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坚持更新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完善科学的教材内容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升的关键。由于社会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现代化科学的飞速发展,很多计算机硬件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往的维护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计算机设备。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中职院校一定要适时更新教材内容,将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硬件设施的维护技术纳入书本之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坚持试验教学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只知道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保证有效教学。针对这样的现象,各中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建立计算机硬件维护实验室,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将书面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保证有效教学。例如,中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师在讲解计算机黑屏、反复重启等故障的维修手段的时候,就可以改变以往的单纯讲解方法,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操作具体的维修流程,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健全完善的考核制度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和软、硬件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对人员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扩大。作者结合教学和下企业实践,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指出目前课堂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偏差,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从板卡级到芯片级维修的建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国家“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能力,让学生毕业后不需要企业另外对其培训就能上岗。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脑销售员、电脑技术服务员、计算机硬件评测师和计算机硬件维修工程师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很多高职院校里都是热门专业,深受学生的青睐。但是由于今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日益黯淡,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正在减少,毕业生找工作也比较困难。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创造出计算机专业的亮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和市场的需求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2012年上半年,笔者在学校和系部领导的鼓励支持下,到常州通诚科技有限公司锻炼半年。通过这半年的经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能力特别是硬件芯片级维修的职业技能做如下思考。
一、发展芯片级维修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快速变化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已经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的需要。
目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是:一是到长三角周边各城市的电子工厂从事工厂流水线作业,这样的工种虽然可以较大程度地吸收毕业生,但流水线作业对学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低,毕业生只要通过工厂的短期培训,就能胜任,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学习的兴趣;二是自主择业,毕业生毕业后,自谋发展,担任销售、搬运、维修等低等级的劳动。
计算机维修基本上可以分为板卡级维修和芯片级维修两个级别,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板卡级维修是对整机而言的,通过检测找出有问题的板卡、设备,对其进行更换,从而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而芯片级维修是对有问题的电子元件再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出具体出现故障的芯片或元器件,并对其进行更换维修,从而达到维修的目的。芯片级维修与板卡级维修相比,需要维修人员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维修经验。
通过近年的市场调查和这半年的企业实践经验得知,板卡级维修人员和销售人员因为准入门槛低,已经严重饱和,而且工资水平也较低;但是另一方面,市场对能从事芯片级主板维修、液晶维修、笔记本维修这类高层次的电脑维修人员的需求量大,而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基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够完善。因此,我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应适应时代潮流,避开各类高职院校都在开办的低层次的板卡级维修,大力进行芯片级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迅速抢占芯片级维修这个市场的制高点。
二、提升教师能力 发展芯片级维修
纵观常州大学城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教师队伍还主要停留在低层次的电脑组装与维护方面,芯片级别维修的教师几乎没有。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芯片级维修需要精通电路、而且精通计算机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而高职学校缺乏大批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教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二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高职生的底子普遍较薄,自学自控能力较差,使之不能很好地完成类似芯片级维修的课程,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训教学,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只有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积极探索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新路子,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满足市场的需要。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通过下企业锻炼,自身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更加紧密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把企业里的相关信息带回到学院,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融合和深度合作。
三、大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目前,我们虽然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但目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实践设备跟不上现实要求,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以及教师实践指导策略的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让学生从计算机配件的组装做起,对出错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但是要有目的性地加强主板电路的维修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笔记本主板的维修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掌握普通芯片的拆卸与安装。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践,减少基础理论课程,锻炼学生动手实践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课程,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设置上,应使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基本持平。
四、加强课程合作交流 增设校内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操练室
一般的计算机专业软件技术技能的训练门槛较低,但是计算机硬件设备维修的投入成本较高,一般学生掌握硬件维修特别是芯片级维修技能的较少。大部分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气工具及电器元器件的认知度较低。这里我们可以增加一些电子类实训项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电气元件,掌握电气维修工具的应用,如恒温无铅热风枪、恒温无铅电烙铁、多功能万用数字表的使用,配备基本的维修设备和维护工具,可以适应大部分板卡维修。诸如示波器、万用表和烙铁等,端口测试设备可以检查串口、并口、usb口、软驱和ide口等接口能否正常工作。端口检测设备通过模拟各种工作状态,再搭配专用的诊断软件就可以进行各类接口的故障测试。使用焊台可以拆除一些结构简单的芯片,通过高温气流,再配合规范的加热手法,可以把主板上常用的i/o芯片轻松摘取下来。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校内操练室可以看成是既像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又像维修公司的一个实践操作和训练的场所。
使用一间60平米左右的房间作为校内操练室,购置一些基本的维修电脑的工具。购买维修工具如下:数字万用表、主板诊断卡、936b恒温焊台、850风枪、编程器、普通电烙铁、焊锡丝、助焊剂、松香、吸锡器、吸锡线、十字和一字起子、钳子、刀片、洗板水或无水酒精、橡皮擦、毛刷、电吹风、网线钳、网线测线仪等。可把此待修的故障电脑集中到操练室维修,电脑机房更新后剩下的较多旧电脑,放到操练室,用来练习组装及拆卸元件和维修。各个办公室以及机房所有的出故障的电脑、网络和办公设备全部拿到校内操练室来维修。
挑选优秀学生,对其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选择任务式方法,把机房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机器或周边设备这些实际故障,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既可以降低设备维修的成本,也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自我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能力时,可以为这部分参加集训的学生安排参加各项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大赛的历练强化他们的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1] 顾翊锬,凌筱清.浅谈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1,(7):65.
