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上市公司审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内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动因研究可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理论分析的研究数量很少,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周莉(2010)对国际上主流的审计需求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进行了理论分析。她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自愿审计动机与审计需求的信号假说相符,但也提出自愿审计需求并不一定是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上市公司传递虚假信号的动机可能导致对低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我国对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实证研究大多基于审计需求假说,从公司内部因素展开分析。杜兴强等(2007)一方面基于审计需求动因认为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显著影响是否自愿接受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另一方面基于持股角度则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同自愿接受中期审计显著正相关,管理当局持股比例同自愿接受中期审计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的作用则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刘斌等(2008)的研究证实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假说和信号传递假说,其研究显示债务成本越高、盈利越好的公司越愿意进行自愿中报审计。简建辉等(2012)的研究发现公司中期财务报表自愿审计与公司的成长性和公司规模显著相关,且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权性质对公司的自愿审计有一定影响。周莉(2010)和杜兴强等(2007)均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没有来自于中期报告保险需求的自愿审计动机。
(二)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经济后果
研究我国学者一般从宏观和微观这两个层次展开资自愿审计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张天舒等(2010)认为上市公司自愿审计行为降低了盈余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其盈利反应系数。梁丽珍等(2012)发现进行中报自愿审计的上市公司平均绩效高于其他组合,且这些上市公司当年的绩效较前一年有明显增长,但在未来有下降的趋势。上述研究均表明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提供了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积极的经济后果。然而,更多研究对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经济后果不持乐观态度。汪晓林(2013)以沪市A股市场上2001年、2005年、2007年、2009年为样本,分析发现证券市场对中报审计公司的反应并不明显,这可能是许多公司不愿进行中报审计的原因之一。刘斌等(2008)认为由于审计合谋的存在,自愿审计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于未审计公司,且由于无法识别自愿审计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投资者只能根据公司管理层传递的信号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陈欣等(2008)的结论表明自愿中报审计的公司有比未审计公司更低的非正常性应计利润,并非因为自愿审计降低了公司中报的盈余管理水平,而是因为高盈余质量公司更倾向于进行中报审计。吴水澎等(2009)的研究也表明,在考虑了上市公司自选择因素之后,自愿审计并没有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简建辉等(2012)发现市场对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行为有一定的正面反应,但这种反应效力不足,且持续力较低。综上所述,现有的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研究结论显示其经济后果大多数为不太显著。
二、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研究总结与展望
国内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从发表刊物上看,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较少,能称之为严谨可靠的学术成果还屈指可数;从成果数量上看,相对于其他领域还比较少;从研究方式来看,规范研究很少而实证研究较多,这其中事件研究法又占了多数。未来相关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拓展理论基础
现有研究基于有效市场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视角下的审计需求理论展开。从检验结果看,一些公司治理因素被证明是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动因,这支持了成本冲突假说和信号传递这两个假说。鉴于我国的保险市场和相关法律诉讼制度还不完善,现有研究并未对保险假说进行检验。随着我国审计制度的健全,完善审计需求理论的验证可成为一个研究方向。另外,可以考虑将新兴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引入现有研究,因为基于行为学视角的非理性因素也会影响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的自愿审计行为。通过考虑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审计的行为倾向,排除中报审计的内生性因素再分析其经济后果,也可以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二)扩展研究方法
目前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在动因研究中多数学者采用了回归分析法,少数学者还考虑了上市公司的自选择因素,采用二阶段回归分析法;在经济后果研究中,多数学者参照经典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的事件研究法,分析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审计的市场反应。但目前国内以统计模型为基础进行的有关实证研究成果存在不少问题。譬如,有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等问题的实证研究成果较为陈旧,形成实证成果的数据来源可能不足并缺乏可靠度。总之,现阶段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规范研究还相当缺乏,但实证研究成果也能对规范研究的起步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三)探索研究背景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发展计划
内部审计部门是上市公司设立的自有机构,其主要目的是维护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如查核真伪,监督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评价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发现内控缺陷,为管理层提出合理建议,以此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上市公司的显著特点主要有:业务范围广、公司内部人员设置比较复杂、经济活动范围大、债权人和投资人多等,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其暴露的问题也成为主要的治理方向。因此,采用哪种方式能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使之起到改善管理规避风险的作用,已成为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1.工作的主动性不够强。通过国外发达国家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我国上市公司也是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组建的,公司建制标准也是符合《公司法》规定的,但就目前的经济环境而言可以看出: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曾经的国企改革而来的,并且在这些企业中由国企进行实际控股的占大多数,受此特殊性的影响,在内部审计制度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它原有行政体制的影响。从而也就形成不了真正意义的现代内部审计。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从形式上看是已经建立起来,但并没有完全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体现。