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市场部工作计划

金融市场部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市场部工作计划

金融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字】计划管理 商业银行计划体系 控制调节 预测分析

银行业是计划领域中的后来者。上世纪80年代,银行业经营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导致全球范围内银行业竞争加剧。第二,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改变了银行和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

一、现代商业银行计划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

商业银行计划工作同其他计划工作一样,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就是对所计划的工作任务发挥“计划”的功能,通过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现实的要求和历史情况与发展需要的认识了解,做出比较可行的部署或安排方案,从而为领导决策和实施者提供某种依据,以帮助我们既有目的而工作起来又有条不紊。而这样做又是可能的,因为不管银行工作是如何牵涉到国民经济综合的千头万绪和它自身的如何复杂多变,但总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我们又能够认识这些规律,从而使我们能够凭以做出某种“计划”。因而要提高银行计划工作的水平,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不管我们自觉还是不自觉,又总是在认识这些规律,以取得工作上的自由,而自由又“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

银行计划工作几乎都是围绕资金做“计划”。货币的流通与出回笼,资金的营运与松紧,贷款收放的多少与效益,都需要和尽可能按照有关根据和参数作计划。这种计划既是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的体现,又会给进一步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以基础。

(二)争取主动性,力避被动性

首先,要与业务活动相结合。任何一个计划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完备无缺,而必须在实施中不断修正、补充、完善。银行计划工作更是如此。它与银行各项业务活动有更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计划工作为业务活动提供引路,但同时又有待于业务活动去检验而不断丰富与提高计划的内容与程度。计划工作者的任务是要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努力反映客观实际,但这种客观实际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业务活动相结合,就为自己在这个变化中加深认识而改变原来某些不切实际的计划,使之符合客观实际进而能动地推进业务活动。

其次,要与信息的及时传递相结合。在今天信息量骤增,信息成为社会生产的一种重要资源和经济成就的必不可少情况下,如果计划工作“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着眼和着手于现有的数据和本行的知识,那肯定是会落伍而与所计划的工作任务拉开距离,因而也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研究金融信息理论和科学管理方法,充分注意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快传递、快反馈,适时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搜集起来,加以分析综合,为我们的计划工作充实新的内容,提出新的方案,做出新的决策依据。

再次,要与调查研究和金融研究部门相结合。我们银行的计划都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而当计划作出后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就会进一步深化计划的程度,论证计划的具不具备科学性和有无可行性,从而获得主动权,从事物的必然性转化为自由。因为“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决定的那种能力。”“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我们银行工作的计划要愈有科学性、可行性,从而使我们愈益自由而求得现实性,也就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对事物的认识愈要深刻。而且许多计划都要通过多次的、反复的调查研究,一次比一次透彻,一次比一次趋于全面,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做出积极反作用于客观的方案供人抉择。我们作出的存款计划是如此,贷款计划是如此,存贷结构调整的计划也是如此,等等。而搞好了这些计划,进而也就为全局性的综合计划打下了基础。

(三)发挥创造性,把握特殊性

银行计划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凭借一定的数据、情况进行分析综合、总结概括、权衡比较,既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这就要求一个称职的计划工作者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一般的经验之谈上升到高度的理论思维。这种创造性发挥得如何,对银行计划工作水平的高低关系很大。银行计划工作的主攻点主要是面对国家、企业、以及自身的各种经济现象,也涉及到一些自然现象。我们的计划工作者对这些现象的很好处理,好比赛场中的教练、古时称谋士或军师,要能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帮助参赛者知己知彼,善战善赛。可以举出我国古时候的齐国赛马活动作比喻,有一次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观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马分三等,双方都以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结果田忌三局皆输。孙膜发现,他们的马力相差不大,在下次比赛时便给田忌出谋,让他用上等马对威王的中等,用中等马对威王的下等马,用下等马对威王的上等马,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千金。