论文关键词 :虚拟现实 动态网站 B/S模式 网络系统结构
论文摘要 :针对虚拟现实技 术的发展和 当前微机组装的实习现状 ,提出“动 态网站+数据库 +虚拟现实”的技 术万棠.设计基于 B/S模 式的网络 系统结构模型,该系统更新 、维护方便 ,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 性.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简称 VR)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的人机接口技术,是一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综合视、听、触觉为一体,模仿现实三维空间的再现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可以逼真地模拟自然真实环境.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 的不断发展,结合 VR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基于 Web的二维平 面交互模式,实现了基 于 Web3D三维空间交互模式 的第二代 Web技术(多媒体 +虚拟现实+Internet).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实习、建筑设计、军事训练、体育训练、娱乐游戏等诸多领域.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应用于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媒体对远程教学已产生深远的影响.
微机组装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应用及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在掌握微机原理和了解当前计算机硬件发展最新技术的情况下,自己动手组装计算机.高校大都开设这门课程,而大多数都是使用已经淘汰的计算机,远远落后于实际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而且,认识计算机结构,频繁地拆装计算机,硬件的损坏程度很大,实验代价太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尝试将动态网站数据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虚拟微机组装系统的开发中,提出了一种基于 Web数据库技术,结合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口 的网络虚拟微机组装系统的结构模型,综合发挥各种开发工具的优势,设计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装机系统 ,为广大高校学生、电脑爱好者 、电脑经营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业务推广平台,也是今后远程教育的发展和趋势.
1 系统结构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共享虚拟微机组装系统 .使用者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对虚拟环境中的硬件设备进行组装.系统展示的主要功能:计算机硬件设备展示 、安装过程演示、组装实验,并可 以实现多个实验者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实验.
如图 1所示 ,该系统的流程分为 3层,自下而上分别为数据库管理层、应用层和交互层.其中,交互层为使用者浏览界面,有关数据计算和数据处理在应用层,Web服务器负责接收远程或本地的 HTTP请求,根据请求从数据服务器获取相关资源 ,然后将结果转换成 HTMI 语言形式 ,生成 Web页面送到浏览器端.
数据库管理层:负责底层数据库的 日常管理,包括资源的入库、修改、删除、属性设置等相关管理功能. 应用层 :是整个系统的后台管理层.包括文件查询模块、在线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等.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
交互层: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可视化显示 ,使用者通过浏览器与服务器相连,完成各种操作.本系统采用 3层完全独立的结构模型,防止了对数据库的非法操作 ,系统安全性高.任何数据资源的更新或程序的升级都是由服务器端完成的,不影响客户端操作, 系统维护和升级 十分方便.对于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即可使用.
2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系统在 Windows2000环 境下开发完成,采用SQL Sever数据库 、Apache服务器和 PHP等作为网络开发工具 ,利用CAXA实体设计和 MuhiGenCreator 建模工具 、VRMI 技术及相关图像处理软件.客户端需安装 IE 5.0以上版本浏览器 ,还需安装 相 应 的 VRML 浏 览 器 插 件 (如:BS—ContactVRML,C0SMO一2.1.1-eng,CORTVRML等).
2.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交互性以及多感知性等三大特点,虚拟现实技术是本系统实现的关键.Vega是 目前流行的一个虚拟现实应用程序开发环境,随 Vega发行的还有一个 Lynx图形用户界面程序.硬件模型使用与 Vega相关的三维建模工具 Creator实现.使用 Vega开发虚拟现实应用程序的主要流程如图 2所示.
主要过程如下 :
1)建模.建模是建立虚拟场景中的地形及各种物体的三维数字模型,这些模型使Creator建模工具,建立虚拟场景中物体的三维数字模型,经过渲染后在计算机屏幕上可以形成逼真的地形和物体.建模任务由Creator软件实现,能够满足虚拟现实应用程序的实时性要求.
