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算编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范文第1篇

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模式是指以销售预算的结果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的一种预算编制模式。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基点,适应市场状况,得到普遍采用。然而,这种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不能达到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提高公司价值的预算管理目标。

1.1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依据的假设不具有现实性

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隐含的两个假设是:①预算编制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其唯一限制是销售;②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笔者认为,现代公司制度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契约、公司利润内涵都内生地决定了这两个假设都没有存在的现实土壤。

现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有者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而经营者则关心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报酬、社会薪金、隐利等),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理性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在预算编制上,公司所有者处于直接生产经营之外,经营者编制预算并执行;所有者当然追求利润,而经营者就不一定像所有者那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去追求利润,他往往从自身当前利益出发进行管理决策。或者不计成本和风险,片面追求销售的增长,不正常扩大市场而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本;或者在可以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时,极端保守,怕冒风险有损当前稳定报酬而对市场机会视而不见。可见,作为预算编制者的经营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将销售视为利润的唯一限制也不合理,利润目标至少须考虑销售与成本两方面因素。

公司利润的内涵内生地决定了销售与利润增减变化并非简单的一致性关系。从数量上看,利润=(销售)收入-成本,收入的增长并不必然导致利润的增长,须考虑对应的成本变化情况,过分追逐销售,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开发,忽视对成本的管理,会因经营风险过大而陷入困境。山东秦池酒厂通过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迅速占领国内白酒市场,但2亿元的广告成本却压得它销声匿迹。从质量上看,利润是否会带来净现金流量的流入是关键,否则,利润增加往往成为呆账、坏账,造成虚假繁荣的陷阱。最后,从利润与公司战略关系看,需要考虑不同的战略类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如市场竞争程度、规模经济、政府政策等。

1.2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反映的经营观念的落后性

公司经营观念经历了产品经营和市场经营两个阶段,正处于向资产经营转变的时期。资产经营是指把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集中等方式进行有效地运作,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它强调要考虑资产的机会成本,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产产能配置,使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市场化,达到整体资产收益最大化。销售量决定生产数量的预算编制思路,使得公司内部在是否生产,如何生产、生产多少的决策上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动从本部门资产实际产能出发,结合公司目标利润(或每股收益)进行成本效益考核和模拟市场核算,决定本部门资产收益最优化生产预算。

1.3销售观起点论的核算模式可分析的视角具有狭隘性

首先,这种预算模式与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相分离,仅反映销售及相关的计划的执行情况,不能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及时信息,提高管理、决策质量。其次,这种预算基本上没考虑外部信息使用者,既不能通过预算信号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发出企业现时和未来价值的信息,又不能通过外部相关市场的对管理者的经营施加约束,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治理困境。

2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优越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就是以目标每股收益或利润水平为起点,分别编制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进行反复平衡,直到实现目标利润为止的预算编制模式。这种预算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所有者和经营者对公司计划和控制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来影响公司股价,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解决公司委托问题,提高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2.1将预算与企业的战略衔接起来

追求利润是公司经营的基本目的之一,公司战略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持或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的利润追求不一定是管理当局的目的和方向;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在目标一致的最大可能限度内保障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战略的设计和实施符合所有者的利益。2.2强化公司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

按照杜邦分析法的思路,每股收益综合而详细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实际上,在杜邦分析法下给出的是投资报酬率,增加负债率就可以得到权益资本报酬率,进而得到每股收益数据;反之,从每股收益推出投资报酬率,该指标经过杜邦分析法的层层分解后,各指标所组成的体系就与公司经营的各方面息息相关,通过控制每股收益就可以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财务指标体系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可及时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反馈信息。

2.3顺应资产经营的趋势

以每股利润为预算的起点,内在地强调公司经营结果必须达到资产提供者最低投资报酬率(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的要求,否则,所有者就会采取各种形式撤走资本。

