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外实训总结

校外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外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外实训总结

校外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就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而言,校外实训基地的质量,不光影响实训的效果,有时甚至还决定实训是否能够顺利展开,所以对校外实训基地展开必要的遴选,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在遴选对象的性质方面,既然是接纳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那就意味着并非所有性质的单位都可以,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外贸业务的单位,确保在最初意义上的“对口”;其次,在遴选对象的规模方面,由于对外贸易的特殊性,如与外商的谈判、商检、报关、租船订舱、结汇等环节并不适合大量学生一起实训,多数外贸企业接纳学生的人数相当有限,因此同等条件下选择外贸业务规模较大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再次,在遴选对象的接纳意愿方面,考虑到学生实训可能给校外基地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有些接纳意愿本就不强的单位可能中止或减少环节,使得实训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必须在遴选时充分知晓相关单位的接纳意愿,从中剔除含有勉强接纳可能的单位。

二、校外指导老师要高配

既然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去实训,那么,就需要作为实训基地的相应单位提供配套的指导老师,而从确保学生在校外基地有人带领并训有所获角度来说,更有必要高标准配备校外指导老师。第一,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之所以走出学校展开实训,目的就在于获取相关的实践经验,这便要求校外指导老师应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一线工作人员,避免由没有进出口业务经验的人充任;第二,如果再虑及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那么在首选一线工作人员的前提下,还应尽量挑选较为系统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当下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的业务员,确保尽可能地在实训中给学生以相对的专业指导,引导学生消除学无所用之感;最后,校外指导老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企业产品相关知识和进出口业务流程的讲解,同时还要能和学生共同处理相关的进出口业务,如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制单跟单、办理货运甚至处理可能出现的一些纠纷,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处理能力。

三、校内教师角色要拓展

为了确保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校外实训的安全、高效展开,学生的校内任课教师必然要通过恰当形式担负起相应责任,但既然不再是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那么校内任课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拓展非常重要。一则要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训,就必须有相应的校外实训规则,并且,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的任课教师也必须按实训规则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此保证实训的秩序;二则要做一个好的协调者,实训基地的现场教学主要由校外指导老师负责,但校外指导老师却又不具备校内教师的相关职能,因此组织学生外出实训的校内教师必须充当好协调者的角色,努力协调好校外指导老师与学生在教和学等方面的关系;三则要做一个好的学习者,在学生展开校外基地实训的过程中,作为组织者的校内任课教师也应该利用机会充实自我,特别是多向基地指导老师学习国际贸易的实践知识,弥补知识结构上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

四、校外实训内容要精到

学生到校外基地展开实训,根本目的还在于学知识、验真理,只不过是采取了与课堂理论学习不同的实践方法,以图在实践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因此校外实训内容的确定不能随意化,而是要做到精到且有现实针对性。一是正视学生的基本角色,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外基地的实训内容,即学生不是打工的,诸如端茶倒水之类的打杂活,偶尔可以请学生为之,但绝不能作为主要内容,校外基地实训内容必须紧扣国际贸易的专业性质;二是校外基地实训内容应该基于课堂的理论教学,不能因为实际操作与课堂所学理论间的差异,就试图使实训内容纯粹以校外基地为样板,从而导致实训背离其初衷,甚至让学生产生理论无用之感;三是校外基地实训应服务于提升学生按流程动手的能力,因此在内容上必须具有现实针对性,具体实训内容要从最初的产品知识的认识,到商务谈判、外贸函电业务的处理,再到单证制作、跟单、办理货运和保险、报关和商检、结汇、退税等流程展开,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更能胜任未来从事的工作。

五、校外实训过程要严整

要确保校外实训的效率,不仅取决于校外实训内容的精到,还需要对实训过程进行严格地计划安排和监督。首先,对实训过程要进行计划安排,如实训时间的长短,实训内容的制定,实训考核的标准等,在每个时间段,实训哪些内容要事先做好计划安排;其次,合理安排实训的内容,对外贸流程的各个环节的实训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对整个流程有个全面的认识,另外,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不仅要使学生对外贸流程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企业产品知识的了解亦很重要,因为这往往是学校的理论教学中所无法涉及的,因此,实训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两者的时间,使学生加深理解在学校所学知识的同时,亦能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最后,要避免形式,校外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教师要全程监督学生的整个实训过程,严格按照实训的计划安排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实训的机会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要非最终流于形式。

