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

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

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冬至夏至;南北回归线;太阳;阴阳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2-0110-06

两点,即冬至夏至两个时令点;两线,即内衡与外衡,实际上是南北两条回归线。两点,是太阳与地球对应的两个时间点;两线,是太阳与地球对应的两条空间线。正是这两点两线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正是这两点两线之间间距的一步步细分构筑起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不认识两点两线,根本无法认识中华文化。认识了两点两线,可以顺利地跨入中华文化的大门。认识了两点两线之间的一步步细分,可以系统地认识中华文化源头的一系列千古之谜,可以真正认识中华文化的永恒性与长青性。

一、两点两线的确定

确定两点两线,在远古、中古时期的中华大地上,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在经典与历史传说中,均有关于两点两线确定的记载。分述如下:

1.经典记载的两点

中原华夏的经典中,几乎部部都有冬至夏至两个时令点的记载。

(1)《尚书》的记载。《尧典》在《尚书》中位列第一,《尧典》中出现了冬至夏至。观象授时,是尧的一大功绩。尧确定了“四仲”——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时令点。仲春仲秋,春分秋分也。仲夏仲冬,夏至冬至也。四仲,是尧制定政令的依据。

(2)《周髀算经》的记载。立杆测影,确定二十四节气,是由《周髀算经·天体测量》记载的。立杆测影发现,日影规律性地变化在长短两极——长极而短,短极而长。日影最长点,中华先贤确定为冬至;日影最短点,中华先贤确定为为夏至。日影长短两极循环一次,即一个太阳回归年。冬至,是太阳回归年的起点,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节;夏至,是太阳回归年的转折点,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节。从古沿用至今的二十四节气,就出于《周髀算经》。

(3)《周礼》的记载。《周礼·地官》:“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土圭之法,即立竿测影之法。所谓“测土深”,就是通过土圭之法测量日影的长短。所谓“地中”,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之地,理想之中心点也。实际上,地中具有空间与时间上的双重意义:时间上是夏至点,空间中是太阳与北回归线的相交点。“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日至,夏至也。1尺5寸,夏至日影长度也(《周髀算经》中为1尺6寸)。夏至这一天的日影,是日影一年之中的最短点。日影最短点,是太阳回归点。用今天的观点看,北回归线并不是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地中点。《周礼》中的地中点,是寒暑转换点,是风雨交会点。现实证明,夏至点是台风暴雨的起始点。

(4)《逸周书》的记载。二十节气,《逸周书》中也有记载。《逸周书·周月解》中二十节气,包括冬至夏至。《逸周书·周月解》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春夏秋冬四时即是“不易之道”。以四时论道,经典中唯有《逸周书》。

(5)《易传》的记载。《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太阳决定着寒暑,一寒一暑即是一岁。寒暑可以论岁,《易传》做出了如此解释。

(6)《黄帝内经》的记载。“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气至”,冬至夏至也。“气分”,春分秋分也。冬至点是阴气的极点,夏至点是阳气的极点,“两至”点是同一种气的极点,如此即“至则气同”。春分秋分点上同时存在着平分的阴阳两种气,如此即“分则气异”。无限循环的四个时令,被《黄帝内经》解释为“天地之正纪”。“天地之正纪”者,天道也。

(7)《春秋左传》的记载。《春秋左传·昭公17年》出现了“分至启闭”的记载。分即春分秋分两分,至即冬至夏至两至;启即立春立夏,闭即立秋立冬。“分至启闭”,实际上就是时令中的八节。值得记住的是,《春秋左传·昭公17年》中的郯子告诉鲁昭公,黄帝、炎帝、太昊、少昊、共工时代专门设置了主管“分至启闭”的官员。

(8)先秦诸子及汉代文献的记载。在先秦文献中,《礼记·月令》、《管子·五行》、《吕氏春秋·十二纪》中均记载有冬至夏至。《尸子》中记载伏羲氏时代的八节,八节中还有冬至夏至。《尸子》告诉后人,八节的功能是用来教化天下的。《礼记》、《管子》、《吕氏春秋》共同告诉后人,天文历法是君王行政的依据,而冬至夏至则是天文历法中的两个重要的时令点。《史记》》、《淮南子》、《汉书》、《后汉书》均记载有冬至夏至。

2.兄弟民族记载的两点

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这是彝族、苗族两个民族的共同习俗。以冬至夏至为大小两个年节,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其一,对太阳的崇拜;其二,对太阳法则的敬畏;其三,对太阳法则的自觉遵循;其四,彝苗两族的先贤共同认识到了太阳的重要性;其五,彝苗两族的先贤共同认识到了太阳法则的重要性。

彝族典籍《土鲁窦吉》告诉后人,冬至夏至是在鲁素(洛书)时代出现的。

苗族没有文字,但是有代代相传的古歌。苗族古歌告诉后人,开天地,其中包括开始制历。

3.经典记载的两线

两线,只有《周髀算经》中有明确而清晰的记载。《周髀算经·七衡六间》篇出现了七个圆,这就是“七衡”。七个圆平面上的排列方式是内小外大,依次增大,依次排列。最里最小的圆,称之为内衡。最外最大的圆,称之为外衡。七衡,是中华先贤所认识、所解释的太阳运动的轨道。内衡,是冬至时节太阳运行的轨道。外衡,是夏至时节太阳运行的轨道。内衡与外衡,放在今天的天文学中看,内衡实际上是南回归线,外衡则是北回归线。内外衡之间,中华先贤确定了中衡。中衡,实际上是赤道线。

