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命的诞生

新生命的诞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命的诞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命的诞生范文第1篇

有谁知道,姜霞的这个宝宝诞生多么不容易,赵颖丽主任倾注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姜霞是从吉林来哈尔滨的打工者,五年前,她和一道打工的王升结了婚,二人恩爱有加,遗憾的是婚后久未怀孕,姜霞马不停蹄,跑了多家医院,被诊断为“双侧输卵管堵塞”,一次次做“输通工程”,遭了许多的罪不算,两人多年打工的钱花去了大半,还是没有治好。姜霞的表姐告诉他们,玛丽亚妇产医院治疗不孕症非常有名,她的一位20年不孕的40多岁的朋友彭桂芝,就是在那里治好怀了孕,现在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小女孩可讨人喜欢了。于是姜霞夫妇俩抱着无限希望来到了远近闻名的玛丽亚妇产医院。

产科的赵颖丽主任,以丰富的学识和特有的耐心,为姜霞仔细查看了病情,对她说:“你的病情虽有些复杂,但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你就可以怀孕。”姜霞信任地点了点头,住进了玛丽亚医院。

住院后,赵颖丽主任一有时间就过来问寒问暖,继续对姜霞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她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按医生说的去做。赵颖丽主任运用美国COOK导丝技术,为姜霞做了输卵管再通手术,姜霞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这一手术。

十天过去,姜霞出院回到家中,依然按疗程服着中药,两个多月过去,忽然有一天,她呕吐而不思进食,同事说:“是怀孕了吧?”姜霞和丈夫一起来到了玛丽亚医院,被确诊怀了孕,夫妻俩那个高兴劲就别说了。

早期艰辛清贫的打工生活,使姜霞的身体深受影响,怀孕几个月后,姜霞得了妊娠合并重度贫血,血色素仅为3克,她原想就近治疗,去了附近的两家医院,但昂贵的医药费使她无力承受,最后自然是又到玛丽亚医院来找赵主任,赵主任为她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千方百计为她节省了医疗费。当姜霞出院时血色素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她又一次被赵主任和产科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周到服务所感动,决定日后在这里生孩子。

姜霞怀孕36周时,意外出现了,一天清晨,她突然出现了早破水的早产征兆,一家人慌了手脚,妈妈急得直搓手,丈夫急得走来踱去,倒是姜霞有主意,沉着地说:“送我到玛丽亚医院去找赵主任吧。”出租车将姜霞送到了玛丽亚医院,赵颖丽安慰一家人不要急,精心安排了手术。

剖腹产在紧张进行,一个小时后,一个可爱的男婴呱呱落地,母子均报平安,一家人万分感谢,王升给赵颖丽主任送上感谢金,赵颖丽拒绝了:“这是我分内的工作呀!”

一天,赵主任又做了一件令人惊叹的事,她把姜霞的新生儿抱出,送到了医院的游泳室,王升马上跟过去看,原来那里有不少在水中以游泳来锻炼身体的新生儿,新的生命在水中伸手伸脚,十分惹人喜爱。赵主任说,让孩子从出生就游泳,利于健康。

随着奥运的临近,来玛丽亚医院来做产前检查和生孩子的孕妇多了起来,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奥运宝宝顺利出生,孕妇们说,有赵颖丽等多位专家保驾护航,在玛丽亚生孩子真是“产科五星级,消费大众化啊”。

姜霞和丈夫带着新生的健康宝宝出院了,他们后来才知道,赵颖丽主任运用的是玛丽亚医院治疗不孕不育的全新的“五联基因疗法”,他们对玛丽亚充满不尽的谢意……

相关链接:

五联基因疗法治疗不孕不育

第1联:心理及指导疗法

该疗法是指重在心理层面上对不孕不育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纠正患者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的习惯。

第2联:辨证施治、标本兼施

将传统中医药治疗与染色体基因诊疗系统、美国COOK导丝宫腔镜治疗系统、放射介入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不孕不育诊治的实质性突破。

第3联:内分泌、免疫调节疗法

该院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内分泌、免疫检测测评手段,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运用中西医结合前沿技术和免疫调节剂相结合的方法,彻底改善内分泌功能,做到成功受孕。

第4联:美国COOK导丝技术复通堵塞输卵管

该医院引进的美国COOK导丝系统由2根精致的导管和1根铂金导丝组成,安全性高,采用美国原装的0.038毫米国际标准铂金导丝,经阴道直达堵塞部位,运用磁能共振,对人体无损伤。全面疏通输卵管,患者无痛苦,而且与此同时,还将置入治疗炎症和防粘连的药物,达到治愈之目的。

