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学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标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从办学层面来说,普通高校特别是一些重点大学的会计本科教育更侧重于会计理论方面的教育,倾向于培养既通又专的人才;高职高专侧重于实践与技能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那么作为中间层次的独立学院,如何针对自身情况设计合理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目标,既是难点也是突破点。
(二)教材选用盲目跟风。独立学院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特别是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脱离母校,独立给学生授予学位,而对独立学院进行大规模的学位评估之后,基本上所有的独立学院都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但是这些培养目标与方案大多数是按照重点本科院校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其开设课程、课时及教材选用和重点大学基本相同。而这些教材普遍具有“高、难、深”的特点,选用这些教材给学生授课,与独立学院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难以匹配。
(三)不重视道德教育。在《会计学原理》的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强调对于会计学基础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较为不重视。然而,从市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需求来看,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将职业道德知识纳入考试范围,学生要想获得会计从业资格,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更要懂得相关的职业道德知识。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大多会走上财会工作岗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其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教学方法、手段僵化。在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会计学原理》课程讲授时,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按照顺序,依次从《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入手,逐步学习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学生而言,这样的理论概念太多太复杂,并且容易混淆。还有一些独立学院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多媒体等现代化设施,学生没有时间去独立的思考问题,课堂效率与效果大大降低。
(五)师资队伍薄弱。作为新兴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教师年龄层次两级分化非常严重,一级是60岁以上从重点高校退休的老教授,另一级是25至30岁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缺乏30至50岁之间的管理人才。一方面,老教授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但并不是每个老教授都能适应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年轻教师基本是从一个校门踏进另一个校门,授课经验不足,空有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欠缺。
(六)考核形式单一。目前,独立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考核基本都是以期末试卷为主,试卷上题目大多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和业务题,侧重考核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业务题也只是要求编制会计分录,而没有考核会计的基本技能――比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样考核的好处就是试卷中客观题多一些,教师阅卷可以更加标准化。但是,主要以考分的高低判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会存在偏差。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结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定位教学目标。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会计专业知识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会计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所以,独立学院不应把学校会计教育作为学生从业教育的最终环节,也不能作为学生就职前的最后练兵场。会计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会计的思维以及将成为会计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养,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应注重教会学生会计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产生对会计职业的专业认同,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维方式,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会计业务处理,具备基本的专业判断能力和一定的后续学习能力。
(二)加快独立学院会计教材建设。目前独立学院普遍存在教材选用不能适应学生实际情况、教材难度较大的问题。比如,很多学校为了使自己的专业更加具有品牌特色和争取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而在教材的选用上选择一些重点高校编写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些教材的教学目标与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并不一致,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加快教材建设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教材的选用上,应该尽量选择与该校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教材。同时,独立学院应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组织老教授带动优秀的年轻教师并吸引社会上从事会计工作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师、财务经理来共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会计学原理》本科教材。对此,笔者有两个想法:一是教材内容要体现出基础性,也就是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作为教材编写主线;二是教材要具有时效性,要体现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
(三)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专业知识可能会成为会计人员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助推器,而职业素养则是会计人员行为的一把标尺。会计人员,特别是高级会计人员,在面对诱惑时,职业道德会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做出对社会对自身有益的决定。独立学院教师在讲授《会计学原理》时,应增加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人员重要性的讲解,并在适当时机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特别是真人真事的解析,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信仰,并使学生明白会计人员如果触犯了法律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四)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独立学院《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会计学原理》的课程中使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PBL模式下,教师不再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让学生通过发现来学习,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需要独立完成资料的查阅、搜集、分析、运用等一系列事项从而解决教师提出的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探讨和反思,这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在上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拉近学生与会计学习的距离,消除对会计知识的“陌生感”。现代会计教育要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面授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向“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网络支持”的现代开放教育模式转变。在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要擅于借助网络和多种媒体资源进行精心策划,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尝试和坚持使用网络帮助自我学习。
(五)优化师资队伍。根据培养“大众化、应用型人才”的总体方针,独立学院应该有规划、按步骤地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为会计专业的发展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内养外引”的办法,打造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积极引进和同企业联合培养具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层次、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从企业中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一批一线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组成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二是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应开展扎实有效的“传帮带”活动。完善听课、评课制度,通过听课、评课,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进;也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六)改进考核方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将理论内容简练化,加入主观分析项目,考核其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期末试卷成绩占学生综合成绩的60%,对于期末试卷的布局笔者认为可以将客观题分值定为40分,剩余60分设计成一个综合业务题,主要考核学生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基本技能。另外的40%主要以综合实训、技能操作、企业实践为主导。提倡学生踏出校门,深入企业,开展体验型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增强就业、择业、创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巧霞,胡毛利.浅议《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改革[J].商业会计,2011,(8).
