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程应用

在我国计算机系统中软件工程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计算机软件工程需要合理的管理与应用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技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1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

1.1工程成本管理

工程成本管理主要是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的研发成本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成本来进行控制。除此之外,在工程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依据特定的标准来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项目实施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另外,在工程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工程成本大部分都为定价合同模式的特点,来对其进行合理的完善与革新,从而能够使其成为当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内容之一。

1.2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的实际质量而言,即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鱼骨图法和统计抽样以及标准差法在内的方法来对于其实际的质量进行合理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帕累托分析以及评审与测试方法的合理应用来较为便捷且相对直观的方式来开展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因果分析工作。另外,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整理出具有分明层次的关联图,这种图类似鱼骨形状,并且通过对其应用能够有效的在统计抽样中了解可信度引资、变异性以及标准差。

1.3工程进度管理

工程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了活动定义额活动排序以及历史估算等内容,在这一过程汇总编制进度以及变更进度等活动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在工程进度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网络图是应用十分普遍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反映出活动与活动之间具有的顺序关系与逻辑关系,从而能够为进度的实际执行进行合理的判定。另外,在工程进度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箭线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任务之间或者活动书书顺序的关系,而双代号网络图则使用字母与源泉来反应存在依赖关系的工程活动,因此这些方法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工作人员对于进度的精度做出从容的显示。

1.4工程效率管理

工程效率管理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工程效率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于项目进度做出评估与分析。除此之外,在工程效率管理的过程中其关标准差主要指的是数据中存在的偏差值,在这一过程中标准差越小则数据之间所产生的变化也就越小,而精确度和实际执行效率也就越高。另外,在工程效率管理的过程中帕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主要因素,最终使得工作的效率得到尽可能多的提升。

2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

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包括了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提升工程测试效率、合理完善管理制度、规划软件开发平台、应用模式优化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

2.1提升工程测试效率

提升工程测试效率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在提升工程测试效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产品做出合理的测试,这也是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取得良好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在提升工程测试效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有必要对于工程成果或者阶段性成果进行测试,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的对于工程开展状况以及产品开发状态做出了解,则能够很好地为下一步管理工作重点的确定提供必要依据。另外,在提升工程测试效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有必要要求开发商提供测试规范与测试项目,并以此为依据获得测试结果,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2.2合理完善管理制度

合理完善管理制度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合理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于自身的管理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必要通过激励机制的构建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在合理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这一制度在软件开放人员的管理中同样适用,这对提高软件开放人员的责任心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合理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应当重视针对软件工程管理队伍以及员工队伍开展培训,通过更新他们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丰富其工作经验来更好地在此基础上促进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2.3规划软件开发平台

规划软件开发平台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规划软件开发平台的过程中由于统一的软件开发平台不仅能够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效率,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难度,因此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从计算机软件工程成本控制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除此之外,在规划软件开发平台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软件开发平台也会增加工程成本,因此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构建统一的软件平台以及统一的规则,这同时也对于优化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4应用模式优化

应用模式优化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的重中之重。在应用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针对软件工程具有的多样化的特点,来采取注入咨询类管理、测试性管理等工作。除此之外,在应用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于工程前期的可行性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判定来对于其应用模式进行合理的优化,规这种内容分离的管理优化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系统性方面并不是非常完善,在实际管理中也容易如果能够避免沟通不到位则能够为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带来较好的助力。

3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应管理与实践的进行来促进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万军,曹艳云.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J].才智,2012(03).

