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阴阳五行学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统建筑;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在阴阳五行学说中采用的逻辑物化思维艺术,不仅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空前绝后,具有无可复加接近绝对真理的水准,而且所借用的物化也相当贴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之所以如此,对数千年来人们为什么一直只是在她的物化之物上做文章也就不难理解了。
古代关于方位的说法有着多重含义:东、南、西、北、中,既表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又寓意季节。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还表示属性,东属龙、西属虎、南属凤、北属龟。在我国古典小说和戏曲中,也常可以见到或听到这样的口头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朱雀即孔雀,至于玄武有各种说法,有的地方认为玄武即龟,寓意长寿。
封建时代流传了许多五行相克的禁忌,其中有些还是有实用价值的。例如向阳、背风、地势高朗及远避不洁的空气和水源等,但是大多被巫师们迷信化了。
我国古代关于“数”的概念是源于阴阳学说的。奇表阳、偶表阴。人们喜阳恶阴,故房屋的开间常为一、三、五、七、九间,极少用偶数。修造阁楼或佛塔,层数也以单数居多,以寓属阳。到明清时代,数宇又与吉凶祸福相联。流传于民间建筑工匠中的《鲁班经》云“台阶的步数宜单不宜双.帷一步、三步、五步、七步、十一步吉,余凶。”所以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庙宇的室内外踏步多为单数
据《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这是依据《尚书》“一年有四时(季),每时分三月”之意而定的。旁三门就是方城的每边设三道门,寓一季有三月。方城的四面即表春、夏、秋、冬四季,四面共十二道门,即是一年有十二个月之意。明清时建筑的北京天坛祈年殿,四周墙垣为方形,祈年殿本身的平面为圆形。有“天圆地方”的意味。屋顶为蓝色琉璃,表示此殿接近湛蓝的天空,皇帝祈求“风调雨顺、国奉民安”的祈文,上天容易听到。殿内柱子的排列和数目,都和天象发生联系:中间四根通天柱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第二圈十二根金柱,表示一年有十二个月;外圈十二根檐柱,代表一天有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金柱檐柱共廿四根,象征一年有廿四个节气;3圈柱子共28根,代表周天廿八星宿;整幢祈年殿共36根柱子(加顶部8根皇柱),象征三十六天罢;宝顶下一根坚实的雷公柱寓意皇帝“一统天下”。
紫禁城中的建筑,是“象天法地”的代表,是古建筑中的典范,综合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含义的总示意图,堪称蕴含风水理论之大成。宫殿布局:外朝为阳,内廷为阴。外朝建筑布局疏朗,气势雄伟,体现阳刚之美;内廷建筑布局严谨,内檐装修纤巧精美,体现阴柔之美。为突出外朝的阳刚之气,午门前的中轴线上依次布置了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又在奉天门东西配置文华殿、武英殿作为左辅右弼,使外朝气势恢弘、雄伟壮丽。数目奇偶:奇数为阳,外朝反复运用三、五、九等奇数。纵轴线上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坐落于“三台”上;横轴线上为文华、奉天、武英三殿;奉天殿以南安排有五门;大殿面阔9间、进深5间,暗示天子“九五之尊”。此外,外朝的踏垛级数、台基和坎墙的砖皮层数也多用奇数。与之相对应的,内廷中多用偶数。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是乾清、坤宁两宫,两侧分布十二宫、十所,以象征星辰拱卫。建筑的坎墙、台明、山墙、檐墙和宫墙下肩的砖皮层数以及踏垛级数多为偶数。紫禁城中有许多“礼象五行”之处,则是五行说在宫殿中的鲜明体现。东方属木,为青色,主生长,故明代“太子视事之所”文华殿和清代皇子居住的撷芳殿(南三所)安排在东华门内,建筑屋面用绿色琉璃瓦。
西方属金,生化过程为“收”,为“白色”,四象为“白虎”。在五行的相生规则中“金生水”,相克规则中“金克木”。西六宫的西侧为外西路,有慈宁宫、寿康宫、英华殿等建筑,是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缤们居住的地方(又称寡妇路)。在人生的道路上,她们已经到了“收”的阶段,故将其宫殿建于西方。我国自汉代起多将太后的宫室建在西侧,以后历代宫殿建筑均沿袭这样的布局。
南方属火,为赤色,所以午门采用独特的红色彩画。
北方属水,中轴线尽端的钦安殿北面正中石栏板则用水纹雕饰(其它栏板为穿花龙雕饰)。中央属土,为黄色,设计者巧妙地将三台平面做成“土”字形状,并大面积使用黄琉璃瓦,以此象征王者居中统摄天下。凡此种种,以灵活多样的手法,充分展示了五行方位、色彩、生化过程相互间的关系。
另外,紫禁城内的金水河,从内廷宫墙的西侧由北向南再向东而行,至内城西边的熙和门,引入内城,出至东边的协和门,因五行中的西方为金,河又位于紫禁城内,故该河被称为“内金水河”