以地球公转而论,两条回归线实际是地球公转中反复倾斜的两个极限。内外两衡即两条回归线具有严格的规定性,南回归线位于南纬23°26′,北回归线位于北纬23°26′。

二、两点两线下的天文历法

两点两线下,产生了一个严密的天文历法体系。所谓严密,就是天文历法的数据具有永恒性,能经得起千年万年的检验。两点两线,是天文历法体系的基础,之后的四时五行、八节十二月与二十四节气,都是在此基础上的细分。

(1)寒暑。太阳在两点两线之间的一来一往,即寒暑两截。冬至曰寒,夏至曰暑,《周髀算经·天文历法》中有如此区分,彝族、苗族的天文历法中同样有如此区分。一寒一暑,一年一循环,千古不易,万古不变。

(2)四时。南北回归线,两线也。两线加赤道,三线也。两线确定出了两点,三线确定出了四个时令点: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冬至;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夏至;太阳南来相交于赤道,春分;太阳北往相交于赤道,秋分。三条空间的天文线,决定出了历法中的四个时令点,三线四点在此成立。中华大地上的几十个民族,有哪个民族不讲四时之序?!春夏秋冬,一年一循环,千古不易,万古不变。

春夏秋冬四时之前,中华先贤确定并且使用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天文历法,即五行十月历。五行与四时,名字不同而实质相同,表达的都是太阳历的季节。四时一时三个月,五行一行两个月;四时历十二个月为一年,五行历十个月为一年。五行即五个运行的季节,没有任何神秘,也没有丝毫玄虚。后来,先贤们发现这种历与农业种植不适合,所以有了历法改革。历法改革,一是改五行为四时即改五季为四时;二是改十个月为十二个月;三是加进了月亮太阴历。“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这两个神话故事,隐喻的是历法改革。遗憾的是,后人记住了神话,忘记了神话背后的实质。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从五行历到四时历,是一种改革,一种完善。五行历被改革之后,五行的结构仍然保留在了四时历之中。

(3)八节。两点两线,确定出的是冬至夏至。三线四点,确定出的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点每两点之间都有一个中间点,四个中间点界定出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令。“四立”与“两分两至”,即太阳历中的八节。八节,一年一循环,千古不易,万古不变。

(4)十二月。两点两线之间的间距一分为十二,即是太阳历中的十二个月。两点两线,是自然法则决定的,具体是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对应关系决定的,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而十个月、十二个月的界定,则是先贤认识的一步步精确,力图使生产生活的次序更精密、更准确地地符合太阳法则。

(5)二十四节气。《周髀算经》中的日影最长点的长度为1丈3尺5寸,日影最短点的长度为1尺6寸。长极而短,短极而长。日影最长点,冬至;日影最短点,夏至。《周髀算经》告诉后人,增为益,减为损。日影每损益9寸9分,即是一气。日影往来于长短两极,按其损益的间距距离分为二十四份,即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准确地指导农业耕种,一直沿用至今。

(6)太阳回归年。太阳规律性的回归,中华先贤是这样发现的:一是发现在日影下,二是发现于日出日落方位上。日影由长而短,由短而长,日影长短循环一次即一个太阳回归年。日出方位循环在东南东北两个方位上,日落方位循环在西南西北两个方位上,太阳出没的方位循环一次即一个太阳回归年。描述太阳回归,描述寒暑循环、四时循环,中华文化中出现了“终而复始”、“原始反终”、“反本复始”、“否极泰来”的成语

三、两点两线下的数理体系

太阳法则具有严格的规定性,这里诞生了中华大地上的数理体系。

(1)太阳周期之数。1461天,是太阳周期之数,彝族、苗族的太阳历中都有这一数据。华夏经典中,这一数据是在《周髀算经》中出现的。《周髀算经·天文历法》:“故知之三百六十五日者三,三百六十六日者一,故知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实测日影,四年之中日影的天数,规律性地变化在365、365、365、366四个数据之中。365×3+366=1461(天),1461天,是太阳回归的大周期之数。

(2)回归年的平均数。《汉书·律历志》记载了“古六历”。“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頊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历都是四分历。所谓四分历,即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均为365.25天。0.25,是一的四分之一。0.25这一数据从何而来?从太阳周期之数来!1461÷4=365.25(天)。

(3)太阳历数据的演化。若从太阳历演化历程上看,中华先贤已经具有了非常高超的求证能力。请看太阳历数据的四步演化:

第一步,《尧典》中的数据。366天,这是《尚书·尧典》中的太阳回归年数据。《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中也是这个数据。这是华夏文化中太阳回归年第一步的数据。

第二步,《周髀算经》中的数据。365.25天,这是《周髀算经·天文历法》中的太阳回归年数据。这一数据,彝族文化解释在“鲁素”之中。鲁素即华夏的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四年之中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四年的平均数为365.25天。这是华夏文化中,太阳回归年第二步的数据。

第三步,元郭守敬实测的数据。元代郭守敬观测日影,将回归年长度由365.25精确为365.2425。1281年,在《授时历》中公布这一数据。301年后的1582年,教皇格利高里修改儒略历,将回归年长度由365.25精确度为365.2425。这是太阳回归年第三步的数据。

第四步,当代的数据。测定太阳回归年,当代取得的数据是365.2422天。太阳回归年第四步的数据。

366,365.25,365.2425,365.2422,上下几千年,太阳回归年数据的四步变化,只是极其有限范围内的精确。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中华先贤的思路是正确的;中华先贤的方法是正确的;中华先贤的求证能力是高超的。

