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级考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翻译题型 特点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2013年下发文件,自当年12月考试开始,将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题型和实体结构做出调整,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综合全面型人才。此次考试内容的调整,使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题型更有针对性,题型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此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试题结构调整体现在:将翻译题型的分值提升到占总分值的15%,将此前的单句或是短语的翻译调整为汉译英整个段落(约140到160个汉字),翻译的内容囊括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由此可见,翻译题型的难度与以往相比,答复增加,而且也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翻译新题型的特点
笔者结合201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真题,对翻译题型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归纳。
(1)词汇具有中国特色
翻译题型中涵盖中国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其中会有很多中国特色的词汇。例如,2016年6月的真题中出现了“墨子”、“武术”、“传说”、“神话”等。一些中国特色的词汇,英文中没有相应的翻译,所以一般会采用音译的方法,比如“墨子”通常译为“Motze”。此外,考生应在日常的学习中多阅读一些英文的报纸报刊,积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比如 “花脸(painted role)”、“文人(intellectual)”、“雅士(refined scholars)”等。
(2)含有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是翻译题型中经常考查的考点。被动语态标志性的词语有“被、受到”等。例如在2016年6月的真题中“有些风格模仿了动物的动作,还有一些则受到了中国哲学思想、神话和传说的启发。”这句话中划线部分就是被动语态的明显标志。因此在译文中,考生应使用被动语态,将其翻译为“Some of the styles imitate the movements of animals, while others are inspired by Chinese philosophy, myth and legend.”此外,一些句子中的被动语态并不明显,考生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例如,2016年6月的真题中“据说他的风筝用木头和竹子制作,飞了三天后才落地。”划线部分就应该翻译为“It is said that his kite was made of wood and bamboo, and it landed after three days’ flying.”
(3)可转换为定语从句
通常来讲,翻译试题的语段多为结构简单的短句,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若干结构较为复杂的长句。有的时候,也可以将若干短句,合并为一个长句,避免句子的过于琐碎。例如, 在2016年6月的真题中“功夫(Kung Fu)是中国武术(martial arts)的俗称。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自卫的需要,狩猎活动以及古代中国的军事训练。”这句话中,两个句子当中都有“中国武术”,可以将第二个分句译为定语从句,即译为“Kung Fu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the origin of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need of self-defense, hunting activities and military training in ancient China. ”
三、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型的翻译策略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最常见的解题方法就是直译法。这一类型的考试对考生的翻译水平不做过高的要求,考试只要能够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出现大的语法、语言错误即可。翻译的段落多以短句为主,但是对于一些长句的翻译要采用一些翻译策略。
3.1 转换语态
转换语态指的是在翻译中,将原文的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或是将原文中的主动语态转换为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例1:随着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改进,发生核事故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14年6月真题)
参考译文: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safety measures, there is little possibility for nuclear accidents to happen.
原文中“可能性”应该是被“降低”的,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将这种被动关系翻译出来,另外,译文中还使用了there be句型,进行语态之间的转换。
3.2 词性转换
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汉语通常多使用动词,而英语则多使用名词和形容词,这种转换某些词语的词性的方法称为词性转换法。
例2:通过阅读,人们能更好地学会感恩、有责任心和与人合作。(14年6月真题)
参考译文:Through reading, people can learn better how to be grateful, responsible and cooperative.
