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夏日荷花的诗句

夏日荷花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夏日荷花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夏日荷花的诗句

夏日荷花的诗句范文第1篇

爱藕说

映日荷花,接天连叶,亭亭莲蓬和藕,本是四位一体的。

爱佼佼荷花者有之,咏田田莲叶者有之,赞点点莲子者有之。偏心的诗人哟,为何厚此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

藕,自生与世间,变委身水下,不见日月,在浊泥污土的围困中生活。一旦出淤泥。风采翩翩,洁似玉,白如学,一尘不染。不是贞洁操守。孰能如此?它孔窍玲珑,称得起虚心;它居下而有节,贫贱不屈;它虽然嫩而且柔,藕牙儿却能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绿茎,托起红花碧叶,算得上是柔中有刚。

古人将六月二十四日,奉为荷花节日。默默困顿于泥水里的藕,谁知它声于何时?它像竹鞭那样,孕出藕牙,长大开花,再生出莲子以续生生之脉,谁知它年寿几何?它节节横生,从未与花叶争宠夺艳,甘居地下,无日无夜的托着花儿叶儿,像是母亲的玉臂偎抱着幼子,睡知它有几多辛劳?

给我一支花的诗笔吧,我想寻找动情的诗句,写给养育那莲花的母亲玉藕;也想把真挚的感情奉献给千千万万的妇女伟大的含辛茹苦的母亲!

迸发出心中最真的火焰,打印在夏日的扉页中的是莲。你在这里重新锤炼,终于挣脱出那泥牢中的锁链,婷婷盛开在这苍茫大地间,向世人倾诉着至善的语言。坚忍的意志在这苦海中尽显,最终铸成一朵金刚净莲。

心中的一团圣火,理想中的一只白鸽,都成了你的主宰,多少智者依你而眠,多少善者永远在心中把你挂牵。看那一柄净碧的荷叶荡涤着人们迷中的眼,一片淡粉的莲瓣成了多少代人的梦幻,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人间的一朵净花,凡尘的一方净土。生命因你而明白了纯净的内涵哦,莲!

中国是莲子的故乡。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

莲子补中养神,止渴去热,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是一种纯天然高级营养保健品,历来为御膳房必备之物。莲子食用方便,既可制成莲子羹,莲子汤,八宝粥,糖水莲子,又可炖鸡,炖鸭等制作美味佳肴,是强身健体,养颜驻容,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产于浙江宣平的莲子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一般的莲子颗粒较小,久煮不酥,而宣莲由于本地独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颗粒较大(465粒即达500克),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因而浙江宣莲成了历代的贡品。

阅读题:

1.细读《爱藕说》,说说藕有哪些优秀品质。(写出其中4点)(4分)

2.《咏莲》中心中最真的火焰指的是什么?(2分)

3.《莲子》一文中写到的产于宣平的莲子有哪些独到之处?(4分)

4.《莲子》中说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而《咏莲》中也有两个诗句和这句话意思相近,这两句诗是_________。(2分)

5.这三则材料是从不同角度写莲的。某校校刊编辑要把这三则材料一齐收录在一个栏目里,现在请你为这个栏目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6.这三则文字都是赞美莲的,人们在赞美莲的时候,常常赋予它美好的品格。在其他花草树木中,你最想赞美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品格?(3分)

参考答案:

1.贞洁操守 虚心 贫贱不移 柔中有刚 默默奉献 含辛茹苦

2.红莲

3.颗粒较大 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

4. 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夏日荷花的诗句范文第2篇

1、在湖面上,像撑开的张张绿伞,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波,如片翠玉。湖面上碧绿的茶叶,托出“少女”粉红的面颊。荷花的花瓣儿结白如玉,花里又托着深深绿色的莲蓬,随风舞动。茶叶像一个个翠玉的大圆盘,有的高出水面,有的在水面上,高高低低铺满了湖面。茶叶看上去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像飞碟,有的像一把伞,无边无际的茶叶碧色连天。大片的荷花开出白色,粉红色的花朵。

2、一朵朵荷花紧紧地依偎着碧绿的,滚圆的荷叶,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更加雅洁,妩媚,清秀,真是可爱极了。看,那朵美丽的粉红色的荷花,从水中钻出来,微笑着,活像一个粉妆玉砌的瓷娃娃。这些荷花从一只只大圆盘中冒出来,有的花瓣全部张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荷花有着小姑娘般的羞涩,像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一步一步试探着往前走,惟恐会跌上一跤。还有那还沉浸在美梦中的花骨朵,但是它们看起来饱胀地快要破裂似的。

3、置身在这荷花的世界里,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习习凉风夹带着荷花的清香阵阵袭来,吹散了一身的热气和烦躁,一种不可名状的惬意感弥漫全身。这湛蓝的天、洁白的云、浓绿的莲、粉白的花,真是名不虚传啊!