2)用 Lynx建立应用程序定义文件。建模形成三维数字模型后,使用 Lynx实用程序定义文件(ADF).ADF文件描述了用于虚拟现实应用程序中的模型文件、运动模型及其路径、特殊效果、环境效果等,使用Lynx程序可大大节省编程人员的工作量.
3)编程.在 C、C++或 VC++语言平台上,利用 Vega的 API和软件库,调入已建立的 ADF文件及三维数字模型,对程序进行初始化,编程响应用户输入并动态地改变程序的运行,最终完成虚拟现实应用程序的编制.
4)编译运行.应用程序编译成功后,调试运行该应用程序,最后系统集成.
2.2 动态网站数据库技术
整个系统的开发采用 目前公认的开发动态网站最佳组合,即 PHP+Apache+MySQL组合技 术,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1)建立数据库.利用 MySQI 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操作,可以使用 php My Admin管理器,该管理器具有与标准的 Windows资源管理器相似的界面与操作方式,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
2)完成数据库间的交互.数据库与 Web相连,转换成 Web页.PHP4支持 MySQL数据库,不需要外部支持库就可以实现对 MySQL的全部操作,利用 PHP4调用相关的数据库管理函数,从而实现web与 MySQL数据库之间的交互.
3)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利用 Dream weaver制作数据库管理页面,并且提供远程维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登陆数据库管理页面,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维护的灵活性,为本系统的随时更新提供方便.
3 应用测试实例
学生以学号登陆后,即进入实验系统.首先 ,从元件模型库中选择相应的硬件,如主板、内存、硬盘、鼠标、键盘等.然后 ,进行硬件的插接.将内存条插入主板,插接时若报警 ,则内存条选取有误;若发现所选内存条为 DDR 内存条 ,而 主板插槽 口需 要SDR内存条与之匹配那么,重新选取内存条后继续上一步操作;系统仍报警,是内存条方向不匹配则旋转内存条至适当方向后 ,再插入主板内存插槽中.图 3显示已将 内存条摆放到正确位置,即将插入主板时的状态.
硬盘数据线与电源线的插接,将数据线和电源线的方向调整正确后 ,硬盘即插接成功,如 图 4所示.主机箱内还有光驱网卡、显卡等硬件的插接,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至于外设,现在大部分是 USB接口的外部设备.同样可能遇到方 向需要调整的情况 ,将插 口调整好后 ,连接主机箱相应 的插槽即可.这样 ,将所有硬件连接好 ,一台计算机组装成功.
基于 VR技术的虚拟微机组装 系统,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实验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做实验的自主性 ,不再受实验室忙、设备少的约束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高校实验室管理来说,也节省了实验准备时间,降低了实验成本,使实验室管理和开放更加现代化、人性化.在设备不断更新的基础上,使得实验紧跟时代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硬件发展情况.此系统也可以应用于计算机销售市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 结语
本研究给出了基于 VR技术的虚拟微机组装系统的设计结构模型以及应用测试实例,据此亦可以设计出其他学科的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 VR技术的发展,结合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学科,VR技术将应用于更广的范围,交互式的、人性化的网络虚拟平台,将成为实验教学与应用性学习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徐英卓.基于 VR的运动人体科 学虚拟实验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9):19—21.
