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0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骨干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员对模拟电路的分析、设计、调试等能力,为其毕业后能够胜任军队医疗卫生装备的维修与研发岗位需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内容涵盖器件、电路及电路应用3个部分,要求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后,应具备会计算电路参数、会选择器件、会设计电路、会测试电路参数“四会”基本技能[1]。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既可以检验学员的理论学习效果,又能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教员指定实验内容、提供实验元器件和实验仪表,学员按照教材中的电路图完成实验、测试电路参数后完成实验报告,整个过程学员始终处于被动,不能形成实验过程教与学动态交互的平台,无法激发学员对电子技术的兴趣,距离培养创新性思维方式甚远[2-5]。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员只是能够计算电路参数、测试电路参数,并不知道如何选择器件、如何设计电路,无法满足实用、高素质军队医疗卫生装备研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教学组融合课程特点,在实验教学设计中大胆创新与改革。在完成模拟电子技术经典实验项目的前提下,整合验证性实验内容,将实践教学拓展由课堂延伸到课外[6-7],增加以问题和需求牵引为导向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地提出了“五自”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员主动参与实际科研活动,灵活地选取探索的方法,为学员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员对电子技术类课程学习的热情,同时加强了团队的协作,锻炼了对科研活动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1“五自”实验教学模式
调动学员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教学组在基本要求“会分析计算、会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会测量基本的参数”的指标基础上增加了“会设计电路”和“会选元器”件2个环节;开放性地提出学员自由选题与分组、自行管理与实现、自主设计与实施、自行调试与安装以及自主答辩与论文完成的“五自”实验教学模式。现将具体实施步骤介绍如下。
1.1自由选题与分组
为了培养学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其即将完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前2个月,由授课教员针对军队卫生装备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及附属医院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发现问题,并联系所学理论知识提出问题;重点列出5~10个综合设计实验题目(如便携式心电图机、自动输液器、电加热手套、太阳能电源等),提出电路设计要求和预期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学员自主设计实现电路。学员针对教员指定的实验题目,根据每名同学自身的兴趣和专业特长,自由选题与分组。一般每组不超过3人,组内学员自行分配任务,包括文献查阅、电路设计、电路仿真、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可在共享上查到制作、元器件购买、电路调试、幻灯制作及答辩等环节。
1.2自行管理与实现
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组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即教学实验室时间和空间对学员全部开放,所有的测量仪器仪表设备全部开放。模拟电子技术的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全时段开放,学员选题之后,每个小组的时间和进度节点都自行管理、自行实现,完全发挥学员的主动性。教员只需做好的监督安全、答疑引导工作[8]。
1.3自行设计与实施
在学员完成自由选题与分组之后,可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查阅文献资料、提出技术方案和实施路线、设计电路并进行电路仿真,通过仿真测试电路的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不断优化电路结构。当学员在电路设计时遇到问题和困难,由教员针对学员的设计进行专题辅导和引导,突出以学员自行设计为主、教员引导为辅。自行设计重在培养学员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信息检索工具、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的综合能力,是“五自”实验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员完成电路设计与仿真之后,教员对学员的设计审核后由学员列出所需元器件型号、数量和主要参数等。学员自行购买,选择性价比高的元器件,自行购买元器件重在培养学员选择器件的能力。元器件参数的合理设置是电路设计的基本内容,而器件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电路实现的功能正常与否,因此综合性实验项目增加该环节强化锻炼学员基本的器件选型能力。
1.4自行调试与安装
学员将购买的元器件进行分类,按照电路原理图在PCB上完成焊接,并进行调试、排除电路中可能存在的故障,发现问题,小组内部探讨,网上教学平台发动教学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实验过程的测试方案,选用合适的仪器仪表测量不同的参数指标,并记录描绘特征曲线。规范实验测试流程,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特性、使用条件和使用注意事项。完成电路板调试后,学员自行将电路板安装到实验箱内,提供电源输入接口、信号输入输出接口等。自行调试安装重在培养学员的电路故障排除、仪表使用、电路焊接和安装等综合能力。
1.5自行答辩与论文完成
学员完成综合实验项目后,要完整地记录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提交规范的设计论文,并自行制作PPT,内容包括课题背景、设计思路、方案、电路及主要参数、改进方法及措施等,汇报时间10min。学员答辩时,教员可以针对学员的电路设计、实验方案或实验结果随时提出质疑,其他组的学员也可以提出质疑。自行答辩与论文完成重在培养学员系统化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规范,逻辑性的总结能力,精炼客观的表述能力[9-10]。
2教改效果
从2007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学员开始,我们将“五自”实验教学模式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对考试成绩分析反馈等方式,对教改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图1为2007—2011届学员对“五自”实验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问卷调查采用百分制打分,内容设计“五自”实验环节的执行效果评价(每项20分)。从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学员对“五自”实验教学模式的评价分数逐届提高。2007年级学员评价分数较低,这是因为我们首次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项目的设立、学员答辩组织等环节存在不足,学员的建议大多是增加实验项目、不要限制答辩形式;2011年级学员评价分数最高,这是因为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灵活设置实验设计题目、灵活学员答辩形式,使“五自”实验教学模式日趋完善。对2007—2011届学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平均成绩(如图2所示)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成绩的提升与“五自”实验教学模式的配套使用有紧密的关系。2007年级学员模拟电子技术的考试分数较低,这是因为我们首次采用“五自”实验教学模式,学员准备时间过短,没有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直接影响了理论考试时间;2011年级学员评价分数最高,综合实验设计题目选择来源于实际生活或科研需求,且紧密和理论知识相连接,激发了学员对《模拟电子技术》的极大兴趣,巩固了学员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
3结语
“五自”实验教学模式在2007—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相比“,五自”教学模式将学员的学习模式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用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来提高学员的创新意识,用大科学的理念来培养学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为学员毕业后的第一岗位任职需求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五自”实验模式在军内生物医学工程人才方面的培养作用,我们将在今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令实验项目选题更贴近部队实际需求,即实验调试环节增加机电一体化、电磁兼容、特殊环境设计的内容,使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更加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1]路国华,王华,秦明新.浅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J].军队医学教育,2006,14(1):40-41.
[2]路国华,王华,秦明新.电路仿真软件在《模电》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9):288-290.
[3]张华,王健琪,荆西京,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考核的探索和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5):330-332.
[4]张华,荆西京,路国华,等.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军队医学教育,2011,19(3):68-70.
[5]蔡晓艳.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3):51-53.