4、荷花湾,到处都是醉心的绿,荷叶是绿的,阳光下被荷叶掩映的水是绿的,石栏处的绿化树是绿的,四周或湾内点缀的翠柳是绿的,似乎这护栏、小桥、凉亭,也是绿的了,感觉这空气也变成绿的了。置身其中,连自身也被染绿了。绿盖叠翠、青盘滚珠,真是妙极了。

5、荷叶都那么美,那荷花肯定是“亭亭玉立”了。荷叶中冒出了许多仙女般的荷花,有的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金黄色的花蕊和嫩黄色的莲蓬,它们好像在仰头微笑,散发出阵阵芳香,真让人陶醉。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还有几个睡莲,歪着脑袋紧贴水面,像一个个羞答答的大姑娘。

6、一到夏天,荷花姐妹们临风起舞。荷花千姿百态:有的昂首挺胸,像一个个勇敢的小卫兵;有的倾斜着脑袋,好像一个个小博士在思考着问题;还有的几朵荷花躲在一个角落里,好像一个胆小的小姑娘。

7、站在湖岸上,向湖中远远望去那千姿百态的荷花,非常美丽,真让你不由自主想奔向那里。我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湖边,想和荷花靠近一点,只闻一阵阵淡雅的芳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白的、粉红的,一朵朵、一簇簇的荷花被那绿色的花萼托着,鲜艳的花瓣更显得分外美丽。

8、荷花才有一个花苞的时候似乎非常羞涩,总是躲在一片非常宽大的荷叶下,似乎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它亭亭玉立,最初的时候被一层绿色的东西包裹着,让人感觉很平常,慢慢的,包裹褪掉了,花瓣一瓣一瓣展开了,也静静从荷叶下钻出来抛头露面了。从远处一看,感觉非常宁静。

9、走着走着,我渐渐把目光转到荷叶上,它们高高地散在水面,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它们因遮住了湖,遮住了水的光耀,而使它们更见风致了,它们心甘情愿的在于荷花下,将荷花映衬得更加娇美。

10、我爱荷花,我爱她的美丽,我爱她的真情。满池的荷花,满池的碧水、满池的碧叶映衬着,她们不就像一个个独站高阁看风景的白衣素女。你看她们的脸,不搽粉黛,自然白净,就像暖玉一样,丝毫没有一丝人间烟火味;你再看她们的身姿,穿着绿裳,挺着脊梁,可不是女中的男儿。当有风吹过后,你还可以闻到她们散发出的清香,那淡淡的清香多像怀春女子细微喘息,我立刻就怦然心动了,原来再美丽,再超凡的女子也有动心的时候。更何况,在炎炎夏日下,只有她们看起来还那么清爽,感觉到还是那么清凉。

11、盛夏的清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北海公园。一走进公园,哇,今天的人真多,大概都是来看荷花吧。公园的景色很美,有翠绿的柏树,有五彩缤纷的鲜花,还有绿油油的草坪……公园绿树成荫,挡住了毒辣辣的太阳。接着我们来到了荷花池,那里已站满了好多人。我找了个空隙钻了进去,啊,好漂亮的荷花呀!

12、荷花池里的水真绿啊,好像是荷叶映绿的,在池里欢快地流动着,毫无一点杂色;荷花池里的水真净啊,净得没有一点瑕疵,仿佛是一块美丽无瑕的碧玉。池里的小金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互相追逐、嬉戏,时而吐出一串串水泡,时而用尾巴拍打着池面,发出“啪、啪”地响声。

13、当烈日悬挂在高空的时候,小荷的脸颊红彤彤的,它享受着仰光的沐浴,也在更加努力地绽放,因为它渴望着有一天,也能成为为路人献上一片绿荫的小树。

14、荷花池旁一道小小而潇洒的瀑布倾泻而下,打在岩石上,溅起一朵朵水花,那水花多么像小小的白梅,在微风吹拂中,纷纷落下,最后消失在坚硬的岩石与小池的中央,漾起一圈圈的涟漪。

15、荷花的清香不但让人陶醉,还引来了美丽的蝴蝶和勤劳的小蜜蜂,蝴蝶在荷花间飞来飞去,好像要和荷花比美似的;小蜜蜂落在小莲蓬上忙着采蜜,还“嗡嗡”地叫着,好像在说:“这里的花粉真香啊!”