新生命的诞生范文第2篇

生命之吻赐予锡安平35年的生命,锡安平已于2002年去世,汤姆森仍然健在。生命之吻的先驱,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美国医生莎华,也已于2003年去世了。物是人非,人非物易,生命之吻享受了50多年的荣耀,成为急救手段心肺复苏术的经典内容之一,无数被抢救的生命曾被归功于这一简单的操作。

心肺复苏术(CPR)指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在4~6分钟内所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心肺复苏术适用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意识昏迷,并有呼吸及心跳停止之状态。

在1966年10月,美国科学院组织的特别专家小组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告,将心肺复苏术总结为ABCD四大步骤,A是Airway――维持气道通畅,B是Breathing――人工呼吸,c是Circulation――维持循环,D是Definitivetherapy――后续决定性的抢救措施(包括诊断、药物、除颤与进一步治疗)。

最早的心肺复苏术

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心肺复苏术最早可追溯到1 9世纪末。那时,现代医学在细胞细菌学说的推动下,正处在医学史上的加速期,外科灭菌术与麻醉技术的产生,让外科手术成为潮流,外科医生在不停地扩展他们的执业范围――当时不受任何医师法的限制。外科医生时常被麻醉意外困扰,当品过量时,病人会猝死在手术台上,以当时的急救技术,大多数的病人因此而丧失生命。肺复苏在溺水病人上的成功使之逐渐成为急救的常规,医生发明的急救技术多是针对产生人工呼吸作用的。比如1883年的一本外科教材就指导外科医生在急救时以呼吸节奏按压心脏部位,其目的仍然是通过按压胸部产生人工呼吸作用。

1891年,德国医生弗里德里希・马斯还是一个外科学徒,一个9岁的男孩欲进行兔唇手术,发生了麻醉意外,他按前述的急救办法按压胸部产生人工呼吸作用。在当时,如果急救成功,大多会在5分钟~6分钟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但半小时过去了,男孩的情况更加糟糕,他被医生放弃了,移出了手术室,只有马斯带着绝望的心情继续做毫无希望的按压呼吸。出于激动,马斯加快了按压速度,他留意到男孩的瞳孔在缩小,惊讶之余,他加快了节奏,半个小时之后,男孩苏醒过来了。数天后马斯再次面临同样的场景,一个18岁的患者出现麻醉意外,马斯在尝试传统方法无效后很快就转用他的新方法,这一次,患者只用了25分钟就苏醒了,比前一患者少了35分钟。马斯推荐按压速度为120次/分钟。 在医学界不明白病理生理学的背景下,马斯的方法未得到推广。1903年~1904年美国外科医生乔治・克赖尔在研究肾上腺素的作用时成功地先在动物,后在人身上施行了心脏按压术。克赖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外科医生,他是外科输血的先驱,美国著名的克利夫兰诊所的创始人之一,著述甚多,影响极大,但心脏按压术仍然只在小范围内传播,没得到重视。

胸外心脏按摩术的诞生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电器逐渐走入普通家庭,高压线路迅速铺设到每一个角落。电能发光,同时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令电力公司头痛万分的事情就是其电工经常触电,在电击下,人的心脏发生室颤,心肌细胞各自为政,收缩不协调,导致心输出量为零,受害人迅速死亡。1947年心外科医生克劳德・贝克首次用电极除颤成功。

20世纪50年代,科学界有了更规范的研究标准,“霍普金斯三杰”借助现代医学的证据力量与系统理论,成功地奠定了心肺复苏术的基础,将急救推进到科学时代。“霍普金斯三杰”分别是威廉・考恩霍文、盖伊・尼克博克、与詹姆斯・裘德。考恩霍文是导师,尼克博克是博士生,他们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学,考恩霍文当时获得爱迪生电力研究所与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继贝克发明除颤器后,研究发展移动除颤器。

当时的除颤器十分笨重,在一次实验中,尼克博克发现心脏停跳的狗在压上重达15磅的铜板电极时血压显著上升,这一发现为他实验中的一个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在建立电击室颤模型后,狗的血压迅速降低,在他们还来不及除颤时,狗就不可逆地死亡了,因此他们为维持动物血压而绞尽脑汁。尼克博克的发现使他们找到了维持血压的方法,不停地按压胸壁。尼克博克与考恩霍文将他们的方法命名为胸外心脏按摩(External Chest Massage)。当时实验室主管阿尔费雷德・布莱洛克医生(著名的先天性心脏病先驱)并不太相信他们这项技术,但还是派了裘德医生协助他们。

