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马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马的成语大全
1、马捉老鼠——比喻瞎忙乱
2、犬马之年——犹犬马齿。
3、千兵万马——犹千军万马。
4、驴唇马觜——胡扯,瞎说。
5、招军买马——犹招兵买马。
6、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
7、横刀跃马——犹言横戈跃马。
8、拿下马来——比喻将人制服。
9、溜须拍马——比喻讨好奉承。
10、马到功成——见“马到成功”。
11、驷马不追——见“驷马难追”。
12、倚马七纸——比喻文章写得快。
13、呼牛作马——见“呼牛呼马”。
14、马革盛尸——见“马革裹尸”。
15、仅容旋马——指住宅地方狭小。
16、马如游鱼——同“马如游龙”。
17、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18、风车云马——见“风车雨马”。
19、光车骏马——装饰华丽的车马。
20、人荒马乱——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21、打马虎眼——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22、风马不接——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23、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24、犬马之决——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25、牛高马大——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26、马尘不及——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27、马上房子——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28、马面牛头——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29、放马后炮——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30、下马冯妇——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31、獐麇马鹿——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32、马咽车阗——形容车马很多,十分热闹。
33、一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34、持戈试马——比喻作好打算,跃跃欲试。
35、风吹马耳——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36、单枪独马——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37、马不解鞍——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38、马足车尘——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39、乌焉成马——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40、匹马一麾——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41、鞍马劳困——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42、车马骈阗——车马聚集很多。形容十分热闹。
43、人困马乏——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44、效犬马力——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45、率马以骥——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
46、代马望北——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47、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48、选兵秣马——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打算。
关于马的俗语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关于马的成语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之马 脱缰之马 铁马金戈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天粟马角 铜围铁马
乌白马角 舞刀跃马 五花杀马 文君司马 万马奔腾
五马分尸 万马齐喑 问牛知马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马角 乌焉成马 问羊知马 洗兵牧马 选兵秣马
悬兵束马 香车宝马 鲜车健马 鲜车怒马 悬车束马
下马冯妇 下马看花 系马埋轮 下马威 信马由缰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效犬马力 朽索驭马 悬崖勒马
鲜衣良马 鲜衣怒马 心猿意马 以渴服马 以鹿为马
饮马长江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一马平川 衣马轻肥
倚马千言 倚马七纸 饮马投钱 跃马弯弓 野马无缰
以毛相马 意马心猿 一马一鞍 跃马扬鞭 玉堂金马
关于马的对联
白马无言,空驮数百岁月。
青松有恨,曾记六朝兴亡。
此地疑仙,蓬莱、瀛洲、方丈。
不知有汉,美人、名马、英雄。
九龙绕郭而来,一颗明珠,宛然芙蓉烟雨。
万马窥江而去,半规浮玉,依然杨柳楼台。
开张天岸马,
奇逸人中龙。
神龙时作苍生雨,
饮马常思赤帝风。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努卷千堆雪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奈何铁马金戈, 仅争得偏安局面。
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小子牵牛入户,
状元打马回乡。
上联:挺身愿做英雄马 下联:俯首甘为孺子牛 。
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 下联日照龙鳞万点金 。
上联应为:冯二马 训三马 冯训五马诸侯 。
下联:伊有人 尹无人 伊尹一人元宰 。
关于马的四字成语
1、塞翁失马:(1)形容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2、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3、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4、枕戈汗马: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5、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6、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7、马上墙头: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8、单枪匹马:形容单独行动,没有丝毫助力。
9、悬崖勒马: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形容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10、乌焉成马: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11、马鹿异形: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形容颠倒是非。
12、持戈试马:形容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13、驽马十驾:形容平庸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有所成就。
14、代马依风: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形容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15、盘马弯弓:盘马:骑着马绕圈子跑;弯弓:拉弓准备发射。骑马盘旋张弓欲射。形容故作姿态而不付诸行动。
16、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马;借指军事;倥偬;事多;繁忙。
17、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18、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的马。也形容人的体形高大。
19、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
20、天马行空: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形容诗文气势豪放。也形容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
