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中海气候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特点范文第1篇

一、地理微视频制作的工具

地理微视频制作需要的常见工具有:电脑、录屏工具、麦克风、电子白板或者手写板。目前在学校教室里,比较理想的是采用电子白板与录屏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在家中书房可采用手写板与录屏工具相结合等方法。

二、地理主题的选择

“短、快、精”是微视频的核心。选择主题需要教师在研究视频标准、不同版本教材、考试说明、学生实际等基础上进行准确判断,并将比较多的章节内容,分解成一个个能在10分钟以内讲清楚的主题。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所包含主题可分解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仅“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又可分为“气候的形成”、“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类型”、“气候的影响”等知识,而“气候类型”也不是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可讲清楚的,还需进一步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小主题。

三、思维导图的制作

确定主题后应围绕主题选择具体内容。如气候类型一般要掌握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区,总结分布规律,特殊分布地区还应具体分析成因,掌握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气候类型对应的植被类型和自然带、气候类型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现内容框架,思维导图软件有很多,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图1是用Inspiration制作的“地中海气候” 思维导图。

四、PPT的设计

图文并茂和直观生动是PPT制作的最基本要求。由于微视频本身短小,PPT显示时间更加有限,为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找到视觉关注点,应挑选合理适当的呈现素材。

(1)片头及片尾制作。每个微视频设置片头一般有主题、主讲教师以及与主题相符的图片等,让观看视频的师生一目了然,乐意观看。片尾可以加上致谢语,如“谢谢您的欣赏!”等。

(2)选取合适素材。素材可以是文字、图片、动画、视频、背景音乐等形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如讲解地中海气候分布和特点,可呈现其分布图(图2)和气温降水图(图3),地中海气候成因可播放对应的flash(截图如图4和图5),让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进行季节移动,可发现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相关知识点讲完后,可用表格进行主题总结(表1)。为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也可穿插播放相应的电影、纪录片或新闻短视频,如介绍地中海气候特征时,可截取电影《憨豆先生的假期》中憨豆先生到达法国南部度假的片段。

五、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视频也不例外。恰当的提问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适当的演示会调动课堂学习积极性。如播放完憨豆先生到达法国南部度假片段后,可在PPT上呈现问题:此时地中海气候有什么特征、是什么原因导致等,停顿片刻再告知答案,或者呈现相关典型例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地中海气候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地中海气候特点范文第2篇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高温时少雨,低温时多雨,是个既好又不好的气候。

适应特例:分班

放映镜头:

“哎呀,你也在这个班呀!”,一个同学向另一个同学喊道。“对呀对呀,真是有缘啦。可惜××却分到×班去了。”初一嘛,开学肯定要分班的,而分班对于同学们来说却是一件既高兴又伤心的事,有的好朋友分在了同一个班级,而有的又分走了,真是令人喜也令人忧。分班和地中海气候简直像一地孪生兄弟,都是又好又坏的“两面派“。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特点:严寒无比,但如果爬上山顶,却会看到别样的景致。

适应特例:学习

地中海气候特点范文第3篇

    一、“热带雨林”、“萨瓦纳”、“地中海”、“热带沙

    漠”的景观和分布的教学设计

    这部分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直观、形象和真实性,使学生从形象真实的气候景观中区分并掌握 各种气候带景观的不同特征,进而掌握它们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点。但只凭口头讲述或看景物图是达不到这种 效果的。于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录像手段。如我在教学热带雨林的景观特征时,用录像放映了非洲的刚果河 流域、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景观,学生真切地看到了那茂密和高低分层的树林,那 一部分落叶而另一部分正在开花的景象以及那大树上缠绕的藤条使人寸步难行的情景。这样,学生就牢固地掌 握了热带雨林的植被特征。在教学中,我把平时从中央电视台录下的《动物世界》进行剪辑合成,在播放各类 气候的景观录像时再配上相应地区动物的录像,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其它三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和分布的教学也 采用了上述方法。教师将形象真实的电视教学与生动的语言讲述相结合,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由感性知识向理 性知识的转化。

