础知识为重。缩小两极差异兼顾整体共同进步。
(9)要想学好英语就要用英语.学生大部分不好意思开口说话.这给听力教学和交际教学带来了严重的障碍特别语言越来越注重交际性.好多学生学了只是为了考好试不愿去说.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先带好几个积极的同学鼓励他们带动大家的积极性.以部分带动整体。
四、教学进度安排
总的来说,我们采取总-分-总的复习模式。第一阶段:课本复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以练议讲为契机,对七八年级教材进行深入复习。
然后进行具体、专项复习如名词、代词、数词、冠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句子结构、复合句、交际用语、听力。最后几周仿真模拟训练,还要精讲多练,针对常考易错的再总结复习。最后做好考前动员。在复习中注重对学生难点进行突破,巩固重点,强化基础,迎接六月中旬的中考。
一、大家风采
中原一姐梨园春,
二十华年献真情。
凝聚戏迷千千万,
巾帼风采铸戏魂。
在中原,提起“庞晓戈”这三个字,大概还没有人不知道她是《梨园春》栏目的主持人。庞晓戈主持的《梨园春》,上至八十老妇,下至三岁稚子,都爱看。她广博的戏曲知识,富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成为人们追捧的焦点。然而,这样一个在中原被妇孺皆知的人物,她在戏曲方面所做出的成就,既非出自戏曲世家耳濡目染的喜欢,也非是得遇良师教导的兴趣使然,而是她自身在工作中学习的成果。
春秋政治家吕不韦有一句名言:“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这句话的意思按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说,如果不疾学的话,就算是名人,也不可能成为魁士。庞晓戈在1998年进入《梨园春》栏目组工作的时候,对豫剧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常香玉、崔兰田等几个知名的豫剧名家,至于流派、唱段等专业知识则一无所知。而当时的《梨园春》,因为经常更换主持人而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庞晓戈到《梨园春》栏目组后,用自己端庄大气和富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逐渐征服了各位同事以及领导,与此同时也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观众们的心中。最后,《梨园春》栏目组将她和倪宝铎定了下来,他们一老一少,默契自如的搭档在《梨园春》的成长旅途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如今,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庞晓戈早已经被称为“专家型主持”的典范,她在舞台上说起豫剧的流派,唐派、李派、牛派、吴派……如数家珍,而说到他们各自的经典唱段时,更是滔滔不绝。观众们也喜欢看见舞台上的庞晓戈,看到她,就像看见自己的亲人一样。庞晓戈说:“《梨园春》不仅是一档娱乐性戏曲节目,它还有普及戏曲的使命,带给观众的每一期节目一定是有质量的和有营养的文化盛餐。”精通一科,神须专注。庞晓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专注的力量。豫剧的传承需要有人来引领,庞晓戈在舞台上所说的每一个关于戏曲的知识,都因为简明扼要而被观众们喜闻乐见地接受了。有一个观众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为她写了近千首的诗歌。这样的群众基础,是她将专业上的短板一点一点补齐的结果,也是她践行“对主持人来说,知识是最重要的,拼到最后就是拼文化修养”的必然成果。
求知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功崇唯志,业广惟勤。如今,庞晓戈不仅担任《梨园春》栏目的主持人,同时还兼任制片人,新的岗位需要新的技能。但是庞晓戈说,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带动其他人一同向前。她开始学习管理知识,学习幕后制作,统筹栏目组的工作。其实,她在舞台上说的主持词,很多也都是她和导演反复讨论并亲自撰写的,她对待节目之用心,由此可见一斑。庞晓戈,她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了《梨园春》的创作中去,真正做到了“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她说,学海无涯,求知无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中华民族有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家风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将这个好的传统传承下去。
二、人格魅力
传承家风重修身,
谦逊干练创精品。
哲思妙语正能量,
梨园万家赞女神。
小时候,我们都会从父母那里听来一个叫“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尾处父母总会反复告诫我们,长大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渝,只要坚持,就总有成功的一天。因此,坚持不渝也成为我们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最直接的修身立世的法宝。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战国思想家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也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这些历史名家们所说的话虽不同,但是意思一样,那就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要坚持不渝。那么,何为坚持不渝?它是指人所拥有的刚正不阿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我们为何需要坚持不渝的品质?因为人生之路不可能平坦无阻,它时会荆棘丛生,时会沼泽遍地,充满坎坷和艰辛,只有坚持不渝,才能朝着最初设想的目标而去,才能不背离初心。二十年,如果一件事情坚持做了二十年,算不算坚持不渝?不知道,时间只是一个点的概念,而坚持不渝是一个永恒的概念。但是,如果有一件事情坚持做了二十年,尤其是在“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这两者大行其道的时候,二十年的坚持就应该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了吧!
