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19分)
1.
(1分)
8立方米50立方分米=_______立方分米
2.
(2分)用3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_______,拼成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
3.
(6分)2.15m2=_______cm2
12立方分米=_______立方米
9.5L=_______L_______mL
2800mL=_______L=_______dm3
.
4.
(2分)一个带盖的长方体木箱,容积是0.576立方米.它的长是12分米,宽是8分米,做这样两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_______平方米,(结果用小数表示)每个箱子内装入体积240立方厘米的字典,一共可以装_______本。
5.
(1分)木材厂加工200根长方体的木材,每根长2.2米,宽和厚都是3米.这批木材一共有_______立方米
6.
(1分)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6分米,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这个油箱最多能装汽油_______千克。
7.
(1分)一种冷藏车的车厢是长方体形状的,长3米,宽比长少0.8米,高比长少1米.这个冷藏车的车厢容积是_______立方米。
8.
(2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7厘米、宽为4厘米、高为2厘米,它的体积是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
9.
(1分)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单位:cm)
体积是_______
10.
(2分)看图计算(单位:厘米)
下面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和体积是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1.
(2分)一个容器的容积是1.2L,装满水后,水的体积是1200立方厘米。
12.
(2分)一台冰箱容积是280升,它的体积也是280cm3。(
)
13.
(2分)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表面积一定相等.(判断对错)
14.
(2分)判断对错
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比是1∶2,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6。
15.
(2分)1平方厘米和我们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差不多.
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6.
(2分)3立方米7立方分米=(
)立方米.
A
.
3.070
B
.
3.007
C
.
3.700
17.
(2分)至少用多少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
A
.
4个
B
.
8个
C
.
16个
18.
(2分)棱长之和相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
A
.
长方体体积大
B
.
正方体体积大
C
.
两者体积一样大
19.
(2分)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
A
.
相等
B
.
不相等
C
.
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大小
20.
(2分)把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缩小4倍,表面积(
)
A
.
缩小4倍
B
.
缩小16倍
C
.
扩大8倍
四、应用题
(共5题;共25分)
21.
(5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已知正方体的棱长6cm,长方体的长7cm,宽6cm,那么长方体的高是多少cm?它们的体积相等吗?
22.
(5分)学校要粉刷长8m,宽6m,高4m的会议室的四周和顶棚,除去门窗的面积20m2
,
每平方米需要涂料0.5升,每升涂料20元,粉刷办公室一共需要多少钱?
23.
(5分)一个正方体玻璃鱼缸,从里面量棱长0.5米,这个鱼缸能装水多少?
24.
(5分)一个封闭的长方体容器。如左图放置时水面高6厘米,那么如右图放置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25.
(5分)有一个底面积是3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现在把一块石头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1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1-1、
12-1、
13-1、
14-1、
15-1、
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6-1、
17-1、
18-1、
19-1、
20-1、
四、应用题
(共5题;共25分)
21-1、
22-1、
23-1、
【基础巩固】
1.(基础题)想一想,填一填。
(1)一个圆的半径是5
cm,它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
(2)一个圆的直径是8
cm,它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
(3)一个圆的周长是9.42
m,它的半径是(
)m,面积是(
)m2。
(4)半径是5
cm的半圆,它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
2.(难点题)看一看,选一选。
(1)大圆的半径与小圆的直径相等,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A.12
B.14
C.16
(2)半径为r的半圆,它的周长是(
)。
A.πr
B.πr+r
C.πr+2r
(3)公园里的一个圆形水池的直径是20
m,它的占地面积是(
)m2。
A.47.1
B.706.5
C.314
3.(重点题)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提升培优】
4.(难点题)幸福社区有一个半径为6米的圆形舞台,由于演出的需要,现将舞台周围加宽1米。现在的舞台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思维创新】
5.(难点题)下图是一枚铜钱及其示意图。算出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6.(开放题)求下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参考答案】
作业2:1.(1)31.4 78.5 (2)25.12 50.24 (3)1.5 7.065 (4)25.7 39.25 2.(1)B (2)C(3)C 3.(1)10×10
-
(10÷2)2×3.14÷2=100
-
39.25=60.75(cm2) (2)10×10×3.14
-
8×8×3.14=314
-
200.96=113.04(cm2) 4.(6+1)2×3.14
-
62×3.14=153.86
-
113.04=40.82(平方米)5.(3÷2)2×3.14
-
0.82=6.425(cm2) 6.(1)10×6
-
62×3.14×14=60
-
28.26=31.74(cm2) (2)10×10×3.14×14
-
10×10÷2=78.5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272-02
一、前言