技工学校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职、大学学生来说,较为薄弱。因此,在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时,往往有许多学生反映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术语,学生多感觉较难掌握。笔者认为,注重课堂教学艺术,使《会计学原理》贴近生活,实现会计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一、由浅入深引导《会计学原理》的术语很多,在会计教学中,根据会计的内在特点,用自拟的形象化语言,对各知识点进行描述,可以使学生感到形象生动,而倍感亲切。在讲解“资金筹集业务核算”时,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
一是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包括国家投资、其他单位法人投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等;
二是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大部分学生不理解这些内容。笔者举例:“现在国家鼓励职校、高校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如果你们想在毕业后自己或者和同学一起开一家小企业,首先要有什么?”大家都争着回答:“钱!”“这个钱从哪里来呢?”学生们回答:“可以让老爸老妈先投资一部分”,“还可以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啊,是免息的哦!”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父母的投资就像接受投资者投入资金中的个人投资,向银行申请的小额贷款就像债权人借入的资金。这样,学生就比较好理解了。
在讲解资金运动时,学生不理解资金怎么会“动”起来。教师接着筹集资金的话题引导学生:“筹集到一定资金后,就可以自己开办企业了。办企业首先要有厂房,租厂房、租设备,买原料,才能生产出产品……产品上产出来后,再卖出去,又得到了钱。这些钱又用来继续扩大生产,用来买原材料,又生产出新产品……如此不断重复,大家想一下,这些钱是不是经过了这样的一个运动过程:钱——原材料——产品——钱?这就是资金运动。”学生听完讲解,会意点头。在讲解资产这一概念中,要重点强调拥有或控制。笔者在讲解时举例:“张x同学,现在你口袋里有三百元钱,其中有一百元是借王x同学的,这三百元钱,是不是都是你的资产呢?”学生回答:“不是,因为其中的一百元不属于张x同学”。这时,正好引入负债的概念。老师用风趣、贴近生活的语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评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会计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把会计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培养起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课本知识结合现实生活每个班级每学期都有一定数额的班费,用于班级开支,让学生学会进行账务管理,按课本要求记账,确保班级经费开支由每个学生审核,使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另外,要让学生养成记账的好习惯,把每个学期个人的开支都进行详细记录,每个月结算一次,查看自己每个月的开支是否超过限额。通过记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开支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在讲到原始凭证的内容时,让学生将购买班级用品的发票与课本上所列的内容一一核对,使学生增强感性
很多同学在学习会计学原理时感到苦恼,甚至有部分同学因会计学原理基础打得不牢而影响了后面课程的学习,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面临的诱惑很大,学习的注意力更易受到影响。本文从学生、授课等方面分析会计学原理难学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议,以期提高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会计学原理;专业基础;学生;教师
一、引言
会计学原理是财会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会计课程的起点,也是其他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等类似专业的基础课或必不可少的选修课。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一门非常简单的课程从而放低了认真钻研的要求,事实上甚至有很多会计专业的同学到了大三都还未明白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会计学原理的定位尚不十分明确,另一方面也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部分学生甚至寄希望于丰富的网络课堂和多样化的在线学习方式但又会辅助行动,因而更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①学生热衷于各种活动而对课堂缺乏兴趣。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学习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的管束和老师的鞭策,迅速被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所吸引,自控能力很低,尤其爱以参加各种活动、比赛为由而请假甚至逃课。会计学原理的课程是很有连贯性的,某一环节没有学好,后续的内容必定跟不上。②作业演练不够导致内容没有得到消化吸收。大学的课堂教师不一定强行要求学生上交作业,相应学生也可能放低自我要求而忽略了对讲授知识的温故知新和进行大量的练习,没有真正消化课堂知识。③分组学习中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低。大学的课堂有一部分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开展学习的,以期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学生的舞台风范。但学生执行起来却非常善于抓住各种各样的漏洞去偷懒,往往变成了轮流制,一个人从制作到讲解全包,下一次再换一个人,最后,除了讲解的同学以外,其他人连内容都不知道。④课堂“低头”多,听讲效果差。信息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学生课堂上低着头玩手机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听不懂的时候,一焦虑、一烦躁,就容易放弃听课,转而去玩手机。
2.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方面的原因①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会计学原理理论性较强,学生从来没有感性认识,从而会感觉教学内容枯燥,老师在上课时,仅仅只是按照课件教学,未能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会让学生缺乏继续学习的兴趣,必然难以吸引学生。②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实践性。目前我国的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动手能力是教师应该交给学生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实际上,很多学校会计学原理的实践课并不多,目前大部分院校教师更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虽然学会了如何编制分录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但是在解决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上时,其能力是远不够的。学生不仅应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实验环境单一封闭。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未有机结合,仅限于实验室的模拟操作,这种封闭的实验环境导致学生对会计岗位认识的片面性,未能体现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行政单位及中介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增强学生对单位会计部门内部信息与其他部门业务信息以及外部单位信息相互联系的直观感受。
三、信息化时代改进会计学原理教学的建议