其实早在1874年,德国外科医生莫里茨・希夫报道了用胸内心脏按压技术维持发生麻醉意外的狗的血循环。1880年后,许多医生在人身上进行了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到1902年医学界逐渐形成一致意见,认为胸内心脏按摩无效,建议外科医生放弃它。在1901年挪威医生克里斯蒂安・依格日露成功地施行了第一例胸内心脏按摩术,但鲜为人知。1902年威廉・阿比特诺一伦爵士成功地为一位65岁男性进行了胸内心脏按摩急救术,其结果在伦敦麻醉师协会会议上交流引起了广泛兴趣,重新激发了医生对这项技术的热情。其后成功案例迅速增加,到“霍普金斯三杰”重新发现胸外心脏按摩术时,胸内心脏按摩术已逐渐成为麻醉意外猝死的半标准处理手段。

裘德医生接触到尼克博克与考恩霍文的研究,马上意识到胸外心脏按摩的巨大医学价值。无论是依格日露的经胸心脏按摩,还是阿比特诺一伦的经腹心脏按摩,都有巨大风险与缺陷,手术切口易于感染,操作不易,切口过程本身也会延误时间。如果胸外心脏按摩可以维持血压,完全可以取代通行的胸内心脏按摩,使得手术室急救更加快捷有效。

在尼克博克与考恩霍文继续用实验方式证明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性时,裘德开始了在人身上的实验,1959年7月裘德成功地使用这一方式挽救了一位35岁出现麻醉意外的女性。一年后,裘德等人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道了20例胸外心脏按摩(此时英文

改称Closed-chest Cardiac Massage),14例成活,成功率70%,其中13例同时进行了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成为医疗常规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溺水、上吊病例中的有效性早已成为经典,日益增加的外科手术也让它在麻醉抢救中成为半标准常规,许多产科医生、助产士都知道用口对口(鼻)吹气可以挽救没有呼吸的新生儿。各个方向的医学实践已经逐渐汇聚成一个潜在的医疗常规,所缺的是一个关键性的推动人物,在“霍普金斯三杰”建立胸外心脏按摩有效性的同一时代,“人工呼吸双雄”应运而生,他们是纽约罗斯韦尔・派克纪念研究所(现称癌症研究所)的詹姆斯・伊拉姆与巴尔的摩城市医院的彼德・莎华。

1946年,伊拉姆在回顾了有关人工呼吸的文献之后第二天,他刚好遇到护士与搬运工推着一名儿童冲向急救室。由于对有关人工呼吸的急救印象深刻,他毫不犹豫地对着面色发青的儿童进行了口对口人工呼吸,成功地验证了有关说法,也激发了他进一步研究与推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兴趣。

此后,经过对呼吸长达数年的研究,伊拉姆发明了当时通用多年的罗斯韦尔・派克呼吸机。伊拉姆的呼吸研究让他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口对面罩人工呼吸可以让病人维持足够高的血氧浓度,这项实验结果于1954年5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随后在1956年美国麻醉师协会会议之后,伊拉姆碰巧在返途中跟莎华同车,他说服了在巴尔的摩城市医院做麻醉主管的莎华。莎华随后设计了更多的实验证实了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作用。

莎华设计的实验证实了直接口对口而不用面罩的人工呼吸的效率,证实了单纯胸外按压与当时常用的抬手辅助呼吸的无效性,以及非医务人员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效果。莎华还进一步研究了昏迷病人气道的通畅情况,提出急救的第一步是清理气道,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

伊拉姆与莎华严格的实验研究迅速地赢得了医学界的承认。芝加哥大学的阿彻尔・戈登是最先改变信奉的,他象圣徒保罗一样,最初是传统方法的激烈拥护者,但他亲自实验验证了双雄的结论后,他成了肺复苏最坚定的拥护与传播者。在1994年戈登去世时,美国媒体称他为心肺复苏之父。心肺复苏术的正式提出与广泛运用

1957年美国军方系统最先采纳了肺复苏方式,随后在1958年美国医学会正式为之背书,肺复苏不再受到质疑,而挑战是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这一技术。1960年莎华、考文霍恩与裘德一起出席马里兰州医学会的会议,很快他们就意识到心肺复苏是有机不可分的整体,莎华随即在大会上提出了心肺复苏术的概念。1961年5月莎华等在《美国医学会杂志》首次报道了使用心肺复苏术技术的结果,他们证实,单纯用胸外心脏按摩的方式不能产生足够的呼吸效率,提倡同时心肺复苏。现代医学的心肺复苏技术由此诞生。

