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之声影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位奥斯卡影帝名叫阿德里安·布洛迪,是冯小刚作品《温故1942》特邀的主演。今年2月3日下午,剧组途径山西霍州市大张镇下乐坪村一个小商店门前时,布洛迪被悬挂的“山西省霍州市(星海歌舞)北方音乐之声”的条幅所吸引,并听到里面有弹奏电子琴的声音传出,他立即下车走进了小商店,只见一中年农民一只手在弹奏电子琴,另一只手还从口袋里掏出名片递给他。布洛迪拿着名片仔细看了一会,又经翻译得知,这位弹奏者名叫段龙虎。于是,他很高兴地将名片放在口袋里,然后征求段龙虎:“我们共弹一曲可以吗?”得到回应后,两人便在电子琴上合奏起了《外婆的澎湖湾》。一曲终了,布洛迪又独自在电子琴上弹奏,段龙虎则跟着节奏唱起了“爸爸呀,妈妈呀,我想你……”等歌曲。
段龙虎并不知道,和自己共同弹奏的这个“老外”,竟是一名国际巨星,曾因2002年主演了波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历史传记片《钢琴家》,而先后荣获法国恺撒、波士顿影评协会、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第56届英国学院奖,第60届金球奖最佳男演员提名,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是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不知道就不知道吧,反正此时段龙虎已将布洛迪当成了知心朋友,就将自己的“老底”和盘托出:“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唱歌是我一生的梦想。为此还去北京街头唱过歌,并报名参加过央视‘星光大道’的海选,虽然抱憾而归,但我仍决意将梦想进行到底,就成立了自己的‘星海歌舞团’,平时除了附近乡邻婚丧嫁娶演出之外,空闲时,就喜欢把音箱摆在门口自弹自唱。”
布洛迪认真倾听着段龙虎的介绍,夸他不但很有趣,也很有志气。两人依依惜别时,布洛迪还特意要了段龙虎的地址。
这次“偶遇”,对于段龙虎来说,并未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没有放在心上。然而在20多天后,他意外收到从北京发来的快递:里面除了一架崭新的电子琴外,还有两张光盘和一封信。
关 键 词:师德;师生关系;师爱;电影课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1-0064-02
基丁船长公然站到讲桌上,在所有学生愕然之际,大声说:“知道我为什么站在台子上吗?我是提醒自己,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读诗的时候,不要只想着作者的见解,要寻找自己的声音,要突破!”基丁以实际行动教会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他站在讲台上环视教室,让学生们目瞪口呆。后来,他又叫学生自己站上去体验一下,最后,他们一个个站了上去,脸上露出了自由的喜悦!用另一种视角审视周围、审视我们身边十分熟悉的环境,学生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熟悉的事物会变得那么奇妙!学生们因此牢牢地记住了,从不同地角度观察事物,常常能得到新的观感,新的思维方式。这种认识观和我们所提倡的辩证法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电影《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中的一个镜头。
2015年7月5日上午,谢塘镇小的全体教师在学校谢晋影视博览馆观看了美国影片《死亡诗社》。 这是一部奥斯卡大片,影片很美,在充满了张力的诗意和激情的同时,还包含着教育的真谛,清晰、生动地告知人们教育改革的步履艰难。电影给观影者的震撼是巨大的,基丁老师前卫的教育理念和反传统的教育方法,敬佩他飞蛾扑火的教育勇气,许多镜头都值得深思。
作为浙江省影视艺术特色学校,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电影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不仅为学生安排了 “电影月”活动,而且在师德培训中也安排了经典电影内容。
一、赏影视――感受师爱
为充分发挥影视作品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功能,丰富教师文化生活,进一步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提高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自2008年起,学校就开始让教育电影成为师德培训的新途径,重点推出了月影片欣赏推荐活动,每学年初列出点单,形成主题系列,如2014学年,安排了“教育信仰与教师人生”“教育理想与音乐人生”“教育追求与专业智慧”“学生成长与人间真情”四个影片主题单元,并以集中观看与自主观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至今,学校已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的教师生涯》《美丽的大脚》《音乐之声》等优秀教育影片。老师们在经典影片中接受了一次次关于师德、人生的洗礼,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思想成长一直是学校发展的一道难题。通过观看电影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而形成“我要全面提升”的良好氛围。此举找准了结合点,抓住了关键点,最终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
二、悟影视――感知师爱
开展观后活动,这是“电影课堂”的重点和关键,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观影效果。每次在组织教师观赏影片后,或是通过教师QQ流自己观后心得体会;或是每位教师撰写影评及观后感;或是围绕影片开展主题式师德论坛活动。如观看了法国教育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们组织了“如何倡导人性化的教育”主题论坛活动。教师们各抒己见,氛围异常热烈。在观赏影片前,我们下发了“教师影评单”供老师反思记录用。这样,通过一系列观后活动,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赏、看、悟、谈等活动中洗涤心灵,剖析自我,完善师德。
一位教师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深有感触:
我们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习惯于被唯一的答案所控制,习惯于按着家长设计的人生轨迹前进,习惯于学习课本知识重于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习惯于被管理和惩罚。我们习惯了太多的条条框框,今天却突然发现,我们失去了独立的思想和充满人生希望的灵魂。这部电影启发我们,要宽容、心怀感恩、对人生充满希望,要去努力升华自己的灵魂。影片还告诉我们,要用平等自由的方式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解放学生们的思想,塑造孩子们的灵魂。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学历再高也只是一只走兽;没有高尚灵魂的人,社会地位再高也只是行尸走肉。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思想和灵魂的赋予来造就完善的人。
三、拍影视――感化师爱
自2013年开始,学校开展了以微电影在全校范围内塑造和树立教师师德形象的活动,以此推进学校师德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和提升。学校把自己身边一些优秀教师的事迹用DV真实的记录下来,配上文字解说,制成微电影,每月摄制一部微电影(时常长10分钟左右),在每月一次的政治学习例会上播放。这样的师德教育,有据可感,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学校通常以班主任群、专任教师群、语文教师群、数学教师群、综合教师群及中层领导群为单位,轮流推选优秀教师拍成微电影,让同伴欣赏、学习自己身边的师爱楷模。在微电影的取材上,立足一个“微”字,一般不成系统,但具有专题性质。一年多来,已陆续拍摄过的部分微电影如下:
学习英语并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文电影,英文歌曲
一:应用英文原版电影和歌曲的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即将踏入社会的各色人才,之后无论出国还是工作,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都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单纯的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接受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英文原版电影和英文歌曲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适应大学英语改革的客观要求,而且必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英文原版电影和英文歌曲的特点和优势
电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英文电影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英语民族的文化。英文原版电影集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于一体,具有直观、形象、动感、声形并茂等特点,能够提供较为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一部好的英文电影具有好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因此,比起其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英文电影欣赏导入文化知识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通过观看地道的英文原版电影,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学习英语的兴趣被大大地调动起来。进而英语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学生们在快乐的语言环境下,能潜移默化地全面提高英语实际能力。我们都知道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学其语言本身同时还要学习此国家的文化。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就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和体会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交习惯、风土人情等。
音乐能放松情绪,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英语学习状态。音乐有良好的缓解情绪的作用,两至三分钟持续、柔和的音乐欣赏能让学生镇定下来,并集中注意力。因此,在上英语课之前,先让学生静心欣赏一首优美抒情的英文歌曲,在优美柔和的旋律中,学生们心绪平静,慢慢地融进了英语学习的情境之中,进入了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从而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音乐能打动人心,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音乐能增强记忆,获得良好的英语学习效果。音乐能开拓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因而,引入英文电影和歌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英语语言与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途径。
三、英文原版电影和音乐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
英文原版电影和音乐优势诸多,但由于其特殊的形式,要求其教学方法也要很独特性,从而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将英文原版电影和音乐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影和音乐作为教学材料的选择。首先,教师应该选择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内容积极向上的电影来进行课堂教学。英文歌曲要选择和课堂主题相关的,能起到积极辅助教学目的的。其次,教师要挑选符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电影和歌曲资源。教师应当注重影片的题材,避免选择那些专业术语多或是情节复杂的影视材料,如:医学类、科幻类、法律类、悬疑剧或者对话多,信息量大,俚语多的情景剧。曲折离奇或者感官刺激过于强烈的影片也不适合作为教学内容。因为这些因素会吸引学生关注于影片的情节,而忽略了语言本身。因此,教师最好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长度适中的影片作为教学材料,如:《音乐之声》、《公主的日记》、《阿甘正传》、《自由作家》、《律政俏佳人》等。对于歌曲也不要选择速度过快、歌词含糊的歌曲。例如:爵士和摇滚。最好选择节奏慢并且歌词清晰的歌曲。例如:《Jingle Bells》,《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和很多著名电影的主题曲。
2、观看前和聆听前的准备
