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趣味教学法论文

趣味教学法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趣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趣味教学法论文

趣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音乐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有的学生天生具有很好的音乐才能,有的学生却是五音不全,对音乐韵律产生不了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因人而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生识谱时,有的学生接受快,有的却缺乏天分。面对这种情况,我就采用了两种学习方法:对识谱能力强的学生,先教他们识谱,掌握五线谱后再教唱歌词;而另外一些学生我就直接教他们学唱歌词,练唱几次,学生就能从大体上哼了下来,在对歌曲旋律熟悉的基础上,学生再学习识谱,就容易得多了。在教节拍时,我在上面示范指挥,学生下边操作,对于打不对节奏的学生,我就选用节奏感较强的歌曲让学生反复练习,并零距离展示给学生看,或让学生组成互助组,一名学生来打节拍,另一名学生随着该节奏跳起简单的舞蹈,互相配合,互相督促。这种因材施教又不失趣味教学法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克服了“音盲”学生对音乐的恐惧心理,还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彰显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二、借助音乐中不同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强,其表现力张弛有度,或雄壮,或悲悯,或万马奔腾,或望穿秋水,或喜气洋洋,或独自哀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领悟音乐的深刻含义和无限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美丽动听的旋律,懂得音律背后所表达的心情和感受。例如,每当雄壮的国歌乐曲奏响时,我们总会心潮澎湃;每当名曲《梁祝》回荡在我们耳畔时,我们就会内心凄婉,当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时,我们就会想起疼爱我们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旋律奏出的是心情,乐曲谱出的是心声,歌词唱出的是心动。通过我的引导和讲解,课堂上的气氛凝固了,学生好像又都沉浸在那些感人又熟悉的歌曲旋律中了。利用这个机会,我便组织学生围绕音乐的感情教育展开讨论,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竞相发言,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的基础。音乐课也不例外,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为学生创设展现才华的舞台,体现学生自身价值。例如在班歌的确立过程中,我便让学生按照《少年,祖国的春天》曲谱写班歌,由学生亲自填词,写出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学生十分乐于做这项工作。完成后,每天课前唱响自己的心曲,扬起理想的风帆,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这样的创新活动,对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此外,每年班级元旦晚会,我都只做幕后工作,安排学生自己策划,自己排练,并且把他们分成小组,比比哪个小组节目新颖,不落俗套,敢于创新,又能凸显21世纪青少年风采初中学生好胜心强,不甘落后,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和其他小组进行PK。学生表演了结合快板伴奏的街舞,现代旋律版的京剧等,整个晚会的气氛非常活跃,这都得益于平时的音乐趣味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四、结语

趣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理论;存在问题;未来趋势;理论发展]

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是一项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理论在国外,从古希腊时期就有所提及,分为斯巴达教育理论以及雅典幼儿理论,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差异,但同属于奴隶制下的学前教育理论。进入近现代以来,西方的学前教育理论经历了夸美纽斯的教育观、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以及福禄贝尔教育理论,对于现代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代以来,西方的学前教育观受到门台所里教育观的影响较大,更加重视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从先秦时期就有所提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也开始逐渐传入我国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还属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育观。

一、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途径

在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主要是按照古希腊时期-近代-现代的发展脉络来发展的。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兴起学前教育理论,主要是斯巴达教育理论以及雅典幼儿理论,两者的教育目的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均有明显的差异。斯巴达幼儿教育主要提倡在七岁以内的儿童需要重视家庭环境,主张在家庭内进行培养,由于斯巴达本人比较崇尚武力,因此该教学理论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体制素质。而雅典的幼儿教育理论比较多元,不仅重视儿童的体制素质还非常重视他们的文化知识,因此相较于斯巴达教育理论来说,雅典幼儿教学理论更加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以后西方的教育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以来,出现了更多新潮的教育思想,其中著名的就是夸美纽斯、卢梭以及福禄贝尔的教育观,这三者教育理论奠定了西方社会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根本。首先是夸美纽斯的教育观较为重视教学的彻底性,同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循序渐进,重视儿童的感官发展,还为儿童编写了百科全书,强调儿童的德行培养和智力能动作用。卢梭更加强调教育方式的针对性,将人类的教育发展分为婴儿期、学前期、成长期以及成人期,在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方法,同时需要遵循儿童的自然规律,并培养他们的多样能力。

进入现代以来,西方的教育理论又开始转变,以蒙台梭利为代表,重视培养儿童的数学教育、感觉教育、语言教育以及文化科学教育,还更加重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帮助儿童形成更加缱绻的人格,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保障。

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尽管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没有较为明晰的发展脉络,在现代的学前教育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陶行知的教学和一的思想,主张教师的重要性。

二、学前教育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问题

由于我国的历史比较悠久,各阶段的制度都不尽相同,所更迭的速度也比较快,基于此背景下,学前教育理论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先秦时期,社会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前教育的教育,随着封建王朝的建立,儿童的学前教育理论已经逐步沦为统治者的工具,不利于儿童的茁壮成长,同时小农经济的大背景下也会导致儿童的身心容易受到摧残。文化革命时期,学前教育理论也开始停滞不前,对其的发展造成了重创,使得儿童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三观。