[2]李建兵.计算机软件工程方法的进展研究[J].新课程,2011(08).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软件资产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88-02

一、概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软件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和在线远程教育系统等教学平台,计算中心、虚拟现实实验中心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等科研平台,以及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等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的投资占到很大比例。计算机软件资产已成为高等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针对计算机软件资产这种具有无形、易复制、时效性强等专属特征的特殊资产,仍参照传统硬件资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作为一般性的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在资产核算、资产使用和处置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高校软件资产的管理迫切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制定一套切实可用的管理方法。

二、软件资产界定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明确规定{1},软件资产是指以软件载体、许可、信息化成果的拷贝(含文档资料)等形式存在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资产,或者授权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批量同类资产:软件资产载体包括光盘母拷贝、软磁盘母拷贝、硬盘母拷贝、移动存储母拷贝、互联网下载文件的源文件等;许可证包括产品外包装或者载体盘面上的安装序列号、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品的内置信息,以及电子文档格式的授权码等。

计算机软件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具有成本价值、使用价值和创造利益的作用,满足资产确认的基本属性。然而,相对于一般固定资产而言,软件资产具有无形、易复制等专属特征,在现有的软件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软件资产的认定认识不够。一谈到高校的资产管理,传统上更多的是涉及到有形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往很多人误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集中在软件载体上,又因软件载体的价值很低而往往被人们忽略了软件的真实价值,故从观念上忽视了软件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2}。

软件资产具有无形性,购买软件产品时,单位只是获得装有软件的载体(如光盘)和授权许可序列号(或物理密钥);仅从软件载体本身无法感知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将许可软件装入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其使用价值才能通过用户界面或其他硬件设施体现出来。软件具有易复制性,表现为软件不同于其他实物资产,无需成本即可随意拷贝复制,虽然成品软件大多设置了加密授权程序,但若管理不善容易被他人盗用许可密码,给单位带来侵权违约风险,若加强管理,使用价值就能大大提高;时间效应是计算机软件的共同特点,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不断升级和更新,新的高性能软件不断涌现,促使单位加快软件淘汰更新速度。正是由于软件的专属特征,使得人们对软件资产管理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正是由于其“无形”,使得大多数单位没有将其作为资产真正加以管理。

2.软件资产价值核算难度大。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的形成方式很多,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对不同配置方式形成的计算机资产进行价值核算时,存在无章可循,核算难度大的问题{3}。

对于单独购置类软件,其价值核算按照购入成本计算,一般不存在问题。然而对于那些和固定资产一同购入的软件,往往没有区分与固定资产是否可分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与固定资产不可分的软件,往往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可以分开的软件,其价值核算需要根据购入时的单独计价成本进行核算。

对于委托开发和自主开发形成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国内高校间往往没有统一的价值核算标准。对委托开发形成的软件一般按实际支付的委托开发费用确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而对资助开发的软件,其价值或者成本核算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受赠的软件,其价值核算往往需要根据该软件是否是商用软件区别对待。

另外,由于计算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期限或者存在维护和升级要求,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因此,在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体现与时间效应相关的价值核算方面管理比较混乱。

3.软件资产管理制度欠完善。按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5},计算机软件总体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测试软件和其他软件等类型,具体来说包括各类操作系统及其补丁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络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图文处理软件、专业专用软件、应用事务性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软件等。上述软件的配置方式又可能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国内高校目前普遍缺乏不同配置方式下不同类型和功能软件的分类管理制度{6}。

更多的高校由于进行校、院(系)二级管理,针对价值较低的软件或者专门的工作软件, 各个院、系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或委托开发, 由此存在许多重复的购置和过高的维护成本。另外由于软件的无形特征, 在软件并未过期,但常常会因随依附固有设备的报废而报废,从而导致软件资产的流失。再加上软件的日常维护、版本的更新,使软件登记、价值管理等工作更加困难。因此,高校对软件资产的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急需改进。

4.软件资产管理模式陈旧和专有人才缺乏。我国高校仍主要以实物管理的模式进行软件资产管理,无法适应计算机软件资产的无形、易复制和时效等专属特征。

软件资产管理的对象既包括购买后存储于某种载体中的软件,也包括被安装在各个计算机硬件中的软件,其存在方式比一般有形资产要丰富得多。大多数高校现有的“一物一卡”、“账实核对”等传统实物资产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软件资产管理的要求。