二、商业银行的计划体系

商业银行的计划体系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是带有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它提出银行发展的指导思想、有关的理论和发展方式,制定总体目标和全面的发展指标,为银行勾勒远景。这个阶段主要是为银行做出重要决策制定理论框架, 这些决策会对银行未来市场、产品、机构设置、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等产生重大影响。发展规划着眼于长期发展、注重创造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不拘泥于过细的问题。银行的战略要回答: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即谁是客户?应当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发展规划较为宏观,因此在静态的经营环境中,它只能使经营状况略有改善,并常常被认为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然而,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对于银行生存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在比较平稳的经营阶段已经结束, 竞争方面的挑战出现时尤其如此。当商业银行想要将自己的经营扩展到相关的业务或非传统的业务时,当它想要改变自己的竞争地位或形象时,或当它必须重新确定自己的主要业务领域时,制定发展规划很重要。发展规划对于那些希望改变自己的市场和经营管理状况、正在进行重组的银行也很重要。在经济动荡的年代,发展规划必不可少,它可以提出一整套的管理计划,帮助银行考虑目前的决策可能对将来产生什么影响,应付风险管理中的不确定性,监控外部条件的变化。第二级是带有战术性质的行动计划,它制定与实现发展战略相配套的具体工作任务。行动计划主要是制定短期的目标,用来支持发展规划,并且要说明银行的主要业务领域将如何达到预定的目标。行动计划最终将通过具体的任务计划书反映出来,这些计划书确定了完成整个项目中各项任务的时间表。行动计划注重完成预定的任务,但是,它还必须支持银行的整体战略远景。对于需要着手进行组织调整的银行来说,这种编制规划的经验很值得重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制定远景规划固然很需要,但是,其紧迫性尚不及实现远景规划所需要的市场营销方案、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步骤及控制手段等。行动计划为确定和协调这些体制因素提供了基础。第三级是财务计划和预算,它将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中确定的发展目标、战略和任务转变为财务经营目标。编制财务计划和预算可以预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成效。银行也可以以预测结果为依据制定酬金和奖励计划。

三、商业银行计划的编制

商业银行编制计划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这要取决于参与者的身份和他们参与的性质。采用自上而下方法编制预算,开始时由高级管理人员为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和财务、经营目标。然后,每个职能部门据此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和预算,说明它们如何实现银行的总目标。这种方法在银行必须对变化了的环境做出迅速反映时或者是银行为了保持盈利必须整顿自己的经营时显得特别有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编制预算时,先由各个职能部门编制自己来年的计划,送高级管理人员审查。然后, 职能部门根据高级管理层提出的修改原则编制预算计划,但是,最终的预算往往是经过部门管理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磋商之后才确定的。与自上而下的方法相比,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最终经营、预算目标。为了保证工作效率,高层管理人员在磋商中必须对所有的职能部门一视同仁,否则就要承担打击士气和在预算年度内影响各部门合作的风险。为了做好计划工作,商业银行有必要成立专职规划部门负责组织此项工作。规划部门负责对计划进行分析、组织和管理,在商业银行首次执行计划时提供咨询,以期根据实践结果修改计划程序,或协调银行的战略。编制计划的第一步是确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市场。发展战略是一家银行经营的灵魂,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制定战略时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对付竞争。为此,制定战略的基础就是要理解竞争和决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决定商业银行竞争实力的主要因素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属于特定市场的,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几个:(1)资本充足率。由于金融监管者和金融市场越来越重视资本金,因此,资本不充足将会使银行的融资、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受到限制;非传统的银行业务,如证券包销、公司兼并和收购等,也会受到限制。(2)资产质量。从金融实力的立场看,资产质量差的银行无力参与竞争。它的资金和人力耗费在虚弱的借款人身上。员工的才智和银行的能量都不得不消耗在资产重组和处理有问题的贷款上。(3)人力资源。企业家的素质和良好的判断力可以使一家银行识别和开发市场机会。正如德国银行家威尔弗雷德古兹(Wilfried Guth)所指出的: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人力资源可以被视为一家金融机构最重要的资产,把握竞争机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直接依赖于人力资源的质量。(4)信息。银行是一种对信息很敏感的产业。银行有能力收集和利用信息(特别是有关信贷业务的信息) ,是对国民经济最有价值的贡献。收集和评价信息对于放款和其他与信用相关的业务至关重要,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时同样如此,其中一些服务,如金融咨询服务必须为银行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有价值的信息。(5)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人力资本、技术、市场条件、金融监管和银行企业文化的函数。在发展中的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常常因监管部门对金融工具管理过严和缺乏竞争机制而受到阻碍。(6)科技。为实现银行的发展目标而采用的科学技术是否适用,是决定一家银行服务、决策和内部控制质量的必要条件。(7)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是一种无形的、但是很重要的资产。这种权力的价值决定于市场对银行以往服务、资力、竞争能力等方面表现的认可程度。特许经营权的价值还产生于银行分支机构网络和传统的客户群。一家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认真分析自己在上述诸多方面的现状,扬长补短,量力而行。