    二、“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由于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因此,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各不相同。同是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由于太阳直射点的转移,引 起了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夏热冬温的亚 热带季风气候。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学难度较大。在讲述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时,我设计了抽拉式投 影片进行演示和讲解。先用一张基片,画上亚欧大陆西岸30°n-40°n地区的地中海地区的地理轮廓图,并标出 30°n-40°n纬线。用另一张作抽拉复片,复片上画出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当副热带高气压 带移至到30°n-40°n之间时,地中海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降气流,气候炎热干燥(夏 季)。然后,将抽拉复片向南移动,让西风带进入30°n-40°n之间,这时地中海地区已处于西风带控制之下, 由于西风从大西洋带来丰沛的水汽,使气候变得温暖、湿润(冬季)。这样就突破了这部分的知识难点,使学 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为了让学生区别地中海气候和萨瓦纳气候的成因(因为它们都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引起气压带 和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我又设计了抽拉复片。以非洲北部萨瓦纳地区为底图,在另一张抽拉复合片上 画出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把抽拉复片上的赤道低气压带移至非洲北部的 萨瓦纳带,此时,该地区处于上升气流的控制之下,高温多雨,形成了湿季;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抽 拉片上的东北信风带移到该地,东北信风是从高纬吹向低纬的,随着信风的吹拂气温上升,水汽蒸发,变得干 燥,再加上东北信风是从大陆来的,更加深了干旱的程度,形成了干季。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归 纳总结出“萨瓦纳”和“地中海”气候的不同特点(学生总结内容略)。这两种气候的成因和特点是本章的难 点,以往用传统教学法讲述这两个难点时,教师一次又一次的讲解,说破了嗓子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 握,使用了投影片就迎刃而解了,其原因是受惠于电教。

    三、三种季风气候的教学设计

地中海气候特点范文第4篇

1.地球公转速度

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此时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如表1所示。

2.日出、日落方位

如图2所示,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刚好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则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3.南、北极科考(观测极光)

南、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时,是科考的最佳时间。如每年的11月~次年3月,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极进入温暖的季节,这时候沿海有些地方冰雪消融,岩石出露的地方生长着地衣植被。

极光是高空稀薄大气层中带电的微粒所致。在带电微粒流的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气体所发出的光也不相同,因此就出现了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极光,美丽又壮观。两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时,是观测极光的最佳时间。

4.地中海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和非洲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典型城市――罗马、洛杉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而此时南非开普敦正值当地冬季,温和多雨。冬季,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被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而此时开普敦正值当地夏季,炎热干燥。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这种不协调的配合,对植物十分不利。在生长季节,植物必须经过炎热干燥的锻炼,为了减少蒸发,植被的叶子上长有一层厚厚的蜡质层,叶小,很硬,故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都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30°S以南地区。而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尤其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这是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节海陆气温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从而破坏了气压带与风带的带状分布规律,使同纬度海洋与陆地上高、低压相间分布,完整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地表性质单一,故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1月份的北半球,最冷的地方在西伯利亚,故形成了冷高压――蒙古高压(或称亚洲高压),它切断了向南移动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分别在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7月份的北半球,印度一带形成了印度低压(或称亚洲低压),它切断了向北移动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在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别形成了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具体的气压中心分布如图3所示。

6.季风风向

在亚洲,由于冬夏季节海陆上的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它们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因而在亚洲东部、南部形成了大范围的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显著改变方向的风,即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及其面积的不平衡性,致使全球大气运动复杂化。虽然大部分地区的气压带、风带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而在亚洲东部、南部则存在着季风环流现象。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显著,主要是因为它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极大。

亚洲南部的季风。冬季,由于赤道低压移到赤道以南,南亚受冬季形成于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影响,吹东北季风,又因该地远离冬季风源地,故冬季风势力较弱;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赤道低压与形成于亚欧大陆的印度低压连成一体,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从而带来大量水汽并形成丰沛降水。可见南亚季风是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海水从西向东流动,形成了沿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会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回了。如果西南季风势力强,那么就会带来大量降水;反之,则降水少,易导致旱灾。印度经常发生水旱灾害,就是西南季风惹的祸。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如表2所示。

澳大利亚北部也有一股季风――西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并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显然,该处的西北季风与北半球冬季时东亚的西北季风的成因截然不同。澳大利亚北部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如表3。

7.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索马里暖流)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冬季,该海区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图4甲)。夏季,该海区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索马里暖流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图4乙)。

总结: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索马里沿岸为寒流――索马里寒流;冬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索马里沿岸为暖流――索马里暖流。

8.陆地、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吸热快,升温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升温慢,放热也慢。1月份,北半球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陆地等温线凸向低纬度(南,即“凸高为低”),海洋等温线凸向高纬度(北,即“凸低为高”);南半球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陆地等温线凸向高纬度(南,即“凸低为高”),海洋等温线凸向低纬度(北,即“凸高为低”)。即:1月份,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同理,7月份,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