《梨园春》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梨园春》在成长,它的每一步路都走得实实在在。无论是最初的经典唱段主场,还是后来的打擂形式,亦或现在的戏曲小品形式,《梨园春》始终坚持着办戏曲节目的初衷。同时,《梨园春》成长的这二十年,也是中原经济腾飞的二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的路变宽了,我们的腰包变鼓了,我们可供选择的商品越来越多了。然而同这些改变一起发生的,还有我们对娱乐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河南省是戏曲大省,《梨园春》的创立是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河南戏曲的发展,守着这个目标勇往直前下去,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无论是创立之初的艰难时刻,还是荣誉等身时的辉煌瞬间,亦或是越来越年轻的面孔成为娱乐节目的主要看客,《梨园春》始终秉持自己的办节目理念,积极吸收其他节目好的做法,改善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中将戏曲节目坚持做了下来。胡占凡先生在2008年评价《梨园春》时说:“平民参与,不靠追星、捧星,《梨园春》是老百姓的舞台,它的成功贵在坚持与创新。”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一档节目的坚持,说到底还是因为做它的人在坚持。这其中就包括陪伴《梨园春》一同成长起来的庞晓戈。“很多事情在起头时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他充分揭示了坚持不渝的艰难。然而,庞晓戈在《梨园春》的舞台上坚持下来了,一干就是二十年。她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还有全部的激情都投入到了这个节目中去,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坚持不懈的典范,也成了梨园万家称赞的女神!
三、播种文化
唱火中原唱九州,
边疆偏远送需求。
中原戏曲世界行,
盛世梨园写春秋。
仲呈祥先生在谈到戏曲的发展时,说:“在戏曲逐渐衰落的时刻,是《梨园春》延续了戏曲的生命。”这是对《梨园春》的赞誉,也是对戏曲传承的担忧。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戏曲中也蕴含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期盼,是文学和思想的统一体。它的衰落,是科技快速发展,现在的人们娱乐方式多元化的结果。但是戏曲毕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传承戏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而豫剧作为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更是在2006年的时候,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梨园春》在开办节目之初,立足河南戏曲的发展,意在弘扬传统文化,它实行走出去的战略,不仅在河南擂响了梨园的钟鼓,也让梨园的妙曼身姿走向了全国各地。如今,将近900期的节目中,北京、新疆、兰州都曾因为《梨园春》的舞台而让广大的戏曲爱好者一饱眼福。《梨园春》,它带着传播戏曲文化的使命,不仅下到田间地头,在朴实的民众间展开擂台赛,而且它还昂首阔步地登上了国外的舞台,我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巴西、委内瑞拉,都曾因为豫剧的铿锵而让艺术的舞台大放异彩。而作为一档电视媒体节目,《梨园春》始终坚持着正确导向,在戏曲市场逐渐低迷的时刻,为繁荣戏曲文化做出了贡献。《梨园春》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传播戏曲文化的节目,《梨园春》的舞台也是为有使命感和有责任感的人搭建的舞台,而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人始终都是热情的,有激情的,而且越是担当大任,越是意气风发。庞晓戈说:“作为媒体,要有责任担当,讲中国好故事,发中国好声音,要用正能量去感染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作为《梨园春》节目的主持人和制片人,就是要挖掘好故事,用生动形象的一个个故事去感染人,引领社会风气。”唯有自爱,自识自治,指引人生,才能导出神圣的力量。这就是勇于承担责任,不辱使命的力量,也是“革命人”精神不老的秘籍所在。有责任心的人除了带着使命感上路,同时还带着快乐、温暖和美好,他们是充满激情的奔向前方。
四、硕果飘香
梨园兴盛勇担当,
坚守使命求图强。
锐意创新勇超越,
荣誉等身艺馨香。