电影选定后,教师可以围绕这部电影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学习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前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课前阅读和了解与该影片相关的英语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影片的题材、类型以及与该影片相关的背景知识甚至是男女主人公的相关资料。如果该电影改编自某文学名著,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和了解该名著。播放影片前,教师应围绕作品的欣赏重点,将背景知识、剧情梗概和艺术特色、作家等相关内容简要介绍给学生,并就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等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课下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并围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布置思考题。这是正式进行课文教学前的必要铺垫。可以避免学生在观看影片时一味追求故事情节而不加思考的被动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先介绍一些影片中的关键词、难词、难句或者习语、俚语,为观看影片做好词汇方面的准备工作。
播放英文歌曲前也是如此:将相关的文化背景,歌曲主题进行讲解。最好也先将歌曲里的生僻词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听完后不至于反应不过来。
3、电影和歌曲的播放
要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好将泛看和精看相结合。教师应当先完整的播放影片,让学生连贯地欣赏,帮助他们获得完整的语言信息,感受影片中的语言、文化和艺术 ;然后分段放映,在必要的地方暂停下来,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解答问题或者讲解语言点、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等,从而进一步了解影片的细节信息。以《阿甘正传》为例,教师可以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说明,如:越南战争,乒乓外交,等。但可以选择播放的好的英文电影往往时间都很长,而且在课上利用很多时间观看电影也是不可行的。那么,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播放影片的相关片段。这样,既可以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举两得。而且,影片的其他部分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课下自行完成,在下次课的时候让学生阐述对影片的感受和习得的东西,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同时观看影片时,教师可以在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的基础上,把光盘上的有关情节和教案相结合,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师分析情讲解后再欣赏相关的电影剪辑,学生能更充分地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教师与学生的看、听、说、写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强了课堂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另外,除了从头到尾地为学生放映影片外,可以摘取一些精彩片段重点讲解,作为作品中最精彩内容的节选,它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学欣赏的重点,这些经典的画面、语言和镜头,足以代表这部作品的艺术水准。对于这些精彩片段,教师可以把电影节选和文本选读结合起来讲解,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哈姆雷特》中著名的内心独自时就可以播放电影的相关片段,这比教师朗诵或让学生朗诵的效果要好得多,能收到声情并茂和身临其境的效果。在听英文歌曲时,建议学生能随着歌曲一起唱。模仿唱者的音和调,真正融入歌曲氛围当中,从而达到练习语感和口语的目的。
4、课后活动
观看完电影或者其精华片段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影片,选取不同的切入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简单的词、短语的听写到句子跟读、配音或者角色扮演、学唱英文歌曲,再到复述故事或撰写电影评论等活动。例如分析评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展开探究和讨论。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真正做到“快乐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后建议学生课后学唱课堂上播放的英文歌曲,组织学生围绕电影和歌曲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比赛、奖励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英文原版电影和歌曲这种教学方式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四六级考试改革的趋势,必将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电影中的语言来自于真实的语言环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经典英文歌曲,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学习,同时也渗透着英美文化的知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英美语言与文化的整体建构,更真切地学到地道的英语。它们不仅是学习英语的理想工具,还是熟悉和了解外国文化的优秀材料,对语言和西方社会文化的传递有其他语言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大学的英语课堂应多引入地道的第一手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更贴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其全面提高和掌握英语语言,为将来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97.