若抛开实际从理论来讲,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其独立性与直接领导它的机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若审计工作是由公司中高层管理者领导的,其独立性就会比低层次管理者的要高。因此,在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下进行的内部审计独立性较之其他而言就比较高,而在财务总监和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就会低一些。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基本实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领导下进行的内部审计,但由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机构不完善等特殊原因,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优越性体现不出来。3.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比例不协调当公司进行外部投资分析时,会参考被投资单位外部审计报告,由此外部审计报告在上市公司股东和公司管理者心目中的地位凸显的尤为重要。而对公司的内部审计来说,公司运营管理的各个步骤、各个层面的不断完善都有它发挥渗透作用的结果,并且其作用是长期的且不会轻而易举的转化为公司的账面盈利。也正是如此,内部审计一直不受重视,从而导致其部门建设渐渐被忽视。
二、解决对策
1.提高审计程序效率,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企业自身对其内部审计没有重视起来,而且在有些企业中内部审计机制是空白的。其次,已建立内部审计的企业大部分是由董事长和其他高层领导直接领导的,其客观性和独立性不足,这也是造成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处于有名无实状态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间的经济贸易也越来越紧密与频繁,致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更为广泛的数据网,从而加剧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复杂性,致使审计耗时过长,因此对内部审计而言形成高效且有序,逻辑缜密的审核过程是非常重要的。2.改革管理模式,增强其独立性,提高其专业性。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引入相对较晚,尚不成熟。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机制出现的比较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变得比较成熟。如果我国从政策上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及管理层级进行强化,便可以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引进西方国家已经较为成熟的内部审计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情进行适当修改与完善,从而形成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还可以增设专门的内部审计委员会,由内部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真正独立起来,而并非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以此保证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3.加强内部审计理论上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研究,这样有助于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体系和评估体系。同时对内部审计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会为在日后工作中遇到的突发问题提供指导作用。若想要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得到保障就必须把理论研究工作落实到位。4.优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相关技能不达标,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审核技能、计算机各类软件操作技能,是员工们表现很突出的缺点,就此内部审计自身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开始着手加强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程度对于公司审计业务成果的有效性有巨大影响。在加强业务技能的同时转变态度,把以前的查错防弊的观念转变为增加企业价值观念,这样会使得整个企业内部更加积极团结,创造更大经济利益。在选择人才时,除去专业性强,基础知识扎实外,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也要强,这样才能使整个审计部门充满活力,处于专业知识前沿,才能提出更多好的管理建议。
三、我国内部审计的未来走势
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未来走势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环节为内部审计。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都是多元化经营,同时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样导致企业高级别管理者不能及时对末级经济业务进行审核,这就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活动实现查错纠弊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性将会越来越高,最后形成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公司控制系统。2.互不冲突的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内部审计活动可以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内部审计活动获取的业务信息,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及监事会难以直接获得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内部审计成为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重要管理工具。从而帮助公司最高管理者更好的履行其管理企业的职能,及时了解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偏措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方略探讨王晓君(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000)施,最终使公司管理更加完善。3.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员工。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必须要具有与内部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学识以及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制定实施内部审计制度,并且已经渗透到生产经营中各个领域。这也就表明内部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性强的专业人员才会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效益。为此,企业需要做到如下要求:(1)在招聘时提高要求,比如学历、资格证书要求等。(2)岗前培训时不仅仅要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更应该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提高。(3)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再培训,不断提高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的审计工作依旧存在着很多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放宽视野,积极开展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及其价值有效发挥的探索。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工具,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竞争力以及对公司自我制约和行为约束都有重要影响。由此看来,内部审计制度及业务活动在我国现行国情下,对企业来说必需具备的,要想解决目前审计工作所在问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主动解决,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外上市公司的审计经验,将内部审计的工作循序渐进补充的更加完善。
作者:王晓君 单位: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善驰,陈和平.构建公司内部审计资源分配模型的设想[J].会计之友,2013,(28):100-104.