16、荷花的茎呈绿色,婷婷玉立。摸起来有些扎手,这可能就是用来保护自己,不让敌人把自己折断吧!长长的茎杆深深地扎在污泥中,为何水中的杂物或污泥没有在荷花、荷叶上留下一点痕迹,使荷花与周围的景物形成鲜明对照,我不理解。她是怎么长的,是有人定期给她浇水洗澡吗?再看旁边的草木,由于长期无雨,叶子上都积落了许多灰尘或泥土,而荷花的叶子相对显得非常鲜亮洁净。啊,也许这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由来吧。

17、眼前一大片的荷花,让人心感舒适。你看那朵荷花,粉红的花瓣,随风飘来一阵清香,沁人心脾。田田的荷叶,一层层随风一起一伏,像一片绿浪。令我想起了“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18、清晨,我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享受着徐徐的清风。不一会儿,我便来到了荷花池,迎面扑鼻的是一阵阵使人心旷神怡的清香,真是一闻精神爽!我向前一望,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密密缝缝而又碧绿的荷叶。瞧!那碧绿的荷叶上还有一粒粒晶莹的小水珠呢!在绿叶的相衬下,荷花就更为出众了,像一个个穿着粉红色婚纱的仙女亭亭玉立地站在荷叶上。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了。看到这些,我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日荷花的诗句范文第3篇

然而,今天是一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年代,充足的物质让我们安逸,流行的泛滥、语言的苍白晦暗,让豪放、婉约成为已逝的背景。黯然回首间,钢筋水泥的丛林,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使暗香疏影已成为沧海桑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手捧着课本吟咏唐诗宋词,使学生陶醉于朦胧幽静的诗境时,如何才能将诗意的绵远悠长、诗境的清新淡远传授给他们呢?怎样才能追回遗失的古典美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朗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可是,学生三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教师的教学都是围绕教学大纲展开,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显得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去读、去体味、去揣摩呢?

所谓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用读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或动情处放声高歌呢?

我们应在琅琅读书声中,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在这样的朗读中,古典美慢慢渗入学生心里,使他们陶醉于诗境,提升审美能力。

二、设境

在那本该拨弦弄音,霓裳轻舞的七夕之夜,还有谁肯对着秋月悲情伤怀,还有哪家女子“和羞走,却把青梅嗅”,还有谁会吟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以教师要设境,唤回遗失的古典美,来熏陶学生。

1.因时设境

中国二十四节气,多有文人雅士浅唱低吟,脍炙人口之作至今令人齿颊留香。根据节气精心营造情境,使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感悟前人佳句名篇,受到熏陶渐染。

例如:中秋前夕,我发动学生了解中秋传说、中秋习俗,搜集咏月佳句。中秋之夜,明月东升,夜空如洗,四野俱寂,将学生引到操场,团团而坐,听缕缕古筝之声,赏皎皎玉盘之色,身处其间,俗念俱消,心灵澄澈。继而我适时诱导学生望月怀乡,诵明月之诗,歌皓月之词,学生的心灵与诗词作者的灵魂撞击,再现“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的雅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怅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许许多多饱含浓情的诗句令听者如饮琼浆玉露,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情到深处,我让学生静听筝声,神游月宫,思接千载,不少学生在月光下、筝声中潸然泪下。

2.因景设境

一年四季,皆有可人之处,花草树木都染上了古代文人或惊或喜或讶或悲的情感。我们可以借用蕴涵人性光辉的四时之景,设置情境,点拨学生活用古典诗歌写景抒情,加深理解古典诗歌。

比如,炎炎夏日是荷花盛开之时,荷花的高洁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活用古典诗句联想书写感受。以下是学生习作的片段:

“在小荷初露、蜻蜓翩飞时,欣赏荷叶高擎起舞弄影;在疾风沾水、密雨侵荷时,注视荷叶去垢除尘洗面弄妆;在荷花轻绽、莲子如水时,惊叹它的粉雕玉琢而不敢生亵玩之心;在莲房坠红、清香随风时,默念着质‘本洁来还洁去’为它送行。可是,自己从未留意过荷的坚强。难道荷就只有冰心玉壶的纯美?难道就只有逢干遇旱的荷才有不屈的魂魄?是自己已有的观念锁住了视野,迷住了心窍吧!”

