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梯使用

电梯使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梯使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梯使用

电梯使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梯;电子板;门机板;运行故障

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频发电梯安全事故,由此对社会和谐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例如2012年9月13日13时,武汉市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重大电梯安全事故,一台施工电梯上升至100m后突然坠落,此次事故共造成29名施工人员丧生。调查结果显示,此次事故主要由电梯多处故障及超期超载所致。由此可见,必须加强对电梯的日常检修与故障维修。电梯电子板故障是引起电梯运行故障的主要原因,本文以电梯电子板的维修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些常见性电梯电子板故障的维修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电梯门机板故障的维修做重点讨论。

1 电梯使用电子板

电梯使用电子板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显示板、外召通讯板、主控板、I/O板、编码板、门机板等。电梯使用电子板通常由电源模块、核心处理模块、信号输入模块、信号输出模块、串行通讯模块组成,其中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监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整流电路;核心处理模块包括看门狗电路、复位电路、振荡电路、地址信号译码电路、RAM、EEPROM、CPU;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缓冲锁存电路、信号隔离电路、降压电路;信号输出模块包括功率放大电路、信号隔离电路、缓冲锁存电路;串行通讯模块包括CAN或RS485总线(内部通信所用)、RS232(电脑、调试器连接所用)。大量实践表明,电梯使用电子板的核心元件不易受损,即电梯使用电子板故障主要分布在电源部分、I/O接口部分,其中包括光耦的限流电阻、可控硅与驱动电路、电压偏低等。由此可见,电梯使用电子板的维修必须做到全面、细致、有重点,尤其要事先掌握清除电子板故障的具体现象。为了规避电子板故障的恶化,不得盲目短接信号。

2 电梯使用电子板的维修

由前文可知,电梯使用电子板主要由五大模块组成,其中电源部分与I/O接口部分最容易发生故障。基于此,本章节主要对电梯使用电子板的常用维修方法进行分析。

2.1 电子板初始化操作的检查

电梯使用电子板初始化操作的检查可采用以下方法:对输出继电器的吸合及LED的显示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查看是否发出报错声响,若字符或数字显示、报警声响皆存在,那么核心处理模块正常。若上述方面的反映皆不正常,那么首先应该对主板外部输入电压与电流进行检查。若电源正常,应继续对CPU的电压(5V)、复位电路、振动电路进行检查。电子板初始化操作故障多由复位电路保护故障所致,其中复位电路保护故障是指核心电压偏低致使看门狗电路保持动作或间歇性动作,而核心电压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看门狗电路电压通常应≥5V;CPU电路电压应≥4.6V。

2.2 输入信号后无反应的维修

若输入信号以后没有任何反应,那么首先应对电源及CPU的工作情况进行确认检查,具体操作包括:依次对输入电路接口部分、限流电阻与保护二极管(击穿与否)、光耦与隔离变压器(正常与否)进行检查。若电路有光耦,那么锁存电路可确定为完好,此时可参照光耦合器把故障明确到光耦的前或后端。输入信号后无反应的具体维修方法包括:把相应的电压从光耦输入端直接输入,由此实现光耦动作对电子板的反应进行检查,若有反应,便可判定光耦前端出现故障;若无反应把5V电压(1个)与470Ω电阻(1个)连接好后直接输入光耦输出端对电子板的反应进行检查。

2.3 无输出信号与通信不正常的维修

理论角度认为,若某个通信节点存在故障,其必定对整个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实际应用角度认为,若程序设计与硬件设计存在问题,其必然导致通信节点出错,进而对整个通信网络造成影响,具体表现包括呼梯、显示或开关门等不正常动作。此外,若电子板没有输出信号,那么首先应对电源与CPU的工作情况进行确认,同时对对应的输出信号进行检查。待上述操作步骤皆完成以后,再对输出接口的功率、功率元件对电路的驱动、信号隔离电路、信号锁存电路依次进行检查。

3 电梯门机板的维修

前文主要对电梯使用电子板常见故障的检查与维修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电梯使用电子板故障的维修必须做到全面、细致、有重点。本章节主要对电梯门机板故障的维修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展开论述。

3.1 案例分析

某46层建筑电梯的开关门动作不正常,手动启闭开关门发现门电动机没有动作。但电梯轿厢门与厅门关闭完好后,电梯运行速度正常。该电梯门系统主要采用交-直-交控制方式,系统的逆变部分设有6个小功率的晶闸管。该电梯关门过程因多次被杂物挡住,最终致使开关门无法正常工作。下文主要对该电梯故障的维修进行分析。

