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生态均衡;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各国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也已被我国政府和市民所共识。而新型城市化的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与管理都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城市园林绿化与周围环境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都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应用是有实际意义的。
一. 城市园林绿化含义
城市园林绿化是将功能、科学、设计等知识融入城市绿化建设的艺术手段,将具有不同形态、生长规律的城市绿化植物进行有序组合,使群体美、个体美和细部的特色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将所有绿化植物以饱满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城市绿化的景观,不仅要有优秀选择规划方案,还要有专业人员指导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才能使城市绿化工程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并营建出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的绿化景观效果。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规划
景观建筑的布局主要考虑组合形式、对比与层次、空间序列以及借景。
1 组合形式
景观建筑组合形式包括:独立的建筑物为主景,与周遍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空间;建筑组群,自由组合,成为连续性景观,形成开放性空间;建筑围合形成庭院空间,形成半开放空间,有一定景观整体性;混合式空间布局,总体布局,分区域构图。
2 对比与层次
在园林景观建筑中,对比是把两种有显著差别的因素通过互相衬托突出各自的特点,同时要强调主从和重点的关系,即在设计中要注意主从配置得当,防止滥用建筑元素而破坏园林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层次的获得主要有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和室内室外的渗透与层次两种表达方式,可以用对景、框景的手法,也可以利用空廊及建筑空间穿插、错落彼此渗透,增添空间层次。
3 空间序列
园林景观在建筑空间序列的设计表达,组合形式通常可分为规则对称和自由不对称两类。规则对称经常在功能和艺术思想意境要求庄严的建筑和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中应用;自由不对称空间序列多用于功能和思想意境要求愉悦轻松的建筑群落空间布局。在设计中需结合环境特点完成表达。
4 借 景
在园林景观建筑规划设计中,借景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借景需要把各种能够增添艺术情趣的形、声、色、香融合与场所中,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确保景色特点并富于变化。设计者可通过借形组景、借声组景、借色组景、借香组景等手段,利用景观建筑自身特点,达到建筑画面构图、景色融合与艺术表达的需要。园林对建筑的认同感方面,应该确保景观建筑能够在园林的空间中有准确、合理的定位,符合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和对景观整体性的期待。
(1)要有环境设计与景观建筑单体设计相互同步的思维。有相互统一的设计思想,考虑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采取技术措施和艺术手段,解决环境与建筑之间的矛盾部分,确保两者的相互统一。
(2)要有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相同步的思维。考虑景观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时应与空间环境进行整合,促使它们在反复不断的同步修改完善后能够有机结合,与景观协调。脱离整体,与整个景观设计割裂的片面单一的建筑设计时不可取的。
(3)要有建筑设计与工程设计同步的思维。景观建筑设计的最终建造是在工程施工允许的基础之上的,在设计中应避免单纯追求单体效果与景观追求而脱离现实,应基于对结构的思考完善构思,控制建筑设计
的展开。
(4)要有设计调整与环境互动的思维。理性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以及未解决的园林与景观建筑,景观建筑与人的矛盾,即使调整设计思路,避免设计效率低下。满足景观建筑在以上两个方面获得优势实属不易,景观建筑的设计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客观地分析人们心理特点和诉求,能够合理总结场所的现状与内涵,能够熟练应用不同形式的表达技巧,从而准确传达出自身的构思和意愿,完成与园林完美统一的优秀景观建筑。
三.当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问题
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十分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并把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但是由于园林绿化的规划理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层次、景观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只追求量大,没有追求质高,表面看起来绿地面积占地大,场面震撼,但实际其产生的群众亲近自然的效益、总体生态和社会效益却不成正比。许多公共绿地植物配置单一,树种不丰富,乔灌木搭配不合理,没有形成应有的层次感,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配比不合理,没有形成四季有花的绿地景观,无法体现城市园林景观特色。有些绿地的人工雕琢的气息太重,没有体现城市园林绿化的自然美,这不仅仅造成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成本高,而且造成后期的养护成本很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剪、维护。园林绿化规划中忽视了城市园林绿化是有生命力的,没有将建立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生态维护系统作为目标,只是为绿化而绿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不科学
城市园林绿化职能部门制定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往往具有局限性,没有通盘考虑,缺乏科学性。没有高水平、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就无法合理的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建设,其生态环境的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依据城市的人口、地理位置、现有的绿地水平、社会的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而不仅仅是看见空地就插绿。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的比例中,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比例不协调,没有形成合理的配比,造成局部的失衡。同时,在区域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中,也存在不科学的问题,如:居住区绿地分布不足,造成市民的休憩、运动都挤到公园,造成公园人满为患。郊区建设了大型的公共绿地,但是由于距离远,很少有人去游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闲置。在日常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中,职能部门没有后期的跟踪、反馈,绿地规划建成后,没有去评估绩效,没有收集市民的反馈意见,这样无法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新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完成自身的功能特点,也能为其所处的环境增强艺术的氛围。
三.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对策
1.加强绿化规划中的计划性