原文中使用了三个动词“学会感恩”、 “有责任心”和“与人合作“,但是在译文中要讲这些词转换成形容词 “grateful, responsible and cooperative”。
四、结语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型注重考查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可惜啊除了要积累必要的词汇之外,还要掌握基本的汉译英翻译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和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论文关键词:四级考试,翻译题型,翻译教学
一 引言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自1987年9月开考以来,已经历20多个年头,期间考试题型也不断变化。就翻译题型而言,直到1996年1月才推出翻译测试,其命题形式为:从阅读理解文章中分别选择一至两个句子组成一题,要求考生在15分钟内将其译成汉语,分值为10分。该题型是对考生理解英文能力和汉语表达能力的双重测试,令人遗憾的是它只考了3次(96年1、6月,2000年6月),由此可见翻译测试在大学英语考试中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也就无据可依。2006年6月推出的新四级考试对翻译测试做出了重大调整:对篇章中的句子英译汉调整为含固定表达和重要语法点的片段句的汉译英,共5句,分值占5%。这种翻译新题型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又带来哪些启示呢?本文回顾了历次CET-4翻译题型,并对其进行分析,据此四级考试,笔者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了反思,也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CET-4翻译题型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笔者对2006年6月以来的11套真题仔细研究后发现,该题型重点考查的是常用词汇、固定搭配及语法结构,尤其是一些较难的语法知识,如各种从句、虚拟语气、倒装结构等,而翻译技巧涉及很少。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学生的翻译能力作出了一般、较高、更高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中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并规定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可见翻译能力是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一个方面。翻译测试应该是检查学生准确与熟练运用翻译技巧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翻译本身是一种双向语言转换活动,无论是侧重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有顾此失彼之嫌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四、六级考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对翻译教学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测试的单向性与英汉互译双向能力存在矛盾,并且试题与大纲要求有脱节之处。由此,教师可能会产生误解,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大纲要求的词汇、词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就可以应付翻译题型了,不需要教授他们翻译技巧知识,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多以阅读技巧和篇章结构分析为主,教师的教学以此为讲解和训练的重点,忽视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重视翻译教学,把翻译教学融于课文教学和练习讲解中,突出传授翻译技巧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下文所引书中例子均用B1, U1等表示出处)[2]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在各单元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词汇、长难句和部分段落及课后汉译英和英译汉的练习题作为范例,并结合少量四级考试真题,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翻译技巧知识,为其打好翻译基础。
(一)词语翻译教学
词汇属于语言的基础层次,因此词汇的翻译属于翻译能力形成的基础层次。词类转换是翻译时最为常用的一种变通手段,是突破原文词、句格局,化阻滞通行文的重要方法。许多生硬、别扭、拖沓的欧化中文(英译汉)或中式英文(汉译英)往往都是没有进行转换的结果[3]。吕瑞昌等列举了6种汉英词类转译的常见方法。动词转译成名词、介词和形容词四级考试,名词转译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分别转译为名词[4]。现代英语中,名词的使用范围比较广,而汉语中常大量使用动词,在汉译英时可以将一个汉语的动词译成英语的名词。
例1:____(为了挣钱供我上学), motheroften takes on more work than is good for her.(88题,2006.6)
学生首先会考虑“为了”、“挣钱”、“上学”的英文表达,然后直译,形成的答案可能有:In order to make(earn)money for my tuition/to afford(support)my education. 其实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运用词语转译法翻译此句:Tofinance my schooling(上学是动词,schooling是名词)。
例2:Please come here at ten tomorrowmorning____(如果你方便的话)(91题,2007.6).
学生一看到“如果”,条件反射就会想到“if”,即:if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 如果学生用词语转译法译为at your convenience则更“方便”(方便是形容词,convenience是名词)。可惜的是能体现一些翻译技巧的四级题目实在太少! 词语搭配是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受母语使用习惯的负面迁移的干扰,常犯词语搭配的错误,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汉语可以说“学习知识”,学生想当然地用英文表达成learn/study knowledge,但在英文中learn/study 是不能与knowledge搭配在一起的,而是gain/acquire knowledge。所以,为了克服母语干扰而造成英文搭配错误,可设计一些汉译英的词语搭配练习。请学生翻译画线词语,补全句子:
我早上起床时感到剧烈的头疼。When I woke up this morning, I___a serious headache.
有些情况下,困难的出现是因为交流失败。
In some cases,difficulties____because of failure to communicate.
学生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很容易写成1.felt;2.appear,该题较佳的译词为1.had;2.arise.通过类似的词语搭配翻译练习,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语言学习的负面迁移以及词义是受其语境的限制,在学习中也就会特别注意。
(二)句子翻译教学
现代翻译理论认为,句子是最重要的翻译单位。四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也是以句子为关键词或短语译成句子,或把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例3:While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herfeet on the bench in front of her and her calculator clicking out answers toher geometry problem, I am looking at the half-empty package of Camels tossedcarelessly close at hand.(B2, U5)
该句语法结构不算复杂,用了两个分句分别说明“女儿”和“母亲”的动作,但是画线部分几个介词短语和非谓语动词的翻译却煞费思量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汉语句子短小精悍四级考试,且多用并列谓语或并列分句,按时间或逻辑顺序排列。故翻译时一般将英文的从属及修饰成份尽可能转化为并列谓语,省去不必要的关联词。
译:她做家庭作业时,脚搁在前面的长凳上,计算机嗒嗒地跳出几何题的答案,而我就盯着那包骆驼牌香烟看:她已抽了一半,就随意扔在手边。
例4:Once there, he would cling to the handrailuntil he reached the lower steps that the warmer tunnel air kept free of ice.(B1,U3)
该长句实际上包含三个短分句:①he would cling to the handrail;②until hereached the lower steps;③that the warmer tunnel airkept free of ice。
此句中的that虽然引导的是一个定语从句修饰the lower steps,实际上主从句之间隐含一种因果关系,若学生不会运用翻译技巧把定语从句转译为状语从句,译文可能会不通顺。
译:一到那,他就抓住地铁通道口的扶手,一直走到下面几级台阶,因为地铁里的空气暖和,下面几级台阶上没有冰雪。
2.合句法,即把原文中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并列句或复合句等译成一个长句。汉语强调意合,结构较松散,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结构较严密,长句较多。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非谓语动词、各种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
例5:这位老人见到自己的孙女走进屋时站了起来,竟意想不到地移动了几步,就好像他能行走了似的。(B1,U7)
原文有3句,句子内部按时间顺序排列,逻辑关系较复杂,其中包含多个动词,形成连动式谓语,而且兼述两个主语的动作。在准确理解原文,弄清句子主干结构后,运用词汇语法等衔接手段合三为一。
译:Seeing his granddaughter coming into the house, the old man got tohis feet and moved several steps unexpectedly as if he could walk by himself.