(4)彝族太阳历中的数理体系。彝族文化采取一个非常简易的方法来解释太阳历中的数理体系。这个方法是:取360为整数,将回归年的尾数5—6天用于过年节。平年的大年过3天,小年过2天,闰年中的大小年节均过3天。四年之中,三个平年一个闰年。

对于360这个整数,彝族文化是这样解释的:一分为二的一寒一暑各占180天,一分为四的春夏秋冬四时各占90天,一分为五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各占72天,一分为八的八节各占45天,一分为十二的十二个月各占30天,一分为二十四的二十四节气各占15天。

(5)彝族文化解释一天中的规定性。一天分昼夜,昼夜分十二时辰,十二时辰用十二属相来表达。时序与生活之序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彝族文化的描述是:夜半鼠时圆满,鸡鸣在牛时,虎时天明起床,兔时日出洗漱,龙时早餐,蛇时下地,马时中餐,羊时太阳始偏,猴时太阳西斜,鸡时太阳落山收工回家,狗时晚餐,猪时就寝人静。

(6)一切都可以归结于数。两点两线本身可以归结于数,所以两点两线之间细分的所有成果均归结于数。春夏秋冬可以归结于数,风霜雨雪同样可以归结于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是正常之天气。正常是天气,异常是天灾。如果继续向前追问:异常天灾可以归结于数吗?仪器认识问题,认识的是精细与具体;以太阳法则认识问题,认识的是规律与永恒。如果沿着“以太阳法则论之”的思路与方法,中华文化完全可以解答“天灾有没有规律性”这一当代难题。

太阳历,一个完美而严肃的数理体系。

四、两点两线下的哲学体系

追问与解答“宇宙与人生”这两大基础问题的学问,即为哲学。

《圣经》以一个万能的神,中华文化以一个自然之道解答了这两大基础问题。道为生生之源,一有《道德经·第42章》中的“道生一生二生三”之论,二有《庄子·大宗师》中的“道生天生地”之论。道为立人之本,有《礼记·礼运》中的“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之论。自然之道演化出了天地与人,做人必须讲天理讲地理最终必须讲道理。“宇宙与人生”这两大基础问题,中华文化作出了如此解答。

诞生天地之后,道在何处?道在日月中,首先在太阳里。

日月联合可以论道,《周易·系辞上》有明确的答案。太阳本身可以论道,《管子》中有明确的答案。《管子·枢言》:“道之在天,日也。”这一论断告诉后人,太阳本身可以论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周易·系辞上》对“道”的界定。太阳本身可以论阴阳吗?可以!请看以下三个例证:

例证一,《苗族古历》:“冬至阳旦,夏至阴旦。”

例证二,彝族十月太阳历将太阳回归年分为两截:前一截为阳,后一截为阴。

例证三,《周髀算经·天文历法》:“故冬至从坎阳在子……故曰寒。夏至从离阴在午……故曰暑。”

太阳在两线上的交点决定着冬至夏至,两至决定着寒暑,寒暑可以论阴阳——寒阴而暑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寒暑完成了论道的基本条件。

两点两线,构筑起了永恒而长青的哲学体系。

道,是太阳回归年的一个过程,实际上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个过程的轨迹。太阳与地球对应关系所形成的自然之道,是可道之道,是循环之道,是可以实证之道,是可以测量、可以定量之道。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天一度,在历一天;在天365度,历中365天;在天366度,历中366天。度与天的对应,将空间与时间融合在了一起。地球公转一周,万物经历生长收藏一个过程,时空与生命形成了间不容发的密切关系。道,孕育出了时空物三位一体的时空观。一切从时空中来,所以时空可以论一切。知道了这一点,就会明白道为什么会成为先秦诸子论证问题的依据,例如道家以道论德,儒家以道论礼,兵家以道论兵,《黄帝内经》以道论医……

在自然之道的哲学体系中,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为其基本要素。所有这些,百年来的文化批判者均斥之为玄学。如果放在两点两线下来认识,所谓的玄学全部属于太阳法则。

(1)阴阳。由太阳与南北两条回归线的对应关系所决定。以地球公转论,公转中有一个远日点(北半球的冬至),有一个近日点(北半球的夏至)。这两个点,即苗族先贤界定出的阴旦阳旦点。这两个点,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枯荣点。太阳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的一来一往,亦即地球公转轨迹的一分为二,这里是彝族先贤界定出的阴阳两截。阴旦阳旦即阴阳法则,其决定着万物的生死。道,孕育出了阴阳法则。

(2)四时。由太阳与三线四点的对应关系所决定。以地球公转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一分为四,即春夏秋冬四时。春夏秋冬四时,决定着万物生长收藏的四种状态,决定着风霜雨雪四种气候。道,孕育出了四时法则。

(3)五行。太阳回归年时间长度去掉尾数一分为五即金木水火土五行。(365-5)÷5=72,(366-6)÷5=72。

以地球公转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去尾数一分为五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对应着东西南北中五方。太阳与地球的五种对应关系,演化出了角徵宫商羽五音。《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尽善尽美的音乐是从五音开始的。五行历不能精确地指导农耕,所以被改革被四时历所取代,但五行的时空观是正确的。

(4)天干。十天干,是在十月太阳历中出现的。彝族典籍《土鲁窦吉》解释说,十天干是纪月的。十月太阳历分十个月,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达。历法改革后,在四时十二月历中十天干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纪月的功能改为纪日。纪月纪日,表达的是时间。十天干分五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可以表达五行,可以表达五方。五行属于时间,五方属于空间。时间空间,可以统一在十天干之中。

(5)地支。十二地支,是在十月太阳历中出现的。彝族典籍《土鲁窦吉》解释说,十二地支是纪日的。十月太阳历每月分36天,36天分三旬,每序12天,依次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达。历法改革后,在四时十二月历中十二地支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纪日的功能改为纪月。子午,本来是表达时间的两支,在地图上化为表达空间的子午线。离开了子午线,能航空航海吗?!