金融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产品 金融统计 统计方法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实现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与网络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但国际金融市场的改变所带了的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金融市场的安全与货币体系的稳定在金融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相应金融政策的制定已成为促进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配合合理高效的金融统计方法对金融活动相关的一切因素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并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提炼出金融市场的相关规律性结论,有效保证政府制定政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即是说,相关金融统计工作直接影响着金融经济计划的制定,其中还包括对金融产品的统计工作,而且金融统计监测面在近几年来不断扩大,且统计信息量也不断增加,利用高效、合理的统计方法对金融经济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已成为保障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金融产品统计的重要意义

金融产品统计工作是金融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是金融风险防范有重要意义,金融产品统计需要国家统计局、银行、政府部门、银监会等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调合作,实现良好的信息数据共享,并通过综合分析这些部门提供的数据对金融状况做出统计与判断。金融产品统计包含诸多统计指标,包括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综合性反映,在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影响着金融预测的预测精度以及金融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为金融决策提供有力的基础性数据。根据时间序列一共的相关历史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规律探究,并结合风险统计与管理,可以对未来的金融产品市场走势与金融状况作出较为科学准确的预测,进而作出合理科学的金融决策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与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金融产品统计的思路与方法

(一)建立健全金融产品统计管理制度

金融产品统计工作的有效展开首先需要的是对其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这对于监测数据可靠性与及时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应结合标准化的金融统计制度相关要求,让金融统计监测体系全面纳入金融产品,并制定统一的规范化的产品分类标准、信息反馈和渠道以及统计口径,通过全面合理的信息数据有效引导金融产品的市场发展。且要全面详尽地对金融产品统计的统计方法、数据标准、数据来源以及统计部门职责等做出规定,利用相关的制度有效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与准确性,加强对金融产品统计的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并且,应将金融产品投向信息报送至银行与信贷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以便对金融产品规模进行统计,还能通过金融产品统计进行风险控制与管理。同时,还应不断完善M2的统计方法与范围,将适当的金融产品纳入M2的统计范围,并对理财数据统计系统进行积极全面的完善,以保证能完整全面、及时准确地进行数据统计。

(二)加强全面准确地金融产品统计与监测工作

要加强全面准确地金融产品统计与监测工作,首先要按制定的相关标准确定金融产品的统计科目,这就需要选用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进行分类与统计。并且,应避免统计数据的遗漏与重复汇总,尤其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不断加快,出现大量规避监管等现象与问题,金融产品的组合更加复杂,要全面准确地将它们按标准进行划分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各数据的相互扎差以及并表处理需要更为严格的统计标准,才能确保其科学合理地进行。当前金融产品统计还存在一些不全面与不完善的地方,对于一些不确定的金融产品以常规方法进行报数是不能完全确保其相关数据报送到统计系统的完整性的。金融产品的数据不能及时在正常报表中体现,这就加大了检查监测工作的难度,使得监督漏报行为的可能性增大,而漏报数据对于高效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是极其不利的。同时,还应确保统计标准等与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是一致相符的,作为金融创新工具的金融产品,应根据相关政策及金融市场的变化等而时刻保持创新,让金融产品统计与金融产品创新保持一致,根据金融产品创新变化实时调整统计标准与方法,为全面准确地进行金融产品统计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搭建金融风险“防火墙”

