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惠金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适时,以“汇科技、慧金融、惠生活”为主题的2014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开幕。与往年相比,此次金融展最大的亮点在于,创新性地将惠民生活服务与惠企金融服务进行了同比重的规划展示。在同步进行的第十五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中,来自金融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的高管,针对普惠金融、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等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惠及小微 惠及民生
“普惠金融也被称为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小微经济实体提供价格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在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进行了演讲,从国家政策层面解读了发展普惠金融对推动我国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李东荣指出:“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在于解决好金融服务覆盖弱势群体和边远地区带来的成本和效率问题,即可持续发展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服务对于企业和民生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从十个方面发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包括广大小微企业盼望已久的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等。
与国务院颁布的该指导意见遥相呼应的是,本次金融展体现了对小微企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展区,各参展企业不仅将自己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搬”进了展会,同时还有部分企业开展现场咨询、现场办理相关服务。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2.0版本、华夏银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战略、北京农商银行的凤凰福农信用卡以及银联商务的天天富产品、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等,一系列以“扶小帮微”为主的产品在本届金融服务展中吸引了不少小微企业代表前往展台了解服务内容、洽谈合作项目。
在论坛中,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微金融研究院院长陈达伟从服务主体、服务模式、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他表达了对中国小微企业的深切关注。“我们普惠金融瞄准的主要方向第一个是草根用户。这些人没有机会进入大型理财机构做金融产品,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普惠的金融产品。第二个是小微企业,我从上大学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小微集团的聚宝盆项目,一直在想办法让小微金融机构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共同做好金融服务产品,为金融市场中众多的小微企业服务。”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民生问题的焦点,惠及“三农”的科技产品在本届金融展中可见一斑。总部设于英国的光荣国际(Glory Global Solutions)带来了一款超极“迷你型”的钞机芯―MultiMech Secure,它带有两个安全钞箱的小型出钞模块,能够对全球范围内各币种的钞票进行精确地管理和出钞。由于其容量相对较小,可以满足农村地区对现金量需求的同时,降低农村地区不熟悉ATM设备的低成本需求。
据了解,该产品已经与国内部分地区的金融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在不久的将来这款产品将出现在我国较偏远的农村地区。
互联互通 普惠金融
到银行办理业务需要排队取号,这已经在老百姓心目中达成了共识。如今,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手机进行排队取号,同时还可以利用手机银行的“摇一摇”功能就地查询最近的建设银行网点以及办理业务的排队情况,方便人们选择办事银行。这项功能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办事周期,提高了金融业务的办事效率。
类似这种具有浓厚“互联网”味道的金融服务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如中国银行推出的金融级开放平台“中银易商”,先后推出的汽车产业链融资、网商贷款、网络通宝、航运在线通、报关及时通等一系列对公产品,以及在线金融超市、就医挂号、便民缴费等一系列对私产品,无不体现了互联网金融带给企业和民众的便利。
谈及在互联网时代,中国金融业如何实现创新转型时,IBM大中华区副总裁、行业及价值创新事业部总经理王天羲在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中分享了她对金融IT业的洞察能力。她指出,这几年信息技术的变化对金融界这个最传统、最重要、最稳定的行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传统银行进入互联网,我们可以简单地浓缩为三个字―迎、战、合。应对冲击,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传统金融业务能力,打造智慧金融。把传统的业务经过数字化打造,能够更快更广更深地提供给客户。积极拥抱互联网发展平台,发展新的金融业态,建设网络金融,这是很多金融行业客户谈论的焦点。无论是互联网、理财或是电商社区都在做不同的探讨,其本质就是希望能打造一个更深更广更快的平台。”
移动金融 大有可为
据资料统计,2013年全国移动支付交易金额高达9.6万亿元,比2012年增幅超过300%。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已经达到了8.8万亿元。未来,中国的移动金融将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李东荣指出,移动金融是对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资金融通活动的总称,包括基于移动互联网所形成的各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等,相对传统的物理网点服务和普通网上服务,移动金融在信息获取、传输、共享的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便捷金融服务工具需求的新的重要途径。
普惠制金融研究现状
围绕普惠制金融,我国学术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多以金融供给中的金融排斥现象为主线,探索健全金融服务,主张完善现有制度,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等方式推进金融尤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实现金融的普惠性。主要表现在:1)普惠制金融的基本内涵界定及其分析金融排斥是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1]9-15,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2][3]5-10[4],普惠制金融是基于解决社会中由于多种原因难以进入主流金融体系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的那部分人的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的问题,它既是金融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能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金融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现象[7]14-15,对于打破金融排斥、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农户收入有重要作用[3]5-10,是弱势产业、弱势地区和金融弱势群体在金融发展中应享有的权利体现[6][7]14-15。