[2] Williams E H,Lane D.PHP& MySQL Web数据库应用开发指南[M].谢君英 ,欧阳宇译.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3] 曾建超 ,俞志和.虚拟 现实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关键词:单招;交互式;智能评价;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1.1 研究背景
单招高考计算机专业理论总分为300分,其中包含了5门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我们所研究的课程就是其中的三门: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三门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是关于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枯燥、难懂、无趣。但是这三门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综合成绩,同时影响学生的高考总分。
我们根据多年来高考中所出现的诸多因素的分析发现造成学生计算机综合理论成绩不高的原因不外乎:
(1)学生知识盲点多,虽然考前进行了大量的考题训练,但是遗忘率太高。
(2)学生考前复习没有针对性,比较片面,没有着重点。
(3)学生没有总结、复习习惯,没有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4)学生易错试题没有强化,导致错误的试题一直错误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课题组结合教学的实际,思考搭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功能简洁的交互式试题库与智能评价系统,按照指定题库或章节生成知识点全覆盖的试卷或习题,让学生通过交互式试题库和智能评价系统完整的训练,能够扫清知识盲点,形成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2 研究过程
课题组的研究大致分四个阶段:
1.2.1 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及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总体设计。同时向计算机应用专业单招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目前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困惑,以及对于本课题研究提出意愿,使得本课题研究不偏离教学实际和初衷。根据平时教学实践,了解目前学生学习特点,研究适合计算机单招班学生学习的方法,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本途径。
1.2.2 课题组通过对2010年、2012年江苏省计算机应用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的细致解读,仔细研究了近10年单招计算机综合理论全真试卷。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整理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三门专业理论课题的试题库,分题型实现试题的电子化处理,并完成同题干试题的筛选和部分试题的补充,实现试题库对考试大纲的全覆盖。
1.2.3 根据课题的设想和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结合单招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完成交互式试题库管理平台的构建以及智能评价系统的建设,实现电子版试题的入库工作。
交互式习题库及智能评价系统主要有以下模块:身份识别模块、考试答题模块、出卷模块、练习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成绩分析模块、作业模块、学习交流模块、试题维护模块等。其中考试答题模块、出卷模块、成绩分析模块为本系统的主要模块,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主要方法和手段。
1.2.4 完成试题库管理平台的交互式测试和智能评价全部功能,尝试性运用于教学实践,并根据教学实践反馈结果完成系统平台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及举行学生学习反馈访谈,完成对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并形成报告,收集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课题组选取了计算机应用单招班1003班作为尝试研究的对象,全班27人,男生18人,女生9人。进行教学实践的实验后,这些课程取消了课外作业,仅用上课时间利用交互式习题库和智能评价系统进行上机训练,错题重做功能和生成指定试题试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高错误率试题的快速搜集和反馈提高了课堂效率。
2 研究结果及成效分析
2.1 研究成效
2.1.1 学生受益。对于枯燥无趣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生很是厌烦。复习效率低下,知识盲点多。同时又没有错题整理的习惯,使得错误的试题订正后还是错误,直接影响计算机理论综合成绩。通过实验后,100%的学生表示学习效率较以往有很大转变,同时系统能自动生成错误试题,有助于扫清知识盲点。2013年单招高考成绩证明,交互式试题库建设和智能评价系统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计算机专业综合理论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
2.1.2 教师受益。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积累了经验,总结了得失,更密切的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提高了个人素质,不仅视野开阔,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理念更新,同时因为课题成员参与系统平台的开发和研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系统开发能力。部分教师深钻猛挖,多方寻求,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稿件。
2.1.3 学校受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带动了一大批本组教师不同程度的参与,他们或提供资料,或整合资源,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整理、分析或参与系统的开发,全组的研究风气为之一新,在全校树立了学习的典型。玩游戏的少了,无所事事的少了,不仅减少了一些无益的扯皮现象,还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2.2 研究成果
2.2.1 课题研究促进了本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三项课题的深入实践,教学成果日趋明显。学校毅然决定推荐课题研究成果《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参加江苏省第一届职业教育优秀成果评选,2013年5月被评为苏州市特等奖,同时参与江苏省的评比,最终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成果最直接的体现。
2.2.2 近2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近10年的高考全真试题,整编、修改、完善、设计出了三门专业课题的电子试题库。其中计算机原理427道、计算机组装与维修317道、计算机网络技术412道。紧贴考试大纲,实现计算机理论知识全覆盖。
2.2.3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单招学生学习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搭建了交互式习题库与智能评价系统平台。本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本系统平台既可以用于考试,更适用于练习。单纯的考试功能实现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但训练作用不明显。单纯的题库练习功能比较单调,学生难以进入一种紧张的学生氛围。本系统把计时考试和练习相结合可以实现学习效率的迅速提升。
(2)本系统可以按照指定题库或章节生成全覆盖的试卷(生成所有试题),不仅实现了知识的覆盖,而且所有学生试题相同,提升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学生考试完成后自己用查分功能了解得分情况,对错题必须看一下教师准备的试题解析,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快速反馈。
(3)教师可以查看每张试卷的学生得分情况,通过得分明细查看错误率高的试题作重点讲评,实现了难点突破。
(4)学生做完一轮试卷后,管理员通过答题情况分析,获得所有试题的答对数和答错数,把答错数比较多的试题ID重新组织为逗号分隔的字符串,再次生成指定试题或所有试题,同时包含指定试题ID,生成二轮的试卷,实现了全班学生易错题的再次训练,填补了学生知识缺位。
(5)考虑到分层教学。学生知识掌握有差异、答题速度有不同,由于同时开放了多套试题,答得快的同学可以更早地完成其他试卷解答,答完后也可以通过练习功能针对以往的错题做加强训练,实现了班级的分层教学。
2.2.4 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高考本科录取率实现了我校历史的突破。课题组组研究了成果实验前和实验后的相关数据,发现实验前计算机综合理论成绩在苏州大市二模考试中计算机专业理论成绩在10个学校中排第6位,均分比大市均分低4分。经过半年的教学实践后,1003班27名同学在2013年4月的对口高考中计算机综合理论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绩。计算机专业理论均分从177.15分提高到244.78分,从大市第6名提高到第2名,超大市均分35以上。