金融产品创新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与宏观调控的实施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部分金融风险还滞留在金融经济体系中。对此,银行与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强化协调合作,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搭建金融风险“防火墙”,为通过风险与收益转移而改变经营及盈利模式并实现风险分散创造有利条件。并且,相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金融产品设计与信息披露等的监管标准,以统一的监管标准执行对金融产品的监管,让金融市场更加规范化,并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实现良性发展,在统一规范的监管标准下实行金融产品创新。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金融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产品统计在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预测、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下金融市场的改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而合理的包括金融产品统计在内的金融统计方法的运用,对金融市场动荡下的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预测以及制定金融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并促进金融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可靠有力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姜玮,杨瑾泓.金融统计方法应用的综述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11).

[2]雍灏,陈劲,郑才林.金融产品创新绩效之风险作用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

金融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工作成效

(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山片区扶贫开发的先导工作来抓,重点推进叙永县农业生产资料仓储配送中心建设。该配送中心规划占地20亩,建成规范化园区,集仓储、销售、展示、配送、培训为一体。叙永县供销社成立项目建设工作班子,明确项目承办企业,深入县城周边、农户、调研选址,进一步细化方案,形成可研报告、项目建设书,并向省供销社、市供销社、县政府领导专题汇报,请求支持。继续做好认证方案,完善项目意项书,有待上报政府及相关部门。

(二)实施新农村建设攻坚行动。把扶贫开发和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设施改善和能力提升。以古蔺、叙永两个县供销社为平台,整合相关资金集中投入,重点实施了三个建设项目。一是古蔺县2013年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计划行业资金投入70万元、业主融资104.05万元,建设乡镇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个、村级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4个、乡镇庄稼医院升级改造8个、村级庄稼医院升级改造4个,已全部完成。二是叙永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19万元,业主融资165万元,争取项目补助资金54万元,新建、改建乡镇、村级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8个,农村庄稼医院12个,已规划落实选址,明确工作任务,形成系列资料,准备启动工作,积极筹集建设资金。省供销社、省财政改变了项目补助办法,正在做相应调整,年底前完成任务。三是叙永县石厢子农贸综合市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900万元,业主融资600万元,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00万元。规划占地5亩,建成境内及毗邻云、贵两省共6个乡(镇)的农副产品购销、交易、集散市场。前期部份市场改造已基本结束,正在积极争取扩建部份,与县国土部门、工商部门和乡镇政府协商,形成统一意见,主要是落实土地,后续资金问题。

(三)实施特色产业培育攻坚行动。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重点推进叙永县婉容甜脆柿农产品加工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648万元,业主融资1048万元,争取项目补助资金600万元。规划占地20亩,建成年加工生产农副产品3万吨的配套生产线。规划占地18亩基本落实,已建部分厂房、宿舍,正准备引进部分生产线,10月初已经试生产。已安装2部甜脆柿脱涩机,争取项目申报。今年鲜果脱涩、抽空、包装,试生产已基本结束,其它工作正逐步实施,项目申报也在进行中。

