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鹬蚌相争文言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4题;共97分)
1.
(2分)我会填
________,渔翁得利。
________,为时不晚。
2.
(3分)看拼音,写词语。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yí
dùn
měi
c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2分)选词填空。
晒
洒
①它看见一只河蚌张开壳儿,正在沙滩上________晒太阳呢。
②洒水车正在________水。
4.
(2分)根据课文《鹬蚌相争》填空,并找出一个可以替换的词语。
这是走来一个打鱼的人,________ 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了。
可替换的词:________
5.
(2分)多音字
闷mèn________ mēn________
6.
(3分)读句子,给划线的词换一个新词,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①鹬立刻飞下来,啄那只河蚌的肉吃。
________
②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儿合上,紧紧地夹注河蚌的嘴巴。
________
④忽然
,
鹬看见一只河蚌张开壳儿,正在沙滩上晒太阳呢。
________
7.
(6分)比一比,写一写。
蚌________
相________
鹬________
样________
泪________
橘________
8.
(4分)我会填
①“蚌”字共________画,是________结构。
②“肉”字共_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_。
9.
(4分)读课文《鹬蚌相争》,把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①________多好的一顿美餐哪________
③
这时候走来的一个打鱼的人________毫不费力地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了________
10.
(11分)根据课文《鹬蚌相争》,填写完整。
鹬在天空中________着,不住地朝下________,想________点儿食物________。忽然,它看见一只河蚌________开壳儿,正在沙滩上________太阳呢。“多好的一顿美餐哪!”鹬的口水都要________出来了。它立刻________下来,________那只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儿________上,紧紧地________住了鹬的嘴巴,不肯放松。
11.
(1分)读课文《鹬蚌相争》,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忍让;古往今来,忍让一直是中华民族提倡的美德,有许多的名言警句也告诫我们要学会忍让,如:________。
12.
(2分)写笔顺。
①鹬:________
②餐:________
13.
(6分)比一比,再组词。
猪________
肉________
吵________
猎________ 内________ 沙
________
14.
(3分)根据课文《鹬蚌相争》填空。
《鹬蚌相争》写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为了各自的利益不肯妥协,最后一起被________捉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与人相处应该学会忍让和礼让,否则的话就会两败俱伤。
15.
(5分)将下列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①的
鹬
都要
口水
了
流出来
②河蚌
把
急忙
两片
合上
紧紧地
嘴巴
夹住了
鹬
的
壳儿
16.
(5分)读课文《鹬蚌相争》全文思考,回答问题;
你觉得鹬和蚌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的人捉走?
17.
(4分)一字组多词。
肉________
________
吵________
________
18.
(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忙——________
19.
(6分)填上合适的量词(不要写相同的)。
一________河蚌
一________美餐
一________打鱼人
一________珍珠
一________彩虹
一________红霞
20.
(5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打鱼人毫不费力地捉走了它们。(改“把”字句)
②乌鸦把他放在院子里的肉一块一块都叼走了。(改“被”字句)
21.
(5分)《鹬蚌相争》讲了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2.
(5分)我会回答下列问题。
你觉得《鹬蚌相争》一文中渔夫是个怎么样的人?
23.
(5分)《鹬蚌相争》是个成语故事,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还有什么
24.
(5分)抄写下列词语
鹬
蚌
壳儿
啄
夹
威胁
毫不示弱
相持
筋疲力尽
不禁
喜笑颜开
二、阅读题
(共1题;共10分)
25.
(10分)读课文《鹬蚌相争》,回答问题。
鹬在天空中飞着,不住地朝下看,想找点儿食物吃。忽然,它看见一只河蚌张开壳儿,正在沙滩上晒太阳呢。
“多好的一顿美餐哪!”鹬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它立刻飞下来,啄那只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儿合上,紧紧地夹住了鹬的嘴巴,不肯放松。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渴死你,看你松开不松开!”
蚌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就会饿死你,看你还啄不啄我!”
鹬和蚌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这时候走来的一个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了
(1)是什么原因造成渔翁大有收获,鹬与蚌两败俱伤的?
(2)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知道了做人的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4题;共9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二、阅读题
(共1题;共10分)
一、 字源识字,让语文教学更有韵味
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一个汉字便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近中国汉字,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张庆认为,“字源识字”就是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整个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
我在教学《云房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生字“净”时,用课件演示“净”的演变,结合课件描述:净在古代是这样写的―“s”:左边是“清”,表示清洁,右边是“争”,表示努力清除污渍。演变到了隶书的“贰保省去了中间的“青”。再后来,人们发现衣服洗干净得用力拧一拧,左边的三点水被拧掉了一滴,变成了两点水,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楷书“净”。古人造字就是这么神奇有趣,枯燥的识字教学就这样变得生动起来。
二、 古代诗词,让语文教学更有意境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有很大的作用。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意境深远。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秋天》时,我这样设计课前谈话:同学们,一提到秋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呈现了一片美丽的金色,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景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秋天,歌颂秋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李绅在《悯农》中怎样描绘秋色的?(学生背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留下了千古绝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牧在《山行》的诗中又是怎样写秋的呢?(学生背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来也古诗,行也古诗”的意境怎能不令学生陶醉呢?