关键词 益智答题类节目 引进 创新 本土化
一、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现状研究
1、滑稽类节目成为综艺频道的王牌利弊分析
综艺节目应追求幽默,而非搞笑与滑稽。《开心吧》是时长为十分钟的搞笑哑剧,作为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老少咸宜的王牌节目,因内容滑稽、搞笑,而收视率较高。尽管该节目收视率高,但内容简单、重复,缺乏创新内涵,与“家庭恶搞DV秀”无异,没有出彩之处。该节目运用滑稽方法使人发笑,这是获取收视率的最基本方法,却让受众放弃思考,而这类节目受众群低龄、老龄,使这样的受众为栏目赢得了高收视,但无法带来盈利,因为这样的受众群购买力不强,广告厂商不愿投放。对于一家定位专业化的省级综艺频道,这样的节目却常年挑起收视大梁,实在难以置信。
《开心吧》成为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王牌究其原因:第一,这样的节目制作成本低,仅需几个固定的演员和录制人员,无需过多硬件设备,表演部分录制完毕,后期合成即可。对于尚未制、播分离的广东电视媒体,这样的制作既经济又省时、省力,还卖座,自然就不必花大成本制作原创节目。第二,节目制作从试水到常态播出,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节目效果如何完全未知,既然《开心吧》制作简单,成本小,收视好,为规避风险,何必再花精力制作新的原创节目。管理层明知《开心吧》收视高不盈利,但弃之可惜,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这其实也是一种不作为的表现。
2、引进原版节目没有本土化是产生视觉疲劳的主要原因
2011年8月广东广播电视台首播了《快乐邀请》,为广东第一个水上明星访谈节目,节目打破传统访谈节目“排排坐聊心事”形式,采用嘉宾答问“
关键词 ”或“动作”来“惩罚”主持人,以搞笑形式达到快乐的邀请嘉宾并进行访谈节目宗旨。该节目引进韩国《危险的邀请》节目版权,做了大量本土化处理,制作方除了刺激的采访环节设计外,强大的嘉宾阵容也是节目的一大亮点。但这样的访谈形式,没什么效果可言,因为明星经纪人已把问题过滤,无法真正问出明星不喜欢且有爆点的问题。明星把上这个节目当成了娱乐,所以定位为访谈节目就显得四不像。《快乐邀请》播出近一年后停播,变换为《快乐邀请之超级现金车》,嘉宾改为有话题性或者有名气的艺人,主持人团队都是知名度不高的二线主持,如文翰、细龟、汤面、黄喜、李希等既是该频道的主持,也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内部主持,有“只捧内部人”的嫌疑。而韩国原版节目全是一线主持人,其本身品牌已具备和艺人嘉宾同等关注度。
二、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发展措施
1、优秀的制作团队是原创节目的重要保障
2012年全国最火爆的节目《中国好声音》,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同样属于引进节目,是中国电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虽然灿星核心成员只有15人左右,然而《舞林大会》、《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都已列在这个团队的履历中,这样成熟的制作团队是中国电视业一支真正的独立编制“电视雇佣军”。广东六大名嘴之一的陈扬,自2009年从广州广播电视台离职后现身广东广播电视台节目《求其是但生活空间》,一向以犀利评论著称的陈扬在新节目中的定位却是以分享为主,变成一档软绵绵的谈话节目,不久该节目因收视率低而暂停,陈扬之后又奔赴香港卫视。而原广州台《新闻日日睇》因其制作班底并未改变,几任新主持虽频繁更换,但是节目收视并未出现想象中的大波动(目前平均收视是3个点左右,陈扬在时最高峰为7,但收视的下降也跟现今电视行业整体收视下降有关,不能单一从绝对值的下降来评估)。可见优秀的制作团队完全可以打造一个王牌节目,但具有品牌价值的主持人并一定在离开原有节目后还能继续开辟新的辉煌,也就是说名主持重要,而制作团队更重要。
2、原创取代模仿是本土化综艺频道节目发展的根本
原创取代模仿应该成为本土化娱乐时代的一个标志,这是由模仿、借鉴、引进再进一步进化的结果,是本土化的最高境界和必然结果,如浙江卫视的《我是大评委》、《爱唱才会赢》就是依托《我爱记歌词》的模式原创的新品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实践走过了一个从兴起到衰落再到复兴的发展过程,节目形态也进行了单纯模仿、引进模式和自主设计的多种尝试。因此,原创应该成为本土化娱乐时代的一个标志,是本土化综艺频道节目发展的根本。
3、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互换和搭配是综艺频道节目发展的基础
广播界节目主持人历经早期辛苦的成长与历练,转型入电视界做评论节目的很多,但广播节目主持人会强化自身观点,而进入电视界,节目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模式,很多电台出身的优秀节目主持人无法摆脱固有的思维,很难融入编导团队参与选题,已成为一个根源性的问题。因此,具备策划意识并放下姿态融入制作团队的主持人才能发挥出电视主持的优势。既然是迎合本土受众,就该聘用广州或广东知名度高的主持人。如换成广东六大名嘴郑达、林颐、何浩鹏、任永全、阮星航、陈扬搭配其他二线主持,相信会是另外一番效果。有人或许要问为何不选择其余四位一起形成名嘴主持群的模式,答案很简单:一是六位省级名嘴同台主持一档节目,成本定超出预算;二是阮星航、任永全分属广州广播电视台和广东广播电视台,按目前体制使用不便。三是郑达与陈扬见长的是民生新闻节目,因《今日关注》和《新闻日日睇》为观众所熟知,而担任广东电台音乐之声的主持人林颐则常年主持省电台收听第一的王牌游戏节目《天生快活人》,电台出身的何浩鹏曾主持广东台一度火爆的益智类答题节目《五年级插班生》,通过该节目从广播跨到电视界,这样,主持人本身具备的知名度足以撑起节目的关注度。