[6]王革思.“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170-173.
[7]唐铁军,王平祥,王春潮.课内外结合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9-22.
[8]李淑明,姜玉婷,李晓冬.“虚实”结合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模式[J].大众科技,2014,16(10):3-4.
[9]郭东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实践教学,2014,33(29):81-86.
关键词:高级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实验室
作者简介:廉玉欣(198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工程师;李琰(1977-),男,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工程师。(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88-02
“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是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作为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延伸,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基础电子学实验,模拟电路综合设计,数字电路综合设计,单片机综合设计,DSP综合设计,FPGA综合设计。通过学习该实验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求知探索精神。
本文探讨了“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提出可采用开放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方法,最后总结了教学实践环节中的一些经验体会,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1]
一、建设课程的必要性
我校的本科生基本上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完成了所必修的实验课程,通过这些实验课程,学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由于必修的实验课程大部分都是验证型实验和小部分综合设计型实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还略显不足,因此有必要设置一门以综合设计型实验为主,基础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为辅的实验课程。
“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面向的对象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在大一大二阶段,还没有接触专业课知识和实际专业实习,因此对必修实验课程的应用实践认识深度不够。在大三大四学期,通过对所在专业领域的进一步深入了解,如果学生发现自身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不够,仍想继续提高,可以选修该课程到实验中心完成实验。此外,为了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本课程的面向对象向硕士研究生延伸。我校本科毕业的所有电类和非电类学科专业,希望继续提高在电子领域里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可以选修该课程。我校地处北疆,同国内其他同类水平的学校相比,地势优势较弱。所以我校每年入取的各类研究生中,二、三类院校报考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学生原来本科院校实验条件较差,在电子技术实践方面底子较薄,这对于进入课题后能否顺利完成论文,或高质量完成论文成为一大障碍,因此建议这部分学生必修该课程。
“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成“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的过程与进行小型科学研究项目的过程类似,这种培养方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实践自己想法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较大的独立思考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研究型思维和能力。
二是通过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工程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实际动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例如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是通过总结交流、答辩,撰写总结报告,培养实验研究的总结和表达能力。最后,如果学生所作课题,确有心得或有学术意义,鼓励他们撰写相关论文。
“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性思维、应用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强调学生的自主应用研究与创新,将学习与应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中应用实践,在应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性思维和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建设内容
对于选修“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学生来说,仅仅完成一些验证类、设计类的实验项目是不够的,他们应该完成高水平的、研究型的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这门单独设课的综合实验课程是在设计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的大型高级实验。其选用的题目是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实验室建设等项目中提炼出来的子课题或子系统。
“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所用到的知识涉及多个学科或多门课程,例如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理论课程,单片机,DSP和FPGA课程等。它侧重于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设计的创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它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实验任务与要求,了解完成实验任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设计电路、撰写报告、交流与答辩等过程,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得到全面的提高与锻炼。
首先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堂理论教学、计算机仿真技术辅助教学和实践教学。其次,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点的实践应用则贯穿于大二(下)到四年级的毕业设计,如大二的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三的综合电子系统设计,大四的毕业设计等。其三,除了这些必修科目以外,在一些选修类项目,如大学生科技创新、电子设计竞赛、社团组织中也体现了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运用。通过培养方案的调整,可以行之有效的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断学习、实践模拟电子的相关知识,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使学生在反复学习实践中不断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手段不断改革
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第一,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有效的改进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站在教师的角度,仿真技术的使用,使教师在原有电子课件的基础上,加入了对实际电路的分析过程,使得教学生动直观,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仿真软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并且可以使其深刻理解在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对电路的影响。其次,从学生的角度看,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通过仿真直观的了解本课程研究中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探索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完相关理论后,引导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自行设计波形信号发生器、多路输出的直流稳压电源、心电图信号放大器、低频功率放大器、光电报警器等。学生通过这样一些模拟电路的实际应用,了解了课程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标,产生了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进行自发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始终处于探索研究、再探索研究到最终验证的良性循环过程。第二,开放实验室,提供探究和创新的良好环境。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且面向工程的课程,基本的应用电路在掌握了基本理论后,都需要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发现问题→结合理论修正问题→再次进行实验验证,通过这样一个螺旋式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均不断拓展。