在最新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习惯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这套体系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悉心指导学生进行主动且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在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以及在全新的教育体制和形式下,对于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竞争与合作也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常态,对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各项教育研究结果都指出,作为教学的组织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概论
(一)合作学习的历史发展
合作学习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方式,古人在《学记》中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也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比较优秀的思想之一。在18世纪初的时候,英格兰的教育工作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展开了实验性的测试,并且,他们于19世纪在美国首次提出合作的思想,后来被世界各地普遍应用。美国的教育家帕克是这方面非常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很多的来访者对他应用合作学习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测。而在他之后,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把合作学习小组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教学中的建议。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投入到系统、科学和真正的合作小组学习教学的研究中去,他们专注于能力分组教学与合作小组教学的分组方法,基于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开发出了竞赛、游戏、团队合作等趣味十足的学习形式。进入80年代,合作学习的相关体系有了越来越快的进步,同时也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从事相关研究的人们甚至想出了“共同学习式”、“小组调查法”和“学生小组成绩分工”等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目前,日本、荷兰、英国、以色列和美国等国的中小学教学普遍地应用合作学习,人们普遍认为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和学生学习成就的提高。合作学习在当时融合了有关的教学知识,且逐渐向学校的各个层次不断渗透。我国正式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3年年末,《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项目正式展开,它牵涉到天津、北京、河南、山东等9个省市的学校,前后经历了6年的时间,实验课程立足于外语、数学和语文。在实验之后,提出了合作教学的技巧、方法以及实用性等,这奠定了我国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
(二)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
由群体动力理论可知,群体是成员间依赖性能够时刻发生改变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当中,任意成员状态的改变都会影响或者是制约着其他小组成员的状态,并且对于全体而言,成员间的状态对目标的实现也具有激励性的作用。在合作性的情况下,群体的个体体现出推动性的互相依赖,而在竞争性的情况下,群体的个体呈现出排斥性的相互依赖,它属于一种消极的相互关系。而跟非合作性群体进行对比,合作性群体有着更高的效率。在群体动力理论为理论前提的条件下,教育工作者约翰逊提出了更深刻的社会互赖理论,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了课堂当中的三种目标结构――竞争、合作以及个人单干,且以此建构了三种不一样的教学情境。如果分析个人单干这种目标结构,则可得知其中个人的利害关系与任何其他人都毫无联系,个人目标的实现不会对别人目标的实现造成什么影响。然而在个人主义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不具有互相的作用,一个学生自身学习目标的实现跟别人是毫无关联的,他们仅仅是关心自身的学习成就。教师要想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加团结和热爱以及掌握更多技能,合作教学的应用是非常合适的。
(三)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在应用中有着显著而较多的优点,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为学生创造了沟通和交流的宝贵机会,而且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利于小组成员之间情感的增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各取所长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相互地支持和激励,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学生也懂得了怎样关心和评价别人,认真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不错的收效,合作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他们需要仔细地分析与阅读学习材料,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回答与提问,安排小组成员的角色,并且及时地完善存在的问题,且进行有效地归纳,这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提高。
三、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来做知识衔接
经过科学的研究证实,人的认知过程通常都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关联、扩散、推断等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以及运用,之后又必然会在学习到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另外一些更陌生的知识。我们还知道,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循善诱,让他们做到融会贯通。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自主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在合作学习之中,学生可以共同理解新知识、新概念,并且把它转化成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逐渐生成一个科学的认知结构,提高自身运用知识处理未知问题的技能。
(二)组织小组合作使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关键地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合作学习活动,然后根据活动设计对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得到完全的发挥,持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探索新知识的意识。
(三)组织小组合作消除意见分歧