4、制作人员对栏目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辱感是综艺频道节目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一个主持人、记者、编导而言,自己所在栏目经济效益不好,可进行多行业的兼职而获取经济利益并体现个人价值,但实际中好主持不能分身在多档节目中,这样势必会分散对其节目把控以及参与节目组策划探讨的精力。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以及国外的电视媒体其栏目可支撑一个制作人员的经济期待,并且还能从中不断得到技能提升以及行业、社会对其的认可。这是一种有形与无形财富的结合,让制作人员对栏目本身有归属感、责任感、荣辱感,更用心探讨节目的创意与制作,这也是综艺频道节目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应注意借鉴成功益智答题类节目经验
2012年3月2日江苏卫视推出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采用场上参与者分别单独厮杀的模式,让不同职业、社会层次的参与者在限定时间内进行PK。该节目是一档益智答题的攻擂节目,其亮点在于打破答题类节目的固定模式,节目由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性格各异的10位守擂者和1位攻擂者参加,以PK的方式获得别人手中的奖品,一旦失败就掉下擂台,能否“一站到底”成为节目的最大悬念。采用攻擂方式让平民与平民进行激烈对抗,节奏很快,设置干脆利落,不易产生视觉疲劳,因时刻处于计时器下的答题状态,选手答错马上掉入陷阱,这样的悬念贯穿始终。在观看选手间博弈的同时,也能积累知识。因此,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应借鉴成功益智答题类节目经验,用悬念的贯穿形成心理刺激,使节目形成常态后还能长期吸引受众收看。
2、实施引进原版节目本土化的调整
对于原创节目的开发并不需要完全的创新,而是可以将各卫视台引进的节目加以本土化的改造。前几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引进的美国《五年级插班生》节目,通过知识问答挑战成年观众的自信和基础知识水平,参赛者需连续答对11道小学五年级或以下水平问题,就能获得十万元大奖。口号是“你比5年级小学生聪明吗”。比谁更“蠢”是节目的亮点和形式,节目智囊团由小学生组成。节目看点在于成年人与小孩答题的落差,这是受众的猎奇心所在,但对于常态节目,这样的设置是特点,是风格,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局限。小孩嘉宾难寻,常态节目题目设置很有挑战性,成年人答不出的题目真的有这么多吗?作为常态节目难以持续,节目在名称和定位上已被限制,这可能是该节目火爆后又停播的原因,也可能如制作人公开所说的受众视觉疲劳。因此,要注意实施引进原版节目本土化的调整战略,既然成年人挑战小学生过于极端,而且常态节目无法实现,那为何不尝试中学生挑战大学生、中学生挑战学者呢?中学生挑战大学生、学者的知识储备,更利于发掘优秀的青少年人才,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常态节目,实操性更强。这样的看点虽不及《五年级插班生》那般有噱头,但一样有吸引眼球的地方,再借鉴《一站到底》的攻擂方式,将守擂者设为精心挑选出的大学生与学者,由5位中学生进行攻擂答题的方式夺得终极现金大奖。《一站到底》有掉入陷阱的悬念,新节目则可借鉴《快乐邀请》的设计,计时开始后答错题者弹入水面,每期邀请一位明星作为智囊团,打造一档全新的粤语全民益智答题节目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看点。
参考文献
①王云峰,《从引进到原创——中国娱乐节目创新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3)
②吴文瀚,《电视综艺节目的娱乐化现状与发展探析》[J].《新闻界》,2011(8)
③王杰、王君明,《浅谈地方台的综艺节目》[J].《电影评介》,2011(13)
④赵萌,《“洋点子”怎样救中国》[J].《世界博览》,2013-3-19
[关键词] 教育技术;多媒体;英文电影;听说能力
一、引言
在日常交际中,听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正常人在醒着的时候,7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至少42%的时间用于听(Cooper,1988)。教育部2007年正式下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研究资料显示: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外语课堂教学多样化。除此之外,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希望寻求一种方法,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积极地创造并融入英语交流环境从而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近年来英文电影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电影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浓缩,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英文电影的语言具有自发性、直观性、句式多变的特点,为英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以多媒体为手段的英文电影教学,融视、听说于一体,使传播知识和接受知识的通道加宽,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为学习者的语言活动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