2.4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困境

在我国,公司的财务预算由董事会编制,由股东大会批准,由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当局负责执行。预算管理涉及三方主体,且三方的利益考虑和掌握的信息都不同,管理当局有更大的管理内部信息,董事会次之。如何通过预算管理降低信息不对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提供了通过每股收益借助市场力量的思路。每股收益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基础性的财务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股票价格的变动直接反映着公司执行预算,加强经营管理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管理当局的经营行为,对其造成外在的压力,促使其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勤勉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当局也有通过每股收益引致股票价格变化表明良好经营的动机,这都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困境。

2.5有利于与财务报告体系衔接,增强信息有用性

随着所有者对公司经营信息需求的增强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规范,财务预算的披露问题就十分突出。在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做盈利预测披露的情况下,对财务预算的信息需求不迫切;随着监督规范仅要求在配发、增发、发行可转债时强制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财务预算的披露就显得格外突出。因为监管部门要求,凡在股东大会上提及财务预算的,也必须在股东大会决议中披露,这导致只在董事会上讨论财务预算成了普遍做法。我们认为,将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公开披露,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外部决策者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在期初编制的预算报告中的三张预算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有助于对公司年度经营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分析股票价格,决定是否购买或持有。在期中,将定期或适时取得的预算实际进度报告或实际的三张报表与预算比较,确认差异并予以公开披露,为实现预算提供了保障,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基于期初预算所做决策的修正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这种预算的数据结构与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一致的,每一层次的单位或个人都对应着一定的明确数据,与其权利和责任相联系,从而使财务报告明细化。

3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可行性新晨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盛行,它给了决策者更大的决策空间和视角,有助于协调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关系,促使公司经营活动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相一致。在我国,一般是以销售为预算起点,且大都不太成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模式将更有适用性。实际上,邯钢经验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成功运用。邯钢经验可概括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运用倒推法确定目标成本,即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在市价外在确定前提下,首先确定目标利润才可确定单位目标成本,在预算编制上实际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模式。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预算编制从选择投资报酬率、利润水平或每股收益开始,且这种选择由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别进行,通过既定的程序协调决定,增强其可执行性。经营者依据协调后的指标计算成本总额和产品数量,拓展为包括成本预算在内的利润预算,与现金预算、资本预算一起构成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苏寿堂.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改进[J].会计研究,2002(3)

预算编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提高设计质量深度工程造价

根据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建设项目一经决策确定后,设计阶段是工程实施的第一步,是控制规模、提高效益的关键阶段。初步设计(或三阶段设计中的扩大初步设计)基本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规模、建设布局、使用功能、工艺流程、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构成投资的轮廓形成设计概算,确定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已经能准确地确定了工程造价中的“量”和“价”,工程造价中的“量”是指工程项目的实体消耗量是由设计施工图确定的,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而工程造价中的“价”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随行就是可变的。如果由于设计部门考虑不周造成设计文件编制深度不够,质量低劣,漏洞百出从而带来不必要的设计变更,既影响施工,也增加了工程量提高了工程造价。