知道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与太阳法则的关系,才能理解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为何会在部部经典中无处不在,才能理解诸子百家为何会以阴阳五行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五、两点两线构筑起了自然百科的基础

(1)奇偶。奇数一与九,与两点两线相关。彝族典籍《土鲁窦吉》解释鲁素(华族称洛书),解释出了十月太阳历。洛书中的上九下一,表达的是夏至冬至。洛书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九个奇偶之数所组成。奇偶之数表达的是时间,表达的是空间。时间是节令中的五季,空间是东西南北中五方。阳奇阴偶,阴阳与奇偶,名异而质同。阴阳解释的时间与空间,奇偶均可以解释。中华先贤用奇偶之数表达了时空物三位一体的时空观,而奇偶之数的一与九,正是出于两点两线。

(2)音律。《周髀算经·陈子模型》:“冬至夏至,观律之数,听钟之音。”黄钟大吕之声,确定于冬至夏至。明朝朱载堉著《历律融通》一书,其中《律率》一章将二十四节气与十二律一一进行了对应:黄钟,冬至;大吕,大寒;太蔟,雨水;夹钟,春分;姑洗,谷雨;仲吕,小满;蕤宾,夏至;林钟,大暑;夷则,处暑;南吕,秋分;无射,霜降;应钟,小雪。十二律对应的是太阳历中的十二节气。今天全世界所采用的十二平均律,出于朱载堉。朱载堉整理的十二平均律出于太阳历。

太阳在两点两线之间往来的时间长度一分为十二即十二个月。以十二月为坐标,中华先贤解释了十二律、十二经络。关于十二律、十二经络与十二月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有这样的介绍:“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六律分阴阳,经络亦分阴阳;阳六律阴六律一共十二律,阳六经阴六经一共十二经。音律与经络,都是以合于十二月解释的。《楚辞·天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天道十二分,分日影下。十二分的基点,在两点两线。以时间中的十二月为坐标,中华先贤解答了一系列基础性问题。

(3)化学。人类历史上的化合物,最早是在中华大地上合成的。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化合反应、互化反应,最早是在中华大地上完成的。所有这些,由《周易参同契》所记载。写世界化学史,起点在《周易参同契》。而解释化学反应,《周易参同契》是用阴阳日月解释的。乾坤坎离四卦,是《周易参同契》论证问题的基础。

(4)物理。中华大地上没有产生现代物理学,但是现代一流的物理学家均崇敬阴阳。这里仅举三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例一,玻尔。193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访问中国,一见到太极图,玻尔即下出结论:太极图就是并协原理的象征。

例二,惠勒。1981年10月,美国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学会主席惠勒教授,应邀到北京、合肥、上海等地讲学,演讲集为《物理学和质朴性》一书,太极图赫然出现在书的第一页。

例三,卡普拉。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普拉,著《物理学之道》一书,太极、八卦、六十四卦悉数出现。

现代物理学起于牛顿力学,牛顿力学三定律的理论基础是开普勒天文三定律。知道了天文学与现代物理学起点的关系,再知道了阴阳与太阳的关系,一流物理学家崇敬阴阳的奥秘即刻迎刃而解。开普勒天文三定律有着极大的局限性,无法与太阳历比肩,这就是西方一流学者崇敬阴阳的奥秘。

(5)医学。一与九,是针经《灵枢》之纲纪。两分两至,是《素问》之正纪。一与九,洛书中的冬至夏至;两分两至,其中包括冬至夏至。“纲纪”与“正纪”,均出于两点两线。太阳历,《黄帝内经》的第一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全部出于十月太阳历,不认识十月太阳历无法打开中医文化的大门。认识了天文历法,认识了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以及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才能真正认识永恒而长青的中医文化。

(6)成语。《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冬至夏至,为损益之始。”日影的损益,是从冬至夏至开始的。知道了日影的变化,才能明白“满招损,谦受益”的哲理之源。认识了日影在竿子下的长短循环,才能正确解读中华文化中的一系列成语与哲理。

六、简要述评

在很早很早以前的远古时代,中华先贤就认识到了太阳的重要性。山中的岩画上有太阳,仰韶文化的陶罐上有太阳,出土的玉器、金器上有太阳。中华文明发展的前后链条中,可以看到太阳的连贯性。认识太阳、观测太阳,产生了太阳历。中华大地上第一部书——彝族的鲁素,华族的洛书,就是表达太阳历的。天文历法中,最为重要的是太阳历。彝族文化解释,河图、太极、八卦中都含有太阳历。

与太阳历相关的两线具有永恒性,与太阳历相关的两点具有长青性。两线的永恒线、两点的长青性决定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的永恒性与长青性。太阳法则里蕴含有无穷无尽的宝藏,中华先贤以两点两线为基础创造出了令世界悦服的中华文明。继承了先贤的思路与方法,后人能否创造出新的中华文明呢?