紫禁城中三殿、两宫及御街之中均无花草树木。太和殿广场上不种花草树木的真实原因我们应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和广场实用的角度去考虑。第一,从大朝使用的角度分析,广场不宜种树。明、清两代各种宫中盛典、重大活动均在太和殿举行。活动中要大摆仪仗,有旗、幢、伞及各种长柄武器,一举起来如林一般,遮天蔽日;除此之外,盛典中为了增加庄严的气势,还有由象、马驾辕的辂车,人力推挽的舆辇等,加上浩荡的卫队,庞大的乐队。如果广场上广植树木,必定会妨碍仪仗,影响皇家威仪。另外,从视觉的角度看,进入午门、太和门,面前展现的是宽阔的庭院、高大的宫殿建筑、深邃的通道,再衬以红墙黄瓦、洁白的须弥座,给人以庄严、威武的气氛。但如果种植花草树木,人们的视线就会被遮挡,不能显示皇家建筑辉煌的气势。第二,从五行生克的角度分析,不植树是为了避免出现“木克土”的大忌。自古以来,皇帝择中而居。而象征皇权的太和殿更是处于五行中央大“土”的位置,如果在太和殿广场上广植树木,就会犯“木克土”的大忌,对中央政权显然不利,因此,太和殿广场不种树。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紫禁城的建筑以气势雄伟的外朝和严谨纤巧的内廷的对比,用物化的形式体现了阴阳学说的内容;并且通过宫殿布局和名称的巧妙结合,对阴阳学说中“从阴中求阳,从阳中求阴”的哲理进行了阐释。紫禁城的建筑在布局、数目、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则体现了古人对于物质相生相克关系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在紫禁城的建筑中体现了天子至尊、国泰民安等思想以及趋吉避凶的象征意义。
结语
阴阳五行系统的整体性思维造就了中国特有的建筑布局,几千年来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为广泛和深刻的,音乐、建筑、书法、美术、人事制度、处世方式乃至日常语言等等都深深地打上了它的烙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横百千占,歌舞诗文、典章辞赋无不漫透着中华民族对宇宙的深邃析思。近代,一些进步思想家对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将其摒弃。时至今日,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之度,肯定和利用它的科学成分.批判和摊弃它的迷信糟粕。我们相信阴阳五行学说一定会如它的历史一样,生生不息,长久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M],2003
摘 要: 中国古代的音乐养生理论是以天人合一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本文在人体、人性、音乐与宇宙自然的宏大系统之中阐明其内在的关联,音房梢栽谧匀皇粜圆忝娴骼砣颂寤能,也可以在价值属性层面为人情、人性扶正祛邪。
关键词: 音乐 养生 阴阳五行
音乐是一种丰富而有序的听觉感性样式,其悦情悦性、悦志悦神的审美价值自不待言,然而,在中国古代音乐哲学那里,音乐具有独特的养生功能。不同于西方音乐养生学主客二分地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探讨音乐的养生作用,中国古代音乐哲学在“天人合一”的理论框架中,以阴阳五行说为基础,将音乐与人体器官、道德伦理、宇宙自然融为一体,建构出一套天人感应模式的音乐理论,体现出独特的音乐养生智慧。
一、天人感应模式的音乐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特征,除了“天人玄同”、“天人相通”、“天人相交”、“天人同体”、“天人一气”、“天人一理”等理论表述之外,在汉代以前,“天人合一”更多地表现为“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古代哲学家用“阴阳”描述相互对立的自然状态,进而将之抽象为自然和社会现象中两种对立力量之间变化消长的规律。“五行”刚开始指构造自然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元素:金、木、水、火、土,后来演变为从革、曲直、润下、炎上、稼穑等五种功能属性。战国后期,“阴阳”和“五行”说逐渐融合,《管子・四时》指出:“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将一年四季划分为阴阳四时,四时又带动了“五行”的生发和运行,例如:“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风生木与骨”;“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阳生火与气。”可见,管子初步构建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宇宙论图式。而真正将此模式推向成熟的则是《吕氏春秋・十二月纪》(后被编入《礼记・月令》)。《十二月纪》认为,五行(木、火、土、金、水)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色(青、赤、黄、白、黑),并且与人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德(仁、礼、信、义、智)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运动的有机系统,从而将人的生理机体、社会属性与宇宙自然对应起来,天人感应模式的音乐理论由此成型。