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和理论的差异,在实践中切实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院系面向电子信息类学生开放电子技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场所,更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不可取代的自主学习平台,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除集中实验外,课后及其他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时间安排,自行登记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和研究。电子技术实验室安排值班教师为实验学生答疑,帮助学生探究和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在建校级资源共享课程。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研究型学习平台。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和教学相关的资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探索式研究式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延伸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而且学习起来更加自主、高效,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教学是一个获取知识、启迪思想、激发潜能、培养能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设计一种教学策略,通过优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精彩而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且在课后进一步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思想指导下,我们不断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进,侧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1.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承担主导作用。在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在保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部分重点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分析实际电路,引入知识点。通过课堂讨论、仿真软件演示、习题研究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完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的教学后,布置两到三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形成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通过查阅资料完成题目的分析、方案选择、电路仿真设计、结果分析,并制作出一份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文档说明原理、分析过程、重难点及注意事项,由课题组选派一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且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从中领会自学的思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即讲解之后还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不仅可以查漏补缺,检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弥补,而且也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学生反映出的兴趣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在教与学的位置互换中,学生亲身体验了“教”,这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
2.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
课堂教学无论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是有限的,除了课堂教学,课后可供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多。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有效工具。如在初期给出参考书目,让学生阅读,撰写读书报告;给出优秀的模拟电子技术学习网站或电子论坛,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订好答疑时间,定期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及校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优选学生参与省及国家的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车大赛;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等。参与以上活动的优秀学生,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均奖励相应的学分,旨在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反映出学生普遍对面向实际、有挑战性的课题比较感兴趣。而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强大的兴趣驱动下,在团队精神的鼓舞下,学生自发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近年来,电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大赛中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三)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课时压缩的客观条件下,教学内容必须进行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在保证本课程基础及关键知识点完整的前提下进行了合适的优选。在电子教案中增加了本学科领域的技术前沿和新科技成果的应用介绍,在不多占用课时的基础上扩展了知识的广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引了方向。
三、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 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电路原理复杂等特点。尽管教师投入较多,学生还是感觉难学、难懂,一头雾水,称模拟电路为“魔电”。实践证明,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 多元的教学方法
2.1 问题情景教学法
问题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创设一个或多个具体的问题,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一个个生动的问题情景,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去分析,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例如,在介绍自激震荡之前先提出“在一个扩音系统中,为什么当话筒对准扬声器时会发出啸叫声?”,引发学生去思考这种现象实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积极思考,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2 渐进教学法
渐进教学法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基础和阶梯,灵活利用知识点之间的横向、纵向关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引入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说明它不失真且效率高之前,先介绍单管功率电路的特点教学手段,它效率高但严重失真,需要改进;然后介绍两个互补管组成的功率放大器,它的两个三极管可轮流工作,效率高并可减少失真,但还存在交越失真;之后引导学生寻通过在两管的两个B极端之间串上两个二极管这种方案可消除交越失真,这样改进的电路不仅效率高而且不失真。通过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引导,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特性。
3 多元的教学手段
3.1 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
在传统板书的基础上,辅助集文、图、声、动画于一体多媒体技术,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例如在介绍集成电路时,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插入元器件到集成电路的演变发展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在介绍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的微观机理时,用flash动画直观生动地演示内部的粒子的运动,将无形转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这一知识点。
3.2 实物演示
反馈是模拟电路课程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如果老师在课堂中只是空洞地讲授,学生很难接受。实践证明,我们借助演示实验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引导学生用示波器观察一个没接入反馈的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出,发现输出波形明显失真;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加入反馈后,即在输出与输入端之间搭起一个桥梁,发现输出信号波形不再失真,一方面说明什么是反馈,另一方面说明反馈对电路的影响,把抽象的概念及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3.3 仿真演示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Multisim 10仿真技术,可弥补传统实验不宜实施的缺陷。例如,在介绍正弦波震荡电路的震荡过程时,用真实的电路和仪器,我们只能看到稳幅的过程,而对于先起振(︱AF︱>1),而后稳幅的过程却看不到;然而利用Multisim 10仿真实验平台,搭建起正弦波震荡电路,利用虚拟示波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起振和稳幅过程,见图1.