[2]马娅.试论公司内部审计的运作模式[J].价值工程,2012,31(1):129-130.
为了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证券市场的作用,有效扼制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案件,审计轮换制浮出水面。审计轮换制是指根据法规的要求,对上市公司聘任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实施具体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和负责的合伙人进行强制更换的制度安排。本文主要立足于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具体审计轮换制对上市公司、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审计市场的特点,对如何实行审计轮换制提出建议。
审计轮换制的必要性与形式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保持超然独立性。尽管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双方理解各自的责任,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但是这种亲密关系一旦超过一定限度,会危及审计独立性,导致注册会计师不能独立、客观、公正地表达审计意见。这种危害性尤其体现在非首次审计业务上。首先,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会使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客户时丧失客观公正性,容易形成对客户有利的判断。而对客户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不正确或者带有偏见的判断,可能使注册会计师不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进而无法发现客户财务报表中存在的舞弊与错误,致使审计风险加大。其次,注册会计师由于以前年度对该客户进行了审计、掌握了相当的资料,再次审计时对客户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可能会想当然或者熟视无睹,而不能敏锐地察觉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风险加大,并可能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使审计风险加大。再者,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工作中,必然会加深与客户管理层和有关业务人员的个人关系。如果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管理层、业务人员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如注册会计师接受了客户提供的超过限度的礼物或服务,将严重削弱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可能屈服于客户的压力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失败。另外,随着事务所与客户之间长期合作关系的加深,事务所可能给客户提供审计业务以外的服务,如咨询服务、纳税等,这些行为可能损害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为了防止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损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维护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审计轮换制便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考虑的主要措施之一。
审计轮换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事务所轮换,即规定在一定的年限内,上市公司要更换聘任的事务所;二是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即对同一客户,事务所内部对相应负责的合伙人、签字注册会计师、项目经理按照一定的年限实行轮换。
审计轮换制的影响
一、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制的影响
2001年,美国安然、世通等大公司财务造假案曝光,极大地震撼了证券市场和监管机构。为了保护投资者,提高上市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底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该法案第203条规定:负责某公司审计项目的合伙人或负责复核该审计项目的合伙人须以5年为限进行轮换。注册会计师协会2002年6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第十五条也规定,为了维护独立性,事务所应“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试进行分析。
1.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可能提高审计质量的因素:(1)由于“现任”注册会计师知道其工作将要接受“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检查,基于对职业声望的珍惜,“现任”注册会计师可能会更加谨慎,从而提高审计质量;(2)轮换后,接任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将重新审视客户的业务,基于职业经验的不同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容易发现客户财务报表中存在的舞弊与错误,从而提高审计质量;(3)轮换后,接任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与“前任”相比,可能更能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可能无法提高审计质量的因素:(1)接任注册师和合伙人要从头了解客户的全部情况,当业务较复杂时,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熟悉客户经营情况,更不容易发现舞弊与错误,导致审计质量下降;(2)事务所富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有限,轮换意味着事务所只得使用那些经验相对较少的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去审计高风险的客户,导致审计质量不仅无法延续还可能降低;(3)对事务所来说,可能某个客户对其极为重要,即使更换了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也无法维持审计师必要的独立性;(4)接任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可能延长外勤工作时间,为不使事务所的业务成本加大,事务所可能要求审计师减少相应的审计程序,导致审计质量下降。
2.对事务所的