信息化时代,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更为便利,这既对大学的课堂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在一定意义上对大学教育提供了改革的机遇。大学教育完全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工具实现课堂的生动化、实践性等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始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情绪、风趣幽默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讲解,活跃课堂气氛。没有兴趣的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是不会有效果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充分发挥第一节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的课堂往往是一门课程连续上两节课甚至三节课,第一节课如果照教材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抽象的理论,学生不理解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上好第一节课,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第一堂课不讲授课本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财务处,翻阅查看会计资料,学生边看,老师边解说。通过看账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账”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感性上对账户,账户的借、贷、余等结构有所了解,这样学生脑子里有了“账”的烙印,对以后会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就变得轻松了。
2.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确立阶段性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比如详细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从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这样学生就不会迷惘,可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规划。再向学生介绍取得会计资格证书应学习哪些课程,学生对学习就能做到事先有数,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3.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将抽象的会计理论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快理解、消化、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环节中采用随堂实践、单项技能实践、综合技能实践等多种形式。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英国会计教学通常没有固定的教材,更没有统一的教材。英方教育者往往事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制定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大纲。他们认为,选取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大纲范围之内,调整教材的难度,尽量为学生创造出能提高他们兴趣的学习氛围。以最权威可靠的传统教材为基础,教师们还会从报纸上、因特网、电视新闻等多种途径选取材料,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而且学生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而这些教材往往以活页形式分发给学生,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对新传授的知识点印象更深刻,也便于他们课后复习整理。
与英国教学使用的教材相比,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似乎是“一本好书,代代相传”,教师无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而且这种“代代相传”的教材,也不利于教师创新教学,突破自我。教师的教学往往是循规蹈矩,不断地重复教学内容,导致失去创新精神和科研动力。这就要求会计教育界从自身内部进行会计课程的战略性重构。
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其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既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会计的基本印象,又关系到能否激发其学习热情,能否为其将来的系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一本优秀的《会计学原理》教材在会计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
一、中英《会计学原理》教材培养目标比较
英国会计教材普遍认为,学习第一门会计课的大多数学生是会计、商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阅读、分析、解释财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告。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制定决策提供信息,而会计学原理课程目标是介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成为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明智使用者,并广泛培养学生的各种会计能力。国内教材的出发点是帮助初学者掌握“三基”,即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为初学者打好学习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中英《会计学原理》教材结构比较
英国会计教材的结构安排是围绕教学目的展开的:在每章的开篇提出本章的学习目的,作为教师布置材料和学生预习的基础;在论述相关问题时,其学习目的又会重复出现,用于帮助教师讲述知识,帮助学生理顺学习知识时的思路;每章的练习、问题和案例是学习目的的具体应用,如果学生需要帮助的话,他可以参考相应的正文;每个学习目的的要点小结,与学习目的相关的新名词和术语的列示,以及关键学习目的的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复习每章的知识。其结构还有两大特色:一是每章开始时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企业的实例并引用了该公司经理、投资者或企业所有者关于该章主题的精辟论述。学生在学习时,可将实例贯穿于每一章的始终,将会计和企业的实际决策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书中的作业材料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作业材料分成了以下几种类型:复习思考题――覆盖了篇章中的所有重要问题;练习题――每个知识点的练习强化了篇章中所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练习――进行概念性分析、职业道德、研究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财务和管理报告及分析案例――解释财务和管理报告并通过案例分析、批判性思考和写作交流技能来形成管理报告。
国内教材的结构安排忽视了学习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开篇直接进入正题,不便于学生带着问题、目的明确地进行预习,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学生更是难以掌握课程的重点;在论述所需掌握的问题时,平铺直叙,学生难以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学习目的无从体现;章后的习题也多是对篇中已有的知识进行提问或篇中例题的简单重复,难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中英《会计学原理》教材内容比较
根据培养目标,英国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延伸,环环相扣,脉络清楚。