天人感应模式音乐理论的总体思路是:“用‘阴阳’和‘五行’统一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用‘阴阳’和‘五行’解释音乐现象。”[1]48具体学理正如李泽厚所说:“如果去掉古代不可避免的神秘解释,关键就在:要把(一)音乐(及舞蹈、诗歌)的节律与(二)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和(三)人的身心情感和节奏韵律相对照呼应,以组织、构造一个相互感应的同构系统。”[2]235早在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就将阴阳、五行、音乐、人体联系起来,“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生六疾”。(《左传・昭公元年》)战国时期,《管子》指出:“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吕氏春秋》更是将五音与五时、十二律与十二月详细地对应起来,并指出:“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到了汉代,沟通天人的音乐理论更加明确地发展为两条支脉:一是人体、音乐与自然关系的系统化,如《淮南子・天文训》提出了“律历之数,天地之道也”的命题。二是人性、音乐与道德关系的系统化,如《礼记・乐记》提出了“乐者,通伦理者也”的命题。正是这两大命题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养生理论的两条基本原则。
二、人体、音乐与自然
成书于战国,丰富于汉代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充分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将天人感应模式的音乐理论应用于医疗和养生,体现出高超的音乐养生智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可见,《内经》将阴阳平衡、阴阳辩证统一定为防病和治病的根本原则。《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依据人体的形体、体质、生理和心理特征的不同,将人划分为阴阳二十五种类型。《灵枢・五音五味》则将五音的二十五个变音与阴阳二十五种人体类型联系起来,尝试用音乐的阴阳属性调理和补救人体机能的阴阳失衡。
《素问》中的《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等篇进一步将五行、五方、五时、五气、五音与人体的五脏、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窍(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皮、肉、骨)、五声(呼、笑、歌、哭、呻)、五志(怒、喜、思、忧、恐)、五神(魂、神、意、魄、志)等人体器官和生理功能匹配起来,提出了著名的“五脏相音”和“五音疗疾”学说。所谓“五脏相音”,即角声入肝,徵声入心,宫声入脾,商音入肺,羽声入肾。所谓“五音疗疾”,即说五音各有特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冰注曰: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徵谓火音,和而美也;宫谓土音,大而和也;商为金音,轻而劲也;羽为水音,沉而深也。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角、徵、宫、商、羽这五种音律也可以组合为角生徵、徵生宫、宫生商、商生羽和商克角、角克宫、宫克羽、羽克徵这两个相生相克的关系系统。随着五时的流转,肝、心、脾、肺、肾会受到怒、喜、思、忧、恐这五种情绪的困扰,五音根据各自特性及相生相克原理,就能够调节怒、喜、思、忧、恐这五种情绪,护理肝、心、脾、肺、肾这五大器官,从而起到阴平阳秘、调血理气、平衡机能、促进健康之疗效。
道教经典《太平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将人体、音乐与自然建构成一幅天人和谐的宇宙论图式。“乐声,正天地阴阳五行之语言也。听其音,知天地情,四时五行之气和,以不知尽矣”。(卷一三七至一五三)显然,音乐来自阴阳五行和天地之道,音乐可以沟通天人之际,音乐的谐和可以给人体、政治乃至天地万物带来和乐:“乐,小具小得其意者,以乐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乐治;上具上得其意者,以乐天地。”(卷一一三)在道教看来,只要五行、五时、五方、五音、五脏谐和一致,便可以免灾祛病、政治清明。例如,当乐得角之音,则物乐生,肝气无病,其恶悉除。“故得黄气宫音之和,亦宫音之善者亦悉来也,恶者悉消去。得商音之和,亦商音善者悉来也,恶者悉消去。得羽音之和,羽音善者悉来也,恶者悉去”。(卷一一三)总之,只要音乐符合阴阳五行的宇宙运行模式,就可以获取天、地、人三方面的和乐,万物免除疾病,君臣也为之高兴。
三、人性、音乐与道德
如果说将人体、音乐与自然关系加以系统化的音乐养生理论主要受到道家哲学的影响的话,那么,将人性、音乐与道德关系加以系统化的音乐养生理论则主要受到儒家哲学的影响。虽然两者都以天人合一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但是,前者理解的“天”主要是“自然之天”,“人”侧重于人的自然属性;后者理解的“天”主要是“义理之天”,“人”侧重于人的价值属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音乐养生理论从宏观上大致分为两条路径:一是调养“人体”,二是培育“人性”。