新生命的诞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决策有用性;网络会计;网络财务报告;SWOT分析法;XBRL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迈进数字化时代,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会计环境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会计信息使用群体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通常称为决策有用性。因此,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是当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传统财务报告在应对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以及资金的高速流动性方面都存在缺陷,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财务报告模式来弥补传统的不足。在信息用户需求和网络经济环境的推动下,计算机、Internet、信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企业会计产生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网络会计。在这一新趋势下,人们获取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方式开始转为网络财务报告,对于网络财务报告有助于增强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本文将对网络财务报告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通过SWOT分析法最终得出,网络财务报告带来的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及其网络会计的兴起,使网络财务报告的实行成为必然和可能。

一、网络财务报告兴起的背景

信息使用者获取企业相关的财务会计新信息主要是通过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在网络会计出现以前,企业几乎都是以纸质的财务报告向信息使用者传递相关信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日趋成熟,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出现,电子货币和支付工具诞生……这些使得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上。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在新环境下已显不足,缺陷越来越明显,不论是信息提供者还是使用者都希望报告模式得到改进和完善,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网络会计应运而生。从本质上讲,网络会计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关键问题。网络会计的产生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为财务报告的呈报方式和模式的改进提供了契机。

网络财务报告是伴随着网络会计的诞生而出现的,是时展的必然产物。Eliott(1992,1994)和Wallman(1995,1997)最早研究了网络等新技术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Eliott认为信息技术改变了商业交易运作的方式,这种变化也要求外部报告也有所变革。在网络环境下,通过INTERNET与数据库和报告分析技术的结合和相互的支持,公开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各项经营情况,信息更为丰富和及时,满足了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和要求。从此,传播和获取财务报告的媒介从纸质开始走向互联网,财务报告制度也从传统的定期到现在的及时。这种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时效性和智能性的网络财务报告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和会计界关注的热点。

二、对网络财务报告的SWOT分析

从国内外各类文献、书刊及网络可以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众多的学者对网络财务报告的优越性和存在的相关问题等方面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过他们更多的是把目光集中在了网络财务报告相对于传统财务报告的优越性和它所面临的机遇方面。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双面性,外部环境在提供给网络财务报告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并存着一些潜在的威胁和挑战。因此,网络财务报告将在优劣势伴生、机遇和威胁共存的环境下存在和发展。

下面,笔者将用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对网络财务报告进行探讨。将网络财务报告自身具有的特点和会计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用来确定网络财务报告自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明确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

(一)网络财务报告自身的优势分析(strength)

1.网络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时效性:这是指网络财务报告披露信息更为及时、实时,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时效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资本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这使得企业财务信息使用群体更加重视所获得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而传统的定期财务报告制度和静态性的纸质报告,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

相比之下,网络财务报告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一方面,从会计信息提供者角度看, 网络财务报告具有实时跟踪功能,用网络技术能实时采集、加工会计信息,实现了业务和财务处理的一体化,缩短了会计财务信息的生成、传输、获取的时间,从而在财务报告的最终编制和时间上优于传统报告;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看,网络财务报告具有实时跨越时空传输的功能。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进入企业网站点击相关的网点,获取财务报告的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及时作出预测和决策。

2.网络财务报告的动态性和低成本性:这是指网络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方式和模式动态化,报告的呈报更加方便灵活,而且也降低了报告的编制成本和呈报成本。

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财务报告呈报模式的动态性和呈报方式的动态性。网络财务报告改变了传统财务报告呈报的模式和方式,从定期模式到及时模式,从纸质呈报到电子网络呈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普及使得会计核算工作走上了无纸化阶段,超越传统方式,企业将会计报告相关数据信息存储在企业的数据库和相关网站上,通过互联网财务报告无需印制成册和刊登公布。这是从传统的静态化模式向动态化模式的转变。动态化传递信息模式更加方便快捷,使用也更灵活,这都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从而降低了成本。网络财务报告使得“成本效益原则”得到了最优体现。

3.网络财务报告的针对性和互动性:INTERNET 实现了人机对话交流,提供了多种互动交流模式。互动性是网络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可以更为直接地交流,充分了解到供需信息。双方的互动性增强了信息的针对性。信息提供者一方不再传统地编制和提供统一固定的财务报告格式,在传统报告模式的通用性基础上更加具有针对性。网络财务报告使企业更好地满足了日益个性化,为特殊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供了技术保证。信息使用者一方则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和要求、决策模型等来重新组合企业提供在网络上的数据,然后对其筛选加工处理,这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使用者被动地接受统一格式的局面。网络财务报告的这个特点提升了信息使用者的反馈价值。

4.网络财务报告的全面性和广泛性:这是指网络会计在线数据库包括了企业的所有财务及其非财务信息,突破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种种约束。传统财务报告无法反映非数字化的信息,无法反映报告的生成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网络会计下,企业实时输入与经济业务相关的所有数据源,存入企业专用数据库,生成与信息使用者相关的财务信息。同时,也揭示了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预测信息,管理信息,资金筹备信息等。这都弥补了传统财务报告的不足和空缺,有效地扩大了会计报表和辅助信息含量,提供更加丰富完整,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使用者。