3.2 电梯门板机的维修

结合该电梯门机板故障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提出该故障的具体处理办法如下:启动电梯关门指令,使用万用表对交流电动机的定子端电压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无电压;电梯轿厢门与厅门关闭完好后电梯运行正常,该现象表明电梯的主板与门机板之间通信正常;对门电动机的检查结果表明,门电动机绕组绝缘完好,无任何受损现象,因此断定此电梯故障可能由门机板的门控制电路受损所致;把门机板更换以后,电梯开关门及运行完全正常。

综上所述,该电梯开关门故障的维修结果表明,电梯关门过程因受到杂物的阻碍作用,电动机出现堵转现象,进而出现过电流,由此损坏门机板的门控制电路。此外,对该门机板门控制电路的检测结果显示,逆变部分的某一晶闸管受损。但更换门机板以后,电梯恢复正常。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及高层建筑建设数量的增加,电梯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数量必然急剧增加,而对电梯运行安全的管理也变得至关重要,尤其要加强对电梯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检修。电梯使用电子板故障是电梯故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维修必须做到全面、认真、有重点,由此提高我国电梯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基于双ATmega128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2]周海丹.基于目的层预约的电梯群控系统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

[3]王凯华,康露,陈小平等.基于CAN通信的电梯门禁控制器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2(21).

电梯使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梯; 安全; 保养;

1 电梯常见安全问题

如果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伤害事故,将对乘客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电梯伤害事故具有危害性和随机性的特点。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和设备。根据对相关数据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影响电梯安全的问题中,电梯质量问题占16%,电梯安装问题占24%,维护使用问题占60%左右。以下是基于现场安装、维护、管理和应用中常见的电梯安全事故分析。

1.1 电梯安装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在电梯安装中,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比较复杂,不同的施工队伍会同时工作。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不注意竖井预留洞口,会导致电梯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电梯井道脚手架质量不合格,没有进行规范化处理,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未按规范采取安全措施,造成坠落井道等问题;在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未按规范进行安装作业,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安装工具、设备,使用了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机具,未进行安全检查和防范措施,造成安全隐患;有的各单位没有制定严格的现场安全管理办法,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为了抓好工期,没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而且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下工作,由此引发各种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1.2 电梯维护中的安全问题

电梯维修中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故障设备、维修人员、乘客等因素引起的。在我国,电梯安全事故大多是由于电梯维修不及时造成的,影响电梯的性能指标,引发各种安全隐患或事故。

在电梯维修中,工作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工作量大等因素也会影响维修质量。在电梯维保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或者在电梯维保不解决的情况下无法继续运行,这些都会诱发各种安全隐患。如电梯检修时用油代替脂,检修时不拆除短线,不及时检查制动器和承重装置的安全部件,会导致或增加各种安全隐患等。

在电梯的日常维护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也会导致各种安全隐患。比如电梯维修过程中,没有标识牌,可能导致乘客掉入坑内的事故。

1.3 电梯在管理中的安全问题

对于电梯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使用单位、监管部门和物业公司进行的。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检查过程中,对电梯的监管不全面、不准确,造成各种问题;在监管过程中,力度不够,没有物业管理,缺乏维修,没有维修资金,电梯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造成一些问题,电梯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运行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电梯应急救援管理平台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物业公司的电梯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精神,没有正确分析电梯安全使用的绩效管理,对电梯风险缺乏重视,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潜在的、突发的安全隐患和事故,从而导致电梯在运行中极大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2 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的专用设备,其组成复杂,包括驱动系统、导向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机电部分。在连续使用和运行中出现一些故障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的制度等措施,可以降低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减少安全隐患。反之,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不能有效消除,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必须正确认识电梯的故障和事故,采取预防为主、预防结合的方法,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针对以上安全隐患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解决办法如下。

2.1 正规厂家的选择

目前,电梯生产企业很多,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私利,生产的电梯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如果购买他们的设备,其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必须选择正规可靠的生产供应商,正规厂家提供的安装、监控人员在技术和经验上也能得到保证。

2.2 严格控制验收工作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根据特种设备的相关规定,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不仅要在初始安装完成后,还要在改造或大修完成后。在电梯安全事故统计中,未经检查直接使用的电梯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聘请专业人员对电梯进行验收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3 加强使用管理