《梨园春》背负着使命走过二十年,这二十年来,它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在荣誉等身的时刻,《梨园春》并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正如庞晓戈所言:“我们一直在变,在市场和观众间找到那条连接最紧密的线。”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也被在多次的院士讲话上引用过。这句简洁隽永的古语,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魅力,是因为它折射出的不断更新自己、主动适应时代、积极推动发展的向上朝气,而且它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精髓。如果要用几个词语来形容现在的社会风尚的话,“创新”这个词语一定是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一国街头巷尾、全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时,那么,这个国家就正在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它正以矫健的身姿奔向前方,正以势不可挡的激情和全部的热情,迎接崭新的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梨园春》的创新理念从它开办之初起就被确立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节目一直在改版,唯有创新的理念始终未变。《梨园春》在诞生之初,采取的是名家演唱经典唱段的形式,这种方式在当时吸引了很多喜欢戏曲的人的追捧,尤其是对河南人来说,对于像“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啊……”和“小仓娃,我离了开封小县……”这样经典的唱段来说,似乎每个人都能张嘴就来两句,而名家的演唱正好给了这些人学习戏曲的机会。渐渐地,会唱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想要一展喉咙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于是,《梨园春》改版为“打擂”的办节目形式,这种方式一开播就又吸引了大批人的追随,这个时候人们的口头禅是:“上《梨园春》打擂吧,让专家给点评点评。”再后来,等90后以及00后成为娱乐节目的主要看客时,当互动成为一档娱乐节目的必备要素时,《梨园春》顺势而上,增加了即兴小品,邀请明星唱河南戏、曲艺界大家担任评委等新的形式,同时还邀请制作节目互动的专家一同想办法,让节目在群策群力的帮助下继续焕发着昂扬向上的气息。这样辛劳的付出,《梨园春》换来的是在观众的阵阵笑声中将戏曲文化传播了出去。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庞晓戈说:“《梨园春》的舞台不仅要有豫剧表演艺术家,经典的唱段已经不能吸引年轻的观众了,《梨园春》要想走得远,就要顺应发展,善用“互联网+”的概念,新形势下要适时推出《梨园春》APP,微信公众号,戏曲小咖秀等新的节目形式,要让年轻人在娱乐的同时感悟到戏曲文化的力量。”创新无极限,窝在茧中的蚕看不到外边的阳光和雨露,只有勇于突破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才能知道雨露的甘甜。创造性的思维必将产生不可思量的成果,走过二十年,庞晓戈和她主持的《梨园春》正是以这种永不停歇的创新思维带给了我们一期期精彩绝伦的节目。
五、艺术力量
梨园春色向阳开,
五洲宾朋赶戏来。
满怀感恩追云月,
艺德双馨创品牌。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因为榜样总在我们失意的时刻,给我们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它让我们重新凝聚起内心的信念,然后精神抖擞地去拼搏,去为了最初的梦想而努力。《梨园春》作为一档传播戏曲知识的栏目,以不可置疑地成为中国戏曲栏目的品牌,而庞晓戈,也不可置疑地成为了优秀戏曲主持人的典范。
庞晓戈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恒心,孜孜不倦的求知和脚踏实地的勤奋,让她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庞迷”,这些庞迷只要在电视上看到她就开心,只要听到她说话就高兴。他们中的有些人为了表达对《梨园春》的喜爱,表达对庞晓戈的喜欢,从全国各地赶到郑州,就为了在《梨园春》录制节目的现场看到她,就为了亲耳听她说说话。他们的支持,是《梨园春》走过二十年而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庞晓戈每次站在舞台上都保持激情状态的力量源泉。庞晓戈说,每每想到这些“庞迷”守着电视机等着看《梨园春》,都会尽量调整状态中不好的部分,力求呈现给观众的是激情四溢的自己和一档好的节目。同时,庞晓戈对待工作的热情和始终如一的心态,也让她获得了很多的荣誉:2003年,她荣获第二十一届“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2008年荣获“全国十佳金话筒奖”;2009年荣获中国电视主持人“60年60人”奖等。荣誉加身,庞晓戈始终坦然,她甚至谦虚地说:“我所获得的每一个奖,都是《梨园春》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奖是大家的。”谦虚、感恩之心溢于言表。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这样坦然、真诚的庞晓戈,不贪功、不慕荣誉,对舞台始终充满敬畏的庞晓戈,是最迷人、最难能可贵的主持人!难怪她会成为河南戏曲的代言人,会被广大观众称为“戏迷的朋友”!