5.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之一。可靠性是财务会计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最主要特征,也是财务会计的优势(葛家澍,2003)。

葛家澍和杜兴强在《当代会计的发展趋势》一书中写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单个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一系列会计数据经过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的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单一、仿佛十分精确的项目的可靠性。

传统上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告时,人工参与的更多,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估计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传统会计信息生成中涉及到的处理程序和编制方法受到技术和专业水平限制,其推导出的财务报告数据真实性、精确性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使得最终获得的信息可靠性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决策有用性。随着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升级以及相关系统分析性工具或财务软件的开发更新,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过程更多地由计算机、网络、软件分析工具来完成,这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操纵。先进的处理技术和程序,使得最终的会计信息更为准确、真实、可验,增强了可靠性。

6.网络财务报告的开放性和公允性:以往传统财务报告仅局限于把企业财务信息通过财务报告方式提供给当前的利益相关群体如企业的股东,投资者,债权人,而没有考虑到其他对企业有投资意向和合作意向的潜在利益群体的信息需求,这不利于企业业务的拓展和资本的壮大。相比之下,在网络财务报告形式下,自愿披露的企业将财务信息的公开在可供众多人群获取、使用的互联网上。广阔的信息披露平台――企业网站,让更多人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使企业在完成应有的披露任务之时,也附带地起到了宣传作用,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增强了竞争优势,将会赢得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供应商的支持。

网络财务报告的公开性赋予了更强的公允性,报告的公开让其使用群体更为广泛,不仅有来自于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的关注,而且有来自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和其他行业(如同类行业企业、政府、银行、供应商、证券、审计、外汇、财税等部门)的关注。在关注的同时也起到了一种监督的作用。信息关注人数的增加,使监督企业财务报告人数增加,则企业提供不可靠性信息就更可能受到指责、批评和攻击。绝对没有一个企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灭亡。在网络财务报告形式下,企业会更加诚实地反映企业信息,通常会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来反映经济事项,这充分体现出网络财务报告比传统财务报告更具有公允性。

(二)网络财务报告自身的劣势分析(weakness)

虽然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更多地呈现了它众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它也具有两面性,其劣势与优势是共同存在的。我们有必要对其自身的劣势进行分析了解,绝不能忽略。笔者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网络财务报告使企业在竞争者面前更多地暴露了自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在利用Internet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张运来,2007)。网络财务报告体系下,会计信息的公开性使企业的透明度得到提高。从企业立场上考虑,这种透明度的提高也使得企业受到了更多同业竞争者的“跟踪监视”,面临了更多的竞争压力和风险。

在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盛行的当今市场上,各类企业的竞争是来自多方面的,有来自生产技术、资源获取、资本积累、知识水平、员工素质、管理结构更改方面的,也有来自对同行业竞争企业的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的竞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及时、准确、全面地获悉竞争者的情况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被看作是企业核心的财务会计信息更是竞争者之间最想获取的信息。而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平台――互联网,具有公开性、广泛性、便捷性和快速性等特征,这让竞争对手获得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等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企业的竞争对手,通过网络财务报告获得了诸如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之类的数量化信息和非数量化信息(管理会计信息、预测信息、前瞻性信息和盈利构成信息等),可以分析、判断企业的当期状况,可以预测出企业在未来将采取的行动,以此制定相应竞争策略,减少不确定性。这对企业本身来讲,网络财务报告的公开性、透明性对自身也是一种风险。所以,企业从自身利益和立场考虑,应该对网络财务报告公开性和透明性的两面性进行权衡。

2.网络财务报告使企业在信息使用者面前容易粉饰和伪装。在先前罗列的网络财务报告优势中有提到: 网络会计出现后,会计核算工作走上了无纸化的道路。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多交给计算机系统和分析软件,最终信息使用者也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筛选及控制信息的获取。总体上讲,这使得会计信息更为真实、精确、可靠。但如果企业对所披露的原始数据源加以修改,对其数据库中数据的实时输入和储存环节做手脚,或是更改信息系统的处理程序,以此出具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网络财务报告,则这样的“粉饰手段”在网络财务报告中是很难被使用者发现的。因为企业的交易业务从发生时就开始录入到数据库中,接下来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最终生成报表都是由网络一手操办的,这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企业在其数据库中实时录入和保存,还有信息处理系统的科学性、标准性、严密性。而企业内部人员篡改伪造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是及其容易且隐蔽的,并且鉴于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本质上也是人为设计开发的,对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更改是很容易的。不像传统财务报告,更改、伪造、涂改的迹象很明显,并且更容易受到原始凭证单据这些实物证据的验证核查。