事务所可能因为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而增加成本。为了保持相应的审计质量,轮换后为了让接任的注册会计师更好地熟悉客户情况、制定并执行合适的审计程序,事务所只有延长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当年的外勤工作时间,这样业务成本会因此增加。但是考虑到“后任”注册会计师审计前可以查阅审计工作底稿以及从“前任”那里获取相关的信息,这种成本增加应不会太大。
小事务所受影响则更大。受规模和财力的限制,小事务所可能根本无法实施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如2003年1月10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向证交会(SEC)递交了对SEC加强会计独立性准则相关草案的意见。该意见指出,由于SEC所提出的限制条件范围太广,绝大多数事务所将被不得不依靠那些相对缺乏经验的审计合伙人,这将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同时也不符合公众利益;对小规模事务所而言,SEC提出的审计合伙人轮换制对他们来说甚至可能是整个事务所的轮换。由于上述原因,AICPA建议SEC允许小事务所可以不受合伙人轮换制的约束。
3.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对更换注册会计师、合伙人和项目经理是不欢迎的。一是上市公司从准备年报到接受审计,再到董事会批准年报,直至向公布,这中间的时间是有限的,轮换可能导致审计时间加长,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二是新任注册会计师可能就审计中的大量征询客户有关管理层和业务人员,而这些问题往往已经回答过“前任”注册会计师。三是上市公司可能被要求增加审计费用。
二、事务所轮换制的影响
与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相比,事务所轮换同时涉及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甚至行业监管部门,其间牵涉的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影响也更大。美国《萨班斯-奥克斯莱法》也只是在第207条提出,要求审计总署对事务所强制轮换要求的可能影响进行。下面主要立足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具体事务所轮换制对事务所、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市场的影响。
1.事务所轮换制给事务所将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审计质量
首先,轮换制将降低事务所在审计市场上的谈判能力。事务所的强制轮换意味着,为了保持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事务所必须时刻关注如何去占有新的客户,以避免制度设计所带来的客户流失、收入和市场份额下降等负面影响。在审计市场上,轮换制无疑会加强上市公司作为需求方的谈判能力,而事务所作为供应方处在相对不利的地位上。事务所为了生存很可能接受上市公司提出的低报价,对审计质量造成威胁。
其次,轮换制必将导致事务所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主要包括两部分:谈判成本与业务成本。事务所为了不停争取新客户,会发生较大的谈判成本,包括与新客户接洽发生的差旅费、招待费以及考察新客户发生的费用等。
另外,首次审计时,事务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对客户的业务进行全面了解,其业务成本显然要远高于继续审计。如果事务所不能从客户处获取相应的费用支持,事务所要么承受利润下降或者亏损的压力,要么减少审计程序、降低审计要求,这将极大地影响审计质量,加大审计风险。尤其对那些业务或控股关系复杂的客户来说,对事务所的挑战是极大的。
最后,轮换制可能会导致出现更多的审计失败事件,更多的事务所可能卷入诉讼案件。美国质量控制调查委员会曾发现,在审计师任期的开始两年内发生审计失败的概率是之后任期内发生审计失败的3倍。轮换制使得更多的审计师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首次审计工作,加大了审计风险。
2.事务所轮换制带给上市公司的基本上是有利的
事务所轮换除了前文提到的可增加上市公司的谈判能力外,还可能被上市公司利用来掩盖不良动机。未实行事务所变更前,上市公司为了“购买原则”自主变更事务所,需要向市场主动披露变更原因并承担由此导致投资者抛售公司股票、导致股价下降的负面影响。实行审计轮换制后,上市公司更可能将自己的不良动机隐藏在制度安排的外衣下,使得投资者无法判断更换事务所的真实目的。轮换制也可能给那些正直、需要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上市公司带来困难。一是市场上可能并没有足够的高质量事务所可供选择,二是上市公司为了保证预期的审计质量,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包括支付给事务所更高的价格、寻觅高质量事务所的谈判成本以及支持审计的相关费用。
3.事务所轮换制带给注册会计师的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审计轮换制使得注册会计师可以接触到特点各异、业务类型各异的客户,这对丰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完善知识结构是极有利的。轮换制对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战。注册会计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可能从容面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首次审计客户时,注册会计师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相同的时间内将承受更大的压力,这对注册会计师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4.事务所轮换制可能给审计市场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事务所和上市公司供求双方不停地被选择与选择,使审计市场可能陷入无序、低效的竞争之中,整个市场陷入混乱。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事务所之间的兼并重组脚步加快,整个市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进行重新排序,导致小规模、低质量的事务所退出市场。小规模的事务所由于规模、行业特点和人员构成决定了其在客户选择方面的空间有限。它们往往具有特定的客户,一旦轮换,则很难再次找到足够的客户维持生存。这使小事务所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被其他事务所兼并。
总而言之,事务所轮换制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全角度而言,将导致社会总支出的增加是必然的。从发挥注册会计师在资本市场作用的角度看,将取决于审计市场的规范和供求双方的成熟度。如果上市公司和事务所均是成熟、理性的,市场相对规范,则事务所轮换将有效提高审计质量,能够更好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作用,从而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
我国实行审计轮换制的考虑
一、我国审计市场的主要特征
1.市场相对分散,竞争激烈