有学者指出,《乐记》区别于《吕氏春秋》、《太平经》、《淮南子》等著作的独到贡献在于,它更加明确地“以礼乐配天地,将礼乐与阴阳思想联系起来”[3]353,从而将人性、音乐、道德与宇宙自然的关系加以系统化。“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德之华也”。(《礼记・乐记》)《汉书・礼乐志》则更加深入地阐明了人情、人性与天地阴阳之道的关联:“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所以,声音之道,不仅在于与政通,还在于调节人性、人情:“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礼记・乐记》)司马迁在《史记・乐书》指出,五音与人的品性修养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汉书・律历志》从五音、五行与五德的关系立论,对此做了学理上的阐释:“夫声者,中于宫,触于角,祉于徵,章于商,宇于羽,故四声为宫纪也。协之五行,则角为木,五常为仁,五事为貌。商为金,为义,为言;徵为火,为礼,为视;羽为水,为智,为听;宫为土,为信,为思。”正因为如此,音乐才会起到扶正人心、完善人性之功用:“声者,宫、商、角、徵、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涤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也。”
建基于儒家伦理学说的礼乐理论非常崇尚“中和之美”,其原因在于天地阴阳五行之道本然自在、和乐有序,人性、人情、政治、伦理都应当以此为准则,音乐如果能够顺应天地阴阳五行之道,自然就会有助于养心、养性,此所谓“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郑国子大叔等人早就认为:“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则昏乱,民失其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秦国医和指出:“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声,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德也。”他们要强调的就是人性人情应当顺应天地之性,c其和谐一致,保持中和之乐,方可延年益寿、品行端正。此说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如《乐记》提出了“以道制欲”的观点:“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司马迁认为:“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史记・乐书》)
总之,中国古代的音乐养生理论是以天人合一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在人体、人性、音乐与宇宙自然的宏大系统之中阐明其内在的关联,音乐可以在自然属性层面调理人体机能,也可以在价值属性层面给人情、人性扶正祛邪。当然,这种天人感应模式的音乐养生理论有时被过度发挥,沦为谶纬迷信。而且过多地从哲学、政治、伦理、生理等角度论述音乐,导致偏离音乐本体研究,进而缺乏科学性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蒋孔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关键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阴阳五行;饮食养生观
【中图分类号】TS9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民族文化积淀的成果,其中蕴含大量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中医理论中的哲学思想,如“五行学说”中,“五味”对“五谷”膳食结构起决定性作用,成为人们的择食关键。“医食同源”巧妙地将饮食与用药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填饱肚子又可以防治疾病,堪称中国一绝。中医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就像一个挖不完的金库,值得我们深究。
1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所体现的中医哲学思想
1.1 阴阳学说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可见调理阴阳是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医认为,任何事物包括人的生理病理机能都可以分为阴、阳两种属性, 阴是指具有滋养,濡润、抑制、凝聚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阳是指具有温煦、兴奋、推动、气化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1]在中医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形成了因人、因时、因地择食的饮食观。
1.1.1因人择食
阴阳学说将人的体质分为偏阳质、偏阴质、阴阳平和质三种类型;将食物划分为温热、寒凉和平性三种类型。“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 (《灵枢·经水》)告诉我们:饮食因先辨其体质再决定吃什么食物调理。偏阳者应少食温热性食物,而宜食寒凉和平性食物,否则将会导致阳亢及伤阴;偏阴者应少食寒凉食物,而食平性和温热性食物,否则就会导致阴盛阳衰。阳虚者宜多食温补之品;阴虚者宜多食甘润生津的食物。
1.1.2因时择食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体现了阴阳学说中“因时制宜”的观点。日出、春夏属阳,日落、秋冬属阴,人体饮食需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所以春夏、早上宜食温热食物,如生姜;秋冬、下午宜食寒凉、滋润食物,如萝卜。
1.1.3因地择食