(二)外国思想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急剧转变,市场经济时代来临,进而也就影响了我国的对外政策,开始从封闭的经济逐步开放,开始重视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会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会使得中外两种源自不同背景的思想出现激烈的碰撞,在吸收外国优秀思想的同时,也会吸收更多的糟粕,进而学前教育理论也出现弊端,受到一定的冲击,致使儿童出现利己主义与享乐主义。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促进古今文化的相互融合

首先在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蓬勃发展,能够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促进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合国际眼光,培養更多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少年儿童。

(二)重视对外国文化的条件性借鉴

在对外国文化借鉴的过程中不仅仅生搬硬套国外的理论,还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发展现状,更要重视两种理论的文化背景,从而对理论进行精简的提炼以适应我国的发展形势,促进学前教育理论的完善。

趣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幼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1]林俏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创作训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49-250.

[2]杨宝风. 儿歌创作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2:78-79.

[3]郑黎丽. 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 语文建设,2012,22:26-28.

[4]周思缔. 谱写孩子心中的歌——与师范专业的学生谈儿歌创作[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17-21.

[5]陈小芳. 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 思想理论教育,2005,10:62-63.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陈乔芬,郭富生. 激发说写兴趣 引导儿歌创作——《六个矮儿子》教学赏析[J]. 云南教育,2006,11:38.

趣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所谓愉快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与之相关的材料或情景,为学生创设既感到轻松愉快又能产生积极注意的学习情境,以获得教与学的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种种调控手段的总称。愉快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尤其是当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以后,即使离开教师的引导,他们也能学得较为扎实。学生因之而终身受益。

初中拿初中生来说吧,他们刚刚走进中学语文殿堂的大门,有的甚至还在门外观望徘徊。他们的语文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实在是微薄和低下。靠短短的三年时间,仅凭教材,教师与其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倒给他们,不如在传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领悟和发现语文内在的无穷魅力,让他们产生“我要学语文”的愿望、“我爱学语文”的情感和“我会学语文”的自信,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也必将成为自觉。那么,语文知识的掌握培养,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还有什么困难呢?

笔者以为,实施愉快教学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只有在使命的感召下才能促使其去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并运用愉快教学法这条捷径。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法的尝试都是创造性的劳动,不会轻易取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的劳动本来就是非常艰苦的,而实施愉快教学法其劳动将更为艰巨。愉快教学法过程本身可能是轻松的,但为这轻松的过程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心血!

其次,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广博的知识面,同时还应具备从事教学的基本能力。这一点,在教育界同仁中已达成共识,笔者无需重述。只是如果要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愉快教学法,无论是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都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无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艺术功底,直接关系到能否愉快教学法实施及愉快教学法实施的成败。实施愉快教学法,主要在于教师怎样运用简明而准确、严密而通俗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化困难为容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有趣。离开这样的能力,实施愉快教学法便是纸上谈兵。诚然,语文学科中蕴藏着的美,有许多是外在的、浅露的,容易为学生发现和领悟。

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知识水平局限,其领悟能力和接收水平毕竟不高。愉快教学法以启发性和直观性的感性材料诉诸学生的感知为主要手段,是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因而也是必然的。

当实施愉快教学法的条件已经具备,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启发和直观教学便成了愉快教学法实施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一)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愉快教学为宗旨、核心;(二)愉快教学法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活动中也应大胆尝试运用;(三)愉快教学法表现形式为课堂有生气,师生配合默契。但教师必须注意调控,不能太随意,否则将脱离教学内容的轨道,影响教学进程。

情感性内容,即各类文学作品和带有一定文学性的其他作品。以自身的生动形象性和情感感染性产生审美娱乐性,容易吸引学生,实施愉快教学法相对容易。主要利用教学内容本身或与之相关的材料,经教师加工处理以直观的语言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中,认识感受乃至发现具体作品的显性或隐性的美来。契合作品感情的范读,故事情节的精彩叙述,生动的人物分析,逼真的景物描绘欣赏,把学生带入深邃的意境中神游。或者辞格运用和词的锤炼的品味,乃至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轶闻趣事漫谈等,无不可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知识性内容,泛指情感性作品以外的其他教学内容。包括运用平实的说明文和大部分议论文等实用文体及相应的体裁常识及修辞以外的语基知识。如语法,字的形、音,词义 ,绝大部分应用文。这类教学内容本身缺乏趣味性,实施愉快教学法相对较难。唯其如此,我们就更需要实施愉快教学法。

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好情感性内容的愉快教学,以此带动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语文学科中情感类作品和知识性内容是有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一旦对前一类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得扎实的话,一般也不会对后一类知识的学习感到厌倦。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到自己知识的严重不足。要真正体会和发现语文学科中蕴含的美,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从而认识到学好知识性内容是学习情感性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当学生明白这一点后,便会产生“渴求知识的愉悦”。