普惠制金融与农村金融和小额贷款构成了捆绑性概念,涉及一切被金融市场挤出的融资需求,是一种介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合作金融形式,合作的边界决定了普惠制金融操作的社区性质,需要立足于金融增量改革[8],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为包括弱势经济群体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全功能的金融服务[9]。2)普惠制金融的结构特点分析普惠制金融体系的核心是不同区域、不同收入阶层的公民都有公平的享有金融服务的机会,特别是贫穷地区、具有强烈脱贫意愿的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都能得到有效满足,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价格相对合理的产品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农户等低收入群体对象提供服务;第二,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保险、汇款、养老金、理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第三,强调放松金融管制,允许社会各种性质的资本在贫困地区设立为中低收入经济群体服务的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使普惠制金融体系包括从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到银行金融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组成[9],同时追求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7]14-15。3)普惠制金融的作用机理分析我国正规银行体系的操作逻辑造成了挤出效应,使相当一部分弱势主体通过金融体系向强势融资主体提供资金,而被挤出的弱势融资主体不仅仅存在于农村金融领域,大量中等收入以下的城市居民和小企业,事实上亦需要普惠制金融服务[8]。KelleeSTSai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作为实现金融普惠性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原因在于正规贷款的有限供给、国家执行贷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割趋势严重以及许多微观金融组织存在制度缺陷[10]。4)普惠制金融的作用价值分析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与其金融公平性程度紧密相关[11]18-23,普惠制金融建设滞后容易导致融资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积聚,过多的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项目和投机领域;建设普惠制金融体系,有助于分散金融资源配置,换取更稳定的金融环境;金融业侧重中小经济主体融资,将提高整体盈利水平,盈利来源将从数量扩张转向风险溢价[12];有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破解农村金融排斥,促进农村金融融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3]42-48[14];支持贫困人口脱贫[15]21-26[16]。从全国层面看,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组成农村普惠性金融的贷款使用效用维度和产品接触维度显著地促进了农村生产率增长;从区域层面看,中部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西部地区不显著,东部地区不存在效率损失[17]。普惠制金融理念是对传统农村金融制度的一种融资矫正与补偿机制[18],为广大群体的金融需求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规模;拓深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群体(深度;降低客户群体和金融服务提供者双方的成本(成本效益比[7]14-15。5)普惠制金融问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逻辑的建构分析研究普惠制金融发展的必然性和建构普惠制金融路径的文献资料采取了多种分析方式,主要有:从二元性金融视角构建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指数,并在空间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剖析城乡金融差异的波动态势和未来演变趋势[19];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将金融资源归纳为空间差异、空间过程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三个层次,认为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态势,是一个金融集聚与扩散的过程,是金融效率的空间调整和提高的过程,也是金融功能的空间深化和完善的过程[20];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构建金融排斥指数测度模型9-15[1];利用欧洲晴雨表数据对欧盟成员国的金融状况进行分析[11]8-23;测算金融扭曲度指标[21]。6)推进我国普惠制金融建立和发展的路径分析完善的普惠制金融体系框架应在坚持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下,集法律体系、服务组织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三位一体[15]21-26[22],从需求引致、供给推动、金融生态入手,处理好金融公平与效率、金融机构盈利诉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加强政府规制,发展融合性的金融机构并践行社会责任[13]42-48[2];加强风险管理,开展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转换经营机制,构建信贷管理及风险防范体制,加强风险保障机制建设,促进供需主体的互利共生及良好金融生态的形成,推动农村金融的加速度增长;重点干预“金融沙漠”问题[23]-[24];激发弱势群体的金融有效需求和增加对弱势群体的金融供给[4];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合理的农村业务分层,建立成本收益和比较优势相结合的竞争结构[21]19-25;降低门槛,增加贫困地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数量;处理好金融监管与民间金融领域自发内部规则的关系,适度放松管制;处理好与政府在推动“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中的关系[25]-[26]。安明友建议以农民获得的财政补贴为担保建立农民基本信贷保障制度以促进普惠制金融体系的建设[27];董龙训建议以低成本拉近金融服务与农民之间的距离,有效破解支付领域地理排斥;发挥服务点功能,破解金融服务营销排斥;依托服务点开展宣传,破解支付领域自我排斥[28]。
简要结论和总结
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以关注我国金融尤其农村金融领域的金融排斥现象为主,直接研究普惠制金融问题的文献相对不足,但从金融排斥的研究成果中不难感受到,学者们都寄希望通过一种机制推动我国金融的发展,实现金融领域尤其农村金融和针对低收入阶层服务的金融走向更公平、更合理,更具有普惠性,实现金融的共享。2借鉴孟加拉国的格莱眠银行(GB)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金融发展定位和金融管理模式,发展符合我国农村地域特色的小额信贷等小额金融道路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希望通过对贫困人口提供小额金融服务,以及其他非金融社会服务如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达到实现经济增长和减贫目标,当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形式对这种普惠制金融的实现机制做出了实践,如: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bank),拉美的行动国际(ACCIONInternational)和印度的自我就业妇女协会(SE-WA)银行,值得我国在金融发展道路上借鉴,以推动我国实现普惠制金融的发展诉求。3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更多的关注普惠制金融问题,不仅要理清普惠制金融的思想底蕴,更要从我国的地域特色构建更科学的实现机制,将普惠性金融的内在功效价值转换成实际的操作价值,推动我国金融尤其面对中低收入阶层的金融设计,解决无抵押群体的金融需求问题。4构建普惠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将金融的普惠性功效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体化,为金融的普惠性发展建立社会发展的经济诉求。5普惠制金融与小额信贷的关系问题研究。不能将小额信贷等同于普惠制金融,在研究中要注意厘清二者的关系,但一般认可,小额信贷应该是普惠制金融的一种基本的实现机制。