对于外部审计工作而言:会计网络化后,手工明细账、日记账不存在了,记账凭证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传统审计线索变化了,而且计算过程也不直观了。财务处理过程在计算机内自动完成,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过去证账、账账核对的办法现在不方便使用了,这无疑给审计工作者带来了困难。

(三)网络财务报告所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

在信息用户需求和网络经济推动下,计算机、互联网及其各类分析工具和财务软件都被广泛应用于会计领域。会计环境的改变给网络财务报告的诞生和实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它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1.计算机、Internet、Extranet(企业外联网)和Intranet(企业内联网)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支持,使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企业信息网络采集数据,实现了财务与业务协同,而且会计数据处理呈现集成化趋势,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成财务报告并在企业网络上,大大提高了企业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的效率。同时,各类财务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快速和实时升级更新,符合当今各类企业的不同业务需要和信息用户要求,更好地减少了企业随时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各部门可充分利用网络服务器和财务软件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化使用效率,实现会计业务的分布式处理,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实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XBRL技术的成功开发和普及。企业财务报告是商业社会受数字时代影响的最后领域之一。传统收集、整理和编制企业所需的信息既耗费时间,缺乏及时性,又收集不全面且容易出错,成本费用高昂。最主要的问题是,各企业系统使用的报告语言也有差异,也造成了语言转换的额外负担。为此,一种新的语言工具――XBRL被开发出来。XBRL是可扩展性商业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的缩写,它是一种可免费获取的用于财务报告的商业语言,为财务机构准备、公布各种格式的财务报表、可靠地抽取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提供标准化方法,用以整合不同来源企业数据的方法,使得数据可以在不同系统之间以及公司内外使用。采用XBRL可以让原先分析软件需要几小时才能整理完整的报告在几秒内便可完成,它让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和管理所披露的数据,而且信息用户只要付出更少的额外成本就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XBRL的开发和普及是存取网络财务报告的一大创新,为网络财务报告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虚拟性信息经济的出现、电子商务交易的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支付工具和方式的改变都要求会计领域适应这些变化,这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四)网络财务报告所面临的威胁(threat)

网络经济的到来、会计环境的改变、信息技术的提高在给网络财务报告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潜在的威胁将与其共存,并向它提出了挑战。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信息用户要想更好地利用网络财务报告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以作出有用决策,在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优势之时,必须意识到所潜在的威胁并加以防范,这对于风险的降低更为必要和重要。

1.来自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各类财务分析软件科学性的威胁。网络会计下,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网络财务报告的生成披露流程都是建立在企业内外网络系统和财务软件平台上的。基础平台的安全性和科学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报告的质量。从现实状况看,外部风险主要包括黑客的袭击、高破坏性的病毒到处施虐、不安全媒体的拦截、潜在不道德事件、客户欺诈风险等。加之企业使用的各类财务软件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漏洞不可避免,缺乏严密性,这些都给网络财务报告构成了威胁,带来了高风险性,可能会严重影响甚至破坏最终网络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特别是对于那些交易业务网络化、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的金融行业(银行,证券,股票,外汇……)而言,其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2.网络财务报告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现有的会计准则和法律规范对网络财务报告这一块还相对缺乏。网络会计还是一个新事物,会计准则和规范中还没对其出台具体的相关标准。因此,在实务中,各企业在具体的会计程序、方法操作不一,可能会出具不同模式的网络财务报告,不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间信息的比较分析,导致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同时,与之相关的如《电子商务法》、《网络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也都不完善,宏观上缺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控制以及对网络经济业务的监督,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对网络会计的发展和网络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造成了威胁,企业的相关利益群体利益受损,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三、对网络财务报告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更好地迎合网络经济中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各种需求,体现网络会计的作用,确保网络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增强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对于其自身劣势和面临的威胁应综合治理。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网络会计的出现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掌握专业财务知识,还要熟悉电算化知识和网络知识及其对各类软件的操作运用。企业应该对他们定期进行网络操作和网络安全业务培训,以使会计人员能适应虚拟办公条件下的特定会计方法、程序及控制和评价措施。

(二)加强对网络设备、软件系统的开发使用和安全管理

在开发使用上,寻找技术合作伙伴,根据企业自身具备的条件开发个性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使最终的网络财务报告更具参考价值。 在安全管理上,应该多从技术上和制度上考虑到其安全措施,防范网络风险。充分利用系统的安全功能和安全机制,加强存取控制,防止非法访问。同时,要加强内联网与互联网连接的管理,防止病毒从外部网络侵入内联网,要经常进行检查,定期对重要文件和数据进行备份。使用先进的防杀毒软件,及时进行软件升级。