从上表可知,我国审计市场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证券资格执业资格的事务所数量可观,基本在70余家左右,竞争激烈;二是前十大事务所的市场份额仅占32%左右,市场相对分散。这与外国审计市场主要由“四大”垄断的局面是迥异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实行事务所轮换制,其结果必然是使竞争更加激烈,有可能因为无序竞争而最终使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受损。
2.上市公司选择事务所受地域影响相当明显
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事务所选择受地域影响相当明显。以1999年为例,100余家有证券审计执业资格的事务所本地客户所占的比重平均达79.6%,非“十大”事务所的客户本地化比例更是高达82%(余玉苗,2001)。地域影响除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因素外(耿建新、杨鹤,2001;余玉苗,2001),还有可能受审计费用、服务方便以及更容易了解客户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地域特点可能会严重限制事务所轮换制的实施。
3.上市公司自主性更换事务所的比例有逐年提高趋势
自主性更换事务所不同于事务所强制轮换,它是上市公司因自身原因而非制度规定、自动换聘事务所的行为。从自主性更换事务所数量占当年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来看,1997、1999、2000年三年分别为4.8%、5.9%、7.5%(吴溪,2001),总体上比率较低,但是呈逐年递增趋势。数据显示,被出具过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比未出具过的上市公司更容易更换事务所(耿建新、杨鹤,2001)。这说明上市公司自主性更换事务所很可能是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购买原则”的目的,而实行轮换制则可能为上市公司达到此目的提供“合法外衣”。
三、我国实行审计轮换制的建议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事务所轮换机制仍然应该由市场来发挥主导作用。有学者曾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状况,提出暂时终止由上市公司自行聘任注册会计师的做法,而改由监管部门或交易所委托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黄世忠,2001)。尚且不论这样的制度安排在委托上将根本改变注册会计师和客户之间的契约关系,就其操作来说成本也是相当巨大的,而且容易滋生腐败、阻碍审计市场的。因此,事务所的轮换只是制度的规定,制度的具体运行仍然应由市场主导。对上市公司而言,事务所的选择决定权仍然应由其股东大会掌握。目前,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确定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期限
按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的规定,在相关的法规中尽快确定注册会计师、负责的合伙人和项目经理轮换的期限,并要求事务所立即执行。
针对SEC提出的小规模事务所实行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制可能存在的困难,结合我国事务所普遍存在的规模较小的现状,事务所在操作时可以考虑实行逐步轮换的安排。比如,对某一上市公司的审计团队,今年轮换负责的合伙人,明年轮换另一位注册会计师,下年再轮换项目经理。这样可以使审计团队总是保持新旧成员相结合的状况,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2.事务所轮换制度
从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和我国审计市场的长期发展角度考虑,事务所轮换制应考虑尽快研究。但鉴于我国审计市场目前尚较不成熟,事务所轮换制牵涉的范围又很广,可能的尚无法确定,应待时机成熟后再考虑具体实施。现阶段应继续加强审计行业的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切实培育成熟的审计市场。
实施事务所轮换制需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轮换时间的确定。时间太短,会加剧审计市场的动荡;时间太长,又将影响实施的效果。加上我国事务所数量多,各种重组、变更频繁的现状,可以考虑以五年为限。二是要加强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信息披露的规范建设。变更事务所时,上市公司应详细披露原因、是正常的轮换还是非正常的变更以及最近变更事务所的相关记录等。三是要加强对事务所轮换实施过程中的行业监管。中注协近来重点监督对换聘事务所上市公司的审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尤其2002年,对在年报公布关头换聘事务所的内蒙宏峰与纵横国际审计进行监督,使得“后任”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坚持原则,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提高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信心。实行事务所轮换,除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外,还应对不按制度规定更换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审计情况进行监督、以及轮换过程中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收费情况等进行重点关注,防止市场出现无序竞争。
:
1.余玉苗。(2001)。《中国上市公司2000审计市场结构的初步》。《评论》第3期
2.罗栋梁。(2002)。《上市公司审计市场有关的实证分析》。《财经与实践》
3.吴溪。(2001)。《审计师如何变更》。中国财经报11月16日
关键词:跨市场上市公司 协同效应 范围经济 审计定价
一、需求弹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国外研究表明,“四大”具有较高的审计质量(Becker,etal,1998)。银行和券商以及其他投资者等,都更希望公司由“”进行审计(Shockley et al,1983)。由“四大”审计的IPO公司较少发生股票价格被低估的情况(Beatty,1989),并且聘请“”会使公司股价显著的上升(Nmhols etal,1983)。由“四大”所审计的公司也能够比由非“四大”所审计的公司有更高的盈余反应系数(Teoh et al,1993)。而在国内审计不是一种自发的市场需求,只是政府管制机构“模仿”“国际惯例”的附带产物(刘峰等,2002),市场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李树华,2000;吴溪,2001)。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四大”作为一个整体,在境外具有高质量审计需求的情况下,其具有较小的可替代性。统计表明,1988年“”合并前,纽约证交所96%的上市公司是“’’的客户;1999年“”合并后,98%的上市公司是“六大”的客户(周红,2005)。相反,由于境内市场不具有高质量的审计需求,上市公司在选择审计师的过程中并不存在选择差异,也就是说,由于信息使用者并不在乎审计师是不是“四大”,从而上市公司并不存在审计师选择的偏好。