在电梯使用管理方面,用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保电梯使用安全:

(1 ) 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制定责任人,对电梯进行日常检查和管理,包括技术档案等资料的管理,以及现场设施的管理;

(2 )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从人员工作职责、规范日常操作和巡检管理等方面加强日常使用管理;

(3 ) 为加强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试验,检验人员必须严格、公正地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日常试验,并认真记录和制作试验报告。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电梯安全使用和检测的基础。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测计划,严格要求专业人员按计划高效完成不同专业检测任务,及时控制电梯基础设施和安全附件的正常运行状态,并对存在缺陷或安全隐患的部位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2.4 日常维护

电梯的定期维护是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维修单位做好电梯的维修保养工作。维修单位对电梯进行维修前,应根据电梯生产厂家和品种的不同要求进行检查和评估,确认在用电梯的安全性能,以及专业人员、设备、设施,维修所需的技术规范,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按要求完成专业可靠的维修工作,按相关标准和用户要求,确保电梯的安全。

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维护保养工作:

(1 )日常维护保养作业性质、作业内容以及应执行的相关标准规范;

(2 )维护保养频次、人员资质管理、维护保养安全制度管理;

(3 )应急救援预案及措施;

(4 )发生故障后的处理以及救援时间保证。并根据自身特点努力提高维护保养的有效性、可靠性。维护保养单位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电梯存在安全方面问题时,要及时通知使用单位,将安全隐患消除,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2.5 提高人员素质

电梯安装维护人员和使用者的个人素质也是造成电梯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培训、制度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提高人员素质也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行途径。

电梯安装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责任感以及对相关规范和制度的学习和理解程度是直接影响电梯安装维修质量的原因。他们说,现在很多电梯安装维修人员技术能力低,责任心不强,对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不了解或理解不透彻,在安装维修过程中不按说明书和说明书操作未按规定认真填写相关记录。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加强对安装维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术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

对于电梯运行过程中的使用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定期对使用者进行培训,规范电梯的安全使用,使其在思想和行为上重视电梯的安全使用。根据规定,电梯内必须粘贴“安全检查合格”标志和“乘客须知”安全规范说明书,提醒电梯使用者安全规范使用电梯。同时,小电梯安全知识或安全警示标语也可以贴在电梯周围醒目的地方,引导和帮助乘客了解和学习电梯安全知识。根据医院、商场等人流较大场所的需要,专门设置电梯管理员,帮助人们更安全、可控地乘坐电梯。

结束语

随着电梯总量和老旧电梯的逐年增加,电梯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使电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必须加强电梯风险防控,加强监管,推进监管改革,提高人员安全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提高电梯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电梯使用范文第3篇

在电梯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有时为了使用的方便和功能的需求,可能会关闭部分层门,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带来严重的事故,由此可见,层门取消过后如何处理就值得人们去探讨和研究。

一、典型事故

2012年9月17日,《重庆晨报》刊登了这样的消息“被困密室两天三夜,88岁老人挺过来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2年9月13日下午5点半,家住重庆市南坪天龙城市花园三期的88岁老太太刘碧群,与往常一样进入了上楼的电梯,但是由于电梯故障和消防通道被封堵,造成刘碧群老太太在负一楼的狭窄空间里被困两天三夜,于2012年9月16日早上8点左右被小区里的清洁工发现,才被成功救出。

发生这样的事情,老太太的亲人和小区的业主都非常气愤,好在老太太身体好,救援时间不太晚,否则就会造成生命安全,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2012年9月18日,《重庆晨报》对该事故进行了跟踪报道“封锁安全通道,物管和租用方受处罚”,按照《重庆晨报》的说法“神奇的电梯依旧是个迷……;尝试:事发后,工作人员尝试按负一楼的按键,按100多次都没有反应;声音:电梯系统正常情况下,出现这种故障的几率跟买彩票差不多;未来: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目前,只有找厂家过来调查了”。

二、事故原因分析

笔者从事电梯检验多年,也参加过多起电梯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但这种现象的确从未见过,按道理,层门按键取消后,就没有信号输送到电梯控制系统中,电梯也就不会去该层停层和开门,但经过对该事故的仔细分析后,可能的原因会是这样:层门控制信号取消后,由于空气中存在水分和粉尘,长时间没有清洁处理,导致信号插座严重积灰导致这些积灰成了导电体,接通了按键信号,一旦发生轻微的震动就会破坏该电路,也就造成事故之后不管如何按键都没反应的原因。