(三)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实施。网络会计正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政府适时的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部门也要作出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而不要等到网络会计实践成熟后才开始制定,这样才能指导网络会计的发展,企业公布披露的网络财务报告才能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四、结论

随着网络会计的应运而生,会计角色受到信息技术演进的极大影响,网络财务报告逐步成为人们提供和获取相关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从SWOT分析中可以看到,网络财务报告优劣势并存,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并存,总体上是优势多于劣势。这使得传统财务报告走向网络财务报告成为必然。外部环境带来的众多机遇也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实行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显现出的及时性、相关性、针对性等优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会计外部环境的改变都使得网络财务会计的发展成为必然和可行。网络财务报告的运用给会计信息披露带来了一场革命,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处于发展初期的网络财务报告面临着网络技术安全性、相关复合人才的缺乏以及法律和会计法规不健全带来的道德风险等方面的挑战。我们应有效地利用其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具体的对策,使网络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更强,迎合时代的发展,满足各类群体的需要,以便决策者们获取更多利益。

【参考文献】

[1]布莱恩・伯杰伦(Bryan Bergeron):XBRL 语言精要――21世纪的财务报告. 廉晓红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2] 葛家澍,陈少华. 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6).

[3] 葛家澍. 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的缺陷及改进. 财会通讯,2004,(5).

[4] 黎庆元. 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3,(6).

[5] 何玉,张天西. 自愿实施网络财务报告公司的特征研究. 会计研究,2005,(12).

[6] 沈颖玲. 网络财务报告研究.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7] 张运来. 会计发展新趋势――网络会计探析. 中国总会计师,2007,(8).

[8] 张天西. 网络财务报告:XBRL的理论基础研究. 会计研究,2006,(9).

[9] 郑庆良.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财会通讯,2006,(12).

[10] 周仁俊.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3).

[11] Elliott.R.K..1992.The third wave breaks on the shores of accounting. Accounting Horizons,6(2).

新生命的诞生范文第4篇

2、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3、但他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4、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天使来到人间,当我们沉浸在庆生的喜悦中时一份与生俱来的责任也随之诞生了。

5、终于,雏鹤破壳了。身上还未长出羽毛的雏鹤,蜷缩在壳边瑟瑟发抖。

6、我们每天面对那些朝气蓬勃的可爱宝宝,内心无比知足,看到经过自己双手接生的无数母婴平安健康、听到每一个新生儿悦耳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我们的快乐和价值所在。

7、这个场景太熟悉了,太熟悉了,就像发生在昨天,虽然好久没有进手术室了,但这个感觉依然如故,生小孩真的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亲手迎接一个新生命真的是无比自豪。

新生命的诞生范文第5篇

不同的人造生命

仅从字面上看,“人造生命”似乎很蒙人,也让人惊惧不已。其实,研究人员要创造的生命很简单。这就要说到生命的本质和定义。

尽管在学术界对生命的定义有种种争论,但是生命的几个基本要点却是一致公认的。一是生命基本上都由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构成;二是要有遗传物质,能复制自我和繁衍生息;三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如合成和代谢蛋白质;四是能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并适应环境而求得生存。

能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就可以看做是生命,但是,生命有不同的形式,还有功能的高级与低级、复杂与简单等的差异。因此,世界上的生命就人类现在的认识而言,所有的生物都可以算做生命,它们包括病毒、原核生物、真核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等6大类,而前面3种又可统称为微生物,也就是世界上最初级的生命,或最简单的生命。

所以,现在科学家声称的创造“人造生命”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也就是一种简单的低级生命。按他们的解释是,“人造生命”在本质上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第一,必须有一种细胞膜来容纳细胞物质;第二,要能进行新陈代谢,即细胞结构内营养物质的补充及更新能力;第三,具有自己的基因,即遗传物质。能具备这3个条件的生命刚好属于原核细胞型生物,也就是微生物中的一种,其中最典型也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和立克次体等,所以,这种简单的人造生命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然,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人造”或“人工”。也就是,它们不是自然界中存在,或自然进化形成的,而是由人类按照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并利用生命的各种要素来合成的符合生命本质的一种东西。这种生命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类已经存在和被人们所了解的生命,即“如我们所知的生命”(life-as-we-know-it)也称“碳基生命”。其实,真正能让人类惊奇的应当是另一种与“如我们所知的生命”极其相似的生命,如数字生命(或虚似生命)、机器人,也称为“如其所能的生命”(life-as-it-could-bc)。

