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好的未来简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兴趣;新课程;基础技能;识谱教学
作为音乐的通用文字,简谱和五线谱被全世界传播和运用。在科学先进、教育发达的国家里,音乐教育被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因为科学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富有都离不开音乐这种精神食粮,而识谱是进行各种音乐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要求每个学生都会识谱。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则相对西方要滞后一些,作为打开音乐世界大门的钥匙,识谱在我国没有得到更好的推广。有很多学生是“谱盲”,仅有少数学生能识些旋律简单、节奏不复杂的简谱,而能识五线谱的就更少之又少了。这种情况对音乐教学是不利的。
然而,识谱教学也是长期困扰许多音乐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将分析这些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一、造成识谱教学难的原因
1.对音乐教学的误解
长时间以来,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使大部分学校不得不偏重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学科。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文化课才是所谓的“学习知识”,而像音乐、美术等学科则常常被看做“旁门左道”,顶多作为在学生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一点轻松的点缀而已,这其实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悲哀,这从我国音乐课程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周仅安排了一节音乐课,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完成相对比较多的音乐教学任务,使很多音乐教师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里只能走过场,上完了事,使音乐课流于形式,根本无暇深入进行高标准的艺术美教学。学生对当堂课刚掌握学会的东西一星期后已忘了大半,旧知识没记住多少,又要学新歌、新知识,无形中给学习累积了许多难点,设置了障碍,这样,当然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不用说识谱了。在课后,相关音乐活动也相对比较少,这对音乐实践也是相当不利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太少,事实上也并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给学生观摩相关音乐活动的机会就更少了。这些给原本就重视还不够深的音乐教学带来了更为不利的影响。
2.对新课程改革的误解
当前学生的识谱率普遍偏低,这是不争的事实。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毕业生的识谱率不足0.5%。新课改已进行多年,艺术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然而识谱教学的效果并未得到明显提高,这不能不令人深思。究其原因,除了“不重视”以外,更关键的是我们的识谱教学存在误区。
新课程改革一改过去重技术、轻情感的弊端,更加注重学科本身的审美价值,大大降低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由强调双基目标,变成了三维目标。对于训练学生识谱技能的视唱练耳,新教材中不再有专门的内容,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音乐的热情,这无疑大大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然而,一部分教师认为,既然视唱练耳已经取消,“识谱能力的高低并不影响孩子们喜欢音乐,学习音乐”,那么识谱教学就是多余的,识谱教学由过去的学歌必学谱到现在学歌未必唱谱甚至只学歌不唱谱。一时间,这些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地位从昔日的“名声显赫”变成了今日的“风光不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涉及音乐知识,甚至连识谱、节奏练习等也被舍弃了。无形中把知识技能(特别是识谱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识谱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事实上,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再好的音乐也无法表现,再好的情感也无法表达,再好的创意也无法实现。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它的重要性就如汉语拼音对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一样,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误解。
在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阐述了淡化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避免枯燥乏味的单一练习,但并不是“舍弃”双基教学,而现在许多音乐课中变成了没有“双基”的教学,尤其是当前的许多音乐公开课上流行不唱歌谱,片面地“淡化双基”,过分地追求热闹。众所周知,音乐公开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教学交流、示范的作用,这给很多听课教师造成一种错误印象,即现在的音乐课不进行识谱教学了。一时间,很多音乐教师更加无视识谱教学的存在,又由于在公开课活动中观摩不到识谱教学,作为基层教师因缺乏交流借鉴而更不知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识谱教学。
3.识谱教学过于枯燥乏味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识谱教学当成一种纯理论来讲授,使识谱教学讲解过多,一年中有40节课,一学期还未结束,多数的学生学习识谱已由开始的兴奋逐渐变为冷淡。老师没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确定的目标都是由老师来确定,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可谓是一厢情愿。死板、单调的识谱教学模式又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识谱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缺少趣味的识谱教学不仅给识谱教学带来了困难,成了教师的心理负担,更成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使很多学生产生了厌烦和恐惧心理,进而丧失了对音乐课原有的热爱。
二、如何改变“识谱教学难”的局面