尽管此文有生硬晦涩之嫌,但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教学设境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古典美叩击学生的心灵。

三、写作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学习诗歌,最大目的就是学以致用,采撷诗词名言入文章,增加文化底蕴。如:

“闲来无事,走在小溪边,看着涓涓流淌的小溪,向东流去,决不回头,也不曾看看自己的足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就如同时间一般,逝去了无法将它找回。

弯下腰,用手触摸水,凉丝丝的,好柔软啊!试着将它们分开,却无能为力,它们依然固执地向东流去,谁能告诉我,有什么力量能将水分开,‘抽刀断水水更流’,而且,水看似柔软却能穿石,这难道不是以柔克刚的力量吗?

望着小溪,想着老子说过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有’,水带给我们一切,甚至生命,却不求回报,就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不求回报,只懂付出。

走在小溪边,是一种与大自然的亲近,也是一次人生的感悟啊!”

诗词名句犹如一粒粒明珠,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引用古典诗词佳作佳句于文章之中,可以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从而使文章流光溢彩、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夏日荷花的诗句范文第4篇

摘要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它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本文试从意象的特征,内涵,作用,意义等方面作一个较为深入的探讨,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精深,品味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 内涵 作用 意义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A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这就决定了客观外物往往为文人内心情感所浸润。于是,“意象”这一美学概念产生。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认为谋篇须“窥意象而运斤”,难怪西方意象派诗人庞德说“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是诗人的匠心与智慧的体现,是诗人凭着审美直觉或是灵感在生活中得到的。它融合了作者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它凝聚着被人们所默认的某些特定的内涵和情思。我们知道,文字鉴赏的过程,就是感受形象,理解形象,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审美愉悦的过程。因此鉴赏诗歌,就要着重分析意象的特征及内涵。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在文化的流程过程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的使用,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而具有了特定的含义。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这就是流沙河所说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我们从古诗文中所见到的典型意象,都是经过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在继承相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及共同的文化心理,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以及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审美文化心理意象。在诗人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风霜雨露都浸透着人的情感,都反映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给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所以,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月思乡异常伤感,月亮,月光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柳:“柳”与“留”谐音,有折柳惜别之意,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离别的伤感之情。:“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临秋开放,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是的固定内涵。莲: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由于“莲”与“怜”“恋”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杜鹃:“子规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除了意象内涵的固定性,还表现其内涵的丰富性。同一意象,存着不同的内涵。例如,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狱中咏蝉》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而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再如,燕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飞来”,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另外,同一内涵,也有着不同的意象。如:青鸟,鸿雁,雁足,尺素这些意象都有音信,书信的内涵。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也都有着缠绵悱恻,离愁别愁之意。

当然,诗的意象和与之适应的词藻都具有个性特点,可以体现诗人的风格。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即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屈原的风格与诗中的芳草,美人,以及众多取自神话的意象有很大关系。李白的风格,与他诗中的大鹏,黄河,明月,剑,侠以及许多想象,夸张的意象是分不开的。杜甫的风格,与他诗中一系列带有沉郁情调的意象联系在一起。李贺的风格,与他诗中那些光怪陆离,幽僻冷峭的意象密不可分。各不相同的意象,体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它们虽然只是构成诗歌的砖瓦木石,但不同的建筑材料正可以体现不同的建筑风格。意象还具有时代特点,同一时代的诗人,由于大的生活环境相同,由于思想上和创作上相互影响和交流,总有那个时代惯用的一些意象,时代改变了,又会有新的创造出来,这不难理解。

诗人对意象的推崇,是因为“言不尽意”,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诗人心中之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借助意象诉诸感性来作为另一种表达。“言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则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意象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表达的效果,是以“象”“征”“意”,是喻示,是象征,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立象尽意的诗,其构思的要领,是以言选象,以象寓言。此时,语言是构选意象的材料,意象是寄托情思的载体。所以说,意象既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更是诗歌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它的作用表现为:

第一,营造氛围,借景抒情。就是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事物,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余干旅舍》:“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诗人以“霜叶”“古城”“独鸟”等具体可感的意象来寄寓内心凄清冷寂的思乡情怀,使读者透过诗中“青枫摇落”、“暮色渐深”、“城门紧闭”、“新月初上”的冷寂氛围领悟到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第二,创设情境,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是“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月明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第三,以景衬境,以景衬情。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境衬冷静“日色冷青松”,以满境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言厌兵”等等。以景衬情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之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相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境衬喜情或用悲景衬喜情。

第四,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例如宋代诗人林逋的诗作《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写尽了梅花的神清骨秀,端正高洁,幽独超逸的气质,衬托了作者一尘不染的品质。

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作用可能兼而有之,所以在鉴赏诗歌时,不能顾此而失彼。

诗歌,所贵之处并非情思的“露出”,而在情思的“暗含”。因此,要想了解诗歌中蕴藏的诗人的情感和情绪,只能从意象中解读,那么如何解读意象以准确地进行诗歌鉴赏呢?