21、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22、马如游龙: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23、驽马恋栈豆: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形容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24、效犬马力: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25、戎马仓皇: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26、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27、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28、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29、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30、一马一鞍:形容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31、牛骥同皂:形容贤愚不分。
32、土牛木马:泥塑的牛,木做的马。形容没有实用的东西。
33、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34、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35、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36、金戈铁马:表示队伍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37、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38、光车骏马:装饰华丽的车马。
39、尻轮神马:以尻为车而神游。指随心所欲遨游自然。
40、马放南山:形容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41、车尘马迹: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42、马龙车水: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43、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44、不识马肝: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形容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45、戎马倥傯: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46、乞儿马医:乞儿:乞丐;马医: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旧指卑贱的人。
47、老骥伏枥:形容年纪虽老,仍怀雄心壮志。
48、脱缰之马:形容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49、大马金刀: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50、牛高马大:形容人长得高大强壮。
51、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52、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53、单枪独马:形容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54、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55、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56、盲人瞎马: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形容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57、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58、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59、飞鹰走马: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60、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61、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62、铜围铁马:形容坚固的阵势。
63、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64、班马文章: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65、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扩展:关于马的句子
1、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为我们描写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传神地展现了马的强劲豪迈,让人有一种马鸣风萧萧之感。
2、马,对食物的要求并不高。它不象猫和狗,娇生惯养,它只要有一片青草地,就能解决食物问题了。
3、马的形状长的美,但马走路的姿态更优美,你要是从后面看过去,那步姿简直就象T型舞台上时装模特儿在表演。特别是那敲击在水泥地上的脚步声,更让人神魂颠倒,联想翩翩,你听:“滴答、滴答、滴滴答答,”好美的一首乐曲呀。
4、马,还有许多好的精神鼓励着人们,现代成语中,有许多是关于马的:龙马精神,马到成功,快马加鞭……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马的重要性吗?
5、马是大型哺乳动物,四肢强健,力大善跑,加上它的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视野开阔,记忆力、判断力都很强,方向感也极准确,居六畜之首。给人的印象是憨厚、诚实、纯朴,又和人有方方面面的亲密关系,于是就有了许多佳名美誉:乌骓、赤兔、八骏、九逸、天马、宝马、汗血马、白龙马、千里马等,这些佳称,无不流露出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6、马,是古代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以前人们总是骑马上街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发明汽车呢。在那个时候,人们上街要骑马;搬家时,要靠马来驮运东西;上战场时,也要骑马作战。古代的人离不开马,现在的蒙古人也离不开马。瞧,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是马的足迹。蒙古人喝马奶,赛马。他们还特地定了赛马日,把大家的好马都牵出来,一决胜负。从马身上,我们更能感受到蒙古人的豪迈气概。
7、这时,马群渐渐地在视野中消失,远望这一群活生生的烈马,它们刚刚那雄健的风姿又在心灵中舞动着,它们那气魄雄浑的嘶鸣似乎又在耳边回响,震撼着我的心。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富有气概的马,它们是自然的,原始的,丝毫不经人工雕琢的,实实在在的马,它们不必听从于人类的驱使,不必去讨人类的欢心,它们大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草原上尽情地挥洒,因为草原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8、马,睡觉的姿态与人不同,人是躺在床上,而马呢?与其说它是在睡觉,还不如说它是在“站觉。”因为马睡觉的时候也是站着睡的。家马的祖宗——也就是野马,以前生活在森林或者草原时,随时会遭到猛兽的袭击,所以它们就站着睡觉,以便听到动静十能够快速地逃跑,虽然现在家养的马没有猛兽来袭击,但是站着睡觉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因此马总是站着睡觉。
9、在草原上生活的马群,它们在物质上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满足,而精神,早已在它们不懈的劳动中体现出来了。它们豪壮,开放,有不顾一切的勇气,也有坚强不屈的性格,这便足以造就了它们自由而辉煌的一生。
10、大地上,满满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海洋上点缀着无数疾速飞跃的黑点,那是万千匹马在奔腾着,跳跃着,喧嚣着,嘶鸣着,如同狂风大浪快速地向你袭来,如惊涛骇浪般不可抵挡,那气势惊心动魄而又富有情调,那一整群慷慨淋漓而又富有秩序的烈马,在狂风暴雨中痛快,酣畅地展现它们的雄姿!激动!亢奋!冲锋!搏击!碰撞!飞溅!那马群,比任何有生命的事物都豪放,都激情。
11、马,它的勤恳是出了名的。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首歌吧:“白龙马,脖铃儿急,驮着唐三藏小跑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这首歌一开头就歌颂了默默无闻的马,可见马在人心中的地位高着呢!