国内教材的内容是按照初学者的需要和后续各种教材的衔接来考虑予以安排剪裁的,其内容主要是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会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解释了六大会计要素、进行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会计循环全过程,并对整个会计工作内容及学科划分作一完整的概括性介绍。主要内容为: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会计学及其分支,复式记账和会计循环,内部控制和财产清查,会计电算化,会计规范体系,会计机构人员,会计职业道德。
四、中英《会计学原理》教材比较启示
(一)重新界定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1、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交流的需求,界定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会计教学中的首要问题,它直接涉及到课程设置的侧重性,决定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会计专业培养的总目标应该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专业知识雄厚的“金字塔”形的通用会计人才。具体地说就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实用型、通用型、开拓型和外向型的高级会计人才。
2、确定层次化的会计学原理教学目标。按照现行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只有到临近毕业才能培养起对本专业较全面的认识。而原理课程有些名不副实,可以说仅仅是财务会计学原理。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和账务处理的整个循环过程,而对会计学这门专业及会计这个职业的认识仍然是混淆不清的,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感觉到会计就是一个记账、算账的账房先生,看不到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很多学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在入学初期不分专业。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入学之初便建立起对会计总体的基本印象,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热情,相应地就应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让学生了解: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和企业中的地位及作用,会计职业的基本情况、会计的国内和国外情况、会计的管理体制、会计的功能、会计信息的建立、发展与传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尽管不在会计或其他相关学科中深造,也具备日后继续学习会计的知识和才能。
(二)有机协调会计学原理与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内容。目前,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基本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会计电算化七门课程,在教材内容安排上有很多重复现象。例如,《财务会计》中重复介绍了账簿、会计循环和财产清查等方面的知识。《成本会计》中有关生产费用的归集大多数已经包括在《财务会计》中,而《财务管理》中又包含了《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信息分析,并且和《管理会计》中应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很多相同的内容。如何协调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将现代会计的基本知识和采用的基本方法都包含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而在各专业课程中介绍各自特殊的、深层次的知识。
(三)强化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长久以来,会计的教学方式一直以灌输为主,这种方式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起着一种束缚作用。加强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处理复杂的经济业务,加深感性认识,增强其趣味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他们毕业后还会遇到更多的新知识和新变化。鉴于这种情况,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就应该采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小组辩论等,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四)我国《会计学原理》教材基本框架设想
1、《会计学原理》教材的主要内容。《会计学原理》教材能够称其为原理,就应该涵盖会计学的基础知识,既包括会计专业和职业的基本情况介绍,又包括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另外,由于我国会计学原理课的课时多为一个学期,所以《会计学原理》教材不可能像英国教材那样包含过多的详细的内容。大致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会计职业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会计的历史发展进程、会计职业的基本情况、会计管理体制等。第二部分: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这一部分主要是现行《会计学原理》教材的主要内容,不过需要在前后顺序上有所调整。学生在学习第一门会计课程时,没有任何会计方面的概念,在这时就开篇讲述理论问题过于枯燥,难以深入理解,不如将其贯穿于相关课程的讲授中,最后再加以归纳总结。该部分可按如下内容安排:复式记账法,会计循环过程,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管理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从介绍成本计算的一般核算程序入手,分析成本性态引入管理会计中普遍采用的变动成本法,并介绍企业在管理中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最后总结出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第四部分:会计专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根据前述两大分支的学习,认识会计的本质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通过比较会计的国内和国外情况,指出目前会计专业的研究重点和所面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
2、《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安排。《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应配合会计教育的目标进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避免“制度加说明”枯燥无味的形式。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加强学习内容的生动性,可参照英国教材的结构特点对我国的《会计学原理》教材加以改革。第一,在每章开始列示该章的学习重点,在论述到每节内容时,进一步强调该节的重点内容,明确学习目的;第二,除了以文字形式明确目的外,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在开篇以企业的实例引入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刺激学习兴趣;第三,在正文中对概念性、观点性、结论性的知识以特殊的字体加以强调,突出学习的重点;第四,在正文的最后,对重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与开篇的目的、问题相呼应;第五,复习思考、练习题中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除了覆盖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外,还应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案例,展开讨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晓芳,翟长洪,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2008.5.
