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再生能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再生,可更新能源,命名
中图分类号:N04;P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2-0045-03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源,根据其成因、性质和使用状况可以分成很多类。其中按照能源更新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如此分类是否正确?这里所指的可再生能源真的可以再生吗?
一 可再生能源的含义
在《辞海》中,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生态循环中能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不会枯竭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在《中国学生百科全书》中,可再生能源指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再生的能源资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从以上定义中可以得出,可再生能源是指不断得到补充或补充周期较短的,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这样的能源。
如果仅从字面理解,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再长出来,不用白不用。那么,真的是可以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凭空产生能量吗?在地面上,前面的建筑挡住了后面的建筑,后面的建筑采光条件就变差了;在河流上游修了水电站,就影响了下游;因而能源的收集是有代价的。那么,太阳能可再生吗?人们知道,太阳也会有不发光的一天。
那么不断得到补充或补充周期较短的能源到底可不可以“再生”呢?用“再生”来命名这类能源到底合不合理呢?再生的哪个含义可以用来定义这类能源呢?
二 再生的含义
“再生”在《辞海》中有两个含义:1.重生,苏轼《跋庾怔西帖》:“庾伍西(庾亮)初不服逸少(王羲之),有‘家鸡野鹜’之论,后乃以谓伯英(张芝)再生”;2.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或截除之后重新生成的过程。再生现象分两类:在正常生命活动中进行的再生,如羽毛的脱落、红血细胞的新旧交替等,称生理性再生;损伤引起的再生,称为病理性再生、创伤后再生或补偿再生。通常的伤口愈合或骨折后的重新接合都包括再生过程。再生能力在植物和低等动物别显著。
在网络上“再生”还有三种其他含义:1.再造;2.来生;3.对某些废品加工,使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的产品。
三 可“再生”能源的含义不匹配
那么以上这些“再生”的含义,是否有可以用来命名“可再生能源”的呢?
1.《辞海》中“再生”的含义
(1)重生,即死而复活。这些能源都是客观存在的无生命体,如空气,土地一样没有生命,所以没有死与活。即使把这些能源没消耗之前称为“活”,消耗之后称为“死”,那么这些能源中有没有一种能源被消耗掉然后又重新恢复到消耗之前的状态?根据常识是没有的。所以可再生能源中的再生不能是重生的意思。
(2)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或截除之后重新生成的过程。能源不是有机体,不是具有能动性的生命体,它们只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所以这个意思不适用可再生能源。其次,这里重新生成的条件是在机体的一部分损坏、脱落或截除之后发生的,而像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这样的能源不论消不消耗都会有新的能源出现补充。所以用这个意思来命名“可再生能源”并不完全正确。
2.网络上的含义
(1)再造。比较熟悉的语句有“蒙恩人抬举,此乃再生之恩。”“多亏大家救了我,真是再生的爹和娘。”这里再生的意思是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显然这个含义不可以用来命名“可再生能源”。
(2)来生。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在他半死不活的那些灾难的年头,老伴待承他太好哩。他再生也得记牢这一点。”这里的意思是来生的意思,显然这个解释也不能用来命名“可再生资源”。
(3)对某些废品加工,使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的产品。如:再生纸,再生橡胶,再生金属。按这个含义,“可再生能源”应该是把从这些能源得到的能量重新转换成这种能量之前的形式。我们可以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再把电能转化成光用来照明;把风能转化成电能,再把电能转化成风用来驱热;把水能转化成电能,再把电能转化成推动水流动机械能等。但是这些光、风和机械能等不能再被称作能源。所以这个含义也不能用来命名可再生能源。
通过以上对“再生”含义的一一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用可“再生”来命名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这一类能源是不正确的。
四 用“更新”取代“再生”
那怎么来命名这类能源比较合适呢?笔者认为可以用“更新”一词。“更新”在《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犹言革新,除旧布新,如万象更新。《新唐书・孙伏伽传》:“陛下制诏曰‘常赦不免,皆原之’,此非直赦有罪,是亦与天下更新辞也。”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这类能源不是再生的,而是不断更新的,即除旧布新,它们都是以新的能量不断更替着旧的能量,新的能量的出现不是旧能量的再生。就像人类的代代繁衍,每一代新人的出现不是上一代人的重生,而是新一代人更替了上一代人。所以这类能源应取名为“可更新能源”。按照能源更新的周期长短,分为“可更新能源”和“不可更新能源”。
在英语中这类能源取名为renewable energy,而不是regenerate energy。renewable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可更新的,可恢复的,可继续的。而regenerate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再生。
现在许多人已习惯称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这类能源为“可再生能源”,要改起来会很麻烦,但还是很有改的必要性。
首先,给事物命名要遵循严谨性。给事物取一个科学的名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此事物;反之会给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造成很多的误解和障碍。
其次,在做为国际交流语言的英语中,renew―able energy就是可更新能源的意思,而我国把这类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实际上是一错再错,既没有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又相当于生造了一个新的名词regenerate energy。
五 结论
(1)通过分析“再生”的每一层含义可以得出,用“再生”来命名不断得到补充或补充周期较短的能源是不正确的。“可再生能源”改为“可更新能源”更合适。
虽然股市从其2010年的高位回落、来自通胀压力和供应链不平衡的迹象导致对其飞速增长是否可以持续的担忧,中国依然无可争议地占据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领导地位,中国风能和太阳能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例如,201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64%,达到逾4200万千瓦。