12、无论在游牧时期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一直到近代社会农业尚未机械化之前,马几乎包办农村的一切繁重工作。
13、看啊,马儿正向我们奔来,奔起了力量,奔起了希望,奔起了对历史的怀念,奔起了对未来的憧憬,奔起了追求,奔起了坚持不懈。就让马的精神延续吧,去燃烧人们的热情与活力,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14、马,一种勤勤恳恳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像马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做像马一样的默默无闻,忠厚善良的人。那样,祖国的明天会变得更美好!!
15、我喜欢凝视马的眼神,因为只有在最平静祥和的眼中才能读懂它的心灵,读懂它的思想。马的眼神像一潭深泉,透彻而又深不可测。我一直觉得马可能是一种会说话的动物,就像《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一样,它是通人性的,懂感情的动物。
16、放眼望去,远处的蒙古马拥有高大的身躯,长长的颈项,柔顺的鬃毛和飘逸的尾巴,无不展示出马的雄壮和力大无穷。随著距离的拉近,你会看到它静时,是那么的纹丝不动,安静如祥。人们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慌张和不安,是那么的与世无争和泰然自若。而马儿动时,在它奔跑的瞬间豪放洒脱,热情洋溢,驰骋于碧绿的草原上,那样的悠然,自由。
17、它那长长的脖子,举起一个很酷的脑袋,脑袋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永远闪射着两道精神的目光,一对小三角形的耳朵高高地耸立在脑门上,仿佛在随时聆听着四周的动静,显得特别机敏。脖子上方是一排被修剪的整整齐齐的棕毛,走起路来棕毛一抖一抖的,使它显得更加威武,肥壮的身子后面拖着一束洁白的尾巴,只要轻轻地一甩,就象一道银色的闪电在你眼前一亮,可潇洒了,怪不得有那么多小女孩都喜欢梳马尾辫。
2、拊髀雀跃。含义:拊:拍;髀:大腿。拍着大腿,象麻雀似地跳跃。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3、夯雀先飞。含义:夯:同“笨”,愚钝;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资不好的人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4、欢呼雀跃。含义: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5、罗雀掘鼠。含义:原指张网捉麻雀、挖洞捉老鼠来充饥的窘困情况,后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
6、门可罗雀。含义:罗:张网捕捉。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麻疹疫苗接种以来儿童发病率显著下降,但近年来成人发病率上升[1]。成人麻疹患者就诊时多处于发疹期,斑丘疹特征及出疹顺序虽较典型,但出疹、退疹迟缓,病情相对小儿较重,可伴有肝脏损害、心肌炎、支气管炎。笔者根据各期临床特征,采用中医辨证施护79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符合麻疹的诊断标准[2],排除慢性肝炎,药物性、酒精性因素致肝损害,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近3个月未使用过免疫调节剂。
1.2 一般资料
79例均为我院感染科2007-01—2007-06住院患者,出疹1~5日;男47例,女32例;年龄18~45岁,平均31.30岁;支气管炎12例,心肌炎3例,肝脏损害53例。
1.3 临床症状
散发起病,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均有发热和轻重不等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结膜炎病征;斑丘疹典型,疹退后多有脱屑和褐素沉着;并发症以肝脏损害为主,γ-谷酰氨转肽酶(γ-GT)升高明显。
1.4 治疗方法
予抗病毒、抗炎及清热解毒、宣肺透疹中药对症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施护。
1.5 疗程
12日为1个疗程。
2 结 果
79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12日,平均住院时间为5.3日。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达98%。
3 护理措施
3.1 辨证施护
3.1.1 前驱期
证属毒邪犯表,肺卫不宣。治宜辛凉透表,清宣肺卫。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肉类、荤腥,以避免妨碍麻疹病毒外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勿使患者直接吹风;外用透疹药(生麻黄15 g,芫荽子15 g,西河柳15 g,紫浮萍15 g)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熏,或稍凉后以药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夏季病室宜阴凉,防止受暑热而闭厥,可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以助汗透疹,解毒生津;汤药宜热服。