自然环境的不同使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呈现出复杂的地域差异,阴阳学说中“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我国南方属阳,北方属阴,南北的气候差异决定了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各地人们的口味也因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湖南一带湿气重,因而喜食辣;北方气候干燥,容易出汗,喜食润燥食物。由此说明,饮食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1.2 五行学说
中医五行学说把自然界的事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不同级别的系统结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自然就被纳入到这一结构模式中,如把食物分为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谷(麦、菽、稷、麻、黍),五畜(羊、鸡、牛、犬、彘),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五果(枣、李、杏、栗、桃)等。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的属性在五味中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在人体五脏中是肝、心、脾、肺、肾;在季节中则是春、夏、长夏、秋、冬。各五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食物五味与人体五脏来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柩·五味》)同样,五脏与五季之间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春季属木属肝,夏季属火属心,秋季属金属肺,冬季属水属肾。由五脏与五味,五脏与五季的关系可以得出五季与五味也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关系对饮食的宜食、宜忌有很大的影响,饮食只有在不违背阴阳五行生克规律的前提下,才能维持着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身体健康。
1.3 病因学说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饮食病因”在中医思想里面占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饮食失宜(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食失宜直接影响脾胃消化、运输功能,导致营养失衡,引起其他疾病。
很多疾病都是由饮食不卫生造成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意在告诉人们不宜食变质、腐败、不洁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灵枢·小针解》:“饮食不节,而疾生于肠胃”,饮食不节包括“食量无节”和“饮食无时”。饮食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身体健康,过少使人饥饿,水谷精微不足而营养不良;过多则使饮食积滞于胃肠,引起消化不良。饮食无时是指没有按时规律的饮食,饮食应按四季,早中晚规律进食。
饮食偏嗜即为嗜食偏寒、偏热、偏酸、偏苦、偏甘、偏辛或偏咸之物,以及嗜酒等。长期饮食偏嗜会导致机体脏腑阴阳失调。
2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饮食养生
2.1未病先防:调理脾胃
未病先防是通过饮食养生来维持机体平衡,而饮食养生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人以水谷为生,故脾胃为养生之本”(清·徐文弼《寿世传真》),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有容纳和助消化的功能,即“主受纳腐熟水谷”, 食物中的精微物质都由脾胃吸收,化生气血输至全身,营养脏腑经络及维持其活动。脾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脾胃功能一旦受损,人体脏腑机能将会随之受损。因此,饮食养生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传统中医饮食养生观强调必须以脾胃为本,[2]重视保护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并认为:“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中医认为养脾胃的关键在于饮食,五味偏嗜、过硬、过烫、过多或不规律饮食均会影响脾胃健康。因此,饮食只有以温、软、素、淡、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注意饮食卫生,不偏嗜,寒温适宜,阴阳五味调和,方能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
2.2 调理阴阳 寒温适宜