设计质量、深度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投资的多少,而且影响到建成交付使用后经济效益的良好发挥。如产品成本、能源消耗、经营费、维护费、日常维修费、使用年限内的大修费和部分更新费用的高低,还关系到国家有限资源的合理应用和国家财产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设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很高,设计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和造价必须高度重视。设计阶段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设计阶段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所以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应有几个环节 :首先, 因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国家(或主管部门)下达实际任务书、核准投资额地重要依据,所以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要深入细致、估算准确、制定建设规模、标准要从实际出发,适当考虑远期发展。其次要充分重视初步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批准,投资估算也就确定它是投资的最高限额,初步设计概算不得超过投资估算。设计单位要认真研究已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在指定地点和规定的建设期限内,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能性,保证正确选择场地和主要资源,正确拟定项目建设的主要技术标准,合理地确定总投资和主要技术指标。初步设计质量越好,越深入细致,设计概算才能越准确越符合实际,才能真正起到控制预算的作用,才能有效地防止概算超估算。1.建筑工程概算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建设工程概预算是指在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参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它是建设工程项目在不同建设阶段经济上的反映,是预先计算和研究建设工程价格的费用性文件,是对工程投资进行决策、分配、控制、管理、核算和监督的主要依据。现代建筑工程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做好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要,控制风险投资,改进和完善工程投资估算,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有效地指导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2.当前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算方法滞后性在建筑领域、技术、材料、工艺、 结构不断涌现出新的,编制预算时,需要经常进行 换算,但由于现行的工程预算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这就造成了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我国现行的预算设计缺乏全过程意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由于预算设计仅仅是工程前期经济预测,在建设项目的其他阶段,由于市场、人为因素,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计划外支出,这样的情况下,盲目以预算为纲,成为制约工程进度、精度的瓶颈。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施工阶段施工单位为方便施工,不按设计施工,导致很多计划外支出,造成工程超支,不得不对原有设计进行变更以调整工程预算。而相关各方对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的可行性、科学性、适用性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管理等。

预算编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金预算;财务管理;业务预算

一、现金预算的意义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财务风险,即支付风险,因为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及时偿付到期债务,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美国前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哈罗德·威廉斯曾说过:“如果让我在利润信息和现金流量信息之间作一个比较选择,那么,我选择现金流量”。支付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到期日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即使经营管理得很好的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的时期,也可能会存在现金头寸不足的问题。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小心翼翼的规划现金流量,以保持适量的现金结余。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把现金预算作为讨论的重点。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指出,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主要有三个:第一是交易动机,这是因为现金作为一种基本的支付工具派生出来的;第二是预防动机。这是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做的现金准备。第三是投机动机。其含义是企业应持有足够的现金以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盈利机会.。这科要求企业应确定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如果现金持有量太大,会降低企业收益水平,如果现金持有量太小,又可能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以及意外的现金需要,产生中断交易的风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认真测算本企业最合理的现金持有量。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现金预算可以预测未来时期企业对到期债务的直接偿付能力,可以直接地揭示出企业现金短缺的时期,使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在出现现金短缺的迹象时,提前安排筹资,从而避免债务风险。

二、现金预算在全面预算体系当中的地位

(一)现金预算与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关系

现金预算是业务预算的集中反映,所以又被称为总预算。预测企业现金来源及其去向,以及在不同时点上对现金收入、支出和余缺,可以为企业合理地调度和补充现金,降低风险,提高现金使用效益提供信息。现金预算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四个部分组成。预计现金收入主要是销售收入,还有一少部分的其他收入,所以预计现金收入的数额主要来自于销售预算和其他销售预算。预计现金支出主要指营运资金支出和其他现金支出,具体包括采购原材料、支付工资、支付制造费用、管理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设备购置支出、利润分配、税费支出等。可见,现金预算其数据主要来自于其他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

(二)现金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关系

现金预算主要对预计现金流量表提供支持。期初现金余额与期末现金余额之差为现金净增加数,列入预计现金流量表。

三、现金预算编制方法

(一)现金预算的结构

现金预算主要是规划预算期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和资金融通的一种财务预算。现金预算的结构见下表:

(二)现金预算的数据来源和编制顺序

1.“现金收入”部分

现金收入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和预算期现金收入。

(1)期初现金余额。来自于对上年度现金余额的预测。第一季度的期初数是对上年现金的预计。全年期初数等于第一季度期初数,全年期末数等于第四季度期末数。

(2)收回赊销款和现销收入。来自于销售预算和应收款预算、其他业务利润预算。

(3)投资收益收现。来自于投资收益预算。包括利息收入、红利收入等。投资收益的确认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全部为现金收益,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需要估计现金收益。

(4)营业外收入收现。营业外收入收现数据来自于营业外收入预算、补贴收入预算中现金部分。这就要求将营业外收入预算划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营业外收入,后半部分为现金流入。