三、事故处理建议

这次事故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是我们不能让同类事故继续发生,因此,笔者对层门处理提出如下建议:

1、对于长期不会使用的电梯层门,在满足安全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建议完全取消电梯层门,采用坚固的砖或其他物品进行封堵,不能留下可进出的机会。

电梯使用范文第4篇

电梯配置的相关规范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的高层。每栋楼的设置的电梯不应少于二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JG/T5010-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4190-1984(E)《电梯与服务―第六部分:安装在住宅建筑中的乘客电梯的规划与选择》):第4.2.4电梯规格和数量应符合附录A~F中各表的规定。这些图表是根据一天内上行高峰期的交通需要和4.2.2(如果只装一台电梯,电梯的额定载重量不小于630kg,额定速度不低于0.63m/s)4.2.3(在每一梯群中,所有电梯的速度均不得低于1m/s,而且至少有一台电梯的额定载重量是1000kg。)条来选择电梯规格和数量。

还有一幢大楼所选择电梯规格和数量,井道布置应符合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J310-88《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2-9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JGT50-88《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二、电梯配置的相关考虑问题:

新建高层建筑项目的投资者和设计者都会遇到电梯的选配的问题――如何为项目从技术角度选配时应考虑:

1.决定输送能力的主要参数

在初步设计,电梯数量应计算。电梯的服务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乘客平均等候时间不应超过120秒,发梯间隙时间不宜超过60秒

2.安全、经济的主要参数――可靠性、先进性、舒适性

可靠性是指电梯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规定功能的能力,国标GB10058《电梯技术条件》中规定的;电梯运行6万次故障少于5次为合格,少于2次为一等品,少于1次为优等品,且在附录中规定了故障的定义。而影响人身安全的环节如、安全钳限速器的安全联动、安全触板、电器保护系统等绝对不能失效。

电梯的先进性主要是电梯的拖动与控制技术方面,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梯出现了根本性的进步,矢量控制的变调频调压调速技术(VVVF)使交流异步电梯的调速性能力达到直流电机的水平。目前更为先进的完全数字化控制的永磁同步无齿拖动系统则更为可靠、先进、节能。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理论的应用又使电梯调度控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电梯的舒适性主要是指电梯的加速度、振动、噪声、装璜、照明等,其目的是给乘客提供一个尽量舒适的乘梯环境。早期舒适感要求主要是失重感、振动、噪声在乘客忍受的范围内。现代乘客舒适变化到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绝对安全与上上下下的享受。

普通人对失重和振动的承受力是很有限的,国标GB10058《电梯技术条件》规定了电梯加速度值a不得大于1.5m/s²。加速度与振动叠加电梯乘客就会有颠簸的感觉,可能出现眩晕。这就要求加速度变化率尽可能小。

电梯额定速度和加速度关系到轿厢运行的时间,但同时受到层楼间距的(最小停站的间距)的制约。但实际上电梯额定速度的选取考虑大楼的总高度、楼层数、额定乘客数和群控调度等方面。对于总楼层不高的且停站数多的大楼,由于受到加速度的限制,高速电梯达不到额定速度;电梯的速度值并不是越大越快。安全装置的投入越大价格就贵,过追求高速度就会浪费购置电梯的经费。

3.电梯额定载重(轿厢容量)

有传统的电梯交通分析计算中,使用较大的轿厢容量而不是额定载重量。简单看来大厢容量就能输送能力就高,但实际上过大的轿厢容量就会导致停层概率增加,出入时间的延长, GB7588-2003中规定运动期间的保护要求在平均关闭速度下门的动能不应大于10J、同时有使用者的连续控制下进行关闭速度不应大于0.3m/s。有没有客流高峰时设备运行费用大。因此国内一般以13人(1000kg)、21人(1600kg)为参考基准,结合具体情况上下浮动。为了防止乘客过多或超重GB7588-2003中规定了电梯额定载重量与轿厢最大面积的关系。住宅电梯轿厢考虑运送大件或重件物品如家俱、钢琴、担架等特品。且为了安全GB7588-2003中规定必须安装有超载保护装置。

4.电梯的配置经性

经济性在电梯的配置中,房地产开发商比较关心的,主要涉及电梯的设备费用、土建费用、安装费用、关税及保险等等。对于设备费用取决于电梯的类型、功能配置、技术水平、品牌质量档次。住宅建筑设置多少台电梯合适的问题,目前有二种:

(1)按公式计算。从收集国内外的资料来看有五、六种之多。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不同计算所规定的数值也不一样,而且有很多情况下是凭经验或实测得到的,因此按公式计算也只是近似值。

(2)按经验确定。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计院大都采用当地的规定或各自的经验确定基本参数。如《深圳市民建筑设计技术要求与规定》规定:住宅电梯初步确定电梯数量、额定容量及速度。十二层及上的高层住宅,层住40人,其电梯数不应少于2台。二十四层及上的高层住宅,层住40人,其电梯数不应少于3台。层数为35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层住40人,其电梯数不应少于4台。上海市的资料表明:在20层以下的高层住宅中,台额定750KG、额定速度1.0m/s的客梯可服务60~100户。塔式建筑为50~80户为合理。

三、从技术角度考虑中小城市电梯选型配置与经济使用

(1)在本人的20年电梯检验工作和对各大城市电梯配置的了解,以上的经验值基本满足需要,但是很少有按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的高层,每栋楼的设置的电梯不应少于二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我们理解为病床电梯,其额定载重量是1600KG,额定载人21人。轿厢面积可运送大件或重件物品如家俱、钢琴、担架等物品。针对山地形的中小城市,没有发达的公交系统,高楼过于集中于城市中央,人们过于集中于周围工作和生活的高楼,有比例的配置病床电梯,能较好地解决上下班的高峰、大件或重件物品等问题。这样的电梯配置对于房地产商来说经济费用要高一些,但是对于住户来说多了很多方便。这种相对利益的平衡,只能通过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大楼审批中来强制规定。

(2)电梯运行经济性及业主、物料管理的需要

业主希望能否像坐公交一样刷卡消费小区内乘坐电梯,刷卡制就是物业公司在电梯上安装刷卡机,业主们根据需要可以自行购买和充值IC卡,乘电梯如同乘公交,根据所乘的楼数,电梯卡会扣除相应的电梯费,或者是按次收费。每次业主刷卡也只能根据电梯卡的信息到达自己所在的楼层。外面来的人如果没有小区的业主帮助也是没有办法乘坐电梯进入的,外人不能随便进,业主感觉很安全。为了公平起见,也为了减少小区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的纠纷,一些相对较为合理的电梯费收取办法应运而生――比如一层用户不缴费;缴费按楼层使用系数收费;按照单个楼层业主的实际人头来平摊电梯费;这些办法确实能够相对平衡,但仍然被业主们指责为不合理,即使是按人头收费,但人的使用次数无法平均。同时限制层数不方便,邻居亲朋来往受限制。对于外来人员,如果是居民的朋友亲戚,他们保安在联系过户主后会帮其刷卡开电梯,离开时户主帮其刷卡上电梯。物业、保安24小时有人值班,随时可以为紧急情况刷卡。

为了物业方便管理和收取物业费,这是一种新趋势,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火热,城市地皮紧张,城市里逐渐兴起了风景好、视野开阔、占地面积小的小高层。但小高层电梯收费和使用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议。电梯的电费和维修成本比较高,为了合理维护,物业公司在基本的物业管理费之外通常会加入电梯费,来做为日常养护电梯的费用。但是低层住户,尤其是居住在3层以下的住户,电梯的利用率远不及那些住在高层的用户要高。然而物业公司在收取电梯费的时候往往是住户平均分摊,这让一些低层住户很难接受。

乘电梯实行刷卡制有三条好处:第一,实行刷卡制对于物业管理费中电梯费的收取是一种简化,乘多少电梯就交多少费,就不用再乘楼层使用系数来收费,这样低层住户也不用帮高层住户分摊电梯使用费,更加合理更加公平;第二,减少了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的矛盾,电梯费交多少完全取决于业主自己,不会再因为有业主不愿意缴纳电梯费物业管理公司就把电梯停了,减少了物业管理公司虚报电梯费的可能性;第三,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小区的安全。外来闲杂人员尤其是推销员就不会一层一层“扫楼”了,小偷只能走楼梯,明显地加大小偷被抓的几率,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乘电梯刷卡势在必行,我们业主都应该给予支持。

电梯使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梯改造、技术参数、轿厢装潢

1.引言

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一些旧电梯的技术配置已明显落后,整机运行情况也不理想。而且修理次数和费用增加,故障率高,很多零部件已停止生产,使用过多的替代品并不能确保良好的性能。在紧急修理中由于缺少配件使电梯不能及时投入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使得日常的维护保养已不能保证电梯正常使用。这时电梯改造即能解决根本问题,又比更换一台设备节约资金。