软件资产的形成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不同方式,而且软件资产的管理涉及到软件采购(研发)、调剂、升级、维护和报废与删除等全过程。目前国内高校的软件资产管理主要针对购置且具有标价的单一软件,而对其他配置方式形成的软件资产和调剂、升级、维护和报废过程软件资产的变动管理往往是空白。

另外,由于高校设备采购和财务管理部门,往往缺乏软件价值核算和软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有人才,在软件的采购、登记、管理和维护等过程力不从心,漏洞较大。

三、高等学校软件资产管理对策

针对国内高校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参照《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令第35号){4}等国家和部委文件精神,考虑软件资产的专属特征,提出如下软件资产管理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管理制度。根据软件的不同功能特征及其与固有设备(如计算机或固有仪器设备)的依附关系进行分类管理。

对伴随计算机购置的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包括各类操作系统及其补丁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和与专有仪器设备配套的应用软件,其价值需要依附于具体硬件设备才能体现,对于此类软件资产,可采用实物资产管理的现有制度进行管理;对各类可单独购置的应用软件、管理软件和测试软件等,不仅需要根据购置成本进行价值核算,而且需要考虑软件升级和维护过程软件资产价值的变动进行动态管理。

考虑到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受赠而形成的软件资产价值认定和核算方面的复杂性,对该类软件宜与上述购置类软件区别管理。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软件资产化的认定及价值核算尚无统一规定,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IAS38)对计算机软件资产的认定及会计核算问题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软件类无形资产有形管理制度。

2.完善软件资产价值核算体系。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的形成方式,建立相应的价值核算和配套的价值管理体系。对于单独购置类软件,依据购入成本进行价值核算;对委托开发形成的软件宜按实际支付的委托开发费用确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对自主开发的软件,不仅应该按照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成本核算,更应正确评估所形成软件资产的可能创造利润、节省投资方面带来的附加价值。

同上段所述,对软件资产,需要根据购置成本、软件升级和维护费用,建立等软件资产价值的动态核算体系。

3.建立软件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及其实施细则。在国际上,软件资产管理(Software Asset Management, SAM)有专门的标准“ISO/IEC19770-1”可依。该标准由国际标准化单位(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制定,为指导企业或部门对软件资产的采购、部署、移动、更新、升级、维护、报废及删除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和保护,提供了规范和依据。

事实上,我国最近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2},也全面体现上述软件资产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该暂行办法对软件资产管理中授权、配置、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管理提出指导性的规定,为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相结合奠定了基础。

目前,高等学校迫切需要做的是,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在软件资产界定、入账价值核算、建立软件资产档案管理和软件配置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实现软件的配置、使用、保管、维护和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4.加强软件资产管理知识普及和专门人才队伍建设。软件资产管理包括授权管理、配置管理、使用管理和处置管理等过程,需要具备预算、采购、财务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协作。

目前国内高校迫切需要开展软件资产管理知识普及,并培养软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有人才,为软件配置、招标采购、验收测试、处置报废等重要环节把关,确保软件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有效运行。

注释:

{1}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

{2}郭宁.高校软件资产价值分析及管理模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No.(6):122-125.

{3}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课题组.浅析人民银行软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基层论坛, 2011年,No.11:64-66.