(5)收回投资收现。根据投资预算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减少数填列。

(6)可供使用现金。是期初现金余额与本期现金收入之和。

2.“现金支出”部分

现金支出包括预算的各项现金支出。其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与管理费用”的数据,分别来自前述有关预算;“所得税’、“购置设备”、“股利分配”等现金支出的数据分别来自另行编制的专门预算。

(1)直接材料支出。数据来自于采购和付款预算。包括预算期采购付款以及预算期支付期初应付款项。

(2)直接工资。数据来自于工资预算,一般情况下可以预算期工资费用可以全部视为现金。公司人员及工资预算中的直接人工来自于单位产品定额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所以应先编制单位产品定额成本,再编制公司人员及工资预算。

(3)直接动力费。数据来自于燃料动力费用预算,燃料动力费用预算数据来自于单位产品定额成本中的燃料动力费用项目。所以,应先编制单位产品定额成本预算,然后再编制燃料动力费用预算。

(4)制造费用。数据来自于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分车间编制,汇总后形成全公司制造费用预算,需要剔除其中折旧等非现金支出部分。

(5)销售费用。数据来自于销售费用预算中现金支出部分。

(6)管理费用。数据来自于管理费用预算中现金支出部分。

(7)财务费用。数据来自于财务费用预算中现金支出部分。

(8)上缴税费。数据来自于税费预算中预算期已纳税部分。

(9)利润分配。数据来自于利润分配预算中现金红利支出。

(10)购置设备支出。数据来自于资本预算。包括新增设备投资、前期未完工程后续投资、技改项目投资、更新项目投资、无形资产投资支出等。

(11)本期证券投资。数据来自于投融资预算中股票、债券投资。

(12)本期偿还到期债务支出。根据融资预算中到期的债务金额填列。

需要说明的是,现金支出也可以划分为外购材料、燃料和外购动力、利息、税金、运费、水费、电费、办公费、折旧费用等要素费用项目。但数据归总成本更大,所以本文选择了按照用途和结构进行归总的方法。

3.现金节余或不足以及资金调度

(1)向银行借款。向银行借款金额等于预算其现金期末余额减去现金节余或不足的差额。向银行借款还需要细化到融资预算中。

(2)归还借款。归还借款金额等于期末现金余额减去现金节余或不足的差额。归还借款也需要细化到融资预算中。

5.期末现金余额。期末现金余额为现金最佳持有量,需要财务人员在编制现金预算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测算。

参考文献:

1.龙件元. 探讨企业现金预算的编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预算编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财务预算,模型

0、引言

近年来,电网企业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也正逐步深入到电网企业的管理当中,成为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预算编制作为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和起点,是预算管理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环。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成败。尤其对于像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这样的大型电网公司,确保整个公司系统预算编制科学合理至关重要,但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建立电网企业预算编制模型来解决电网企业预算编制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期对促进电网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1、电网企业预算编制中面临的困难

电网企业预算编制中面临的困难可以分别从公司总部、区域电网省级公司(以下简称网省公司)两个层面来分析。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在公司预算编制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公司总部负责审查、核定下属网、省公司的预算,并编制公司的预算;网省公司负责本公司预算的编制,并根据公司总部核定的预算指标对预算进行调整。

1.1、公司总部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1)公司总部在审查各网省公司预算时依据不足。在审查下属各网省公司预算时公司总部最大的困难就在于缺少全面、系统和科学的依据,核定的预算指标往往缺乏足够说服力。

(2)在各网省公司之间分配公司总体预算目标时缺乏有效工具。公司总部从整体发展角度确定的一些经营发展目标,需要在各网省公司进行分配。但由于各网省公司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无法通过简单的方法实现指标的分配,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工具对该分配结果给予支撑。