根据中国证监会2002年度的统计,五家国际“四大”的合作所在A股审计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合计仅为9.71%(《谁审计中国证券市场》,2002)。微观经济理论表明,商品的可替代性会对其需求价格弹性产生显著影响。如果―种商品有着许多十分相近的互替商品,那么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会较大,反之,如果―种商品缺乏可替代性的话,那么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会较小。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意味着价格上升所导致的需求量的下降也越大,而需求价格弹性越小表明,则价格上升所导致的需求量的下降也越小。笔者认为,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四大”可以采用差异化战略获取较高的境外报表审计收费,而很难从境内报表审计收费中获取溢价。由此,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1:当事务所是对境外报表进行审计时,“四大”的审计收费显著高于非“四大”
假设2:当事务所是对境内报表进行审计时,“四大”的审计收费与非“四大”相比无显著差异
二、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前已经述及跨市场上市公司可能会出于节约自身时间和精力的考虑,倾向于选择能够实现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的会计师事务所,但不能由此认为,跨国上市公司会因此而付出更高的审计收费。从理论上看,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会从两个方面对审计定价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跨国上市公司特别“希望找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就全部处理完境内外报表的审计,因为只与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打有业务往来不仅节省时问和精力,而且也减少了重复调研企业的麻烦”(魏敏,2005),这样,跨市场上市公司可能会更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聘请能够实现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的审计师,即同一集团的审计师。波特(1985)曾指出,能否获取收费溢价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捕捉到为买方所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的实现能够整合两次独立审计,吴溪(2005)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工作往往属于一班人马两套报告的形式,与单一审计相比,会计师事务所实际发生的成本可能只略高于单一审计的成本,如额外的境外工作人员薪酬、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调整报表成本、年报翻译费用等。但与此同时,境内外审计师仍然分别收取两份审计收费。这样在受到外部竞争的情况下,实现了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的境内外审计师可能会在定价的过程中降低审计收费,使得境内外审计收费之和低于两次独立的审计。可见,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既有可能导致审计收费的增加,也有可能导致审计收费的减少,还有可能这两种影响相互抵消,从而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在总体上不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这里我们提出假设3:
假设3: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
三、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一)研究设计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我们以跨国上市公司境内外审计费用之和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对境内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境外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以及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进行回归。参照现有的研究,我们设置境内外审计费用之和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并设置,跨市场上市公司境内事务所选择、境外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以及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作为解释变量。当境内会计师事务所选择(HOMEAUDITORit)取1时,表示上市公司i的t期境内报表是由“四大”审计的,否则取0。同理,当境外会计师事务所选择(OVERSEASAUDITORit)取1时,表示上市公司i的t期境外报表是由“四大”审计的,否则取0。根据假设1,我们预期HOMEAU-DITORit,不显著异于O,而OVERSEASAUDITOIit显著大于0。另外,当境内外审计师属于同一集团,从而实现了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时,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SYNEFFEC%)取值1,否则取0,至于会计师事务所间是否实现了协同审计效应或范围经济。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提供的《国际会计公司中国成员所一览表》等统计表(分别是《国际会计公司中国成员所一览表》、《国际会计公司中国联系所一览表》,和《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一览表》)确定的,即如果上市公司所聘请的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间存在联系,或本身就是一家时,就认为事务所间存在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根据假设3,我们不对SYNEFFECTit的方向进行预测。