(二)知识性内容的实用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注意假设一些为学生熟悉的情景,逐步让学生体会到,学语法是把话说得正确的需要;学修辞是把话说得好的需要;说明文能教我们认识事物和说明介绍事物事理;议论文能教我们怎样发现意见;应用文更是交际中不能缺少的……总之,我们不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是不行的,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羡慕能力的愉悦”。

(三)戒绝“一言堂”,变单纯的传授为引导启发学生自学学习获取知识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愉悦”。

(四)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力避简单的灌输,注重点拨、启发,能使学生感到新奇并产生“领悟的愉悦”。

(五)适当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逐步形成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产生“能力形成的愉悦”。

(六)学生参加需要各种语文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示,从而认识自己的不足,深刻感受能力的需要,从而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愉悦”。

趣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至今仍然是难以攻破的弱项。如何让学生获得自信,摆脱错误的语音语调和母语思维干扰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迫切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行为认知教学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及教授大学口语课的亲身经验,探讨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1.引言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听说能力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也是其重要内容。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听说领先”的口号很早前就被提出,但“哑巴英语”至今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效率低、学生能力提高缓慢的现象非常普遍。

2.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2.1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缺少足够重视。在很多高校,英语课程分为大学英语精度和听力两部分,根本没有涉及到“说”。这就导致学生也对口语提不起兴趣,口语成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著名语言学家斯万(Siwan)[1]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他认为,输出不仅可以提高流利性,而且可以使学习者注意(notice)到语言结构,对其进行假设验证(hypothesis-test)和有意识的反思(conscious reflection),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最终达到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很多地方院校是由低层次的学校、学院升级而成,许多教师学历水平有限,有些老师后来继续进修到在职硕士学位,却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过程中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言堂”,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现在学生大多为90后成长的一代,而他们身上最具有网络时代的特征。在多媒体声音图像刺激和庞大的信息量的环境下,他们的兴奋点变得更高,对信息有更多的渴求。然而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围绕词汇篇章和语法分析,没有运用多媒体和声像、图片来丰富自己PPT课件,而且对当今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语言的变化,文化的变迁不做任何涉及,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2.3学生口语学习环境较差。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外交流比较闭塞,英语口语练习场合匮乏等,造成许多地方高校口语学习氛围差,学生口语练习缺乏动力,以至于地方高校的学生整体口语水平很低。

3.行为—认知教学理论及尝试

“行为—认知教学法”理论上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并涉及外语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理论的重要内容。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外语教学法发展成为“听说法”和“认知法”。“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2]创始人华生提出的刺激—反应(S-R)论。“认知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arroll(1965)提出的[3],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开创的认知心理学“认知—符号”为理论基础。“听说法”和“认知法”理论长期对立存在。“行为——认知教学法”由国内语言学者尹德谟[4]提出,它吸收了“听说法”和“认知法”在心理学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上的优点和长处,借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它认为:“刺激—反应”在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是认知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行为认知教学法”[4]理论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听说领先”,以文字和声音作为语言信号,学习外语的最好途径就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结合运用,即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同时或相继进行。同时,学习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认知法要求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辩证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对完成教学任务效果显著,从而能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正是实际语言环境中需要交际者具备的能力。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应以实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语言输出和应用,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认知法要求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辩证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对完成教学任务效果显著。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语音教学在常规教学中被忽视。学生的发音各具特色,自己发音错误,自然不会听懂正确的发音语汇,就更不用说进行成功的语言表达和互动。学生语音意识和语音基础非常薄弱,发音还受地方方言的影响。为此,极有必要培养语音意识,加强语音训练。然而,在传统语音教学中,语音学习教材繁冗枯燥,练习句型和内容陈旧不实用,且毫无趣味性,学生只是做消极的机械模仿。“行为认知教学法”强调:学习外语的最好途径就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结合运用。

我在语音和口语听说教学当中进行了几次教学尝试,通过即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同时和相继进行互动来提高听说表达能力,对学习者的学习输入内容进行有效输出,不断强化。我分别开展两次英语口语和语音发声训练班,分别为期两个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发音,并在实际的自然情境中做口语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英语的兴趣。上课内容;以语音、语调和听说口语互动为主,做基础的语音演示和操练。并用实用的交际英语模块来进行情境口语互动,内容紧凑连贯,其间伴随着游戏,气氛轻松活泼,以互相鼓励,趣味和实用英语为主。在实际的交流应用中,对所学的语音、词汇和常用习语进行纠正、巩固和强化。虽然每次授课时间不长,但学生们激情饱满、热情洋溢。每一次发音跟读模仿时神情专注,每一次口语互动时都很陶醉享受,完全焕发出了另一种光彩。这不同于在传统课堂上那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我后期以一对一形式对所有参加过口语和语音发声训练班的同学和未参加过训练班的同学进行了口语考试。内容有单词造句、句段朗读和选择话题做简单陈述,考试每人平均持续5分钟。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参照组在语音语调和流利度上表现差异显著,实验组的学生语音更标准,表达更加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