[关键词] 人性;人文精神;美国梦想
作为一部商业片《美国丽人》中融入了各种调味品,有的诱惑、有暴力的塑造、有同性恋的畸形人性、有的描述,白领丽人、退伍军人、青春期少女、失意的中年人等各色人都可以从片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多情节的设置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体关注,从而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当然,本片并非庸俗地为呈现而呈现,在形式之下影片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美学内涵,大众化的设计背后折射的是现实中的美国社会里林林总总的意识沟壑。
一、影片中所折射的美国社会现实
(一)美国精神的缺失
美国建国历史短暂但是社会发展迅速,对于美国之外国家的人来说,美国是梦想之国,因为在那里有他们所向往的“美国梦想”,美国梦想实质是美国精神,那是一种倡导积极进取、崇尚个人自由和成功的精神,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个人的价值是其精神内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已经开始与现实背离,就像影片描述的“现实”:莱斯特努力奋斗却一事无成,卡罗琳积极进取却只能通过和地产大亨私通获取自己梦想的“实现”。
(二)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在影片中,人的正义和善良已经变成了被嘲笑的对象,男主人公因为渴望过着安静、平和的生活反而被社会和家庭所嘲笑成为失败者,他的妻子和女儿在金钱的利诱下都放弃了纯真和美好,以获取金钱作为判断自己成功和幸福的标准。
(三)婚姻爱情遭受现实挑战
在西方通过去教堂举办婚礼使新人接受上帝的祝福,即便在困难危急时刻爱情都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是在已经被金钱腐蚀的和平时光里,爱情也开始变异甚至诡异,作为曾经深爱过的一对夫妻,男女主人公在结婚几十年后同床异梦,互相敌视。爱情无法在曾经相爱的人之间产生,却萌发在了不同年龄层次上,无法从妻子那里得到的慰藉却可以从自己女儿的朋友那里获得,这种畸恋说明了畸形的社会派生的畸形的感情和爱恋——这是上帝祝福的爱情?