饮食养生应以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为依据来调理人体阴阳,使人体维持和恢复阴阳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状态。调理阴阳包括补益阴阳之偏衰和祛除偏盛之邪气,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3]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按照阴阳学说划分属性:如食物、人类、四季、地势的阴阳属性。因此饮食宜三因制宜、寒温适宜。《饮膳正要》:“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正是体现“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调理阴阳的目的。总之,调理阴阳、寒温适宜是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重要饮食养生方法。
2.3谨和五味
食物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其属性在人体五脏中分别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五脏之间相互资生又制约着,因此,五味对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黄帝内经》中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调和,脏腑得益,人体自然健康;五味偏嗜或不遵宜忌,将导致脏腑阴阳失衡,脏气功能紊乱,进而生成疾病。例如:过食酸,会使肝气偏盛,从而伤害脾脏,使脾气衰竭;过食咸,则使骨质受到损伤,引起心气抑郁或者肌肉萎缩;过食甜,可引起心烦胸闷,面色发黑,或使肾气失衡;过食苦,可使脾气受损而不濡润,胃气损伤而胀满;过食辛,会使筋脉损伤而松弛无力,精神消沉。因此,饮食应“谨和五味”,而不宜偏嗜五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知,传统饮食在中医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进食方法,坚持“审因施食”,“三因制宜”,“辩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遵循“阴平阳秘”的健康观,“健脾调胃,去除诱因,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养生观;使机体维持动态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在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传统饮食方法是最科学的饮食方法。
参考文献:
中医理论是聚集了哲学、佛学、道学等知识的一套整体系统学说[1],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通过阴阳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使自然界和人达到平衡状态[2]。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观念用于指导园林景观的设计,是园林景观创新的重大突破点。研究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类型除了中医理论外,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等也是本文的理论依据。中医理论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规律性对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同时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园林景观相关问题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本文在理解中医理论的前提下,以生态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类型,分析了常见的应用方式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以中医理论为理论前提,以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的园林景观是应对“亚健康”人群的重要举措。
2.1应用类型
2.1.1药用植物园
药用植物园是以中草药文化为基础,以植物为主要造园要素并以恢复和保护人们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类园林。大多数药用植物园设计都是利用植物的药效特性进行景观功能分区,起到展览、科普教育等作用,少数药用植物园除了药用植物的景观营造外,还融入阴阳五行理论安排整体布局,如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景观规划立意选取“易经八卦”作为结合点[4],以“天人合一”思想贯通中国文化的主题,展现传统医药文化的内涵。如景区中的“中和餐厅”以祖国中医学中的“平衡论、协调论和衡动观”的中和思想命名,奇恒堂以中医学的“奇恒之腑”为理论基础而建,观象台的地面铺装图案分别为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和中央金凤,达到了“在地为形,在人为情,在天为象”的五行境界。此外,园区内的“藏象山庄”运用“藏象”的外在中医内涵(指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人体外部的象征,反之,人体外部的外部象征又客观地反映了内在脏腑的机能变化)与其内在寓意(反映隐士贤人顺应社会发展,淡泊名利的处事情怀)更是此园林景观的独到之处。