{4}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35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计算机技术迅速地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去,在企业管理中摆脱了过去仅仅依靠管理理论、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的现状,企业在管理进程中将更加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实际管理中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中多项技术被运用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不论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企业仓储物流的管理,企业销售运作的管理,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电子信息处理,主要运用在机械工厂数据操作上,对企业机械机器的集中操作上。第二个阶段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在企业管理部门,例如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筛查与员工日常工作的考勤等,都需要计算机系统中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第三个阶段是决策支持系统,主要运用在企业高层的管理部门,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高层对企业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应对竞争对手的决策上的运用,就需要运用到计算机技术,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成信息相关的表格、图谱、模型等,这种在企业战略决策上的管理得到了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就能够使企业的战略决策更加的精准有效,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企业管理层在战略决策上个人主观判断产生的错误,尽管现如今企业管理中战略决策仍然更加倾向于依靠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判断,但是仍然不能否认计算机技术对于企业战略决策判断的价值。

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渗透到企业管理中的大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排斥反应”更加明显,其中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对于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需要更加深入,但是现实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员工并没有办法去适应计算机技术带来的改变,对计算机技术相关软件的操作并不熟练,这其中包括一些在专业技能上十分熟练的员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的深入,反倒没有帮助他们更加有效率地为企业服务,相反由于自身对计算机软件的重视不足,对计算机软件的认识不够制约了这些本在专业领域十分优秀的员工的发展。这是需要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值得反思的地方,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更加主动地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加有效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软件,同时也应当开展教育,引导企业员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从意识上提高对计算机技术对于自身在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许多企业在计算机上的技术并不成熟,这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存在着致命的威胁的。现如今,许多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料都储存在计算机中,企业员工缺少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视,在企业信息安全意识上十分薄弱,这些在技术上的漏洞与认知上的疏忽,都让企业信息安全留有隐患。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不当同样制约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计算机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效率,盲目认为高配置等于高效率,大量购进一些价格昂贵的计算机软硬件对计算机进行配置,虽然投资很大,但是很多功能对企业实际情况来说是使用不到的,造成了闲置和浪费。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省经费,购买盗版软硬件设备进行安装使用,殊不知盗版软硬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盗版的软硬是得不到售后的技术服务的,这样还要重新购买软硬件设备,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切不可贪小失大,应当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的软硬件设备进行安装使用,而且要请教专业的技术人员购买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使得所购买的计算机软件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不至于浪费。而完善计算机管理制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完善的计算机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处理在使用计算机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一旦遇到问题可以根据一定的规范化流程进行处理,可大幅度减少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计算机管理制度应当不断顺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进行更新扩展与完善,让每个员工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使得办公自动化得以顺利的开展。企业应该保证企业内部计算机的安全性,有意识的提高每一个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每一台企业内部计算机应该通过身份识别才能进入,员工只能用个人专属的账号和密码进入到计算机内,且企业的所有计算机全部加入域,收回administrator权限和密码,只给予user权限,严格限制上网,上网需要严格的审批手续,同时,在服务器上安装监控软件来监督员工的行为,监控所有网络流量的动向,上级领导不仅可以监督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防止员工在上班期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还可以防止各种恶意行为,加强企业计算机的安全性。

三、对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建议

1.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企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计算机技术管理企业并不能影响企业的信息安全。这就需要企业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企业时,充分考虑到信息安全相关技术。具体利用到以下手段确保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安全。首先就是加密技术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加密和数据存储加密。数据传输加密技术主要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常用的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方式。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一个数据加密系统包括加密算法、明文、密文以及密钥,密钥控制加密和解密过程,一个加密系统的全部安全性是基于密钥的,而不是基于算法,所以加密系统的密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最普遍的算法有DES算法、RSA算法和PGP算法。其次,确保企业管理信息安全的有效方法是利用好防火墙。防火墙的本义原是指古代人们房屋之间修建的那道墙,这道墙可以防止火灾发生的时候蔓延到别的房屋。防火墙技术是指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的总称。在互联网上防火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通过它可以隔离风险区域与安全区域的连接,同时不会妨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防火墙可以监控进出网络的通信量,仅让安全、核准了的信息进入,同时又抵制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数据。防火墙主要有包过滤防火墙、防火墙和双穴主机防火墙3种类型,并在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后一个方法确保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方法是入侵检测。随着网络安全风险系数不断提高,作为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IDS(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帮助网络系统快速发现攻击的发生,它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对网络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专用系统,该系统处于防火墙之后,可以和防火墙及路由器配合工作,用来检查一个LAN网段上的所有通信,记录和禁止网络活动,可以通过重新配置来禁止从防火墙外部进入的恶意流量。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快速分析或在主机上对用户进行审计分析,通过集中控制台来管理、检测。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计算机软件升级的目标特性