以学科课程为基点渗透活动课程,改革现有教学计划
实践性教学的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如今财务会计专业仍采取的学科课程模式,学科课程模式较充分的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他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不强。而活动课程模式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较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注意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这些正可以学科课程模式的不足。那么,我们可以走继承与发展之路,综合两者的优点,在已有财会专业的学科课程体系中渗透活动课程,从而落实实践性教学。
从技能教学的角度看活动课程有三类:一类为学习新知识的技能学习课,他与知识教学相互融合;一类视为巩固某一类学科的知识、技能而设的技能训练课;还有一类是为了形成综合专业能力而设的技能运用课。由于后两者相对独立,在教学改革中主要明确这两类活动课程。
1、设置阶段实训课程,又称为课程实训
它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在教学上除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外,还必须完成相应的阶段性实训。在课时上,将其学科总课时分解成授课课时和实训课时两部分,授课课时用于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实训课时是专门用于技能的系统训练,实训课时的增加,并不是单纯的增加每门课程的总课时,而是通过内部调整,缩短理论课时才能加大实践课时,而理论课时的减少必须对教材合理规划,目前教育部规划出版的财经类专业教材恰恰在内容上已明显体现了“必须、够用”的原则,使得这一改革成为了可能。
2、设置综合实践课程
一是以能力教学为核心。课程的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各项能力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二是以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为框架。围绕能力教学课程是必要相对综合化,而课程综合化既要有利于完整顺利的实现教育目标,又要与职业资格标准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求得衔接,体现终生教育思想。就是说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课程体系又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教育目标框架。三是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为主体。课程设置既要与叫你目标,层次相适应。课程设置既要与教育目标、层次相适应,有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为学生今后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四是以便于评价管理为标准。课程设置纪要便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也要有利于学校的微观管理的实施;既要体现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又能体现较强的灵活性。
树立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观,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制定实施方案
实践性教学是以实现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知识、技能、情意乃至能力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的,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不能孤立和分散,影视系统的和相互促进的,必须在教学的全过程贯彻实践性教学思想,新词,在财会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基础上,进而构建与学科课程体系相兼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第一阶段是指一般课堂的实践性教学。由于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采取模拟的形式,模拟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为了区别与此,这里把日常上课成为一般课堂教学。一般课堂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学生首次接触到某技能,教师首次将此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它融合在日常上课之中,较为分散,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
一般课堂实践教学是实践和理论联系最近的交汇点,这一阶段是实践教学的开始,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又是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由于它较为分散,难以统计,若实践性教学加上这一部分,其可视将达到甚至超过50%,实践教学就能够符合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所规定的1:1标准。
第二阶段是阶段实训。它由实训课程组成,较第一阶段的实践性教学相对要集中,本阶段是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同时徐进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本阶段以模拟实习为主,由于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实训时间不可能长,所以大部分是阶段性分布实训。
课程实训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组织简单的过程实训,实训的经纪业务是最为根本的,设计的凭证也是最常见的,目的在于突出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实践证明,通过课程实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会计学原理》的理解,掌握了会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同时也为以后《会计电算化》打下了基础。
财会专业的毕业实习采取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手工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实习、社会实践、实结四个基本环节组成,根据实际情况,还可选择性的组织就业指导、弥补性训练、,毕业小辩达、专题讲座等内容。本阶段的模拟实习突出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运营运作过程,是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虽然综合模拟实习的主要内容,但模拟最终不能代替实际,让学生走向社会十分重要。学生认识社会的同时也让社会认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够更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此外,卫视实践性教学能系统的充分的落实,制定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方案十分必要。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方案有一般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指导,也有各学科分布实训的教学指导,还有毕业实习的教学指导。为方便各学科以及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践性教学指导方案应明确技能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教学建议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
丰富实践性教学内容,编写系列实训资料
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课时以及实施指导方案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前提,而实践性教学内容是实践性教学的质量保证。
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对技能的训练相对集中,所需要的时讯资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或选用。时讯资料的编写必须遵循循序渐进性原则和仿真性原则。美中时讯资料的编写诶诶以及各种时讯资料的衔接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此外,资料仿真度越高,学生感性认识就越强,训练的质量也就越高,因此,便携式,我们聘请了会计工作的实务人员参与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