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减负提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轻生:家长给学生施加压力,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致残、致死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足以证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工作的顽症,已经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多年来虽然采取过很多措施,“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减负”工作始终是举步维艰,收效甚微,个别地区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低,这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因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积极加强减负对策研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提质措施,真正把素质教育抓紧抓好,真正做到减负与提质成正比。
二、负担过重的原因
研究减轻课业负担的对策,必须追根求源,找到加重课业负担的原因,便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1)从社会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造成就业上的困难,而劳动人事制度和招生考试制度存在某些缺陷,就业竞争必然导致升学竞争;而学历因素在我国就业竞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又加剧了升学竞争。(2)从教育部门和家长方面来看,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使分数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人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有意无意地对子女施加压力;一些领导把升学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主要标准,都为加重课业负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减负”不是减掉一切,“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质量。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对的,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年轻人是很难成长起来的。”因此,减掉的应该是那些“过重的负担”,就应对此有一个正确的界定。我认为:什么叫负担?负担首先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喜欢而被动强迫其完成,哪怕一分钟的作业量,也会成为负担。其次,那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作业,有的难度超过了学生(学生个体差异很大)现有知识水平,有的机械重复,反复简单抄写演算,让学生乏味、反感,当然也成了负担。所谓“过重”就是为被学生身心规律,严重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超负荷作业。而那些高水平的作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兴趣、创新意识的作业,如观察性、实验性、实践性、考察性、游戏性、趣味性、创造性的作业方式,学生乐意做,他们就不在乎时间长短,哪会成为过重的负担呢?只有对过重的课业负担有了正确的界定,“减负”才有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才不至于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才能真正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三、减负的对策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提高课堂效益是减负提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减负提质的核心力量是教师,减负提质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能力和水平问题,减负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效果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益,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作保证,减负提质将是一句空话。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经常性地组织老师参加有关素质教育、减负提质、学法指导、创新学习等方面的理论学习机观摩,大兴学习之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质量关和学生观。
(2)兴教研,抓教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教中改,改中研,研中学,学中提,共同探索教研教学新模式,集众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3)更新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师们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4)强化备课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功在课前,利在课堂。备透“材”、备准“人”、备好“法”,努力探索教学新模式,探索激趣、导思、导学的新途径,探索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办法,积极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实际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减轻学生的听课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使他们善质疑、勤思考。还要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分层施教,让各层次学生均各有收获,从而确保教学高质量。
2.注重心理教育,积极探究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新方法、新途径、培养高情商。负担本身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同心理的学生对负担的认识截然不同。积极探索情感教育、挫折教育、性格培养等心理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如开设心理健康课、举办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等,既教给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又让学生有地方倾诉他们的苦恼,并能及时有效地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抗挫能力,培养高情商。
3.改革对教师“业绩”的评价方式,减轻教师压力。探究科学的评价新体系,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改变唯分数、升学率论业绩的单一模式,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劳动态度、备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改变中差生率、辅导学生获奖、班主任工作、教改教研、论文获奖等等进行分项评价,既合理的评价了教师的工作业绩,又让每一位教师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极大的工作热忱,彻底的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减轻教师压力,从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4.积极探索家校结合的新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如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等方式最大努力地多和家长交流,及时沟通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引导家长调整和改进育人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在平等教育子女中,多一些平等、多一些引导、多一些谈心,少一些强压、少一些冷漠,真正更新家长的观念,引导他们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真正为其子女减压、减负。
值得一提的是,减负的对策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怎样树立学生的价值观》
[2]《新课程课堂变化的若干问题》
[3]《上好课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教学质量;减负教育;营造环境