9.长江口海水盐度

夏季,受锋面的影响,长江流域降水丰富,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长江的径流量大,就稀释了长江入海口的海水,从而使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很少,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长江的径流量小,很少稀释长江入海口的海水,从而使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10.淋盐与返盐

淋盐又叫脱盐,指在雨季降水比较丰沛时,雨水可以稀释地表的盐分,使地表盐分降低,这一过程就叫淋盐。返盐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水中的盐分沉积在地表的现象。

以华北平原为例,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水将盐分冲入土壤深处;春秋季降水相对少,盐分随水分蒸发又回到土壤表层。所以说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降水少,蒸发弱,因此盐分相对稳定。

二、人文事物和现象

1.动物迁徙

热带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冬季,在干燥的信风控制下,降水少,草木枯萎;夏季,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降水丰沛,草木茂盛。非洲食草动物随季节变化而南北长距离迁徙就是这个原因。如北半球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雨带向北推移,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

2.天山冬夏季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来放牧,被称为“转场”。新疆的广大草原和高山牧场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因此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游牧方式。

牧民转场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路线。一般来说,春季牧民利用山地阳坡地带的干旱草原即春牧场放牧。夏季牧民转场到山地高处森林、草甸、草原和高山、亚高山草场,一般海拔为2000米~3500米,这里气候凉爽,水草丰美。夏天一过,天气很快冷下来,高山开始下雪,牲畜必须向下转移。冬天,牧民再回到平原、盆地、谷地中的荒漠草原地带,这里地面没有厚雪覆盖,牲畜能觅食牧草。

由于受到来自北冰洋的气流影响,天山北坡的气候比南坡湿润,山顶的积雪和冰川是山下绿洲农业灌溉的天然水库。天山的夏季牧场在海拔较高的云杉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则在云杉林带以下的山麓地带。云杉林带以上冬季气温偏低,被冰雪覆盖,只能作为夏季牧场。

3.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

墨累―达令盆地处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西部。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这种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的情况,被称为山地的雨影效应。墨累―达令盆地正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水源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区位优势是:亚热带气候,光热充足;有河流及地下水提供水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小麦种植和牧羊活动的忙季不同。小麦忙季:当地(南半球)秋季播种,春末夏初收割,即3~5月播种(忙碌),10~12月收割(忙碌)。牧羊忙季:当地冬季,5~7月配种(忙碌),8~9月剪羊毛(忙碌)。

4.黄河调水调沙

调水调沙就是通过调控水库水,将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黄河调水调沙有利于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能够在较长时期内稳定黄河的现行河道,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标。

黄河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黄河主汛期(7~9月)来临之前。此时调水调沙,一方面,小浪底水库上游来水量少,来沙量少,大量放水使水库下游河道水量增大,冲沙效果好;另一方面,也可腾出水库库容,便于水库在汛期拦蓄洪水。

5.三峡水库“蓄清排浑”

“蓄清排浑”是水库的一种运行方式。三峡水库汛期排出“浑水”(实际上是在排沙),汛后蓄满“清水”,这种运行方式就叫做“蓄清排浑”。三峡水库上游来水量和来沙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每年汛期(6~9月)的来水量和来沙量分别占全年的52.3%和78.2%。根据这一来水来沙特点,每年汛期三峡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运行,使含沙量较大的洪水(俗称“浑水”)能够顺畅地排至下游;汛期过后,三峡水库中水的含沙量小了,水变清了,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达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

6.旅游活动

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适合在夏季观赏,纬度越低,适宜观赏的时间越长。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在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且富于变化,并兼有避暑之效。而观赏北国风光,一般选择在冬季。

三、典例剖析

例1 香水百合是一种长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在自然状态下,当日照时长长于14小时30分钟时香水百合才进入开花期,花期约3个月。表4中为北京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在自然状态下,香水百合在北京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A.2月底 B.5月底

C.8月底 D.11月底

(2)在自然状态下,北京市的香水百合开花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山牧民在云杉林以上牧场放牧

B.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收割小麦

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南非开普敦正值少雨季节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由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常见的季节性地理事物和现象。

第1小题,题干给出了香水百合的开花条件,即日照时长长于14小时30分钟。计算表格中四个日期的日照时长,日照时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则3月1日为18:06-6:46=11小时20分钟,与开花条件相差甚远。6月1日为19:37-4:48=14小时49分钟。由此结合选项,开花日期应为5月底。

第2小题,5月底即北半球夏初,此时天山牧民在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放牧;此时为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生长期;此时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开普敦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当地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1)B (2)A

例2 图5中S为南极点,MN为晨昏线的一段,N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这一天N点最大太阳高度为40°。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为昏线