3.综合法
有时候出于实际需要,根据词汇、短语和句子内部之间的语法结构、语义逻辑关系,灵活选用以上两种方法四级考试,交替使用,是为综合法。
例6:经理需要一个可以信赖的助手,在他外出时,由助手负责处理问题。(B2, U2)
“在。。。时”是典型的时间表达法,是否一定用“when”翻译呢?其实在该句中,这个时间句式就是说明“助手”的作用,用定语从句限定其特性,介词短语作状语,句内关系更显紧密。
译:The manager needs an assistant that he can count on to take care ofproblems in his absence.
鉴于目前学生中文表达能力普遍欠佳的现状,教师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
例7:Life is like a field of newly fallen snow.Where I choose to walk every step will show.(B1,U10)
原句没有新词,结构也不复杂,但要用流畅的汉语准确通顺地翻译出来,并不简单。
译文1:生活就像一场新下的雪,你选择走的每一步,都会在雪中留下印记。
译文2:生活如新雪覆盖的大地,走过之处必定留下足迹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译文3:生活如雪后大地,足之所至,迹必留之。
译文1直译痕迹明显,译文2的语言形式和内容都得到很好的转换,译文3则兼具汉语简练与古雅之美,符合原句语体风格,学生也赞同比前两种译文稍胜一筹。学生从译文对比中欣赏了汉语的韵味,思路也开阔了许多。
(三) 段落翻译教学
由于对语法翻译法的缺点存在认识误区,大多数教师采取英语释义的办法来解释课文,学生对一些长难句或关键段落的内涵是一知半解,或者不甚了了。教师可适当使用语法翻译法,将重点段落译成中文,以便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Our ra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enhanced ourrelationship and taught us a great deal about tolerance, compromise, and beingopen with each other. Gail sometimes wondered why I and other blacks were soinvolved with the racial issue, and I was surprised that she seemed to forgetthe subtler forms of racial hatred in American society.(B2, U3)
该段落仅由两句组成。前一句是由两个并列谓语动词构成的简单句,其中的介词宾语较长,关系较复杂四级考试,第二个并列复合句包含why和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其中包含几个介词短语,信息量较大。段落结构分清之后,结合整篇文章的跨国婚姻主题,把握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感情基调,翻译出来的文字不但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也达到了训练学生翻译技巧的目的。
译:我们之间的种族和文化差异不但增强了彼此的关系,还教会了我们要彼此宽容、谅解和开诚布公。盖尔有时不明白为何我和其他黑人如此关注种族问题,而我感到吃惊的是,她好像忘记了美国社会中种族仇恨各种微妙的表现形式。
像这样由2-3个长难句组成的段落在教材中比比皆是,运用语法翻译法教学,不但训练了学生的翻译技巧,而且有助于其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 结束语
翻译测试应该成为翻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四级考试翻译题型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有限,英语教师更应在实践教学中注意传授基本的翻译技巧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能促进其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翻译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郑树棠主编.《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1,2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67-70.
[4]吕瑞昌等.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26-30.