白坪初中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强力注入“减负提质”正能量,做到了“五抓”“五强”,有效提高教育质量,让师生切实体会教与学是一种快乐互动的享受。
一、抓培训,强理念
减负提质,是要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合理配置学生的作业量,积极提倡一种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决定每节课的质量和成败的关键者,要想达到“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的效果,抓好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强力转变教师观念是关键。自减负提质实施以来,学校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主要采用了:自主学、外派学、引导学、专题学的培训学习方式。让每位老师在自学中感悟,在碰撞中出新,在培训中充电,在交流中提升,以活动为载体,为实现生本高效的学生活动提供舞台;以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提供平台。
聘请了县内教育专家到校进行全员培训。如:教研室邝尔安主任以高效“133生本课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作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指导,使老师们以实践加理论的培训方式真正领悟了什么是高效“133生本课堂”,为什么要生本高效课堂,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本高效课堂的操作策略。同时教研室专家多次深入课堂从文本挖掘、课堂构思与生成等方面对课堂如何做到生本高效进行了有效指导,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激励了在场的教师,高质量实践加上贴心的理论引领,使每次培训活动效益长效化。邝尔安主任还从立足“生本”,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聚焦课堂,构建“生本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着眼课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对当前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深刻地剖析以及深度地引领。邝尔安主任充分肯定我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学校能够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让老师充分借助学校校本教研的平台,学会有效研究,研究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共同分享,这种草根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
同时谭忠贵校长还就探究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师者,如何做得更好”“教师必须面对的教育问题”等专题讲座,谭校长通过引经据典,现身说法,要求广大教师在“全面”“自主”“充分”“持续”“专业”“特色”“跨越”“和谐”发展中走向更好,要求教师应该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发展理念,不断将自己的生命潜能和价值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延伸和拓展,不断完善自己,力求做得更好,力争成为江南名师、渝东名师乃至全国名师。让全校教师耳目一新,更进一步提高了全校教师的精、气、神,增强了教师终身学习、强力教研的热情。
二、抓评价,强激励
根据减负提质要求,学校制定了《白坪初中减负提质实施方案》,教导处分别出台了《白坪初中教学常规评价考核办法》及《白坪初中“133生本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评价量标》《白坪初中学生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在教师绩效考核、教学成绩认定、教研活动的开展、各种考核结果的运用上,立足学校减负提质实际,扎实有效地从制度引领、有效评价上下工夫,如:进行教学成绩考核时采用了“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巩固率+提高率”的认定方式,加强横向与纵向比较,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各项教育研究活动;在对教师工作量认定时将早、晚自习按学科系数折算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促进考核公平合理,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对教师成绩认定时注重“后40%”效应,即后40%的学生侧重考查合格率与巩固率。
“减负”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求改革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使考试不再变成“学生的敌人”,符合教学规律的检测是必须的、必要的。学校认真组织教师汇编各科测试题,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减少考试次数,但又能准确把握大纲、考纲和难度,使之达到少而精的效果。这些检测都要求各科任教师及时批改,并将成绩反馈给班主任,共同做好思想工作,以达到查漏补缺、了解学情的作用。
三、抓课改,强效率
课改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中心,把问题教学作为课堂的核心,使学生成为课堂大舞台的主人,即课堂问题让学生来发现、让学生来举例、让学生来反思、让学生来探究。学校以“133生本高效课堂”的实践模式要求,用“以学活教,心动课堂,心随课动,课随心动”,“少教多学”的理念落实课堂的有效性,力求实现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所有教师都尝试了我校倡导的“三段四步式”(即课堂教学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让学生乐学、会学、创新、运用四步走)的课堂模式。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教研活动,并形成研究报告,我校承接的重庆市市级课题《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活动方法研究》已顺利结题,同时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已获立项证书,多篇校本教研小课题分别获县级评比一、二、三等奖。
四、抓创新,强特色
以《白帆》校刊为依托,抓创新作文训练,为学生成长撑起一片文学蓝天。《白帆》文学社定期组织创新作文训练与竞赛,并将优秀作品对外发表。近年来,有多名学生获国家、省、县级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有766人的习作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白帆文学社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全国百家优秀作文示范基地”;2010年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单位”;现已出版28期校刊《白帆》。
强化“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我校自实施减负提质以来,强力推进“双语”(汉语与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能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交流,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与英语学习交往能力,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大提升,为学生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找到一个授课内容相同的教案已不是难事,但是在课堂“被应用”的成分少之甚少,“自己写在教案上的话有时并不会在课堂上被应用”,看“名”师的公开课,一节课就像是一座冰山,被我们肉眼所见的并不一定是最为核心的,“谁的课创设的情境好,谁的课设计的练习精”,被感官所率先记忆的并不一定是教师课堂的核心要义,备课应该不是以课堂教学环节为线索来拼凑,拼在一起不一定是好的,七拼八凑又难免东施效颦四不像。下面我以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谈谈如何有效备课。
一、目标解读
(一)课标解读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教材解读
1、分数的定义:
定义一: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定义二:两个自然数m、n(n不等于0)相除的商,叫做分数。
定义三:两个自然数m、n(n不等于0)之比,叫做分数。
定义四:形如(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数叫分数。
2、教材内容的呈现:
(三)概念解读
概念: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自然数情况下商不变性质的延伸。
“分数的基本性质”引起了分数表示的不唯一性。这些数构成一个由无限多个分数构成的等价类,其中的每两个分数彼此相等,