目前,计算机软件工程覆盖的应用领域广泛,具体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指令标准、设计模式等。鉴于计算机软件应用范围及功能对象的转变,无论是软件研发商或者广大用户均要进行软件升级。软件工程升级的目标特性需重点考虑高效性、安全性、持久性、修改性等。

1.1高效性。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软件工程升级完成后,必须具备高效性。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一是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挖掘计算机数据库存储数据的可利用价值;二是操作,为用户提供便捷式操作是软件升级的主要目标之一,需在原有功能基础上提供程序修改、软件组装、指令调整等新型功能。

1.2持久性。当前,先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阶段的运用更加普遍,软件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一项新软件产品成功研发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成本耗资角度考虑,新软件产品需符合持久应用的标准,尽可能减短产品换代更新的周期。就杀毒软件而言,每年市场销售的杀毒软件不计其数,对旧软件实施功能升级要确保其在特定周期内无需更换,延长产品使用周期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1.3安全性。网络黑客常常利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一些漏洞,来攻击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运行时插入可编写或可修改的指令、代码,破坏软件系统的安全性。新型软件产品升级必须配备安全防御功能,对常见的功能缺陷及时补充改进,增强软件产品抗入侵的能力。如:软件产品研发时设置自检测模块,用户启动软件后也开启了安全防御功能,执行程序指令中发现异常隐患及时截取数据,反馈给用户重新修改或编写内容,从而提高了软件工程系统的抗侵袭性能。

1.4修改性。修改性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标,极大的降低了软件产品升级的成本投入,还可通过其可修改的特性实现,也大大减小了工程设计师的操作难度。比如,研发人员可以把具有相似功能的软件产品进行对比,筛查出两种产品程序语言、编写指令等方面的相同点,可直接复制程序循环利用,缩短了重新编程消耗的时间。尽量设计出"一款多用"的软件产品,这是未来软件工程升级的必然趋势。多项功能集中于某一款软件,提高了软件产品工作的效率,缩短编程时间。

2计算机传统软件存在的不足

2.1负荷大。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发展环境下,用户利用软件完成系统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结构已经不适应新工作负荷的需要。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初期,软件工程仅适用于常规操作任务的处理,对一些简单的数据资源进行分配调控。现代化经营体制改革后,办公系统承受的荷载大幅度增加,软件系统工作负荷大引起了诸多故障问题。

2.2效率低。早期软件产品的功能结构存在缺陷,尤其是软件产品质量与用户实际操作标准不同,阻碍了软件操控效率的提升。以数据库资源处理为例,计算机设备安装的软件产品在数据收集、处理、存储等方面功能不足,用户所编排的重要资源易被窃取,中断了办公系统日常操作的效率,给企业或个人办公带来了许多不便。

3软件工程升级的策略性分析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典型的应用模块,常用形式包括: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企业或个人用户可参照实际工作需要,灵活地启动不同软件的功能模块,定期进行软件维护与升级,全面提高功能。

3.1坚持科学设计系统设计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的核心内容,设计是软件产品升级更新的首要步骤,软件工程师设计某款产品必须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如:通常在软件设计中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抽象与信息隐蔽、局部化、一致性以及适应性等特征。合适的设计方法有助于这些特征的实现,以达到软件工程的目标,充分体现升级后软件功能的优势。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流畅、平稳运行。

3.2适应市场需求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满足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软件产品升级的主导,违背市场客观规律将给研发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改造之前,软件开发部门要全面掌握当前市场对不同类型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分析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在系统设计中,软件需求、硬件需求以及其他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经常需要权衡。因此,必须认识需求定义的易变性,采用适宜的予以控制,以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研发。