3.1.2 发疹期
证属麻毒内传,肺胃热盛。治宜清热解毒,佐以透发。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禁止直接吹风,防止麻疹病毒闭肺。饮食宜清淡,如稀饭、面条、牛奶、豆浆、蒸蛋等,少量多餐。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多饮开水及热汤。忌荤腥、生冷、辛辣、油腻。皮疹未出齐者,可进食虾皮、芫荽、葡萄干等食物,以助皮疹顺利透出。体温持续在39 ℃以上,全身无汗者,可用温水或芫荽煎水擦拭全身,温湿毛巾敷头部,使其汗微出;疹出不畅时,可用淡豆豉、芫荽适量煎水代茶饮;重症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虚弱肢冷者用人参败毒饮或补中益气汤。汤药宜温服[3]。
3.1.3 恢复期
证属气阴两虚。治宜养阴益气,清解余邪。适当增加营养的同时 更应注意调整肠胃消化功能。宜多食养阴食品如木耳、百合等,也可用消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避免饮食过量,忌生冷、油腻等物。疹退皮肤瘙痒时,可用九里香煎水擦皮肤以止痒。汤药宜温服[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2 一般护理
3.2.1 情志护理
成人麻疹起病急,临床症状表现重,患者常出现焦虑、急躁情绪,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特点、诊疗原则及预后情况,减轻恐惧心理,告之麻疹自然病程后大多可获终身免疫,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
转贴于
3.2.2 消毒隔离
患者独居或同病种患者同住一室;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30~60 min,避免患者直接吹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室内光线不宜过强;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 min。隔离期为住院至至出疹后5日,伴有呼吸道并发症时至出疹后10日。
3.2.3 基础护理
3.2.3.1 结膜充血、分泌物多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冼,每日3~4次,予抗生素眼药膏或眼药水外用;如视力模糊、畏光嘱目视绿色植物,戴墨镜,并予维生素A口服。
3.2.3.2 鼻腔分泌物要及时清除;鼻黏膜糜烂时,可涂以1%龙胆紫;口唇或嘴角干裂涂石蜡油或4%硼酸软膏;口腔溃烂用1%~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每日4次。
3.2.3.3 衣被不宜过多过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但要防止受凉;宜有微汗而不宜多汗;疹退脱屑皮肤瘙痒时,要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瘙痒严重者可外搽5%碳酸氢钠溶液或炉甘石制剂止痒,清洁皮肤宜用性质温和的浴液。
3.3 并发症护理
3.3.1 支气管炎的护理
注意观察咳嗽的程度、性质及痰的色、质、量的变化,频咳、痰液黏稠时,除多饮水外,可按医嘱应用止咳、化痰药物;伴气急时,可予低流量吸氧。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有无并发肺炎、心力衰竭的危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4]。
3.3.2 肝功能损害的护理
注意休息;禁烟酒,饮食宜清淡流质或软食,忌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遵医嘱服药及应用护肝药物,禁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3.3.3 心肌炎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心率与心律的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记录尿量;如心悸、胸闷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用药,予吸氧。
3.3.4 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
呕吐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指导患者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止呕;腹泻时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性质及量的变化,加强肛周皮肤护理,便后用温水洗净、抹干,再涂以鞣酸软膏,防止肛周皮肤糜烂;注意补充足量的水分。
4 体 会
通过针对成人麻疹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分期辨证,做好正确的中医辨证施护和并发症的护理、情志护理、基础护理,并配合健康宣教,消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12-312.
[2]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