长期的绿化规划主要是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这种长期的规划必须符合城市长期的发展方向,而且这种长期规划决不能是某一任领导的个人意志的体现,必须是经过科学论证、受公众的广泛评价,并最终确定的一个规划。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应加强绿化规划的计划性,要长期与短期规划相结合,避免政府的短期行为,导致大量的财务、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长期规划要根据短期规划的成果和成效进行不断的调整,长期规划始终要符合社会总的发展需要,并且长期规划要能够引导人们更加重视城市绿化。但是也要注意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绿化享受,而非为计划而计划,所以计划在制定前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数据收集,计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才能够为绿化的长期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强化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阶段的规划职能和参与度,确保园林建设各项指标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得以落实。
2.建立科学的园林绿化评价机制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城市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生态功能性综合评价,是园林绿化建设科学决策的依据。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城市绿化的客观要求和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城市绿化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景观效果等方面,具体为:绿量指标绿化的总量;生态适应性耐旱性、耐盐碱、耐疮薄、耐旱性、耐阴性、耐水湿;生态效益杀菌能力、滞尘能力、降温增湿作用和吸碳放氧能力;经济效益,如地价;景观效益。2)绿化功能的量化研究。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3)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因为园林绿化具有环境功能性、采用指标多样性和宽泛性,所以园林绿化的评价需要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建立城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掌从而握城市绿化指标体系,并进行统计,对采集的数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达到建立科学的园林绿化评价机制的目的。
结 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绿化规划设计需要符合特定的环境条件并且应正确把握好艺术美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保护延续了艺术美也支撑着生态保护。在实践中要注重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吸收古典园林、西方园林的艺术精华从事新的创造应注重综合利用城市学、环境保护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来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应在满足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的前提下营造景观去营造赏心悦目的园林艺术美。
参考文献:
[1]、尹珊 等建筑设计中景观的利用对策探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
【关键字】城市园林绿化;绿色;不够完善;对策
1城市园林设计规范化应遵循的原则
1.1循环与再生
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如养分和水的循环利用,尽量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1.2总体统一
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其次,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位和评说,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1.3经济高效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
1.4地方特色
要从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
1.5文化艺术性
环境的多变性使得园林标志的造型可以丰富多样,而多样的造型也可以使游客产生视觉兴奋点,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感受环境的文化氛围,对环境留下美好的印象。
2当前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设计缺创意
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千孔一面、大同小异,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
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因,西文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使欧美式园林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各地纷纷效仿,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和个性。
2.2设计标准豪侈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
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也是深刻的。
2.3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2.4种植与养护管理不到位
园林植物是在城市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组建的植物群落,而城市土壤多为已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土壤,且建筑垃圾充斥其中,较之森林土壤条件相差甚远。很多施工单位在种植环节上不科学,种植穴(沟)尺寸不够,不客土,基本不施肥,建筑垃圾清理得不彻底;种植时苗木根系没有充分舒展开,有窝根现象,浇水量不够或不及时,致使成活率降低。另一方面,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养护管理不到位,持久天旱时不及时浇水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得很少,由于树木生长势弱,极易感染病虫害。
3提高城市园林设计的对策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
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多样性营造景观
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
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坚持以人为本
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发挥地方特色
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已慢慢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十分主要原因,而城市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加速了对完善生态自然环境,陶冶城市居民情操步调的并且也实现了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产生并起到了无可取代的十分主要作用。因此,作为园林设计者及专业技术人才应明确努力的方向,以继续的完善、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目的继续增强城市园林整体景观绿化与生态建设,这不光是园林工作者不行推卸的历史责任并且是广大城市居民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景观;理念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享受,因此人们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以此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满足感,保障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创造自然、健康的生态环境,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这就要求我国相关工作者应通过科学的园林设计,实现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目前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象征,它可以增加人们的愉、舒适感,使城市更具有艺术性,但是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城市景观的发展,因此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构建和谐、自然的城市景观。