六、校外实训考核要多元

校外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流动性实习实训;管理模式

中国分类号:G718.5

一、落后地区中职学生现状

由于传统观念及普通高中的连年扩招,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况愈下。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又没有达到打工的年龄而被迫选择就读中职。厌学和缺乏自信是他们的标识。家长也认为读中职只是为了让孩子养大身子,并不对孩子抱有学习成果的期盼。因此很多学生在学校是混日子,提不起学习兴趣,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都非常薄弱。

二、落后地区中职学生流动性实习实训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根据市场用工报告,发展中国家当前最缺的是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顺应市场人才需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中职教育中,实习实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构建完善的实习实训机制也是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个亮点。实习实训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校内实习实训要求学校有较高的实验室配置和功能齐备的实习实训场地,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设施设备比较陈旧,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实训,很多中职学校采用把学生送往工厂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只是充当流水生产线上的一员,从事的只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动作,技术含量不高,又得不到专业老师的及时指导,甚至跟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根本对不上口,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不能得到提升。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学校对流动性实习实训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基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深入乡镇或社区,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派专业教师指导,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周边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帮助群众修理电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给群众进行电脑维修、调试和技术咨询等。这样做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二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四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成见。

三、流动性实习实训的特点

校外流动性实习实训不同于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为自主性、分散性的特点。一方面,流动性实习实训在时间,地点,学生组织,教师管理,实习内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另一方面,由于流动性实习实训是在乡村或社区开展,如果工作做得不细,组织不严密,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有可能会显得散漫或忙乱,从而使实习实训流于形式而得不到实效。

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流动性实习实训的管理方式,有效监控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探讨出最适合校外流动性实习实训的管理模式。

四、流动性实习实训管理模式探讨

为了对中职学生流动性实习实训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取得良好的实习实训效果,必须对流动性实习实训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

1、实习实训时间地点的确定

调查组的教师深入周边乡镇、社区进行实地调查,遴选出适合学生实习实训的地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天气情况确定实习实训时间。

2、实习实训班级人员的确定

选定中职二年级某专业的某一个班级,班主任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确定参加实习实训的人员。

3、实习实训人员的分组及指导教师的确定

把要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按照成绩稍好的跟成绩较差的互相搭配的原则,每三人为一个小组,选出小组长,每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选出大组长。每一个小组独立完成实习实训内容,有什么疑难问题,交所属大组一起商量解决,再解决不了的,寻求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组长要负责本组学生的管理,大组长问责小组长,小组长管理好本组成员。每两个大组配备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实习实训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专业技能方面的问题;每两个大组配备一名生活指导教师,负责解决专业技能以外的问题,并维持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纪律,保障实习实训顺利有效的进行。

4、实习实训内容的确定

学生实习实训前调查组教师提交调查报告,专业教师根据报告上群众的需要(比如群众的家用电器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需要维修),推断可能会用到哪些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前的针对性突击培训,大致确定实习实训的内容,避免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慌乱。

5、实习实训的总结与奖励

每一次校外流动性实习实训完以后,要求每位学生交一份实习实训心得体会,要求每个大组交一份实习实训总结,并且开班会交流实习实训经验。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每一次实习实训的情况,评选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进行奖励。通过经验交流,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避免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走过场,应付了事。通过奖励,激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和更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实习实训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6、建立学生实习实训档案

校外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

一、引言

实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关键,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应用能力为重点。而这些目标的真正落实,都离不开实训这一环节的良好实施。本文以北京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实训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二、原有实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北京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有十年时间,在这期间对本专业

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实训计划做过多次较大的调整和修改,但是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没有形成自有的特色。我院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校外实训基地不多且利用不足

我院现有6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只有1个基地是超过3年的长期稳定基地,每年共可吸纳实习生约100人,这相比于我院年平均毕业400人的规模是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的。

另外,学校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仅限于提供学生为企业服务,并在实习开始之前组织和支持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学校主要充当一个沟通者的角色,对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成长过程了解不够,而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参与不足,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缺乏足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关注。

(二)校内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

由于目前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大部分学生的实训阶段都要在学校完成,由专职教师负责指导。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很多还是主要满足验证性实验的需要,与能力培养、岗位需求、实际工作过程相脱节。这就使得实训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培养的仍然是“会此实验、不会彼工作”的学生。

(三)师资队伍的不足

校内教师大多缺乏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实训课程的能力,而校外企业专家又无暇顾

及学校教育,这就使得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异常困难。校内教师一方面是受学科教育影响太多,很多教师仍然存在思路上的局限,对高职实训教学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开展实训教学时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