因为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以及各自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时,教师不妨试着去多组织一下相互合作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给予其足够的自由讨论时间,放手去让学生自主寻求各种不同的正确解题之道,尽量消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出现的意见分歧。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一)案例1:小组合作学习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本案例的主要内容取自于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个部分,同样也属于比较基础的教学部分,是小学生首次接触立体几何的启蒙课程。选该课题作为案例来进行研究分析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从该教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程度来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也是小学数学的入门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在对以后的几何知识学习打基础。(2)结合具体生活来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不仅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也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学好几何知识之后,可以利用几何概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相对于其他数学来说,几何是比较具象化的知识,可以通过各种图片或实物来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以使他们了解几何图形的魅力。
案例反思:本案例中,教师可以首先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把它们带到课堂中来,然后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安排学生各自展开对生活中常见立体物的形状的讨论,比如冰箱、柜子和门都属于长方体,而魔方属于正方体。教师还可以把制作立体几何的塑料模型带入课堂,让各小组的学生自行搭建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从中讨论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性质。为了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教师可以引进魔方这一道具,教学生魔方的入门知识。对于分组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合作探讨,共同研究魔方的玩法,在学习中体会到简单的乐趣和几何知识的奥妙。
(二)案例2:小组合作学习在“分数乘法、除法”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本案例采用小组合作开展互动的方式进行“分数乘法、除法”的教学,以图1为例。
教师在幻灯片上打出这么一张图,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图中的圆被分为了几个部分?其中红色、蓝色和绿色各占多少?”等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得出问题的结果后,教师进而继续讲解更深入的知识点,比如分数中分母的最简化,还有对于分数除法的内涵的解释,即任意数除以一个分数,就是乘以它的倒数。而在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各组的小组长组织对于该题目的提问和解释,各组小组长必须亲自向组员发出自己的疑问,或者组织小组组员分别向组长提问,互相探讨与解决提出的问题。
五、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目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可以得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施行还有待策略性提高的结论。而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扮演好角色,选择开展小组合作的恰当时机,有效组织,合理调控。
参考文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但国内此领域的理论研究多于应用研究。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纲领性、指导性的政策,但尚没有统领全国、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致使提出的评价理念显得理想而空泛。湖南省湘潭市和平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就是探索基于学科素养的全方位、过程化、综合性、客观性的评价方式,在关注学生学业结果的同时重视学习过程,关注学业水平提高的同时关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增强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考试负担,让“乐学”与“乐考”代替传统的教学与评价方式,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二、“乐学”“乐考”学业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由于新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考试改革无论从其功能和价值上,还是考试内容、方式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也都应体现相同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所以,我校的学业评价方式改革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学业日常评价(此部分占学科学业评价的20%),评价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将“乐”的理念更好地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与阶段性的评价中,注重整体的过程性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流程,把好常态质量关与单元验收关,使评价日常化、教学导向化。第二部分为学生学业展示活动(此部分占学科学业评价的80%)。
我校在课程“变轨”、课堂“变样”的基础上,将评价“变式”,期考“变脸”,改变了过去凭试卷、用分数评价学生的模式,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小测试、小演讲、小展示、小表演、小模拟来综合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及综合素质。
“乐学”“乐考”学业评价方式有以下特点:
1. 趣味性――让孩子们乐学乐考
期末考试的日子,小学生们一般是端坐在教室内“沙沙”作答。可是,我校期考的情景却让人耳目一新。在一个个星光小舞台上,考场被布置成温馨的“快乐游园会”和“开心游乐场”,考题变成了一张张富有童趣的卡片,考分被不同数量的星星所取代……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们在“游园”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考试。
一年级语文“拼音大观园”,孩子们兴致盎然地挑选着、采摘着……原来,这些形状各异的漂亮卡片就是拼音题卡,根据题卡上的“通关密码”到相应的评委老师处辨识手中的内容,完成拼音的考查,就能通关。“小小演说家”活动室,则变成了几个小小的舞台,孩子们自信、大方地进行着口语表达,俨然一个个小小的“超级演说家”!而一年级数学“开心摸一摸”的活动现场,更是热闹非凡!原来这里是“数学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每一次的“摸一摸”都让孩子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与美好的想象!而在“快乐走迷宫”的活动室里,只见孩子们在垫子铺成的迷宫上忽左忽右,灵活跳跃,这哪是在进行学业测试,分明就是在参加一个有趣的游戏呀!