(3)网省公司的预算编制亟须规范。各网省公司编制预算时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应用的编制方法和流程以及预算编制水平等均存在较大差异,亟须规范。

1.2、网省公司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1)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衔接不足。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来看,各项业务计划应该与财务预算形成闭环联系。但目前这种衔接尚有不足之处,影响了各网省公司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了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2)预算编制效率有待提高。预算的编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不断的优化调整。由于缺乏技术工具的支持,财务人员编制和调整预算往往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缺少一个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工具作为支撑。通过建立预算编制模型,将会使上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2、电网企业预算编制模型的设计

2.1、预算编制模型

预算编制模型就是预算编制的模型化工具。采用这一模型进行预算编制,用户只需将基础数据和参数设定好,模型即可自动测算出所有预算报表和指标,不但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还可以增强预算编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2、预算编制模型的设计思路

2.2.1、以预算编制全过程管理思想为指导

“预算编制全过程管理”是指:对预算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采用的数据流程以及最终的编制结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改变了以预算编制结果为核心的预算编制管理模式,强化了对预算编制基础数据和数据流程的管理,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2.2、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支撑

预算编制模型的设计必须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支撑。缺少了标准化体系的支撑,预算编制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将大打折扣。预算编制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2个标准化体系,即“预算编制标准化体系”和“标准成本体系”。预算编制标准化体系是指:对预算编制所需基础数据的内容、来源以及口径等进行规范,建立科学、标准化的预算编制数据流程,形成统一的预算编制结果。预算编制标准化体系是落实预算编制全过程管理思想的技术基础,同时也是模型设计的主要依据。标准成本体系是指:为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规范成本支出所制定的一系列成本标准。标准成本体系的建立,为预算年度的成本预计提供了标准化的依据,提高了成本预计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利于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力度。

2.3、预算编制模型的设计原则

(1)客观性原则。依据经营活动流程制定模型。

(2)科学性原则。数据流程的设计要符合会计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3)可扩展性原则。在模型设计时留有接口,确保未来功能拓展的需要。

(4)可操作性原则。模型可根据市场形势、经营目标、政策性以及不可抗力因素对预算进行相应调整。

(5)精细化原则。基础数据的采集、模型参数的设置和指标的设计,体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强化对预算编制的过程管理。

(6)有效衔接原则。强化预算编制的基础数据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专业规划、计划指标的衔接,实现预算编制与生产经营计划、投资计划的有机结合。

2.4、预算编制模型的总体框架和数据流程

2.4.1、总体框架

预算编制模型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满足模型设计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按照预算编制的一般程序,将整个模型划分为6个主要模块,分别为模型参数模块、基础数据模块、基期数据模块、模拟测算模块、特殊事项处理模块和预算报表模块。

预算编制模型从数据流程来看,是以模型参数、基础数据和基期数据为起点,经过对损益、资本性收支、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和融资等的模拟测算,并经特殊事项调整,最终形成预算报表。预算编制模型的总体框架及数据流程如图1。

2.4.2、模块内容

模型参数主要包括模型测算时所需的基本参数,如税率、贷款利率、折旧率、标准成本水平等。基础数据是指模型测算中所需要的预算年度的电量、电价、投资等数据,主要有电力销售预算、购人电力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其他数据等。基期数据主要指预算年度前一年的损益、资产负债等数据,主要包括损益、资产负债、电力产品生产成本、财务费用等。模拟测算是指模型根据模型参数、基础数据和基期数据,通过标准化的预算编制数据流程进行测算的过程,主要包含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及折旧、财务费用等。特殊事项处理是模型针对一些特殊事项而为用户设置的用来对预算编制结果进行修正的模块,主要包括损益调整、成本费用调整和资产负债调整等。预算报表是预算的编制结果,共包含损益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融资预算、财务指标等。

用户在实际应用模型时,一般只需填写前3个模块所需的内容,如果确有需要进行调整的特殊事项可以在特殊事项处理模块中进行调整,其他模块均不需填写。模型可根据用户填写的基础资料自动测算出所有预算报表。