1.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本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识谱教学是在满足学生爱好的前提下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那么,识谱法的教学就不再是枯燥的讲解、机械的练习了,而是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途径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突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图达到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目的”。学生往往喜欢的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那么在音乐教学课堂别是初中以上的层次里就更难以生动活泼起来。
2.可以由民族调式入手
关于这一点,柯达伊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在教学实践中,以“五声音阶”这一民族音乐的核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把它贯穿在歌唱、听觉训练、音乐读写、识谱教学等各项教学内容中,使视唱练耳与民族音乐传统紧密结合、与音乐教育的全面培养紧密结合。他从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开始,让学生首先获得5个支柱骨干音级的体验和学习。同时结合学生的歌唱实践并研究了匈牙利学生歌曲中的音调规律,提出在旋律的歌唱和体验学习中,以so―mi下行小三度开始,然后逐步扩展,最后才学习fa、si。历史证明,柯达伊的教学方法是相当成功的,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音乐和匈牙利音乐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五声音阶入手同样适用于我国。
3.以听领先
听觉是人接受信息的一个最大功能,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就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耳朵灵,怎么来的?就是靠反复地听,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显得轻松,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慢慢地形成固定的音高音准。
在教唱新歌前,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走进教室时,教师就要用音乐引入并且把今天要学的歌曲放给学生听,作为进入教室的音乐学生和着节拍跟着节奏,让学生有个无意识的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地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
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教师又要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步步深入,启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逐渐地有初步了解,同时音乐的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初步感知音乐的作用。听的时候也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加深情感体验。
4.先唱歌后识谱,降低识谱难度
演唱也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歌曲学会以后,歌谱中的音高、节奏的难点也随之解决了,从而降低了学生识谱的难度,最后让学生把谱当作一段“歌词”加以练习,自然水到渠成。这不仅是因为唱歌使用乐谱的机会多而方便,更重要的是学生唱歌的兴趣浓厚,可以在任何没有外界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学生在一种强烈参与的心态下,学习识谱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为此,我们还必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5.乐器进校园,巩固识谱效果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以致用,熟能生巧”,识谱是一项基本技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我们发现一种现象,不管哪个学校,会乐器的同学的识谱能力比一般同学要强得多。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接触多了,用多了,自然就熟练了。尽管新课标大大降低了识谱要求,但面对小学每周两节、初中每周一节的音乐课,面对音乐课中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仅凭课堂时间完成这样的目标依然存在很大难度。所以我提倡乐器进校园。
就演奏而言,结合器乐演奏学识谱比结合唱歌学识谱要困难得多。因为它增加了操纵乐器的负担,特别是它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谱表、音符、音名、调号等细节问题上去,从而忽略了通过演奏乐器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并通过音乐接受教育的大目标,严格地说,记谱法并不能完全地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器乐演奏教学中,识谱并不是目的,识谱只是作为一种手段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不难想象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学识谱与在歌唱活动中学识谱有许多地方是近似的。因此,借鉴唱歌教学的经验从事器乐教学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些共性的东西就不再重复了。
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学识谱也要注意几个特殊问题。首先,要严格而认真地注意乐曲的句法。先弄清楚句子的长短,这是表现音乐的基础。接着,要注意短句的意义及感情。因为乐谱,只是音乐意义的一种表面构图,而它内在的含义却未必表现在乐谱上。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把乐谱作为分析音乐、研究音乐的依据,因而非常自然地学习了识谱知识,提高了识谱能力。其次,涉及演奏技巧的识谱问题,不要单纯地去解决演奏技巧及识谱问题,而要用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的要求去带动解决技巧及识谱问题。
6.运用多媒体,丰富识谱手段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我们的识谱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为个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它可以模拟出各种乐器的音响效果,甚至一个人可以创造出一个大型乐队的效果。用它来帮助识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TT作曲家”软件,它是一套简谱作曲软件,简单实用。它用电脑键盘上的数字键直接录入简谱,并且可以实时发出声音;可以一个音一个音地输入音符,可以输入单声部乐曲,也能输入多声部乐曲;可以为声部选择不同的音色,录入过程中可以随时回放自己的作品,以便进行修改。作品完成了,歌谱也背下来了。它既可进行音乐创作,也可进行识谱练习,功能强大却又简单易学。