两个小时的时间,孩子们通过这样一个个益智类的活动,或游戏、或闯关、或挑战、或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孩子们手中单一的成绩单变成了一张张漂亮的汇报单,呆板的分数变成了一颗颗小星星,除此以外,很多孩子身上还贴满了“拼音高手”“词句达人”“诵读明星”等各种奖励章,那份自豪与喜悦就甭提了!孩子们津津乐道:“这样的考试真有趣!”“这样的考试很好玩!”“真想再玩一次!”
2. 自主性――发挥孩子的个性与特长
改变了学校利用同一张试卷统一进行测试的现象,淡化考分评价,注重能力考核,鼓励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巩固知识,按照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模式,发挥特长,展示个性。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词句跳跳棋”:学生通过掷骰子决定题目内容,骰子停下来的时候正面是几,就走几格,接着完成所在方格的测试内容。“美文转转乐”:学生通过转转盘选定要考查的题目序号,依据序号拿取题卡。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书香诵读园”:学生通过投掷磁铁飞镖(镖头为小磁铁,不具危险性),根据环数抽取题卡号(环数取整数)。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度量新世界:要求学生选用合适的度量工具(尺、米尺、皮尺)度量或估测物体的长度(物体由学生抽取),建立1米和1厘米的概念。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生活小超市”:学生在三个情境处模拟超市选物、称重、装物,完成指定任务,感受、认识克与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孩子们通过采摘“水果”、转转盘、掷骰子、选购物品等形式,自主选择考题和考试模式。或听、或说、或读、或写、或背、或演、或画、或量、或算、或拼来完成学科的考试,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充分展示,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 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1)考试内容的多维化,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考试多以答案唯一的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性内容为主。但学生能够背诵的概念、公式,并不等于学生真正理解并能正确应用,所以要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如: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明星照相馆”,就是要求学生辨认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用排列与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如数学的“智慧新时空”“时间小主人”、语文的“趣味故事园”“快乐识字园”都较好地体现了这种理念。
(2)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变单纯的知识评价为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体的全面评价。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如书面测试、口语交际、演讲、制作作品、特长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考试还可分类、分项进行,如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考试分别设置为五个闯关环节和五个游园活动,每个关卡和游园项目都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完成。这些关卡和游园项目的设置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能够较为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运算、推理、空间感知、几何直观、数据分析等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同样体现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需要,单是如何适应和参加这种开放、动态的考试方式就对学生提出了超出“知识和技能”范畴的其他素质的要求 。
(3)考试结果的多效化,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所以应根据考试的目的,灵活选择考试结果的处理方式。淡化分数评价,注重能力考核,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如语文的“书写小能手”“小小书法家”“笔韵书法园”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书写的正确、书写的美观、书写的姿势。所以,“乐考”形式下的考试结果是多效化的。
三、总结与反思
(1)这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评价方式,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还有哪些难题待破解?“乐考”不只是减负,更是教学评价方式的进步。我们怎样建立孩子的成长档案,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跟踪,真正做到关注孩子的未来?