参考文献

[1]十三经[M].张善文等译注.广州:广东、广西、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

[2][西汉]张苍等.九章算术,周髀算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3]逸周书全译[M].张闻玉译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4]中医经典名著精译丛书[M].黄志杰等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中国彝族通史(第一卷)[M].王天玺等主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6]百子全书[M].彭文辑.湖南:岳麓书社,1993.

[7]土鲁窦吉[M].王子国译.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8]吴心源.苗族古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9][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台海出版社,1997.

[10][东汉]班固.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1][南朝]范晔.后汉书[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美术教学 学习兴趣 愉快教学

美术课是促进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新课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达到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丰富对美的认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也是良好绘画创作的开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明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快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学习、主动探究。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

在无穷的乐趣中蕴含深刻教益,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可见愉快教学自古有之。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须有意识地努力就能保持专一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感觉中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进取向上,锻炼动手和动脑能力,当学习的主人。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的愉快因素和课堂情操中的有利条件,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愉快地学到知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愉快因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学中教态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是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对学生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愉快,从中受到感染,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情感中受到鼓励,激发爱教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在学生面前,老师的一个真诚微笑、一句优美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批评更有效果。

2.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媒体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录像、课件等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获得信息。例如:在教学“仿蜡画”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欣赏民族服饰、生活习惯与手工制作等,感受绚丽多彩的蜡染、纯朴的苗族风情,看完后学生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时引导学生,讲解仿蜡画的制作过程。学生带着好奇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欣赏美的同时,掌握新的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学“图案基础――写生变化”一课时,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用彩色笔画简单的鱼、兔、几何化的松鼠、夸张的小猪等,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思考,联系语文知识,即回答出“连年有鱼、喜上眉梢”。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采用故事、游戏等方式教学,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象力,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色彩构成”一课中,教师画好春夏秋冬四幅画,由四位同学分别背拿着,要求下面的学生用一个成语概括描写所看到的景色,激发兴趣。教师再讲解色彩的调配,由学生示范,调配两种颜色成分不同,画出的效果就不同,表现季节色调也就不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很轻松地掌握知识,为展开色彩风景一课开展做好铺垫。

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范文第3篇

注意事项:1. 本卷共4页,不限完卷时间,学生直接在试题上答卷;2. 本卷既可用于每单元自测,又可用于期末集中复习,请务必保留以备期末装订之用。一、单元正音测试 ( ) ( ) 1.燎 2.葛 ( ) ( ) ( ) ( ) 3.劲 4. 脏 ( ) ( ) ( ) ( ) 5.瘪 6. 悄 ( ) ( ) ( ) ( ) 7.尽 8. 铺 ( ) ( ) ( ) ( ) 9.绿 10.强 ( ) ( ) ( ) ( ) ( ) 11.干 12.鲜 ( ) ( ) ( ) ( ) 13.盛 14.要 ( ) ( ) ( ) ( ) 15.量 16.应 ( ) ( ) ( ) ( ) 17.兴 18.兴 ( ) ( ) ( ) ( ) 19.假 20.吓 ( ) ( ) ( ) ( ) 21.的 22.处 ( ) ( )