古诗词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一首好诗便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学生懂得了要珍惜大好年华;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如何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抱负,必须坚持不懈地追求;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学生树立了爱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奉献的远大抱负。学生记住这些一生受用的古诗词,懂得了礼义廉耻,明白了谦卑仁孝。
三、 文言短文,让语文教学更有情趣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战车,其承载的文明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灵魂。没有文言文,就没有生生不息的中华名族,也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学生具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也有助于现代白话文的学习。学习《学棋》(苏教版二下),补充学习文言短文《学弈》,学习《寓言两则》(苏教版三下),补充学习文言短文《揠苗助长》、《鹬蚌相争》,让学生自己阅读,试着根据所学课文达到大致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文言短语,并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
教学《螳螂捕蝉》,在课末总结升华情感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想象说话练习:
师:此时此刻,吴王听了少年的回答,会怎样做怎样说呢?你能学着古人的样子说说吗?
生:能说会道,真乃聪明少年也!(竖起大拇指)
生:此少年甚聪惠也!(边夸张地晃着头边做捋胡须的样子)
生:哈哈,名不虚传,妙哉!妙哉!
生:了不得,了不得,此少年甚幽默也!
……
十足的“古”味,实在是妙趣横生。课堂中,学生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创造了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这样的课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四、 经典故事,让语文教学更有理性
1.突出正确的价值引领
文本解读说到底就是把握文本的原意,以一种本真的心态去贴近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并深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时有一个明确的前提,即“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文本解读是基于文本主体价值取向下的个体感悟。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他们在解读文本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颇,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从儿童视角出发,透过文本表层的文字符号,潜心审视、领悟文本的内在意义,探寻文本意义生成的基本途径,并将文本的主体价值转化为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需求。例如,在教学《 狐狸和乌鸦 》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有个小朋友刚刚读完就说:“狐狸真聪明,乌鸦真笨!”显然这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是有悖于文本价值取向的。如果把狐狸的这种狡诈欺骗行为当作“聪明”,那么学生幼小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面对学生对文本个性化解读的误区,需要教师正确的价值引领,这种价值引领的方法,一般不应该是单向的说教与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对文本的观察、品读、想象、体悟中,获得正确的认识。针对上述的教学过程,我们应该让学生仔细地看教材中的插图,联想狐狸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甚至指导学生演一演。让学生通过狐狸的语言、动作明白狐狸的欺诈嘴脸,知道狐狸是狡猾,不是聪明;感悟到狡猾与聪明的本质区别;同时明确做人“要诚实,但不能轻信”的道理。
2.突出适度的拓展延伸
当下语文教学中,人们强调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深度解读不是随意拔高,不是不顾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知识基础,而是基于儿童立场,对文本进行适度拓展,在拓展的基础上进行解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对部分文本解读时存在着过分探究的现象,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曾看过这样一个课例:有一位教师在执教《 鹬蚌相争 》时,在让学生大致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出示文言文,教师范读后再让学生跟读,学生读得饶有兴趣。我觉得,这样做就是恰到好处,既让学生对古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又让学生佩服古人的智慧,同时还对文本加深了理解。而如果非要学生读上五六遍甚至让学生会背诵,然后再对每句古文进行解释,这显然是初中阶段古文学习的要求。同一文本,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的文本解读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加大教学难度,“揠苗助长”常常是事与愿违的。
强调文本解读的适度拓展,并不是说降低要求,而是把握一个度,这正如教学活动中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的道理。度的把握是学情,即考虑到儿童现有的认知水平,学生文本解读时的兴趣点,可能产生认识的误区,这些就是文本解读的拓展点,即所谓的“以学定教”。如在解读《 将相和 》中“完璧归赵”的故事时,如果学生对“蔺相如派人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不但不杀他,反而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感到难以理解,我们对此要有所准备。按常理,蔺相如有欺骗秦王的行为,秦王完全有理由杀掉他,也有理由派兵攻打赵国索要宝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拓展点,让学生了解蔺相如利用强大的赵国做后盾,机智勇敢地完璧归赵的道理。
3.突出合理的思想升华
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对文本主题的归纳、提炼,可以让学生懂得深刻的道理,获得思想与情感的升华。我曾看过一位美国教师在执教《 灰姑娘的故事 》时对学生文本解读的引导,突出了合理的思想升华。
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算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生:她自己。
师:所以,孩子们,就算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生:要爱自己!
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通过师生一问一答,不断使文本主题逐渐升华!诚然,没人爱自己,就加倍地自己爱自己,没有机会,就加倍地自己给自己机会,这样的文本升华会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在今后生活中遇到逆境后怎样正确地面对人生,化解人生中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