二、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教师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媒体是学习者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的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语言输入(input)指语言学习者听到、读到的语言素材。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强调当学习者能够理解略微超出其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时,自然语言习得就会产生。“输入的语料”应是“可理解的”,有实际意义,生动有趣,并要有所关联的信息。学习者通过这种输入可以提高语言能力并获得理解语言的语境线索。另一方面,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中提出,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外来的输入受到诸如动机、自信度和焦虑等情感因素的调节。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大,自信心强,态度积极肯定,情绪稳定,那么他们对语言输入的刺激过滤作用就小,获得的输入就多。反之,过滤作用就大,获得的输入就少。基于这一假设,在课堂上,应使学生的情感过滤处于较低的状态,即要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程度。
然而,在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一直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发音不标准、语调不规范、语音知识匮乏。传统的听说课课时少,班级大,练习时间少,教学媒体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应淡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因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校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进行改革,使用了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借助教学短片及电影剪辑等视频辅助功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多媒体环境下的英文电影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形象自然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并在视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交谈、讨论、表演等,能够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英语综合素质。
三、英文电影在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教学素材的选择与使用
英文电影教学的素材应该是健康向上的、多维的,如反映友爱、正直、诚实、乐观、勇敢等人类情感的,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或反映学习方法和成功经历的等,而且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比较适合的影片如《简・爱》《勇敢的心》《音乐之声》《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传》等。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开始阶段应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电影:故事情节比较单一,按时间顺序展开,主要人物不是太多;主要角色的发音地道、清晰,语速不是太快;影片的背景、类型比较熟悉,不需要专门的文化背景知识;表演(体态语、动作)、音效本身对情节的发展有较强的暗示作用;较少俚、俗语、方言、术语和个性化用语;影片部分地方会话较少,给观众适度的休息和放松(Doye,1998)。一般说来,英文儿童片和动画片大多具有以上特点,如《小鬼当家》《狮子王》《白雪公主》等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首选。
2 电影欣赏前和欣赏中预测法的运用