(四)实施生态建设攻坚行动。将保护生态、改善生态与脱贫致富相结合,统筹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重点实施了两个建设项目。一是叙永县6000吨废塑颗粒生产厂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440万元,业主融资1040万元,争取项目补助资金400万元。规划占地10亩,建成年生产6000吨废塑颗粒,年处理白色污染垃圾2万吨。已落实占地5亩,建设部分厂房、安装一台生产线,投入试生产。试生产基本正常,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给予扶持。完善相关配套实施,逐步扩大生产。二是叙永县再生资源集散分拣市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业主融资2400万元,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600万元,规划占地50亩,建成五区一中心规范园区,集回收加工利用三位一体及报废汽车拆解的经营集散中心市场。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班子,明确了项目承办企业,深入县城周边、农户、调研选址,进一步细化方案,形成可研报告、项目建设书,并向省供销社、市供销社、县政府领导专题汇报,请求支持。继续做好认证方案,完善项目建议书。有待报政府及相关部门。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工作班子,古蔺、叙永两县供销社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参与,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

(二)明确县供销社分管领导项目承办企业、承担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排序,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三)实施绩效考核,实行奖勤罚懒。

(四)加强向当地党政、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争取强有力支持、帮助。

三、存在问题

(一)古蔺、叙永两县县城新的修编规划还未完善,征用土地困难,申报程序繁杂,还在争取之中。

(二)供销企业实力未整活,严重缺乏建设资金,需要政府、有关金融机构在项目资金方面大力支持。

(三)相关职能部门、行业系统政策支持不够。

四、下步工作打算

2014年,我市供销社将按照已经省上有关部门审定后的编制规划,积极创造条件,认真组织实施,在为农服务工作中充分体现自身特点、优势,扎实推进我市扶贫开发工作。

(一)抓好农贸综合市场建设工作。以“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古蔺县供销社重点推进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1个,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业主融资金1800万元,行业财政性资金及地方财政资金1200万元;叙永县供销社建设叙永县石厢子农贸综合市场,计划总投资900万元,业主融资600万元,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00万元。规划占地5亩,建成境内及毗邻云、贵两省共6个乡(镇)的农副产品购销、交易、集散市场。

(二)推进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建设。古蔺县供销社建设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市场1个,总投资1亿元。其中:业主融资金6000万元,行业财政性资金及地方财政资金4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征地、砌围墙、修建大棚、停车场、交易市场、办公设备。建成后年新增就业100人,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叙永县供销社建设年产6000吨废塑颗粒生产厂,计划总投资1440万元,占地10亩,年处理白色污染垃圾2万吨;叙永县供销社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占地50亩,拥有五区一中心的规范园区,集回收加工利用三位一体及报废汽车拆解的经营集散中心市场,建成后年新增就业60人,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

金融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要触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根据托马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研究,金融部门有还是没有行为规范和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能否创造出属于金融部门的租金,而租金的创造又与利率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在中国,无论过去和现在,政府通过控制利率,将名义利率保持在远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水平而创造了租金。这些租金通过配给,使国有企业收益最多,尤其是亏损的国有企业。因此,金融企业可以对其亏损状况找到十分充分的理由,要求政府负责。可见,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能够向政府施加改革影响的最大利益集团,一是国有金融组织,二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国有企业。政府、国有金融和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当然,这个共同体实现其利益最冠冕堂皇、也最具合理性的理由,就是社会稳定。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是在原有金融体系基础上的改革,这就决定了改革必须走循序渐进的道路,使国有金融组织和国有企业的利益在改革中有所体现,即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限制、甚至被取消,也尽量避免采取一步到位式的改革举措。从另一个层面讲,为了避免一下子打破原有集团的利益分配格局而造成的较大改革成本,社会也愿意接受循序渐进的改革,而不是一步到位式的改革。

不仅如此,改革还优先考虑国有金融和国有企业的利益补偿。国有金融部门的债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长期经营中,因执行政府金融政策,尤其是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因此,在国有金融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制的过程中,政府就通过发行国债等形式筹资消化国有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和债务,帮助国有金融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