3.3做好工程支持做好软件工程支持是推动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的重要基础,提供必要的软件工程支持,以保证产品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且提高软件产品的使用价值。所谓的“工程支持”,主要体现在软件工具与环境对软件过程的支持,以及软件工程项目质量、技术、开销等方面的保障,这些都直接取决于对软件工程所提供的支撑质量和效用。保障计算机软件工程实现更加多样化的功能,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使用效能。

3.4深化升级管理软件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满足目标的软件产品,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等问题。软件开发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软件工程升级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软件工程开发升级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提高软件资源的利用率,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加强软件工程的研发和维护。作为电子产品研发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制定软件工程管理制度,强化新旧产品升级期间的质量管理。

4结论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是指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在计算机内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帐簿、报表的过程。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可能,要求单位加强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的管理,以提高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效率和效果,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手段、便利,从而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服务。会计电算化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系统软件、会计软件、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工作和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使用的财务会计部门,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必需充分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下面简单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各个方面的特点。

(一)会计部门必需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管理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各单位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设备,一般都是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的,硬件设备比较多的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还单独设立了计算机室。因此,会计部门还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对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有关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制度。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所有机械、电、磁、光设备,硬件设备都是精密的机械电子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一般微型计算机)、显示器、键盘、打印机、设备、UPS不间断电源等。计算机硬件设备可以构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机环境和网络环境,供会计软件运行,满足不同会计软件对不同的计算机环境的要求。如单用户会计软件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生成的会计数据存储在这台计算机中,网络会计软件在用通讯线连接的多台微机上运行,会计人员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可以共享网络服务器上的软硬件资源,共同使用同一个会计软件,对同一套会计帐进行操作而互不。

系统软件是管理计算机资源和支持应用程序运行的程序。会计软件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它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不同的会计软件适用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操作,会计软件在不同的应用情况下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软件要不断地进行升级更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必需通过会计软件进行管理,会计软件还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处理和软件操作方法要求严格的特点。

计算机中的各种信息和软件是存储在磁介质中,看不见摸不着,磁场、电场、潮湿、灰尘、计算机病毒等因素容易造成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损害。而会计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连续性、可造性和安全要求高,数据要有可验证性,要有充分的安全可靠性保证等特征。

(二)会计工作流程和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不再需要手工记帐,算帐和编制报表,输入记帐凭证后,凭证通过计算机进行传递并自动进行核算和编制报表工作,凭证的输入和审核成为主要任务,操作计算机成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存贷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对大量的固定资产进行个别计提折旧、进行详细的部门核算等,在手工方式下工作量非常大,使用计算机便使之方便快捷;要求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三)会计人员的协作性要求更强了

会计软件通常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处理特定部分的会计信息,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信息传递相互联系,能够完成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包括帐务处理、工资核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产成品销售核算、应收应付款核算(往来核算)、存货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等;进一步完成会计管理和控制工作,如资金筹集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等,帮助决策者制定的经营决策和预测。尤其是在网络情况下,会计人员在不同的工作站共同使用同一个会计软件,彼此的凭证传递、交接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相互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一个人出现问题,会影响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求各岗位的会计人员之间必须加强协作,才能顺利进行会计工作。

(四)内部控制的内容各重点也有所变化

由于计算机自动进行总帐和明细帐的核对工作,手工条件下的总帐明细帐的核对工作可以取消;记帐凭证的审核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和关键;计算机软开发人员对软件结构和设计的熟悉程度,使得他们有能力进行非正常的数据修改,因此还必须限制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记帐工作,尤其是不能兼任出纳工作。

(五)会计人员分工和职责发生了变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必须人人操作会计软件才能够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必须改变原来的自己的工作习惯,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必需增设一些新的工作岗位,同时需要减掉一些不适应电算化工作台的岗位。会计人员的分工、工作职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六)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了