本文作者:安明友工作单位: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经济研究中心
继《港囧》的广告预热之后,去年底,羽泉为互联网借贷平台——借贷宝代言的史上首支“失声”电视广告同时登上全国十大卫视和五大网络视频平台。一夜间,人们知道了“熟人谈钱,交给借贷宝”。
4月12日,借贷宝运营方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借贷宝企业版,以对接超万亿级的社会资金方和百万级的中小微企业。
在产品逻辑上,借贷宝企业版与之前的借贷宝个人版基本一致。也就是借贷宝平台本身不抽取任何服务费用,当然也不承担任何风险担保,个人凭借自己对公司运营状况的判断,进行自我风险控制,是真正的P2P借贷业务。但是,企业版发起的每一笔财政金融融资,都需要企业主连带担保,这些债务并不会随着企业的倒闭而消失,一旦发生逾期,借贷宝的催收部门会作为合同中的丙方向企业主进行催收。
世界性难题
正如人人行科技CEO王璐所言,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企业群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推动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它们吸纳了大量就业,为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资金问题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效率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根据最新的一份调研,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中小微企业表示融资难是限制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余的原因包括行业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大、利润低、整体经济环境不好等。
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是不足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5600万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其中三分之一有借贷需求,但是真正从银行贷到款的不足12%。
当然这其中也有缘由。中国的银行借贷有一个前提条件,它要企业有不动产做抵押,但是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是没有不动产的,因此他们就没有向银行贷款的资格。此外,中小微的经营风险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而银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在向中小微企业放贷时会非常谨慎。
王璐说:“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是一件利国利民大好事。希望借贷宝企业版能帮助每一个中小微企业不陨落在追梦的路上。”
王璐激扬文字的背后是互联网金融对于普惠金融的巨大价值,这一点不可否认。
最佳实现路径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去年1 2月3 1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指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必须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金融,除此之外并没有第二条道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便指出,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开辟了一个新路径,通过技术可以降低供给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
为什么说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的最佳实现路径呢?这源于互联网金融的几个重要特征。
低成本是互联网金融最直接显著的特征,而这可以使得在传统金融环境下无法盈利的普惠金融业务得以盈利,实现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规模经济、平台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这种商业模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一步助推普惠金融的发展。 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便捷和广覆盖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
此外,互联网金融可提供便捷全面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有助于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有效降低金融风险。而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互联网金融可以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到可记录、可追溯、可验证,能够卓有成效地帮助传统金融改善信息不对称现象,利用大数据来加快征信体系建设,进而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问题的确很多
互联网金融之于普惠金融的价值是巨大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存在的问题。以互联网借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借贷平台达到了2595家,同比增加64.7%;全年成交额达到了9823.04亿元,同比增加288.6%。另外一组数据:2015年,有896家互联网借贷平台存在问题,其中跑路的占55%,提现困难的占29%,停业倒闭的占15%,还有1%是因为刑事介入(曾经风光一时的“e租宝”便是其中之一)。
市场火爆但问题多多,这就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真实写照。
商业资本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利用中国金融体系的漏洞和落后,追逐一个又一个获利的机会与空间,而舍弃了金融的本质是对信用风险定价,这是互联网金融问题的症结所在。而背后是监管的缺失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监管基本内容是对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由原来传统金融机构的对应监管部门监管,对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监管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具体管理办法或做出风险提示。应该说,这一体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期能够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的。
但其后,特别是201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爆炸性发展,这一监管体系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例如,当前我国出现了因对银行主导型的网络融资监管过多、对非银行主导型的网络融资监管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商业银行贷款无法创新、大量的非银行网络融资风险巨大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形成制约,加强监管和政治势在必行。