三、实训模式的改革目标

北京吉利大学的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经研究决定实施“就业导向教育模式”,其思想精髓是:就业导向、强化通能、注重应用、品格发展。高职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因此,要求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注重对社会实践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要与产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上岗就业所需技能完全接轨;要强化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要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成为守法、诚信、有社会责任感、有团队精神和勇于进取的公民和专业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训模式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校内实训要引入企业元素,要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面向工作岗位的实训课。校外实训要在原有学生顶岗实习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四、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思路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学校要积极挖掘企业对实习生的真正需求,考虑企业利益,争取在双赢的前提下,扩充基地数目。对已建立的实训基地,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要定期收集和反馈学生培养情况,与企业商定共同为学生负责,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另外,学校专职教师要与企业专家建立联系,在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积极与企业沟通,在企业的指导和帮助下自愿为学生提供企业所需培训,与此同时也提高自身实践工作能力,并逐步创造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机会,从而创造机会将自身培养成为双师型人才。

(二)校内实训课的改革

校内实训课由校内教师承担,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首要的,这主要包括对高职实训的正确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院要通过培训、论坛、竞赛和指标性任务管理等方式来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在设计实训课时,应结合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环节或活动进行教育,也应注意实训设计与其他教学环节的衔接。实训课可以破除传统的学科壁垒,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

在实训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实训课上的心理特征,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并适当调整实训课的实施方式。同时,也要保证任务目标的明确性,不要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随意删减原本安排好的任务。

在制定实训课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时,绝不“一张卷子走天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评价方式,不仅要考查学生的某项实践技能,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

五、总结

实训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如前所述,在加强实训建设方面,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校外实训要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提高对学生培养过程的关注;校内实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训文化的营造,改善实训课的实施方式。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落实这两方面的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达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校外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等有不错的基础,因这些工作多在学校内部进行,管理和操作较为容易,而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受到多因素的制约,探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研究也不多。因为校外实训基地的运作缺乏管理机制的保障,大多只是签协议;另外有些院校不能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人才和技术服务,企业投入后没有较好的收益,因此没有积极性来支撑校企合作的持续开展,甚至最后不愿继续合作,不能发挥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正常功效[1]。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现状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八年的建设过程中,与通信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建了一些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基础较好。学生入学后很快就能体会到专业知识与通信行业最新技术的结合,因此学生毕业后得到用人单位好评。据麦可思2012年数据显示,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学生的薪酬以及对母校满意度均名列前茅。但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专业通信设备投入资金多,企业的实验设备不足。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里有较多专业课,比如通信工程监理实务、通信工程质量控制、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等,必须到通信施工现场授课,因此对校外实训基地的需求量大。但除了合作办学的达安公司,其它合作的通信企业数量较少而且热情不高。找到适合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把校企合作形式挖深、扩宽到解决实训条件、师资共享、课程改革等,保证学生、学校与企业“三赢”的良性发展成为了难题[2]。(2)很多大中型通信企业适合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不了解,而且校企双方管理模式和机制各有不同;因此校方如何引导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及达成双方适用的管理机制来规范校企合作,成为校外实训基地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3)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非常成熟,但是未必适合我国的高校,因此国外的校外基地建设实践我们不能生搬硬套。(4)国内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开拓与管理通常带有“任务性质”,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性[3]。