( ) ( ) 23.朝 24.乐 ( ) ( ) ( ) ( ) 25.遗 26.累 ( ) ( ) ( ) ( ) ( ) 27.笼 28.更 ( ) ( ) ( ) ( ) 29.夹 30.中 ( ) ( ) ( ) ( ) 31.喝 32.饮 ( ) ( ) ( ) 33.佛 ( ) 二、单元正字测试1.(xī)牛 2.狼(háo) 3.斑(jiū) 4.旱(tǎ) 5.沙(huān) 6.篱(bā) 7.(ān chún) 8.(zhè gū) 9.(jí dù) 10.(wēi)依 11.(qué)拐 12.(hàn)海 13.(ráo)舌 14.(jǔjǔ) 15.温(xīn) 16.(cóng cóng) 17.(chán chán) 18.玛(nǎo) 19.琥(pò) 20.呼(xiào) 21.惊(è) 22.(jī)草 23.(miǎn qiǎng) 24.腿(qué) 25.包(guǒ) 26.急(cōng cōng) 27.被(rù) 28.(cōng lóng) 29.(chǎng)亮 30.(juàn)顾 31. 宫(diàn) 32.抽(tì) 33.真(zhì) 34.教(huì) 35..扫(zhǒu) 36.绿(róng róng) 37.(qī)息 38.(xī)戏 39.(líng)听 40.果实(léi léi) 41.城(bǎo) 42.斗(péng) 43.(lián yī) 44.(sì)意 45.起舞(piān piān) 46.琴(xián) 47.(xī shuài) 48.污(gòu) 49.(pāo)掉 50.(xuān)闹 51.(kāng kǎi) 52.桥(dūn) 53.(shú)回 54.(zǎn)钱 55.孤苦(líng dīng) 56.(niè)币 57.报(chou) 三、单元正义测试1.跃跃欲试 2.离奇 3.高瞻远瞩 4.垂头丧气 5.盘旋 6.恼羞成怒 7.兴致勃勃 8.温馨 9.刹那间 10.万紫千红 11.富饶 12.呼啸 13.点缀 14.玲珑 15.醒悟 16.异口同声 17.敞亮 18.眷顾 19.圆润 20.教诲 21.聆听 22.徘徊 23.乐不可支 24.呼啸 25.妙不可言 26.欣喜若狂 27.翩翩起舞 28.笼罩 29.不知所措 30.咆哮 31.羞愧 32.年迈 33.搜集 34.污垢 35.偏见 36.预言 37.慷慨 38.猜疑 39.孤苦伶仃 40.旋律 41.忧郁 42.陶醉 4 3.辉煌 44.浓厚 45.兴隆 46.弥漫 47.萦回 48.心满意足 四、单元词语(含成语)运用测试1.走出关口,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只见一片好风光:草坪绿得可爱,像铺上了用纯羊毛织出的最精致的绿毯子。2.草坪后面,是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的花坞,春夏秋冬四季的花都在开放。3.听了她的话,春梅脸上显出 (鄙视 鄙夷)的神色。4.骆驼寻到的不是使自己 (养尊处优 娇生惯养)的宝,而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5.听到寻宝的消息,乌鸦飞出了窝,黑熊钻出了洞,就连正在吵架的老公鸡和老母鸡也 (破镜重圆 言归于好),携手同形,加入了寻宝的行列。6.由于死了丈夫,家里又很穷,这位母亲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干活,才得以使一家人 (凑合 勉强)吃饱穿暖。 7.他们时不时地 (观察 打量)她,还悄悄地谈论她。 8.“噢!”小矮人 (众口一词 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所有的话都想唱歌一样好听。9.只有雪和霜对此 (乐不可 支 喜不自胜)。10.一个小男孩正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因为他个头太小爬不上树,只能围着树转来转去,哭泣着 (不知所措 手足无措)。11.巨人一边观看孩子们玩游戏,一边 (欣赏 观赏)着自己的花园。12.是的,当他还是一只小老鼠时,亲眼看到很多很多年纪老了的老鼠因为没有攒下什么钱而无人理睬,最后 (形单影只 孑然一身 孤苦零丁)地爬向坟墓。13.他 (自告奋勇 挺身而出)做切斯特的业务经理,指导切斯特跟着收音机更好地学习人类的音乐。14.成千上万的人都读到了蟋蟀切斯特的消息,马里奥家的报摊也变得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五、单元修辞测试1.鹦鹉又惊愕又惭愧,脸蛋涨得通红,拍拍翅膀,没趣地飞走了。( ) 2.骆驼在禽兽国里,是个非常出色的马拉松长跑家,人们称赞他是“沙漠之舟”。( ) 3.“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件无价之宝!”好消息轰动了整个禽兽国。飞禽走兽们个个跃跃欲试,火烧火燎地要去寻宝。( ) 4.一只大白鹅在兴冲冲地赶路,她盼着寻到宝贝后能一步登天,直上青云,与高傲的天鹅一比高低。 ( ) 5.草坪绿得可爱,像铺上了用纯羊毛织出的最精致的绿毯子。( ) 6.“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 ) 7.可是,哦,地毯下躺着十二块闪闪发光的金币,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 ) 8.有一朵花儿从草丛中探出头来,看见那个告示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又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 ) 9.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 10.就这样,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蹿下跳。( ) 11.美妙的乐曲声弥漫着整个车站,就像一颗石子落进静水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涟漪。( ) 12.人人心满意足,不向前移动,几乎连呼吸都停住了。( ) 13.微风吹拂着他们,仿佛吹拂着深深的茂密的草丛。( )