2.1.2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是通过植物自带的理疗作用和人们参与相关园艺劳动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正常运转的一种治疗方式。将我国中医药文化与园艺疗法结合是我国发展特色园艺疗法的突破口[5],目前我国特色园艺疗法主要是通过植物理疗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如芳香浴、森林浴,声音理疗等,植物颜色、味道、大小、声音、药效等是主要应用方式。此外,部分园艺疗法利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来指导景观空间营造和景观元素的动静结合,如南京锁石生态旅游观光农庄。南京锁石生态旅游观光农庄利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和五行相生理论进行景观营造[6]。园区景观设计从植物的形态、色彩、姿态、香味、习性等方面出发,利用了五感(视觉、味觉、触觉、听觉、嗅觉)上美的层次[7],结合传统中医学形成“天人合一”、“身心一体”的整体布局形式,使游客不知不觉中得到精神和身体两个层次的疗养,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2.1.3保健型园林
程绪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园林》中提出的运用阴阳五行建设生态保健型园林[8]给保健型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保健型园林景观整体布局以种植大量保健树种为设计要点,局部景观将阴阳五行理论应用于自然、景观、人三者的协调统一,强调园林景观元素、特性等与阴阳五行相互对应,并与人体五脏六腑联系起来,旨在利用具有阴阳五行理论的景观调整人的身心健康,如刘滨谊先生在国外营造的五行花园[9]。该花园基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男,肝气郁接),故以“阴”景观设计为主,在植物种类、植物药效、植物色彩、空间大小、树下阴影等方面考虑阴阳平衡搭配,并辅以五行五脏对应去调整人体机制正常运转,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该花园景观设计将人的活动和周围环境结合考虑,主张“人是花园的一部分,花园和人处于阴阳和谐状态”,人体变化与季节的变化,时辰的变化相互影响相互协调,使其所有都处于同一节律中。
2.2药用植物园、园艺疗法花园和保健型园林的差异
药用植物园、园艺疗法和保健型园林都是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表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有各自特点。
2.3应用方式
2.3.1植物的应用
植物色彩:暖色属阳,暗色属阴,根据植物色彩选择合理的五行方位、季节表现;光照与阴影:有光照的地方是阳,有阴影的地方是阴;方位:东、西、中、南、北分别对应不同的色彩、季节,达到五行相生;药用性状:根据使用人群问题症状来选择具有某类药效的植物;群落的搭配:落叶树、阔叶树、阳性树、乔木等属阳;反之属阴;生态习性:耐热、喜光、耐干旱瘠薄等树种属阳,反之属阴;雌雄性质:雄性树种属阳,雌性树种属阴。
2.3.2水体的应用
动静状态:动态水体属阳,静态水体属阴;水池形状:圆形、椭圆形属阳,方形、规则形属阴;上升、下降:上升的水体(如喷泉、涌泉等)属阳,下降的水体(如瀑布、叠泉等)属阴;有无人类活动:可供娱乐的水体属阳,仅供欣赏的水体属阴。
2.3.3建筑小品的应用
颜色:暖色属阳,暗色属阴;体量:体积大的属阳,相对体积小的属阴;方位:安放的位置有东、西、中、南、北之分,对应五行木、金、土、火、水。
2.3.4场所(空间)的应用
开敞、封闭:开敞空间为阳,封闭空间为阴;人类活动:有人类参与的空间为阳,无人类活动的空间为阴;明暗:有光照的空间为阳,无光照的空间为阴;园路铺装:五行中金、木、水、火、土与铺装材质、色彩等的对应。
3中医理论在园林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中医理论应用领域窄
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多是附属绿地,如医院、疗养院、生态农庄等,没有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应用范围小。
3.2植物选择匮乏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中最主要的元素,其选择和配置时举足轻重的。现阶段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匮乏,我国园林常见植物不少于300种,而目前结合中医理论应用的药用植物、保健型植物却仅有几十种。
3.3相关人才匮乏
由于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特殊性,一般园林景观设计者不能通透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缺少中医药学家、植物学家、心理学家等相关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合作,这对中医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4景观元素营造比例不平衡
我国目前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侧重于阴阳五行理论与植物景观结合,忽视了中医理论在其他景观元素的表现和应用,如水体设计、空间营造、建筑小品布局等。
4结语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时尚潮流日新月异,缤纷的色彩让你挑花了眼,大到公司装潢设计、家居布置、车辆色彩的选择,小到手机颜色、办公位的布置、个性的服装等等,统统离不开色彩的搭配与选择。你可知道,在色彩的选择、运用上讲究颇多,如果用得好,用得巧,还能旺运、助运呢?