B.M点位于N点的正西方向

C.M比N早进入新的一天

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2)图示这一天

A.巴西草原一片枯黄

B.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为牧羊忙季

C.亚欧大陆等温线较同纬度海区北凸

D.洛杉矶可能温和多雨[HJ1.9mm]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光照图的判读能力,考生可借助辅助图像快速解题。

第1小题,若N点所在纬线圈至邻近极点范围内出现了极夜现象,则N处最大太阳高度为0°,与题意不符,因此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即N点所在的纬线圈应位于昼半球(如图6所示)。根据晨昏线的判断方法,MN为昏线;M位于N的西北方向;N位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0时,也就是说N点位于自然日界线上,先进入新的一天;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其移动方向无法判断。

第2小题,判读图6可知,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巴西草原草木生长茂盛;墨累―达令盆地此时为小麦收割期,牧羊的闲季;亚欧大陆等温线凸向南方;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温和多雨。

【答案】(1)A (2)D

四、强化训练

图7为某日阳光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1~2题。

[TPw7.TIF,BP][TS(1][JZ][HT5"H]图7[TS)]

1.图示日期最可能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适宜前往南极洲观测极光

B.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

C.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向北迁徙

D.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图8),完成3~4题。

3.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4.据图8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5.与俄罗斯北部观赏极光的最佳时期一致的是

A.法国南部港口正值干燥少雨期

B.德国油轮从中东返航经北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C.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

D.黄河小浪底工程放水冲沙

图9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的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的气压中心。读图完成6~7题。

6.若图中①低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与东经80°交点附近,则

A.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

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开罗正是炎热干燥的季节

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7.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由图可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前后。

2.B 此季节南极洲出现极昼现象,无法观测极光;华北地区的冬季风是西北风;非洲草原雨带南移,动物向南迁徙;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B 据洋流的流向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

4.D 索马里洋流属季风洋流,在夏季,表层海水受西南季风驱使,表层暖水流走后,从邻近的深水盆地中升起较冷的水补偿表层水,使水温降低2℃~3℃,成为寒流。

5.B 俄罗斯北部冬季黑夜时间长,有利于极光观测;法国南部港口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北印度洋冬季盛行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日本樱花春季盛开;黄河小浪底工程夏季放水冲沙。

地中海气候特点范文第5篇

[HTK]1.气压带的成因

赤道地区由于受热多,近地面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由于冷却,空气下沉,由此可以知道低纬和高纬环流主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环流,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

[HTK]2.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上,气压带和风带不移动。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也有季节性的变化。

[HTK]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以北半球为例,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海陆分布形成了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图1就是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季风环流的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高空的大气运动方向)。

南亚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冬、夏季风势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4.气压带、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大气降水的影响:大气中的尘埃与水汽是降水的必要条件。大气运动的方向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大气从高温区向低温区运动,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增大、增多,故降水多;大气从低温区向高温区运动,大气中的水滴因蒸发汽化加强,水滴变小、减少,故降水少。全球各地都处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所控制的大气环流运动之中。因此,降水的一般规律是: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都是上升气流,空气是由下部高温区向上部低温区运动,水汽易凝结,所以降水多。因此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地区,一般都是降水多的地区。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都是下沉气流,空气是从高空低温区向下部高温区运动,水滴易汽化,所以降水少。因此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区,除了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形成季风的地区以外,降水都少,极地高气压带地区降水也少。在风带中,信风带和东风带地区降水少,因信风和东风都是从高纬度低温区向低纬度高温区流动的,水滴易汽化,所以不易形成降水。但是,如果信风或东风经过海洋暖流上空,把水汽吹到陆地上,遇到地势高的地区被抬升降温凝结,也能形成丰富的降水。盛行西风带中的西风,是从低纬度高温区向高纬度低温区流动的,水汽易凝结,所以降水多。表1示意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地区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如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如地中海沿岸、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等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

二、气压带与风带常见的考查方式

1.考查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

例1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图2),完成(1)~(3)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多雨

B.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Q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1)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先根据纬度与盛行风的大致方向判断M气压带为高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为北半球。(2)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分布状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分布状况。(3)图中Q为西风带,P为信风带,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少雨;受Q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1)B (2)B (3)C

【规律小结】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球来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风带的分布也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HTK]2.考查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例2 图3示意某时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纬度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昼长夜短

B.太阳直射南半球

C.东南信风带位置偏北

D.地中海地区炎热干燥

(2)关于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特征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盛行上升气流