也许,后者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会比人类按生物生命的要素所合成的人造生命更大一些。

人造生命的用途

科学家称,创造人造生命有多种用途。比如,可以用人造生命来治疗疾病、防止全球变暖等等,意义非常重大。人类基因组的领军人物克雷格,文特尔是创造人造生命的先锋之一。他对人造生命的用途有更为具体的解释。因为他正在研发的人造生命就是一种合成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可以吸收贮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排放出可以当作燃料用途的甲烷。这就有助于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帮助减少全球变暖问题。

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生命研究机构也是“人造生命”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他们认为人造生命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而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预测说,6个月之内,科学家们将初步解决“人造生命”的第一步――创造细胞膜,这不会是大问题。而且,他对以后的人造生命研究进展也很乐观。

其实,真正对人造生命有突破和进展,而且启动这一研究较早的是文特尔的研究小组。他们早在2002年就接受了美国能源部(DOE)300万美元的经费,计划以基本化合物合成的DNA来创造一种新类型的支原体,即人造生命,而这种新生命可以生产一种更新和更洁净的能源。

文特尔的研实际上是其基因组研究所1995年启动的一项研究的深入。该研究所是为一种叫做生殖道支原体(mycoplasmagenitalium)的微生物作基因测序。这种最简单的微生物只有一条染色体和517个基因。而人类的每个细胞却有23对染色体和约30000个基因。一旦支原体的基因被测定,研究人员就会有计划地剔除基因,以确定对生命而言需要多少基因。

早在1999年,文特尔等人的研究就有了进展。他们把支原体所需的基因缩小到265至350个。2002年有了新的经费资助,文特尔等人利用基本的化学物质合成支原体染色体的DNA(即基因组,也称遗传物质),然后用辐射杀死正常微生物的染色体,并把合成的DNA置入正常微生物中。当然,这个微生物将保留其某些功能部分,如酶和RNA,但是其所有的遗传结构(DNA)将是合成的。

2007年6月底,文特尔等人称,他们首次实现了完整的基因组在物种间的移植,即把合成的DNA置入正常的支原体中,这预示着首个人造生命将诞生。

争论和担心

毫无疑问,文特尔和其他科学家早就意识到合成新生命会引起争论。所以,早在2002年他就小心翼翼地解释,这是一种修改的新生命,并非创造的新生命。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会把这种生命看成是人造生命,至少微生物中有一部分是人工设计和制造的,因此自然产生了几个问题。一是,人类可不可以替代上帝(自然)创造生命;二是这种创造是否违反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伦理:三是这种人造微生物是否危及人类安全,或危及生态,比如。是否会成为新的生物武器,或成为研发新的生物武器的基础。

第一个问题涉及的是“如我们所知的生命”,但以前这样的生命是自然进化产生的,人类没有插手。现在人类要插手生命的创造,也就是要替代一部分自然的作用,实际上也是改造自然的举动,对此,一些研究人员赞同人类可以取代“上帝”(自然),但另一些人则认为不能替代。就人类的探索而言,如果这类替代“上帝”的科学探索解决了几个问题,是可以进行的。一是对人类社会有益无害,二是对环境和其他生物无害,三是不会产生长远的问题。实际上这几个方面已经包含在伦理和安全性问题中了。

文特尔等人已经保证,他们创造的低级生命非常脆弱,而且在实验室外根本不能存活,更不可能被利用来研制新的生物武器。另外,在生物科学研究伦理上,他们也没有违反目前已经制定的伦理原则,如DNA重组原则、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等,没有将人的DNA与其他物种的DNA混合或替换,不可能创造出像“弗兰肯斯坦”那样的怪物来追杀人类。

但是,科学永远是走在人类所制定的伦理和法律之前的。一旦人造生命获得突破,有关人造生命的伦理原则必将迅速制定出来,最大的原则就是,创造人造生命要有一定的规矩,不能随心所欲,以免危及人类社会、危及自然和生态。

另一方面,尽管科学家声称创造人造生命并不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和行为有着完全可靠的可控性,因为长远的未来还有很多不可预见的意外和不可控性。比如,人造生命是否可能会突变成更为致命的微生物,从而无意制造了一种新的生物武器。一个事实很能说明问题。

2002年7月11日美国《今日科学》报道了一则消息,科学家可以重新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由于人类早在70年代就宣布消灭了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基本绝迹。但“9・11”事件后,担心利用残余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这种病毒在俄罗斯和美国的两个生物中心有少量保存)进行生物战,美国研究人员用两年的时间重新合成了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以便制作疫苗,在实验室中,这种新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能杀死小鼠,甚至比原来的病毒更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