而其中约分、通分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数计数单位的改变过程。一个分数是一个“等价类”,其中最简分数具有某种代表性,却不能代替一切。彼此相等的分数,各有各的用处。自然数的相等,就是自己和自己相等,一个自然数只有一种表示法;分数则不同,同一个分数可以有很多种表示法。分数的相等性质,是分数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教学研究
(一)已有学情的分析
“数学课程应当让学生感到亲切(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备课初应了解学生已有哪些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经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立足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我在引入环节出示了两道算式唤起学生对旧知“商不变的性质”的回忆。例:
(二)学习方法的引导
1、通过直观模型(具有一定结构的操作材料的直观材料)的操作,如小棒、计数器、长方形或圆形图、数直线等,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把面积、形状都相等的正方形纸,用不同的对折方法表示与这张纸的相等的分数,并逐步呈现多个分割图,对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建立直观形象,为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通过线段模型建立几何表象。线段的单位是抽象的“1”,与圆形、三角形相比较抽象,但是仍然是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分数的含义 。例:
这是数轴的雏形,在学习自然数的时候,已经用过这样的表示方法。由此可见,分数是填在自然数之间的新数,位置在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之间,和后续的比较分数大小、约分、通分也都可以呼应。同时,线段模型是“圆模型”的半抽象化,可以充当分数的“份数模型”向“除法的商”定义过渡的几何载体。
(三)课后习题的选编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的高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有效、高效的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例如我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既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练习,如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讨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对吗?
又要考虑到面对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练习,如你能找出大于又小于的分数吗?这样的分数你能找出多少个?
最后,还要综合考虑知识的纵向沟通。本课中老师充当了“魔术师”的角色,课始让学生经历从÷ 变形为―(分数线)的过程,从“商不变的性质”引入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课末再次让学生经历从―(分数线)变形为:(比号)的过程,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入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使前后内容融会贯通,知识脉络清晰明了。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必能将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演绎得富有智慧和充满艺术。
参考文献:
【关 键 词】 减负;提质;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纵深推进,“减负”早已不再是新鲜话题,而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不难发现“减负”这个口号虽然喊了多年,但现实却往往难遂人愿,不少地方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过重的负担不仅使学生体力难支,更是给他们心理压上了思想包袱,严重影响学生的心智正常发展和身体健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行。给学生“减负”必须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提质”的目的,才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整体进行。那么减负提质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我认为要从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包含减负政策的宣传、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常规的落实和对学生、教材、课堂的研究。即切实做到一个“宣传”、两个“加强”和三个“研究”,才能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一、重视宣传,营造氛围,为落实“减负体质”规定打好基础
学校应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地方教育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规定》的精神,并号召教师开展大讨论,辨析处理好减负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减负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减负与师资建设的关系,减负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减负与规范办学的关系,减负与促进公平的关系,查找自身在教学工作中有无违规现象,落实各项改进措施,把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执行“精神”上来。充分利用“校讯通”“家长会”“双百家访”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家长了解减负内容,理解支持减负工作,统一全体教职工和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减负的认识,在社会上营造减负的良好氛围。坚决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加强资源的整合和教学常规的落实
(一)加强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减负合力
一是关注学生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教育以学生为本。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努力抓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以羽毛球、乒乓球为特色的体育活动和成立了快乐英语、舞蹈团、合唱团等五大社团。学生参与度达100%,不仅活跃了学生身心,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二是四位一体,形成减负合力。现行教育,必须建立“四位一体”的机制,教育才能更好地收到实效,即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小学阶段,特别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更是减负提质的重要因素,只有家校配合,才能将减负落到实处,贯彻始终。三是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我们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按照课表上好两操,上好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利用每周的课辅时间,开展趣味体育活动和趣味体育运动会。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强体健身,又学技能、扬个性、砺意志。
(二)加强教学常规落实,确保“减负”不“减效”
重过程管理,认真抓好教学常规。一是教导处每学期开展2次专题讲座,提升教师减负提质的目的性;二是加强课堂巡查力度和教导处每月进行数次教学常规抽查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入教师学年考核中。三是提高作业质量。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实行四个“转向”,即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由重记忆转向重理解,由重笔头转向重操作,由重模仿转向重创新,努力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通过作业改革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四是重视个别辅导。我们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和转化“学困生”和“关爱留守儿童”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关心弱势群体,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五是完善评估机制。学校不断完善学生评估机制,实现四变:变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为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变偏重知识评价为综合评价;变期末评价为“等级+评语”。