紧随中国之后的竞争对手美国业已批准《财政部津贴计划》延期一年,旨在为可再生能源市场提供必需的喘息机会。2010年,美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10万千瓦,仅相当于2009年的一半水平,不足中国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1650万千瓦的三分之一。然而,奥巴马总统在2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设定了到2035年实现清洁能源电力占80%的宏伟目标,包括核电、碳收集封存和天然气。
安永大中华清洁能源中心主管合伙人蔡伟荣表示:“在能源政策与清洁能源行业就业率增长直接关系不大的国家,我们发现政府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注重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低碳经济,但这可能会以长期经济价值为代价。时间将会证明,在宏伟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和项目投资的平衡方面,一些更加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是否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技术方面,2010年是海上风电发展势头良好的一年,新增装机容量51%。然而,全球陆上风电装机容量却下降了7%,其中欧洲下降了14%。太阳能发电行业增长强劲,集中太阳能发电市场继续发展。生物质发电投资水平与2009年相当。
蔡伟荣表示:“我们将继续看到在开发、部署和采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进展。全球向节约资源型社会和低碳经济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在本地或地区层面,我们将面临诸多挑战。但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全球性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供需失衡、能源安全和能源价格,具有牢固的基础。”
欧洲各国情况不一,有的国家政府预算紧缩,技术成本下降,有些国家的太阳能发电市场则蓬勃发展。这种情况下,一系列下调上网电价的政策意外或计划推出,尤其是太阳能方面。2010年11月份,西班牙最终推出了大幅下调
上网电价的一揽子政策,法国则于12月推出了3个月暂停建设太阳能新项目的政策。尽管德国和意大利也先后推出了下调上网电价政策,两国2010年装机容量仍分别达到700万和400万千瓦。
继引入不同技术享有差别化、更为优惠的上网电价的新能源法获批之后,土耳其在国家吸引力指数的排名上升。印度太阳能市场得益于《可再生能源购买义务》修订案及其他资金方面的支持。但荷兰和澳大利亚的排名下降,原因是政府减少激励措施。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能源替代性;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F4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5)02-0047-05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2014年7月联合国的《深度减碳路径》中期报告主张从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人手,逐步削减C02排放,实现低碳发展。报告指出到2050年中国发电量将达到约10万亿千瓦时,电力排放的CO2要从目前每千瓦时743克降至32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比76%,而201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共计38490万千瓦,发电量仅占全国发电量的21.64%(数据来源:国网能源研究院)。目前,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9.8%,距离2015年和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规划目标差距分别为1.6和6.6个百分点。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推进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非常紧迫。
一、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价格分析
价格是影响能源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在市场经济中,可再生与化石两类能源消费存在随着价格的变动此消彼长的关联。化石能源价格上升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但对开发可再生能源会产生正面激励与推动。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兴起的可再生能源革命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二次石油危机”不无关系,随着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走,带动了化石能源(煤炭、天然气等)价格的上涨,也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核心影响因素。在经济利益的激励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开发方兴未艾,可再生能源(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开发成本和市场价格在近10-20年间一直处在下降通道之中。反过来,当前化石能源价格走低,虽对经济发展有利,但不利于我国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
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相对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价格缺乏竞争力,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平均为煤炭发电成本的8倍,企业和消费者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动力不足。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通过征税提高化石能源价格,当化石能源价格被提高后,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一些无法适应的企业被淘汰,其余用能主体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降低能源成本,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化石能源价格的上升也鼓励能源消费主体寻求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等其他能源,降低能源消耗与排放的压力。另一种办法是通过可再生能源补贴,降低可再生能源投入成本,鼓励可再生能源替代,带动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培育增长点。