图1 正弦波的震荡过程
又如,对于分压偏置电路,它相比基本放大电路,温度稳定性好,温度变化时,静态工作点稳定教学手段,输出波形不易失真。当观察电路中的三极管由环境温度从27℃变化到450℃时,静态工作点的变化,输出波形的变化,对于真实电路这是不可能的,然而,在Multisim10仿真平台上,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这两个电路静态工作点变化及输出波形的不同,分压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在温度由27℃变化到450℃时,静态工作点基本不变,输出波形不失真;而对于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有很大变化,输出波形明显失真。
利用Multisim 10仿真技术,可快速实现各种电路的设计,准确地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可补充有些传统实验不能实施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掌握电路性能,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 结语
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多元的教学手段,教学中相互补充, 取长补短,可使教学充满活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闫慧兰.“模拟电子技术”多元化教学的探索[J]. 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86-88
[2]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 模拟集成电路 CAD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006—01
在当今信息时代,微电子学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 IC)作为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整个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最根本的技术基础。发展IC产业对提高技术的创新基础和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化政治、经济竞争的战略产业。模拟集成电路是现实世界和数字化系统之间的桥梁,是现代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发展电子信息化,必须发展模拟IC技术。为了提高我国模拟IC电路的水平,不但要在产业化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还需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事实上,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较强、实践内容多的微电子学专业的专业方向,因而在教学课程设置时不仅要努力加强理论教学,还需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模拟集成电路CAD》课程作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根据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微电子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笔者多年集成电路实际工程经验以及多年教学实践,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模拟集成电路CAD》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理论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能力为目标
《模拟集成电路CAD》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一门核心基础课,与其他电路基础课一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模拟集成电路具有概念细节多、理论较抽象、工程特征突出、电路结构多样等特点,在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较难学习。在设置授课内容时,不仅要夯实专业基础和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还要尽量避免与《模拟CMOS集成电路》等课程的知识重复的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以及课程内容设置原则,《模拟集成电路CAD》理论教学定为32学时,并将讲授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MOS仿真模型及CMOS模拟集成电路CAD;第二部分,单元电路设计、仿真及分析;第三部分,偏置电路设计、仿真及分析;第四部,跨导放大器设计。在授课过程中,以简单CMOS模拟集成电路基本单元分析为主,复杂CMOS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为辅;以分析能力培养为主,设计能力培养为辅;激励学生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
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建立起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的概念、熟练掌握各个环境的工具使用,能解决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仿真过程出现的问题,促使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因而设置合理的实验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Cadence、Synopsys、Mentor等最主流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厂商提供的EDA工具是目前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能尽快进入角色,有必要使学生学习使用这类先进的EDA工具,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掌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根据这一原则,《模拟集成电路CAD》实验教学定为32学时,并开设如下几个实验:实验一,IC设计工具—Cadence的ADE与版图大师等的使用;实验二,CMOS两级运算放大器的设计、版图绘制与验证;实验三,CMOS带隙基准参考的设计、版图绘制与验证。在实验过程中,一人为一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体系确定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换,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成果。
针对CMOS模拟集成电路具有概念细节多、理论较抽象、工程特征突出、电路结构多样等特点,在(下转第10页)(上接第6页)教学手段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黑板板书为辅,同时在课堂上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当前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趋势及其技术特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对学习的结果做出评估,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手段。而课程开设能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程的考核方式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为试卷笔试与平时成绩结合的方式。针对《模拟CMOS集成电路》课程特点,考核方式作如下尝试:结合课程的专业特点,采用提交论文和现场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针对课程的重点知识点,设计几个课外小题目,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电路设计并撰写小论文,从而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动手能力。在每个题目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在提交论文时做好答辩ppt,并利用专门时间进行5分钟左右的答辩,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提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实践性环节,强化技能水平的提高。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与创新的过程。要实现《模拟集成电路CAD》这门课的全面深入的改革,还有待与同仁一道共同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加强与同行交流学习,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以期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世六.军用微电子技术发展战略思考[J].微电子学,2004,34(1):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