关键词:高校考试 考试目的 问题
考试现已成为高校教育中衡量教与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也是大家普遍认同的较为公平的学业评价手段,几乎所有高校都以学科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建立科学的考试管理制度,是保证考试工作有序进行,客观、公正、准确地检验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建设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学中的学科考试与初、高中的应试教育考试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其根本宗旨应该是督促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将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大多数高校现有的考试,基本都背离了考试的初衷,成了一种形式、一个过场、甚至一种错误的导向,危害甚大。正确认识考试在教学管理和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对于探讨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如何进行考试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其导向作用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而忽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目的不清,在考试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考试内容局限性大
考试内容的局限性表现为横向局限和纵向局限两种。考试内容大多都是由教师围绕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确定,这实际上把考核范围横向限定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那么课堂笔记和考试复习资料就成了学生应付考试的救命稻草。考试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变得越来越窄,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另外,由于考试范围的确定,扼杀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对学科技术的纵向发展更是无人问津。这样的情况导致了考试的成绩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谈不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深层次的理解。
2.考试形式单一、僵化
多年来,高校考试形式存在如下特点: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实践应用能力考试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数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少。期末闭卷考试是现在大部分课程成绩评定的基本方法。诚然,闭卷考试评分比较客观、公正,成绩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量化,教师实际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考试成绩既不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也不能避免一些偶发因素如疾病、心理状态等对考试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闭卷形式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公式、基本概念的记忆上,忽略对知识点的综合分析和理解,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一次性考试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3.考试本身的定位错误
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其目的是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运用能力,而现有的考试却成了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的主要依据,有失偏颇。虽然考试本身的结束代表着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但是课程教学并没有达到实际课程要求的目的。过多地提升考试的地位,致使学生根本不关心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而是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的研究如何能顺利通过考试。这种现象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和思维的创新拓展,使学生沦为考试的奴隶。
高校考试现存的种种弊端误导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降低了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影响了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
二、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师必须明确,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选拔性教育,而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所以,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应该尽量取消百分制,而多采用等级制和评语制等办法。这样既能减轻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消除学生对考试的逆反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全面、更公正地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一个更科学更有意义的评价。
2.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演示、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等多种途径来综合评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大过程考核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而不能单单以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即使是用期末考试来进行考核的课程,也应根据课程特点不同、要求不同,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闭卷笔试能够准确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运用程度、理解记忆程度和书面表达能力;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课程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口头表达能力;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可以考核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进行分析的能力。考核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只关心成绩。多样化、系统化的考试形式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灵活的成绩评定制度可减轻学生应付考试的压力,调动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科学的评价方法不仅能体现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考试方式方法的目标就是要使现行考试由重知识测试转变为重能力测试,重应试教育转变为重素质教育,重共性转变为重个性,实施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树立起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观念,建立一个重素质、重能力、重智能、重专业、重实践的全方位科学的考试模式。
随着高校教学模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相应的考核模式也必须随之改革。高校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逐步革新旧的考试理念,合理地利用考试机制,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幼儿师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互动活动的桥梁,是课堂信息及时反馈的重要手段。但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提问只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新课程改革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更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提问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例如,“熊妈妈和熊宝宝为什么住在屋子外面?”“请你说说6还可以分成几和几?”这两个句子都有教学提示的作用,因为,它们都以疑问(……是什么?)或陈述(说出 ……)的形式交流了内容。二、幼儿园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幼儿园提问的现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二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过难,学生“启而不发”,课堂气氛沉闷,不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样的设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无效的,甚至不如不问。如教师尚未转变角色,没有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还是以权威者自居,鼓励不足,批评有余,激发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压制幼儿质疑的冲动;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要诱发学生的思维,卓有成效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设问”要“有效”。
《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幼儿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是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问题,进而在老师的支持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幼儿园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任。三、教师提问的类型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师提问可以分为: 1、描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辨别事物的能力。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四、如何促进提问的有效性谢尔达科夫说:“思维以其固有的形式进行,谓之发展。”(谢尔达科夫《儿童的思维》,第12-13页)只有明确了整个教学内容的认识思维过程,才能在提问中明确自己的每一个提问,是旨在分析的还是要求综合的,还是要求概括的、比较的、发现关系的等等。但怎样进行提问呢?这里,就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些想法。(一)引起不良效果的提问。1、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3、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偏离活动中心,要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其它的问题或不着活动边际的问题导致孩子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孩子的思维离开了中心。(二)促进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基本精神是尊重、发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是改革传统教育的弊端、实施主体性教育。 针对教学活动的实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设计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使问题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在水平程度不齐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幼儿的语言和概念水平。2、活动设计中的教学结构和关键问题,把它们写进教案中,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设计、表述问题,避免两可的、模糊的提问。比如“我们昨天学了什么?”或者“ 这个故事里的邮递员叔叔怎么样?”等等。3、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要考虑到幼儿智力和能力水平,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教学任务。4、提各种水平的问题。提出基本问题检查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以此作为进行较高水平学习的基础。较高水平的问题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较高水平思维形式的机会。5、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6、提问那些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幼儿参与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师提问的语言技能。教师提问时语言技能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教师提问时的口气、说话时的态度以及声调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和情感发展等起着极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技能的确至关重要。
2、阅读。阅读理解方面分数很容易提高。
3、大家需要非常重视听力部分考试,一般听力部分虽然是比较难考,但是分数占据了四级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五,所以多加练习。
4、作文,考试题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也是拿高分的一个部分。
5、翻译,也是考单词量的一部分,还是建议考生多做考试题,采取题海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