这还要从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起。“阴阳”观念最早出现在古老的《易经》一书中。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将“五行”与“阴阳”观念溶合为一,以“阴阳五行”之说显名于当世。五行学说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更成为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在政治、哲学、医学等领域无不具有深远影响。时至今日,连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天下万物俱在“金木水火土”的“麾下”。
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要素构成的,随着这五要素的盛衰转换,而使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仅会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古代封建统治者,倡导阴阳五行学说,用来解释朝代更替的原因。自古“易医”同源,两者均以阴阳平衡为本,以五行对应五脏,十二经络对应十二地支。五行相生克的关系如下: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古人以阴阳配合四时节令,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吕氏春秋》论天人四时感应。《汉书·律历志》云:“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古人以五行配四时,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见《礼记·月令》)。又将五方、五色及人体各部分与五行相配:
木——东方、春季、青色、肝、胆、眼睛。
火——南方、夏季、赤色、心、小肠、舌头。
土——中央、季夏、黄色、脾、胃、口。
金——西方、秋季、白色、肺部、大肠、皮肤、鼻孔。
水——北方、冬季、黑色、肾脏、膀胱、骨、耳朵。
如何选择好色彩才能助运旺运呢?
可以从四季转换看:
春天(自立春始,至立夏止)
春季万物复苏,处处生机勃勃。五行属木,此时适合用青色或与之相生的黑色,切不可用与之相克的白色。
夏季(自立夏始,至立秋止)
炎炎夏日,五行属火。适合用青色和赤色,忌黑色。
秋季(自立秋始,至立冬止)
秋季肃杀,于时用金,此时适宜用白色、黄色,忌用与之相克的赤色。
冬季(自立冬始,至立春止)
严冬之际,五行属水,适用黑、白色,忌黄色。
上述色彩的运用,适用在衣著颜色的选择和搭配上。在四季轮转中,用对色彩,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助运效果。否则不仅于时于运不利,对个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妨碍。
可以从自身的生肖属相看:
生肖鼠:有利的色彩:红色、粉色、黄色、米色
最忌的色彩:黑色、蓝色、白色
生肖牛:有利的色彩:黄色、米色、红色
最忌的色彩:黑色、蓝色、青色、绿色
生肖虎:有利的色彩:红色、绿色、黑色、蓝色
最忌的色彩:白色、黄色、金色、银色
生肖兔:有利的色彩:红色、粉色、绿色
最忌的色彩:黑色、蓝色、黄色
生肖龙:有利的色彩:黑色、蓝色、红色、绿色、青色
最忌的色彩:白色、黄色、米色
生肖蛇:有利的色彩:红色、绿色、青色
最忌的色彩:蓝色、黑色
生肖马:有利的色彩:红色、绿色、青色、白色
最忌的色彩:蓝色、黑色
生肖羊:有利的色彩:黄色、紫色、白色、黑色
最忌的色彩:红色、绿色、青色
生肖猴:有利的色彩:黄色、白色、绿色、青色
最忌的色彩:红色、粉色、紫色、黑色
生肖鸡:有利的色彩:黄色、白色、绿色、青色
最忌的色彩:红色、粉色、紫色、黑色
生肖狗:有利的色彩:红色、黄色
最忌的色彩:白色、黑色、蓝色、绿色
生肖猪:有利的色彩:白色、黑色、蓝色
最忌的色彩:黄色、红色、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