正因为此,世界各国纷纷通过政策影响两种能源的市场价格,提升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例如,2007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新能源法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逐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再如欧洲各国的化石能源储量并不丰富,欧洲国家通过立法、税收、财政、科技、经济、管理等政策和手段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扶持,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欧洲对外来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下降,甚至依靠其国内的可再生能源就能实现本国能源供应安全。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价格看似独立,但两种本质上此消彼长,互动和关联效应明显。资源储量和政治动荡影响着化石能源价格水平,可再生能源的知识技术水平、生产率、设备影响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成本,两类能源并存的市场供给存在着动态的价格均衡问题。离开化石能源价格孤立地讨论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显然是不完整、不科学的,离开可再生能源发展孤立地讨论化石能源价格也会有失偏颇,当化石能源价格持续快速上升时,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自然凸显,当化石能源价格波动低走的时候,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自然削弱。而气候变化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新的驱动力,尤其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环境的引导,如图l所示:
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实证分析
假定我国电力行业的产出函数为:Y=f(K,L,F,G),该函数希克斯技术中性、规模报酬不变、二次可微。K为电力行业资本,L为电力行业劳动,F为投入的化石能源,G为投入的可再生能源。在要素价格和产出水平外生给定的情况下,与产出函数对偶的成本函数是:C=f(Y,Pk,B,Pf,Pg),其中Pk为资本的价格,P1为劳动的价格,Pf为化石能源的价格,Pg为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为了研究化石能源投入与可再生能源投入之间的关系,设定成本函数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Xk、Xl、Xr、Xg分别为资本、劳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投入量,Sk、Sl、Sf、Sg分别为资本、劳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总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当产出一定和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情况下,对价格求导数,得要素需求函数:
要素的需求份额方程为: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Allen偏替代弹性(Allenpartialelasticilyofsubstitution,AES)计算方法为:
它表示化石能源价格变化1%时,对可再生能源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为它表示在产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要素化石能源价格变化1%时,可再生能源投入与化石能源投入的比率变化的百分比。
本文的样本是1993-2013年中国发电行业数据。资本、化石能源投入、可再生能源投入以及劳动等要素的成本和价格数据来源于1993-2013年的《中宏产业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鉴》。化石能源价格以煤炭为代表,以2000年每吨原煤的价格平均为206.54元为基础,按0.7143的折标系数把原煤折算成标准煤,再按动力价格指数换算,发电行业用煤量根据各年火力发电量以及该年的发电煤耗计算。发电行业可再生能源价格用各年可再牛能源投资额的利息代替,可再生能源成本用各年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本代替。发电业总成本是指资本、化石能源投入、可再生能源投入和劳动等4个投入要素的成本额之和,每种投入要素的成本份额是该要素的成本额与总成本之比。通过整理,得出供进一步分析表格如表1。
首先要确定相关参数
根据公式(2)去掉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份额方程,得:
利用EVIEWS6对联立方程(5)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取工具变量为Pk(-1),P.(-1),Pf(-1),Pg(-1),利用AR模型进行调解,并根据公式(2)校正,得出结果如下:
根据(5)式得出相关参数bfg、bgg、brg、bff为:-0.0089、0.0176、0.0408、-0.0390,再根据(3)式、(4)式分别计算出2004-2013年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AES和Morishima替代弹性(见表2)。
三、促进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政策建议
第一,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价格补贴,以化石能源税收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通过计算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偏替代关系,发现化石能源价格提高10%,可以导致可再生能源投入比重增加16%-19%,平均为18%,而且这一比例相对稳定。但是可再生能源价格降低10%,可以使可再生能源投入比例增加64%-93%,平均为70%,这说明在当前阶段,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政策对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具有更大的效果,补贴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效率是化石能源征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效率的3.5倍左右。但是,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看出,可再生能源自替代弹性比例在2004-2013年十年间下降了1/3,这说明补贴政策的效率具有下降态势。如果未来十年延续平均每年下降3个百分点这一趋势,而化石能源对可再生能源的偏替代弹性保持不变,在15年内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效果将下降到与化石能源征税相等的效果。届时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按照成本效率法则竞争,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将转移到通过对化石能源征税上来。