监管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4月14日,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为期一年。同时,公安机关将与有关部门展开密切合作,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
同日,由央行牵头联合多部委,结合地方政府及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组成的专项整治小组正式成立,并制定了接下来一年的具体时间表,将具体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7月底,各省级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清理整顿方案,同时各部门、各地区分别对各自牵头区域开展清查;第二阶段,从8月到11月底,将实施清理整顿,同时工作小组和各地区分别组织自查;第三阶段,从12月底到2017年3月份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由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完成总体报告,并形成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建议。
一场严厉的互联网金融监管风暴箭在弦上。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面对新模式、新技术,监管也应创新思路与方式。新金融需要新的监管思维与原则,以及运用新技术手段。举个例子,传统的金融监管,更多强调资质、资金和牌照,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方式,但这并不完全适用新金融业态。与之相对应的,可以采取考察新金融的技术门槛的方式,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风险控制技术以及数据基础设施等方面,从而避免一些违法人员通过互联网从事非法行为,进行监管套利。
政府监管的目的当然不是限制和围追堵截,而是为了打造一个更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良好发展氛围,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但可以预见,伴随着监管风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将进入大浪淘沙的时间窗口,优者胜而劣者将会被淘汰。
在达成的各项共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FI倡议的《玛雅宣言》。AFI是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监管当局和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参加的合作组织。2011年9月,其成员在墨西哥里维埃拉玛雅会面并参加第三届普惠金融政策论坛,重点探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普惠金融在增进人民权利和改善人民生活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穷人;普惠金融在提高各国及全球金融系统稳定性、金融体系完整性上所发挥的作用;普惠金融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健康的、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次会议形成了著名的《玛雅宣言》。
AFI通过号召各国签署《玛雅宣言》并对普惠金融发展目标进行承诺来推动各国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并为此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截至2014年9月,已经有54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相关部门签署了《玛雅宣言》。截至2015年5月,在普惠金融联盟的成员国中,已经有31个国家制定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另外还有27个国家正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之中。
普惠金融国家战略的意义
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中说,不合理的金融结构将部分人群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使得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而这种不平衡会影响到社会公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不会自动解决公平问题,政府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普惠金融就是一个有力的抓手。
实际上,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就是要去解决金融领域的“市场失灵”现象。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来说,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旨在扭转金融结构的失衡,从而改善社会经济结构。应当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是个系统性工程,政府应当统筹全局,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需要推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各项普惠金融发展措施并使这些措施能够相互配合,需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需要动员国内各个部门和机构去落实发展普惠金融的措施,需要根据相关措施的效果进行反馈和修正。因此,政府需要有明确的、统一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制定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的战略有利于凝聚共识、明确方向、落实措施,从而实现目标。发展普惠金融,实现全球层面和国家层面上的既定目标,需要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其次,认清实际情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是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目标的基本条件;制定战略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分析的过程和解决方案的过程。此外,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制定战略还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普惠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践在变,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在变,各国的实际情况也在变;各国需要应对发展普惠金融中遇到的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和修正战略就更为必要了。再次,战略可以影响普惠金融的发展效果。查看各个国家普惠金融的资料和数据,可以看到即使是各方面条件较为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在国内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各国不同的发展战略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制定并实施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国家,其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要比其他国家更好。
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