于是,国有金融企业希望政府对改革造成的利益损失买单,要求政府不降低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安置更多的企业富裕人员。政府则希望继续掌握改革后的金融资源,改革变成了双方利益重新划定的过程。从表面看,政府是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国有金融机构是改革的对象,处在被动的位置上。实际上,国有金融企业对政府推动的改革有很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决定了改革必须以国有金融为路径依赖,而且还决定了改革政策必然向国有金融倾斜。具体到农村金融改革,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为国有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虽然产权归属不明,实际上也为政府一手控制的金融部门,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难以摆脱这种集团利益的限制。

政府主导改革方式

采用以政府动员的方式来发展经济,金融改革就会坚持政府主导的改革方式,而不是市场主导的改革方式。

政府主导改革,就会在市场准入方面,为了防止金融资源从国有金融机构流向民营金融机构,制定一系列的市场准入标准,严控准入审批关。没有政府的同意,即使满足了进入金融市场条件的金融组织也不能进入。例如,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只要满足商业银行的标准,就可以成立民间的金融机构,但是,该法自颁布实施以来,还没有一家事实上的民营金融机构不经过政府同意就成立的。

政府主导改革,就会在市场退出方面,由政府说了算。例如在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市场退出等事情上,就完全由政府说了算。政府实际上用行政手段将合作基金会全部排除在金融市场之外。农村合作基金会在发展中确实出现了严重问题,有些严重资不抵债的合作基金会,也确实需要从金融市场中退出,但退出过程应符合市场原则。实际上,农村合作基金会当中,有一些资产状况比较好的基金会,尤其是设置在村庄层面的农村合作基金会仍然可以进行正常经营。而一刀切将合作基金会全部排除在外,实质上维护了国有商业金融的利益。

另外,市场化的金融主体,对经营的产品和地域选择应有自。但是,与国有金融相比,农村信用社目前在这方面的选择权力要小得多。比如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进入的金融中间业务领域,现在还不允许信用社进入,一些允许信用社进入的中间业务,准入的门槛和要求也相对高。

其实,就经营领域来说,也对非国有金融企业作出了限制。按照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精神,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服务对象是“三农”,服务区域是农村。这虽然与政府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他们金融需求的改革目标相符合,但对一个自主经营的金融机构来说,自己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区域还应当由市场决定。

承担缓解“三农”压力的政治功能

2002年中国农村地区所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总量的46.1%,但享受的贷款只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10.4%。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支农的能力。

迫于支农的强大压力,政府还想通过改革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强化或者确保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地位。比如,尽量利用合作方式,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利益联系起来;加强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的指导和管理;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责任和义务;出台具体的资金扶持政策,增加支农资金的供应,增强信用社支农能力;配合具体的优惠政策,缓解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困难,等等。从改革成果看,多数信用社在改革之后资本金有了大幅度提高,储蓄存款增加,支农力度明显增强。

不过,在服务“三农”的政策定位下,如何解决政策性要求与独立自主经营间的矛盾,是各级政府和信用社都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以行政控制弥补监管水平不足

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监管比较简单,其监管内容和特点也比较突出:第一,金融市场的准入,利率的高低,市场的分割,统统都要纳入计划由国家批准。第二,政府对金融监管的出发点,不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工业化筹集资金,为工业化发展服务。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政府的意图,行政权力的全面介入成为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第三,监管绩效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评价金融运行好坏的标准,主要看金融部门对计划部门制定的金融运营计划完成的进度状况,而不管运营计划执行成本。于是,金融部门虽然能够较好完成金融发展计划,但往往以牺牲绩效为代价,留下成千上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这难以称为有效的监管。

由于监管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垄断,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干预,在一些金融部门形成斯蒂格利茨所说的“特许权价值”,为金融部门创造租金。虽然斯蒂格利茨认为特许权价值也可能激励金融企业的创新,但实际上,在法制不健全、市场不规范的环境下,垄断和特许权价值带来更多的是寻租、腐败,以及对金融资源的随意配置和效率低下。