(四)生存价值缺少使人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主人公莱斯特努力工作却一事无成,在妻子和女儿眼中被视为废物,他的上司平庸无能却恬居高位。除了沦为众人口中嘲笑的对象,莱斯特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以至于在其自述中他形容自己,“虽然活着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死了。”“我猜我死了应该生气才对。”这些话使其心灵的麻木状态一览无余。
二、影片中所塑造的人物及其表征意义
(一)莱斯特
由凯文·史派西扮演的主人公所展现的是一个在现代社会身心受困、遭遇危机的中层白领形象。他复杂的性格更体现出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他表面愚笨但是内在睿智,表面软弱却内心刚强,他的失败只是因为他对传统责任和价值观念的坚持,他的痛苦则在于他的这种坚持得不到尊重反而被人们所嘲笑,在他为困境所扰,打算行尸走肉般度过一生时,女儿的同学安吉拉激发了他内心中的斗志,使他决心改变不合理的存在,重新安排自己的人生,通过和安吉拉的交往他的人生开始逐步变得与众不同,并且从一次对安吉拉上床诱惑的拒绝中,他顿悟到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即便是在结尾他被人射杀也是面带着幸福的笑容,因为那一刻他已完全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他是幸福和满足的。
(二)莱斯特的妻子、地产经纪人——卡罗琳
这个角色可以被看作是身心受困的现代妇女的形象代表,她典雅、美丽,有理想也有能力渴望成功,但是现实磨砺掉了她的斗志,使她变得俗气乏味,这个人物始终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她渴望用努力工作获得成功到最后却不得不依靠成为地产大亨的情人来实现梦想,她关心女儿却收获不到女儿的丝毫宽慰,虽然她美丽的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但是她的心中却在滴血,为自己这样的人。
(三)安吉拉、简和里奇
这三个角色属于青年形象代表,他们虽然处于同一个年龄段但是性格各异,安吉拉美丽、善良、活泼是一个正面的形象,她的出现给了主人公心灵的慰藉,使其拥有了改变生存状态的勇气,简虽然也是和安吉拉一般的年龄但是内心却并不阳光,她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她憎恨父亲的无能却又不喜欢母亲的势利,她向往成功却又不知怎样才能获得尊重和成功,她的心中将隆胸手术作为成功的一个前提,既幼稚又无辜,简所代表的可以说是美国青年一代中的典型形象——迷茫、叛逆而又自卑。里奇是片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形象,因为父亲的严格管教使得里奇在心灵上能够同简所契合,但是他不同于简,即便思想被束缚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对目标的追寻,虽然在追梦的途中有挫折,有失败,但是他始终坚持不懈,在其带领下简也开始发生转变,可以说里奇是主人公和导演对于未来的一个希望,无论阴影如何都需要能够看得到太阳的心灵。
(四)弗兰克
这是剧中的一个悲情角色,虽然他射杀了男主人公,但是与其死亡时的幸福相比,弗兰克被自己禁锢了几十年,他代表的是社会中不敢和无法正对现实的那部分群体,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痛苦、孤独、渴望却不敢迈出一步,一旦感觉被人发现了本质不是自己死亡就是将别人弄死,他们最终的结局也是死亡,心灵之火的彻底熄灭。
三、运用悲情塑造真实,通过真实展现浪漫
对于该片的导演着力在影片中设计的大众化元素,应当持理解的态度,因为从电影发展的趋势不难看出,适应大众化已经成为工业电影的主要特征,这既有从票房上的考量,还有从电影的感染力方面思索,大众化也有可取之处,它可以使电影找到同观众沟通的纽带。观众从电影的世界中寻找其对现实的解读,通过将现实和屏幕世界的对比来探寻心灵的感悟。在《美国丽人》这部电影中,人物在悲情的电影语言之后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无奈、青春年少的叛逆和执著,电影昭示着导演的思路,其希望通过影片情节的构建来重新唤回世上失去的一些东西,实现人对自我的救赎。
(一)语言叙述简凝、优雅却动人心弦
这是一部以生活为场景的影片,其开头和过程叙述就一如现实中人们所经历的生活一样,影片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方式为整部影片搭建了一个缓慢、忧伤的叙事氛围,这种刻意而营造的忧伤是影片所希望揭示的一个主题的表现:生活中不断会有忧伤,至于忧伤的原因可以从片子中寻找答案,随着片子的展开,忧伤的情绪在电影语言的叙述过程中在点滴积累,不断增加,为主人公的可怜遭遇、不公平对待,为那些放弃了最初梦想的人们,为了那些没有了理想和追求的迷茫的青年们,还是为了坐在银幕前注视着他们却自我反省着的我们?当主人公的独白随着画面而传至每一名观众的耳中,随着故事的娓娓道来,情绪就会莫名被激发起来,这就是电影语言的张力。