预测法可以训练大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学习者理解故事情节与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在放映前,教师提供影片的名字,要求学生根据名字推测电影的内容;当主要人物出场时,只播放其中一个情景,让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当故事发展到时,让学生预测故事的结局。如在影片《百万英镑》里,当身无分文的亨利・亚当斯因饥饿不堪想拾起路边别人丢弃的水果时,富豪两兄弟叫住了他,并邀请他到家里。这个情景就可以让学生推断以下发生的事情。
3 电影欣赏中听说技能训练的形式
电影欣赏中听说技能训练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片段模仿”(imitating movie clips)、“角色扮演”(role play)、“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看默片”(sound off)、“看一写”(watch―write)、“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配音”(dubbing)等。“头脑风暴”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看默片”适合中级水平的学生,“看一写”则适用于初、中级水平的学生。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来说,全面训练和检验的方法也有很多。这个层次的训练应以学生为中心(1eaner―centered),课堂活动包括小组讨论等难度较大的项目。例如电影《罗马假日》(Rome Holiday)中安尼公主与记者乔之间的对白台词比较浅显易懂。教师可以让学生跟读一模仿配音一角色扮演。跟读可以学到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模仿配音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常用的英美词汇、习语和日常表达;角色扮演可以营造真实的语言使用的环境,让学生学以致用,让英语“活”起来。
4 电影欣赏后的回味巩固
观赏电影后让学生复述电影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 口头概述、总结观后感、辩论或进行影评等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概括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营造使用英语的浓厚气氛。比如,在观看《Waterloo Bridge》时,很多学生对故事的悲剧结尾感到很遗憾。笔者曾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活动,请他们来做导演,给故事另编一个结尾,学生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他们有的设计女主角没有被车撞死,而是被男主角送往医院救治,并脱离生命危险,然后他们隐姓埋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的说女主角车祸后被人救起,在一个偏远的小镇平淡地生活,偶尔想起从前她与Robert(男主角)的幸福时光时,她会发自内心幸福地微笑。他们所编的结尾想象丰富而合理,此项活动使学生练习英语听说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英文电影教学中的问题及弥补方法
多媒体环境下的英文电影教学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时间不充足。当前各高校分配给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相当有限,而且大部分课时是用于阅读课,用于专门训练听说的课时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影课的普遍开设。其次,电影语言难,内容涉及范围广,过于耗费精力。电影语言是十分接近生活的、自然的语言,语速快,口语表达方式丰富。教师在准备英文电影时,不仅要看片,还要查找有关文字资料,设计课堂讨论题及练习。因此,有时准备一部电影教师要看数遍,工作量可想而知。最后,教师观念陈旧,缺乏探索精神和开拓意识。有些教师一味地放电影,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信息,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采用以下解决方式。首先,正确处理观看与学习时间矛盾的问题。欣赏整部影片尽可能地放在课外时间;课内可以采取电影片断剪辑讲解、欣赏结合的办法。其次,教师要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和迎难而上的精神,不断地扩充知识和完善自我才能,另外,配套的英文电影欣赏教材,对于课堂教学的规范将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最后,加强英语教师的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教师授课方式要多样化,从简至繁、逐步深入,精心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观赏影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