第一,把握诗歌意境的整体基调,感悟意象的审美意蕴。在一首诗中常常有几个意象,诗人通过创造一组意象群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许多意象共同组成了诗歌的意境。但诗歌意境的整体基调并不是所有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远远大于这些意象之和。在这个意境整体中,各个意境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意境,但是,意境一旦形成,又对构成它的每个意象产生重大影响。正因为整体对部分的重要影响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即使是同一个意象,放到不同的诗歌意境中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意蕴。因此,鉴赏诗歌时应通过把握意境的整体基调和意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来分析诗中每个意象独特的审美意蕴。

如两首荷花的意象,《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犹伤以终老!”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涉江采芙蓉》诗中出现了“芙蓉,芳草,旧乡,长路,游子”几个意象,夏日盛开的芙蓉花本来是鲜艳美丽的,但联系诗中其他几个意象来看,诗中的观察主体是“游子”,而“游子”是“忧伤以终老”,“旧乡”是遥远而不可即得,“道路”是漫长的。虽然芙蓉花给人的感观印象是美好愉悦的,可是由于整体对部分的影响,它打上了忧伤的基调,成为“游子”怀乡之情,思妻之情的寄托,变成了一个忧伤清美的诗歌意象。而《晓》诗中的几个意象是“西湖,莲叶,荷花,天”。这里的西湖,湖水清澈,波光粼粼,荷花盛开,这里的“天”与碧绿的湖水相接,这里的“莲叶”是碧绿的,茂盛的,这里的“荷花”是娇艳的,整首诗的基调是明朗艳丽的。同样是荷花意象,放到不同的诗歌意象群中就有了不同的审美韵味。所以,鉴赏诗歌,要把诗歌所有意象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感受这个艺术画面的整体基调,通过诗歌的整体基调,通过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把握诗歌中每个意象的审美意蕴。

第二,分析意象的色彩,强度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的,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低深颓唐,孤寂凄凉。如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点燃出江南春天的繁华灿烂。杜甫的《登高》“渚清沙白鸟飞回”以清冷的白色,渲染出秋的凄凉氛围。而诗歌意象强度的大小也可以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同样写别离,有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豪放,也有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因此,善于把握意象的强度有助于解读诗歌的情味。

第三,了解虚实相映,动静结合的意象,感悟诗歌的丰富内涵。清朝画家笪重光在《画笙》中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实”指作品中具体的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整体。“虚”是指与作者已经描绘出的实境必然联系的想象境界,即有一个个可感且很强的具象画面所唤起的生活体验。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中,我们见到的一组具体意象画面是:朱雀桥边野花杂草丛生,夕阳斜沉,昔日出入在王谢大家豪华殿堂的燕子,如今正飞入在这里新建的普通百姓家。诗中没有一字表达诗人的主观意蕴。难道诗人只是为了我们提供这样一幅简单的画面吗?其实,这里的夕阳,燕子,是一种暗示,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盛衰之感,对人生的苍茫之思。由此可见,在诗歌中,一组组意象创造了一种有限与无限相结合,寓无限于有限的“虚实相生”的境界。

意象是古典诗歌的灵魂,它独特的民族特色,对诗人个性的反映以及它真切可感的形象美,都使它成为解读诗歌的最佳切入口。让我们走进诗歌的艺术空间,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精深,品味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独特的审美意蕴。

参考文献:

[1] 侯敏:《意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3] 李立等译:《当代英美诗歌鉴赏指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4] 流沙河:《流沙河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5]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白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