7.动手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
当前,教育的重要作用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被认为是能培养人的创造力的音乐科目中,一向被认为音乐科目难以涉足的领域――创作领域在新课程中备受关注。
对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创造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1 从困惑和迷茫中,敏于思考、敢于创新实践
每当看到城里的孩子在舞台上轻松愉快地表演节目,我都禁不住思考:城里的孩子可以有条件去上各种舞蹈班、音乐班,而农村的孩子因为家长忙、路程远、收入低等一些原因,无法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什么时候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我该怎样做才能使每一个孩子人生都有一次完美的发展;让他们拥有一种终生受用的能力呢?为此我开始潜心研究开发艺术教育。我想把自己会的东西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孩子们,这种想法和当时的应试教育相冲突,同时也遭到一些家长的不理解和反对。面对重重压力和阻力,08 年春季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开拓性的实验,我在两个一年级中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班,先从舞蹈开始教起,要想学好舞蹈,必须学习形体基本功:抬腿、下腰、下叉……跌打滚爬,从此我和孩子们融在了一起……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通过一年的艺术教育实践,证明了艺术教育不但不影响学习,而且还能促进学习。因为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中练习舞蹈形体基本功,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方面的修养都得到了提高。练舞蹈的孩子们的气质和修养就是和一般孩子不一样,而且她们的文化课学的也很好。我的工作逐渐得到家长和同行的认可。我的干劲更足了!随后我又在我们学校开设了竖笛班、葫芦丝班和口琴班。我指导的葫芦丝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在东光县2010 年第23 届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一门艺术从诞生、发展到最终取得成果,一定会留下一条令人深刻思索的发展轨迹。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循序渐进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是老师能否领进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年级学生刚开设口琴课的时候,让学生入门真是难比登天!孩子们刚开始拿起口琴,我告诉他们中音区、低音区和高音区,然后让学生在口琴上对着音孔找单音,孩子们感到非常的新鲜、好奇,学得非常主动、积极,课堂效果很好。
接下来进行音阶练习,当孩子们能吹奏出123 这组音节时,孩子很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在接下来的每节课都是进行123456 这组音阶的练习,练了一段时间后进入曲子的练习。练习吹奏的第一首曲名是:《闪烁的小星》,可孩子们吹奏曲子就是不能连贯,在这里走不动了……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提高孩子们练习各种音节组合的兴趣,各种音阶组合已练得很熟了,突然有一天练习曲子时,有个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会吹这首曲子了。” 我马上鼓励这名同学上讲台演奏,听完他的演奏,同学们顿时激情高涨!拿起口琴吹奏了起来……紧接着又有三五个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会吹这首曲子了。”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了,真实地体会到了“柳暗花明”的意境,慢慢的全班同学几乎都会吹这首曲子了。我为学生搭建了台阶,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我又把第二首曲子《大雨和小雨》的简谱写在了黑板上,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口琴上找音,练习吹奏,一会就有几个同学把这首曲子完整的演奏了出来,当时我欣喜地意识到:学生已入门了……入门很难,可入门以后就很容易了。学生们从此深深地爱上了音乐课,并享受着其中的快乐,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3 从学校的特长班培训发展到校本课程,开拓出一条艺术教育的成功之路
从08 年开始,我校的特长班培训的内容定为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我不断总结并亲手编辑整理了一套校本教材———《多姿多彩的校园艺术》,包括《舞蹈艺术》、《竖笛教学》、《葫芦丝教学》和《口琴教学》。开拓出了一条艺术教育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法;幼师培养
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师是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就明显区别于钢琴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钢琴专业的学生要求技术过硬并且要求钢琴素养高,而学前钢琴教学核心问题是自身专业特点的体现,不仅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方式下学习钢琴,并且大量的弹奏不同风格的曲子,从而达到优毕业。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着手,并结合教学对象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一、明确教学目的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工作者,由此可见学前钢琴课教学便是为幼儿教学服务。因此,钢琴课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钢琴基础教学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于幼儿的钢琴教学。“一味的专业化”是学前钢琴课教学的一大忌,应该结合学前钢琴的教学目的,从而形成“注重基础训练,提高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从全面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技能入手,实践能力是要着重培养的,包括视奏、演奏、即兴伴奏、演唱以及自学的能力。注重学生的钢琴基础训练,目的就是不仅要在教学中领会理论知识的运用,更是要讲理论知识与音乐素养相结合,如常规的演奏手法,练习曲训练的重要性,音乐情绪的抒发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展开慢性教学,以达到学生能够良好地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如果没有较好的视奏与伴奏能力,这也是教学的一大缺失。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并将重点放在儿童歌曲的伴奏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结合讲解乐曲相关的背景知识,并与当地的幼儿园进行沟通,常选取儿童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伴奏,有目的地进行实践与学习。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的改进