1.1景观缺乏城市特征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内所看到的城市景观在各方面都比较雷同,如树种花卉的选择、造景方法等,都缺乏城市特征,没有将城市特色充分展现出来,而且失去了各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从而导致城市景观失去观赏性,影响城市文化的的传播和发展,再加上欧式建筑的的引入,使得许多城市建设了欧式景观,这完全掩盖了城市特色,严重阻碍了城市景观的建设和发展。
1.2缺乏公共场所
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公共场所的建设,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另一方面是设计人员过于注重造景的部分,因此造成许多城市景观的建设,都缺乏可供市民活动的空间,人们很难开展业余活动,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
1.3整体绿化环境较差
整体绿化环境较差是我国城市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我国城市还缺乏完善绿化系统,同时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导致许多植物遭到人为的破坏,并且得不到及时的修补。(2)在城市景观的附近,有许多张贴的小广告,而且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清理,严重影响景观的整体效果,(3)设计人员在设计与城市景观的相关的设施时,没有考虑到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导致相关设施与城市景观格格不入,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整体性效果。
2 创新园林设计理念的措施
随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着恶化,环境的恶化警醒了人们,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城市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设计中也要遵循这一点,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另外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运用和恢复,应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从而带动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1以人们的体验感为设计依据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人们在其中产生的感觉、情绪是进行设计的主要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应体现出以人为木的基木原则,对于各个场景、各个设施的设计都要从人的活动角度出发,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设计的重点,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自然与人的共同成长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
2.2明确植物配置的功能
很多设计单位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对于植物种植的目的性了解甚少,单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植物配置,而不对城市景观功能性、目的性进行了解,导致植物无法满足城市景观建设的需求,使植物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不强。一般情况下,城市景观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并且使其具备一定的观赏性,成为城市中具有生命力的景观,并且满足消防、娱乐、商业等功能性需求。因此,设计师在对植物配置的目的性进行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够对城市景观中植物配置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
2.3营造多样化的城市景观
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历史人文需求等,就需要对植物的种植形式进行配置,主要对树丛的组合、园林营造的意境、平面和立体的构图及色彩进行选择。首先,城市景观植物配置应结合景观的绿化性质和生态功能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来对植物的种类和种植形式进行选择,并且注重兼顾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以及速生树种与乔木、灌木等植物的搭配,从而创造稳定、丰富的植物景观。其次,要遵循因地制宜地植物种植原则,在选择植物品种的时候,要对植物木身的习性和生长律进行了解,根据当地水系的生存条件科学选择树种,并加大对乡土树种的使用,使整个园林景观的植物绿化基础得到增强。再次,对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将植物随着季节的生长变化趋势和景观效果作为重点考虑的内容,在植物配置的时候应考虑到各个季节景色的交替、层叠性,根据植物形态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形态变化来选择植物的品种,实现各个季节植物景观、色彩的过渡,使滨水空间呈现出色彩缤纷、层次丰富的艺术审美感。
2.4注重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结合
在城市建设中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这些场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一下这些景观,不难发现在回忆它们美的同时,也回忆起这个城市所经历的历史,回忆起这个城市给人类留下的美好故事,这就是园林建设的意义,也是园林景观要传达给人类的信息。这种信息在长期的演变和影响下会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园林设计中被尊重、被继承、被发扬。
2.5重视园林设计风格的风格多样性与差异性
城市园林景观是于整个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它在用不同的力一式来展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在不同的情况下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底蕴,它是每个旅游者的导游,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完美的故事,较之传统的园林,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旱现的风格特征则更为丰富。在信息交流频繁、思想文化繁荣、艺术风格多兀、更能要求复杂的今天,在今天城市园林既有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又有外在的令人城市园林赏心体现出的既有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又有外在的令人目不暇接的迥然的风格特征,显不出与其他门类设计风格变化的一致性。为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突出园林风格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总结:
总之,园林设计对城市园林景观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提高城市景观的整体效果,为人们的提供更加舒适、美好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对城市园林的景观的要求,因此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必须认识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园林设计水平,充分考虑影响城市园林景观整体效果的各种因素,从而保障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创造自然、健康的生态环境,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这还需要未来我国相关工作者坚持的努力,积极探索创新园林绿化设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何金福,何玉杨.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理念创新措施[J]. 中外企业家,2015,20263.
[2]刘泽方,孙学民. 浅谈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以及理念创新[J]. 吉林农业,2011,08197+205.
[3]曹欣. 论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地位及其理念创新[J]. 江西建材,2013,0152-53.
[4]孙宏宇. 关于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及创新[J]. 民营科技,2012,0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