第二,发展可再生能源金融,降低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利息成本。实证分析表明:发电行业中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存在一定的Morishima替代弹性,2004-2013年,化石能源价格提高10%,为保持年发电量不变,可再生能源投入比例相对于化石能源投入比例平均要增加15%左右,而可再生能源价格下降10%,为保持发电量不变,化石能源投入比例需减少7.6%。这一方面说明发电行业化石能源投入与可再生能源投入存在替代性。通过与杨中东(2010)的研究结果对比,还可以说明其替代效应与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能源与资本的替代效应等同(见表3)。这一结果证实了可再生能源投入的资本性质,由此产生的政策意蕴在于完善可再生能源的融资服务。国际经验表明,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加强消费者信贷支持、采取合理的金融方式(例如BOT模式等)是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手段。清洁发展机制、能源合同管理、排放贸易则能促进资金在能源利用领域更为有效的配置,间接地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如日本政府于2012年7月颁布《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后,带动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兴建速度持续加快,也让日本银行对再生能源事业的融资金额大增。2013年度日本3大银行对再生能源事业进行的融资额合计达约3900亿日元,约为2012年度的4倍,2013年度日本融资金额前20大的案件中,再生能源的融资案就占了19件。相比之下,我国可再生能源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借鉴国际经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应当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工作重点。
第三,灵活调整补贴方式,增进可再生能源补贴效率。可再生能源政府补贴是一种扩张需求的政策,目前国家每年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的资金已达300多亿元,财政专项资金达100多亿元,但单纯的能源补贴会盲目刺激能源消费的增加,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政府补贴的收入效应使消费者支付能力超过原有支付能力,改变了市场形成的预算约束,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正如前文所述,从长期来看,应考虑适时淡出可再生能源补贴,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但考虑到补贴对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当前宏观经济景气下行压力以及培育新增长点的需要,补贴不可能短期内取消,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着力点在于根据市场形势灵活调整补贴程度和方式,增加弹性机制和动态调整能力,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从基础研发、应用研发、项目示范、前商业化、缝隙市场和支持商业化转型,补贴力度逐步减少,当达到完全商业化阶段时,补贴完全退出。区分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适时转变支持政策,就成为政策实施的关键。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示范工程是指按照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要求组织申报、建设,并经验收合格的项目。
第三条示范工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导和监督管理,各乡镇(街道)和项目实施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本部门示范工程的组织协调及管理工作。
第四条示范工程专项监管措施:
(一)符合《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的区域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的,应当明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要求,列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二)列入示范工程实施计划的项目应按照相关要求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填写《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表》,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
2.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技术方案研究;
3.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及详实的增量成本计算书;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5.项目示范推广性分析;
6.其他节约资源措施及后评估保障措施;
7.工程立项审批文件的复印件。
《实施方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评审,通过方可进行项目立项审批。
(三)设计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施工图设计,并做好检测点的预留工作。
施工图审图机构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施工图进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示范项目采用的技术、设备和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
(五)示范项目在施工、安装和调试过程中由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示范工程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运行测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测试结果进行复核,并按照《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办法》进行验收。
第五条项目建设单位对补助资金应做到专款专用。补助资金的拨付、使用、专项账目核算应按照《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示范工程优先参与建筑各类评优评奖活动。
第六条公布
对通过验收的示范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相关媒体公示。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对公示结果无异议的项目,颁发“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证书和标牌。
第七条列入示范工程实施计划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将取消其资格。
(一)《实施方案》、专项施工图设计等未通过审查或没有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的;
(二)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的;
(三)无正当理由,半年内未开工的。
第八条示范工程项目实施由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统一管理。
在低碳经济学家石定寰看来,可再生能源资源广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谁在这个领域掌握了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新型能源的发展主动权。”石定寰认为,“这是一个很公平的发展空间。”