第一,理论与技巧学习同样的重要。在钢琴教学内容展开和深入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对学生渗透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做到将理论带入实践练习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第二,学前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自弹自唱教学与即兴伴奏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钢琴演奏的水平,也要提高学生的伴奏与自弹自唱能力,其中即兴伴奏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学生不仅获得的是音乐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是综合知识,并将这些综合知识转化为综合素质,更是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拓展教学课程的内容。四年的专业学习时间,学习的曲目相对有限,因此,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不要求曲目的固定,而是要求学生“以量取胜”。做到如此,学生就可以通过练习乐曲来了解不同时期的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师的状况及学生状况
纵观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钢琴教师都是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音乐学科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自身的专业水平一定是达到一定水准才可以教学生,并累积了非常丰厚的演奏技巧,对乐曲的理解更是累积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技巧问题已经不存在的时候,才能够全身心的去研究教学,研究如何教学。因此,教育理念的更替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的,并了解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专业的幼儿教师。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法与教学内容的转变是必须的。然而教学体制的不同,导致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钢琴,钢琴程度较差,而且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教学程度是不同的,钢琴的演奏程度也是参差不齐,这样就对教师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需要钢琴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更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钢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能够胜任幼儿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初、中等钢琴弹奏技巧,而且还要具备儿歌歌曲伴奏与即兴演奏的能力,乃至组织幼儿音乐歌唱教学,音乐比赛,音乐游戏等。
四、注重资源整合,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所用的钢琴教材并没有统一编配,都是教师运用自我经验将教材分类,大多是使用汤姆森、拜厄、车尔尼等通用性教材,这些教材都普遍运用在所有钢琴学习者,并不是专门专门运用在学前教育。将创新、改革运用在学前专业钢琴技能教育中,并且要定时更新教学方法与教材,做到吸收别人的经验,与时俱进,如果想做到这些,需要一些方法来指导学生,第一要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并加强练习曲的练习。在大多数的教学过程中对基本功的训练并不是那么看重,就将基本功忽略,觉得基本功差不多就行,并没有做到精益求精,总是要求学生练习新的乐曲,但是相对于乐曲,基本功更为重要,扎实的基本功对学生以后弹奏各种难度的乐曲是必须要具备的,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第二要理论与技巧相结合。最后,课程的安排不应局限于课堂,应该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弹奏与学习的知识面,可涉及流行、爵士等各种音乐形式,例如《虫儿飞》、《雪绒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儿童歌曲,并在教材中加入对简谱的介绍与练习,这样对学生以后工作有所帮助。
五、教学条件需要改变
对于钢琴的练习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为钢琴是一门将技术、实践以及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只有付出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才会收获更多。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在上学期间,由于课业课程量过多、过重,时间分布不均等原因,练琴时间不能够保证,练琴的质量也不能够保证。而且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有些学生不合理的安排时间,甚至是浪费时间,乃至于不主动练习、不愿意练琴等各方面的因素,学生们的练琴时间不能够得到保证,因此,教学进度往往也会被延误甚至耽搁。总而言之,只有将各院校的硬件条件提上去,并督促学生练琴,乃至课程量的减轻,使学生有精力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练习、实践当中去,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固的基础。
六、转变传统的考核制度
要求学生学习乐曲并作为最后的考核标准是学前教育传统的钢琴教学,虽然是借鉴钢琴专业的考核标准,但是缺少学前教育自己的特点,就是说并没有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设定考核标准,这样就缺少自主创新以及专业特点,应考虑以下情况:第一,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甚至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钢琴基础,所以考核应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以及熟练度进行考察;第二,即兴伴奏与视奏应以实际情况为主,对学生的创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进行考察。在考核中,可以出一些命题“试题”,比如教师说“小鹿在森林中乱跑”、“打雷下雨了”等,让学生当场进行创作与演奏一个片段。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综合考查,其中包含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应变能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即兴伴奏能力。最后就是为重要的弹唱能力,这项技能能够考察学生是否学以致用。这些考核看似苛刻,却隐藏着合理性与必然性,学生如果可以做到这些,那么对其以后学习乃至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七、对于学前钢琴成效的提高