数字化普惠金融(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DFI)就是以数字化方式提供的普惠金融,它是对普惠金融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发展。世界银行下属的扶贫咨询专家组(CGAP)认为,数字化普惠金融可以定义为“以数字方式获得和使用正规金融服务,这类服务应当符合客户的需要,并以负责任的方式以及客户可负担、服务提供商可持续的价格来提供”。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数字化普惠金融能够在提高金融可得性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GPFI)指出,“作为近十年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伟大创新――数字金融,包括移动支付、网上银行、P2P、在线保险、众筹等,成功地提高了低收入人群、老人、年轻人、妇女、农民、中小企业和其他被金融排斥的人群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正在飞速地寻找向未被服务的人群提供数字金融服务的C会,数字金融的创新可以使金融服务的范围涵盖偏远地区的人群,同时可以减少成本,一方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降低金融服务的价格,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服务。”
具体来说,数字化普惠金融有几类表现形式:一是银行提供一种“基本”或“简化”的移动交易账户,通过载体或终端(移动设备、互联网设备或其他设备)进行支付、转账或储蓄。二是移动网络运营商或者其他非银行机构建立依托银行结算体系的数字化交易平台,并通过载体或终端(移动设备、互联网设备或其他设备)来实现支付、转账或储蓄。三是与上述两种实现形式相关联的其他金融服务,如保险、借贷甚至证券业务。
按照GPFI的观点,数字化普惠金融具备四个重要特点:
第一,数字化普惠金融需要有数字化的交易平台。金融消费者可以使用某种形式的终端,通过特定网络或数字通信网络,与具备支付结算功能的银行或非银行机构取得连接,并接收和传送交易数据,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
第二,数字化普惠金融需要有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手机、POS机、个人电脑等可以传输交易数据的工具。
第三,数字化普惠金融需要有商。商负责将金融消费者的交易数据转换为对支付结算系统的指令,实现资金的收付,如使用POS机的商户,搭建交易平台、应用手机软件的机构等,这里的商户和机构就是商。
第四,数字化普惠金融可以提供支付结算以外的附加金融服务。依托数字化交易平台,所有社会群体,包括被金融体系排斥在外或未能获得足够金融服务的人群可以获得进一步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往往也依靠数字化的手段来定位目标客户和管理风险。
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可以提高金融可得性,因而其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一环:首先,数字化普惠金融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如地处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人群可以方便地获得金融服务;其次,通过数字化普惠金融,金融消费者可以低成本地进行小额、零碎的资金收付和储蓄,尤其是贫困人群可以避免原本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和较高的服务费用,并方便地管理他们通常不稳定的收入和支出;再次,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金融服务可以与日常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可以通过数字化交易平台支付水电费和消费账单等;最后,数字化手段有利于拓展金融服务和管理金融风险,通过分析消费者的相关数据,可以精确地为消费者提供额外的、特定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普惠金融;基本公共服务;影响
一、相关概念界定
“普惠金融”源于英文“InclusiveFinancialSystem”,是联合国于2005年在“国际小额信贷年”上提出的,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与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机会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
二、关于普惠金融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普惠金融与基本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的文献基本没有,因此本文主要是以金融和公共产品这两个概念为切入点归纳总结相关的文献。
(一)关于公共服务需要金融支持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当前我国的财政收入无法完全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需要金融为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资金支持。张灏(2007)认为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层的政权,承担了本辖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职责。但乡镇政府制度内的财政收入根本满足不了如此巨大的公共支出,这就需要金融的支持。齐慧姝(2008)认为,大部分农村的基础教育资源匮乏,医疗卫生条件简陋,农村医疗保障普遍缺乏。分析其原因除了基层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另外就是此类公共产品见效慢,建设期限长,不能使地方领导的政绩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因此就失去了地方领导对此类公共产品建设的动力。因此,完善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不能只靠财政资金支持还需要金融的支持。
(二)关于金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研究
在金融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金融对公共服务具有正向影响,能够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武力超等(2014)运用系统GMM方法对金融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有正向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总体水平提高能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夏芳晨(2012)认为在农村地区,促进金融与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支付体系的建设,是有效落实民生政策迫切需要,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普惠金融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机理