3通信工程监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的模式与机制的策略3.1设计并实施基于“校企共建,共建共管”的通信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在广泛而深入的企业调研基础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通信项目管理龙头企业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通信行业培训基地,引入企业培训机制和师资,并把企业的岗位培训转移到学校内,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提前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了保证合作的长期良性进行,通过签订详细的校企合作协议来保障校企合作的良好效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及保障制度来保证共同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充足的通信工程监理专业人才[4]。这样,既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广受企业的欢迎,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成为通信专业群的共享资源,为行业的培训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经验。3.2开拓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近几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举办通信工程监理国培班、通信企业培训、工信部通信行业年会、走访知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等方式与行业对接,指定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让校企交流更有效,同时对拟建立实训基地的企业进行考查评估,选择技术对口、管理较好的企业,增加了更多优质校外培训基地,如广东公诚、广东电信规划咨询设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既扩大专业影响力,开拓通信工程监理人才培养基地,弥补校内通信实训基地的不足,同时解决企业对监理人才的需求,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3.3建章立制,保证校企合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广东省通管局、广东省通信协会、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等有关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力发挥通信行业协会和通信企业的优势,定期召开主题会议,让他们参与审议专业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等工作,与学校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对通信工程监理专业的实训、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进行开发和监督,比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资源库、考核体系等[5],保证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同时,还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搭建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保证校企合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6],如学生入学有《达安新生奖学金制度》,专业实习有《专业认知实践制度》,寒暑假有《学生假期企业实践管理制度》,顶岗实习阶段有《学生员工管理制度》,并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保证校企生三方权益,这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将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用制度来规范和细化,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7]。其他如《企业工程师兼课制度》、《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等,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设良好而长效的运作机制,为创新和改革通信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3.4开发与改革实训项目,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通信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监理专业课程的特色和实训条件情况,以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组织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进行项目导向的实训课程开发和资源库建设[8]。我校与广东达安深度合作,合作期间该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共建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广东省教改项目3项,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通信工程监理实务》等3本,还共同开发了《通信工程实训指导书》、《通信工程管线实训指导书》、《3G移动平台实训指导书》等配套实训指导书。共同开发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训系统》已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管理系统,建立一套适合高职的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并以此带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等专业群的课程改革[9]。

4总结

校外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 思考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从2009年开始开展校企合作,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培养订单式维修工程师人才。苏宁电器在学院举办“苏宁维修工程师班”,简称“苏宁”班。“苏宁”班招生对象主要面向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从2008级、2009级连续招收了2届。学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通过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和校外实践锻炼,完成“苏宁班”的培训课程学习与技能训练,第三年在苏宁电器顶岗实习,经考核合格后,被录用为苏宁电器售后维修工程师,在苏宁电器就业。与苏宁电器合作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校企双方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苏宁电器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有专人负责安排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与企业协调、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给予宏观指导。校企双方共同派人参加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定期开展合作交流,构建合作发展规划,并在此框架内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设措施,及时了解双方需求,在生产、教学、科研、培养等方面开展更广泛、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系部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专业教研室在系部领导下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专门的教师具体负责学生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作。

二、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

校企双方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中,明确学校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苏宁电器负责提供工作站场地,每年学校选派3至5人到教师工作站工作。结合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安排,苏宁电器负责对教师工作站的实践岗位、实践时间和实践地点进行安排,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选派素质高、业务精的员工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教师根据苏宁电器分配的工作任务,有计划的进行实践锻炼。在教师工作站阶段性实践活动结束后,苏宁电器对教师实践的表现和成效进行评价并反馈至学校。教师工作站的教师,根据苏宁电器行业的特点,在五一、暑期、十一、元旦期间,对到苏宁电器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管理。教师在教师工作站阶段性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实践锻炼总结,把实践活动的收获和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苏宁电器。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现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少实践经验,课堂教学讲书本理论较多,讲实际应用较少,又不全面了解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情况,难以指导好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寻训基地为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院支持专业教师按计划定期到苏宁电器各部门进行实践锻炼,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服务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在科技研发推广和技术服务中,积累实践经验,充实专业知识,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这是提高高职院校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促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苏宁班”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确定了研究课题,成立了课题组,召开了课题研究小组会议,确定研究计划,进行了分工,明确了课题组成员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积极进行课题申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校企合作培养售后维修工程师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成功获得立项,课题组按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争取取得好的经验和成果,促进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

目前社会上从事家电维修的人员水平参次不齐,很多维修人员是临时招聘来的,缺乏系统的培训。售后服务、维修工程师已成社会紧缺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与苏宁电器合作建立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设备和场地优势,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展,订单培养社会紧缺的售后维修工程师人才。企业有最新的市场信息,合作双方根据市场新信息,以就业为导向,共同研究、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正是通过他们提供给市场,为顾客服务。企业以生产车间、场地、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经常到实习基地实习锻炼,包括毕业前的综合实习,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条件。与苏宁电器合作共建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苏宁电器进校办维修工程师班,派专家和技术人员给学生授课,学生到苏宁电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毕业后在苏宁电器就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办法》、《校外实践训练考核办法》、《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以制度建设,促进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制度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搭建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运行的有序化提供保障。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宁电器开展校企合作,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培养订单式维修工程师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认真解决,创新校企合作的新路子,促进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以需促学,学以致用,为企业培养真正留得住、用得上、上手快、素质高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邵秋平 刘标 从教育和科技创新谈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模式.安徽科技,2003年第3期。

[2]姜大源 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4~25。

[3]刘翠兰 张金福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