(二)用正面语言塑造电影美学
没有丑哪能显得出美丽,没有黑暗的蔓延又怎么证明光明的伟岸。希望、阳光和奋斗都是永恒的美的电影语言,虽然在电影中大部分的时间所流淌的是悲情,但是在主调中被导演巧妙添加了几丝暖意,正是这几丝暖意使得整部片子最后带给人们的是感动而非恐惧。对于安吉拉这个天使化身的女孩,导演使用了大量的方法来展现她的美、纯洁和善良,大片的玫瑰花、美丽的色彩搭配都是为了衬托安吉拉,甚至通过莱斯特的想象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纯洁女神的美好形象,也许她在某些方面还是幼稚的,她为了打败自己的自卑而对男主人公的引诱等这些缺陷并不会隐藏她的美诚,如里奇和简一样。虽然他们各有各的问题但是他们代表的是年青一代,他们的奋斗、不屈和探索,通过电影表现出他们的美。
(三)通过人的解放来释放人性之美
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名言解释了人不自由的实质,人喜欢为自己带上沉重的思想镣铐,使自己的行为被自己束缚,只有打破这种束缚才能使生命得到解放才可能活出真我,活出美好。影片中对人自由的追求通过隐蔽的手法进行阐述,如女孩在窗口中展示,自然而美丽,如主人公决定释放自己,他炒掉老板赢得尊严并勇敢地在追求少年时梦想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他买自己喜欢的车,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无所顾忌,自由释放,只有此时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主人公是幸福的因为他体验到了这种美好,即便是中枪倒下死亡的时刻,他仍是被幸福充盈,枪声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是同时也使他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四)用特色镜头表达人的内心活动
对人内心的描述即便对于文学作品来讲都是很难的事情,何况是电影银幕,演员的表演容易让人只关注人的表面而忽视对自我内心的反省,此时可以通过一些有特色的镜头来表达人的内心活动,《美国丽人》的导演显然对于此道颇为精通,里奇是片中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对于他导演显然赋予了许多的期待并且里奇是简的心灵导师,通过里奇可以影响简的内心变化,但是里奇又是一个生存在禁锢严密环境中的孩子,虽然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寻但是在语言上他是贫乏的,如何表达其丰富的内心活动呢?导演使用的是一个飘动的红色塑料袋。里奇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一个红色的塑料袋在街角缓缓地孤单地落下,这样的情境出现在里奇的镜头里也出现在莱斯特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管在哪一时刻,在人们看到这飘动的塑料袋时,眼睛经常会被泪水打湿,在塑料袋镜头之外可以看到简和里奇两个人充满希望的眼睛,可以体味到一个博大、空灵的情怀,可以感受到一段肆意飘扬的青春和理想,这种向上的理想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人们在面对死亡和痛苦时也可以忘掉悲伤和恐惧。
《美国丽人》用英语可以表示为“American Beauty”,在寓意上其首先代表的是一种国花——玫瑰,鲜花代表的是人的品格和精神,影片中展示的各色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缺陷并不是完美的,但是这是人的本质,人无完人,丽人所昭示的并不是生而完美的人也不是经过修炼可以达到完美的人,影片昭示的美国丽人是一个精神层次的标准,只要能够对理想、对美矢志不移地去追求,那么都是“丽人”。
红色的塑料袋划过莱斯特的眼前,在一片红色的闪电旁,这个中年失意却重获新生的男人倒下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死而是他的笑,这该是怎样的生命之美啊,这美让人心碎更让人感动,让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可以细细地品味。这美也一如莱斯特一把推开倒在自己怀里的安吉拉一样,真正的美不容亵渎,不容轻慢,也永远不会被忘记或者放弃……
[参考文献]
[1] [美]沃·威尔什.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M].章国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96.
[2] [美]比尔·莫耶斯.美国心灵——关于这个国家的对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75.
[4] [法]雅克德里达.《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M].夏可君,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