一是因为会计软件的许多种自定义功能,要求会计人员定义各种转帐公式、数据来源公式、费用分配公式等;二是因为解脱了会计人员繁杂的计算和抄写工作后,要求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和利用。

(七)会计档案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档案包括打印输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和存贮在计算机软硬盘及其他存贮介质中的会计数据、程序,以及软件开发进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许多会计档案都成磁性的了,看不见摸不着,正在运行的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也成为比较完整的会计资料,因此包括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也必须严格管理。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不仅使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还改变了许多手工管理的习惯和方法,对单位会计工作管理的方法、程序、核算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新情况。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是指对已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全面管理,保证安全,正常运行,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岗位责任制、日常操作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维护管理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内容。

(一)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使用人员的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实施的保证。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的职责、权限并与利益挂钩,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内部牵制,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益。此外,还要加强会计售货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日常操作管理

日常操作管理指是通过对系统日常运行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完成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如果操作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实施不得力,都会给各种非法舞弊行为以可乘之机;如果操作不正确会造成系统内会计数据的破坏或丢失,造成会计数据的错误,系统的正常运行,直至输出不正确的会计报表;如果各种数据不及时备份,则有可能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不能恢复会计资料;如果各种差错不能及时记录下来,则有可能使系统错误运行,输出不正确,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日常操作管理主要包括机系统使用管理和上机操作管理。

1.计算机使用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是会计软件运行的物质基础。对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旨在为电算化系统的硬件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计算机设备,防止各种非指定人员进入机房和操作计算机,保证机内的程序与会计数据的安全。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应制定与贯彻各种严格的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

2.上机操作管理。上机操作的管理是通过建立与实施各项操作管理制度,要求会计人员按规定录入原始数据、记帐凭证、执行各功能模块、输出种类信息、作好系统内有关数据的备份,严格禁止越权操作、非法操作会计软件,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有效、正常地操作运行。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上机操作的规定,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与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3.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管理,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处理会计业务,保证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正确合法,会计软件处理正确,当天会计业务当天记帐,期末要及时结帐和打印输出会计报表,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

(三)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管理

软件维护是指当单位的会计工作发生变化而进行的软件修改和软件操作出现故障进行的排除修复工作。硬件维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的检查修复,以及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的调试等工作。

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作,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维护一般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系统维护员可进行维护工作但不得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四)会计档案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磁性化和不可见性,要求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保证系统内会计数据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三、怎样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

1.单位领导应当重视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单位内部职能各部门,会计工作各岗位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会计电算化机构的设置和会计电算化队伍的组织。因此,单位领导应当协调单位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工作。

2.财务会计部门应当负责建立健全单位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具体工作。财务会计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和落实部门,因此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财务会计部门应当负责和承担岗位的分工、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有关会计人员的调整等工作。

3.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要遵守国家的有关规章和制度,如《会计法》、“两则”、分行业会计制度、分行业财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4.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管理工作需要、会计核算的特点和手工管理的经验,改善其中不合理部分,制定适合本单位会计工作管理要求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应该满足单位当前的实际需要,并考虑到今后工作的要求;还应该根据执行中的问题,逐步完善和提高。

5.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要注意制度条款的合理、全面、条款清晰、具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以便会计人员掌握和执行,并能够据以考核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工作情况。

6.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应该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成功的单位的经验和有关条款,这样可以迅速建立有关制度,少走弯路。

7.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应该注意满足审计要求,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对审计工作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改变了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和审计的等。

8.要根据电算化的特点,加强内部控制的有关内容,及时调整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和会计工作重点。

9.要强调会计人员之间的协作性。所有操作软件的会计人员都应该有整体配合的精神,紧密合作、加强协作。尤其是建立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之后,更应该使会计人员认识到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情况下,不符合操作规程的操作会导致系统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