夏日荷花的诗句范文第5篇

难忘,故乡那一抹黄昏的夕阳和夕阳下美景如画。响晴响晴的夏日,天空比洗过的还要通透,黄昏的美丽会不声不响的浮现,阳光是灿烂的金黄,夕阳依旧是象个烫手的大红火球,半隐半现的贴在天边,仿佛走到地下线就能触摸到它的火热,夕阳又象美女手中的绣球,抛向大地也抛来了幸运;在天边下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黑绿得发亮的玉米叶,在黄昏的火红中映得异常娇羞,玉米长长的叶片象古代少女的衣袖,挥一挥就是一缕诗篇;高梁杆高高的、细细的一排排,一行行,象守护庄稼的士兵,不倚不斜,风声袭来,叶子碰撞枝干,叶子碰撞叶子,枝干碰撞枝干沙拉拉,沙拉拉的作响;地头的小树林也被太阳的金辉笼罩,穿过树叶的缝隙,一缕缕金丝泻下来;不远处蛐蛐鸣叫,此起彼伏,蛙声也来凑趣,是许多蛙的叫声,低低高高,却丝毫不觉得刺耳,象一曲大合唱;远山此时变得明朗起来,山后面也是山,重叠起来,突兀饿有致的显现出来,离夕阳很近很近,连平日模糊的树木也变得清晰起来,树叶变成了一簇一团的形状,镀上了霞的金边,象一幅水墨画印在了脑海;山下是松花江的支流,一条蜿蜒的小河,常年奔流不息的绕过山脉,绕过我儿时居住的小村,哗哗的响声清脆悦耳,伴着均匀的韵律,敲打着耳膜,象一曲磅礴的交响乐,动听但绝不喧闹,劳作一天的故乡人会不自觉的信步走到西山,在那乡间一车宽的小路上,踏着车辙辗压过的痕迹,跺在充满质感的泥土地上,聆听着来自大自然的天赖,呼吸着黑土地和绿作物散发出来的空气,立即多了份直达心脾的畅快,此时人们很少出语攀谈,仿佛不愿意破坏这静寂中的音乐。村边那一高一矮的古树,树荫团团抱抱,树叶浓而密,稀疏有致,树下被村民打扫得干干净净,席地而坐,三一堆,二一块有一打无一打的闲聊着,笨拙的语言是不是也在赞叹这黄昏的美丽?

更难忘,故乡那一池碧波和碧波上片片莲花。北方很少看见荷花,而在我故乡唯一的一座公园里却有大片的荷花,成为小县城重要的景观。记得那样的雨日,走进公园,一池的莲花就铺天盖地般映入你的眼帘,“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并不为过,现在看一池碧水映衬着雪白圣洁的莲花,一朵朵的傲然,一朵朵的娇媚,让人目不暇接,古代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的诗句,不觉间沉醉在这荷花池边。粉白色,淡粉色,纯白色,白叶黄蕊,也有含苞欲放的,也有花瓣半绽开的,要多耐看就多耐看,要多雅致就多雅致,不妖媚,不张扬,却出落得如此美丽,真的令人惊叹大自然的厚爱;细雨那日是来应景,凑这热闹,清清爽爽的雨,那样的淅淅沥沥,那样的如雾如烟,迷漫起来的雨雾象晶莹的珠帘在池塘上空漫开,扬扬洒洒,莲瓣沁水,看似厚厚的,嫩嫩的,却更加的靓丽,更加的充满着真实感;娇翠欲滴的朵朵,又似美女伤怀的涕泪,羞羞涩涩,滴落在莲花瓣上,滴溅起来,一点点又一点点,也沁在花蕊里,白得更加清净更加明媚,这样的雨丝,是丝毫摧残不了莲花的头,依然的,莲花迎着细雨挺立,象白色衣裙翩翩欲舞的仙女,超凡脱俗,素静又不失俊俏,莲亭亭玉立,腰肢似杨柳一样柔韧,纤纤细细,却又不惧风雨,纤腰下是大片大片的绿绿的莲叶,椭圆形的,方圆形的,纹理被雨水浸过,更加的脉落清晰,剔透得令人不忍心拈手,一枝一束,却丝毫不显呆滞,蜻蜓翅膀沾水停在花瓣底下,蜜蜂也许躲进花蕊深处,花瓣轻绽,朵朵摇曳,漾起一圈圈的涟漪涟漪缓慢的荡开去,仍荡不开人们恋恋的目光。莲花花瓣可以当作茶饮,也可作为药膳的辅料;即使荷花残去时,仍有营养丰富的莲耦、莲子给人实实在在的体贴与慰藉。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挑剔,莲花虽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芍药的娇媚,我却读懂了它的清静自然,朴实,不张扬、不自傲的风格,是与世无争却不失幽雅的品格。这不就是我敦厚纯朴的故乡人吗?

儿时贫穷的故乡曾经是我一度迫不及待要远离的地方,因为它的贫困,因为它的愚昧,因为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

相关期刊更多

青少年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保定市文联

市场瞭望·上半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当代体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