控制变量方面,我们选择了上市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和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数的平方根,以反映审计工作量和审计的复杂程度。现有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规模越大、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数越多,审计定价越高。为了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我们选择了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比、审计意见类型和总资产回报率等变量。一般来讲,资产负债率越高,审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越高,那么审计师所要求的审计费用也越高。审计意见类型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审计师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李爽等(2004)和韩红灵等(2006)的研究均表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更有可能被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许多研究认为,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
比越高,表明应收账款和存货所占资产的比重越大,这样审计风险越高,相应费用也就越高,但也有研究表明,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可以作为资产流动性风险的替代变量,因此其值越大,审计风险越小,收费越低。对此,我们不对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比的方向进行预测。现有的研究认为,总资产回报率越高,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越小,从而审计收费越低。为了对区域影响因素进行控制,我们利用卢遵华等的研究结论将全国各地区分为五类,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海南、湖北、河北;安徽、四川、广西、重庆、湖南、江西、内蒙、河南、山西、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宁夏、陕西(转引自刘斌等,2003)。但在实际中,贵州、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份没有跨B股市场上市公司和跨香港市场上市公司,因此我们的模型中只需要设置三个哑变量。据此,我们构造模型如下:
LNFEEit=a0+a1SIZFit+a2SQSUBSit+a3LEVit+a4CATAit+a5OPit+a6ROAit+a7AREAit+a8AREA2it+a10HOME-AUDITORit+a11OVERSEASAUDITORit+a12SYNEFFECTit+εit
(二)样本选择我们选取了2001~2004间年同时发行AB股的跨B股上市公司和同时发行AH股的跨香港市场上市公司,并剔除了资料不全,以及审计费用中包含上年度审计费用、含半年度审计费用、含验资等特殊服务费用的观测值。最终我们得到385个观测值作为我们的样本,样本组成如(表2)所示。样本中的审计收费数据是我们通过翻阅上市公司年报逐一获取的。审计费用的数据中,一些公司是以外币进行的支付,汇率方面,我们选择了美元8.27,港币1.1进行换算。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首先,看(表3)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到,审计费用平均约为120万元(e12.9975,大约是纯A股上市公司的2-3倍。我们认为,样本审计费用偏高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观测值都是跨市场上市公司,需要两次审计;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跨市场上市公司的规模本身都比较大,从而审计费用也偏高。样本公司总资产取对数后约为21.75,比全样本统计21.09略大。样本中,子公司个数的平方根约为2.90。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和总资产回报率的均值分别为56.83%、492%和093%,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较大,为了减少异常值的可能影响,我们将在敏感性测试中剔除异常值。地域因素中(AREA1)为0.67,这表示跨B股和跨香港市场上市公司主要来自于上海、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其他地区比重较小。从表中我们还可看到,大约有36.88%的公司为其境内报表聘请了“四大”,而同时,大约有62.34%的公司为其境外报表聘请了“四大”。可见,跨市场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为其境外报表聘请“四大”。在样本中,大约有55.06%的公司在聘请境内外审计师的过程中实现了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先对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进行相关系数检验。相关系数统计表(未报告)表明,各个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最大值仅为0.603,因此自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我们将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再次运用VIF对共线性问题进行诊断。从相关系数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境内“四大”、境外“四大”,以及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均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最后,我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假设进行检验。从(表4)中可以看到,模型整体上较为显著,F值为59.683,拟合优度较高,调整后R2为0.647。并且V1F均小于3,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回归结果表明,当审计师是对境外报表进行审计时,“四大”境外审计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四大”的境外审计收费显著高于非“四大”的境外审计收费。而当会计师事务所是对境内报表进行审计时,“四大”境内审计收费与非“四大”相比无显著差异,并且“四大”境外审计的系数显著大于“四大”境内审计的系数。这表明,与“四大”境内审计收费相比,“四大”境外审计收费更高。上述结论与吴溪(2005)的结论一致,即“四大”会在不同的审计市场中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会在B股境外报表审计中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而在A股境内报表审计中采取与其他境内审计师同样的审计定价。并且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如果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可以实现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上市公司将愿意付出更多的审计费用,即市场会对审计师之间的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定价。这与Chen etal(2004)的研究结果一致,同一集团内的“四大”审计收费更高。
五、敏感性测试
