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贴鼻子游戏规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贴鼻子
今天上午,我来到星语教育玩了一场《贴鼻子》的游戏。它的游戏规则是一个同学来贴鼻子另外一个同学来指挥。郭老师叫我来贴鼻子,沈科来指挥。我闭上了眼睛就开始了游戏。当时我很紧张,沈科说上下左右,然后他说停,我就贴上了猪鼻子。当我睁开了眼睛我就大笑起来,原来我把猪鼻子贴歪了。
这真是一场有趣的游戏。
欢迎 投稿.
开心的贴鼻子
星期六上午我们在星语看图13 班和罗 老师玩贴鼻子的游戏。还没有在玩贴鼻子的时候,我心里像喝了蜜糖水一样,甜滋滋的。
游戏规则是首先每一组请两位小朋友上台选一个人贴鼻子,一个人当指挥官。指挥官只可以说前后、左右、上下,OK!还没有轮到我们这一组的时候,我非常的紧张。轮我们这一组的时候我当的是指挥官,另外一个男生当的是贴鼻子的人。我有一点点指挥不好,但是至少没有别人贴的不好。那个鼻子太宽了,所以有一点点贴的不好。我当时太紧张了,我玩的很快乐!
欢迎 投稿.
老师拿来四张没有鼻子的娃娃脸,首先说了游戏规则:1、蒙上眼睛;2、不许偷看;3、动作要迅速;4、要把用黑纸做成的“鼻子”贴准了,才算赢。
游戏开始了,老师拿来一条天蓝色的毛巾,第一个上台的是汪春韵,老师用毛巾把汪春韵的眼睛蒙上,将“鼻子”递给他。汪春韵右手拿着“鼻子”,左手按着纸,比画着中间在哪里,突然,他把手往下一按,把“鼻子”贴在娃娃脸上,他贴对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为他鼓掌,为他欢呼!
第二个上台的是临萧,他也学着汪春韵,结果把“鼻子”贴上了点,遮住了一只眼睛,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第三个上台的是鲁志华,由于太紧张,他把“鼻子”贴“飞”了,“鼻子”竟然“飞”到脑袋上去了。教室里一片哄堂大笑,有的同学肚子都笑痛了;有的同学笑得眼泪流出来了;有的同学笑得趴在桌上直叫“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二、活动主题和宣传口号
1、活动主题: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分享
2、宣传口号:
我有一双能干的手;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会说;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会玩;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班级环境);
2、各班为单位作好参加活动的准备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倡议
1、目的:为了使幼儿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倡议本园全体教师和阿姨积极为幼儿创设欢度“六一”的节日环境与氛围,共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六一”节的各项活动。
2、时间:2006年6月1日。
3、对象:本班两位教师、全体幼儿和保育员阿姨。
(二)系列活动
本次“六一”儿童节活动以 “玩游戏”、 “击鼓传花进行歌表演”等系列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A、玩游戏
(1)活动目的:使幼儿通过参加游园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培养幼儿与小朋友合作交往的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到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2)活动要求:要求幼儿能积极、大胆地与小朋友参加“六一”游戏活动。
(3)游戏内容:
1、贴鼻子
游戏规则:在纸上画一个人头,游戏者蒙上双眼,原地转五圈,而后让游戏者走向指定的位置,把“鼻子”贴到人头上,贴中者得奖。
2、抢椅子、
游戏规则:准备好七把椅子。椅子要围成一圈。每次参赛的人数是八。参赛者围着椅子跑。以鼓声(或音乐)为信号。声音一停,参赛者去抢椅子坐下。一局比赛后,没抢到椅子的一个人被淘汰出局,椅子也要搬掉一把。每局下来,人数椅子数递减。坚持到最后的人为优胜者
3、快乐呼拉圈
游戏规则:在地上摆放五个空易拉罐。每个易拉罐之间的距离为二十厘米。参赛者应站在离易拉罐一米远的地方,才能向易拉罐扔圈圈(圈圈的大小要适当)。每扔中一次即得奖。每人有三次机会。
4、看谁是投篮高手
游戏规则:事先准备好一个篮球和一个比篮球稍大一点的纸箱(或其它的,能让投进即可)。参赛者每两人为一组,分别投篮。一分钟内,投中最多者为胜。
B、击鼓传花
(三)评奖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互动;目标落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10-03
“全面提高W生的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第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素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多层次的综合概念,指向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到底是什么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公布)中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自此,“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关键词。部编教材的口语交际不仅是传统的口语表达教学,更是口头语境适应教学,指向交际与互动,这与“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要求不谋而合,即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时,说话一方要懂得在什么场合说话,根据场合决定该不该说、如何说、用怎样的语言说,并辅以何种手势等;听的一方要懂得将脸色眼神、手势动作等作为重要信息和宝贵资源,及时理解交际情况,体会表达者的思想。
一、剖析教材,细化目标落实
在一遍遍地剖析教材和一次次地试教过程中,我们有了以下三点认识。
(一)教材主题注重互动
先请看表一。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一起做游戏》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四次口语交际内容。主题的选择与一年级上册中的《你说我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一年级下册中的《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一致,需要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听和说的双方互动,注重学生的实际交际需求,贴近现实生活。这与人教版教材中《我们的画》《我会拼图》等介绍式、独白式的话题有极大的差异,不再是通过“观察图片”“谈谈想法”等方式,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告诉伙伴,而是注重情境性和互动性,强调成功的交际需要考虑交际对象、语言场合、互动时机等因素。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等建议不谋而合。