B.气流下沉,炎热干燥

C.在其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D.水平方向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分布与纬度的关系,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状况,确定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方向。(1)读图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图中①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南,说明此时气压带与风带明显向南移动,且赤道低气压越过了赤道,到达南半球,所以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为冬半年,所以北京昼短夜长;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向南移动,所以东南信风带位置偏南;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为冬季,温暖多雨。(2)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其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水平方向气流可以由低纬流向高纬,也可以由高纬流向低纬。

【答案】 (1)B (2)B

【方法指导】 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最大范围约10个纬度,即赤道低气压带完全可以移动到另一个半球。我们常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是不完全对的(这里夏季和冬季是指北半球),因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果就南半球而言则相反。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为什么向北呢?这就要分析此时极地高气压带的情况了,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北半球夏半年,极地地区有极昼现象,获得太阳辐射量多,所以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势力减弱,范围缩小,因此所有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冬半年极地地区有极夜现象,气温低,所以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势力增强,范围扩大,因此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

[HTK]3.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例3 图4为北半球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当P气压值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此时为( )

A.1月 [WB]B.4月

C.7月 D.10月

(2)关于图中P气压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气压中心是一个因气温过低而形成的冷高压

B.该气压中心是副热带高气压中心被切断后残留部分形成的

C.该气压中心对日本的天气没有影响

D.该气压中心垂直方向气流做上升运动

(3)形成图示气压分状况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

D.全球大气环流多样性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气压中心的位置分析气压带的成因和形成的时间。(1)读图可知,此时欧亚大陆为高压,此高压出现在冬半年,而1月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所以该气压值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是在1月。(2)P气压中心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内部气温低,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的冷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可影响到日本。(3)此时,大陆为高压中心,海洋为低压中心,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这两个气压中心的纬度相差不大,所以不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的;此时两个气压中心的形成时间相同,所以不是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造成的。

【答案】 (1)A (2)A (3)B

【归纳提升】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夏季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但这两个气压中心的位置不同,所以切断的气压带也不同。在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夏季风来自低纬度的海洋,所以温暖湿润,冬季风来自高纬度的陆地,所以寒冷干燥。南半球由于陆地较少,所以等压线基本上呈平行状分布。

[HTK]4.考查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例4 读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图5),回答(1)~(3)题。

[TP22.TIF,BP][TS(][JZ][HT5"H]图5

(1)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形态 B.大气环流

C.人类活动 D.太阳辐射

(2)甲地冬季降水比较多,主要是受到( )

A.副热带高压控制

B.西北风的控制

C.反气旋的控制

D.西南风的影响

(3)乙地夏季( )

A.易发生洪涝灾害

B.以偏北风为主

C.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D.是一年中晴天最多的季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形成与特征的影响。(1)读气候资料图可知,甲、乙两地气温差别不大(纬度相同),主要是降水的差异,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到大陆气团的控制;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到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所以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2)甲位于亚洲西部,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冬季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3)乙地夏季降水集中,且占全年的比重大,所以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1)B (2)C (3)A

【方法技巧】 气压带与风带影响气候类型的形成,总体来说,有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也有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气压带、风带影响气候类型的特征,如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少雨就是因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就是因为受到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影响。

三、能力测试

[HTK]图6为某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图7

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为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月下旬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和图7大致相同

B.图6气候类型夏季受丙控制,冬季受乙控制

C.图6气候类型受丙和丁交替控制

D.戊控制区域大都有明显的旱雨季

2.下列关于图6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气候类型全部分布在欧洲西部

B.该气候类型在北美洲呈条带状沿东西方向分布

C.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20°~30°的纬度范围

D.雨热不同期是该气候类型的显著特点

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气压系统高气压(甲)低气压高气压(乙)低气压高气压(丙)

3.甲高气压最可能是( )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北美高压

D.亚速尔高压

4.五到六月,该地区频繁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天气 [WB]B.暖锋天气

C.准静止锋天气 D.寒潮天气

[HTK]每年随着干、湿季节的变化,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就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图8是2013年食草野生动物迁徙路线。据此回答5~6题。

5.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受( )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6.野生食草动物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可能是( )

A.12月~次年5月

B.7月底~8月中下旬

C.10月底~11月底

D.1月中上旬~3月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读图可知,图6所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丙(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乙(西风带)控制;戊控制区域大都为热带雨林气候。

2.D 读图可知,图6所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西岸,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A 甲为高压系统,且出现在冬半年,所以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4.C 五到六月,该地区为低压系统控制,有锋面存在,且时间长,所以该地区频繁出现的天气系统是准静止锋天气。

相关期刊更多

全球史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

古地理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优生与遗传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