三、三个研究,让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一是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研究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教师组织课堂的基础。研究教材应全面理解和把握教材,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注重点、线、面相结合,把握其精髓,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研究学生。学生是一切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研究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需求,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把握其重、难点;研究学生,就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前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生活经验大都超出我们的想象,并且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学生的课堂情况,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认知、体验、感悟,把学生培养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个体活动的主体,实现学习的高效。三是研究课堂。研究课堂就要铭记课堂教学的精彩不单是教师的精彩,更是学生的精彩。正如叶澜老师说的那样――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让他们能自主学习和大胆探究。
减负提质重在政策的宣传,让家长、学校、学生、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减负提质重在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做到减负不减效;减负提质重在研究,在自己获得教学智慧,提升职业品味的同时,有效地把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胡卫. 减负新攻略[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减负;提质;策略
现如今,对于课程改革的意识是在逐步加强,随即对于减负提质的发展也同样需要逐渐地提上日程。而如何才能把学生逐渐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救出来,又要完成教学的任务,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为避免我们再次走进误区,我们就必须明确“减负”与“提质”是要同步发展的,缺少了“提质”作为目标的“减负”,或者少了“减负”作为过程的“提质”都是毫无意义的。
一、精心备课,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但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的凭借,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正确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构成,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好教学内容。
另外,教师还需要熟悉新的课标,并反复钻研其教材,区分出其中主要的以及基本的东西来,挑选出能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以及触类旁通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规律性的东西,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来给学生讲解。
二、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精彩课堂
兴趣是学习之母。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从课堂开始就带有兴趣地讲课,还要让学生真正乐于学习。
1.置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精心设置疑难,使学生面临问题,产生求知欲望,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设置疑难时应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把问题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感受到用已有知识经验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须努力思考探索,“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讨论“塔吊中为什么有无数多个三角形”。
2.寓教于乐
想做到减负提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喜好科学地制订教学方式。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实践激趣
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如,我在五年级上册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在课前,我就准备好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球出来,并按照一定的要求把其放在四个袋之中。在上课时,我就让学生做摸球的游戏,并通过此游戏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接下来,我让学生做装球的游戏,让每组的学生按照要求把球放入透明袋之中,并比较哪一组更快。最后,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某一些事情。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但是很开心,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自主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需要有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要给他们设置一种问题的悬念,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究,主动参与学习,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请学生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再折一折,看左右是否完全重合。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为学生准备几组学具,如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学具,放手让学生做盛水实验。通过实验,学生知道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能建立起联系,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轻松掌握。这样就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心,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又减轻了学生负担。
四、注重反思,提升教学能力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任何一个教师和学生不论其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进行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们大家知道,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是意味着其教学的结束。我们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后不但要认真反思,还要不断地进行总结经验教训,并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有趣的活动形式、有效的提问方式等进行总结。经过不断的总结、反思,以逐步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来改进其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其有效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典型,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的情况,不断改进现有教学的模式,以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并注重反思,真正做到减负提质,让学生做管理自己的主人,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