为了使我们的结论更为稳健,我们进行了以下敏感性测试:
敏感性测试1:为了剔除异常值的影响,我们剔除了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总资产回报率等变量3倍标准差以外的观测值,回归结果不改变我们的结论。
敏感性测试2:在我们的样本中,有6家公司同时以存托凭证(ADR)的形式在美国市场上市。在剔除了这部分观测值的影响后,我们的结论仍然不变。
敏感性测试3:考虑到“四大”的特殊背景和市场地位,我们在敏感性测试中将之剔除,以测试结论的稳健性。在剔除所有含“四大”的观测值后,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仍然在1%的水平上正显著。这表明,敏感性测试不改变我们关于协同效应或范围经济影响审计定价的结论。
如何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整合内控、内审和纪检监察的资源优势,合理使用职能组合、专业组合全面深入履行监督职责,笔者就所在上市企业近年来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上市公司如何将内审、内控和纪检工作协同工作,建立综合监督体系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审;内控;协调工作思路
近年来,根据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要求,上市企业须构建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其本质均属广义的监督范畴,都是在建章建制的基础上,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活动,促进规范,保障企业目标实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员配备不足、同一事项多头监督、所提供的各类材料往往相同等情况,不利于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为解决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监督行为重复的问题,不少上市企业将内控管理职能放在审计部门,也有的将内控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监事办职能合并,设立部门合署办公,统一履行上述职能。那么整合后的部门如何合理使用职能组合、专业组合来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利用专业优势和工作定位的差异性深入开展监督和管控活动,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综合监督体系的建立。笔者结合上市公司的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内审与内控和纪检工作协同工作思路:
一、资源整合,加强工作联动
(一)加强部门内的联动互补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最终目的又是高度一致的,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开展传统的财务审计外,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同时在上市公司开展的内控日常监控监察以及年度内控自评价活动中,可以将审计人员纳入到评价小组成员,全过程参与内控评价,将审计工作深入到业务流程,达到前移审计关口目的;另一方面纪检工作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的线索,开展效能监察和调查,规范权力运行,也可以参加到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专项审计项目中,这样无形中也前移了纪检监察工作关口,消除隐患,有效的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内控、内审和纪检合署办公的部门成为公司监督的主角,在开展一些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资金集中、权利集中的高风险领域的监督工作时,可作为牵头组织、有效利用其他专业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展相关监督活动。如物资采购、人工成本管理等方面,组织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既弥补部门人员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的缺陷,又提高了监督效果,同时参加的部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落实。
二、方法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主要是内审人员审核评价会计信息、财务状况,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主要手段是审核、抽样、座谈、调查、复核分析等;纪检监察主要是承担着对党员、领导干部行监督,对违犯党纪、政纪行为进行惩处的职能,其主要手段是取证、查证、调查、核实。从控制层次上讲,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的侧重点和监督手段有所不同,但工作对象和目标一致,监督方法和手段也有重合之处,如询问、调查、检查、审核、分析等。因此在工作方法上的有效结合,可避免重复监督,例如:将内控日常监控和日常审计相结合,日常监控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的全面性、执行的有效性等;内部审计的关注点是指标完成情况、财务规范性,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也是审计的重点;而纪检监察对内控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现的线索,超越审计权限和手段的重要事项作进一步的查证和处理,从而弥补内控和审计监督手段刚性不足的局限。
三、信息共享,强化监督效果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整个经营管理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而作为内控工具的内部审计,也应地将监督范围前延到事前和事中,更好发挥其在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因此内部审计课针对内控评价发现的缺陷,以风险为导向,有重点的安排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范围,来开展进一步的复核分析;而通过日常内控评价以及内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也将结果信息及时与纪检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纪检监察可以尽早谈话、教育,抓好违规违纪源头治理,实现教育和预防为主的目标。这样既弥补了内控和内审对于查出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手段缺乏刚性的缺陷,同时也弥补了纪检工作由于人员的限制不可能经常深入到业务中去、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局限性。
四、结果共用,形成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