2.电梯的改造技术及相应技术

随着电梯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技术和零部件的应用为在用电梯的改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纵观我国电梯发展史,可以看出电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应用模糊理论,串行通讯技术以及微机控制技术取代陈旧的有触点的继电器控制;应用先进的变频变压调速取代落后的AC-2交流双速拖动;以效率高的永磁无齿轮传动或行星齿轮传动取代效率低下的蜗轮蜗杆传动;以变频调速门机取代传统旧式门机;以无碰撞的光电门保护装置取代传统的机械式安全触板等等。科技进步为在用梯的改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应用这些新技术、新部件需要从事改造的单位进行细致周密的再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改造效果。

电梯改造区别于电梯修理,其工作内涵不是简单地对零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就可以解决的,修理仅仅是将磨损或损坏了的零部件通过规范的操作使它恢复到原设计状态,而改造就不一样了,它需要通过再设计去改变电梯的整机,或部件的性能。电梯改造是对在用梯的一次再设计。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附录e特别指出以下情况均应视为电梯的重大改装:a) 改变:额定速度;额定载重量;轿厢质量;行程; b) 改变或更换:门锁装置的类型(用同一种类型的门锁更换,不作为重大改装)。控制系统;导轨或导轨类型;门的类型(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层门或轿门);电梯驱动主机或曳引轮;限速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缓冲器;安全钳。

大部分的电梯改造主要是更换:门锁装置;控制系统;轿门门机;电梯驱动主机或曳引轮。对于改变电梯主参数:如额定速度和额定载重量,那么驱动曳引机和控制系统更换是必不可少的。对曳引机除了应计算电机功率,进行传动设计外,还需进行曳引能力的设计计算,曳引绳在曳引轮槽的比压计算等,以确定所选用新的曳引机是否满足GB7588-2003中9.3曳引驱动电梯的曳引条件及曳引绳的比压,是否满足速度、载重量、紧急操作、及制动系统等各项要求。同时对限速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安全钳、缓冲器装置也应按新的主参数进行设计配置并分别满足GB7588-2003中相关的各项要求。对于控制系统要与驱动曳引机相匹配。

经改造后的电梯,采用了PLC、变频器等先进元器件及智能控制技术,使原电梯的控制设备大为简化,消除了不少电梯故障的根源,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运行曲线进一步圆滑,运行舒适感明显增强,控制功能增加,运行效率也逐步提高。但由于改造队伍良莠不齐,技术水平差别较大,使得一些电梯改造后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故障率反而升高,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本人在电梯检验过程中,曾经发现控制系统变频器功率过小与原有的驱动曳引机不匹配,导致额定载荷不能启动的现象,这就是没有经过重新设计,控制系统与驱动曳引机不匹配,出现了新的不安全因素。

在这里特别指出在用电梯在改造中用户希望追求轿厢的华丽,对装潢提出不少要求,例如,有的改造单位根据用户的要求将轿厢地面铺设大理石,为了给乘客一个优美舒适的乘坐环境,还在轿顶安装空调等等。这无疑改善了电梯轿厢的豪华与舒适,但是因大理石和空调的重量,轿厢的质量就会有所变化,有人认为这只是影响电梯的平衡系数、加几块对重铁就可以了,其实这是改变了整个电梯的额定载重量,是主参数的改变,并不是简单的轿厢质量变化。轿厢质量的增加是增加了整台设备的负载,同时要考虑到电动机的功率问题、曳引能力问题、曳引绳在曳引轮槽的比压问题、钢丝绳的安全系数问题及制动能力与紧急操作的各项要求。同时对限速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安全钳、缓冲器装置也应按新的负载能力进行设计配置并分别满足GB7588-2003中相关的各项要求。如果不考虑上述问题,只是增加一些对重,使电梯平衡系数达到要求后就投入使用。肯定会减少电梯的使用寿命,而且电梯的各个安全部件和保护装置也不能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容易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还有对于层门装修,其实也是增加了层门的自重。这会加大开关层门的阻力,也大大削弱了层门自动关闭的能力,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是增加了轿门门机的负载。本人在检验过程中遇到过一台新安装的电梯因为层门装潢后,轿门门机经常不能驱动层门关闭,门机处于过载保护状态,使电梯无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