(二)教材内容指向交际
请看表二。
看到《一起游戏》这个口语交际内容,教师们会觉得似曾相识。是的,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也有同是游戏主题的口语交际,叫做《有趣的游戏》。那两次口语交际有什么区别呢?在一次次解读和试教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有趣的游戏》强调“有趣”,更多的是介绍式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过程,缺少真实情境的交互性。虽然在“对你不熟悉的游戏,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这条建议中注意到了交际的互动性,但依然偏重“说话”。而部编教材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打破了单纯的独白式讲解游戏规则的常规做法,互动的意图得到凸显。教材先用“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吧!”这句话激发学生参与游戏和自主表达的欲望;再呈现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呈现了“贴鼻子”这个传统游戏场景,引发学生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幅图:两个小女孩的对话过程中有邀请和回应以及讲清游戏规则的内容。教师应该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养成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材目标呈现递进
请看表三。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与部编教材中其他七次口语交际一样,以“便签条”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方向更为清晰。本次交际仅仅要求学生做到“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的。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你说我做》中,教材以“便签条”的形式明确提出“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这个要求,因为响亮的表达是游戏有效开展的基础,只有用大音量才能让对方听得见。那在本次口语交际中,“大声说”的要求肯定是一以贯之的。又如,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中,教材强调了“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条要求,这既是交际的礼仪要求,也是交际的有效策略――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神,感受他在当下的想法,便于自己随时调整交际的内容和方式。这个要求也要渗透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因此,本次口语交际目标的设置并不是独立存在,它是基于前面口语交际训练序列的。从“大声说,注意听”的基本要求,“正视对方”的体态要求到“辅以动作进行表达”的交流技巧,层层递进、逐渐提高,充分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将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把游戏规则说清楚;2.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这样,在把握功能性口语交际任务的同时,坚持交际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让言语和非言语因素齐头并进,共同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聚焦素养,强化交际互动
(一)串联生活经验,激发交际需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公布)在“自主发展”部分,明确提出:教师应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那如何串联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的交际需求呢?在试教中,我们采取以下三个教学策略。
1.利用课文插图,创设交际情境。《一起做游戏》同部编教材的其他口语交际内容一样,选用了大量的富有童趣的插图,从不同角度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近、相似的交际情境,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插图中“贴鼻子”这个经典游戏,让学生说说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引导他们在交流中感受游戏的快乐,激发他们参与游戏、进行表达的兴趣。
2.回顾生活经历,唤醒交际渴求。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断丰富和改善学生的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没有经验的参与,知识与能力就成了无根之木,不可能有活力;而没有充分的表达时空,口语交H教学就成了走过场,目标就会落空。因此,我们在第二次试教的导入环节中,补充了“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好玩的游戏”这个导语。教师鼓励学生开展交流,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平时玩哪些有趣的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
3.借助媒体技术,延续交际热情。在微课程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微视频以时间短、内容精、制作易等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微视频这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因此,我们在第三次试教中,充分利用微视频这个教学资源,将一些好玩的游戏场面播放出来,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点燃了他们介绍游戏的热情,为之后讲述游戏规则等奠定基础。
(二)创设真实语境,提高交际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公布)在“社会参与”部分,明确提出:能引导学生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教学片断: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师:通过观察两幅插图,我们知道了邀请别人做游戏时,邀请者要热情、大方,被邀请者要积极参与,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主动提问。哪位同学愿意邀请我玩“贴鼻子”游戏呢?