参考答案一、 单元正音测试1.燎原(liáo)火燎(liǎo) 2.纠葛(ɡé)葛藤(ɡě) 3.使劲儿(jìn)劲敌(jìnɡ) 4.肮脏(zānɡ) 脏肺(zànɡ) 5.干瘪(biě) 瘪三(biē) 6.悄悄(qiāo) 悄然(qiǎo) 7.尽头(jìn) 尽早(jǐn) 8.铺垫(pǔ) 店铺(pù) 9.绿色(lǜ) 绿林(lù) 10.强大(qiánɡ) 强迫(qiǎnɡ) 倔强(jiànɡ) 11.干净(ɡǎn) 干活(ɡàn) 12.新鲜(xiān) 鲜为人知(xiǎn) 13.盛开(shènɡ) 盛饭(chénɡ) 14.紧要(yào) 要求(yāo) 15.量具(liánɡ) 数量(liànɡ) 16.答应(yìnɡ) 应该(yīnɡ) 17.兴奋(xīnɡ)高兴(xìnɡ) 18.宝藏(zànɡ) 躲藏(cánɡ) 19.假期(jià) 虚假(jiǎ)20.吓唬(xià)恐吓(hè) 21.好的(de)的确(dí) 22.处理(chǔ) 办事处(chù) 23.朝向(cháo)朝阳(zhāo) 24.快乐(lè)音乐(yuè) 25.遗憾(yí)遗之千金(wèi) 26.累坏(lèi) 累赘(léi) 累积(lěi) 27.笼罩(lǒnɡ) 笼子(lónɡ) 28.更加(ɡènɡ)三更半夜(ɡē nɡ) 29.夹心(jiá)夹子(jiā) 30.中间(zhōnɡ) 中肯(zhònɡ) 31.喝水(hē) 喝彩(hè) 32.饮料(yǐn) 饮马(yìn) 33.仿佛(fú) 佛手(fó)二、 单元正字音测试1.犀 2. 嗥 3. 鸠 4. 獭 5. 獾 6. 笆 7. 鹌鹑 8. 鹧鸪 9. 嫉妒10. 偎 11. 瘸 12. 瀚 13. 饶 14. 踽踽 15. 馨 16. 淙淙 17. 潺潺 18. 瑙 19. 珀 20. 啸 21. 愕 22. 芨 23. 勉强 24. 瘸 25. 裹 26. 匆匆 27. 褥 28. 葱茏 29. 敞 30. 眷 31. 殿 32. 屉 33. 挚 34. 诲 35. 帚 36. 茸茸 37. 栖 38. 嬉 39. 聆 40. 累累 41. 堡 42. 篷 43. 涟漪 44. 肆 45. 翩 翩 46. 弦 47. 蟋蟀 48. 垢 49. 抛 50. 喧 51. 慷慨 52. 墩 53. 赎 54. 攒 55. 伶仃 56. 镍 57. 酬三、单元正义测试1.跃跃欲试:心情急迫地想要试一试。跃跃:急于要动的样子。2.离奇: (情节)不平常;出人意料。3.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 眼光远大。高瞻:站在高处看;瞩:注意地看。4.垂头丧气:低着脑袋,无精打采。形容失意懊丧萎靡不振的样子。5.盘旋:①环绕着飞或走;②徘徊,逗留。本文指前者。6.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而发怒。7.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儿很高。勃勃:兴盛的样子。8.温馨:温和而芳香。 9.刹那间:极短的时间。10.万紫千红:原来形容春*艳丽,现在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本文用于前者。 11.富饶:物产多、财富多。12.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13.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②应景儿,凑数儿,本文中指前者。14.玲珑:①(东西)精巧细致。②(人)灵活敏捷。文中意为前者。15.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16.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17.敞亮:宽敞明亮。 18.眷顾:关怀照顾。19.圆润:饱满而润泽。 20.教诲:教训。21.聆听:〈书〉听。 22.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23.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24.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25.妙不可言:美妙到了极点,无法用语言表达。26.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27.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28.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29.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形容受窘或发慌。措:安置,处理。30.咆哮:①(猛兽)怒吼。②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31.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 32.年迈:年纪老。33.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34.污垢:积在人身上或物体上的脏东西。35.偏见:偏于一方的见解;成见。36.预言:①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②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37.慷慨: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不吝啬。38.猜疑: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39.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孤单困苦。40.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旋律是乐曲的基础,乐曲.的思想感情都是通过它表现出来的。41.忧郁:愁闷。 42.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43.辉煌:光耀灿烂。44.浓厚:①(烟雾,云层等)很浓。②(色彩、意识、气氛)重。③(兴趣)大。45.兴隆:兴盛。 46.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47.萦回:盘旋往复。 48.心满意足:形容称心如意。四、单元词语(含成语)运用测试1. 豁然开朗 【辨析】“豁然开朗”和“恍然大悟”,都可表示“一下子明白过来”的意思。区别在于:(1)前者是比喻性的,后者是直陈性的。(2)后者常修饰“说”等动词;前者这种用例罕见。2. 花团锦簇 【辨析】“花团锦簇”和“花枝招展”,都可表示“打扮漂亮”的意思。但大有区别:(1)后者形容妇女打扮得艳丽,前者则形容衣饰华美的人聚在一起(不管男女)。(2)前者还有一个意义: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这跟后者区别明显。3. 鄙夷 【辨析】“鄙夷”和“鄙视”,从意义上说完全相同,但在用法上有区别。“鄙视”为动词,为偏正关系,在句中常用作谓语中心语,中心意思在“视”,而且既用在口语中,也用于书面语,程度轻。“鄙夷”为形容词,在句中常用在动词(谓语中心语)前对动词进行修饰,而且多用于书面语。 4. 养尊处优 【辨析】“养尊处优”和“娇生惯养”,都含有“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养成不良习惯”的意思。区别在于:(1)后者有“从小受到过分的溺爱、姑息”的意思,前者有“处在尊贵的地位”的意思。(2)后者只指少年儿童或成人在幼时的生活情况,前者不仅指幼时,而且可指长大成人乃至老时的生活情况。5. 言归于好 【辨析】“言归于好”和“破镜重圆”,都表示“重新和好”的意思。区别在于:(1)后者只用于夫妻之间,前者应用范围广泛,夫妇可用,朋友也可用,而且不限于两个人。(2)前者是直陈性的,较浅显易懂;后者是形象的比喻,出自典故,较典雅。6. 勉强 【辨析】“勉强”和“凑合”,都是动词,都有将就的意思。“凑合”多用于口语,“勉强”多用于书面语。7.打量 【辨析】“打量”和“观察”,都是动词,在用法上有区别 。“打量”的对象是人,特指人的衣着,外貌。“观察”的对象往往是物。8.异口同声 【辨析】“异口同声”和“众口一词”,都形容说法一样。区别在于:(1)由于“异”和“众”含义不同,前者只要两个以上就能用,而后者要用于许多人。(2)前者有个“声”字,一般用于说话的场合;后者不限于说话的场合。 9.乐不可支 【辨析】“乐不可支”和“喜不自胜”,都形容非常喜悦、快乐。区别在于:(1)前者偏重于快乐,后者偏重于喜悦。前者常常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后者多作谓语,也作定语、状语,一般不作补语。 10.不知所措 【辨析】“不知所措”和“手足无措”,都可形容慌张,都有“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区别在于:(1)后者因含“手足”两字,强调“举动(慌乱)”;前者不强调“举动”。(2)前者除可指“慌张”时的状态外,还可指“失望”、“困惑”、“感激”时的神情状态;而后者仅形容举动慌乱和不知如何应付的样子,使用范围小。(3)前者前面常可直接加上“茫然”、“彷徨”、“困惑”一类词;后者不能。11.欣赏 【辨析】“欣赏”和“观赏”,都是动词,都是指观看美好的事物。区别在于意义和用法。“观赏”,着重在有目的的观看,可以观赏鱼,观赏花,观赏景物……“欣赏”,着重在领略其中的趣味,不仅用于看,也可用于听。“欣赏”可以受表示程度的副词“很”、“十分”等修饰。12. 孤苦零丁 【辨析】“孤苦零丁”、“形单影只”和“孑然一身”,都含有“孤独、孤单”的意思。区别在于:(1)孤苦零丁含有“生活困苦,无依无靠”的意思,另两个成语没有。(2)后两个词只能用于一个人,而孤苦零丁不限。13.自告奋勇 【辨析】“自告奋勇”和“挺身而出”,都含有“主动地出来担当某项任务”的意思。区别在于:(1)前者多着眼于“主动地提出来”,后者则着眼于“主动地站出来”。前者大多指一般情况下的行动,而后者一般指在十分危急、极其困难或面临艰巨任务的情况下的行动。(2)前者可作状语,后者一般不作状语。14. 家喻户晓 【辨析】“家喻户晓”和“妇孺皆知”,都表示人们都知道。区别在于“家家户户”和“妇女孩子”。当强调“妇女孩子都知道”的意思时宜用后者,后者在程度上深于前者。五、单元修辞测试1.拟人 这句话是写鹦鹉在听了燕子的话后的情态和动作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鹦鹉的形象活灵活现,鲜活而血肉相盈,并与骆驼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了骆驼的高大形象。2.比喻 形象地写出了骆驼的谦虚而不张扬、踏实肯干的性格。3.拟人、夸张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禽兽们对“无价之宝”的渴望和占有欲。4.拟人 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大白鹅急于得到宝贝与天鹅比试的心情。5.比喻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草坪的美丽景色。6.反复 这句话是对米妮的心理描写,运用反复的手法表明了米妮的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7.比喻 把“闪闪发光的金币”比作“月亮”,从质感和色彩突出金币之美,从而写出米妮的真诚与诚实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启示人们向米妮学习,做诚实的人。8.拟人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赋予其人的动作、人的情感、人的思维。9.比喻 本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花园的美丽和花朵之多。10.拟人 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霜雪猖獗破坏的无耻嘴脸刻画出来,同时也写出了巨人的自私。11.比喻 形象地描述出连绵不断的美妙音乐悠扬起伏,阵阵向四方传播的情景。12.夸张 鲜明地表达了人们忘我、陶醉的心情。13.比喻 写出了人们终于抛弃喧嚣、烦恼,忘情于自然之美的景象。