(2)如何落实过程性与阶段性评价?考试形式的变化,将倒逼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提升。未来,如何将“乐”的理念,更好地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与阶段性的评价中,仍是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技术活儿”。服务于教育诊断、服务于教学改进的评价与测量工作,还有进一步做好的空间。
(3)如何实现“乐学”“乐考”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可持续推广?评价方式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决不是推行一两种新的评价方法就可以大功告成的,如何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结合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实现“乐学”“乐考”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可持续推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课件
笔者自参加工作以来,亲眼见证了数学教学辅助工具的变化,由开始的教学挂图、自制教具到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直至现在的多媒体。多媒体的出现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教育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多媒体继承了传统教学辅助工具的一切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创新,可以说是高科技的产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以及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然而在与数学整合的初期,多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以它高效、便捷、形象、生动等优点在征服教师和学生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笔者就多媒体在数学课上的利与弊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多媒体在数学课上的优势
1.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的开始是一节课最重要的环节,此环节也正是学生热身、为整节课打基础的环节。因此,数学课的开始讲究简单地复习、导入,便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在缺少多媒体的参与下,显得特别地生硬,就更不用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如果有了多媒体的介入,便能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新课之中。
如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材的开始给学生提供了3幅用不同形状制成的车轮,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设计方案。如果单让学生观看图片,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些太平常了,学生都知道哪种车轮最实用。为此,笔者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车轮行驶时的一小段动画。通过观看,学生形象地看出了哪种车轮更容易滚动,哪种车轮更平稳,哪种车轮行驶的距离更远……学生通过观看这段动画,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地活跃,并且每名学生都能说出喜欢的方案及理由。由于多媒体的介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被调动起来,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相信大多数教师在这方面都有很深的体会。
1.2 变抽象为直观
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不是很强,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想的效果,以至于影响到新课的讲授进度。笔者相信不少教师也都有过这方面的苦恼。如果借助于多媒体的帮助,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
在讲授“圆的面积”这节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在剪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象地观察到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并且很容易找到圆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并迅速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圆32等分、64等分、128等分……把拼成的长方形的效果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用圆剪拼成的梯形、三角形等,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这门学科的神秘性。以上这些多媒体课件展示也便于学生课下仿照教师的方法进行动手操作,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把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真是一举多得。
在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应用中的比单位“1”多或少多少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1.3 给教师“减负”
有的数学教师可能认为:多媒体是年轻教师们的工具,对于年龄大的老教师来说再费力去学这项“新技术”实在是一种负担。其实不然。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说过: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在科技飞速发展、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课件没有必要亲自动手去做,只需从网上搜索一下,下载下来,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把不适合的地方稍加改动即可。总之,数学教学目的只有一个,即让学生学会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年轻的教师还是年老的教师,都应尽最大努力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自己的数学教学,因为多媒体可以给教师“减负”。
1.4 提供辅助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通过数学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是数学教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在新课的讲授中,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穿插一些与数学课相关的小知识,便于学生拓展视野,使学生受到教育。如在讲授比例这一课时,课本上提到了我国国旗的5种规格,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下这5种规格的国旗,并简单介绍相关知识,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讲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祖冲之的一些资料,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进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讲授五年级面积单元后的探索乐园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下我国一年产生的垃圾铺到地球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总之,多媒体在给学生提供辅导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1.5 提供平台,帮助教师成长
多媒体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也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播种者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里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的空间。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请同事帮助解答,也可以利用自己平时的积累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前不久,进校组织的网上研修,也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与数学专家有了一个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在此,笔者真心希望各位同事在借助多媒体方便教学的同时,也不忘多给自己充充电。
2 多媒体在数学课上的应用弊端
多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方便教师、学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2.1 过分追求形式,忽视内容
不少教师为了追求多媒体展示的效果,除了在音效、背景等方面大做文章之外,还在字体上大下工夫,最后弄得字体五颜六色。总体上来看是美观了,但由于背景、字体颜色的搭配不当,造成学生该看清楚的看不清楚,能看清楚的却只是华丽的外表。
2.2 多媒体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体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用多媒体贯穿整节课,把多媒体使用到了极致,一节课下来无时不用,真正达到了无笔化办公。这时需要沉下心来想一想: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还是多媒体?答案无疑是学生。教师还是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感受。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并记住1~10,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整节课地播放: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笔者认为此处多媒体的使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先让学生说一说1像什么,2像什么……因为只有学生自己经过思考得出来的才终身难忘。还有就是在如此反复播放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何在?简简单单地多媒体播放员?那样的话,教师这个职业还会有那么神圣吗?
2.3 加快了课堂节奏
很多教师喜欢在复习时使用多媒体,因为它可以加大练习量。但在使用的同时是不是照顾到了所有的学生呢?在练习中经常是教师打出一张幻灯片的题让学生去做,学习好的学生可能很快就做完了没事了,而学习稍差的学生可能会多用些时间才能做完,部分学生可能根本就做不完。为了保证复习进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往往是直接放下一张幻灯片或者直接订正大多学生都没做完的那些题。这样差生能跟得上教师的节奏吗?岂不是让差生更差?
3 关于数学课上使用多媒体的思考
1)不能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2)多媒体在数学课上有它有利的一面,但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用的。要做到适时适度地使用,不能用它来取代粉笔、黑板的地位。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出发,不能因为使用华丽的多媒体课件而忽视学生这一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