2012年我校计算机单招本科上线情况为4人,占苏州大市计算机专业录取总人数的比例为3%,而2013年课题成果实验半年后,我校计算机单招本科上线16人,占苏州大市计算机专业录取总人数的比例达到11%。
2.2.5 课题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成长。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从学生学习有效性研究到交互式电子试题库的整理、设计,再到智能评价系统平台的搭建。组员深入研究,写出了多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设计的智能评价平台也在多方组织的评比中获奖。
3 问题思考
(1)课题主要解决的是计算机专业综合理论复习有效性的问题,它不能从根本上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三门专业课程内容还是很复杂的,不是单招综合理论考试这比较浅显的层次,要完全弄懂和精通,需要学生的不断研究、专研。所以,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更新观念,不断的提升理论素养,研究提高理论知识、提高实际组装、网络问题的新的途径和方法,开拓新的渠道和系统,为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开创爽朗的新天地。
(2)本课题主要面对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单招学生,那么其他专业的单招学生是否也可以进行呢?若进行应注意哪些问题?其智能评价系统的开发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其电子题库的设计、整理能否使用计算机专业的模式或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入手?
总之,本课题研究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拓展。我们相信,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不停思考的大脑,有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本课题研究必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杨秀平,付细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交互式练习和综合测试系统[J].长沙大学学报,2008(02).
关键词:中职;行动导向;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改革
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文件第21条提到“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详细地描述了中等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重心是教学,尤其是要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本文以广州市示范性专业——计算机的应用基础,其核心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为例,探讨基于行动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的应用。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很多种,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受教对象和教学环境等要素的不同,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行动导向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试验平台和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深化实施,使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更加优化与丰富。本文以《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硬件维修一体化课室为课程实验平台,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授课模式,提出基于行动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1. 教学设备要求。
(1)基础设备:一体化课室常备的计算机硬件、教学用桌椅、多媒体设备、挂图等。
(2)拆装设备:拆装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工具箱(内含拆机常用工具)等。
(3)检修设备:计算机故障检修卡、万能表、故障检修相关测量仪器等。
(4)演示设备:CPU结构图、内存原理结构图、已拆的硬盘、计算机原理展示视频、计算机构造演示多媒体课件等。
2. 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传统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授课方式采用顺序教学的方式,即依次从计算机原理、CPU构件、内存构件、硬盘构件、显卡构件、显示器的顺序进行教学,计算机的拆装检修授课也是以文字说明配图画介绍为主。这样的授课内容比较完整,但是缺乏实操性和衔接性,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原理构造思维,往往学完了整个课程,都不懂怎么拆机和装机,更谈不上计算机的故障检修了。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内容教学操作方式,不采用顺序教学,而选择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将学校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控制在5人左右,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操作工位,配备相应的试验平台和拆装检修设备,教师对计算机进行由外及内的演示拆装及检修,学生分小组带着相应的项目和任务同时进行演练。教师演示结束后,由小组讨论完成项目任务,分组进行项目完成情况汇报,生成项目总结和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报告,并提交指导教师考核。
3. 试验项目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需要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情境模拟让学生进行项目操作,不同的实验内容应当设计不同的实验实施方法。以本课程内容为例,设计实验项目和情境(详见表1)。
4. 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设置与实施。
计算机硬件故障检修课程内容是《计算机硬件基础》的主要实训内容,主要应用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维修工位,为了加强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设置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课后以团队研讨的形式,通过查找资料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课程要求的任务,并生成研究报告提交指导教师,作为课程知识考核的重要内容。(详见表2)
5. 课程考核方式。
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采用“形成性”的考核方式,即完成一个任务就得到一个成绩,完成所有任务才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其中每个任务的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制”评价指标,即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评价等级。评价等级的认定依据包括平时表现、技能考核(包括实验项目考核和课程设计考核)、研究报告和总结汇报。
三、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国外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强调职业技能的德国,都已经有充分的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充分调动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以行动导向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国内高职院校教学中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中等职业学校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符合国情的实施方式研究,笔者以广州市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为依托,开展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模式探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避免出现教师按课本讲授,学生无法接受的教学尴尬境况。经过教学实践验证,充分活跃了课堂授课的氛围,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融入了更多企业工作环境的元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章韵,倪晓军.应用型专业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2]田海梅,陈爱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