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范文第4篇

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一、班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34人,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读写,以及正确地拼读音节、学读轻声;在读写分开、多人少写的原则上,学生已会认250个生字,会写100个字;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普通话讲清一件简单的事;在阅读方面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指定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认识了句号、感叹号、问号,并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并养成了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在本学期中我们应该继续保护孩子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孩子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别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本册共有250个要求会认的字,200个要求会写的字,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这些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重视朗读的指导。

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读、自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继续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5、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诗歌、谚语等。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以及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难点是:

(1)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还要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2)学生与别人能大胆、自信的交流。

(3)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五、突破重、难点措施:

1、在语言环境中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

3、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与巩固。

4、在阅读教学中要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等。

5、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六、教学措施: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多介绍一些课外阅读书籍供他们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发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不用一把尺子衡量他们,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乐于学习。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一、教学方面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8名。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能认汉字500字左右,其中极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每生能写汉字100字—150字之间,少数能写200字左右。汉语拼音巩固比较好,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典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有个别学生的握笔姿势还需要提醒改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阅读时不出声、不指读。本学期将继续进行每天晚自习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再加大阅读量。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写一、二句的拼音作文(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孩子有了初步的写话兴趣。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以及写话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2个专题,分为8组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2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趣味识字,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词句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书写提示-积累识字,学会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日积月累-积累各类词语与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2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初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系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词文1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

3、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能简单写自己想说的话

4、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同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巩固认识的550字,会写的250字。

难点:如何正确的阅读。

(五)教学措施

1、识字与写字

(1)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本册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

(2)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3)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4)学期中组织学生开展“汉语拼音听写大赛”“生字找茬游戏”,巩固孩子拼音的读写和生字的认读,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引导学生朗读。

(3)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3、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

(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3)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时间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列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学期一年级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多个,会写116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

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一年级全班70人。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加之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4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教学:

1.字理识字。

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看,文字学上有“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会意与形声较容易为学生理解,教材对此作了相应的安排。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记忆。

2.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以趣味性知识(主要是事物归类)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春夏秋冬》《猜字谜》。

(二)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

3.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三)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

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5一、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2)能正确抄写声母,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识441个生字。

(2)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0个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65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2)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3)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气连贯。

(5)能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4名,其中男生31名,女生13名。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课堂动脑积极,发言热烈,回答问题思路严密,表达完整;作业认真,没有拖拉作业的现象;书写认真,字写得端正。但也有个别同学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特别是课堂遵守纪律方面,这学期要注意严格要求。

三、教学措施

1、结合实际,进行反复严格的训练。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姿势正确是读书写字的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有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利用直观教学使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

3、利用汉语拼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符合拼读规则和直呼音节的方法。

4、注意低幼衔接,注意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