占领绿色主动权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下,世界各国都在探讨低碳经济,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发展低碳经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以煤为主的局面很长时间内难以根本转变。因此,更有效的清洁利用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对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国家把节能减排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约束性指标,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发展低碳经济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有着更加广阔前景的途径,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等是可再生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资源最广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也公平地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大家都可以利用。谁在这个领域掌握了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新型能源的发展主动权,这是一个很公平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过去,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基础很薄弱,上世纪80年代最早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是沼气。改革开放后,中国将可再生能源列入能源政策,并提出远有前景、近有实效的方针。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得益于国际合作。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就是在北京郊区建立新能源村,第一次集中展示了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展现了未来的新能源趋势。此后,很多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开始不断传入中国。
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脚步大大加快,这主要得益于制定了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和可再生能源法。最近几年国家又加大了支持力度,制定了国家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专项规划。2006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把能源作为11个重点领域的第一个,同时把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应用作为未来能源科技工作一项重点任务,这些都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企业界、产业界、科技界、政府部门提高了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认识,积极性空前高涨。
辨识前景与效率
最近几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很快。今年中国的风能装机容量有可能达到1700万千瓦,去年是1000万千瓦,一年之内装机容量增加700万千瓦,这个发展速度相当快,2000年以前我们曾经努力奋斗了10多年,100万千瓦装机容量都没有达到。同时风机国产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1.5兆瓦的大功率风机已经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正在开发3兆瓦机组。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风电资源评价工作不够深入,很多风场建设之前的基础性工作做得不够,这将影响风电的发展。目前全国风机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电能质量和发电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太阳能利用是今后应用最广泛、最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中国是世界上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最大的国家,全国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最近几年,国家进一步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跟建筑节能更好地结合起来。200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只有13兆瓦,到2007年就超过了欧洲、日本,成为全球光伏电池产量最大的国家。现在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大量光伏电站需要的太阳能电池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中国进口的。中国的太阳能发电产业链也正在逐步完善。比如,前几年中国90%的多晶硅材料需要进口,而且价格非常昂贵,最近两年,国内自主发展起来的多晶硅材料生产线正在逐步投入生产,2009年产量超过1万吨,原料国产化推动了太阳能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
对于风电,国家有政策扶持和补贴,但是光伏发电方面还没有扶持政策。国外通过高价收购光伏发电,平摊到整个电网里,来促进光伏发电的发展。最近,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也在研究光伏发电的推动政策,将进一步打开国内应用太阳能发电的新局面。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多晶硅材料国产化也将有助于降低成本。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多晶硅价格大幅度下降。除了单晶硅、多晶硅电池外,我们还发展了薄膜电池。薄膜电池消耗能源更低,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给更广泛利用太阳能光电提供了广阔前景,但缺点就是效率还比较低。
中国在生物能方面还处于研究发展示范阶段,大规模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如何进一步提高水平、如何进一步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等很多领域都值得研究。比如如何从各种藻类里提取生物柴油,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我最近看到有一个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力量,已经可以做到用两吨藻类生产一吨生物柴油。应该说这几年,国家无论在产业发展上,还是技术创新上,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转化机遇变现实
辩证地看,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机遇。但是如何抓住机遇,把机遇变成现实,还需要做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