目前,市场已取代计划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金融监管仍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子,以行政干预式的监管为主,将金融部门看成国家分配金融资源的工具。

金融监管模式必须改革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监管体系。在很多情况下,正是因为相应的监管措施难以跟上,不得不抑制市场自发的创新冲动和努力。农村金融市场上民间金融的合法化问题、合作金融的培育问题,以及政策性金融的市场化运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是因为相应的监管体系没有形成,监管能力不具备,政府害怕一放就乱,只得退而求其次,选择一收就死的做法。

缺乏运用市场机制的经验和信心

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拓宽服务领域,是农村金融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从国际经验看,金融产品的每一次创新和金融服务领域的每一次拓展,都给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带来一次飞跃式发展。目前,银行部门来自咨询业务、现金管理、证券承销、信息服务及其他业务所产生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很快。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法国、英国和瑞士等发达国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4%、16%、29%和47%;到90年代初期这一比重已分别提高到35%、46%、43%和51%。

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领域拓展,离不开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存在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有类型多样的、能够在金融企业和金融需求用户之间进行沟通与服务的中介组织;三是有运用市场机制的经验和信心;四是建立了高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看,经济的多元化和经济发展的多形式,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多种多样的金融需求,为金融机构拓展信贷以外的金融服务业务奠定了基础。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和手段存在严重的制度建设滞后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处于不断积累阶段,管理市场的经验不足,也是制约我们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激励的一个重要原因。

习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中国政府,缺乏利用市场机制的经验和信息,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农村金融部门的改革与发展。这在已经出台的有关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些政策上也有所体现和反映。例如,由于我们不敢相信市场和企业,不敢将管理权完全交由金融机构自己管理和自我约束,宁愿选择了一个权力集中的省级联社管理信用社模式;不相信竞争充分的市场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却希望一个垄断的机构能够负责任地尽到支持“三农”的义务。

金融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出版发行;金融政策

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将文化产业分为十大类,出版发行是其中第一大类。出版发行政策有不同的分类。根据经济调控手段可划分为出版发行金融政策、出版发行财政政策。出版发行金融政策,包括很多方面,主要的有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中国出版发行的金融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49年――1977年计划经济时期的出版发行金融政策;二是1978――1991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出版时期的出版发行金融政策;三是1992――2002年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出版发行金融政策;四是2003年至今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出版发行金融政策。这些金融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出版发行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第一阶段(1949年――1977年)

计划经济时期的出版发行金融政策。1951年5月5日出版总署《关于加强货币管理并逐步建立划拨清算制度的指示》,主要是按照计划经济要求对行业内资金进行管理。

二、第二阶段(1978年――1991年)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出版时期的出版发行金融政策。此阶段属于卖方市场,金融政策侧重于培育出版发行市场,解决图书供给严重不足与国民文化饥渴的问题。1988年中央提出出版企业可以根据多种渠道进行融资。

三、第三阶段(1992――2002年)

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出版发行金融政策。此阶段属于买方市场。1996年中央进一步提出出版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于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承担的双重融资方式确立起来。这种融资方式让出版企业获得更多向银行贷款融资的机会。

四、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

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出版发行金融政策。2010年3月19日,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实施效果监测评估。

2010年08月3日,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支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本着“立足长远、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原则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以中长期融资助力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双方开展战略合作,可以更好地将新闻出版总署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优势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大额、中长期融资和投资、投行优势相结合,更好地为新闻出版产业战略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传媒集团、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提供政策和金融服务支持,加强行业主管部门、银行、新闻出版企业的多方合作,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2月16日,《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工商银行支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从金融合作角度全力推动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将根据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战略,为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包括融资、投资、财务顾问、现金管理、企业年金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工商银行将在未来5年内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不少于6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2012年11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和交通银行签署《支持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交行将在未来3年内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签约x式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杜金卿、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海燕、安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王亚非、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少雄、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等分别与交通银行有关分支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