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普惠金融旨在承担“普之于众,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在维持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增强普惠金融的社会效益,让每个经济主体都能平等地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这使得普惠金融支持基本公共服务成为可能,也为普惠金融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产生正外部性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罗尔斯在《正义论》这本著作中提出了制度的本质应该是公平正义,其精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和扶助弱者。普惠金融的内涵及特征正好体现了制度的正义性,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传统金融制度下,金融机构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其营业网点主要集中于城市,很少将营业网点设在乡镇地区。此外,“三农”借贷具有额度小风险大的特点,这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为“三农”提供借贷服务,甚至出现了农村储蓄资金外流。乡镇地区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会抑制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致使城乡二元结构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这对于农村地区是不公平的。而普惠金融就是要转变城乡金融资源二元化的局面,通过对城乡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来扩大金融的服务范围以及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实现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分配,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发展。
(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普惠金融能够带来储蓄效应。收入主要可以用于消费或者储蓄,在金融机构未深入到的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或者经济落后地区,居民大多会选择将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那一部分转化为实物储蓄,然而实物储蓄的增值速度慢,居民的积蓄无法实现较快的资本积累。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工具日趋丰富,金融市场功能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深入偏远地区或者经济落后地区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此时更多的居民会选择将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那一部分存放在金融部门,在享受财富增值以及各项金融服务的同时还保障了资金的相对安全。此外,农村地区更多的储蓄流入金融机构会使金融机构的资金形成一定的资金规模,有利于优化农村投资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普惠金融能够带来投资效应。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机构储蓄量也在增加,为了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提高区域经济发展,首先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一矛盾,普惠金融机构的介入既能够降低储蓄者与资金出借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降低了储蓄者出借资金所带来的风险,还能对资金使用者起到监督作用。其次,普惠金融机构的介入能够解决资金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的非对称性矛盾,确保资金需求者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获得贷款,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
(三)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对于贫困人口而言,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帮助其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摆脱贫困。长期以来传统金融对低收入甚至贫困人口存在这样一种误解,认为他们无法承担金融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而且这部分人群缺少能够获取金融服务的抵押担保物,因此贫困人群被排除在金融服务范围之外。这可能会让有经济头脑的贫困人群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错失良机,造成这类人群依旧贫苦甚至越来越穷,形成贫困的“马太效应”。而普惠金融将这部分人群纳入到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内,放松金融信贷限制,为这部分人群提供资金用于经济活动,从而提高收入水平,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马太效应”。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提高其收入水平:第一,普惠金融通过信用贷款服务提高家庭总收入,为家庭成员提供生产性和消费性信贷服务。第二,普惠金融为家庭提供多种渠道的收入来源,例如利用各类理财产品来拓展收入来源以实现家庭收入的提高。第三,普惠金融通过为家庭提供保险服务(如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以及农业保险等)以降低家庭突发事件造成的家庭经济损失,从而稳定家庭的经济状况。
(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
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城乡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推进城乡教育的均等化发展。一方面,普惠金融能够帮助城乡贫困家庭的孩子提高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普惠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向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助学贷款,帮助这些人群解决学费问题。另一方面,普惠金融通过提供保险业务,避免突发状况造成家庭经济状况出现问题导致孩子辍学的风险,少儿教育保险相当于父母定期为孩子未来的学业储备一笔基金,以减轻他们未来的经济负担,避免突发状况造成的辍学风险,确保孩子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此外,尽管教育支出主要还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但是普惠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支付,为医疗卫生领域提供专项资金的监管服务。
(五)改善城乡人口的医疗状况
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改善城乡人口的医疗状况,减轻一般家庭在面临疾病侵害时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公平。普惠金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支持医疗卫生在城乡之间实现均等化:第一,提供资金监管服务。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中教育的均等化,中央财政专项划拨和支付需要普惠金融系统下的商业银行提供相应的支付结算服务并充当资金使用得而监管者,确保教育财政资金的合规使用。第二,提供医疗设备融资服务。我国医疗设备每年的采购额高达几百亿元,医院在采购一些先进的大型设备的时总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就需要通过融资普惠金融机构向医疗设备提供融资服务。第三,提供健康保险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并不能承担人们的全部医疗费用支出,国家财力也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全民免费医疗体系,因此需要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灏.金堂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大学,2007.
[2]齐慧姝.满足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金融供给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武力超,林子辰,关悦.我国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8):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