1.面向全体,统筹兼顾
学生不同的受教育水平是学前钢琴教育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教师就要因材施教,要做到不仅耐心,更要有信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进度与教学目标的规划上要统筹兼顾,并且与钢琴专业进行区分。对于学生有厌烦情绪或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时候,要进行耐心的讲解与疏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并且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阴影,解决心理上的困难,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技能进行严格的把控,使学生掌握最正确的基础技巧,例如:弹琴的手势、坐姿以及情感的抒发。此外,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儿童歌曲以及学生音乐教材进行改编学习,对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有帮助。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全身心的去学习。在兴趣的基础上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还可以“寓教于乐”。有兴趣进行学习,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会收获不同于书本的乐趣。
3.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局限性,学生应主动学习,并了解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级对象的特殊性,课堂的学习以集体课为主,并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增加互动,相互学习,吸取经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出正确的示范,学生课下进行学习、模仿,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掌握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不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而是有互动、有沟通的进行学习,使学与练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环境
加大硬件与软件设施的投入,是学前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由于高职院校生源不断上升,而学校资源却是有限,学生的要求已经达到学校设施的负荷量,设施得不到完善,学生也就没有办法进行学习与练习。首先,强化硬件设施,增加钢琴的数量,延长琴房的开放时间,对琴房时间进行严格管理,超时的学生将会下一次进行自动扣时,这样学生会更加珍惜练琴时间,并且逐步改善学习效果。其次,提高教师教学水准。加大师资力量的引进是迫在眉睫的,教师师资力量越是雄厚,学生的整体水平才会越是提高。
八、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问题
1.学生钢琴基础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对钢琴教育的重视也不同,所以就存在学生钢琴水平不一。在一些发展不是特别好的地区,学生的音乐素质相对较低,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学生学习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相对薄弱,钢琴水平较低。而相对发展好一些的地区,对学生音乐培养相对重视,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钢琴技巧,钢琴水平也较高。这种差异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不好的心理活动,甚至放弃练琴,乃至厌学,这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2.学生练琴时间难以保证
器乐想要出成绩,都离不开课下的努力,课下如果部练习那就没有时间保障,也就不会有成绩保障。但是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是为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不仅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进行非常多的教学实践,其他课程相对较多,没有给予学生较多的空闲时间去研究理论,也没有空闲时间去潜心练琴。而一些学生是因为自身钢琴水平较差,有种“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态,课下又不进行练习,上课时教师不是陪着练琴就是复习学过的内容,如此下去教学效果一定会受到影响。
3.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全面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技能入手,最重要的便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包括视奏、演奏、即兴伴奏、即兴演唱以及自学的能力。在教学中强调钢琴的基础知识的目的注重学生的钢琴基础训练,如正确的演奏姿势、基本弹法、常用技术训练等。因材施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耐心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包括视奏能力与即兴伴奏能力。总之,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宗旨,这也是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无数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不断在探索,不断在努力,如此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关注,加强专业的练习,加大系统学习的力度,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也就对我国下一代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欣欣.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教育之我见[J].戏剧之家,2014.
[2]韩雪.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与教学特色[J].艺术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