生:老师,我们一起来玩“贴鼻子”的游戏吧。它可好玩了!
师:好呀。可是,它该怎么玩呢?
生:我教你这个游戏怎么玩:我先用布蒙住你的眼睛,接着你从指定位置出发走到黑板前,最后根据我给你的“上下、左右”的提示,将熊鼻子贴到正确的位置。
(师生合作玩“贴鼻子”游戏,一边玩一边复述游戏规则)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了吗?我们是怎样将游戏规则说清楚呢?
生:用上了“先……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将游戏规则说清楚。
师:是的,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用上“一、二、三”等词分步骤说清楚游戏的规则。谁愿意来试试?
生:这个游戏真有趣,它是这样玩的:一是用布将眼睛蒙住,二是从指定位置出发走到黑板前,三是根据提示将熊鼻子贴到正确的位置。
师:在规则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容易明白。想试试吗?再请两个小朋友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生生合作玩“贴鼻子”游戏,一边玩一边讲述游戏规则,并辅以动作)
师:接下来,我们分成若干小组,轮流玩“贴鼻子”的游戏。请看星级评价要求:一星,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同伴参与游戏,同伴之间说话有礼貌;两星,能较有条理地把游戏规则说给同学听;三星,能一边介绍,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容易明白。
由上述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互动交流,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邀请者不仅要配合动作说清楚游戏怎么做,还要注意说话的态度;被邀请者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学会游戏,同时还要根据对方的表现进行交流与应对。整个交际过程,对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等非言语因素的要求。
核心素养中提出的社会交际能力,必然是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而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起步阶段,教师要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些良好的交际意识的形成,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和自信。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确,良好的交际意识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形成的,必须贯穿于整个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在循环往复中习得、巩固与提升。
(三)拓宽固有场所,丰富交际形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能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等。社会是多姿多彩的,是学生最熟悉的外延环境。教师应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开展各种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相对于其他课型,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教师应该有大课程的理念,拓展交际场所,将口语交际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甚至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例如,在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组织一次现场版“游戏推荐大比拼”的口语表达擂台赛。先让学生在围成圈的小组内较有条理地介绍一个新游戏的规则;然后推荐一个学生参加擂台赛,全班学生关注介绍人推荐的游戏方法、表达方式以及游戏的趣味性;最后由全体学生根据“星级评价”要求,以投票的方式评出“最佳推荐者”和“最受欢迎的游戏”,并一起玩一玩。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实践活动的推荐,鼓励学生在课间玩一玩最受欢迎的游戏,在课后与家人、朋友一起交流玩过的游戏。这样,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当众发言的胆量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此外,受到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启示,教师可以设计“和爸爸妈妈一起说”“和同学一起说”等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朋友一起交流玩过的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只有打通口语交际和社会的界限,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参与的冲动、有提升的必然性。重视社会生活这个口语交际的大课堂,就要充分利用现实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语交际资源。
三、重审试教,促使不断反思
这节课是上一段教学研究之旅的结束,也是口语交际旅程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站点。当我们重审试教过程,便有了更深的思考。
(一)口语表达实践要着眼于学生
如何确保预设的语言实践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呢?口语交际的课堂生成性资源较多,哪怕做了一百种预设,依然会出现第一百零一种的可能情况。也许是因为不确定因素的耗时多而压缩了某些板块的口语交际实践,也许是因为学生的优异表现使教师的指导缺失了意义,也许是教师的竭尽全力使个别学生沉默寡言,这些都是我们遇到的难题。
(二)与其他学科一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协同各学科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们是否和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一起努力,共同关注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关注学生是否借助语气语调、表情手势来增强表达效果?
(三)教师应具有课程意识
部编一年级教材虽然只呈现了八次口语交际内容,但教师还是应该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训练由课内延伸而出,向课外、校外开放,向生活、社会开放,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真正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