转贴于

2.4.3、模型中的主要数据流程

数据流程是预算编制模型的核心内容,是将各自分散的数据串联起来并形成科学有机整体的重要纽带。科学的模型必须有科学的、标准化的数据流程作为支撑。同时,标准化的数据流程也是预算编制标准化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此主要介绍模型中的3个主要数据流程,即损益预算编制数据流程、资产负债预算编制数据流程和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数据流程。

(1)损益预算编制数据流程。损益预算以模型参数、售电量预算、购电量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融资预算以及基期数据为基础进行测算,具体数据流程如图2。

(2)资产负债预算编制数据流程。资产负债预算以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以及模型参数等为基础进行测算,数据流程如图3。

(3)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数据流程。现金流量预算以模型测算参数、损益预算、资产负债预算、融资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为基础进行测算,数据流程如图4。

2.5、预算编制模型的主要用途

电网企业预算编制模型可主要用于:集团化管理的电网公司及所属各网省公司年度预算的编制,公司总部对各网省公司的预算审查,根据条件变化对年度预算进行分析和调整,测算电网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作为经营决策分析的工具,可为电网公司提供决策支持。

3、电网企业预算编制模型的应用

电网企业预算编制模型已在电网公司及系统各网省公司2007年度预算编制、上报以及公司总部进行的预算审查中得到全面采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一,全面预算管理得到加强。以往非财务部门和人员对于预算编制往往不够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不能落到实处。由于模型在设计时全面整合了各业务计划,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进而提高了各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使全面预算管理显著加强,实现了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有效衔接。

第二,网省公司的预算编制得以规范。由于在模型设计之初标准化被确立为主要的设计原则,所以这一原则在各网省公司的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预算编制在统一、规范和透明的平台上进行,避免了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偏差,预算编制的质量得到了整体提高。

第三,公司总部对各网省公司的预算审核方式发生了改变。以往由于缺乏模型的支撑,公司总部对于各网省公司预算的审核主要以编制结果为主,这就容易造成审查依据不足、核定的预算指标不够科学等问题。在模型应用以后,虽然关注的重点依然是预算的编制结果,但审查的重点却由编制结果变成了基础数据。因为所有的编制流程都是标准化的,并已经在模型中固化,只要基础数据准确、合理,编制结果就应该是合理的。又由于绝大多数基础数据都是可核的,这就使得预算的审查有了可靠的依据,核定的预算指标也就更加准确,同时下达的预算指标也更加科学、合理。

4、结语

预算编制范文第5篇

预算编制定律

(一)“现金为王”定律:一个企业没有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入是非常危险的,盲目扩张、巨额借贷会是一个企业轰然倒闭。“现金为王”不是保守,也不是企业不要贷款,不要扩张,只是要求贷款、扩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稳定的可靠的可预期的现金流入,这是企业保命的关键。命都不保住,价值不可能最大化。

(二)“二八”定律:“二八”定律要求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的绩效指标(KPI)是“二八”定律在预算中的具体体现。正确使用“二八”定律,可大大减轻运营风险。

(三)“持续经营”定律:不要把精力和时间耗费在发生几率非常低的当企业破产或关闭才发生的现象上现象和行为上。“持续经营”定律要求我们把不可控因素降低到最少。

(四)“受控”定律:“受控”定律要求企业注意以下三点:

1、“受控”定律要求将企业的一切资源都列入预算控制对象,并以货币形式来计量,不存在模糊模棱两可不好衡量的概念;

2、“受控”定律要求我们做足事前审核控制,过程中的资源投入控制工作;

3、“受控”定律不是要求一成不变,而是要求企业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修订预算,使得不受控资源,重新修正为受控资源。

现金预算编制

家电零售企业的现金预算主要包括表1所列项目:

该预算表中所称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现金预算应逐月、逐旬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